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34个
当地时间10月8日,沙特主权财富基金—公共投资基金(PIF)宣布,已与沙特电力公司(SEC)合作成立一家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公司,旨在推动沙特电动汽车行业发展。 根据声明,PIF将持有该公司75%的股份,而SEC将持有剩余的25%股份。 该公司的目标是在沙特各地提供一流的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站以满足未来需求,进一步释放当地的汽车生态系统,加快电动汽车的普及。 该公司计划在2030年之前,根据适用的法规和标准,在沙特的城市和主要道路沿线上安装超过5000个快速充电器,并在1000多个地点设立分支机构。 与此同时,该项目旨在促进私营部门参与充电站的开发,支持先进技术材料的本地化研发和制造,提升该国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PIF中东和北非直接投资联席主管Omar Al-Madhi表示,通过与SEC的合作,将加快整个电动汽车供应链的协同效应。根据2030愿景推动经济增长和多样化,沙特将致力于成为电动汽车时代的引领者。 无论是PIF大力投资美国纯电动汽车品牌Lucid,并支持其在沙特建立第一家海外工厂以加强沙特电动汽车本土化制造;还是PIF联合富士康成立合资企业,推出沙特首个电动汽车品牌Ceer,都彰显着沙特国内电动汽车行业的热潮。 根据沙特政府制定的电动汽车目标,预计到2030年,沙特首都利雅得电动汽车的比例将提升至30%。 沙特的汽车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在全国计划减少碳足迹和实现非石油经济多元化的背景下,该国电动汽车需求量和使用量激增,更加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以满足需求。 近年来,沙特政府致力于建立广泛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2021年启动的沙特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倡议(SEVCIDI)设定了到2025年在全国安装50,000个充电站的目标,将有助于沙特实现汽车行业的重要转型。
美国正在持续加强对关键金属供应链的部署。美国一位高级官员周四表示,美国及其合作伙伴正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多达15个关键矿产项目,以确保电动汽车和能源转型所需的金属供应。 在伦敦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国务院负责经济增长和环境事务的副国务卿费尔南德斯表示:“我们目前正在研究五大洲的15个项目,范围涵盖从开采到加工。我们有意在未来几个月完成一些交易。” 费尔南德斯拒绝透露相关公司的细节,但表示至少有一个项目在英国。在谈到英国的项目时,他说:“这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项目,我们渴望支持。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做到这一点。” 去年6月,美国宣布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英国、欧盟、日本、韩国等盟友成立“矿产安全伙伴关系”(MSP),目标是确保关键矿物的生产、加工和回收,谋求供应链稳定和多元化,以支持各国充分利用其矿产优势实现经济发展的能力。 从MSP的参与国家来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是矿产资源生产大国,日本和韩国是加工强国,美国和德国是消费大国,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费尔南德斯称,MSP将于下周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周行业聚会期间举行会议。他表示,MSP旨在促进私营企业之间的交易,并帮助融资,包括美国政府进出口银行(EXIM)等贸易银行的融资。 今年3月,美国与日本就清洁能源技术有关的矿物达成了贸易协议,该协议将允许日方出产的矿物符合《通胀削减法案》的补贴要求。 《通胀削减法案》规定,如果消费者在美国购买的电动汽车中有一定比例的关键电池矿物来自美国或其自由贸易伙伴,就可以获得高达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 费尔南德斯透露,美国正在与欧盟和英国谈判类似的协议。他表示:“这些对话正在紧张进行中,我们非常期待能达成协议。”
吉利控股集团还表示,宝腾长期以来是吉利在东盟地区市场发展的最重要基础,未来吉利将与战略合作伙伴DRB-HICOM持续深化合作,共同助力马来西亚成为东盟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发展引擎。 9月14日,有媒体报道称,印尼提出向吉利提供镍矿用于生产电动汽车电池,作为回报,吉利则需要于2025年或2026年之前,在印尼生产一款本土的电动车型,吉利方面对此“很感兴趣”。 当前,凭借动力电池原材料——镍储量丰富,印尼正试图吸引全球汽车制造商到该国投资。据IT之家报道,印尼工业部长阿古斯·古米旺·卡达萨斯米达(Agus Gumiwang Kartasasmita)表示,政府正在考虑取消对当地电动汽车工厂投资的企业进口关税和增值税。他说,“我们乐观地认为,如果这些举措得以实施,将促进投资并增加使用电动汽车的需求。” 鉴于此,印尼也吸引了部分车企的目光。9月11日,越南电动汽车公司VinFast表示,计划在印尼长期投资约12亿美元,包括建设一家工厂;上个月,合众新能源和三菱汽车承诺,在印尼投资生产电动汽车。此外,印尼还多次向特斯拉抛出橄榄枝,不过目前尚无实质性进展。 作为吉利在东南亚地区的桥头堡,宝腾当前步入发展快车道。吉利集团发布8月产销数据显示, 今年1-8月,宝腾累计销量超过10万辆,达到106769辆,同比增长约19%。据悉,今年4月28日,吉利集团完成收购宝腾49.9%的股权。 东方证券研报显示,吉利通过收购宝腾、 与雷诺合作开发等方式加强对东南亚、韩国等市场的布局,未来吉利、极氪、领克 三大品牌将深入中东、亚太、拉美及欧洲市场,推进新能源智能车型全球化。
