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85

  • 或达21.73亿元!两家国企子公司派发2.5万吨碳酸锂大单

    近日,芳源股份(688148)发布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芳源循环与中拓新能源签订了《碳酸锂年度供货合同》,约定由芳源循环向中拓新能源提供不低于1万吨的电池级碳酸锂,合同履行期限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 同时,芳源循环与象屿新能源签订了《年度战略合作协议》,约定由芳源循环向象屿新能源提供1.5万吨(上下浮动10%)的电池级碳酸锂,象屿新能源向芳源循环提供包括但不限于锂云母、锂辉石等在内的含锂原料以及镍、钴原材料,合同履行期限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 公告显示,以2024年11月19日碳酸锂主力合约当天均价测算,公司预计与中拓新能源的合同金额约为8.20亿元(以1万吨测算),预计与象屿新能源的合同金额约为11.07亿元至13.53亿元(以1.5万吨上下浮动10%测算),具体以实际销售订单为准。 值得一提的是,中拓新能源为国有上市公司浙商中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为000906)的控股子公司;象屿新能源为国有上市公司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为600057)的控股子公司。 芳源股份表示,本次签订的合同为日常经营销售合同及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均自2025年开始履行,不会对公司2024年业绩产生影响;若合同顺利履行,根据合同内容预计,将会对公司未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提升公司产能利用率及提升盈利能力,符合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在11月20日的调研活动中,芳源股份表示,近年来磷酸铁锂电池在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的带动下增长较快,市场份额较三元电池比例更高。三元前驱体市场前两年产能上升太快,行业存在产能消化的问题,公司去年新建的产能也同样遇到了这个问题。为提升产能利用率,今年以来公司加大中间品镍钴盐和碳酸锂产品的产销量,发展产品多元化经营策略,以减少三元前驱体市场增速下滑带来的不利影响。该经营策略目前也已见成效,硫酸镍、碳酸锂产销量同比均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碳酸锂主要面对的是磷酸铁锂市场,随着公司碳酸锂产销量的增长,三元和铁锂的市场格局对公司影响相对减小了。

  • 一日内连签两大战略协议 宁德时代在下一盘什么棋?

    来自宁德时代(300750)的消息显示,11月22日,聚焦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宁德时代首次牵手煤化工国有特大型企业集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以下简称:平煤神马集团),为新能源行业与传统能源企业高效合作、深度融合,提供了新样本。 双方将在股权投资和基金合作方面,共同探索创新投资模式和合作机制,为相关领域发展提供有力资金支持和战略引导。同时,双方将依托各自产业、专业、人才优势,高效整合各类资源,探索推进新型储能生态,实现能源利用最大化。在零碳+应用场景方面,双方将共同致力于构建?“零碳场景”,打造煤化工行业“零碳智慧园区”模板以及一批具有较高示范意义的项目,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新机遇。 此外,双方还将在打造电池循环产业闭环、供应链优化整合协同合作、科研创新突破、推动行业规范及国家标准建立等方面展开合作,以新能源赋能煤化工传统能源的创新模式开辟全新赛道,全面推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协同发展,共同助力碳中和目标加速完成。 同日,地上铁租车(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上铁)与宁德时代子公司苏州时代新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代新安)签署商用车滑板底盘战略合作协议。 时代新安与地上铁将充分利用双方在市场、用户、技术、场景等方面的优势,深入开展商用车滑板底盘领域的合作,双方将共同规划打造10000套高节能性滑板底盘。 时代新安与地上铁的战略合作,标志着高节能性滑板底盘将迎来规模落地。双方将共同推动新能源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为用户提供高节能性滑板底盘解决方案,携手构建高质量绿色低碳物流新生态。

  • 6亿元!华智新能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项目投产在即

    据山西当地媒体报道,近日,华智新能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预计将在月底前全面完工并投产运行。 华智新能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项目总投资6亿元,占地面积109亩,总建筑面积42,660平方米。项目旨在建设4条先进硅基负极生产线和2条硅基前驱体生产线。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目前厂房主体建设已完成70%,设备已进场等待安装。项目施工现场负责人高波表示,预计本月底车间主体将顺利竣工并投产使用。项目投产后,将产生显著的成果和影响。 山西华智新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方鸣晓透露,项目全部达产后,将产生约35亿元的产值,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资料显示,山西华智新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研发、生产、销售的新能源材料制造商。

