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73个
为锚定“闯新路、进中游”的发展目标,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断提升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水平,加快建设呼包鄂乌城市群,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推动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据了解,《通知》内容共有六部分,其中涉及氢能内容如下: 全产业链打造“风光氢储车”产业,加快建设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协同建设呼包鄂新能源装备基地,统筹布局风电、光伏、氢能、储能装备配套产业,支持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依托新增负荷按照六类市场化实施细则开发市场化新能源消纳项目,推动建设氢硅产业应用与安全技术创新中心。 全文如下: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 推动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锚定“闯新路、进中游”的发展目标,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断提升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水平,加快建设呼包鄂乌城市群,现就推动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若干举措通知如下。 一、增强一体化基础设施体系 (一)打造1小时铁路经济圈,公交化、常态化运营呼包鄂乌四市(以下简称四市)高铁动车组,提升优化既有呼包鄂乌城际动车组开行效率。实施包头至银川高铁、集宁至大同至原平高铁、集通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加快包头至鄂尔多斯至榆林高铁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呼和浩特至包头高铁及延伸线(呼和浩特至新机场段)项目前期工作。(责任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四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以下各项任务均涉及四市或部分市人民政府,不再列出) (二)完善2小时公路经济圈,实施S43呼和浩特机场高速、S29呼凉高速、S27呼鄂高速、S26纳日松至龙口高速、S22察右后旗至呼和浩特高速等工程,加快建设改造G110毕克齐至协力气、G210白云鄂博至固阳至东河、G210古城湾黄河大桥通道、S311武川至杨树坝等国省干线,优化建设连接甘其毛都口岸和满都拉口岸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大力发展呼包鄂乌城际公交,推进包头至达拉特旗等四市间具备条件的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推动开行区域点对点直达城际公交,在通勤时段实施直达快车和大站快车模式。(责任单位: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三)构建一体化临空经济圈,支持呼和浩特市加快发展航空航天产业,辐射带动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临空经济发展。开展低空空域改革,发展低空经济。(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党委军民融合办,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 (四)建设一体化智慧城市,依托自治区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中心,完善四市政务数据共享主题库、专题库,梳理规范重点产业一体化发展涉企审批事项,加快实现各类政务事项同城化“一网通办”。建设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支持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与鄂尔多斯市开展灾备和应急合作,推动和林格尔多云算力调度平台建设,支持发展特色鲜明的边缘数据中心。(责任单位:内蒙古通信管理局,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大数据中心) 二、完善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 (五)协同打造呼包鄂乌“幸福走廊”,建设互联共享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全面实现养老服务政策、服务信息、服务资源异地共享,以及区域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互认。统筹区域养老服务布局,引导知名养老服务企业投资经营连锁型养老机构,促进四市养老机构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发展。(责任单位:自治区民政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大数据中心) (六)共建智慧院前急救和互联网医院,引导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优质医疗资源向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辐射,促进四市医疗卫生资源协作共享。探索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主要内容的呼包鄂乌公共卫生数据共享系统。支持四市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信息质控平台建设,推动实现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责任单位:自治区卫生健康委) (七)推行四市公安机关联勤联动,在重大110接处警、突发事件处置中,按照“可达性”原则,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实现先期到场和协同处置。(责任单位:自治区公安厅) (八)建设区域性放心消费联合体,完善区域投诉信息公开机制和商品服务质量担保机制,推行呼包鄂乌普通商品线下无理由退货和异地异店退货,打造一批区域放心消费街区(商圈),对优秀放心消费街区(商圈)和商户给予适当奖励。