据外媒报道,近日欧洲汽车巨头、全球第四大车企Stellantis首个电池技术中心在意大利都灵开业。Stellantis高级副总裁Micky Bly表示,到2030年该公司计划将电池年产能扩大至400GWh。同时,公司还在努力确保关键的材料和化学品的长期供应,以满足电池产能扩张需要。 Stellantis旗下品牌包括标致、吉普、玛莎拉蒂、克莱斯勒、菲亚特、阿尔法罗密欧、道奇、雪铁龙和欧宝等。根据Stellantis的“Dare Forward 2030”战略规划,到2030年该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纯电动汽车年销量将达到500万辆,在欧洲售出的所有乘用车均为纯电动汽车,在北美售出的乘用车及轻型卡车中有50%为纯电动汽车。 值得注意的是,Stellantis旗下品牌雪铁龙将于明年销售一款价格低于2.5万欧元的车型,以吸引平价市场客户。该车型设计灵感来源于菲亚特经典的“熊猫”车型,对标在中国生产的达契亚Spring和雷诺即将推出的Renault 5 EV,以与比亚迪展开竞争。 Stellantis表示,“我们已经在全球宣布建设约250GWh的电池(年)产能,但我们需要在全球建设400GWh的(年)产能。我们已经承诺在全球建设六座电池超级工厂,未来还会有更多。”其中,Stellantis规划北美电池年产能为150GWh,欧洲年产能为250GWh。 据了解,Stellantis已在都灵电池技术中心投资4000万欧元,将专注于内部测试和开发电动汽车电芯和电池包。目前已经开始测试用于新型STLA Medium架构的电池包和电芯,2024款标致3008是首款采用该架构的车型。 铁锂、三元双路线布局 在电池技术路线上,除了采用三元电池外,Stellantis对磷酸铁锂电池也充满期待。据报道,Stellantis计划在欧洲推出使用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电池的电动汽车。Stellantis首席执行官Carlos Tavares表示:“我们需要磷酸铁锂电池,我们将使用磷酸铁锂电池,因为它在成本方面更有竞争力,可以为中产阶级生产价格更实惠的车辆。” 近日,Stellantis技术主管Ned Curic表示,该公司最新的目标是开发重量更轻的电动汽车电池,最终实现重量减半,以期提高电池的可持续性。Ned Curic指出,当前电动汽车的电池都太重,这导致车辆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必须要考虑全新的材料、全新的化学、全新的方法,将沉重的材料替换成轻量化的材料”。他称。 据了解,Stellantis近期还推出了一款电动汽车电池原型,该电池在模块内集成了逆变器和充电器功能。Stellantis表示,这种应用释放了电动汽车的空间,并使电池在成本和续航里程方面更加高效。 为满足电池制造所需材料,今年年初,Stellantis和澳大利亚电池材料制造商Element签署了一项为期五年的供应协议。Element将向Stellantis供应电池级高纯度硫酸锰。此前,Stellantis已与澳洲矿企GME Resources签署了镍和钴供应协议,并与锂生产商Vulcan Energy Resources和美国CTR签署了氢氧化锂供应协议。 电池工厂快马加鞭 Stellantis雄心勃勃的电池计划,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与合作伙伴共同实现。一方面是合资建厂,另一方面是采购。目前,Stellantis的电池供应商主要包括LG新能源、三星SDI、宁德时代、瑞浦兰钧、蜂巢能源和ACC等。 早在2021年,蜂巢能源就表示,该公司已与Stellantis集团达成总额约160亿元的动力电池订单。未来,Stellantis的电池将同时来自蜂巢能源的中国工厂以及该公司在德国萨尔州建设的欧洲工厂。从电芯和高压存储系统到电池管理系统,蜂巢能源将为Stellantis集团提供广泛的产品组合。 据电池中国了解,瑞浦兰钧从2022年7月就已开始向Stellantis旗下雪铁龙STAL-Ami车型批量供应动力电池。此外,瑞浦兰钧电池系统产品还将配套Stellantis旗下品牌OPEL, citron, Fiat, Vauxhall等相关车型共计约24万辆。 作为Stellantis等欧洲车企的供应商,去年9月,宁德时代公布在欧洲建立第二家电池工厂的计划,该项目将与奔驰共同实施,投资额为73亿欧元,规划年产能将达到100GWh,该项目还计划将向大众、宝马和Stellantis供应电池。 ACC是Stellantis、梅赛德斯-奔驰和道达尔能源合资成立的一家电池企业。今年5月,ACC第一家超级电池工厂在法国落成,该电池工厂总投资8亿欧元,今年开始试运营生产,2024年底目标产能40GWh。此外,ACC还将陆续在德国和意大利建造电池工厂。到2030年,ACC三家电池工厂年总产能可达到120GWh,可满足欧洲250万台电动车的装配。 除了欧洲工厂外,Stellantis的电池项目主要布局在北美。2022年3月,Stellantis和LG新能源签署协议,以双方合资的形式共同建立加拿大境内第一家大型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厂。该项目将投资逾50亿加元,预计工厂将于2024年第一季度投产,规划年产能超过45GWh。 2022年5月,Stellantis和三星SDI宣布将投资超过25亿美元建设第一家联合电池工厂,预计2025 年第一季度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开业,初始产能为23GWh/年,最终将增至33GWh/年。今年7月,双方又计划在美国开设第二家合资工厂,生产电动汽车电池,目标是在2027年开始生产,初始产能为 34GWh/年。 值得注意的是,Stellantis还参与了硅谷电池初创公司Lyten的融资,该公司已筹集到2亿美元新资金,将扩大电动汽车用锂硫电池、轻质复合材料和传感器的生产规模。Lyten目标是在今年年底前生产出第一批商用电芯,并于2024年初交付客户。
