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个
在瑞士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企业,或将再添一员。 12月14日,盛新锂能(002240,SZ)发布公告称,为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要,拓宽国际融资渠道,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公司拟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并申请在瑞士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根据公告,盛新锂能此次发行GDR所代表的新增基础证券A股股票不超过约9118.96万股,不超过本次发行前公司普通股总股本的10%。 公开资料显示,盛新锂能是一家从事新能源材料的企业,主要业务包含锂矿采选、基础锂盐和金属锂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根据盛新锂能年报,该公司2021年锂盐产品产量4.02万吨,销量4.2万吨,主要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瑞浦能源、LG化学、浦项化学、三星SDI等动力电池及材料企业。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销持续高速增长,渗透率不断提升,带动了上游锂盐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盛新锂能就受益于此。 根据盛新锂能2022年上半年财报,其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1.33亿元,同比增幅325.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30.19亿元,同比巨增950.4%。按照官方说法,其上半年整体产销情况良好,订单充足。 随着产能规模的不断扩大,盛新锂能对锂矿资源的需求也逐渐增大,“买矿”和融资对现阶段的盛新锂能来说都至关重要。11月21日,盛新锂能发布公告,表示将参与斯诺威公司54.2857%的股权竞拍,斯诺威拥有四川省雅江县德扯弄巴锂矿、石英岩矿详查探矿权。盛新锂能表示,若此次竞拍成功,将进一步增强盛新锂能的资源储备,为公司锂盐产能的扩张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据了解,斯诺威此次股权竞拍的起拍价格为两亿元,参与竞拍的公司不只有盛新锂能,还有天宜锂业、协鑫能科等企业,多轮竞拍后,斯诺威此次股权竞拍起拍价格已上升到了20亿元,最终盛新锂能能否顺利拿下还是未知数。 融资方面,12月9日盛新锂能刚刚宣布获得了比亚迪的定向增发,其对比亚迪定向发行了4663.09万股股票,发行价格为42.99元/股,募资总额20亿元。 今年3月,盛新锂能和比亚迪签署了附条件生效的战略合作协议,拟通过定向发行股票的方式,引入比亚迪作为战略投资者。据悉,在本次发行完成后,比亚迪将成为盛新锂能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5.11%)。 除了定增募资以外,盛新锂能还在推进GDR海外上市融资。今年7月,中国证监会宣布中瑞证券市场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正式开通,这给中国企业赴瑞士发行及上市打开了大门。在此之后,杉杉股份、科达制造、国轩高科、格林美等国内上市公司所发行的GDR均在瑞交所成功上市。据悉,瑞士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云集大量全球资本,中国企业赴瑞上市有助于实现更高的估值与募资额。 对于赴瑞交所上市,盛新锂能表示,将择适当时机和发行窗口完成上市。而所发行GDR募集的资金,将用于公司业务发展和战略投资,提升公司资源储备、产能规模和客户服务能力,进一步深化公司全球化布局以及补充运营资金。
12月9日,英国首个超级电池工厂、远景动力桑德兰第二工厂正式开工建设,首期规划年产能12GWh,将于2025年投入运营,预计每年可为全球超过10万辆电动汽车提供高性能、高安全性和零碳的动力电池产品。这也是远景动力继2012年实现英国桑德兰首个工厂量产后在英国本土的又一重大突破。 远景动力首席执行官松本昌一表示:“从2012年到今天,我们在英国的本土化运营已经整整10年了。开工仪式的举行标志着我们在英国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我们正在全球持续加速拓展。” 2021年7月,远景动力宣布同日产汽车达成深化战略合作,联手日产在英国建设全球首个集成电动汽车生产、动力电池制造、零碳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零碳新工业区(EV36Zero)。作为该工业区的重要组成,远景动力新工厂采用全球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技术生产最新一代电池产品,具备更强的续航能力和成本竞争优势。 依托远景科技集团的零碳创新科技,该动力电池超级工厂将优化能源管理与碳减排路径,快速提升产能的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助力构建电动汽车零碳产业链生态,为英国和全球零碳新工业发展树立标杆。 伴随破土动工,远景动力海外产能布局正在进入开工密集期:英国桑德兰第二工厂是继日本茨城、法国杜埃、美国肯塔基州之后又一座开工建设的海外工厂。结合远景动力在西班牙纳瓦尔莫拉德拉马塔和美国南卡罗来纳的工厂规划,远景动力到2026年零碳电池产能将超过400GWh/年。
