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993

  • 新势力“铂金”11月交卷:零跑、小鹏再创新高 哪吒依然“缺席”

    在“两新”政策带动下,经历了“金九银十”的汽车市场在11月依然保持着旺销的态势。 12月1日,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零跑汽车、小鹏汽车和蔚来汽车先后公布上一月的交付情况。其中,零跑汽车和小鹏汽车再创交付新高,理想汽车和蔚来汽车相对10月出现小幅下滑。 理想汽车11月交付新车48,740辆,同比增长18.8%,环比下降5.25%。尽管连续两个月出现下滑,但依然占据造车新势力交付榜首。 由于首款纯电产品的失利,理想汽车在下半年处在产品的“空窗期”。在2024年最后一个月,理想汽车势必要拿出更多的销售政策来冲量。11月29日,理想汽车宣布年底限时0息政策,即日起至12月31日期间,购买理想L系列和理想MEGA的用户,可享受最低首付金额3年0息金融方案。单车型最低首付金额分别为:理想MEGA首付15.98万元、理想L9首付12.98万元,理想L8、理想L7首付9.98万元,理想L6首付6.98万元。 排名第二的零跑汽车在今年的交付成绩“一路高升”,11月交付量达40,169辆,同比增长117.04%,单月交付首次突破4万辆,连续6个月创月交付历史新高。1-11月,零跑汽车累计交付251,207辆新车,同比增长100.11%,提前完成2024年25万辆的销量目标。 “2025年,零跑将向年销50万台目标迈发起挑战。”在公布交付量的同时,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剧透”了明年的目标。 2025年零跑汽车将基于B平台交付三款车型,均定位主流紧凑级家用车,随着这三款车型在明年年底完成布局,零跑将形成B+C平台共六款车型的矩阵。“预计明年B、C系列将会成为公司销量主力,占比六七成,其中整个B平台车型的销量在未来两年内会实现超越C平台。”朱江明表示。 连续上市两款热销新车的小鹏汽车,在11月的交付量首次突破3万辆,达到30,895辆,同比增长54.16%,环比增长29.18%。其中,小鹏MONA M03上市3个月交付连续过万辆;小鹏P7+发布23天,交付量超7,000辆。 “通过双班生产计划,目前小鹏广州和肇庆两家工厂年产能约20万-30万辆,小鹏已规划好2026年之前的生产计划,并在与供应商合作以扩大产能。”在11月19日举办的小鹏汽车2024年Q3财报电话会上,小鹏汽车管理层表示。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则预计,小鹏P7+在12月交付量将超万辆。 蔚来汽车11月交付新车20,575辆,同比增长28.92%,环比下降1.91%。其中,蔚来品牌11月交付新车15,493辆。乐道 L60 11月交付新车5,082辆,64天累计交付超10,000辆。 已经连续7个月交付量徘徊在2万辆的蔚来汽车,急需通过乐道品牌实现破局。在2024广州车展上,乐道汽车总裁艾铁成立下目标,乐道L6012月交付目标破万辆,明年3月将破2万辆。 处于漩涡中的哪吒汽车,依然未披露月度交付数据,目前正竭力寻求外部资源,以尽快实现供应链的稳定运营。11月19日,财联社记者获悉,南宁产投汽车工业集团曾集结多家哪吒汽车供应商召开会议,旨在推动哪吒汽车南宁工厂恢复生产和经营,保障哪吒AYA、X出口车型业务的持续进行。 哪吒创始人方运舟于近期透露了哪吒汽车的规划:对内,精简业务、聚焦核心、优化组织和改革薪酬等,构建更高效组织,力争明年实现现金流转正,提升竞争力;对外,推动南宁工厂恢复生产经营,带动国内三大工厂全面复产。