促进区域品牌消费,有效激活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消费潜力,因地制宜建设区域消费集聚区。(责任单位:自治区市场监管局、财政厅、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 三、优化一体化科技创新体系 (九)创建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国家高新区“提质进位”、自治区级高新区“促优培育”行动,引导高新区开展政策先行先试、完善创新服务体系、集聚创新资源,在开展创新研发活动、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方面给予资金支持。依托“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呼包鄂乌分中心,推动技术交易网络互联互通,支持更多优质科技成果在呼包鄂乌区域转化。(责任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 (十)构筑优势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和鄂尔多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创建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和草业技术创新中心。打造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重点实验室体系,布局建设新能源、煤化工、稀土等领域内蒙古实验室,鼓励在人才引育、研发投入、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先行先试,给予相关专项支持。加快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推动进入全国重点实验室序列。(责任单位:自治区科技厅、财政厅) (十一)实施区域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支持呼包鄂乌在新能源装备、稀土、乳业等重点产业领域组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联合体,开展“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协同解决产业发展共性技术问题。组织呼包鄂乌属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专项引才系列活动,打造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发挥呼包鄂乌职业教育联盟作用,深入推广订单班、冠名班等人才培育模式,共同培养产业发展急需技能型人才。(责任单位:自治区科技厅、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四、夯实一体化生态环保体系 (十二)合力打好黄河“几字弯”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攻坚战,针对入黄泥沙减控、湿地保护、水污染治理等重点方面和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等重点区域,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继续实施一批重点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工程项目。(责任单位:自治区林草局、财政厅、生态环境厅、水利厅) (十三)落实盟市间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强化联防联控、流域共治和保护协作。(责任单位:自治区财政厅、生态环境厅、水利厅、林草局) (十四)共同实施大青山生态保护综合治理,支持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联合开展大黑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责任单位:自治区水利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林草局) 五、打造一体化现代产业体系 (十五)联合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聚焦强链补链固链延链,自治区相关部门完善行业支持引导政策,支持四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协同打造现代装备制造、新型化工、稀土新材料、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能源等世界级产业集群。(责任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农牧厅、能源局) (十六)全产业链打造“风光氢储车”产业,加快建设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协同建设呼包鄂新能源装备基地,统筹布局风电、光伏、氢能、储能装备配套产业,支持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依托新增负荷按照六类市场化实施细则开发市场化新能源消纳项目,推动建设氢硅产业应用与安全技术创新中心。 (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厅、市场监管局、能源局) (十七)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内蒙古枢纽节点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延伸发展大数据装备制造、云计算、数据应用、软件设计研发、芯片制造等产业,构建以和林格尔新区、集宁大数据产业园为起步区,“互补发展、紧密衔接、协同支撑”的双片区发展格局。(责任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大数据中心) (十八)打造特色农畜产品优势产业带,推动乳、肉、绒、薯、杂粮等重点产业继续向优势区域集中集聚,依托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加强专业化、规模化开发。提升呼和浩特市乳业核心地位,联合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建设全球一流乳业核心区。