  • 不及高峰单个项目!10月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投资扩产“哑火”

    中汽协数据显示,进入十月,国家以旧换新政策对汽车消费拉动效应明显,多地车展与促销活动如火如荼,企业新车型密集投放,推动车市热度持续走高,10月汽车销量环比同比均实现增长。其中,乘用车市场在多项积极因素推动下持续向好,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出口依然保持较快增长。 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6.3万辆和14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49.6%,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6.8%。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77.9万辆和9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和33.9%,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9.6%。 另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10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59.2GWh,环比增长8.6%,同比增长51.0%。1-10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405.8GWh,累计同比增长37.6%。 不过,电池新能源行业虽整体局面向好,但在疯狂扩张与价格战持续冲击下,电池产业链投资步伐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退潮迹象,产业链企业也正在经历罕见的大面积亏损,产业链整体扩产步伐放缓,项目终止风波不断。 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10月,电池新能源行业投资扩产项目大幅缩减,14个项目合计投资额仅有160.58亿元,不敌高峰时期的单个项目投资额。 投资扩产趋于理性 优质产能仍在扩张 从10月投资项目来看,电池项目占比依旧过半,但投资总额及项目平均投资额均大幅下降,且以初创企业及二三线企业为主,国内产业链企业投资热情已大幅消退,对待扩产态度愈发谨慎。“大缩减”不仅是今年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新项目投资的关键词之一,也成为当下我国电池新能源赛道结构性产能过剩危机持续、洗牌进一步深化的真实写照。 近日,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分享道,从长期市场看,全球电池产业基本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但当前中国面临“结构性”过剩和“短中期”产能利用率低的风险。 在吴辉看来,中国动力电池短中期产能利用率偏低,但随着结构性调整和需求恢复,利用率长期将回升。2023年和预计2025年,中国电池行业产能利用率分别约47%和49%(未考虑产能淘汰下),远低于宁德时代70%水平,约80%企业利用率不足10%,基本为落后产能。按5TWh规划产能计,2030年中国电池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将达67%,接近目前宁德时代最高水平。 行业增速放缓,企业营收增速下滑是不可避免的情况,面对电池行业的一系列严峻挑战,企业也正积极寻求应对策略。据部分上市公司披露的半年报及三季报来看,从年中开始,头部企业已经开始逐步恢复盈利,开工率及产能利用率开始回升到较高水平。 并且,近两年,实际上已有部分产业链企业因考虑到市场需求、资金、预期收益率等诸多问题,陆续公告终止、缩减了部分投资计划。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风口与风险并存 此外,面对电池行业的一系列严峻挑战,企业正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以期在行业寒冬中保持稳健运营并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电池网注意到,10月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投资扩产项目当中,尚太科技与科达利先后宣布前往马来西亚布局。其中,尚太科技拟投资建设马来西亚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该项目总投资初步计划约1.54亿美元,建设周期预计24个月;科达利拟使用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不超过6亿元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锂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 资料显示,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迅速发展,东南亚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重要增长点。