  • 【SMM分析】江苏天能新材料回收项目取得新进展,助力投产率提升

    SMM12月1日讯:近日,江苏天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其废旧锂离子电池高值资源化回收利用项目中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公司正在对干法工序进行量产验证,而湿法工序已在九月顺利完成产线调试并产出产品。为确保如期交付,公司计划在第四季度集中解决湿法工序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产线投产率。综合管理部负责人张爱伟表示,该项目的破碎设备采用了先进的电池控氧带电破碎技术、电磁感应低温烘焙技术及物料智能分选技术,不仅可以处理超过20种不同型号和规格的电池,还能将能耗降低30%以上。 技术部负责人赵美平补充道,通过天能锂电池高值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退役的汽车锂电池可被筛选重组,服务于电动三轮车和二轮车等低功率应用场景,或提取高价值元素进行再生利用,实现真正的“退而不废”。 江苏天能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注册资金2亿元,总部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滨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工业园,是浙江天能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归属于天能控股集团。集团的锂离子电池回收业务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消费电池和储能电池,产出的主要产品包括硫酸钴、硫酸镍、硫酸锰和碳酸锂等。2024年上半年,锂电池循环产业的营业收入达约2.68亿元。 该项目总投资约10.7亿元,每年可处理9.5万吨废旧锂电池及含镍、钴、锂的原材料,技术来源于母公司浙江天能新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绿色循环工艺。浙江天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已被工信部列入双白名单(回收与梯次利用)企业。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贺021-20707850

  • 【SMM分析】一文回顾本周废旧现货价格走势(2024.12.9-2024.12.13)

    SMM12月13日讯:本周锂电回收产废价格基本持稳。从材料端看,本周初时,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驱动,碳酸锂现货价格出现一次较大幅度上涨,但由于缺乏后续需求支撑,仅一天内,碳酸锂价格就回归持稳水平,并在后续几日小幅度走低,同样在需求端影响下镍价格相对持稳,钴价格持续降低。而在材料端价格整体震荡下跌和下游市场需求较好的两方面影响下,产废价格整体持稳,多数成交价格在2900元-3000元/锂点之间根据碳酸锂价格浮动,三元产废方面系数亦基本持稳。从实际成交来看,由于近期上下游的价格较为稳定且下游需求较好,回收企业整体采购量略有上升,但由于对明年一季度市场偏向看空,除刚需采买外,企业少有过多备货,行业整体依旧以稳为主。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贺021-20707850

  • 【SMM分析】Squadron Energy寻求批准在新南威尔士开展为期8小时的风能加储能项目

    开发商Squadron Energy正寻求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建设一个持续时间为8小时、容量为1200MWh的电池储能系统(BESS),与一个300MW风电项目并址。 拟建的Conargo风电场位于Deniliquin东北45公里处和Conargo东北10公里处,位于新南威尔士州西南可再生能源区(REZ)。它将由大约53台风力发电机组成,预计产能为300MW。该电池储能系统将接入国家电力市场(NEM)。 该公司已根据《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EPBC)法案》向联邦政府提交了开发申请。 Squadron Energy表示,正在考虑一系列电池技术,包括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和压缩空气机械储能。环境影响声明(EIS)将揭示关于哪种技术以及储能设施确切位置的决策,规划文件称。 几个已获批的储能项目位于项目现场50公里范围内。其中包括Origin Energy于2024年4月收购的1.5GW Yanco Delta风电加储能项目。该现场还包括建设一个800MWh BESS的计划。 Squadron Energy希望于2026年完成规划和审批,并于次年开工建设及调试。这一阶段大约需要24个月才能完成。 预计运营将于2028年或2029年开始,该项目的运营寿命为30年。在此阶段结束时,Squadron Energy将考虑是否重新许可、再扩建或停用该项目。 Squadron Energy还是新南威尔士州一个1800MWh风电加储能项目的幕后推手,该项目最近获得了新南威尔士州独立规划委员会(IPCN)的批准建议。 该项目旨在将一个700MW风电场与一个并址的400MW/1800MWh BESS相结合。它位于Gulgong以西和Wellington东北的中央西部Orana可再生能源区(REZ),该区最近成为首个进入交付阶段的区域。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周致丞021-51666711