9月14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欧盟领导人宣布即将对我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一事表示,中方对此表示高度关切和强烈不满。中方认为,欧盟拟采取的调查措施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保护自身产业之实,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将严重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并将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欧洲正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重要目的地。 上海:延续实施新能源汽车置换补贴 调整补贴范围和标准 9月14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调整《上海市促进汽车消费补贴实施细则》部分内容的通知,对《上海市促进汽车消费补贴实施细则》部分内容进行调整。其中提到,自2022年6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个人用户报废或者转让(不含变更登记)本人名下在我市注册登记的非营业性小客车,并且在我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注册的汽车销售机构购买纯电动小客车新车,注册使用性质为非营运的,给予个人用户一次性10000元购车补贴。 上海多措并举,助力汽车消费提质扩容。 欧盟将启动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比亚迪:欧洲出口量目前还比较少 9月14日,针对以欧盟将启动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比亚迪投资者热线工作人员表示,对于该信息对公司可能造成的影响,目前暂时没有信息可以回复。不过,该工作人员还表示,目前比亚迪电动汽车欧洲的出口量还比较少。 中信证券:欧盟开启反补贴调查,无碍自主崛起长逻辑。 中国一汽与Mobileye签署战略合作 中国一汽与Mobileye近日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建立全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并继续发挥各自在软件硬件、技术产品等方面的行业优势,将技术与产品相结合,赋予用户高效的出行体验。 中国一汽正加速推进智能化战略。 小米投资钠离子电池研发商零壹肆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山东零壹肆先进材料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国家电投旗下上海中电投融和新能源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小米旗下北京小米智造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为股东,注册资本由约789.3万人民币增至约857.9万人民币,同时多名主要人员发生变更。官网显示,壹零肆是一家专注于钠离子电池及应用的高科技创新企业。 小米频繁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项目,以备今后的市场竞争。 印尼高官:吉利有意在印尼建电动汽车工厂 9月14日,印尼海洋与投资统筹部长卢胡特表示,印尼政府希望吸引吉利汽车在印尼建设电动汽车工厂。卢胡特透露,印尼政府提出向吉利供应作为电动汽车电池关键原料的镍矿石,而吉利方面对在印尼建厂的可能性“很感兴趣”。卢胡特还表示,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对这一计划表示支持。 中国车企在东南亚拥有着广阔市场。 消息称大众将在德国主要电动汽车工厂裁员 因需求下降 9月14日,据知情人士透露,大众汽车计划裁减其德国主要电动汽车工厂的临时工,原因是该公司在欧洲的电动汽车订单减少。消息人士称,该公司计划在茨维考工厂的近300名员工的合同于10月到期后让他们离开。另外约2000名临时员工的命运仍不确定。由于尚未做出最终决定,知情人士拒绝透露姓名。 在电动汽车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以及经济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下,大众遇到了难处。
中国储能网讯:中国电动汽车行业乃至整体制造业要在上游矿产资源以及技术领域,做好全面打硬仗的准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欧盟宣布即将启动对华电动车反补贴调查之后表示。 “中国‘新三样’产品(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质量高、价格低,产品竞争力强,出口增速快,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份额上升快,而汽车是欧洲支柱产业之一,欧洲发起所谓‘双反’(反补贴反倾销)调查其实是迟早的事,”他说。 “这只是欧美打压的第一步。有些国家也正在研发固体电池革命性技术,想通过技术上的革新进步谋求换道超车。而在电动汽车离不开的关键矿物资源领域,中国也面临制约因素。” 据欧盟委员会官网披露消息,当地时间9月1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von der Leyen)在欧洲议会发表第四次“盟情咨文”时表示,欧盟委员会将启动一项针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 针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并很可能启动反倾销调查以及后续加征关税等,张燕生建议中国不要立刻采取反制措施,因为中国制造业需要时间来提升在技术和标准领域的竞争力,而非总是依赖低成本优势。