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东南亚市场更是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这其中,马来西亚作为东盟十国的重要国家之一,总体经济体量虽不及印度尼西亚和泰国,但在政策层面,马来西亚政府大力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并出台多项措施推动本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因此,马来西亚正在成为中国新能源车企以及电池新能源产业链布局东南亚的“新焦点”。 据电池网统计,电池厂方面,2022年9月,蔚蓝锂芯公告在马来西亚进行锂电池项目建设投资,项目拟总投资2.8亿美元,新建10GWh圆柱锂电池制造项目;2023年8月,亿纬锂能圆柱电池产业园在马来西亚开工动土,并且在2024年7月,亿纬锂能再次宣布拟以自有及自筹资金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储能电池及消费类电池制造项目,投资金额不超过32.77亿元;2024年7月,珠海冠宇也宣布拟投资建设马来西亚冠宇电池新能源项目,总投资额预计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 材料方面,2023年11月,星源材质子公司英诺威新材料科技(马来西亚)有限公司在马来西亚槟城州举行奠基仪式,一期项目总投资50亿人民币,预计年产20亿平方米锂离子电池湿法隔膜及配套涂覆隔膜;2024年9月,恩捷股份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恩捷拟在马来西亚新设子公司投资建设锂电池隔离膜项目,拟规划建设产能约10亿平方米/年,项目总投资额预计约20亿元人民币。 需要注意的是,国内电池产业链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有业内人士此前对电池网表示,为就近配套国际客户,电池企业海外建厂是大势所趋,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例如欧洲部分地区电力成本和人工成本是国内的四五倍。 近日,在ABEC 2024丨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上,诺德股份总裁陈郁弼讲道,出海要非常谨慎,调研要非常详细,每个国家差异很大,只要政府相关领导人一换人,可能会完全颠覆原来的原则和想法,整个制度都会有变化,要去慢慢去建,一步一步来,刚开始不要投资太大。 星源材质总工程师高东波也提到,海外产业链配套非常不完善,不像国内整个产业链配套完善,在工厂周边就有资源很快可以完成,在海外很难找到这种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电池产业形势的严峻变化正在逐渐蔓延至海外市场,虽然国内电池产业链企业正在积极寻求海外市场作为新增量,但事实上,即便是海外本土的明星企业,也并不好过。 11月22日消息,在努力争取救助资金失败后,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该公司周四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将根据破产法第11章寻求重组。Northvolt在文件中表示,公司拥有约3000万美元的可用现金,仅能维持一周的运营。 Northvolt在七个国家拥有约6600名员工,该公司预计将在明年第一季度完成重组。该公司现在债务高达58亿美元,通过破产重组,将获得新的资金来源。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此前曾表示,阻碍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除了海外建厂成本较高,主要还是地缘政治因素影响。除此之外,中国企业海外布局还需要警惕海外工厂及其配套的土地所有权风险、营商环境风险,产业配套、融资服务与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慢等风险。 结语 尽管电池新能源行业短期内面临挑战和波动,但从全球市场来看,绿色转型是大势所趋,电池作为新能源核心载体,未来的市场一定会更加广阔,覆盖面积更广。且包括固态电池、钠电池等在内新兴电池技术不断研发应用,也为电池新能源行业带来更多市场机遇。 目前,电池行业周期波动已经处于中后期,价格波动趋于平稳,不过整体盈利能力还比较脆弱,从企业端而言,企业需要重视产品性能,赋予电池新能源行业更多创新和活力,推动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然,未来如何布局、如何研发、如何降本,也是企业的一大考验。