(责任单位:自治区农牧厅) (十九)联合发展外向型经济,全面发挥四市口岸、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综合效应,招引更多加工贸易型企业落地投产。支持乌兰察布中欧班列集散中心建设,高质量打造乌兰察布七苏木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辐射带动区域进口贸易与产业深度融合。(责任单位:自治区商务厅、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呼和浩特海关、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 六、加强组织保障 (二十)强化自治区推动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作用,加强统筹指导,每年一季度召开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听取领导小组办公室、四市人民政府和自治区相关部门工作汇报,推动解决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大事、难事、要事。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综合协调,做好重点工作的跟踪调度和督促落实,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工作任务。(责任单位:自治区推动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十一)健全自治区部门统筹推进机制,自治区推动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各专项工作组牵头单位每年度原则上召开2次专项工作组会议,会同四市制定本领域本行业一体化发展年度工作要点,组织协调四市共同落实重点工作任务。(责任单位:自治区相关部门) (二十二)呼包鄂乌轮值市每年一季度组织召开四市党政联席会议,落实领导小组会议精神、研究审议一体化发展重大事项。呼和浩特市发挥龙头作用,会同包鄂乌三市研究制定《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工作机制运行规则》,经四市人民政府同意后印发实施。四市将呼包鄂及乌兰察布协同发展服务中心调整为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促进中心并独立设置运行,中心主要负责同志由呼和浩特市正处级干部专职担任,工作人员由四市选派,负责制定落实四市一体化发展年度重点工作计划,落实四市党政联席会议议定事项。(责任单位:四市人民政府) 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呼包鄂协同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内政发〔2019〕2号)同时废止。 2023年12月11日
总部位于布里斯班的Stralis飞机公司正准备在2024年进行澳大利亚首个改装氢推进系统的首飞,该公司正在推进航空可持续未来的计划。 Beechcraft Bonanza A36即将进行的首飞被认为是该项目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该项目由Stralis领导,得到了昆士兰科技大学和联邦政府资助的iMOVE合作研究中心的支持。 该计划还得到了氢飞行联盟的支持,该联盟于今年成立,其使命是促进澳大利亚在2026年实现布里斯班和格莱斯顿之间的首次商业无排放氢动力飞行。 利用谷歌X和空客CEO兼联合创始人鲍勃?克里纳的背景,Stralis飞机公司的策略包括改装一架比奇1900飞机,并设计一架新的50座飞机。15座B1900的航程为800公里,计划于2026年为启动客户Skytrans投入使用,Skytrans在远北昆士兰从凯恩斯到约克角和托雷斯海峡提供服务。 该公司表示,如果澳大利亚成功申办COP2026,它的目标是向世界各国领导人和全球商业精英展示氢动力飞机。 “我们Stralis的愿景是引领航空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克里纳说。 “我们不仅仅是在制造氢燃料飞机;我们正在重新定义航空旅行——更清洁、更高效、从根本上来说更环保。 “我们的方法是独一无二的——不仅关注技术,还关注如何快速实施和扩展。这就是我们如何在迅速减少航空业碳足迹方面做出实质性改变的方式。” 昆士兰科技大学的参与在建模、实施和测试系统设计和性能方面至关重要,并借鉴了团队在氢、燃料电池和电力电子系统方面的经验。 该大学还计划将该项目的成果用于更广泛的氢基能源系统研究,并将这些发现纳入其教育计划。 “氢电力推进系统核心的燃料电池和类似技术仍在不断发展,”QUT项目负责人副教授Geoff Walker说。 “创建一个详细、准确的仿真模型将使Stralis能够快速设计和操作选择,权衡和优化在这个快速发展的项目中至关重要。” iMOVE董事总经理伊恩?克里斯滕森(Ian Christensen)表示,这一合作体现了伙伴关系在推动创新方面的力量。 Christensen说:“通过结合研究、技术和行业知识方面的专业知识,该项目将对澳大利亚航空业产生重大影响,并为减少碳排放的全球努力做出贡献。” 合作伙伴表示,包括Bonanza A36技术示范项目在内的合资企业有望“重新定义飞机推进系统,并为可持续航空树立新的基准”。
氢能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其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尤其是来自政府真金白银的补贴资金支持。 12月7日,广东省财政厅发布《关于提前下达中央2024年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其中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第一年度奖励为7687万元。此外,佛山、广州、深圳等城市陆续出台氢能补贴政策并加快落实中,以推动氢能应用规模化发展。 政府陆续出台补贴政策 广东省作为全国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是国内氢能产业发展最早、产业覆盖最全、应用范围最广泛的地区之一。在财政扶持上,广东对氢车投运、加氢站建设、关键技术研发等各方面的补贴一向不遗余力,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氢能发展的补贴政策。 2023年10月30日,《广东省加快氢能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印发。