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个
车企之间的价格战,将进一步倒逼电池企业开发更有竞争力的电池材料体系。 自2022年以来,包括宁德时代、蜂巢能源、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等主流电池企业,陆续推出M3P、高锰铁镍、磷酸锰铁锂、钠电池、高锰铁锂等材料电池,不断试图探寻降本边界。 新年第一周,特斯拉就举起了“屠刀”,宣布特斯拉(中国产)全系降价,最高降幅达4.8万元,其中Model 3起售价22.99万元,Model Y起售价25.99万元,两款车型价格均创下史上新低。 原本,中国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在2022年年底正式退出,多家车企酝酿在2023年涨价,但是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这么一个操作,让众多要涨价的车企一下子懵了。 数据不会骗人,在特斯拉(中国)宣布降价后,有消息称特斯拉(中国)3天内获得了3万辆汽车订单。特斯拉(中国)官网也显示,特斯拉部分车型交付日期由之前的“1-4周”变更为现在的“2-5周”, 原因是订单快速增加所致。 事实上,对于特斯拉来说,Model 3、Model Y的价格大降并不是唯一途径。近日,海外媒体曝光了特斯拉全新入门级纯电动车型,该车型定位和售价将低于Model 3,新车或被命名为Model 2,售价2.5万美元,是特斯拉抢占中低端市场的重要车型。 因降价导致订单激增,无疑表明,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购车成本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但车企降价参与市场竞争,压力未来势必会传导到电池企业身上。 磷酸铁锂并非降本终点 新材料体系陆续浮出水面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达25.6%。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跃升,表明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大规模普及阶段。接下来,走量车型、成本控制、价格厮杀将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标签,而新年特斯拉打响价格战“第一枪”这或许是其中原因之一。 车企的竞争早已影响到电池材料和技术走向。早在2020年,因为财政补贴大幅退坡,车企在市场倒逼下就开始对电池进行选择,在2020年7月份以前,三元电池一直是主流,而随着补贴退坡,自当年7月开始,磷酸铁锂逆转三元,逐渐成为各大热销爆款车型的“标配”。 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302.3GWh,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机为184.5GWh,占比高达61%;三元电池装机量为117.3GWh,占比为38.8%;增速方面,磷酸铁锂同比增长126.5%,而三元同比增长51.1%。这也足以说明,市场对动力电池的选择权重不断向成本一环靠拢。 春江水暖鸭先知,为应对更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尤其是即将到来的车企成本倒逼、性能提升,作为占电动汽车总成本40%左右的电池,势必会是车企降本的“重中之重”,电池企业已经开始自谋降本之路。 各种正极材料性能及成本对比 通过上表对几种正极材料对比来看,镍锰材料有着更高的电压,有着更高的材料能量密度。同时,单千克下,可以制造更多容量的电池。无论是对于提升电池性能,还是降低成本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潜力。但是其技术难度也最大。 在2022年12月举行的蜂巢能源“电池日”上,蜂巢能源对外发布了“高锰铁镍”电池。据介绍,该电池是针对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存在天花板而提出的新产品方案,“由于不含钴,高锰铁镍电池成本可控;同时其能量密度又比磷酸铁锂更高。” 无独有偶,去年2月,宁德时代对外透露,公司推出的M3P体系电池,是基于新型材料体系研发的电池,公司称之为磷酸盐体系的三元,“新电池的能量密度高于磷酸铁锂,但成本比三元锂更低。” 此外,包括钠离子电池、磷酸锰铁锂电池、高锰铁锂等材料体系陆续出现。 电池企业在三元、磷酸铁锂材料体系之外,持续探寻更多材料体系,无不是在为更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做准备,找到成本和性能兼之的更优方案。 高锰铁镍电池的“向下”与“向上” 镍锰正极材料有着最低成本和更高能量密度的优势,但其同样技术难度也最大,然而如果该技术获得突破,其应用场景也将充满想象力。 