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996

  • 价差优势导致消费偏向原生铅 社会库存进一步下降【SMM铅锭社会库存】

            SMM4月21日讯:据SMM了解,截至4月21人日,SMM铅锭五地社会库存总量至5.46万吨,较4月14日减少1.2万吨;较4月17日减少0.83万吨。         近日铅价呈偏强震荡态势,持货商多积极出货,主流产区电解铅报价对沪铅2505合约贴水100-0元/吨出厂,而从期现价差看相对较窄,不具备交仓条件,持货商更倾向于出厂提货源,短期社会仓库到货量减少。同时,上一轮铅锭交割货源重新流出,下游企业选择就近采购,其中江浙津地区社会仓库库存均有明显减量。此外,废电瓶价格持续走高,再生铅企业处于亏损状态,部分地区再生精铅报价对SMM1#铅均价平水出厂,也使得下游刚需采购偏向原生铅。

  • 工信部终于对“智驾乱象”出手了

    工信部网站信息显示,4月16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要汽车生产企业近60名代表参加会议。 此次会议围绕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有关产品准入和软件在线升级备案要求,听取汽车生产企业落实情况及建议。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介绍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重点关注事项。 除此之外,会议还重点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深刻领会《通知》要求,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智能驾驶”不可再提 值得关注的是,当日坊间流出的闭门会议纪要内容与官方通报形成印证。 上述“会议纪要”中透露,会议中特别强调企业须恪守宣传合规底线,严禁使用“自动驾驶”“自主驾驶”“智驾”“智能驾驶”“高阶智能驾驶”以及“脱手”“脱眼”等误导性表述,建议所有市场推广资料须统一采用“(组合)辅助驾驶”标准术语,并严格遵循国际自动化驾驶等级(SAE J3016)分类标准。 与此同时,将暂停“代客泊车”“一键召唤”“远程遥控”等不能保证驾驶员在环和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功能申报。而车企在申报产品公告时,须完成车道居中控制(LCC)和领航辅助驾驶(NOA)等功能的碰撞安全测试,且所有测试数据必须通过国家公告体系认证。针对行业普遍存在的“软件先行”现象,会议特别警示企业必须预留充足验证周期,“明确充分验证,不能拿用户去做测试!” 在软件管理层面,《通知》明确构建OTA升级长效监管机制。对于频繁实施远程升级的企业,工信部将启动重点审查程序,要求企业建立版本风险管控体系,确保功能模块充分验证后方可推送用户。涉及安全缺陷的紧急OTA升级须按《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执行,需经市场监管总局审批后方可实施。这一规定或将重塑当前智能网联汽车的迭代开发模式。 市场苦宣传久矣 自去年开始,城市NOA功能上车、端到端等智能驾驶技术爆发式普及,但相关事故也频发。从“3·29小米SU7爆燃事故”后,智驾安全的话题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其中,车企是否存在过度营销导致消费者对于智驾功能的认识模糊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而这样的这种认知鸿沟带来的安全隐患早有先例。还记得2021年,网上曾流出一则视频,一辆2020款理想ONE在高速公路行驶中,主驾副驾均躺平,由辅助驾驶掌控车辆,甚至拍下视频发到网上炫耀。事后半个月此类新闻不断,且在同一月内,一位ES8车主因交通事故离世,将“辅助驾驶≠自动驾驶”讨论热度推至顶峰。 彼时,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就曾在朋友圈发文,呼吁媒体和行业机构统一自动驾驶的中文名词的标准,L2=辅助驾驶;L3=自动辅助驾驶;L4=自动驾驶;L5=无人驾驶。一个多余的中文字也不要有,避免夸张的宣传造成用户使用的误解。并提出,“在推广上克制,在技术上投入,对用户、行业、企业都长期有利。” 虽然业内早已认识到过度依赖未成熟的自动驾驶技术是事故频发的根源,但令人忧虑的是,即便在高速NOA已实现全国覆盖、城市NOA逐步落地的今天,智能驾驶相关事故依然层出不穷。 可是正如事故车主母亲曾反复提醒“别轻信技术”,却未能阻止女儿将生命托付给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就在此次事件持续发酵的同时,一段小米SU7车主在高速行驶中酣睡的视频正在各大社交平台疯狂传播。 更触目惊心的是,仅过去48小时内就接连曝出多起智能驾驶事故:蔚来汽车在高速行驶中毫无预警地实线变道引发碰撞;魏牌新蓝山无法识别路中山羊直接撞击后系统自动退出;小米SU7 Ultra在掉头操作失败后竟直接在道路中央刹停,更在凌晨空旷街道上走出"画龙"般的诡异轨迹......