12月14日,华友钴业(603799)发布公告显示,公司拟出资4亿元,与嘉兴广润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桐乡市同信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桐乡市润合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共同设立桐乡锂时代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同日,桐乡锂时代成立,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周运昊,注册资本10亿元,经营范围包含股权投资。 据悉,华友钴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积淀,完成了总部在浙江桐乡、资源保障在境外、制造基地在中国、市场在全球的空间布局,形成了资源、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业务一体化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华友钴业表示,公司“十四五”期间发展战略规划把新能源锂电材料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核心业务,本次对外投资参与设立产业基金符合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规划。桐乡锂时代产业基金未来投资标的将主要围绕新能源锂电材料相关领域,将促进公司向新能源锂电材料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公司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新能源锂电产业生态,符合全体股东和上市公司利益。 此外,10月28日,华友钴业还公告,公司拟发行GDR并在伦敦证券交易所/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将用于扩充境内外新能源电池材料产能,收购、开发及运营上游资源,加强研发,以及补充公司运营资金。
12月14日,华友钴业(603799)发布公告显示,公司拟出资4亿元,与嘉兴广润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桐乡市同信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桐乡市润合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共同设立桐乡锂时代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同日,桐乡锂时代成立,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周运昊,注册资本10亿元,经营范围包含股权投资。 据悉,华友钴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积淀,完成了总部在浙江桐乡、资源保障在境外、制造基地在中国、市场在全球的空间布局,形成了资源、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业务一体化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华友钴业表示,公司“十四五”期间发展战略规划把新能源锂电材料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核心业务,本次对外投资参与设立产业基金符合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规划。桐乡锂时代产业基金未来投资标的将主要围绕新能源锂电材料相关领域,将促进公司向新能源锂电材料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公司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新能源锂电产业生态,符合全体股东和上市公司利益。 此外,10月28日,华友钴业还公告,公司拟发行GDR并在伦敦证券交易所/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将用于扩充境内外新能源电池材料产能,收购、开发及运营上游资源,加强研发,以及补充公司运营资金。
