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

  • 大手笔!深圳最高1000万元奖励 政策红利下储能火热能否持续?

    各地对储能发展的支持力度持续,最新动作来自深圳。 近期,深圳市发改委发布《深圳市支持电化学储能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对储能产业上下游赛道全链条覆盖,大手笔支持项目在深圳落地发展,最高达1000万元。 有长期关注新能源赛道的投资人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业内企业普遍认为深圳此次的支持方案堪称“大手笔”,“有利于深圳储能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同时指引创投机构关注拟投企业在海外市场、专利布局和参与标准制定等方面情况。” 储能赛道近一年来在资本市场迎来大爆发,超200个储能产业链上的项目在一级市场完成融资,超100个项目在近一年内发起IPO冲刺,二级市场储能板块亦涨势频传。 投资人表示,2023年储能赛道火热走势或将持续。主要原因包括风光电站强制配储保证了增量,以及碳酸锂降价等带来的锂电储能经济性提升。 年内超600项储能支持政策出台 “去年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130GWh,同比增长171%,其中户用储能出货量增长355%,电力储能出货量增长216%,这在宏观经济承压较大的背景下殊为亮眼,储能也因而成为了各地招商引资的‘香饽饽’。” 深创投创新投资研究院研究员林玮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深圳是众多出台支持储能发展政策的地方城市之一。统计显示,近一年,国家及地方出台储能直接相关政策超过600项,涉及储能规划、实施方案、市场机制、技术研发、安全规范等领域。 对于深圳此次出台的储能支持政策,储能产业内普遍认为是“大手笔”。文件提出,针对钠离子电池、全固态锂电池等前沿领域,单个项目予以最高 1000万元支持;对国家级创新载体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的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储能电池国际总部、区域总部企业,可给予落地奖励1000万元。 林玮认为,该方案“一是扶持金额高,例如中试生产线、龙头企业落地和研发攻关的奖励力度均可达千万级;二是上下游赛道覆盖全面,近年热门的上游材料、电力电子转换设备、应用侧包括消防、集成、储能数字化等、后端回收等全链条均有涉及;三是支持环节全面精准,例如标准制定、国际专利布局、产学研协同、土地空间载体支持等。” 其进一步表示,深圳拥有华为、比亚迪等链主企业,目前已建立起较完备的电力电子及锂电池产业链,便携储能出口也发展迅速,已具备较优的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基础。 “目前电化学储能产业企业方面,主要落户在有着较好锂电制造和电力电子产业基础的广东、福建、江苏等地。而储能项目落地方面,电源侧主要在风光资源丰富的三北地区,工商业侧主要集中在缺电的负荷中心,如广东、苏南等。” 投资人持续看好储能赛道 政策的鼓励无疑是储能赛道大爆发的重要原因。叠加众多其他行业因素,多名投资人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对该赛道持续看好。 “高成长特性导致储能赛道热度高涨,相关项目估值攀升;首航新能源、大连融科等不少企业已申报IPO。2023年继续看好储能赛道,因为国内风光电站强制配储保证了储能增量,今年硅料降价,地面光伏起量和储能渗透率提升的背景下,预计装机需求将高速增长;碳酸锂降价也将提升锂电储能经济性。”林玮表示。 此前,多名投资人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尽管储能赛道受到资本市场关注,但储能项目本身赚钱却并不容易,行业竞争激烈,赛道“内卷”严重。 “首先,行业巨头已经存在,没有任何资源的外部投资方不敢随便进场。即便赛道再香,没资源也没法赚钱;其次,产业链中做上游的企业,想做电池和储能项目;下游的整车厂也向产业链延伸,做电池和储能项目;中游制造商更是扩张产能,这使得整个赛道十分内卷,行业竞争可想而知。” 细分赛道方面,分布式光伏储能受到政策大力扶持,但目前该领域下游客户采购意愿并不强,大多数设备商目前只能垫资推广;而即便客户下单了,由于成本较高,储能企业前期仍需要与用户采取费用分成的方式进行合作,也大幅提升了储能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但林玮表示,总体而言储能收益率正进一步提升。“储能作为韧性电网的核心支撑,贯穿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全部环节。当前共享储能模式快速铺展,容量补偿、电力现货市场、分时价差机制等逐步落地,正提高储能收益率。” 另有专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人亦对记者表达了其对储能赛道的看好,“储能今年会有一批盈利的标的出来”。 其进一步表示,“接下来,按‘3060’的时间轴:虚拟电厂、氢能、碳交易、碳捕集的标的会出来。顺序排在后面的,现在投进去会很难受,在属于它们的出场顺序到来前,基本上是背景板上的角色。”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开征求《深圳市支持电化学储能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告