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无不暴露出当前智能驾驶技术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 正因如此,多位行业专家、学者及资深从业者都不约而同地向盖世汽车表达了同样的担忧:智能驾驶技术的宣传推广必须更加审慎克制,任何夸大其词的营销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中汽协、汽车学会齐发声 会议召开后的4月17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张进华发文表指出,“组合驾驶辅助产品从可用到好用仍有距离,车企宣传边界模糊、用户认知偏差等问题日益凸显,部分驾驶员对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概念混淆,因驾驶员错误使用驾驶辅助功能导致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张进华说。 对于未来辅助驾驶发展,他提出两点建议: 一是加快推进相关标准制修订及实施 。为保证组合驾驶辅助产品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需加快推进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等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研制,推动已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国家标准的行业推广和应用,针对国家标准尚未明确的领域,鼓励团体标准开展前瞻研究,支撑汽车组合驾驶辅助功能推广应用,不断引导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完善产品安全验证。 二是引导企业规范宣传,加强消费者安全认知 。车企在宣传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时,应规范宣传行为,明确说明智能网联汽车驾驶自动化等级、系统能力、系统边界、责任主体等信息,避免使用误导性词汇,确保用户正确理解和使用智能网联汽车产品。车企应创新用户培训体系,帮助用户快速熟悉掌握智能网联汽车及其驾驶辅助功能的使用方法及禁止事项,推广“双手不离盘、视线不离路”的基础操作守则,保障用户规范且熟练使用驾驶辅助功能。 紧接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也发文提出了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几点思考。“作为汽车行业组织,我们倡议进一步规范组合驾驶辅助功能产品的安全管理、营销宣传,推动形成‘技术进步与责任落实并重’的健康发展生态。”付炳锋说。付炳锋在文中提出四点建议,包括: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安全体系;规范营销宣传,严防误导性宣传;建立用户权责告知与互动机制;发挥行业力量,推动协同共治生态。 最为直接当属公安部。早在4月14日,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官方公众号“交通言究社”发布了《智慧领航,安全护航——智能网联汽车辅助驾驶功能使用须谨慎》文章。在法律法规方面文章强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 若车企通过广告或宣传材料虚构、夸大辅助驾驶功能(如将2级辅助驾驶描述为 “自动驾驶”),误导消费者购买, 市场监管部门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对虚假宣传行为处以广告费用5-10倍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若虚假宣传造成严重后果(如引发交通事故致人伤亡), 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 可对责任人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关于驾驶人滥用辅助驾驶的相关法律责任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 机动车驾驶人始终对车辆运行安全负主体责任 。当前我国道路通行环境下, 市面量产汽车仍处于2级辅助驾驶阶段,系统仅提供有限的辅助驾驶功能。 因此,驾驶人在使用辅助驾驶功能时,必须持续履行观察路况、预判风险和及时接管的义务。若驾驶人在辅助驾驶功能激活期间未尽上述义务,存在“脱手脱眼”行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条,认定其存在妨碍安全驾驶的违法行为,依法处以罚款并记分。 而若设备设计或宣传直接诱导驾驶人脱离监管(如 “解放双手”“免接管”),导致重大交通事故,可能被认定为危害公共安全, 最高可判处死刑。

  • 美国3月车市销量大涨 2025年却可能跌入“寒冬”?