纵观全球动力电池产业竞争格局,不管是从装机量还是市场份额来看,中国企业的增速已明显领先于日韩企业,且后劲十足。这背后,是产业链企业在技术研发、资本布局、供应链管理、客户开拓等多维度竞争力的大幅提升。 12月15日,蜂巢能源第三届电池日在江苏常州基地举行。作为一家以创新为基因的动力电池企业,不断突破,向新而行,创新技术依旧是本届电池日最大的看点。 黑科技赋能 “十年前,电池企业靠产品技术取胜;五年前,靠差异化定位取胜;但进入TWh时代,靠技术+制造取胜。”第三届电池日上,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表示,蜂巢能源当前在科技创新、智能制造领域的充分投入,为的是在长期竞争中,保持优势。 公开资料显示,蜂巢能源成立于2018年,脱胎于长城汽车动力电池事业部,短短4年,就已成为中国动力电池领域成长快、实力硬的代表性企业,接连推出一系列创新成果,例如“叠片电池”“无钴电池”“短刀电池”“蜂云平台”“车规级工厂”等等。 在第三届电池日上,杨红新代表蜂巢能源发布了全新一代的高安全动力电池系统化解决方案——龙鳞甲电池,应用热电分离、空间功能集成设计等全新技术实现了单体安全和系统安全的全面提升,开创动力电池安全的新高度;同时还兼具长续航优势,其磷酸铁锂版本可使电动汽车的续航突破800公里,刷新了磷酸铁锂电池续航的新纪录。 在活动现场,杨红新表示,龙鳞甲电池即日起接受全球预定。他还透露,龙鳞甲电池将陆续搭载到2023年量产车型,包括2023年10月份量产的一款SUV和一款轿跑。 此外,蜂巢能源还发布了名为“飞叠”的超高速叠片技术3.0,高锰铁镍电池和纳米网硅负极。 其中,2019年,蜂巢能源率先在方形电池生产中引入高速叠片技术,开启了动力电池叠时代,并不断完成进化,叠片速度从第一代的0.6秒/片、第二代的0.45/片升级到第三代“飞叠”的0.125秒/片,且已经实现产线量产应用。 相较于蜂巢能源上一代叠片机,第三代“飞叠”技术的叠片机占地面积减少达45%,效率提升200%以上。第三代“飞叠”技术还集成了极片放卷、裁切、热压功能、叠片CCD在线监测、HI-POT在线监测,实现单片不良全检。在一致性方面,采用创新压刀结构,叠片对齐精度提升。 高锰铁镍电池是蜂巢能源针对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存在天花板而提出的新产品方案。由于不含钴,高锰铁镍电池成本可控;同时其能量密度又比磷酸铁锂更高。与磷酸铁锂电池包相比,蜂巢能源的高锰铁镍电池包续航能够提升100公里,低温性能提升2倍;与同体积密度的三元电池包相比,整包成本要降低9.5%。蜂巢能源预计高锰铁镍电池包重量能量密度为220WH/kg,体积能量密度为503Wh/L,量产时间预计2024年。 纳米网硅负极是蜂巢能源为高能量密度电池提出的负极技术方案。蜂巢能源为此自主开发了筑网束硅技术、硅碳融合技术、双层包覆技术,循环寿命较进口同类产品提升10%。这一负极材料的特点是,高容量、高首效、低膨胀、低产气、长寿命,支持4C快充。蜂巢能源预计,纳米网硅负极搭配高镍正极,将率先在大圆柱电芯上实现应用,实现能量密度≥300Wh/kg。2025年,蜂巢能源搭配纳米网硅负极的高能量密度电芯产能将达到5GWh。 在专利布局方面,截至2022年9月30日,蜂巢能源共计拥有境内授权专利2979项,其中发明专利468项。根据中汽中心全球汽车专利大数据平台公开资料,2020年度、2021年度及2022年1-6月,蜂巢能源动力电池专利公开量分别为586项、878项及568项,分别位列中国动力电池专利公开量创新主体排行榜单第一、第一及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蜂巢能源还坚持全球化研发布局,陆续在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德国等地规划建立十大研发中心,覆盖标准、工艺、材料、电芯、电池包设计、BMS等多领域的创新。同时,蜂巢能源还在积极开展钠电池技术开发、高比能锂金属电池、全固态锂电池等新兴技术的储备性研发,且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蜂巢能源手握核心专利,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的背后,高强度研发投入是源动力。2019-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蜂巢能源研发费用总计逾20亿元,分别投入了3.75亿元、3.8亿元、7.24亿元及5.72亿元,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40.32%、21.9%、16.18%和15.3%,远超科创属性评价标准中对近三年研发投入累计金额及占营收比例的要求。 资本端发力 成立仅4年就走到了IPO阶段的蜂巢能源,是动力电池行业公认的黑马,在全球市场已具备较强竞争力。 据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车量为341.3GWh,同比增长75.2%。其中,蜂巢能源跻身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车量TOP10行业,排名第10位,装机量为4.5GWh,同比增长151.9%,全球市场份额从2021年同期的0.9%上升至1.3%。 