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

  • 超钠新能源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 加快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落地

    最新消息显示,近期,湖州超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钠新能源")完成了A轮融资,融资金额超亿元。投资方为上海融和九智私募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融和九智基金”)(中电投融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杭州澜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为主要投资人),中欣智汇基金(智汇钱潮为基金管理人,浙江中欣氟材为基金主要产业投资人)、禹泉指南针基金(禹泉资本为基金管理人)。 资料显示,超钠新能源致力于新一代钠离子储能电池及关键材料研发和产业化,拥有30余项钠离子电池核心技术与专利,研发钠离子电池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行业内少有的真正拥有钠离子电池核心研发能力的企业之一。 当前,受益于钠离子电池产业快速发展,超钠新能源融资进程加快。2021年8月超钠新能源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中赢资本、科元集团董事长陶春风等机构及自然人。2022年8月,完成pre A轮融资,美团投资超钠新能源,布局钠离子电池市场。 在获得美团投资的基础上,通过本轮A轮融资,超钠新能源再次获得中欣智汇以及中电投融和资产、九智资本参股的融和九智基金的投资支持,“超(超钠)美(美团)中(中欣智汇、中赢资本)国(国电投集团内公司管理基金)”钠电联盟正式官宣。 超钠新能源表示,公司将以推进钠离子电池产业化为目标,进一步深化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研发、产能建设、市场拓展,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加快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落地。 具体来看,超钠新能源将全力推进湖州高性能钠离子电池材料零碳智能产线项目,该项目规划用地面积超3.7万平方米,包括2000吨的正极材料生产线和普鲁士蓝吨级中试线、20000吨电解液生产线。未来3年内,超钠新能源将联合产业投资者、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推动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

  • 超钠新能源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 加快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落地

    最新消息显示,近期,湖州超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钠新能源")完成了A轮融资,融资金额超亿元。投资方为上海融和九智私募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融和九智基金”)(中电投融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杭州澜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为主要投资人),中欣智汇基金(智汇钱潮为基金管理人,浙江中欣氟材为基金主要产业投资人)、禹泉指南针基金(禹泉资本为基金管理人)。 资料显示,超钠新能源致力于新一代钠离子储能电池及关键材料研发和产业化,拥有30余项钠离子电池核心技术与专利,研发钠离子电池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行业内少有的真正拥有钠离子电池核心研发能力的企业之一。 当前,受益于钠离子电池产业快速发展,超钠新能源融资进程加快。2021年8月超钠新能源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中赢资本、科元集团董事长陶春风等机构及自然人。2022年8月,完成pre A轮融资,美团投资超钠新能源,布局钠离子电池市场。 在获得美团投资的基础上,通过本轮A轮融资,超钠新能源再次获得中欣智汇以及中电投融和资产、九智资本参股的融和九智基金的投资支持,“超(超钠)美(美团)中(中欣智汇、中赢资本)国(国电投集团内公司管理基金)”钠电联盟正式官宣。 超钠新能源表示,公司将以推进钠离子电池产业化为目标,进一步深化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研发、产能建设、市场拓展,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加快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落地。 具体来看,超钠新能源将全力推进湖州高性能钠离子电池材料零碳智能产线项目,该项目规划用地面积超3.7万平方米,包括2000吨的正极材料生产线和普鲁士蓝吨级中试线、20000吨电解液生产线。未来3年内,超钠新能源将联合产业投资者、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推动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