    美国汽车市场在3月份迎来了显著的销量增长,主要原因是美国消费者担心即将实施的关税政策会影响新车价格和供应。GlobalData发布的初步报告显示,今年3月份,美国新车和轻型卡车的销量同比增长11%至161万辆,远超预期;今年第一季度,美国新车和轻型卡车的销量也同比上升了4.3%。 Motor Intelligence和GlobalData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美国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的汽车年化销售速率预计将达到1,780万辆,远高于预期的“1,580万辆至1,680万辆”的区间,较去年同期的1,588万辆和今年2月份的1,633万辆也显著提升。 美国Q1车市:通用汽车增17%,Stellantis降12% 在美国市场,通用汽车今年第一季度的销量同比增长17%;其中,旗下品牌雪佛兰的销量同比增长14%;GMC的销量同比增长18%;别克的销量同比增长39%;凯迪拉克的销量同比增长18%;GMC在2024年创下美国销量新高后,今年第一季度再次刷新了其在美国的销量纪录。 作为美国市场第二大汽车销售商,丰田汽车今年第一季度在美国的销量同比微增0.9%,其中3月份在美国的销量同比增长7.7%。 本田汽车今年第一季度在美国的销量同比增长5%;其中今年3月份,本田汽车在美国的销量同比增长13%至147,792辆。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在美国几乎不涉足车队批量销售业务。 今年第一季度,在美国市场,日产汽车的交付量同比增长5.7%,其中日产品牌的交付量同比增长6.3%,但英菲尼迪品牌的交付量同比下降5.3%,已连续第五个季度下滑。三菱汽车今年第一季度在美国的销量也同比增长了11%。 斯巴鲁今年第一季度在美国的销量同比增长9.1%,其中3月在美国的销量同比增长17%,已连续第32个月增长,达到71,478辆的月度新纪录。 马自达今年第一季度在美国的销量也同比增长10.2%,其中3月在美国的销量同比增长16%,已连续第11个月保持销量上升态势。 得益于市场对Taos和Jetta车型的强劲需求,大众汽车集团今年第一季度在美国的销量同比增长6.8%,已连续第六个季度增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款车型均在墨西哥组装,后续可能会面临特朗普关税的潜在影响。 现代汽车品牌第一季度在美国的销量同比增长10%,其中3月在美国的销量同比增长13%至87,019辆;起亚品牌则表示,其第一季度在美国的销量同比提升11%,其中3月在美国的销量同比增长13%至78,540辆。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汽车品牌和起亚品牌3月在美国的销量均已连续六个月增长,创下了在美国市场的销量纪录,主要得益于零售需求强劲,尤其是跨界车和混合动力车型。 福特汽车报告称,今年第一季度,在美国市场,该公司的销量同比微降1.3%,主要受日常租赁车队交付时间安排,以及福特Edge跨界车和Transit Connect厢式车停产的影响;其中,福特品牌的销量同比下降1.1%;林肯品牌同比下降4.7%。 不过,今年3月份,在美国市场,福特汽车的整体销量同比增长11%;其中,福特品牌的销量同比增长10%;林肯品牌同比增长12%。 在美国市场,Stellantis继续面临销售困境,今年第一季度的销量同比下降12%,已连续七个季度下滑;其中Ram品牌的销量已连续五个季度下降,Jeep品牌和道奇品牌的销量也分别连续四个季度和七个季度下降;相比之下,克莱斯勒品牌的销量已连续两个季度增长。 今年第一季度,Jeep品牌中仅Compass一款车型在美国市场实现销量增长,同比增幅达15%。Stellantis美国销售主管Jeff Kommor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自今年1月份以来,Stellantis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实现了连续增长,零售业务也呈现出增长势头。去年年底实施的合理定价与激励措施组合,推动Jeep和Ram品牌今年3月份在美国市场创下了全年最佳零售业绩。剔除已停产车型后,Stellantis今年3月份在美国市场的零售销量同比增长了13.8%。同时,新车型也将不断充实Stellantis的美国品牌产品线。” 就其他豪华品牌而言,今年第一季度,在美国市场,梅赛德斯-奔驰的销量同比下降了9.2%,已连续两个季度下滑;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品牌奥迪的销量同比下降了3%,已连续五个季度下滑;宝马品牌的销量同比增长了3.7%;相比之下,现代汽车旗下品牌捷尼赛思的销量同比增长了19%,其中3月份在美国的销量同比增长了20%,已连续第六个月增长;沃尔沃汽车一季度的销量同比增长7.5%,尽管3月份在美国的销量同比下滑8.2%。 