  • 手机电池寿命提高3倍?新材料关键瓶颈已被突破 有望取代锂电

    据报道,得益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 University)工程师们的一项创新,比现有技术寿命长三倍的手机电池有望成为现实。该团队表示,通过使用高频声波去除抑制电池性能的铁锈,电池寿命或可长达9年(一般电池寿命为2-3年)。 随着智能手机愈发频繁地更新迭代,电池的回收成为了令人头疼的问题。数据显示,在澳大利亚,只有10%的废旧手机电池被回收利用,这一比例低于国际标准。剩下90%的电池被填埋或被不正确地处理,这对环境造成了相当大的破坏。 据了解,从电池中回收锂和其他材料的高成本是这些材料被重复使用的主要障碍,但现在,该团队的创新或许可以帮助解决这一挑战。他们正在研究一种名为MXene的纳米材料,工程师们说这种材料有望成为未来锂电池极有前途的替代品。 RMIT化学工程杰出教授、首席高级研究员Leslie Yeo表示,MXene类似于石墨烯,具有高导电性。他说,“与石墨烯不同,MXenes是高度可定制的,并在未来开辟了一系列可能的技术应用。” 但他同时也指出,使用MXene的最大挑战是它很容易生锈,从而抑制了导电性,使其无法使用。而为了克服这一挑战,该团队经研究发现一定频率的声波可以去除MXene上的锈蚀,使其恢复到接近原始状态。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的研究表明,将氧化的MXene暴露在高频振动中仅一分钟就能去除上面的锈迹。这个简单的程序可以恢复其电化学性能。”他说。 游戏规则的改变者 Yeo表示,该团队的创新有一天可以每隔几年帮助MXene电池重新焕发活力,将其寿命延长至三倍。该研究为这种纳米材料在能源存储、传感器和无线传输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打开了大门。最新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了《自然通讯》杂志上。 研究人员还称,在循环经济方面,快速将材料恢复到几乎原始状态的能力,代表着游戏规则的改变者。 他们说,“电子产品中使用的材料,包括电池,通常在使用两到三年后会因为生锈而失效。通过我们的方法,我们有可能将电池组件的寿命延长三倍。” “延长MXene寿命的能力对于确保其用于商业上可行的电子部件的潜力至关重要。”他们补充说。