其中提到:加大研发支持力度,对为广东获得国家示范城市群考核“关键零部件研发产业化”积分的企业给予财政资金奖励;逐步降低用氢成本,对满足条件的加氢站按照氢气实际销售量10元/公斤的进行奖励;加大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力度,对满足推广要求的燃料电池汽车,按照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补贴3000元/千瓦。 除了省政府的补贴政策,广东各地市也在出台补贴政策支持氢能发展。 2023年11月27日,深圳八部门联合发布《深圳市促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等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按照广东省奖补政策予以购置补贴和车辆运营补贴支持。 2022年12月30日,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发布《佛山市南海区促进加氢站建设运营及氢能源车辆运行扶持办法(2022年修订)》。文件提出对符合要求的加氢站运营扶持,按18元/kg标准给予运营企业加氢补贴;2022年4月,佛山市交通运输局发布《佛山市新能源城市配送货车运营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设立有效期为2023年至2025年的扶持资金,期间对新能源城市配送货车运营给予资金补贴,轻型氢能源货车、中型氢能源货车和氢能源冷藏车三种车型,分别按照1.5元/公里、2.0元/公里和2.3元/公里进行补贴。 2022年12月6日,《广州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方案(2022-2025年)》印发。其中指出:实施整车购置补贴,按照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补贴3000元/千瓦(单车补贴功率不超过110千瓦);属于油(气)氢合建站、制氢加氢一体化综合能源补给的,每站补助250万元,属于其余占地固定式加氢站的,每站补助20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燃料电池汽车,适时制定出台在使用环节给予每车每公里0.5-2.5元的综合性补贴政策。 氢能产业发展尚处初期阶段,对“外部输血”需求很大,政府部门切实落地财政支持政策,明确氢能应用的补贴细则与激励机制,能为氢能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补贴落地推动发展 随着补贴政策的实施,今年以来广东各地的氢能补贴也在迅速落地。 12月7日,广东省财政厅发布《关于提前下达中央2024年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共计82425万元。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第一年度奖励为7687万元,其中:车辆资金7404万元,分配各地方分别是广州4972万元、佛山2432万元;氢能资金283万元,分配到各地方分别是广州54万元,佛山228万元,中山1万元。 同时,广东省内给出真金白银补贴支持的地方也不在少数,佛山、广州、深圳等城市纷纷推进对氢能相关项目的补贴落实: 2023年以来,广州黄埔区、开发区已陆续发布四批氢能产业扶持项目名单,包括雄川氢能的两座加氢站建设补贴465.645万元、加氢站运营补贴311.4161万元,鸿基创能获得氢能企业贷款贴息41.6563万元,锐格新能源、顺天装备等6家氢能企业获得办公(生产)用房租金补贴共93.6247万元。截至目前,四批氢能产业扶持项目,合计补贴金额超912万元。 5月29日,佛山市顺德区发改局发布了顺德区2020年度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地方财政补贴预拨部分资金拟补助名单公示(氢能)。按照国家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示范目标和积分评价体系,在不考虑零部件加分的情况下,该批燃料电池客车的标准车为1.3分/辆,同时通过折算系数综合计算,此批次97辆燃料电池客车预计可以获得地方购置补贴共计1179.256万元。 4月6日,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2022年氢能产业扶持计划拟资助项目的公示》,拟资助深圳市高温燃料电池工程研究中心组建项目、深圳市固体氧化物电池关键部件设计与制造工程研究中心组建项目、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高温蒸气电解高效制氢关键技术与实验室建设项目、氢辉能源(深圳)有限公司全国产PEM电解堆产业化项目等四个项目,总共投资金额为8920万元,补助资金共2500万元。 由于燃料电池汽车购置成本高、氢气价格高昂等因素,当前氢能应用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完全打通,政府的补贴对于缓解氢能企业的资金压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预见,随着越来越多的补贴资金到位,氢能企业发展能够拥有更多的余裕,来探索氢能利用的商业化路径,进一步提高氢能技术经济性。
黑龙江省绥化市委副书记、市长孙飚带队赴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招商,安达市政府与企业签订天楹风光储氢醇一体化项目投资协议。 孙飚在座谈时指出,绥化市正在加快构建“4106”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发展“10”个重点工业产业,新型能源是我市“10个重点工业产业”之一,以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作为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切入点,带动上游新能源材料、零部件生产以及下游储能、制氢等产业,实现融合协同发展。中国天楹拟在绥化安达投资建设的风光储氢醇一体化产业项目是市委、市政府重点关注和推进的项目之一,中国天楹与安达的合作,开局良好,未来可期。孙飚强调,要全力保障项目落地、全力优环境优服务、全力强化产业延伸。 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国天楹安达项目总指挥张建民介绍了中国天楹安达项目进展情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重力储能、装备制造、制氢制醇等项目的选址工作已基本完成,安达风光储氢醇一体化项目的环评、安评、水资源等要件编制单位已确定,力争2024年4月底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圣军表示,天楹公司将在绥化这片沃土上继续深耕环保和新能源产业,汇聚顶尖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资源,发挥自身在环保和新能源领域的设计、投资、建设和运营的优势强项,将天楹绥化公司打造成绥化市、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的标杆企业。 副市长吕英斌,市政府办、绥化经开区、市经合局及安达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别参加考察招商活动。 安达市天楹风光储氢醇一体化(光伏部分)项目已获批,安达天楹 400MW 光伏项目投资183690.5800万元,项目位于安达市西12.5km 处,万宝镇化工园区附近。