  • 临近618特斯拉也来清库存:Model 3限时送三个月超充服务

    电动汽车龙头特斯拉的官方网站显示,若美国和加拿大车主在6月14日至6月30日期间订购Model 3库存车辆并完成交付,将可以免费享受3个月的超级充电服务。 媒体分析称,此举是在改款Model 3上市之前,促销库存车辆的一个新激励。去年年底就有传言称,特斯拉正在研发改款Model 3,代号“高地”(Highland),预计将于2023年下半年推出。 官网还写道,目前所有的Model 3都有资格享受每辆7500美元的联邦税收抵免。这意味着,一辆Model 3新车的起价在联邦补贴之后仅32,740美元(约合23.3万元人民币)。 如果还享受到当地州政府的其他补贴,比如加利福尼亚州每辆7500美元的退税规则,Model 3的价格便可以降得更低,在美国本土甚至有望能低于丰田凯美瑞26320美元的售价,进而在市场上获得更强大的竞争力。 今年早些时候,特斯拉多次下调车辆在美的售价,公司CEO埃隆·马斯克更是在Q1财报电话会上强调,相对于低产量和高利润率,争取增加销量和扩大车队规模是此时的正确选择。 马斯克说道:“在我们完善自动驾驶技术之前,最好是以较低的利润率卖出更多的汽车,将来再收获利润。”特斯拉一季度共交付了422,875辆汽车,这意味着公司需要在今年剩余的时间内加快步伐,才能实现180万辆的年度目标。 这使得投资者对特斯拉利润率的担忧卷土重来。截至发稿,特斯拉股价走低超0.5%,报每股255.28美元,势将录得两连跌。 不过,相比特斯拉近期在充电桩方面的巨大胜利,这些利空因素似乎变得不太重要了,这也是公司股价之前录得13连涨的主要原因。在这13个交易日中,特斯拉的市值累计增加了 近2400亿美元 。 上周,美国最大两家车企——福特汽车、通用汽车相继宣布与特斯拉达成充电协议的合作。协议显示,福特的电动汽车从2024年开始可以使用特斯拉在北美超级充电桩,2025年开始通用生产的电动汽车将采用特斯拉充电接口。 先前拜登政府要求汽车公司采用“联合充电系统”(CCS) 标准,但CCS标准的所有充电桩加起来,还没有特斯拉专用的NACS标准来的多。媒体评论称,特斯拉几乎以一己之力颠覆了全行业的标准。 周一,ChargePoint、Blink Charging、EVgo和Wallbox四家充电运营商均表示,他们将采用NACS充电标准的充电器,此外,澳大利亚的Tritium也表示将为其充电器提供特斯拉的NACS连接器选项。 分析指出,特斯拉的充电技术正在赢得越来越多的支持者,这将进一步助推NACS标准成为“美国国标”。

