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全球动力电池产业竞争格局,不管是从装机量还是市场份额来看,中国企业的增速已明显领先于日韩企业,且后劲十足。这背后,是产业链企业在技术研发、资本布局、供应链管理、客户开拓等多维度竞争力的大幅提升。
12月15日,蜂巢能源第三届电池日在江苏常州基地举行。作为一家以创新为基因的动力电池企业,不断突破,向新而行,创新技术依旧是本届电池日最大的看点。
黑科技赋能
“十年前,电池企业靠产品技术取胜;五年前,靠差异化定位取胜;但进入TWh时代,靠技术+制造取胜。”第三届电池日上,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表示,蜂巢能源当前在科技创新、智能制造领域的充分投入,为的是在长期竞争中,保持优势。
公开资料显示,蜂巢能源成立于2018年,脱胎于长城汽车动力电池事业部,短短4年,就已成为中国动力电池领域成长快、实力硬的代表性企业,接连推出一系列创新成果,例如“叠片电池”“无钴电池”“短刀电池”“蜂云平台”“车规级工厂”等等。
在第三届电池日上,杨红新代表蜂巢能源发布了全新一代的高安全动力电池系统化解决方案——龙鳞甲电池,应用热电分离、空间功能集成设计等全新技术实现了单体安全和系统安全的全面提升,开创动力电池安全的新高度;同时还兼具长续航优势,其磷酸铁锂版本可使电动汽车的续航突破800公里,刷新了磷酸铁锂电池续航的新纪录。
在活动现场,杨红新表示,龙鳞甲电池即日起接受全球预定。他还透露,龙鳞甲电池将陆续搭载到2023年量产车型,包括2023年10月份量产的一款SUV和一款轿跑。
此外,蜂巢能源还发布了名为“飞叠”的超高速叠片技术3.0,高锰铁镍电池和纳米网硅负极。
其中,2019年,蜂巢能源率先在方形电池生产中引入高速叠片技术,开启了动力电池叠时代,并不断完成进化,叠片速度从第一代的0.6秒/片、第二代的0.45/片升级到第三代“飞叠”的0.125秒/片,且已经实现产线量产应用。
相较于蜂巢能源上一代叠片机,第三代“飞叠”技术的叠片机占地面积减少达45%,效率提升200%以上。第三代“飞叠”技术还集成了极片放卷、裁切、热压功能、叠片CCD在线监测、HI-POT在线监测,实现单片不良全检。在一致性方面,采用创新压刀结构,叠片对齐精度提升。
高锰铁镍电池是蜂巢能源针对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存在天花板而提出的新产品方案。由于不含钴,高锰铁镍电池成本可控;同时其能量密度又比磷酸铁锂更高。与磷酸铁锂电池包相比,蜂巢能源的高锰铁镍电池包续航能够提升100公里,低温性能提升2倍;与同体积密度的三元电池包相比,整包成本要降低9.5%。蜂巢能源预计高锰铁镍电池包重量能量密度为220WH/kg,体积能量密度为503Wh/L,量产时间预计2024年。
纳米网硅负极是蜂巢能源为高能量密度电池提出的负极技术方案。蜂巢能源为此自主开发了筑网束硅技术、硅碳融合技术、双层包覆技术,循环寿命较进口同类产品提升10%。这一负极材料的特点是,高容量、高首效、低膨胀、低产气、长寿命,支持4C快充。蜂巢能源预计,纳米网硅负极搭配高镍正极,将率先在大圆柱电芯上实现应用,实现能量密度≥300Wh/kg。2025年,蜂巢能源搭配纳米网硅负极的高能量密度电芯产能将达到5GWh。
在专利布局方面,截至2022年9月30日,蜂巢能源共计拥有境内授权专利2979项,其中发明专利468项。根据中汽中心全球汽车专利大数据平台公开资料,2020年度、2021年度及2022年1-6月,蜂巢能源动力电池专利公开量分别为586项、878项及568项,分别位列中国动力电池专利公开量创新主体排行榜单第一、第一及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蜂巢能源还坚持全球化研发布局,陆续在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德国等地规划建立十大研发中心,覆盖标准、工艺、材料、电芯、电池包设计、BMS等多领域的创新。同时,蜂巢能源还在积极开展钠电池技术开发、高比能锂金属电池、全固态锂电池等新兴技术的储备性研发,且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蜂巢能源手握核心专利,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的背后,高强度研发投入是源动力。2019-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蜂巢能源研发费用总计逾20亿元,分别投入了3.75亿元、3.8亿元、7.24亿元及5.72亿元,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40.32%、21.9%、16.18%和15.3%,远超科创属性评价标准中对近三年研发投入累计金额及占营收比例的要求。
资本端发力
成立仅4年就走到了IPO阶段的蜂巢能源,是动力电池行业公认的黑马,在全球市场已具备较强竞争力。
据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车量为341.3GWh,同比增长75.2%。其中,蜂巢能源跻身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车量TOP10行业,排名第10位,装机量为4.5GWh,同比增长151.9%,全球市场份额从2021年同期的0.9%上升至1.3%。