膜电极作为 PEM 水电解槽的核心部件,占据电解槽成本约 20-25% 。 膜电极一般由质子交换膜、阴阳极催化剂、阴阳极多孔传输层组成。其中,质子交换膜不仅传导质子,隔离氢气和氧气,还为催化剂提供支撑,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水电解槽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膜电极中析氢、析氧电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对整个水电解制氢反应十分重要。多孔传输层位于催化层和双极板之间,作为水的供给和生成气体的排放通路以及电子的传输通路,直接影响水电解反应的浓差极化和欧姆极化。 膜电极结构示意图 国外大企业通常对膜电极的制备工艺进行保密,只对膜电极成品进行出口,无法知晓催化剂到底是怎么涂覆到隔膜上的?目前,国内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电解槽企业在该方面的研究也热度不减,力争解决该技术难题,为实现电解水制氢设备的国产化做准备。 一、研究现状 现有阳极(析氧)催化剂:以铱 Ir 、钌 Ru 等少数贵金属或其氧化物为主,通常电解槽 Ir 用量高于 2 mg / cm2 ,价格高。 现有阴极(析氢)催化剂:以 Pt 、 Pd 贵金属及其合金为主;处于强酸性工作环境,易发生腐蚀、团聚、流失等问题。 从主要研究主体来看,中科院广州能源所、清华大学、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在膜电极制备工艺领域发表了较多高水平文章或布局了较多相关专利,而国内电解水制氢设备企业与上述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究也是目前的主流研究方式。 企业方面,鸿基创能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膜电极的领先企业,在电解水制氢膜电极方面也已经开始多方面布局。 二、膜电极制备方法 根据催化层支撑体的不同,膜电极制备方法分为 CCM 法( catalyst coated on membrane )和 CCS 法( catalyst coated on membrane )。 目前, 95% 以上的膜电极制备工艺都是采用 CCM 法,具体是将催化剂活性组分直接涂覆在质子交换膜两侧,该法制备的催化剂利用率更高,能够大幅降低膜与催化层间的质子传递阻力;而 CCS 法是将催化剂活性组分直接涂覆在气体扩散层,实际采用较少。 无论是 CCM 法还是 CCS 法,最终的目的都是:提高催化剂利用率、提高微孔覆盖率、提高膜电极的结合力、避免膜的溶胀、减少贵金属的用量、降低电阻、实现大规模连续生产等。 接下来,主要对 CCM 法的主要制备工艺进行详细介绍。 三、 CCM 法的主要制备工艺 3.1 喷涂法 喷涂法制备膜电极工艺:通常是指将配置好的催化剂浆料置于喷涂设备(一般用喷笔或喷枪,其余空气压缩泵相连接,利用后者向喷枪提供高压)之中,利用喷枪的高压将液体催化剂浆料打散成雾状之后将其喷涂于质子交换膜上。 喷涂法是最常用的制备膜电极的方法,其优点较多,如: 1 )喷涂液量易于控制,可根据情况随时做出调整; 2 )喷涂路径灵活,可以自定义,便于控制催化层的参数,包括梯度、形状、图案等; 3 )重复性好,由于超声喷涂一般自动化程度很高,喷涂过程几乎不需要人工干预,因此可以使得喷涂得到的膜电极重复性很好。 为了进一步提高喷涂法制备的膜电极的性能,在整个喷涂法的全流程中,可以做出如下改进: 1 )对催化剂浆料中的粘结剂进行预处理;如:通过特定溶剂的溶解性与极性来调控 Nafion 构象,拓展催化剂与 Nafion 构建的三相面; 2 )对喷涂过程的工艺及设备进行改进;如:当分布喷涂无机金属化合物的溶液时,第一时间内喷溶液,第二时间内喷纯水,交替进行制备膜电极;或采用多喷头式的喷涂设备,将不同组分浆料单独分散,并经过超声雾化后同时喷涂;等等。 3 )对喷涂后处理进行改进;如:在喷涂浆料后在高压电场中进行处理去除溶剂;或将浆料喷涂到 PEM 膜上后,用激光照射催化剂层,提高膜电极性能。 3.2 转印法 转印法通常是先将催化剂涂覆于空白衬底上将其烘干,再通过热压等方法将催化剂转移到质子交换膜上形成催化层,最后剥离衬底形成膜电极。 衬底在转印法制备膜电极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 )对于催化剂浆料而言属于惰性材料,不能与催化剂发生反应; 2 )能够确保在高温下不发生变化,即在热压将催化剂从衬底上转移到质子交换膜上时不能由于受热而变成对催化剂非惰性材料; 3 )衬底的亲疏水性应该避免催化剂浆料形成团聚 “ 微岛 ” ; 4 )价格应该尽可能的便宜。 基于以上特性,聚四氟乙烯 (PTFE) 和聚酰亚胺( Kapton )是转印法中常用的衬底。 对于采用转印法制备膜电极的全流程改进,主要可集中在:对转印模板的改进和对转印过程的改进,使得转印模板更加易于剥离,防止催化剂在转印过程中被污染,降低贵金属的用量,提高催化剂的利用率等。 如:将催化剂负载于转印模板时在真空吸附条件下进行,再将 PEM 膜置于两个模板中间,减少杂质混入,确保转印模板的平整度,保证转印至膜电极时环境的清洁度;或将第一、第二催化层转印与 PEM 膜复合,在 PEM 膜上复合一层保护膜,从而保护膜对质子交换膜起到支撑加强作用,防止 PEM 膜因失水收缩起皱。 喷涂法和转印法是 CCM 法中最常用的两种制备膜电极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以下 10 种特殊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3.3 离子交换还原沉积法 华南理工大学提出,先将铂、铱金属离子沉积,再加入NaBH4还原析出,最后将膜电极重新质子化,使得催化层与膜结合牢固,制得的膜电极稳定性好。 3.4 狭缝涂布与转印结合 清华大学提出,通过狭缝挤出涂布依次构建膜电极的三层 ( 阴极催化层、膜和阳极催化层 ) 结构,降低三相电阻,避免隔膜使用。 3.5 化学还原法 Proton Energy Paino Inc 公司提出,将 Pt 前体液体悬浮液直接沉积在 PEM 膜上,再进行化学还原,能够使催化剂与膜结合力强。 3.6 提拉滚压法 国网山西电力公司提出,将膜浸入催化剂溶液中,提拉、加热滚压,形成单、双侧涂布有催化剂层的聚合物膜,从而提高膜电极与催化剂的结合强度和涂布的均匀性。 