在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车企严控成本的趋势下,镍锰材料无疑是降本的重要方向之一。在“电池日”上,蜂巢能源并未透露特别多的关于高锰铁镍电池信息,所以暂时还无法确定正极材料具体内核。蜂巢能源将其命名为“高锰铁镍”,推测其材料中锰、铁、镍或占主要部分。 实际上,蜂巢能源曾在2022年已经量产了基于镍锰材料的第一代无钴电池,其成本低于三元电池,性能又优于磷酸铁锂材料。 关于高锰铁镍电池,蜂巢能源表示,与同体积密度的三元电池包相比,整包成本降低接近10%左右。可以推测,这是蜂巢能源基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趋势,主动寻找在磷酸铁锂之外的降本材料体系的一种尝试和成果,未来高锰铁镍将参与蜂巢能源电池降本之路。 但高锰铁镍并不是一味地降本,在蜂巢能源的创新图谱里,它还要肩负提升性能的重任。 梳理整个汽车产业发展可以看出,汽车市场呈橄榄球型,高端和低端占比相对较小,中段市场占比最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未来也势必会如此。这也表明未来中端车型市场将成为主力。 中端车型市场不仅要成本低,同时还要“性能不错”。 对于电池企业来说,这就需要兼顾成本与性能的天平,在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之间找到一个更优解。 在为数不多的高锰铁镍电池材料介绍中,蜂巢能源透露:与磷酸铁锂电池包相比,相同体积下,蜂巢能源的高锰铁镍电池包续航能够提升100公里,低温性能提升2倍,“高锰铁镍电池包重量能量密度为220Wh/kg,体积能量密度为503 Wh/L。” 能量密度、续航的突破,无疑也将承载着蜂巢能源为谋求中端车型市场的产品“向上”的目标。 即使与三元锂电池相比,高锰铁镍电池也具备安全性高、成本低的优势,且性能不输。因此,一旦这种电池实现规模化量产,可以消解车企在降本和提性能方面的矛盾,或许将会快速占领市场。 在“向上”方面,蜂巢能源还布局了纳米网硅负极体系,是为高能量密度电池提出的负极技术方案。据悉,蜂巢能源为此自主开发了筑网束硅技术、硅碳融合技术、双层包覆技术,循环寿命较同类进口产品提升10%。这一负极材料的特点是,高容量、高首效、低膨胀、低产气、长寿命,支持4C 快充。蜂巢能源表示,纳米网硅负极搭配高镍正极,将率先在大圆柱电芯上应用,实现能量密度≥300Wh/kg。 作为电动汽车风向标的特斯拉,在2023年开年率先掀起一波巨额降价,相信2023年的电动汽车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同时也是产业发展更为迅速的一年,下游竞争和降价传导到上游,必然考验的是电池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力、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等方面的能力,电池市场相信也不会平静。
车企之间的价格战,将进一步倒逼电池企业开发更有竞争力的电池材料体系。 自2022年以来,包括宁德时代、蜂巢能源、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等主流电池企业,陆续推出M3P、高锰铁镍、磷酸锰铁锂、钠电池、高锰铁锂等材料电池,不断试图探寻降本边界。 新年第一周,特斯拉就举起了“屠刀”,宣布特斯拉(中国产)全系降价,最高降幅达4.8万元,其中Model 3起售价22.99万元,Model Y起售价25.99万元,两款车型价格均创下史上新低。 原本,中国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在2022年年底正式退出,多家车企酝酿在2023年涨价,但是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这么一个操作,让众多要涨价的车企一下子懵了。 数据不会骗人,在特斯拉(中国)宣布降价后,有消息称特斯拉(中国)3天内获得了3万辆汽车订单。特斯拉(中国)官网也显示,特斯拉部分车型交付日期由之前的“1-4周”变更为现在的“2-5周”, 原因是订单快速增加所致。 事实上,对于特斯拉来说,Model 3、Model Y的价格大降并不是唯一途径。近日,海外媒体曝光了特斯拉全新入门级纯电动车型,该车型定位和售价将低于Model 3,新车或被命名为Model 2,售价2.5万美元,是特斯拉抢占中低端市场的重要车型。 因降价导致订单激增,无疑表明,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购车成本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但车企降价参与市场竞争,压力未来势必会传导到电池企业身上。 磷酸铁锂并非降本终点 新材料体系陆续浮出水面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达25.6%。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跃升,表明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大规模普及阶段。