  • 氢氧化钴售价大幅下跌 鹏欣资源2022年净亏损或超5亿元!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SMM 1月28日讯:1月21日,鹏欣资源发布公告称,经财政部门初步测算,预计公司2022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5.68万亿元,与2021年同期的7435.93万元的净利润相比,将出现亏损。 对于公司业绩亏损的原因,鹏欣资源表示, 报告期内公司氢氧化钴市场销售价格大幅下跌,全年下跌幅度超60%,氢氧化钴产品销售利润大幅下降,相应产品存货计提减值准备。 而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与2022年全球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及全球通胀等因素影响,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加。三元动力电池装机量增长放缓,手机、其他3C产品需求降低,钴产品总体需求下滑。另外,公司刚果(金)铜矿石、硫磺等原辅料采购成本上升,造成阴极铜盈利能力下降,毛利减少。 值得一提的是,鹏欣资源近期表示,其控股子公司希图鲁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MCO”)小股东杰卡明及其合作伙伴JMT investmentSarlBusinessDealMiningCompanyPartnership,通过非正当手段进入SMCO一处低品位铜矿石矿堆所在地拉矿。 据悉,鹏欣资源是从2010年6月便开始租用杰卡明的该场地堆放矿石,截止2022年年底,该处低品位铜矿石矿堆平均品位约2.3%,总量约为127.26万矿石吨,账面价值1,42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9,500万元,但是该矿堆产权并不属于杰卡明。 但是目前杰卡明已公然占据公司该处矿堆,声称该矿堆为其所有,且已完成修路和设备进场,陆续拉走矿石。对此,公司已经向当地省检察院和国家最高检申请介入,并要求杰卡明立即撤离该低品位铜矿石矿堆并赔偿公司损失。 不过监狱SMCO已暂时失去对该矿堆的控制权,公司将此9,500万元计入营业外支出。 而除了上述突发情况,着眼鹏欣资源的主营业务来看,钴产品总体需求下滑,氢氧化钴市场销售价格大幅下跌,产品销售利润大幅下降是其净利润亏损的主要原因。而据SMM调研显示,早期中国钴终端消费以传统行业为主,前几年随着智能手机普及,数码电池、磁性材料对钴需求增速加快。但智能手机逐步进入存量市场,数码3C消费需求增速降低。传统行业的钴需求占比也在同步下滑。 据SMM统计,2022年全球钴原料需求总计19.4万金属吨,其中数码电池行业对钴需求占比32%,预计到2026年,全球数码市场对钴需求占比将减至29%。而据SMM调研,2022年钴需求疲软,供需失衡下钴价在2022年下半年迎来下跌。 SMM历史价格显示,以电解钴为例,截止2022年12月30日, 电解钴 现货均价跌至32.3万元/吨,较年初的48.7万元/吨跌去16.4万元/吨,跌幅高达33.68%。 》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历史价格 对于未来钴市场的发展情况,SMM认为2023年全球钴市场将依旧是呈现累库趋势,预计供应端的增速将大于需求方面的增速。其中供应端,随着年嘉能可、洛阳钼业及印尼镍钴项目等新产能投放,供应提高,预计全球钴供给方面的增速在12%左右,而需求端,预计到2023年数码消费市场需求将减弱,动力市场因三元切换铁锂产品叠加三元产品往低钴方向发展,钴需求增速放缓。因此整体来看,预计全球钴市场将持续累库。 截止2023年1月20日, 电解钴 现货报价暂稳于28~32.5万元/吨,均价报30.25万元/吨,较2022年年底跌去2.05万元/吨,跌幅达6.35%。 对于钴市场的近况,SMM调研显示,因年前硫酸钴市场持续低迷,冶炼厂生产积极性下降,春节假期物流停运,除头部前驱一体化企业,多数冶炼厂停工放假。预计年后下游电池厂生产有所恢复,带动前驱体产量恢复,进而带动硫酸钴需求,届时硫酸钴价格或将呈现止跌维稳态势。 》点击查看详情 SMM新能源大会来袭 看大咖们如何看后市! 伴随全球能源安全、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能源体系转型成为全球共识。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革命已经到来。为响应国家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双碳”战略,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动力电池产业发展。SMM将于2023年5月9-12日在湖南长沙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 本次大会主题“创新驱动发展 低碳引领未来”。大会由SMM主办,采取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大会拟邀请政、产、学、研、融、介、媒等方面重要嘉宾出席大会,大会设立高质量开幕式、新能源企业家鸡尾酒会、融通高科之夜、商务考察活动、投资促进交流会、主论坛、12个分论坛、3大闭门会、5大理事会、展览会、CLNB友谊赛、健康乐跑等重大活动。 在此,SMM诚挚邀请您出席本次大会,与行业大咖一起,共同把2023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打造成为产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平台、技术创新的核心驱动、全球共襄的世界级盛会,为抢占世界新能源产业竞争制高点、引领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快实现“双碳”目标、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点击了解并在线报名: 》 2023年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

  • 盐湖股份:加快4万吨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进度 2022年碳酸钾产能装置已实现达产达标

    1月11、12、16、18日,盐湖股份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碳酸鲤生产使用吸附法膜法提钾工艺,相对适合于察尔汗盐湖特性;公司将按照制定计划,加快4万吨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进度,尽早投产。 目前公司拥有3万吨碳酸钾产能装置,2022年该装置已实现达产达标,冬季碳酸理生产期间受气温及天然气供给影响较大。产销方面,2022年,公司钾肥产量为580万吨,同比2021年增长约77万吨。除三季度因疫情受到一定影响,四季度销售符合预期,已完成年度销售目标。 目前公司钾肥销售主要采取“直供、代理、联营、包销”模式,公司与各省地区农资企业的业务联系,进一步发挥了公司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 目前,公司在高端及多种食品级、医药级钠盐产品方面尚处于前期规划论证阶段。公司作为国内氯化钾战略储备供货单位,将积极参与国储钾肥的相关工作。 公司还说,目前尚未生产纯碱。 公司表示,其拥有察尔汗盐湖约3700平方公里采矿权。目前,公司4万吨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按照投资计划有序推进。该项目建设周期是根据项目建设所需的手续办理、土建施工、设备选型等综合因素科学制定,相比与内地建设项目,该项目地处青藏高原,气候条件相对恶劣,一年中施工周期有限,加之察尔汗地区地质条件特殊,项目选址地多为盐渍土,需进行一定工程量的地基处理,公司将按照制定计划,充分借鉴2万吨项目经验,加快项目进度,尽早投产。 有投资者问及青海汇信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建设50万吨钾肥项目情况,公司回应称相关规划情况尚不掌握,如未来发生相关交易,公司将会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未来,公司将聚焦钾钾核心优势主业,在钾板块公司围绕释放产能和延长产业链实施相关规划,在现有基础上积极实施建设钾盐项目,加快成为新能源的“护航者”。