他认为,中国制造业想取得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需要至少10年,如何赢得时间是最关键的。 “中国可以对欧盟优势出口品种加关税作为反制措施,但是如果你来我往的加关税引起新的贸易战,会打乱国际市场秩序和中国企业外部发展环境,”他指出。 “国际竞争格局中还是敌强我弱,我们要为中国企业提升竞争力赢得时间。如果我们反制太强硬,时间会被透支太快。”他说。 同时,他指出,欧盟的做法实际是贸易保护主义,用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市场。 “就像当年光伏遭遇双反一样,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在压力之下可能会越来越强,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最终真正具备不可替代性。”他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欧洲和东南亚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日益增加的出口的两个主要市场。 据中汽协统计,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72.7万辆,同比增长110%。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66.5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保有量6.2万辆。 据中汽协统计,前8个月,我国汽车出口294万辆,同比增长61.9%。 据海关数据,2023年上半年,“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同时,民营企业是拉动我国“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的主力,共出口3463亿元,增长64.6%,对同类产品出口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6.8%。
据了解,一期工程将于年内竣工,整体项目于2024年上半年建成。 5月,上汽正大有限公司在泰国市场上投放了首批纯电动商务车型“新名爵大通9”,这是目前泰国市场上唯一一款高端纯电动多用途商务车型。“电动汽车很安静,座椅舒适,运营成本也比较低。”出租车司机素帕吉告诉记者,除了名爵,常见的还有比亚迪等电动出租车,在曼谷几万辆出租车中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不少乘客会特意选择电动汽车出行。 泰国汽车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和2022年,中国汽车品牌在泰国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占比达到九成。2022年泰国纯电动汽车销量达13454辆,同比增长588.5%,预计今年泰国纯电动汽车销量将突破5万辆关口。 “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在‘跑步’进入泰国新能源车市场。”泰国开泰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凯瓦琳说。上汽正大名爵(泰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裁庞萨表示,中国车企针对当地消费者喜好,推出了一批性价比高、符合市场需求的电动汽车产品,这是中国汽车品牌在泰国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泰国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也为中国企业扎根泰国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泰国政府2021年出台“30/30”政策,提出到2030年其国内生产的汽车30%为零排放汽车,到2035年零排放汽车达到135万辆。随后,政府实施了电动车补贴计划及税收优惠措施。目前,根据电动车具体型号,提供7万至15万泰铢(1美元约合36泰铢)不等的补贴。在税收方面,从2022年6月到2025年底,电动乘用车的消费税从8%下调至2%,电动皮卡车10%的消费税直接减免;在道路税上,2022年10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注册的电动汽车道路税减免八成。 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秘书长纳立·特萨提拉沙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泰国的竞争优势源于其卓越的技术和创新能力,泰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前景广阔。
三方将利用多年来围绕开放式车辆-电网集成平台的跨行业研究,创建一个单一平台,将电力公司、汽车制造商及电动汽车客户无缝连接起来,以管理大量电动汽车的能源使用。通过车辆到电网应用,电动汽车客户最终也有机会在高峰需求时段与电网共享其电动汽车电池中储存的能量。 随着全球汽车市场进入新能源时代,老牌传统车企也开始抱团取暖,共同发力智能化和电动化转型。今年1月,大众与福特宣布将建立广泛的业务战略联盟,探讨在自动驾驶、智能移动出行服务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开展合作。今年7月,上汽和奥迪宣布将共同研发电动车平台。 近两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快速增长,纯电自主品牌“走出去”的意图明显,已经在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展开布局。多年来在市场上针锋相对的传统老牌车企“化敌为友”,也许将与自主品牌展开激烈竞争。