3.7 原位生长法 大连理工大学提出,直接在 PEM 膜上水热生长纳米花状金属催化剂,再进行热压等,该方法制备的膜电极贵金属用量低,催化剂与膜结合牢固。 3.8 点阵打印法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提出,通过点阵打印的方式,将 Pt/C 浆料涂覆在膜上,得到图案化线条阵列,得到有序化的催化剂涂层有助于质子、电子传递,提高催化剂利用率。 3.9 电化学沉积法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还提出,在 PEM 膜上涂覆石墨烯底膜,电化学沉积催化剂得到膜电极,再把 Nafion 和 IPA 涂覆在膜表面,使得质子交换膜与催化剂明显改善,电沉积效率高。 3.10 静电纺丝法 中科院化学所和北京佳康尔公司联合提出,通过静电纺丝法将催化剂负载在 PEM 膜上,得到蓬松多孔的催化层,该方法原料易得,可实现连续化生产。 3.11 喷涂 + 转印法 西安泰金电化学公司提出,将阴极催化剂喷涂在膜上,阳极先负载在钛板上再转印至膜另一侧,并移除基底,能够增加贵金属催化剂与载体和水的三相接触面积。 3.12 直接热压法 大连化物所提出,将催化剂、质子导体聚合物粉末直接热压到 PEM 膜上,形成三合一组件,该方法简单,得到的膜电极性能良好。 四、小结 1 、膜电极制备工艺以 CCM 法为主,其中,喷涂法和转印法为主流生产工艺; 2 、膜电极制备工艺百花齐放,除主流生产工艺外,还有 10 余种特殊制备工艺,主要用于改进催化剂与膜的结合强度、最终提高催化剂的利用率。
绿色甲醇定义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国际可再生能源署 (IRENA) 建议按生产原料来源将甲醇分为绿色、蓝色、灰色和棕色。当原料氢气和二氧化碳来源均为可再生时,所合成的甲醇可标注为绿色甲醇。 根据全球甲醇协会研究报告,可再生氢气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取氢气,可再生二氧化碳是指生物质来源二氧化碳或直接空气捕获二氧化碳。事实上,当下刻意强调二氧化碳来源意义不大,因为烟气等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被阻断,烟气捕集二氧化碳和直接空气捕获二氧化碳在碳减排方面效果等同。 1.1 催化剂及合成反应塔 甲醇合成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于合成塔内生成甲醇。催化剂是合成的关键,目前可用于合成绿色甲醇的催化剂包括Cu基系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贵金属催化剂等,但主要侧重于Cu基系催化剂的研究。 总的来看,催化剂的研究侧重于CO2转化率、甲醇选择性、活性等方面,国内研究尚处于试验、试制、应用的早期阶段。我国煤制甲醇工艺用催化剂基本被国外企业所垄断,CO2加氢制绿色甲醇催化剂是在现有CO加氢制甲醇催化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掌握相关技术的主要供应商有丹麦Topsøe、德国Lurgi、英国庄信万丰 (Johnson Matthey)(其供应的催化剂占全球市场份额达70%以上) 等。 2020年以来,国内逐渐才有类似催化剂的生产和应用,代表性研究机构或企业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Cu基、ZnO/ZrO2、MoS2)、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研院(Cu基)、国家能源低碳研究院 (Cu基)、西南化工设计研究院 (Cu基),但总体处于小试或中试状态。 与催化剂开发类似,CO2加氢制甲醇合成塔亦基于 CO 加氢法制甲醇而开发,合成塔经历了高压、低压、中压阶段。低压法是基于高活性的铜基系催化剂,反应温度低 (240~280℃),能在较低的压力下 (4~8MPa) 获得较高的甲醇收率,且选择性好、副反应小、甲醇质量高、原材料消耗小。此外,由于压力低,不仅动力消耗比高压法低很多,工艺设备的制造也比高压法容易,投资降低。 目前,世界上新建或扩建的甲醇装置几乎都采用低压法或中压法,其中尤以低压法最多。CO2加氢制绿色甲醇合成工艺与传统煤或天然气制甲醇类似,主要区别在于原料气来源 (用CO2代替CO) 和对催化剂性能要求有所不同,合成塔只需适当改进即可,合成塔按结构型式分为水冷和气冷两大类,如图1和图2所示。 水冷式甲醇合成塔结构图 气冷式甲醇合成塔结构图 国内外合成塔代表性设备商有:德国Lurgi、英国Davy、丹麦 Topsøe、华东理工大学、林达化工等,其中: 德国Lurgi:型式上采用“气冷+水冷”结构,塔内气流轴向流动,合成塔热利用率高 (出口温度低),副产蒸汽压力高,CO2转化率较高,副反应产物少,催化剂温区要求较宽,全球市场份额约20%。 英国 Davy:采用低压法合成,气流径向流动,副产蒸汽,床温均匀。催化剂装填量大,易于装卸,换热管配置少,但CO2单程转化率偏低,循环比偏大,全球市场份额约32%,大型甲醇项目市场份额更大 。 丹 麦Topsøe:塔内气流轴向流动,多个反应器并联,容易造成偏流,CO2单程转化率高、催化剂装填系数高,但设备投资较高,全球市场份额约8%,在我国大甲醇项目应用较少。 华东理工大学:塔内采用绝热列管等温型工艺,设计结构对催化剂、原料气、进口温度适应性强,适用于中小型项目,暂无大型装置业绩。 林达化工:具有绕管式反应塔、气冷均温式反应塔,壳侧装填催化剂,塔内换热效率高,适用于中小型项目,暂无大型装置业绩。 1.2 试点项目情况 CO2加氢制绿色甲醇技术近年陆续得到工程试点开发,规模从千吨级向万吨级乃至十万吨级迈进,但总体上仍属于商业化早期技术示范论证,代表性项目简述如下。根据前文对绿色甲醇的定义,若氢气来自电解水、CO2来自空气或烟气捕集则为绿色甲醇,代表性项目如下。 ①冰岛George Olah可再生CO2制甲醇工厂。2011年,国际碳回收公司 (CRI) 在冰岛开办的首家利用当地廉价地热能制绿色甲醇的现代商业工厂,2012 年投产,2015 年扩建。氢气来自地热发电电解水制氢 (1200 吨/年)、CO2来自地热伴生气捕集 (5600 吨/年),甲醇规模 4000吨/年。 ②兰州石化新区“液态阳光”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中试示范工程。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提供技术,工艺采用10MW光伏+碱性电解水制氢+CO2来自合成氨工厂尾气捕集,催化剂采用 ZnO-ZrO2氧化物,2020 年 10 月 15 日投产,甲醇规模 1440t/a; ③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10万吨/年液态阳光——CO2加绿氢制甲醇技术示范项目。CO2来自氨/尿素工段的碳排放捕集、H2来自绿电电解水。甲醇规模 10 万吨/年,目前处于可研及设计阶段; ④智利CO2加氢制绿色甲醇试点项目。工艺为风力发电+电解水制氢+直接空气CO2捕集,甲醇规模为2022 年一期 720 吨/年、2024 年二期 4.4 万吨/年、2026年三期44万吨/年。 另一方面,若合成甲醇的原料CO2从烟气或工业尾气中捕集获得,氢气采用焦炉气、低碳烷烃脱氢、氯碱工业副产氢等,一定程度上也可认为是低碳甲醇,代表性项目如下: ①河南安阳CO2加氢制低碳甲醇联产LNG项目。CO2来自胺法碳捕集、H2来自焦炉气,催化剂采用铜基催化剂,2022年9月27 日投产,产能为甲醇 11 万吨/年和 LNG 7 万吨/年; ②江苏斯尔邦石化10万吨二氧化碳制绿色甲醇项目。项目将回收工业尾气中约15万吨CO2和4万吨H2,每年生产10万吨甲醇,项目于2023年10月份投产。