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3月美国汽车销量攀升,但2025年总销量或下降 美国从4月3日起对所有进口汽车和轻型卡车加征25%关税的政策,预计将在未来几周和几个月内推高车辆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有迹象表明消费者正密切关注美国关税的影响,并纷纷赶在关税生效之前购买汽车,这推动福特汽车、现代汽车和起亚今年3月份在美国的零售销量分别同比增长19%、15%和25%。 现代汽车及捷尼赛思北美公司首席执行官Randy Parker表示,今年3月份及整个第一季度收官之际的销量表现,是他近年来见证的最强劲的销售周期。 起亚美国销售运营副总裁Eric Watson表示:“3月最后一周是今年以来零售销量最高的一周,部分原因可能是消费者试图提前锁定心仪车型的价格,以避免潜在的价格波动。” 美国亚拉巴马州奥迪Huntsville的销售经理Joel Wickizer注意到,由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3月最后一个周末的销量大幅增加。他表示,经销商已通过电子邮件通知客户,现有的新车库存不受特朗普关税影响,这有助于吸引客流。此外,经销商还缩减了部分新车的优惠幅度,以应对预期中的需求增加。 多家经销商报告称,3月下旬汽车展厅客流量激增,消费者急于锁定车辆价格以避免潜在涨价;展厅活跃热度预计将持续至4月上旬。 然而,就长期前景来看,摩根士丹利汽车分析师Adam Jonas指出,美国汽车行业已经面临多重长期结构性风险、竞争风险和经济不确定性,此时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无疑为美国市场增加了挑战难度。美国关税政策的潜在负面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我们难以想象这类措施能真正成为美国汽车行业的永久特征”。 汽车制造商原本预计2025年美国汽车销量将继续增长,延续2024年汽车销量的上升态势(同比增长2.5%至1,600万辆),但美国关税政策以及消费者与企业信心下滑,使美国汽车市场前景蒙上阴影。 若美国关税政策持续数月,可能导致车辆供应受限、可选车型减少并推高汽车价格,部分分析师 预测 2025年美国汽车销量可能降至1,550万辆。值得注意的是,4月3日实施的关税正值美国春季销售旺季,传统上这是美国全年销售的关键期。 J.D. Power与GlobalData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尽管汽车制造商提供的折扣较去年同期显著增加,但较今年2月份仍有所回落;单车平均激励金额预计升至3,059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35美元(涨幅达8.3%)。 不过,虽然汽车制造商提供的折扣有所增加,但分析师指出,若美国关税政策持续实施,美国汽车行业的新车价格预计将上涨3,000美元至10,000美元。据悉,美国市场多款畅销车型均为进口车型,如:宝马3系;雪佛兰Silverado、Trax、Blazer和Equinox;丰田RAV4和Tacoma;现代Tucson;雷克萨斯RX;福特Bronco Sport和Maverick;以及马自达CX-30等。 4月7日,梅赛德斯-奔驰表示,该公司将自行承担关税成本,不会提高2025年款所有车型的售价。该公司发言人表示,他们正在密切关注局势变化,并将评估所有选项,同时在必要时调整市场策略。 3月美国新车及轻型卡车库存量出现回落,混合动力车型尤为紧缺 Cox Automotive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初,美国新车及轻型卡车库存量为299万辆,但到3月中旬已降至266万辆,较去年第四季度的峰值水平有所回落,同时也低于去年3月初的272万辆水平。 尽管车企争相在4月3日特朗普关税新政策生效前加速向美国境内调运新车型,但各品牌、车型的库存状况仍有显著差异,其中混合动力车型尤为紧缺。 Cox Automotive的数据还显示,主流汽车品牌中,丰田、本田、斯巴鲁、起亚、雪佛兰和大众库存最为紧张,均低于美国汽车行业89天的平均供应量水平,而库存最为充裕的主流汽车品牌则包括福特、马自达、现代、Jeep、Ram和日产等。 Cox Automotive指出,今年3月中旬,在美国市场库存最为紧张的车型包括:丰田Sienna、Highlander、RAV4和Corolla;本田Civic和CR-V;起亚EV9和EV6;凯迪拉克Escalade;雪佛兰Traverse和Trax;以及大部分雷克萨斯车型。