  • 就是这个材料!动力电池巨头争相布局

    作为高能量密度的“绝佳助攻”,硅碳负极材料有望迎来需求喷发。据外媒近日报道,特斯拉决定进一步提升4680电池产量,相较于去年三季度,该类电池特斯拉的产量已经提升了将近两倍。此前特斯拉设立2023年自产4680电池的产能目标为100G-200GWh。据特斯拉官方信息,4680电池采用高镍正极+硅碳负极材料,能量密度达300Wh/kg。 按照光大证券的预计,2025年特斯拉搭载4680电池的车型销量将超160万辆,占总销量的近50%,装机量预计将达123GWh。在特斯拉销量高企、4680技术不断成熟的背景下,预计2025年全球4680电池装机量预计将达264GWh。 业内机构研究,根据吨/GWh的材料用量,考量特斯拉体系下的4680电池拉动的关键材料需求。其中硅作为负极主材,需求增势最为显著,预计到2030年,特斯拉4680电池对硅碳负极材料的需求将达到约237万吨。 宁德/蜂巢/孚能/力神等纷纷布局 硅材料能凭借其高容量特性,极大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硅的理论容量能达到4200mAh/g,远优于当前广泛使用的石墨材料的容量(372mAh/g)。而且,硅基负极在具备较高克容量的同时,也能满足快充所需的倍率性能的要求。 为攀登高能量密度高峰、挑战快充速度,众多主流电池厂商纷纷采用高镍正极搭配硅基负极方案。今年6月,德国某豪华品牌一款车型电池包在中汽研进行了整包安全法规认证测试。该电池包采用的电芯来自蜂巢能源,材料体系为三元高镍+硅负极,电芯能量密度达到260Wh/kg。此前,蜂巢能源发布的纳米网硅负极材料 ,可支持 4C 快充。 作为电池领域的“国家队”,在今年4月的中央企业新能源论坛上,力神电池宣布将推出4695大圆柱电池,采用高镍三元搭配硅碳负极,能量密度高达280Wh/Kg,能够满足1000公里汽车续航;15min快充及10年80万公里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应用要求。 麒麟电池为宁德时代当家技术产品,一直备受业内瞩目。今年4月,作为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的全球量产首发车型,极氪汽车的纯电中大型MPV极氪009车型正式交付。该车型搭载的麒麟电池采用了高镍正极、硅基负极电芯,能量密度可达255Wh/kg,支持5分钟快速热启动及10min充电80%。 全球首家将硅碳复合材料作为电池负极材料并实现商业应用的电池企业,孚能科技曾宣布计划采用高镍正极+硅碳负极材料,打造300-400Wh/kg的产品体系。系统容量覆盖80KWh-150KWh,适用于当前主流车型及续航里程的需求。 据了解,比克电池早在2015年就量产了高镍三元811+含硅负极的18650电芯;公司认为高镍三元正极配合石墨+硅负极的大圆柱电池会成为豪华车标配。在 2020 年底,国轩高科应用硅基负极+预锂化技术的LFP软包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达到210Wh/kg,已超过三元NCM523的水平,接近三元NCM622 的能量密度,并于2022年实现产业化。 商业化应用开启 “目前硅基负极材料主要应用于圆柱电池。全球硅基负极材料在圆柱电池中已经量产和即将量产的企业,已经有10家以上。”贝特瑞产品中心硅氧产品线总经理庞春雷在由电池中国网举办的“Li+学社(第21期)技术大讲堂”上表示,硅负极材料在圆柱电池里应用比较容易,在软包和方形电池中的应用则相对困难些。 46系列大圆柱电池,将是未来硅基负极材料应用的主要增长点。硅基负极在充放电的过程中膨胀率极高,大圆柱电池的体积较大,为硅的膨胀预留了一定的空间,减少了膨胀所带来的影响;大圆柱电池表面为弧形,硅基负极在膨胀时多个方向可以分摊膨胀压力,因此对于硅基负极的膨胀容忍度更高。 天风证券指出,目前主流的动力电池包已能支持2C充电倍率,往上提升类似木桶效应,短板在负极,负极析锂问题还待解决。由于硅的析锂风险小,且相较于碳所能接受的0.1V电压,硅可忍受0.4V,采用硅负极成为解决负极短板的方法之一。 在材料供应商方面,目前不少企业也都在积极布局硅基负极。胜华新材近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现有硅基负极产品为高首效型硅氧碳负极材料,可以应用于4680高能量密度电池和3C电池中。 据庞春雷透露,目前贝特瑞的硅基负极材料年产能有几千吨,去年公司又规划投资50亿元,将要建设年产4万吨的硅基负极产线,预计今年年底将建成投产1.5万吨产能。到2028年,公司将拥有约5万吨/年的硅基产能。 5月30日,璞泰来公告,拟投资22亿元用于建设硅基负极研发生产基地,规划产能1.2万吨。今年5月中科电气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硅基类负极材料目前已建设完成中试产线,并有产品向客户进行送样测试。公司快充类负极产品已成功在客户端得到批量应用,在产品的性能及性价比上得到了市场的较好回馈,并成为公司主要产品之一。 除此之外,今年3月,宁波杉杉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开工,预计将于2024年初投产。今年2月,科创新材公告,公司拟投资建设年产6000吨新能源电池材料用碳化硅复合材料生产线。该项目总投资1.3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经过产业链头部企业持续多年的研发投入,长期困扰硅碳负极的膨胀问题和硅氧负极的低首效问题有望得到控制;同时,配套硅基负极产业化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也逐步趋于成熟,硅基负极的商业化应用有望逐步开启。

  • 多位大佬直言电池行业产能过剩!