  • 盐湖股份:加快4万吨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进度 2022年碳酸钾产能装置已实现达产达标

    1月11、12、16、18日,盐湖股份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碳酸鲤生产使用吸附法膜法提钾工艺,相对适合于察尔汗盐湖特性;公司将按照制定计划,加快4万吨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进度,尽早投产。 目前公司拥有3万吨碳酸钾产能装置,2022年该装置已实现达产达标,冬季碳酸理生产期间受气温及天然气供给影响较大。产销方面,2022年,公司钾肥产量为580万吨,同比2021年增长约77万吨。除三季度因疫情受到一定影响,四季度销售符合预期,已完成年度销售目标。 目前公司钾肥销售主要采取“直供、代理、联营、包销”模式,公司与各省地区农资企业的业务联系,进一步发挥了公司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 目前,公司在高端及多种食品级、医药级钠盐产品方面尚处于前期规划论证阶段。公司作为国内氯化钾战略储备供货单位,将积极参与国储钾肥的相关工作。 公司还说,目前尚未生产纯碱。 公司表示,其拥有察尔汗盐湖约3700平方公里采矿权。目前,公司4万吨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按照投资计划有序推进。该项目建设周期是根据项目建设所需的手续办理、土建施工、设备选型等综合因素科学制定,相比与内地建设项目,该项目地处青藏高原,气候条件相对恶劣,一年中施工周期有限,加之察尔汗地区地质条件特殊,项目选址地多为盐渍土,需进行一定工程量的地基处理,公司将按照制定计划,充分借鉴2万吨项目经验,加快项目进度,尽早投产。 有投资者问及青海汇信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建设50万吨钾肥项目情况,公司回应称相关规划情况尚不掌握,如未来发生相关交易,公司将会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未来,公司将聚焦钾钾核心优势主业,在钾板块公司围绕释放产能和延长产业链实施相关规划,在现有基础上积极实施建设钾盐项目,加快成为新能源的“护航者”。

  • 天齐锂业2022净利预增1011%-1131% 主要锂产品量价齐升

    天齐锂业(09696.HK)公告,公司财务部门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初步测算,预期集团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i)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区间预计为人民币231亿元至人民币256亿元,同比增长约1011.19%至1131.45%;(ii)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区间预计为人民币221亿元至人民币245亿元,同比增长约1556.94%至1736.88%;(iii)基本每股收益区间预计为人民币14.87元╱股至人民币16.47元╱股(上年同期:人民币1.41元╱股)。 根据目前可得的资料,董事会认为公司2022年度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是:1、公司预计本报告期营业收入较上年大幅上升,主要原因系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车景气度提升,锂离子电池厂商加速产能扩张,下游正极材料订单增加等多个积极因素的影响,2022年度公司主要锂产品的销量和销售均价较2021年度均明显增长。 2、截至本业绩预告报出日,公司重要的联营公司Sociedad Químicay Minerade ChileS.A.(以下简称"SQM")尚未公告其第四季度业绩报告。公司全面考虑所能获取的可靠信息,沿用一贯方式,采用彭博社预测的SQM第四季度每股收益等信息来计算同期公司对SQM的投资收益。根据前述预测,SQM2022年度业绩预计将同比大幅上升,因此公司在2022年度确认的对该联营公司的投资收益较2021年度有较大幅度增长。 3、2022年度内,公司参股公司SES Holdings Pte.Ltd(以下简称"SES")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所持SES的股份被动稀释引起公司对其不再具有重大影响,因此终止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并确认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并确认投资收益。上述因被动稀释导致长期股权投资被动处置产生的投资收益为非经常性损益。

  • 融捷股份2022年净利润同比预增超3100% 锂精矿、锂盐、锂电设备营收及利润大幅增加

    融捷股份(002192.SZ)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亿元—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21.58%—3,707.3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2亿元—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73.19%—4,004.68%。 受宏观政策和市场需求增加的影响,新能源行业景气度持续提高,锂电池行业上游材料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锂电材料和锂电设备的需求持续增加,公司锂精矿、锂盐、锂电设备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均大幅增加。经营锂盐业务的联营企业大幅盈利,公司确认的投资收益大幅增加。报告期内,随着联营企业耗用锂精矿产出锂盐并销售,上年度未实现的锂精矿内部交易利润同步实现。