接下来,走量车型、成本控制、价格厮杀将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标签,而新年特斯拉打响价格战“第一枪”这或许是其中原因之一。 车企的竞争早已影响到电池材料和技术走向。早在2020年,因为财政补贴大幅退坡,车企在市场倒逼下就开始对电池进行选择,在2020年7月份以前,三元电池一直是主流,而随着补贴退坡,自当年7月开始,磷酸铁锂逆转三元,逐渐成为各大热销爆款车型的“标配”。 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302.3GWh,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机为184.5GWh,占比高达61%;三元电池装机量为117.3GWh,占比为38.8%;增速方面,磷酸铁锂同比增长126.5%,而三元同比增长51.1%。这也足以说明,市场对动力电池的选择权重不断向成本一环靠拢。 春江水暖鸭先知,为应对更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尤其是即将到来的车企成本倒逼、性能提升,作为占电动汽车总成本40%左右的电池,势必会是车企降本的“重中之重”,电池企业已经开始自谋降本之路。 各种正极材料性能及成本对比 通过上表对几种正极材料对比来看,镍锰材料有着更高的电压,有着更高的材料能量密度。同时,单千克下,可以制造更多容量的电池。无论是对于提升电池性能,还是降低成本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潜力。但是其技术难度也最大。 在2022年12月举行的蜂巢能源“电池日”上,蜂巢能源对外发布了“高锰铁镍”电池。据介绍,该电池是针对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存在天花板而提出的新产品方案,“由于不含钴,高锰铁镍电池成本可控;同时其能量密度又比磷酸铁锂更高。” 无独有偶,去年2月,宁德时代对外透露,公司推出的M3P体系电池,是基于新型材料体系研发的电池,公司称之为磷酸盐体系的三元,“新电池的能量密度高于磷酸铁锂,但成本比三元锂更低。” 此外,包括钠离子电池、磷酸锰铁锂电池、高锰铁锂等材料体系陆续出现。 电池企业在三元、磷酸铁锂材料体系之外,持续探寻更多材料体系,无不是在为更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做准备,找到成本和性能兼之的更优方案。 高锰铁镍电池的“向下”与“向上” 镍锰正极材料有着最低成本和更高能量密度的优势,但其同样技术难度也最大,然而如果该技术获得突破,其应用场景也将充满想象力。 在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车企严控成本的趋势下,镍锰材料无疑是降本的重要方向之一。在“电池日”上,蜂巢能源并未透露特别多的关于高锰铁镍电池信息,所以暂时还无法确定正极材料具体内核。蜂巢能源将其命名为“高锰铁镍”,推测其材料中锰、铁、镍或占主要部分。 实际上,蜂巢能源曾在2022年已经量产了基于镍锰材料的第一代无钴电池,其成本低于三元电池,性能又优于磷酸铁锂材料。 关于高锰铁镍电池,蜂巢能源表示,与同体积密度的三元电池包相比,整包成本降低接近10%左右。可以推测,这是蜂巢能源基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趋势,主动寻找在磷酸铁锂之外的降本材料体系的一种尝试和成果,未来高锰铁镍将参与蜂巢能源电池降本之路。 但高锰铁镍并不是一味地降本,在蜂巢能源的创新图谱里,它还要肩负提升性能的重任。 梳理整个汽车产业发展可以看出,汽车市场呈橄榄球型,高端和低端占比相对较小,中段市场占比最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未来也势必会如此。这也表明未来中端车型市场将成为主力。 中端车型市场不仅要成本低,同时还要“性能不错”。 对于电池企业来说,这就需要兼顾成本与性能的天平,在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之间找到一个更优解。 在为数不多的高锰铁镍电池材料介绍中,蜂巢能源透露:与磷酸铁锂电池包相比,相同体积下,蜂巢能源的高锰铁镍电池包续航能够提升100公里,低温性能提升2倍,“高锰铁镍电池包重量能量密度为220Wh/kg,体积能量密度为503 Wh/L。” 能量密度、续航的突破,无疑也将承载着蜂巢能源为谋求中端车型市场的产品“向上”的目标。 即使与三元锂电池相比,高锰铁镍电池也具备安全性高、成本低的优势,且性能不输。因此,一旦这种电池实现规模化量产,可以消解车企在降本和提性能方面的矛盾,或许将会快速占领市场。 在“向上”方面,蜂巢能源还布局了纳米网硅负极体系,是为高能量密度电池提出的负极技术方案。据悉,蜂巢能源为此自主开发了筑网束硅技术、硅碳融合技术、双层包覆技术,循环寿命较同类进口产品提升10%。这一负极材料的特点是,高容量、高首效、低膨胀、低产气、长寿命,支持4C 快充。蜂巢能源表示,纳米网硅负极搭配高镍正极,将率先在大圆柱电芯上应用,实现能量密度≥300Wh/kg。 作为电动汽车风向标的特斯拉,在2023年开年率先掀起一波巨额降价,相信2023年的电动汽车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同时也是产业发展更为迅速的一年,下游竞争和降价传导到上游,必然考验的是电池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力、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等方面的能力,电池市场相信也不会平静。