    6月9日-18日,第25届重庆国际汽车展览会正在举办中,其中,6月8日的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有新能源产业“大佬”直言电池行业产能过剩。 在6月8日-11日举行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也有电池行业产能过剩的声音。 动力电池已迅速转换为产能过剩 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在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称,“在产业格局重构中,整车、零部件竞合格局在变化,动力电池从过去少电、缺电、贵电,到今年迅速转换为产能过剩,产业必将回归到理性状态。” 朱华荣进一步指出,“我们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求的动力电池产能预计1000GWh,目前行业的产能已经达到4800GWh,产能出现严重的过剩。” 一汽集团总经理邱现东则在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称,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今,50多家企业对外公布的亿元以上投资项目超过125个,总投资预算超过1.4万亿,产能规划超过2500GWh,动力电池产业已经成为科技进步和资本积累的热土。“上述电池产能规划如果真正实现会有产能过剩的风险。” 维科网锂电注意到,产能过剩问题目前已经在产业链上有具体体现。 据新华社6月6日报道,福建杉杉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丁晓阳称,从去年底开始锂电池市场出现下行,随着电池需求量下滑,公司订单出现下滑,公司的产能利用率下滑明显。 新华社称,近期随着行业调整,不少电池企业反映订单量有所下降,一些动力电池企业开始去库存、降产能,出现产能利用率下降、产线停工、人员流动等情况。 3月28日,锂电负极材料国内市占率前五的尚太科技称,2023年以来,电动汽车增速放缓,动力电池市场受去库存影响,锂电池客户排产不积极,“整个负极材料行业供需已经反转,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公司决定里城道基地自2023年3月28日起陆续停产,后续将根据市场情况决定是否恢复生产运营。” 在动力电池领域,也有相关人员表示,今年以来,由于订单减少,一些一线员工的加班时间明显减少,“有锂电头部企业的招工已停滞,有人上班时间从886调到了955,有人甚至开始一周三休……” 产能过剩声音已持续半载 在今年3月16-17日举行的“OFweek 2023(第七届)锂电池&电动汽车产业年会”中,加拿大皇家工程院院士张久俊认为,目前电池产量已经远超需求量,电池产能已经过剩;全国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则认为,2023年电池会过剩,而且还会进入一个惨烈竞争周期;国泰汽车副总经理赵忠民认为动力电池目前整体投资规模基本偏大,电池产能会过剩。 2022年11月,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王子冬曾表示,2023年中国本土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增速很可能会下降,加上动力电池企业新建产能释放,随之电池供应一定会过剩。 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则在2022年11月16日表示,最晚到2024年,全产业链都将出现产能过剩。不过,刘金成当时也强调,“预计最晚后年全产业链都将出现产能过剩,而唯一不会出现过剩的是质量上乘、成本低的电池产品。” 也有机构更早之前作出了预测,不过那是认为锂电材料到2025年的产能规划全部过剩。“负极材料到2025年的规划总产能相当于当年预计需求的5倍,磷酸铁锂为4倍,电解液、6F、VC、PVDF、铜箔均是2倍余,隔膜约1.5倍。” 产能过剩问题已经较机构的预测更加提前。 当然,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产能过剩是低端产能的过剩,而优质产能仍供不应求,“产能过剩是资本周期的常见现象,当下游行业发展逐渐步入更加注重质量和产品创新的阶段,锂电产业链通过技术迭代、升级形成的先进产能反而会显得更加稀缺,真实的有效产能也会远低于规划产能。” 对此,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环境技术经济分会常务理事张建红说,动力电池行业产能过剩困局现在只是开始,未来还将从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蔓延,一些中小电池厂商将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预计行业总体将呈现强者恒强现象,头部电池企业将占据市场绝大部分份额,二线以下的动力电池企业将加速出清。” 总结 也许是有相当规模的订单在手,也许是将自家新增产能定位为优质产能,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动力及储能电池开工及签约项目达24起,规划建设年产能超570GWh。 即使在2023年截至目前的第二季度,也有普利特、鹏辉能源、珠海冠宇等企业新公布超百亿元的大投资。 未来,电池行业的竞争将无比激烈,即使是电池出海,抑或是储能应用领域,都已经满地都是竞争者。 业内预计,电池产能过剩给产业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将是市场整合,不少二三线电池生产企业可能会出现供求失衡状况,部分企业因产能利用率低还有可能被兼并重组。