11月18日,作为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车量TOP10唯一的非上市公司,蜂巢能源正式开启IPO进程,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本次IPO,蜂巢能源拟募资150亿元,其中115亿元拟用于江苏常州、浙江湖州、四川遂宁三地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建设。 就在其第三届电池日召开的前一日(12月14日),蜂巢能源创业板IPO申请审核状态变更为“已问询”。 此前,蜂巢能源已获得多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200亿元,投资方包括长城汽车、国投招商、中银投资、大族激光、三一重工、小米集团、小鹏汽车等。 同时,蜂巢能源还赢得了多家金融机构及社会资本的看好。 11月29日,蜂巢能源科技(湖州)有限公司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银团贷款暨凤凰基金签约仪式在湖州举行。蜂巢能源湖州项目由此顺利获45亿元贷款和6亿基金支持,主要用于蜂巢能源湖州项目建设。 10月31日,蜂巢能源科技(遂宁)有限公司银团签约仪式在四川省遂宁市完成,蜂巢能源遂宁项目由此顺利获得70亿元银团贷款和5.35亿基金支持,其中70亿元主要用于蜂巢能源遂宁基地的设备采购及工厂建设。 在2021年召开的第二届电池日上,蜂巢能源发布了面向2025年的领蜂“600”战略宣布2025年全球产能规划目标提升至600GWh。 2022年以来,在资本加持之下,蜂巢能源投资扩产提速,多个项目传出新动态:11月7日,蜂巢能源达州锂电零碳产业园开工;10月31日,蜂巢能源遂宁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投产;9月9日,蜂巢能源官宣第二家海外工厂落户德国勃兰登堡州;2月16日,蜂巢能源上饶基地二期20GWh动力电池项目开工;1月6日,蜂巢能源江苏省盐城动力电池项目开工。 供应链强化 杨红新曾多次强调:动力电池行业最大的挑战来自于供应链。 对此,在产能加速扩产的同时,蜂巢能源在保供稳链方面也在持续强化。 蜂巢能源11月新开建的达州锂电零碳产业园,计划建设磷酸铁锂和无钴正极材料生产线,磷酸铁锂前驱体和电解液生产线,电池回收拆解生产线和相关配套设施。 同时,蜂巢能源还与多家上游供应商签署保供协议,以协议方式保障未来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 除此之外,蜂巢能源还参股上游产业链高增长高价值企业,例如上游锂资源及锂盐加工领域的永杉锂业、川能动力、德阿锂业以及锂矿商STGEORGE;正极材料前驱体企业林立新能源;人造石墨生产商坤天新能源;电解液企业珠海赛纬;锂电铜箔生成商江铜铜箔等等,深度绑定上游供应商,提升供应链韧性。 电池网还注意到,蜂巢能源也在持续布局电池回收领域。今年以来,公司先后牵手赣锋锂业、中伟股份、零跑汽车等通过资源回收利用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蜂巢能源还投资电池回收企业顺华锂业、合资成立藤青青再生资源(上饶)有限公司,不断强化在电池回收赛道的布局。 朋友圈扩容 上游保供稳链的同时,蜂巢也在加强下游客户开拓。 2022年上半年,蜂巢能源前5大客户分别为长城汽车、合众新能源、零跑汽车、安仕新能源、吉利汽车,前5大客户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合计为88%。其中,关联公司长城汽车的收入占比下降到56.95%,而在2021年全年,蜂巢能源来自长城汽车的收入占比高达86.37%。 根据蜂巢能源招股书披露,公司客户已涵盖诸多国内外主流整车企业。在国产汽车品牌客户开拓方面,公司与长城汽车、吉利汽车、零跑汽车、东风汽车、岚图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光束汽车、赛力斯汽车、合众新能源汽车、牛创新能源汽车等整车企业达成合作关系;此外,公司与PSA(Stellantis集团)等知名国际汽车厂商亦开展业务合作。 可以看到,从国内传统汽车厂商、造车新势力到海外品牌,蜂巢能源的车企朋友圈正逐步扩容,对于长城汽车的依赖开始降低,积极参与市场化竞争,电池外供明显提速,配套公告车型好消息不断。例如,第360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显示,国民神车上汽通用五菱最新款五菱宏光Mini EV车型搭载的是蜂巢能源电芯。 第三届电池日上,杨红新还介绍,目前,蜂巢能源短刀电芯已获得了12家客户定点。 除了动力电池,蜂巢能源还首次在品牌发布会上官宣了储能业务规划,并将已经初步成型的生态链命名为蜂窝生态。基于“储能+”的战略规划,蜂巢能源将继续开发储能+发电、储能+电网、储能+工商业等有竞争力的方案。 展望未来,在双碳背景下,有着黑科技赋能、资本端发力、供应链强化、朋友圈扩容等诸多利好因素的加持,蜂巢能源有望在新能源赛道上持续乘风而上!