  • 固态电池利好频频!龙头四连板 产业链市值弹性超200%A股上市公司名单及业务一览

    本月以来固态电池利好不断,相关概念股持续活跃。投资参股的公司主要生产半固态电池的 众源新材收盘四连板 ,固态电解质材料PEO尚处于应用开发阶段的 奥克股份20CM涨停 ,布局了适用于固态电池的硅基负极材料研发的 滨海能源 、第四代硅基负极可以应用在固态电池中的 石大胜华均涨停 。 消息面上中信证券吴威辰等人11月6日研报指出,除近期整车厂主导固态电池领域进展外, 航空领域正逐步成为固态电池的重要落地场景,锂电设备厂商有望在固态电池领域开拓第二成长曲线。 布局固态电池业务的电池厂、固态电解质公司,以及固态电池产业链相关环节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据财联社VIP盘中宝•数据栏目此前梳理, 固态电池产业链中市值弹性超200% 的上市公司包括 纳科诺尔、厦钨新能、容百科技、有研新材和天奈科技 ,涉及产业链环节包括设备、固态电解质/正极和导电剂,具体情况详见下图: 具体而言,设备环节中, 纳科诺尔的固态产品为干池电极,公司市值弹性高达290.93% 。纳科诺尔11月19日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是 国内最早布局干法电极设备的企业之一,具有先发优势 。为加快干法电极设备从研发到量产化的步伐,2023年7月公司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孵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圳清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资设立清研纳科智能装备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深圳清研电子在材料研究上的优势和公司在锂电设备制造领域的专业能力, 共同开发干法电极新工艺、新产品 。本次的深度合作,加深对干法电极技术相关的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理解,能够加快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产业化需求,并根据客户测试后的反馈意见快速改进和升级设备。 固态电解质/正极环节中, 厦钨新能和容百科技的固态产品均为正极和电解质(自供硫化锂),市值弹性分别为261.22%和208.02% 。中原证券牟国洪4月23日研报指出,固态电池正极材料方面,厦钨新能聚焦于正极材料与固态电解质的匹配问题, 在卤化物和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均实现初期量产 ,积极配合国内外客户开发适用于硫化物全固态的高镍单晶正极材料,在低应变掺杂和均匀化离子导体包覆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实现百公斤级样品供货 ;固态电解质方面,公司通过结构改善, 成功开发出第二代低残碱、高比表的锂镧锆氧LLZO,应用在正极材料包覆、正负极添加剂。 容百科技10月31日披露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在固态电池⽅向⼀直处于⾏业领先位置,包括半固态和全固态两种⽅向。 前三季度,公司半固态电池⽤超⾼镍三元正极材料保持稳定出货 ,同时公司也在和下游客户、⾼校等合作相关项⽬,持续开发下⼀代更⾼能量密度的半固态电池相关的正极材料及关键材料。除了半固态⽅向,公司在全固态⽅向的投⼊更⼤, 包括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全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以及电解质关键原料等都在进⾏同步开发。 其中全固态电池⽤超⾼镍三元正极材料及硫化物电解质材料得到多家海内外客户的认证,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的容量与循环性能保持领先,前三季度持续稳定出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化物固态电解质及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等关键材料,在国内外多家整⻋及电芯客户的测试中均呈现性能领先。 有研新材的固态产品为硫化锂,市值弹性达215.65%。 有研新材11月13日公告,公司 小批量向客户供应动力电池用固态电解质材料,该产品业务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较小,预计占比不足1% ,对公司短期业绩影响有限。公司曾于9月互动易回复,参与了多种路线的固态电解质用原材料研发。 导电剂环节中, 天奈科技的固态产品为CNT,市值弹性是274.27%。 天奈科技11月20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 已经向市场多家知名固态电池厂家供货,如清陶、卫蓝、太蓝等,目前,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CNT供货量占据市场绝大部分份额 。天奈科技11月13日披露机构调研时称,由于目前固态电池研发的特点之一是在电池里加了更多的固态电解质,固态电解质相较而言具有较高的离子导电性和较低的电子导电性,因此在目前固态电池的研发体系中对公司 CNT 产品的要求是更高的,对 CNT 的需求量也是上升的, 目前市场上研究及开发类固态、半固态、全固态的电池厂家绝大部分都是公司的客户。

  • 【SMM分析】控制库存需求下调 10月天然石墨出口减少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11月24日讯: 2024年10月, 中国鳞片石墨进口量为414吨,环比增长1478%,同比减少97%。 数据来源:SMM,中国海关 24年10月,由于9月采买量过低,因此企业需求于10月有所回调,但由于国产材料整体价格低于海外产品,因此鳞片石墨进口量仍保持较低水平,远低于去年同期。预计10月,鳞片石墨进口情况仍维持低迷,或呈小幅震荡走势。 2024年10月, 中国鳞片石墨出口量为5,544吨,环比减少7%,同比降低29%;中国球化石墨出口量为2,606吨,环比减少26%,同比下降20%。 数据来源:SMM,中国海关 24年10月,由于海外客户多已于前期进行一定库存储备,因此10月需求有所下调,天然石墨出口量级小幅下行。11月,考虑到海外政治局势变动,且国内将下调石墨材料出口退税比例,海外客户或有提前采买备货可能,预计天然石墨出口将有上行。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梁育朔 021-20707892