  • 壳牌CEO:将大力投资亚洲充电站建设 中国需求尤其火爆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英国能源巨头壳牌正采取新旧能源两手抓的策略:一方面提高油气产量,以在短期内实现盈利,另一方面在亚洲各地大力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 壳牌将在2023年至2025年期间投资100亿至150亿美元用于低碳能源技术,包括生物燃料、氢、电动汽车充电和碳捕获。该公司2022年利润超过420亿美元。 壳牌首席执行官Wael Sawan周三在一档节目中表示, 公司将“进一步大力倾斜”的一个领域是为电动汽车建造充电站,尤其是在亚洲 。 作为全球最大的油品零售商,壳牌在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4.6万座加油站。Sawan表示,壳牌可以把充电桩安装在和加油站同样的位置。 Sawan还特别提到了中国,他表示, 在中国电动汽车用户的“渗透率很高” 。 “实际上,在中国,我们发现我们的电动汽车充电的客户数量是内燃机客户的两倍。”他称。 去年3月,壳牌与比亚迪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能源转型,携手提升比亚迪纯电动汽车(B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用户的充电体验。双方将首先在中国和欧洲开启合作,并计划将这一合作关系扩展到全球。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2021年中国的电动汽车销量已达到330万辆,是2020年的三倍。欧洲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电动汽车市场。 由于中国对电动汽车的偏好日益增加,对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的需求尤其高。此外,Sawan表示,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许多购买电动汽车的居民都住在高层建筑中,因此不太可能拥有个人充电桩。 中短期油气需求“非常强劲” 针对油气需求前景,Sawan表示,他不知道未来10到15年油气需求将会如何。“说实话,任何知道这一点的人现在都会赚很多钱。事实是,我们不知道,”他称。 但从短期和中期来看,壳牌认为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将“非常强劲”。 “我们已经非常明确,我们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致力于我们的油气业务,”Sawan表示。

  • 国家统计局:5月太阳能发电量总计241亿千瓦时 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增53.1%

    6月15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5%(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63%。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 分产品来看,5月发电量总计68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6%;其中太阳能发电量总计2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1%;1~5月太阳能发电量总计10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 5月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产量总计4150万千瓦,同比增长53.1%;1~5月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产量总计18516万千瓦,同比增长53.6%。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2023年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