  • 【SMM分析】比亚迪推出钠离子电网级储能系统产品

    中国电动汽车巨头比亚迪推出了一款声称是“全球首款高性能”的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BESS)产品,采用其专有的长刀片电池电芯。 比亚迪储能英国和爱尔兰负责人王凯在商务社交平台LinkedIn上宣布,公司推出“MC Cube-SIB ESS”产品。 他表示,该产品采用比亚迪长刀片电池,拥有“CTS超级集成化设计”,是全球首款高性能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他声称,该系统拥有超高能量密度、卓越的安全标准和灵活的模块设计。 该储能系统的储能容量为2.3MWh,标称电压为1200V,电压范围为800V-1400V。 王凯谈到了钠离子电池的优势:“第一个优势是钠的天然丰度,理论上这使得其制造成本低于锂离子电池。此外,钠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充放电倍率、更宽的工作温度范围、更长的循环寿命和更高的安全性。” 钠的天然丰富性和更好的防火安全特性是许多人将钠离子电池视为锂离子电池替代品的主要原因,因为2021年和2022年锂离子电池供应链的冲击以及相对罕见但备受瞩目的火灾事件给储能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 大多数人认为,由于钠离子电池的材料成本更低,因此一旦制造规模扩大,其成本也应低于锂离子电池。 然而,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要低得多,例如比亚迪新产品每个20英尺集装箱仅装2.3MWh,远低于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现在标准的5MWh甚至更高。不过,这在储能系统领域的问题不如在电动汽车领域那么严重,尽管中国也有电动汽车使用钠离子电池。 中国企业在钠离子技术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全球最大的使用钠离子技术的储能系统也位于中国,该系统规模为100MW/200MWh,其中一半已于夏季上线。该项目的技术提供商之一是总部位于中国的HiNa Battery公司。 今年1月,比亚迪在中国徐州市开始建设30GWh钠离子电池工厂。比亚迪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公司,多年来还拓展了锂离子电池电芯和储能系统生产业务,并已成长为该领域的最大公司之一。 美国也在推进钠离子技术。美国能源部(DOE)上周(11月21日)拨款5000万美元,成立“低成本地球丰富钠离子存储(LENS)联盟”,旨在开发高能、持久的钠离子电池技术。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周致丞021-51666711

  • 上汽集团发布全球首款量产半固态工艺镁合金电驱壳体 轻量化发展再迎新突破!

    据上汽创新研发总院消息:2024年11月29日,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举办了主题为“镁驱升级,不止于轻”的镁合金电驱壳体技术发布会。现场包含了上汽研发总院、上汽乘用车、上汽大众、泛亚、上汽大通、上汽变速器以及众多产业合作伙伴共40余家代表企业出席了本次发布会,并展示了其最新的镁合金研究和应用技术成果。 发布会正式发布了由上汽自主研发的第二代电驱动总成的镁合金壳体及搭载该壳体的电驱动三合一总成。该产品为全球首款量产的基于半固态工艺的电驱镁合金壳体。采用牌号为AZ91D的镁合金材料,壳体总重量为13.7kg。 (第二代电驱镁合金壳体) 在发布会现场,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能量中心驱动系统硬件部执行总监王健做主题演讲及技术分享。王健表示,这一产品的问世,标志着上汽在镁合金轻量化材料研发与应用方面取得了再一次突破,是上汽长期以来对高性能、轻量化、低碳环保目标不懈追求与探索的结晶。半固态工艺不仅解决了镁合金材料在加工成型过程中的痛点,而且大大提升了镁合金材料的强度、延伸率和耐腐蚀性能,使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大规模量产应用成为可能。 (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能量中心驱动系统硬件部执行总监王健) 随着第二代镁合金电驱壳体的发布和量产应用,标志着镁合金作为轻量化材料,不仅具备轻量化优势,同时还首创了镁合金材料半固态工艺在新能源汽车电驱领域应用的先河,更是将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与绿色制造推向全新高度。 上汽一直是镁合金在汽车领域应用的推动者和引领者。第一代镁合金电驱壳体的成功应用,已经为上汽集团在这一领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优势。而第二代镁合金壳体的推出,不仅是对第一代产品的升级和完善,更是上汽集团对镁合金材料在汽车领域应用潜力和价值的深度挖掘和拓展。 此次发布的第二代镁合金产品,将有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进程,为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贡献重要力量。同时,这一技术创新也将引领镁合金产业链的整体发展,进一步巩固中国在全球镁材料研发与应用领域的领先地位。 首创半固态工艺在电驱壳体上的应用,推动镁合金材料上车 与传统镁合金高压压铸工艺相比,半固态工艺通过控制镁合金材料在铸造凝固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形成均匀细小的球状初生相,使其在外力作用下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从而使铸件成型质量得到提升。同时还显著提升了铸件的力学性能、延伸率和致密度。同时这一创新工艺无需使用保护气体,制造过程能耗大幅降低,更符合绿色制造理念,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轻量化制造树立了新标杆。 持续引领镁合金材料技术,推动车用镁合金行业发展 早在2022年上汽智己旗下首款车型智己L7正式上市,其全套电驱动系统镁合金壳体是镁合金材料在新能源电驱动壳体上的首次量产应用,并且成为当时汽车领域最大的镁合金零部件。 此后,上汽一直致力于车用镁合金技术提升和新技术的研发,以期更好的提升镁合金材料量产应用的水平,推动车用镁合金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上汽全新一代镁合金电驱壳体的发布,标志着行业迈向了轻量化和绿色制造的新纪元。 未来上汽集团将以不断创新的技术实力,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迈向更加绿色、高效与可持续的未来!