1月13日晚间,电解液龙头企业天赐材料(002709.SZ)发布公告称,子公司九江天赐拟使用自筹资金投资建设“年产8万吨锂电添加剂材料项目”,项目建设周期为18个月,项目总投资3.76亿元。 天赐材料称,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强公司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上游原材料核心添加剂的产能布局,能有效提升公司未来在新型电池电解液配方中的长期竞争力,满足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和市场拓展的需要,对促进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2022年12月17日江门天赐年产20万吨锂电池电解液及10万吨锂电池回收项目开工后,天赐材料的又一动作。 据了解,江门天赐项目总投资12亿元,预计投产后实现年产值57亿元。 此外,2022年11月30日,天赐材料全资子公司宜昌天赐年产30万吨磷酸铁项目已湖北枝江举行投产仪式。该项目总投资13.88亿元,可年产30万吨磷酸铁及5万吨磷酸铁锂回收,是目前全球首个年产30万吨磷酸铁项目,有望成为全国最大的磷酸铁生产基地。 天赐材料同日还公告,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新加坡天赐投资设立全资荷兰公司,同时由荷兰天赐公司投资设立全资美国管理公司,美国管理公司投资设立全资美国实体公司1和美国实体公司2,美国实体公司成立后将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生产和销售业务,投资总额不超过2.6亿美元(约17.61亿元人民币)。
1月13日晚间,电解液龙头企业天赐材料(002709.SZ)发布公告称,子公司九江天赐拟使用自筹资金投资建设“年产8万吨锂电添加剂材料项目”,项目建设周期为18个月,项目总投资3.76亿元。 天赐材料称,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强公司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上游原材料核心添加剂的产能布局,能有效提升公司未来在新型电池电解液配方中的长期竞争力,满足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和市场拓展的需要,对促进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2022年12月17日江门天赐年产20万吨锂电池电解液及10万吨锂电池回收项目开工后,天赐材料的又一动作。 据了解,江门天赐项目总投资12亿元,预计投产后实现年产值57亿元。 此外,2022年11月30日,天赐材料全资子公司宜昌天赐年产30万吨磷酸铁项目已湖北枝江举行投产仪式。该项目总投资13.88亿元,可年产30万吨磷酸铁及5万吨磷酸铁锂回收,是目前全球首个年产30万吨磷酸铁项目,有望成为全国最大的磷酸铁生产基地。 天赐材料同日还公告,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新加坡天赐投资设立全资荷兰公司,同时由荷兰天赐公司投资设立全资美国管理公司,美国管理公司投资设立全资美国实体公司1和美国实体公司2,美国实体公司成立后将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生产和销售业务,投资总额不超过2.6亿美元(约17.61亿元人民币)。
SMM1月18日讯: 据上险数据显示, 12 月新能源乘用车上险70.54万辆,同比去年同期的48.1万辆增长46%,较11月环比上涨32%。 2022年1-1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上险 521.6 万辆,同比增长80%。分燃料类型来看,纯电动车型占比73%,上险51.7万辆,环比上行33%,同比上涨30%;而插电式混动汽车占比27%,上险18.8万辆,环比上行28%,同比上涨124%。 1 月市场总体由于车购税等部分政策到期,加上春节放假时间引导消费需求前置,行业终端价格持续下滑,刺激需求,也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年前两周车市的暴增也是必然驱动市场的强增长。但预计总计增速不及上月。 分车企表现来看, 前15家车企12月共上险53.6万辆,环比上涨25%,同比增长53%,CR15为76%。