  • 【4.21锂电快讯】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称汽车出口在2025年达到超高水平

    》2025(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博览会圆满落幕!看大咖云集共商行业热点! 【美滥施关税冲击美国汽车行业】 美国政府近期的关税政策让美国老牌汽车制造商面临冲击。据报道,为应对美国政府加征关税的影响,福特和通用汽车将在美国市场涨价。福特公司在美国境内销售的汽车的价格可能会在今年夏天开始上调,通用汽车下属品牌别克在美国最受欢迎的三款车型都不在美国境内生产,也都将面临涨价。 (CCTV国际时讯) 【崔东树:汽车出口在2025年达到超高水平 锂离子电池出口基本保持在50亿美元的月度平稳水平】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通过其个人公众号发文称,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进出口规模稳中有增、发展质量优中有升,出口增速相比前几年有所放缓。其中汽车出口在2025年达到了超高水平,而且汽车零部件也创历史新高的水平,都实现了超强的暴增的情况,其中摩托车的出口增长很强。今年的锂离子电池出口基本保持在50亿美元的月度的平稳水平,相对于去年的持续拉升状态。 【商务部:开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推动相关基础设施规模化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发展】 商务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其中提到,开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推动相关基础设施规模化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发展。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支持业态创新,发展维修、设计、研发、租赁等服务。发展新兴标的租赁业务,探索相关大型设备异地监管。 【Stellantis与零跑汽车宣布即将启动马来西亚本地化组装项目】 Stellantis集团与零跑汽车宣布,双方即将启动马来西亚本地化组装项目,该项目将基于Stellantis集团现有的位于马来西亚吉打州的Gurun工厂展开。项目初始投资额为500万欧元(约2400万林吉特),并计划于2025年年底前启动首款零跑车型C10的本地化生产。 【中国新车装载智能化座舱渗透率达73%】 汽车行业的报告指出,我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汽车市场渗透率增长迅速,目前已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市场渗透率已从2021年的23.5%增长至2024年的57.3%,预计今年L2级,也就是部分自动驾驶功能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有望突破70%。除此以外,座舱智能化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报告同时指出,中国和全球的新车装载智能化座舱的渗透率分别攀升至73%和58%,超市场份额一半以上。 【福特:受关税影响 6月份或调涨车价】 福特公司发给经销商的备忘录中称,美国关税政策可能会导致未来几个月内价格提升。福特称,这些关税的成本可能会从6月份开始在一些汽车交付上转嫁下来,因为“某些关税可能至少会持续一段时间”。“客户将有很多选择,公司在6月2日之前有大量库存可供选择,”福特表示,“关税形势是动态的,将继续评估关税行动的潜在影响。” 相关阅读: 【SMM分析】4.14-4.18海外锂要闻 【SMM分析】碳酸锂市场周度回顾:价格维稳运行 买卖双方僵持持续 【SMM分析】氢氧化锂4.14-4.18 周度行情 【SMM分析】本周三元材料价格小幅回落 【SMM分析】本周三元前驱体价格小幅回调 【SMM分析】干法隔膜价格有望触底反弹 【SMM分析】本周负极材料价格平稳运行 磷酸铁锂材料市场周度快讯【SMM分析】 【SMM分析】04.11-04.17,储能电芯周度价格走势分析 【SMM分析】本周干法隔膜有上涨趋势 【SMM分析】动力电芯价格以稳为主,小幅震荡 【SMM分析】锂矿4.14--4.18周度行情 【SMM分析】本周石墨化委外价格较为僵持 【SMM分析】近期电解液价格(2025.4.14-2025.4.17) 【SMM分析】本周石油焦价持稳 针状焦价呈小幅下行走势 【SMM分析】一文回顾本周梯次电池利用价格走势(2025.04.14.-2025.04.17)