  • 【SMM分析】11月电解液价格变化分析

    2024年11月,电解液的核心原料六氟磷酸锂价格显著上升,其价格在11月从55075元/吨上涨至58750元/吨,涨幅为6.7%。 六氟磷酸锂价格的上涨也同时带动了电解液价格的上行。其中三元电解液的价格从24850元/吨上涨至25125元/吨,涨幅为1.1%,磷酸铁锂电解液(动力用)的价格从22125元/吨上涨至22332元/吨,涨幅为0.9%,磷酸铁锂电解液(储能用)的价格从18925元/吨上涨至19350元/吨,涨幅为2.2%。 受下游需求强劲和成本端显著涨价的推动,电解液价格有一定的提升。随着下游电芯厂对电解液需求持续增加,该行业的开工率也相应提升。但又于电解液市场依旧处于供大于需的处境,电芯厂与电解液厂在价格上依旧处于博弈拉扯阶段,因此价格提升幅度较小,在这种供需平衡的背景下,叠加上游原材料价格回升,电解液价格略有上涨,涨幅分别为1.1%(三元动力),0.9%(铁锂动力),2.2%(铁锂储能)。 然而,后续价格走势仍需关注全球经济形势和行业供需变化,以便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总的来看,但市场依然保持一定的弹性,应对未来可能的波动。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修正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42(或加微信如下)任晓萱,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 【SMM分析】11月六氟磷酸锂价格变化分析

    2024年11月,电池行业核心原料碳酸锂价格出现反弹开始上涨。数据显示,11月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从73850元/吨上涨至78200元/吨,涨幅为5.9%。与此同时,工业级碳酸锂的价格也从69700元/吨上涨至74950元/吨,涨幅为7.5%。 碳酸锂价格的上涨也同时带动了六氟磷酸锂价格的上行。六氟磷酸锂作为锂电池重要的电解质原料,因其原料碳酸锂和氟化锂的价格不断上行加上六氟磷酸锂企业的强势挺价,其价格在11月也从55075元/吨上涨至58750元/吨,涨幅为6.7%。 受下游需求强劲和成本端显著涨价的推动,六氟磷酸锂价格显著上升。随着下游电解液对六氟磷酸锂需求持续增加,该行业的开工率也相应提升,市场供需关系趋于平衡。部分六氟磷酸锂企业已经达到了满负荷生产以满足下游需求。在这种供需平衡的背景下,叠加上游原材料价格回升,六氟磷酸锂价格强势上涨,涨幅达到6.7%。 然而,后续价格走势仍需关注全球经济形势和行业供需变化,以便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总的来看,但市场依然保持一定的弹性,应对未来可能的波动。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修正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42(或加微信如下)任晓萱,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 10月全球车市:中国强势领跑 泰国连跌17月