比亚迪卫冕冠军,12月上险21.6万辆,环比上行23%,同比上涨128% 。 特斯拉12月中国4.1万辆,环比下降33%,同比下降41%。 一众新势力车型榜上飘红,枫盛汽车12月以上险1.2万辆,环比上涨382%,同比上涨1090%首度冲入前15,喜提12月增速最大车企。 分车型表现来看, 比亚迪宋Plus荣登榜首,12月上险4.9万辆,环比上涨41%,同比上涨132%。特斯拉Model Y上险2.9万辆,降幅最为明显环比下降44%,风神E70上险量为1.4万辆,同比上涨88%为榜单同期环比增速最高车型。 》点击查看SMM新能源产业链数据库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唐鹏 021-51666749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小鹏汽车(09868.HK)1月17日宣布,启动旗下G3i/P5/P7等新能源车车型的新年新价格体系,起售价分别为14.89万元,15.69万元和20.99万元,最大降幅达约13%。同时,小鹏汽车对公告发布前一年内订购G3i/P5/P7的首任车主,同步给予新春回馈。 虽然小鹏方面对此次降价回应称,是希望能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智能和科技给生活和出行带来的改变。但市场仍然十分清楚,小鹏此举是为了跟进特斯拉此前的降价行动。 与此同时,市场对小鹏降价带来的业绩压力担忧明显。 降价公告发出后,瑞信、Morgan Stanley等大行均提示称,小鹏汽车第一季度毛利率或逊于预期,存在下跌风险。小鹏汽车1月18日开盘后一度下跌6%,创出自去年12月以来的新低,截至发稿跌3.07%,报36.35港元。 据悉,特斯拉于今年1月6日率先打响的降价行动,对短期销量提振效果立竿见影,帮助特斯拉抢夺了大量订单。 招银国际(CMBI)汇编的数据显示,降价后首周(1月9日至1月15日),特斯拉在中国的日均销量比2022年同期猛增76%,达到12654辆。相比之下,当周中国的整体汽车零售销量同比下降14.5%。 华泰证券也指出,特斯拉降价后主销产品价格带下探至22.99万元,与小鹏汽车当前的主销产品价格区间重叠较大。由此来看,小鹏汽车面临的竞争压力陡增。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国泰君安的研究,随着产销量攀升带来的规模效应,特斯拉2022年三季度的毛利率高达27.9%,单车利润为9687.9美元,远超传统汽车及其他新能源厂商。作为对比丰田和比亚迪同期的的单车利润分别仅为1200美元和1500美元。 这也意味着,特斯拉在未来仍有不小的降价空间,若销售情况不达预期,很有可能再度利用“降价”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和订单。而从现有产能来看,特斯拉也极有能力和意愿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来摊销成本。 据国泰君安的研究显示,2022年下半年产线升级后,实际产能已经达到了年产能100万辆。而据特斯拉方面透露,2022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439770辆,其中Model 3全年销量124456辆,同比减少17.5%;Model Y全年销量315314辆,同比增长85.6%。 另据官方透露,小鹏汽车的主销车型P7改款将会在春节后的3月发布。小鹏此前刚刚公布2022年12月总交付11292台,环比增长94%,已看到了走出销量泥潭的曙光。 此前,无论是小鹏汽车自身还是资本市场都对今年新P7带动销量进一步重回增长趋势寄予厚望,但如今需要正面应对特斯拉降价,市场也担心会对新品定价形成压制。
英国初创公司StorTera开发了一种单液流电池(SLIQ),这是一种新颖的长期可再生能源存储系统。它结合了锂离子技术的优点,即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充电,以及液流电池的优点,如低存储成本。 StorTera首席运营官Brenda Park表示,“通过结合这两个概念,我们克服了锂电池一些固有的缺点。” 据悉,SLIQ的能量密度为250 Wh/L,被誉为目前正在开发的液流电池中能量密度最高的。Park说,“由于其高能量密度,SLIQ可以在任何应用中取代现有的锂电池技术,同时提供更长的寿命(高达30年)。” 据称,该技术可以提供毫秒级的响应时间和长达8小时的能量存储,持续超过30年,并且至少可以循环7500次。据称,该系统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无冷却要求,也无需高闪点材料。 Park说,“我们正在努力使其成为一种真正可持续的电池技术,尽可能使用可回收的原材料和木材工业副产品,并尽可能地使其可重复使用,围绕它建立循环经济。” StorTera的系统工作原理是将能量密集的单一液体泵入其专有的膜堆,以提供长时间的存储。单一液体设计意味着更少的系统组件,而低成本的材料和制造技术进一步有助于节省成本。StorTera的既定目标是实现资本成本约为120英镑/千瓦,商业化后为75英镑/千瓦时。 Park说,“由于它可以提供毫秒级的响应时间和长时间的能量存储,它非常适合电网规模的应用和/或与太阳能或风力发电场的集成。结合我们的智能控制平台,SLIQ为商业和工业应用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可以根据电网和天气数据或预测需求峰值进行持续优化。”