  • 通用汽车动力电池产能超越特斯拉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最新调研数据显示,通用汽车美国本土电池产能已完成对特斯拉的超越。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里程碑是在产能爬坡阶段实现的,通用位于田纳西州纳什维尔(Nashville)郊区的Ultium Cells超级工厂(总投资23亿美元)目前仅以部分产能运行,该工厂占地面积达28万平方米(相当于5个标准足球场),设计产能为每小时下线5,000个电芯,实行24小时连续生产。 通用汽车与LG新能源合资的俄亥俄州洛兹敦(Lordstown)工厂已实现规模化量产,这两大生产基地目前为雪佛兰Equinox EV、凯迪拉克锐歌(LYRIQ)等热销车型提供电池系统。据行业分析,通用电动车市场接受度提升的关键在于定价策略,特别是起售价34,995美元的Equinox EV车型。 在近期彭博新能源财经峰会上,通用汽车电池与动力系统副总裁Kurt Kelty(原特斯拉电池技术负责人)披露:通过材料创新与工艺优化,2023年通用已实现电池成本下降60美元/千瓦时;预计到2025年,通过产能提升与良率改进,可再降本30美元/千瓦时。若目标达成,其电池成本将降至100美元/千瓦时,较2023年下降50%,并可能低于特斯拉的水平。作为参照,中国市场的行业平均成本为94美元/千瓦时。 为缩小这一差距,通用汽车正计划从现行电池模组转向方形电芯。去年,通用已与三星SDI成立了一家投资规模为35亿美元的合资企业,双方将在印第安纳州新卡莱尔(New Carlisle)建设一座占地640英亩的工厂,专门生产此类方形电芯。Kelty介绍,这种形似矩形砖块的电芯可实现零间隙完美排列,既能减轻电动车重量,又能提升续航里程。 新工厂原计划明年投产,但现已被推迟至2027年。即便如此,通用汽车的电动化战略已经开始,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投资之重均已无法回头。虽然政治与监管障碍可能对其造成短期阻碍,但通用的长期电动化承诺几乎已成定局。

  • 前瞻2025上海车展:智电转型“拐点”已至 鸿蒙智行或成“流量担当”