    随着2024年第四季度拉开序幕,全球轻型汽车市场开启年终冲刺,前10月轻型汽车累计销量同比增长1%。全球轻型汽车市场年销售速率也达到9,300万辆,较9月份有所改善。 10月份,全球轻型汽车销量同比增长6%,大多数地区的汽车市场都出现了复苏。其中,在补贴和持续的价格战的推动下,中国新车销量同比增长7%。受额外销售天数和新车型发布的推动,美国新车市场增长12%。由于持续严重的政治和经济逆风,欧洲汽车注册量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 全球车市:“银十”成色十足,多数车市迎增长 从具体的市场来看,10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9.6万辆和30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和7%,环比分别增长7.2%和8.7%。1-10月,中国汽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2446.6万辆和2462.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和2.7%。 中汽协分析,进入十月,“两新”(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政策对汽车消费拉动效应明显,多地车展与促销活动如火如荼,企业新车型密集投放,推动车市热度持续走高,10月汽车产销环比同比均实现增长,市场表现相较“金九”成色更足,“银九金十”特征明显。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展望未来,“伴随政策累积效应持续显现,叠加车企及经销商年底冲刺,有助于汽车消费需求持续释放,预计后两个月车市仍将保持向上走势。”鉴于“以旧换新”政策加码以后提振效果显著,建议明年继续延续相关政策,并尽早发布实施细则,扩大政策宣传。 得益于强劲的零售销量增长抵消了疲软的车队交付量,研究机构GlobalData预计美国10月轻型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2%,达到134.3万辆,较预期高出约1.5万辆,其中零售销量为115万辆,车队交付量为19.3万辆。分析师表示,激励措施的增加、选择范围的扩大以及销售天数的增加,帮助推高了美国汽车市场的成交量。 GlobalData美洲销售预测经理David Oakley表示:“在2024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汽车销量总体上令人失望,但10月份出现了令人愉快的变化。虽然市场的基本面可能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但一些消费者似乎受到了激励措施逐步增加、汽车供应量增加和利率放宽的吸引。” 由于近几个月车队交付量下降,GlobalData将2024年美国汽车销量预期从1,590万辆下调至1,580万辆,并表示如果车队交付量在11月和12月继续低于预期,美国汽车销量可能会进一步下滑至1,570万辆。 由于法国、意大利和英国销量的下滑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德国市场的增长,欧洲10月乘用车注册量仅同比微增0.1%,达到104万辆。虽然欧洲汽车销量停滞不前,但结束了连续两月的同比下滑。其中,西班牙以7.2%的同比增幅领跑欧洲汽车市场;德国在经历了三个月的下滑后增长6%;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的汽车注册量分别下滑11.1%、9.1%和6%。 由于高利率和生活成本上涨影响了需求,今年欧洲汽车市场表现不佳。EV Volumes预测今年欧洲轻型汽车市场注册量同比仅增长2.4%,低于7月份预测的2.6%,甚至远远低于2019年的水平。在短期内,欧洲汽车市场预计难以恢复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 与此同时,印度汽车市场迎来了排灯节和十胜节,刺激了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推动乘用车销量恢复增长。尽管去年同期的销量基数很高,但是印度乘用车市场仍然在10月份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达到39.3万辆,同比增长0.9%。 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SIAM)和GlobalData预计,得益于SUV持续强劲的需求以及新车型上市等积极因素,印度2024年汽车批发销量有望达到创纪录的490万辆。 日本10月新车销量从去年同期的397,672辆增长至402,310辆,增幅略高于1%。在去年年底被曝出安全测试操纵丑闻后,大发被勒令暂停生产数月,丰田、马自达和斯巴鲁等品牌也受到了影响,日本车市连续数月呈下滑趋势。 随着汽车制造商恢复生产,日本汽车市场已开始企稳,并已连续两个月保持增长。研究机构Statista预计,2024年日本汽车销量将达到428万辆,远低于2023年的478万辆。 除越南外,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10月汽车市场销量均呈不同程度的下滑趋势。其中,由于经济增长乏力以及银行贷款紧缩(特别是皮卡贷款紧缩),泰国10月汽车销量下滑36%,自2023年6月以来,泰国汽车销量已连续17个月下滑。基于此,泰国工业联合会(FTI)已将2024年泰国汽车销量的预期从55万辆下调至45万辆。 展望2024年全球车市,鉴于持续的经济挑战,多家机构预计2024年全球汽车市场将保持增长,但增速会有所放缓。其中一家机构在8月份将2024年全球汽车市场的预期从此前的增长2.6%下调至增长1.8%(销量预期为9,140万辆),并预计市场将在明年再次回升,同比增长2.5%至9,370万辆。 新能源车市:中国再创新高,全年冲刺1200万辆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Rho Motion的数据,10月份,全球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达到172万辆,同比增长35%。值得一提的是,全球大部分地区的电动汽车销量均实现了增长。 具体来看,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月度产销再创新高,分别完成146.3万辆和14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49.6%,市场渗透率为46.8%。