广东省财政厅发布《关于提前下达中央2024年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共计82425万元。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第一年度奖励为7687万元,其中:车辆资金7404万元,广州4972万元,佛山2432万元;氢能资金283万元,广州54万元,佛山228万元,中山1万元。 以下为原文 广东省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中央2024年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 粤财建〔2023〕66号 有关地级以上市财政局: 根据《财政部关于提前下达2024年节能减排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财建〔2023〕336号),经商省发展改革委,现提前下达你市2024年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补助资金(详见附件1),用于2021年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清算、2021-2022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预拨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第一年度奖励。 上述资金收入列2024年度政府收支分类科目“1100250节能环保共同事权转移支付收入”、支出列2024年度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11节能环保支出”,项目名称为“节能减排补助资金”,项目代码为“10000015Z155110010003”。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你市应将上级财政提前下达的转移支付预计数全额编入本级预算,做好2024年预计数分解下达相关工作。此项资金待2024年预算年度开始后,按程序拨付使用。 二、请你市按规定将资金拨付至有关企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详见附件2,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及氢气供应企业待省发展改革委下发),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把关,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和安全有效,并接受财政部广东监管局的监督。 三、请你市严格落实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照本次下达的绩效目标(附件3)做好绩效运行监控,确保年度绩效目标如期实现,财政资金发挥预期效益。 附件:1.财政部提前下达2024年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补助资金提前下达分配情况表 2.提前下达2024年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补助资金表 3.提前下达2024年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补助资金绩效目标表
在河北辛集市氢能产业大会上,举行了澳森特钢氢能重卡交车仪式。河北省工信厅、财政厅、住建厅、商务厅、军民融合办公室、发改委能源局、科技厅等省直部门领导,辛集市政府领导王文强、杜军、王信凯、刘士民等出席活动。 本次交付的氢能重卡为大运牌49吨牵引车,燃料电池系统均由鲲华科技配套。搭载鲲华科技125kW燃料电池系统的这批氢能牵引车,最大牵引重量38吨,一次加氢续驶里程可达450公里,最高时速89公里。 同天,河北飞天新氢能源氢·电·油·气·服综合能源站正式投用。飞天新氢综合能源站将为这批氢能重卡提供充足的氢气补给,据澳森特钢车队队长介绍,这批氢能重卡具有动力足、噪音小、节能环保等优点,预计会按一年10万公里的强度投入运营。 氢能是一种清洁、高效、可再生的能源,在节能减碳的大背景下,受到了普遍关注与重视。辛集作为第二批全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成员之一,正着力打造县域范围内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发展的示范引领。而鲲华科技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持续、积极助力辛集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由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01所牵头的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液氢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启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院士,龙乐豪院士,集团公司科技委谭永华副主任,航天六院王万军院长、李斌副院长、朱奇副院长、王枫总经济师,北京科技创新促进中心徐琤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学黄忠德校长助理、大连理工大学毕明树教授、晖石能源公司陈曙光董事,101所王成刚所长、李亚裕党委书记,以及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华能集团、东方电气、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联盟、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航天六院相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出席启动仪式。