    即将于4月23日开幕2025上海车展,或将成为正全面向智能电动化转型的汽车产业的转折点——其标志性的特征为持续激烈的竞争导致的市场格局重塑,以及由技术加速迭代带来的智电转型“下半场”的加速到来。 对2025上海车展而言,市场格局的重塑表现在参展品牌“马太效应”的进一步体现。 据财联社记者初步统计,包括中国一汽、东风集团、上汽集团、比亚迪、吉利等中国品牌,及大众、奔驰、丰田等国际品牌传统车企将悉数参加本届车展。其中,小米汽车、鸿蒙智行、蔚来旗下的ONVO乐道和firefly萤火虫、比亚迪旗下的方程豹均为首次亮相上海车展。 基于母公司体系能力,及ICT巨头跨界而来的新品牌的加入,让2025上海车展的展出面积达到约10万平方米,参展企业数量也较上届有所增长。 不过,在不断有新品牌涌入的同时,包括现代起亚、捷豹路虎、极星、极越、哪吒等在内的部分车企却与本届车展擦肩而过。其中,现代起亚自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首次缺席A类大型车展。这背后是韩系车在国内市场份额的持续下滑,参展的投入产出比或让其望而却步。捷豹路虎的缺席,则因其需要更多时间以进行内部调整与战略优化。以时间换空间,成为部分外资品牌的共同选择。 与现代起亚、捷豹路虎等依然坚定看好中国市场的外资品牌不同,极越、哪吒等资金已枯竭的新势力品牌或将彻底告别中国车市。不久前,哪吒汽车原CEO张勇在个人社交媒体上表示,“至今仍担任哪吒汽车顾问,为公司四处奔波融资。” 格局重塑的另一表现,为由技术加速迭代带来的智电转型“下半场”的加速到来。根据乘联分会数据,今年一季度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由41.5%提升至51.1%,驱动力之一便是智能辅助驾驶的密集上车。 在确认小米YU 7将缺席本届上海车展后,“华为系”无疑将成为“流量担当”。全新岚图 FREE将搭载华为最新高阶智驾系统,采用多模态传感器融合方案;作为华为与江淮汽车携手打造的旗舰车型尊界S800将在车展正式亮相,新车采用“L3级智能驾驶架构设计”。在车展前夕,鸿蒙智行已完成了问界 M8、享界 S9增程版的上市,以及尚界品牌的发布。此外,一汽奥迪A5L作为首款搭载华为ADS 2.0的奥迪车型,也将配备双激光雷达+11摄像头,并支持城区领航。 “智驾平权”的浪潮下,纯视觉技术路线在突破成本瓶颈后,以更低的研发与硬件投入实现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跨越式升级。其中,小鹏G7将采用AI鹰眼视觉方案,搭载11颗摄像头,支持高速、城区路段的全场景领航辅助驾驶功能,主打“车位到车位”的连贯体验;蔚来拓展大众市场的乐道 L90也基于NT3.0平台,采用纯视觉智驾方案。 除智驾外,在AI赋能下,各大汽车品牌也将集中展示其最新的智能座舱技术。宝马基于阿里通义AI大模型,联合开发的AI引擎支持的智能座舱及智能出行交互场景将首次亮相;上汽宣布将与AI领域头部企业合作,打造“能懂你所想”的AI汽车,不仅可规划出行路线、解答疑问,还能根据用户喜好定制座舱环境、剪辑旅行视频。 在新能源技术方面,高压平台加超充技术,已经成为解决纯电车型用户里程焦虑的“最佳组合”之一。继比亚迪在3月推出“兆瓦闪充技术”后,华为数字能源宣布将于4月22日推出兆瓦超充新品,极氪也会在上海车展展示单枪峰值功率达1.2MW的全液冷充电桩。理想i8则将标配5C三元锂电池,并配合理想汽车目前全国超2000座5C超充站覆盖。宝马新世代驾趣概念车VDX亦将搭载800V架构。据宝马早前透露,其下一代电池平台将实现超过500英里(约804.67公里)的续航能力,并支持快速充电技术。 “就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我们觉得今年上海车展除了规模创新高之外,从展品的层面将进一步展现汽车企业在低碳化、智能化发展中所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与智能汽车的深度融合及应用,充分体现智能化下半场的特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

  • 特斯拉据悉推迟在美量产平价版Model Y 或延至明年初

    据媒体援引消息人士报道,特斯拉推迟了在美国制造平价版Model Y的计划。 特斯拉曾承诺在今年上半年推出经济型车型,以提振低迷的销量。 据知情人士称,这款低价版Model Y内部代号为E41,全球首批量产原计划在美国启动,但现在预计将比特斯拉公开承诺的时间晚至少几个月,可能推迟到今年第三季度或明年初。 目前尚不清楚推迟的具体原因。 据悉,特斯拉计划在2026年于美国生产25万辆低价版Model Y。这款新车未来也计划在中国和欧洲投产。 特斯拉定于美东时间下周二美股盘后公布财报,预计推出新车型的计划将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特斯拉平价版车型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该公司目前的主要销售车型是Model 3和Model Y。由于面临电动汽车需求放缓和竞争日益激烈,特斯拉曾希望于推出经济型电动汽车,来扭转销量下滑和市场份额流失的趋势。 知情人士还透露,特斯拉也在计划推出Model 3的精简版。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曾承诺推出一款全新的平价版车型,价格约为2.5万美元,外界将其称为Model 2。然而,特斯拉选择优先发展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搁置了Model 2项目。 特斯拉今年1月初公布数据显示,去年其年度交付量出现首次下滑。 分析人士预计,特斯拉今年销量可能会再次下跌,原因包括马斯克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密切合作,以及他对欧洲极右翼政客的支持,这些因素正在损害特斯拉的品牌形象。 当前,汽车制造商普遍面临价格上涨和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尤其是在特朗普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的关税后。 知情人士表示,过去两年特斯拉已增加了北美地区的零部件采购,这有助于E41降低关税风险。 据媒体此前报道称,由于关税问题,特斯拉最近已暂停将Cybercab和Semi卡车的零部件从中国运往美国的计划。