  • 宁德时代(300750) 投资要点 宁德时代厚积薄发,竞争力预计长期维持。公司管理层技术出身,深耕锂电领域,战略发展定位精准,多个时间节点做出正确选择,助力公司成为全球锂电王者,实现十年十倍增长。22-24年为获得25-30年定点的窗口期,电池技术、成本仍为核心竞争力,预计龙头仍主导行业发展。技术方面,宁德时代产品迭代引领行业,研发投入遥遥领先,专利布局涉足全产业链,新技术23-24年落地进一步拉大与竞争对手差距;成本方面,公司具备卓越的技术和工艺水平,叠加原材料一体化布局、规模效应带来的极强本土采购议价能力,打造的成本优势预计长期维持。 动力技术全面领先,海外市占率提升,盈利能力提升,全球龙头优势突出。爆款车型供给成为电动化核心驱动力,叠加单车带电量提升,动力电池需求高增长持续。22年1-11月宁德全球份额37%,海外市占率升至20-25%。22四季度动力出货85GWh,环增20%,22年出货近250GWh,同增110%,23年40%+增长至350GWh,全球份额37%+。远期看,国内市占率预计45%+,欧洲逐步提升至40%+,美国有望实现突破,预计份额20%+,全球其他区域45%+,全球份额有望40%。盈利方面,22年碳酸锂上涨,一季度盈利承压,金属联动机制建立,二季度迎来拐点,四季度盈利恢复至0.08元/Wh,23年材料叠加车企降价,电池降价,依靠碳酸锂资源的全面布局和自供比例提升,叠加规模化和技术降本,预计23年盈利能力提升,依靠技术进步和产业链布局,盈利未来持续高增长可期。 储能业务快速放量,盈利大幅恢复,引领全球爆发大趋势。得益于中美大储和欧洲户储的爆发,储能迎来黄金发展期,23年储能电池需求增速预计超100%。公司前瞻布局储能市场,产品以外供280Ah电芯为主,EnerC/One等集成系统为辅,并通过技术合作、合资建厂、战略入股等方式深度布局储能产业链。22年公司储能电池出货55GWh(户储5GWh,国内大储10GWh,海外大储40GWh),全球市占率近40%,位列榜首,美国市占率第一,遥遥领先同行。23年预计出货100GWh(户储10GWh),龙头地位稳固。盈利方面,受原材料涨价和交付周期影响,22年H1储能毛利率仅6.4%,三四季度随着新项目交付,碳酸锂价格传导顺利,毛利率恢复至19%,23年预计进步恢复至20%+,户储毛利率近30%,公司储能电芯持续溢价,储能利润预计23年爆发,未来保持高速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维持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润307/483/655亿元的预测,同增92%/58%/36%,对应36/23/17xPE,考虑到公司为全球电池龙头,动力海外份额快速提升,储能业务保持高速增长,23年量利双升,给予23年36xPE,目标价71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价格竞争超市场预期,原材料价格不稳定,投资增速下滑。

  • 四川路桥拟携当升科技建磷酸(锰)铁锂产线 首期投资26亿元

    四川路桥(600039.SH)公告,公司子公司四川蜀道新材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材料集团”)拟与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当升科技”,300073.SZ)分别以49%:51%的股权比例共同出资成立项目公司当升蜀道(攀枝花)新材料有限公司(暂定名),并共同投资建设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首期项目计划建成年产12万吨磷酸(锰)铁锂生产线及配套设施。 据悉,首期项目总投资为人民币26.03亿元,资本金占总投资的40%即10.41亿元(其中10亿元为合资公司注册资本),其余60%由银行贷款及股东借款等方式解决。据此,新材料集团拟按股权比例出资约5.1亿元参与设立项目公司并投资项目建设开发,新材料集团仅作为参股方,不主导项目公司经营管理。项目总建设周期为35个月。

  • 四川路桥(600039.SH)公告,公司子公司四川蜀道新材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材料集团”)拟与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当升科技”,300073.SZ)分别以49%:51%的股权比例共同出资成立项目公司当升蜀道(攀枝花)新材料有限公司(暂定名),并共同投资建设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首期项目计划建成年产12万吨磷酸(锰)铁锂生产线及配套设施。 据悉,首期项目总投资为人民币26.03亿元,资本金占总投资的40%即10.41亿元(其中10亿元为合资公司注册资本),其余60%由银行贷款及股东借款等方式解决。据此,新材料集团拟按股权比例出资约5.1亿元参与设立项目公司并投资项目建设开发,新材料集团仅作为参股方,不主导项目公司经营管理。项目总建设周期为35个月。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