  • 盐湖股份:一季度净利润下滑超36%  4月碳酸锂产品销售已回暖

    》2023年欧洲锂电池大会 SMM 6月15日讯:近日,盐湖股份接受投资者调研,透露了不少公司的相关信息。提及公司2023年一季度业绩情况,盐湖股份表示,公司一季度共实现47.07亿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8.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弄的净利润为22.25亿元,同比下降36.37%。 公司表示,第一季度公司累计生产氯化钾99.81万吨,销售氯化钾124.82万吨。生产碳酸锂0.63万吨,销售碳酸锂0.14万吨。提及业绩下滑的原因,盐湖股份表示, 因受天然气供给不足、铁路发运受限,碳酸锂产品市场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公司主要产品销量较上年同期出现下滑。 针对市场变化,公司加强产销对接,积极与下游客户互通,拓展销售渠道,加大销售力度, 4 月份碳酸锂产品销售已回暖, 将努力完成全年销售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受碳酸锂下游需求疲软拖累,2023年一季度国产电池级碳酸锂现货报价一路下行,截止3月31日,国产 电池级碳酸锂 现货报价已经跌至23.8万元/吨,较1月初51万元/吨下跌27.2万元/吨,跌幅达53.33%。而在2022年一季度, 电池级碳酸锂 现货报价却从年初的27.8万元/吨涨至3月底的50.25万元/吨,价格一跌一涨,高下立下。公司业绩下滑也在情理之中。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而此前,公司表示,2022年公司碳酸锂产量约3.10万吨,销量约3.02万吨。提及2023年碳酸锂预计产销情况,盐湖股份表示,蓝科锂业拥有3万吨/年碳酸锂产能装置,公司通过技术提升、工艺升级,2023年预计生产碳酸锂3.6万吨,销售碳酸锂4万吨。 提及公司锂资源的总体规划,盐湖股份表示,“十四五”期间,公司锂资源总体规划为10万吨,包括现有1万吨/年工业级碳酸锂+2万吨/年电池级碳酸锂;盐湖比亚迪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在建的4万吨/年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 至于4万吨/年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情况,盐湖股份表示,截止目前,新建4万吨/年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已完成所有立项审批手续,获得环评批复、水土保持方案的行政审批及专项报告审查工作,项目三通一平工作已完成,整体项目按照计划正常推进,预计将在2024年年底建成。 据悉,察尔汗盐湖拥有丰富的氯化锂资源,资源储量大,盐湖股份500万吨/年钾肥产能中每年排放老卤量约有2亿立方米,能够满足碳酸锂的产能规划。同时,公司在后端沉锂母液回收环节增加的萃取相关装置,进一步提升氯化锂回收率,提升碳酸锂产能。蓝科锂业生产1吨碳酸锂需要约2000立方米卤水。吸附剂技术为公司生产碳酸锂核心专利技术,年损耗控制在10%以内。 盐湖股份还表示,目前公司碳酸锂日产量已经提升至至100吨以上,随着气温回升,公司碳酸锂产量会逐步提升。 对于碳酸锂市场总体供需情况,盐湖股份表示,碳酸锂价格受供需关系、市场变化和宏观经济形势等多种因素影响,价格波动较大。从新能源行业发展和目前市场需求判断,公司对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十分看好,对盐湖卤水提锂的成本优势、环保优势信心十足。