  • 淡季下铅蓄电池多有促销 生产企业则采购谨慎【SMM铅蓄电池市场周评】

            本周,铅蓄电池市场终端消费表现偏弱,经销商多以消化库存为主,同时电池销售市场促销氛围较浓,如电动自行车蓄电池48V12Ah出厂价已降至300元/组下方。另生产企业方面由于新订单减量,部分企业积极控制库存,出现减产或放假的情况。原料采购方面,上周铅价走低,多数企业已对铅锭进行备库,本周铅价回升后,下游企业接货积极性明显降低,现货交易中议价较多,部分地区电解铅出现贴水交易(对SMM1#铅均价)。

  • 铅价回升下游接货减少 原生铅厂库库存小增【SMM原生铅库存周评】

            据了解,截至4月18日,原生铅主要交割品牌厂库库存为0.8万吨,较4月11日增加约400吨。         本周铅价探低后回升,原生铅冶炼企业出货积极性向好,加之沪铅交割结束,市场流通货源增多,周内部分厂提货源出现贴水交易的情况,如主流产区电解铅报价对SMM1#铅均价贴水30-0元/吨出厂。另在上周相对集中的逢低备库后,本周下游企业采购积极性明显转弱,同时再生铅企业扩贴水出货,如江西地区再生精铅报价对SMM1#铅均价贴水100-50元/吨出厂。消费转淡叠加再生铅低价冲击,原生铅冶炼企业厂库有所累增。  

  • 关税风险尚存&铅锭显性库存去化 预计铅价呈盘整态势【SMM铅市周度预测】

             下周,4月21日适逢复活节,伦交所、港交所等休市一日。宏观重要经济数据主要是中国至4月21日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美国4月标普全球制造业PMI初值、美国4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等。另美联储公布经济状况褐皮书,尤其是在美国对他国加征关税后的市场变化情况。          伦铅方面,美国加征关税一事进一步发酵,避险资产之一黄金再创新高,同时周内LME铅库存暴增3.42万吨,至28万吨上方,为2013年3月以来的高位。在高库存与关税风险的双重作用下,伦铅或延续偏弱震荡,且不排除有再度跌落1900美元/吨下方。由于复活节假期,伦铅将于下周二恢复交易,预计铅价运行于1865-1945美元/吨。          国内沪铅方面,铅蓄电池市场淡季态势加剧,部分下游有意减产或放假,同时废电瓶价格居高不下,挤压再生铅冶炼利润,冶炼企业生产积极性下降,铅锭供需预期呈双降态势。而近日铅价探低后回升,部分下游企业陆续转移社会仓库的铅库存(为前期逢低采购的货源),显性库存减量或提振铅价运行重心略有上移。预计沪铅主力合约运行于16600-17050元/吨。          现货价格预测:16650-16950元/吨。原生铅方面生产相对平稳,在本周沪铅交割结束后,交割货源重新进入流通市场,现货供应相对宽松,加之部分冶炼企业厂库库存有所累增,现货贴水交易或有增多的风险。再生铅方面,废电瓶价格易涨难跌,再生铅企业处于亏损状态,部分冶炼企业挺价出货,而下游市场正值淡季,对铅需求有限,在上一轮逢低采购后,对铅锭接货积极性下滑,倒逼再生精铅企业更多的以贴水出货。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