纵观全球动力电池产业竞争格局,不管是从装机量还是市场份额来看,中国企业的增速已明显领先于日韩企业,且后劲十足。这背后,是产业链企业在技术研发、资本布局、供应链管理、客户开拓等多维度竞争力的大幅提升。 12月15日,蜂巢能源第三届电池日在江苏常州基地举行。作为一家以创新为基因的动力电池企业,不断突破,向新而行,创新技术依旧是本届电池日最大的看点。 黑科技赋能 “十年前,电池企业靠产品技术取胜;五年前,靠差异化定位取胜;但进入TWh时代,靠技术+制造取胜。”第三届电池日上,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表示,蜂巢能源当前在科技创新、智能制造领域的充分投入,为的是在长期竞争中,保持优势。 公开资料显示,蜂巢能源成立于2018年,脱胎于长城汽车动力电池事业部,短短4年,就已成为中国动力电池领域成长快、实力硬的代表性企业,接连推出一系列创新成果,例如“叠片电池”“无钴电池”“短刀电池”“蜂云平台”“车规级工厂”等等。 在第三届电池日上,杨红新代表蜂巢能源发布了全新一代的高安全动力电池系统化解决方案——龙鳞甲电池,应用热电分离、空间功能集成设计等全新技术实现了单体安全和系统安全的全面提升,开创动力电池安全的新高度;同时还兼具长续航优势,其磷酸铁锂版本可使电动汽车的续航突破800公里,刷新了磷酸铁锂电池续航的新纪录。 在活动现场,杨红新表示,龙鳞甲电池即日起接受全球预定。他还透露,龙鳞甲电池将陆续搭载到2023年量产车型,包括2023年10月份量产的一款SUV和一款轿跑。 此外,蜂巢能源还发布了名为“飞叠”的超高速叠片技术3.0,高锰铁镍电池和纳米网硅负极。 其中,2019年,蜂巢能源率先在方形电池生产中引入高速叠片技术,开启了动力电池叠时代,并不断完成进化,叠片速度从第一代的0.6秒/片、第二代的0.45/片升级到第三代“飞叠”的0.125秒/片,且已经实现产线量产应用。 相较于蜂巢能源上一代叠片机,第三代“飞叠”技术的叠片机占地面积减少达45%,效率提升200%以上。第三代“飞叠”技术还集成了极片放卷、裁切、热压功能、叠片CCD在线监测、HI-POT在线监测,实现单片不良全检。在一致性方面,采用创新压刀结构,叠片对齐精度提升。 高锰铁镍电池是蜂巢能源针对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存在天花板而提出的新产品方案。由于不含钴,高锰铁镍电池成本可控;同时其能量密度又比磷酸铁锂更高。与磷酸铁锂电池包相比,蜂巢能源的高锰铁镍电池包续航能够提升100公里,低温性能提升2倍;与同体积密度的三元电池包相比,整包成本要降低9.5%。蜂巢能源预计高锰铁镍电池包重量能量密度为220WH/kg,体积能量密度为503Wh/L,量产时间预计2024年。 纳米网硅负极是蜂巢能源为高能量密度电池提出的负极技术方案。蜂巢能源为此自主开发了筑网束硅技术、硅碳融合技术、双层包覆技术,循环寿命较进口同类产品提升10%。这一负极材料的特点是,高容量、高首效、低膨胀、低产气、长寿命,支持4C快充。蜂巢能源预计,纳米网硅负极搭配高镍正极,将率先在大圆柱电芯上实现应用,实现能量密度≥300Wh/kg。2025年,蜂巢能源搭配纳米网硅负极的高能量密度电芯产能将达到5GWh。 在专利布局方面,截至2022年9月30日,蜂巢能源共计拥有境内授权专利2979项,其中发明专利468项。根据中汽中心全球汽车专利大数据平台公开资料,2020年度、2021年度及2022年1-6月,蜂巢能源动力电池专利公开量分别为586项、878项及568项,分别位列中国动力电池专利公开量创新主体排行榜单第一、第一及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蜂巢能源还坚持全球化研发布局,陆续在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德国等地规划建立十大研发中心,覆盖标准、工艺、材料、电芯、电池包设计、BMS等多领域的创新。同时,蜂巢能源还在积极开展钠电池技术开发、高比能锂金属电池、全固态锂电池等新兴技术的储备性研发,且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蜂巢能源手握核心专利,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的背后,高强度研发投入是源动力。2019-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蜂巢能源研发费用总计逾20亿元,分别投入了3.75亿元、3.8亿元、7.24亿元及5.72亿元,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40.32%、21.9%、16.18%和15.3%,远超科创属性评价标准中对近三年研发投入累计金额及占营收比例的要求。 资本端发力 成立仅4年就走到了IPO阶段的蜂巢能源,是动力电池行业公认的黑马,在全球市场已具备较强竞争力。 据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车量为341.3GWh,同比增长75.2%。其中,蜂巢能源跻身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车量TOP10行业,排名第10位,装机量为4.5GWh,同比增长151.9%,全球市场份额从2021年同期的0.9%上升至1.3%。 11月18日,作为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车量TOP10唯一的非上市公司,蜂巢能源正式开启IPO进程,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本次IPO,蜂巢能源拟募资150亿元,其中115亿元拟用于江苏常州、浙江湖州、四川遂宁三地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建设。 就在其第三届电池日召开的前一日(12月14日),蜂巢能源创业板IPO申请审核状态变更为“已问询”。 