中方认为,欧盟拟采取的调查措施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保护自身产业之实,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将严重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并将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竞争力不断提升,这是坚持不懈开展科技创新、构建完整产业链供应链的结果,是通过艰苦努力、凭借自身实力赢得的竞争优势,受到了包括欧盟消费者在内的全球用户欢迎,同时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包括欧盟在内的绿色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欧汽车产业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和共同利益,经过多年发展,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欧盟汽车企业在中国投资经营多年,中国市场已成为众多欧盟车企最大的海外市场。中方始终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欢迎欧盟汽车企业进一步扩大对华投资,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投资。 中方敦促欧盟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以及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大局出发,与中方开展对话磋商,为中欧电动汽车产业共同发展创造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共同致力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努力。中方将密切关注欧方保护主义倾向和后续行动,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事件回顾: 在慕尼黑车展期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委员会将从周三(9月13日)开始对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补贴展开调查,反补贴调查必须在启动后的13个月内采取措施,临时措施必须在9个月内实施,如果法律允许,在4个月内采取最终措施。 冯德莱恩表示,全球汽车市场都充斥着低价的中国电动汽车,因为有巨额的国家补贴,所以价格可以做到很低,电动汽车在欧洲有巨大的潜力,但中国电动汽车扭曲了欧洲的市场,我们不接受来自市场内部的扭矩,也不接受来自外部的扭曲。欧洲对竞争持开放态度,但不允许竞争到底,欧盟必须保护自己免受不公平行为的侵害,但欧盟会与中国保持开放的沟通。欧盟需要做的是去风险,而不是脱钩。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13日在向欧洲议会发表年度讲话时称:“全球市场现在充斥着更便宜的电动汽车,而巨额国家补贴人为地压低了它们的价格。”据德新社报道,冯德莱恩还称,欧洲对竞争持开放态度,但不接受不平等的逐底竞争。为保护欧盟生产商免受更便宜的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影响,欧盟委员会将调查是否征收高于欧盟标准10%税率的惩罚性关税。调查时间将长达13个月。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学者董一凡13日表示,从产能与消费结构来看,中国电动汽车的产能绝大部分是满足国内需求,出口到欧洲的电动汽车只占欧盟汽车消费的一小部分。“欧盟以所谓电动车的成本去判定竞争的公平与否,是毫无道理的。” 作为减排计划的一部分,欧盟准备从2035年开始对内燃机汽车实施限制,推进向新能源车转型。彭博社称:“比亚迪、蔚来等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正准备通过一系列具有价格竞争力的电动车型增加在欧洲的销售,这些车型如果成功,将冲击Stellantis NV、大众汽车公司等汽车制造商。” 董一凡对记者表示,欧盟本质上还是基于对中国电动汽车竞争力的焦虑,这与2013年中欧之间发生光伏争端,2016年发生钢铝争端后,欧盟加紧采取“双反”措施的动因一致,其根本目的就是尽可能给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设置限制。 今年,欧盟对其国家援助规则进行了临时审查,理由是应对美国和中国提供的大规模补贴,特别是在绿色技术领域。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后,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担忧。据报道,该协会表示,欧盟必须考虑到中国可能对此类调查表示强烈反对,政策制定者应集中精力为欧洲企业在自己的地盘上取得成功创造条件——从降低电价到减少官僚主义。德国有媒体称,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和大众等公司依赖中国市场,德国汽车制造商担心发生贸易战,因此更加谨慎。 13日,欧盟中国商会就反补贴调查一事表示高度关切和反对。根据声明,欧盟中国商会表示,我们敦促欧盟客观看待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而不是随意动用单边经贸工具来阻止或提高中国电动汽车产品在欧发展和经营成本。欧洲市场的开放应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并应为外国企业提供公平、公正和无歧视的营商环境。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