  • 【6.15锂电快讯】广期所就碳酸锂期货等规则征求意见 | 印度锂矿开采特许权使用费率或定?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自然资源部:2022年度我国锂矿储量同比上涨57% 】 自然资源部1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2年度全国矿产资源储量统计数据。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司长薄志平介绍,根据2022年度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锂矿储量(这个储量是折氧化锂的储量)同比上涨57%,其中江西储量超过青海和四川,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总量的40%。2022年度全国锂矿储量增量也主要在江西,占增量的94.5%,来自于江西宜春市的两个锂矿山。 》点击查看详情 【广期所就碳酸锂期货和碳酸锂期权合约及相关规则公开征求意见】 6月14日,广期所发布《关于碳酸锂期货和碳酸锂期权合约及相关规则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其中提到,碳酸锂期货合约的交易代码为LC,交易指令每次最大下单数量为1000手,每次最小下单数量为1手,交易所可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并另行公告。 》点击查看详情 【印度政府据悉考虑将锂矿开采特许权使用费率定为LME 价格的3% 】 印度政府考虑将锂矿开采的特许权使用费率定为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现行价格的3%。印度政府预计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拍卖这些新发现的锂矿区,矿区的预估储量为590万吨。上述人士称,至少有十几家印度和外国公司,如阿达尼企业、韦丹塔、信实工业、金达钢铁电力以及韩国LX International(前LG商社)等可能参加拍卖。 【ST工智:与宜丰县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ST工智公告,与宜丰县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锂产业领域开展项目合作,哈工智能计划在宜丰县投资采、选、冶及磷酸铁锂生产项目;双方将在智能化矿山建设领域开展项目合作。 【锂矿公司Delta Lithium获日本石油巨头出光兴产4640万战略投资 以继续推进其Mt Ida和Yinnetharra锂项目发展】 锂矿公司Delta Lithium获日本石油巨头出光兴产4640万战略投资,以继续推进其Mt Ida和Yinnetharra锂项目发展。受此消息刺激,Delta Lithium股价一度涨超2%。 【中信证券:预计电池回收企业将迎来经营拐点】 中信证券指出,近期,多家企业宣布磷酸铁锂电池回收产能投建计划,将开启磷酸铁锂电池回收的新阶段。随着碳酸锂价格企稳,我们预计电池回收企业将迎来经营拐点。2022年电池行业保持较高速增长,三元回收占六成,回收经济效益凸显,未来磷酸铁锂回收将成为行业重点关注点,相关企业一方面在增加产能规模,另一方面积极与下游电池厂和整车厂建立合作关系。推荐电池回收相关企业,维持新能源汽车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相关阅读: 【SMM分析】豪掷30亿美元!三星携手通用合资建设电池工厂 2021-2030年中国电解液市场供需平衡回顾与预测【SMM分析】 2023年5月国内废旧锂电回收4.36万吨 市场情绪助推回收价格上行【SMM分析】 5月车市明显回暖 出口持续大增 碳酸锂价格回暖 6月预期如何?【SMM专题】 汽车零部件板块爆发 迪力生等逾13股涨停 机构压注行业低谷已过【热股】 商务部传促汽车消费信号 汽车整车、零部件等板块大涨 6月车市如何表现?【热股】 【SMM分析】急流勇进  2023年磷酸铁市场半年回顾展望 【SMM分析】苛化减量对冲代工增量 氢氧化锂产量环比仍增 【SMM分析】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5GWh磷酸铁锂储能系统集采开标 【SMM分析】又一锂电回收企业得到融资!鑫茂获中化高新基金战略投资 【SMM分析】20万吨锂电正极材料项目落地湖南临武

  • 与华为无关?李想再谈理想ONE停产

    6月13日,李想一连发布了三条微博。从公布理想汽车最新一周的交付量,到回应网友质疑,再到谈起理想汽车的驱动力。 这当中,难免又提到已经停产的理想ONE。 李想表示,“2022年三季度,问界M7的发布和操盘,直接把理想ONE打残了,我们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强的对手,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毫无还手之力。” 去年8月份,理想ONE降价2万并即将停产的消息传出,让刚入手ONE的新用户和老车主都大为震惊。之后该消息得到了官方确认,理想ONE于10月停产,近日已经停售。起初市场纷纷猜测,理想此举是在为理想L9、L8让路。 但昨日,李想回应称,“HW的超强能力直接让理想ONE的销售崩盘、提前停产,一个季度就亏损了十几亿,团队都被打残了,我根本就睡不着觉。”不过,这件事也教会了理想虚心学习,去学习别家公司在产品研发、销售服务、供应制造等等方面的经验。 而让人意外的是,李想的感想还在继续。6月14日,李想又发了一条回应网友的微博,内容如下: 图片来源:李想微博 李想口中的“蔡LB”正是去年和理想开战过的车评人蔡老板。后者借着保时捷减配、宝马塑料油底壳、汽车真皮掉色等视频迅速出圈,目前抖音粉丝近600w。该人曾发布视频称,理想L9是“移动的坑”。 此事是否还有后续,盖世汽车将持续关注。 不可否认的是,一款新车的发布上市凝结了公司上下的心血,但面向市场,商战暗流涌动,车企能做的就是打好这场战役。作为媒体,则希望行业能够立足客观事实,少一些只为博眼球、赚流量的内容。 毕竟良性竞争才能促进行业蓬勃发展。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