此前,蜂巢能源已获得多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200亿元,投资方包括长城汽车、国投招商、中银投资、大族激光、三一重工、小米集团、小鹏汽车等。 同时,蜂巢能源还赢得了多家金融机构及社会资本的看好。 11月29日,蜂巢能源科技(湖州)有限公司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银团贷款暨凤凰基金签约仪式在湖州举行。蜂巢能源湖州项目由此顺利获45亿元贷款和6亿基金支持,主要用于蜂巢能源湖州项目建设。 10月31日,蜂巢能源科技(遂宁)有限公司银团签约仪式在四川省遂宁市完成,蜂巢能源遂宁项目由此顺利获得70亿元银团贷款和5.35亿基金支持,其中70亿元主要用于蜂巢能源遂宁基地的设备采购及工厂建设。 在2021年召开的第二届电池日上,蜂巢能源发布了面向2025年的领蜂“600”战略宣布2025年全球产能规划目标提升至600GWh。 2022年以来,在资本加持之下,蜂巢能源投资扩产提速,多个项目传出新动态:11月7日,蜂巢能源达州锂电零碳产业园开工;10月31日,蜂巢能源遂宁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投产;9月9日,蜂巢能源官宣第二家海外工厂落户德国勃兰登堡州;2月16日,蜂巢能源上饶基地二期20GWh动力电池项目开工;1月6日,蜂巢能源江苏省盐城动力电池项目开工。 供应链强化 杨红新曾多次强调:动力电池行业最大的挑战来自于供应链。 对此,在产能加速扩产的同时,蜂巢能源在保供稳链方面也在持续强化。 蜂巢能源11月新开建的达州锂电零碳产业园,计划建设磷酸铁锂和无钴正极材料生产线,磷酸铁锂前驱体和电解液生产线,电池回收拆解生产线和相关配套设施。 同时,蜂巢能源还与多家上游供应商签署保供协议,以协议方式保障未来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 除此之外,蜂巢能源还参股上游产业链高增长高价值企业,例如上游锂资源及锂盐加工领域的永杉锂业、川能动力、德阿锂业以及锂矿商STGEORGE;正极材料前驱体企业林立新能源;人造石墨生产商坤天新能源;电解液企业珠海赛纬;锂电铜箔生成商江铜铜箔等等,深度绑定上游供应商,提升供应链韧性。 电池网还注意到,蜂巢能源也在持续布局电池回收领域。今年以来,公司先后牵手赣锋锂业、中伟股份、零跑汽车等通过资源回收利用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蜂巢能源还投资电池回收企业顺华锂业、合资成立藤青青再生资源(上饶)有限公司,不断强化在电池回收赛道的布局。 朋友圈扩容 上游保供稳链的同时,蜂巢也在加强下游客户开拓。 2022年上半年,蜂巢能源前5大客户分别为长城汽车、合众新能源、零跑汽车、安仕新能源、吉利汽车,前5大客户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合计为88%。其中,关联公司长城汽车的收入占比下降到56.95%,而在2021年全年,蜂巢能源来自长城汽车的收入占比高达86.37%。 根据蜂巢能源招股书披露,公司客户已涵盖诸多国内外主流整车企业。在国产汽车品牌客户开拓方面,公司与长城汽车、吉利汽车、零跑汽车、东风汽车、岚图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光束汽车、赛力斯汽车、合众新能源汽车、牛创新能源汽车等整车企业达成合作关系;此外,公司与PSA(Stellantis集团)等知名国际汽车厂商亦开展业务合作。 可以看到,从国内传统汽车厂商、造车新势力到海外品牌,蜂巢能源的车企朋友圈正逐步扩容,对于长城汽车的依赖开始降低,积极参与市场化竞争,电池外供明显提速,配套公告车型好消息不断。例如,第360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显示,国民神车上汽通用五菱最新款五菱宏光Mini EV车型搭载的是蜂巢能源电芯。 第三届电池日上,杨红新还介绍,目前,蜂巢能源短刀电芯已获得了12家客户定点。 除了动力电池,蜂巢能源还首次在品牌发布会上官宣了储能业务规划,并将已经初步成型的生态链命名为蜂窝生态。基于“储能+”的战略规划,蜂巢能源将继续开发储能+发电、储能+电网、储能+工商业等有竞争力的方案。 展望未来,在双碳背景下,有着黑科技赋能、资本端发力、供应链强化、朋友圈扩容等诸多利好因素的加持,蜂巢能源有望在新能源赛道上持续乘风而上!
在今年11月,电池级碳酸锂一度突破60万元/吨关口,近期,从多个报价平台价格来看,价格呈现回落趋势。 上海有色网的数据显示,12月15日,国内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下跌0.35万元/吨至55.65万元/吨,环比下降约2%,创一个月新低。近5日,碳酸锂价格累计跌8000元,近30日累计跌5000元。 SMM分析,近期国内下游因此前备货高峰期已过,当前三元和铁锂厂采购意愿不高等因素影响,碳酸锂整体市场情绪和预期价格均走弱。 综合市场报价来看,锂价走跌,而拍卖市场,锂矿端正呈现两番不同的景象,国际市场方面,澳锂矿商皮尔巴拉锂精矿拍卖罕见下跌;国内市场方面,斯诺威矿业股权再拍卖争夺鏖战。 国际拍卖罕见下跌 12月14日晚间,澳大利亚锂矿巨头皮尔巴拉公司(Pilbara Minerals Limited,ASX:PLS)发布公告称,公司通过其数字交易平台(“BMX”)进行了历史上第13次锂精矿拍卖。