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977.9万辆和9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和33.9%,市场渗透率为39.6%。 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统计,今年以来包括广西、重庆、河南、江苏、安徽、山东、河北、海南、内蒙等地区,均宣布发放汽车消费券/消费补贴,结合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实现更大的优惠力度,叠加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工作开展,均有力推动了新能源汽车消费热潮。 陈士华透露,“经过协会统计,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占比已经连续三个月超过50%;其中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国内乘用车总销量,连续5个月超过了50%。” 值得一提的是,11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迎来年产1000万辆的荣耀时刻,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度达产1000万辆的国家。专家预计,这一数字到年底还有望超过1200万辆。 从2018年的年产量达到百万辆级,到2022年年度达产超过五百万辆,再到2024年首次突破了1000万辆的里程碑,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市场化、产业化,到规模化、全球化,不断迈上更高台阶。 但与此同时,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充满了挑战,10月电动汽车销量约为25万辆,同比仅微增1.8%,较9月份有所放缓,市场份额为24.2%。1至10月,欧洲电动汽车累计销量同比下滑2.5%,市占率为22%。 其中,作为欧洲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德国电动汽车市场今年恐怕要以“同比下滑”收官,令人唏嘘不已。 10月份,德国电动汽车市场有所回暖,但市占率从去年同期的24.5%下滑至23.6%,其中纯电动汽车市占率(15.3%)甚至低于2021年10月的水平(17.1%)。此外,德国柴油车和汽油车的销量都有所增长,这意味着,电动汽车定价过高是导致销量下滑的最大因素。 目前,手头拮据的德国消费者无法负担价格过高的纯电动汽车,因此,如果电动汽车的价格低于内燃机汽车,在经济衰退期间会更具吸引力,成为消费者“更明智的选择”,最终这类车型的销量会快速增长,甚至超过非电动汽车的销量。 受益于零排放汽车规定,英国10月电动汽车渗透率高达30.2%,高于去年同期的24.9%,其中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电动汽车的销量均有所增长。值得一提的是,过去5个月,英国汽油车的市场份额平均为50.7%,且呈缓慢下降趋势,未来两个月内有望跌破50%。 由于经济疲软和政府削减纯电动汽车激励措施,法国10月电动汽车渗透率从去年同期的26.5%下滑至23.5%,其中纯电动汽车渗透率从16.7%下滑至15.4%。业内分析指出,汽车制造商可能已经开始放缓纯电动汽车的交付,以便在2025年释放这些产量,满足欧盟更严格的车队平均排放量要求。 挪威被视为全球电动化转型的典范,10月电动汽车渗透率从去年同期的91.3%增长至95.6%,市场有望在2025年实现零排放。 挪威在纯电动汽车的普及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0月注册的新车有94%是纯电动汽车。挪威政府的税收政策有利于纯电动汽车,如果纯电动汽车的价格低于50万挪威克朗(约合4.4万欧元),则免除适用于汽车销售的25%增值税。此外,挪威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并允许电动汽车使用专用车道,进一步促进了电动汽车的普及。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电动汽车市场是一个对“政策支持极其敏感”的市场,政府投资和补贴在推动纯电动汽车普及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挪威、丹麦和比利时等国已经证明,部署良好的激励措施和基础设施投资可以显著提高纯电动汽车的销量。相比之下,德国、瑞典、爱尔兰和荷兰则表明激励措施减少或取消会严重拖累电动汽车的渗透率以及转型速度。 此外,电动汽车价格高企、利率不断上升以及围绕电池技术的不确定性,使得内燃机汽车更具吸引力。而可负担的汽油价格、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内燃机车型选择更广泛使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情况进一步复杂化。 基于此,EV Volumes预测,到2024年底,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将出现下滑,交付量将同比下降2.2%。不过,这只是暂时的低迷,2025年预计将增长22.8%,2026年将增长20.1%,2027年将增长21.1%。到2030年,欧洲电动汽车销量预计将超过1,000万辆,届时渗透率将达到61%。 聚焦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得益于其他市场的增长将抵消欧洲市场的放缓,到今年年底,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预计将表现良好。 EV Volumes预计,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注册量预计将达到1,690万辆,同比增长19%,市场份额为19.7%,较比7月份的预测高出44万辆。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渗透率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22.6%,在2030年达到44.6%,在2035年达到69.5%。