会议由101所常务副所长、实验室副主任杨思锋主持。 今年,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十四五”第一批“赛马争先”创新平台认定名单,101所牵头,携手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晖石能源公司共同申报的国家能源液氢技术重点实验室成功入围。研发创新平台主要围绕液氢的制取、储(贮)存、运输、加注、应用及安全等方面开展工作。本次启动会为今后推动氢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高效协调沟通交流机制奠定基础,支撑引领液氢技术进步。 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由包为民院士担任,委员会由多名院士和行业专家共计33人组成。启动会上,4家共建单位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宣布机构设置,王万军和黄忠德为第一届组织机构人员代表颁发聘书。随后国家能源液氢技术重点实验室2023年战略咨询委员会暨学术委员会会议召开。 包为民对国家能源液氢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启动建设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航天科技集团围绕氢能产业链,积极开展技术孵化、产品化攻关、产业化示范,实现航天先进新能源技术向国民经济领域转化。他希望研发创新平台要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着力发挥示范项目共建作用,积极发挥人才培育作用。 王万军对研发创新平台的启动建设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航天六院作为中国航天液体动力的国家队,是国内航天领域制氢、储氢、运氢、供氢和用氢的主要单位。希望研发创新平台建立新型运行机制,引领关键技术发展,组建高水平技术创新团队,开启多领域应用示范。 谭永华担任实验室主任,他表示实验室将发挥技术优势和基础实力,努力开展好引领性技术攻关,推动先进液氢装备技术提升、商业化推广和产业化发展,与共建单位、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实现共同发展。 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晖石能源公司作为研发创新平台共建单位,分别介绍了自身在氢能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发展规划,表示将全力支持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工作。 王成刚对与会领导专家和共建单位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研发创新平台的建设启动标志着液氢作为我国战略能源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对101所长期致力于我国液氢技术工程应用和科技创新的肯定和鼓舞,将与各共建单位携手,在氢液化装备研制、液氢储运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液氢加氢站推广示范以及液氢安全利用等方面与产业链优势企业开展广泛合作。 近年来,101所围绕国家“双碳”发展目标,布局和谋划氢能项目发展,积极开展氢液化装备、液氢储运、加氢站、车载液氢供气系统及氢能装备检测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成功研制了国产2吨/天氦膨胀制冷氢液化系统,并入选国家能源局第三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建设了国内首座商用氢液化工厂,建成国内首座液态储氢加氢站,研制了国内首套车载液氢供气系统,建立了国内首个氢液化设备测试平台等。制定了17项液氢国家、行业标准,形成了以液氢为技术路线的系统级和零部件级产品型谱,培育和孵化了专业的产业化公司——航天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国产5吨/天氢液化系统冷箱研制,持续推动液氢技术向国民经济领域转化,带动了行业技术进步。 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代表国家水平的战略科技力量,是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要途径,是能源领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保障。后续,研发创新平台将在国家能源局的指导下,按照集团公司和六院的战略部署,紧密围绕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战略需求,在液氢领域加大研发创新力度,聚焦创新资源,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关键装备研制和应用场景示范,形成一批重大技术装备体系和产业集群,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航天力量。
江西省南昌市近日印发《南昌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8810”行动计划(2023-2026年)》,提出培育氢能等新兴产业链,并发布8项行动方案。 其中,《南昌市汽车及装备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提出,加快车企电动化转型。积极布局增程式、插电式、氢燃料等多种技术路线,全方位完善传统商用车转型电动化实施路径。 《南昌市新能源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提出,力争2026年,氢能、钠离子电池、其他新型储能产业化发展初具规模。 氢能(氢燃料电池)方面,加强电堆、双极板、膜材料、催化剂等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研究,开展绿氢制取、储氢产品等研发攻关。 重点依托有资质的专业化企业投资建设用户侧新型储能设施,推动分布式“光伏+储能”在工业园区、大型商场、5G基站、数据中心、公路服务区、水产养殖场等区域示范应用,鼓励国有企业先行先试,并探索综合能源、智慧能源、虚拟电厂、光伏制氢加氢一体站等新业态新型储能应用。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