此次拍卖价格为7505美元/吨(SC5.5,黑德兰港离岸价)。这一价格,较11月16日的拍卖价格7805美元/吨(SC5.5,黑德兰港离岸价)的成交价下跌300美元/吨,跌幅为3.84%。 12月15日,皮尔巴拉公司在其公司网站上最新表示,在进行拍卖后,公司最终以平均价格7552美元/吨(SC5.5,黑德兰离岸价)出售了两批货物,共计10000吨。折算为SC6.0的中国到岸价,包含运费,为8299美元/吨,这批货物预计于2023年1月底交货。 电池网注意到,从往期拍卖情况来看,除第七次拍卖价格有所回落,其余成交价均环比增长:第一次拍卖(2021年7月30日),成交价1,250美元/吨,成交量1万吨;第二次拍卖(2021年9月13日),成交价2,240美元/吨,成交量8,000吨;第三次拍卖(2021年10月26日),成交价2,350美元/吨,成交量1万吨;第四次拍卖(2022年4月27日),成交价5,650美元/吨,成交量5,000吨;第五次拍卖(2022年5月24日),成交价5,955美元/吨,成交量5,000吨;第六次拍卖(2022年6月23日),成交价6,350美元/吨,成交量5,000吨;第七次拍卖(2022年7月13日),成交价6,188美元/吨,成交量5,000吨;第八次拍卖(2022年8月2日),成交价6,350美元/吨,成交量5,000吨;第九次拍卖(2022年9月20日),成交价6988美元/吨,成交量5,000吨;第十次拍卖(2022年10月18日),成交价7,100美元/吨,成交量5,000吨;第十一次拍卖(2022年10月24日),成交价7,255美元/吨,成交量5,000吨;第十二次拍卖(2022年11月16日),成交价7,805美元/吨,成交量5,000吨。 总体来看,这是皮尔巴拉锂精矿拍卖第二次出现价格下跌,但价格整体趋势仍在高位波动。 据上海有色网方面分析,在今年7月初价格首次下跌后,本次拍卖价格是年内第二次下跌,主要原因是近期中国碳酸锂市场需求趋弱,高位锂价难以维持。 国内拍卖争夺鏖战 与国际锂矿拍卖爆冷相比,近日,国内锂企股权拍卖就表现的相对火热。 11月25日,斯诺威矿业54.2857%股权再拍卖第一轮拍卖正式启动,首轮拍卖5位竞买人经过26次出价。12月13日16点,斯诺威矿业54.2857%股权第九轮拍卖正式开始,本轮拍卖起拍价18亿元,保证金3.6亿元,加价幅度900万元或900万元整数倍,封顶价为20亿元。竞买信息显示,本轮拍卖起拍后5分钟,竞买号为“F2149”的竞买人开始出价,价格为18亿元。2分钟后,竞买号为“E6982”的竞买人一口气加价2亿元,强势封顶。至此,本轮拍卖仅持续7分钟即宣告结束。 总体来看,经过19天争夺鏖战,斯诺威矿业拍卖九次熔断,第十轮拍卖起拍价已由最初的2亿元涨至20亿元。阿里拍卖官网显示,斯诺威矿业重整计划草案可能对本标的有重大影响,本标的中止拍卖,恢复拍卖时间另行通知。预计拍卖将于12月16日16:00结束。 同时,电池网还注意到,盛新锂能(002240)、天华超净(300390)公告参与斯诺威矿业股权竞拍;天华超净参与拍卖的子公司天宜锂业由宁德时代与天华超净分别持股25%和75%。此外,宁德时代被确认成斯诺威第一顺位候选重整投资人,协鑫能科(002015)为第二顺位候选重整投资人。 后市锂价何去何从 从历届拍卖来看,皮尔巴拉锂精矿拍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行业风向标,价格具有代表性;同时,斯诺威矿业股权经过今年5月的悔拍,此次拍卖备受关注,更是吸引宁德时代、协鑫能科、盛新锂能、天华超净等上市公司抢夺。 现阶段,锂价呈下滑趋势,而皮尔巴拉锂精矿拍卖与斯诺威矿业股权拍卖正呈现截然不同的结果,那么后市锂价何去何从? 民生证券认为,2023年锂辉石矿仍然将是全球供给增量的主力,但上游锂矿商向下游一体化延伸的趋势愈发明晰,且2024年及之后新增供给中,由中资企业包销的锂精矿占比或将大幅降低,未来中国锂冶炼企业的锂资源获取能力或将削弱。 上海有色网分析,在供应端,国内受冬季盐湖的季节性减产及本月上旬江西环保事件影响,本月碳酸锂供应将小幅环降7%。但随年末抢装周期结束,动力电池市场需求逐步趋弱,叠加明年一季度需求保持弱预期的情况下,电池正极销售订单下滑显著,传导至上游锂盐端,正极厂商采购愈发谨慎。正极厂商会优先消化自身库存,整体供需结构逐步修正至小幅去库状态。 民生证券预计,未来全球锂资源供需格局难以发生较大逆转,供需动态平衡或将是未来常态,在环保政策日趋严格、海外封堵中国锂资源投资的背景下,锂资源战略性地位凸显,锂价或将难以回到过去的低位,锂资源自主可控+产能持续增长将长期受益。
综合多家媒体报道,福特汽车和宁德时代正考虑在美国新建一座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厂,旨在获得美国政府即将生效的税收优惠。 知情人士透露,密歇根州和弗吉尼亚州已经成为这座价值数十亿美元工厂的潜在选址,该工厂未来将为福特的电动车型提供磷酸铁锂电池。 两家公司正在权衡一种新的所有权结构——福特将拥有工厂基础设施100%的股权,而宁德时代将负责运营工厂并提供制造电池的技术。在该结构下,这座工厂生产的产品将能符合《通胀削减法案》的补贴资格。 报道称,宁德时代在回复媒体的一份声明中写道,在美投资的选项还在处于考虑阶段,尚未作出决定,“有多种模式正在讨论中,所有选项都纯粹基于且仅基于商业考虑。”福特也表示,双方的谈判仍在继续,暂没有新消息要宣布。 先前也有传出宁德时代考虑在墨西哥建电池厂的消息。但知情人士称,《通胀削减法案》提供的税收抵免将高达每千瓦时35美元,使得在美生产的电池要比墨西哥来的更便宜。