11月18日,作为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车量TOP10唯一的非上市公司,蜂巢能源正式开启IPO进程,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本次IPO,蜂巢能源拟募资150亿元,其中115亿元拟用于江苏常州、浙江湖州、四川遂宁三地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建设。
就在其第三届电池日召开的前一日(12月14日),蜂巢能源创业板IPO申请审核状态变更为“已问询”。
此前,蜂巢能源已获得多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200亿元,投资方包括长城汽车、国投招商、中银投资、大族激光、三一重工、小米集团、小鹏汽车等。
同时,蜂巢能源还赢得了多家金融机构及社会资本的看好。
11月29日,蜂巢能源科技(湖州)有限公司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银团贷款暨凤凰基金签约仪式在湖州举行。蜂巢能源湖州项目由此顺利获45亿元贷款和6亿基金支持,主要用于蜂巢能源湖州项目建设。
10月31日,蜂巢能源科技(遂宁)有限公司银团签约仪式在四川省遂宁市完成,蜂巢能源遂宁项目由此顺利获得70亿元银团贷款和5.35亿基金支持,其中70亿元主要用于蜂巢能源遂宁基地的设备采购及工厂建设。
在2021年召开的第二届电池日上,蜂巢能源发布了面向2025年的领蜂“600”战略宣布2025年全球产能规划目标提升至600GWh。
2022年以来,在资本加持之下,蜂巢能源投资扩产提速,多个项目传出新动态:11月7日,蜂巢能源达州锂电零碳产业园开工;10月31日,蜂巢能源遂宁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投产;9月9日,蜂巢能源官宣第二家海外工厂落户德国勃兰登堡州;2月16日,蜂巢能源上饶基地二期20GWh动力电池项目开工;1月6日,蜂巢能源江苏省盐城动力电池项目开工。
供应链强化
杨红新曾多次强调:动力电池行业最大的挑战来自于供应链。
对此,在产能加速扩产的同时,蜂巢能源在保供稳链方面也在持续强化。
蜂巢能源11月新开建的达州锂电零碳产业园,计划建设磷酸铁锂和无钴正极材料生产线,磷酸铁锂前驱体和电解液生产线,电池回收拆解生产线和相关配套设施。
同时,蜂巢能源还与多家上游供应商签署保供协议,以协议方式保障未来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
除此之外,蜂巢能源还参股上游产业链高增长高价值企业,例如上游锂资源及锂盐加工领域的永杉锂业、川能动力、德阿锂业以及锂矿商STGEORGE;正极材料前驱体企业林立新能源;人造石墨生产商坤天新能源;电解液企业珠海赛纬;锂电铜箔生成商江铜铜箔等等,深度绑定上游供应商,提升供应链韧性。
电池网还注意到,蜂巢能源也在持续布局电池回收领域。今年以来,公司先后牵手赣锋锂业、中伟股份、零跑汽车等通过资源回收利用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蜂巢能源还投资电池回收企业顺华锂业、合资成立藤青青再生资源(上饶)有限公司,不断强化在电池回收赛道的布局。
朋友圈扩容
上游保供稳链的同时,蜂巢也在加强下游客户开拓。
2022年上半年,蜂巢能源前5大客户分别为长城汽车、合众新能源、零跑汽车、安仕新能源、吉利汽车,前5大客户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合计为88%。其中,关联公司长城汽车的收入占比下降到56.95%,而在2021年全年,蜂巢能源来自长城汽车的收入占比高达86.37%。
根据蜂巢能源招股书披露,公司客户已涵盖诸多国内外主流整车企业。在国产汽车品牌客户开拓方面,公司与长城汽车、吉利汽车、零跑汽车、东风汽车、岚图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光束汽车、赛力斯汽车、合众新能源汽车、牛创新能源汽车等整车企业达成合作关系;此外,公司与PSA(Stellantis集团)等知名国际汽车厂商亦开展业务合作。
可以看到,从国内传统汽车厂商、造车新势力到海外品牌,蜂巢能源的车企朋友圈正逐步扩容,对于长城汽车的依赖开始降低,积极参与市场化竞争,电池外供明显提速,配套公告车型好消息不断。例如,第360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显示,国民神车上汽通用五菱最新款五菱宏光Mini EV车型搭载的是蜂巢能源电芯。
第三届电池日上,杨红新还介绍,目前,蜂巢能源短刀电芯已获得了12家客户定点。
除了动力电池,蜂巢能源还首次在品牌发布会上官宣了储能业务规划,并将已经初步成型的生态链命名为蜂窝生态。基于“储能+”的战略规划,蜂巢能源将继续开发储能+发电、储能+电网、储能+工商业等有竞争力的方案。
展望未来,在双碳背景下,有着黑科技赋能、资本端发力、供应链强化、朋友圈扩容等诸多利好因素的加持,蜂巢能源有望在新能源赛道上持续乘风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