  • 【SMM分析】控制库存下调采买 10月人造石墨出口有所下行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11月24日讯: 2024年10月, 中国人造石墨进口量为724吨,环比下降15%,同比减少47%。 进口均价方面,2024年10月, 中国人造石墨进口均价为90,478元/吨,环比增长16%,同比增长27%。 数据来源:SMM,中国海关 2024年10月, 中国人造石墨出口量为42,984吨,环比下降10%,同比减少1%。 出口均价方面, 2024年10月,中国人造石墨出口均价为9,792元/吨,环比增长5%,同比下降35%。 来源:SMM,中国海关 10月,虽国内市场仍有较高热度,但由于海外石墨产品价格较高,性价比低,因此国内企业购买意愿仍在较低水平,而海外客户由于前期有所备货,为控制库存,下调采买量级,人造石墨出口量下降。11月,伴随四季度海外市场超出预期,且海外正式局势变动,海外客户或有备货可能,预计11月人造石墨出口量级或有小幅提升。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梁育朔 021-20707892  

  • 【SMM分析】市场产销处于高峰 10月隔膜价格弱稳运行

    SMM11月24日讯: 10月,中国锂电隔膜价格弱势运行。四季度下游电芯排产超出预期,对主材隔膜需求也有进一步增长,隔膜产量继续上行,隔膜企业开工率有所提升。当前下游企业需求较旺,为保证生产,暂无较多压价动作,隔膜企业排产同样处于较高水平,企业以保证交付为主,降价抢量动作较少,隔膜价格无较大变动。 11月,需求端来看,下游抢装情绪仍然高涨,动力、储能端需求持续旺盛,并向上游隔膜企业传导,使得隔膜产量有进一步增长;供应端来看,年末隔膜企业新产能释放速度放缓,需求增长带动企业开工率有所提升,通过规模效应带来小幅降本空间,但考虑到当前上下游企业以保证交付与装机为主要任务,对价格关注度有所减轻,因此隔膜成本小幅下行难以带来价格明显变动,隔膜价格难有明显下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任晓萱021-20707866 梁育朔021-20707892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 本周四,韩国化工企业LG Chem公布称,已与美国能源巨头埃克森美孚签署初步协议,后者将向前者供应最多10万吨碳酸锂。根据双方签订的谅解备忘录,埃克森美孚将从2030年开始向LG Chem提供为期10年的碳酸锂供应。埃克森美孚去年开始使用DLE技术从阿肯色州的一个盐湖中开采锂。LG Chem还计划与美国公司就各种材料开展联合研究项目,包括用于从水中提取锂。 “这项交易的意义在于,我们与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建立了供应链,”LG Chem副总裁表示,并指出他的公司将努力增强其在全球材料供应链中的竞争力。 LG Chem去年开始在田纳西州建设一家正极材料工厂,年产能6万吨,目前为美国最大规模。

  • 【SMM分析】一文回顾本周废旧现货价格走势(2024.11.18-2024.11.22)

    SMM11月24日讯:本周锂电回收产废价格基本持稳。本周开始碳酸锂价格持稳步上涨态势,但受到碳酸锂价格近期多次上涨后急跌的影响,整体回收行业情绪面较为稳定。三元电池方面,虽镍盐价格有降低,但受碳酸锂价格的拉升,三元电池产废西湖保持稳定;磷酸铁锂电池方面,现货市场虽因碳酸锂价格上涨导致部分电池厂和打粉厂报价上升,但湿法厂并不愿高价收货,最终仅低价价位略有上涨,市场磷酸铁锂极片粉实际成交价格更多依然在2900元/锂点至3000元/锂点左右。因此从最终结果来看,,回收企业本周成交价整体持稳,市场虽有部分报价较高,但回收企业不愿高价采买,受需求端影响,市场整体生产保持稳定,但鉴于锂盐价格波动,整体市场未有过多备货,成交仍然以刚需为主。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贺021-20707850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