  • 特朗普关税即将来袭!欧洲车企集体犯难 唯独法拉利“壕不在意”

    在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后,他一直扬言的高额关税威胁就一直令不少汽车巨头犯难:高昂的关税无疑将冲击全球汽车行业供应链,导致车企面临成本上升、消费者需求下滑的困境,同时也让不少车企面临将生产链转移到美国的压力。 不过,面对特朗普关税的威胁,有一家欧洲车企却毫无压力——法拉利。 法拉利是个例外? 为了增加美国的收入,特朗普此前曾承诺对所有进入美国的商品征收10%或20%的关税,这引发了众多欧洲车企的担忧。 但在晨星公司股票分析师雷拉·萨斯金(Rella Suskin)看来,即使美国对所有从欧洲进口的商品征收高达30%的关税,也可能不会影响法拉利客户的购买意愿,更无法迫使法拉利将生产线转移到美国。 “ 法拉利是一个例外。 无论关税是多少,他们都不会在美国开始生产。一切(生产活动)都将在意大利的马拉内罗进行,”晨星公司的萨斯金表示,“法拉利的情况是,即便关税是10%、20%或30%,考虑到他们的目标客户和汽车已经很贵,他们可能很容易把关税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这很荒谬,但事实就是这样。”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的全球汽车分析师汤姆·纳拉扬(Tom Narayan)也赞同这一观点,他表示,即便特朗普兑现提高关税的承诺,法拉利似乎确实能够轻松将价格上涨的负担转嫁给消费者。 Kepler Cheuvreux汽车行业研究主管托马斯•贝松(Thomas Besson)表示,多数分析师和投资者认为,在这方面,这家意大利汽车制造商在欧洲同行中是独一无二的,“时间会证明一切,但这很可能是正确的。” 法拉利股价今年势头强劲,在欧洲市场的表现超过了众多竞争对手。今年以来,法拉利的股价已经累计上涨了34%,明显高于法国的雷诺或德国的梅赛德斯-奔驰集团。 Oddo BHF汽车分析师安东尼·迪克也表示:“我们预计法拉利不会在美国建立生产基地…出于品牌原因,但也有(可能更重要的)产业原因,因为这将要求集团在当地建立供应基地,这在我们看来是不可行的。” 迪克表示:“现阶段尚不清楚关税将如何影响需求,但人们可以合理地假设, 法拉利的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低于大多数客户。 ”他指出,法拉利的其他几个豪车竞争对手也将面临类似的关税待遇。 保时捷就没有这么好运了 与法拉利在意大利独家生产汽车一样,大众旗下的保时捷传统上也在德国生产豪华车型。但在分析师眼中,同为豪车品牌的保时捷在面临关税压力时,就没有法拉利这么好运了。 Kepler cheeuvreux的Besson表示,特朗普征收关税的计划可能对德国保时捷构成“更大的障碍”。 “保时捷有点不同,”晨星公司的萨斯金表示,“他们可以把10%的关税转嫁给消费者,但更高的(关税),比如30%,可能更难转嫁给消费者。” “他们可以借助母公司大众汽车,后者在美国确实有一些闲置产能,但他们需要投资相当多的(资本支出)来创建一条专门针对保时捷的生产线。”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