SMM1月18日讯: 截至2022年 ,江西产区累计已有 37家 陶瓷企业计划切入锂电产业,涉及的项目包括 碳酸锂提炼,锂渣坯”二次提锂“、含锂瓷石矿选矿、高端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尾渣消纳处理 等。 江西陶企锂电相关项目备案审批信息: 相关咨询,SMM将持续跟踪。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唐鹏 021-51666749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1月17日,宁德时代(300750)与蔚来在宁德签署五年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据悉,此次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是双方基于战略合作关系的又一次深化和升级,涉及新品牌、新项目、新市场的技术合作,供需两端联动,海外业务拓展,以及基于长寿命电池的商业模式合作等领域。 宁德时代表示,双方再次强强联合,构建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将实现互利共赢。宁德时代和蔚来将在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以先进电池技术为基础,打造高效协同的电池供应体系,提升创新能力与效率。 据宁德时代日前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291亿元-315亿元,同比增长82.66%-97.72%。 据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1-11月,宁德时代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为165.7GWh,市场占有率为37.1%,同比增速超一倍,持续位居全球装车量榜首,其中宁德时代11月单月市占率超四成。 另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最新数据,2022年全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94.6GWh,累计同比增长90.7%。其中,宁德时代以142.02GWh装机量,48.20%的市占率居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第一位。
1月17日,宁德时代(300750)与蔚来在宁德签署五年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据悉,此次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是双方基于战略合作关系的又一次深化和升级,涉及新品牌、新项目、新市场的技术合作,供需两端联动,海外业务拓展,以及基于长寿命电池的商业模式合作等领域。 宁德时代表示,双方再次强强联合,构建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将实现互利共赢。宁德时代和蔚来将在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以先进电池技术为基础,打造高效协同的电池供应体系,提升创新能力与效率。 据宁德时代日前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291亿元-315亿元,同比增长82.66%-97.72%。 据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1-11月,宁德时代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为165.7GWh,市场占有率为37.1%,同比增速超一倍,持续位居全球装车量榜首,其中宁德时代11月单月市占率超四成。 另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最新数据,2022年全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94.6GWh,累计同比增长90.7%。其中,宁德时代以142.02GWh装机量,48.20%的市占率居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第一位。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