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规定,自2023年开始,新能源汽车所搭载的动力电池,须有50%以上的电池部件和材料在北美制造或组装,才能获得一份3750美元(约合2.7万元人民币)的税收补贴。该法案所要求的原材料本地化比例将逐年提升,2029年须达到100%。 但需要指出的是,《通胀削减法案》中的一些具体要求尚未落地,可能会影响两家公司的最终决定。本月月底前,美国财政部将发布法案指导意见,届时补贴要求和标准才得以确定。 今年3月,福特汽车首席执行官Jim Farley设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自2026年开始,每年制造超过200万辆电动汽车。为了确保电池的生产,福特已与LGES等多家电池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上周,福特和SK On在美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厂破土动工。 7月,福特宣布与宁德时代达成全球动力电池供应战略合作协议。当时福特汽车表示,明年起,北美市场的Mustang Mach-E将增加磷酸铁锂电池包版本,2024年起北美市场的F-150 Lightning纯电皮卡也将配备磷酸铁锂电池包版本,均由宁德时代提供。 此前福特表示,其已经锁定了实现Farley目标所需的70%的电池产量。本周二,福特电动汽车工业化副总裁Lisa Drake接受采访时强调,确保电池价值链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Drake还补充称,这也是福特要控制镍、锂等原材料金属的原因。
日前,蔚蓝锂芯、顺灏股份和普利特等上市公司披露公告,拟布局钠离子电池项目。 今年以来,工信部等部门相继出台文件,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此背景下,钠离子电池赛道涌现投资热潮。机构认为,钠电池主要应用领域包括A00级电动车领域、电动两轮车领域、储能领域,预计2023年或为钠电产业化元年,2024年大规模量产,有望成为锂电池的有效补充。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七彩化学 正在布局普鲁士白正极材料和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双技术路线,计划明年二季度实现钠离子电池0.5Gwh生产线投产,远期规划10Gwh以上产能。 同兴环保 与中科大团队合作,实现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正在开展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电池产品的中试放大实验。
12月12日晚间,万润新能发布公告,公司拟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政府签署项目投资协议书,双方约定在秦巴高新产业园建设“年产10万吨湖北万润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此次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金额约为13亿元。 万润新能是一家以锂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今年9月29日,万润新能刚刚登陆上交所科创板,以发行价299.88元/股成为A股史上第二贵新股。目前,公司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以及前驱体磷酸铁均处于行业第三位。下游客户方面,万润新能已覆盖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中创新航等知名锂电池企业。 进入2021年以来,全球动力电池产业进入新一轮的扩产竞备赛,带动正极材料环节加速扩产。早在今年3月,万润新能就已经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政府签订了项目投资协议书,双方将合作在郧阳经济开发区秦巴高新产业园规划和建设“年产9.6万吨磷酸铁锂项目”。据SMM统计,目前万润新能磷酸铁锂年产能在20万吨左右,此次二次签订合作协议,也彰显了万润新能在产能追赶道路上的决心。 除了继续扩大推进正极材料项目基地建设,万润新能也积极布局锂电池上游产业链。在今年11月10日,万润新能还分别与房县人民政府、保康县人民政府达成合作意向并分别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拟分别与两地政府共同投资建设磷酸铁锂循环一体化产业链项目,包括磷酸铁锂、磷酸铁、磷盐、磷酸、磷矿石等一体化产业链材料。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唐鹏 021-51666749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靳怡 021-51595796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