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73个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广东省能源局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广东省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其中氢能方面提到: 1、加快培育新型储能、氢能、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建设沿海新能源产业带和省内差异布局的产业集聚区,助推能源清洁低碳化转型,到2025年,形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2、有序推动清洁能源开发应用:推进丙烷脱氢等工业副产氢、谷电制氢及清洁能源制氢等氢源建设,扩大氢能利用规模;推进可再生能源、氢能在5G基站、特高压、充电桩、大数据中心等领域的应用。 3、大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重点扶持根植于广东在海上风电、太阳能、新型储能、氢能、智能电网、核电等领域具有优势和潜力的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实行EPC总承包模式,引进上下游供应链企业,促进形成以大企业为核心、相关配套企业聚集发展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4、探索削峰填谷的氢电综合调峰站建设。强化充电保障能力,优化完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探索车、桩与智能电网灵活互动。稳步推进加氢站、氢油综合能源补给站和液氢站建设,初步建成与氢能应用相适应的供氢网络。 5、聚焦氢能核心技术研发和先进设备制造,加快培育从氢气制储、加运、燃料电池电堆、关键零部件和动力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多渠道增加氢气供给能力,充分利用省内大型化工项目低成本副产氢源,积极推进富余核电、可再生能源和谷电制氢。兼顾生产和应用,合理规划布局,适度超前建设氢气储、运、加基础设施;依托中广核和中集集团推进低温液氢设备、高压储运、低压固态储氢产业建设。利用低温氢燃料电池产业区域先发优势,形成广州-深圳-佛山-环大湾区核心区车用燃料电池产业集群。基于在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隔膜片等核心零部件制造方面全球领先的优势,布局建设以SOFC为核心的清洁高效发电产业集群。积极拓展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支持建设大型民用液氢示范工程。
浙江省永康市发展和改革局印发《永康市新能源发展规划(2023-2025)》,其中氢能方面提到:推进锂离子电池、 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氢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长时间电储能、氢储能、热(冷)储能等新型储能项目建设,做大储能应用市场;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探索小型汽车领域氢能示范,鼓励开展 燃料电池网约车、租赁车、产业园区通勤用车、公务用车试点应用,到2025年,建设一条氢能公交路线,氢能公交车数量达到20辆;推进加氢站建设布局,到2025年,全市至少建设1座加氢站;加强氢源保障、加强氢能技术攻关。
江汽集团消息,1月20日,合肥市首条氢燃料电池公交线路开通运行,首批23辆安凯氢能公交投入示范应用。 另有13辆氢能公交车计划4月底前在合肥主城区及环巢湖旅游专线投入运营。
1月24日讯:作为美国乃至全球的“氢能源第一股”,普拉格能源(Plug Power)美股在当地时间1月23日股价飙升,涨逾30%,创下2021年1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当日开盘前,普拉格能源宣布,其已经开始运营美国最大的液态电解氢工厂,该厂也是美国最大的PEM电解槽部署,普拉格能源将此称为自家“构建垂直一体化氢能生态系统的里程碑式成就”。 这家液态氢工厂位于乔治亚州,计划每天生产15吨液态电解氢,足以为约15000台叉车提供动力。普拉格能源通过8个5 MW的PEM电解器,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之后将氢气冷凝成液态,在-423华氏度下将氢运送到客户的氢燃料站。 除此之外,触发股价飙升更大的一个因素,或许在于公司获得了资金——普拉格能源透露,已与美国能源部敲定了16亿美元贷款的条款谈判。 去年普拉格能源一直深陷流动性困境,公司甚至一度发出预警,可能没有足够现金储备来支撑12个月运营。本月初,普拉格还计划进行10亿美元股权融资。也正是因此,普拉格能源管理层指出,“解决现金管理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持续经营问题是我们目前的首要任务。” 美国能源部的16亿美元贷款到位后,公司首席执行官Andrew Marsh表示,有望撑起普拉格能源6座氢制造厂的开发建设。并且,随着佐治亚州工厂投产、田纳西州工厂上线,成本将大幅降低。 ▌氢能源建设加速 券商建议关注三大环节 随着全球碳中和进程推进,不仅是海外,我国氢能源建设也在持续加速。 政策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了《2024年国家标准立项指南》,提出加强电解水制氢装备、氢气压缩机、氢膨胀机、高压储氢容器、液氢装备、输氢管道、氢应用、氢电融合和氢安全等标准研制,制定氢品质检测、电解水制氢系统测试、临氢材料测试、氢储运装备测试、燃料电池和零部件测试等标准。 与此同时,新项目扩容审批。例如中石化乌兰察布10万吨/年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制氢厂部分)本月获批,将配备200套1000Nm3/h碱液电解槽电解水制氢装置,据中信建投1月23日研报测算,电解槽合计约1GW,且该绿氢项目规模是之前的5倍,显示了绿氢投资有望加速的趋势。 多家央企也在积极地推动绿氢项目的落地,包括中石化库车项目、国电投大安项目等。2023年以来,国内绿氢项目的招标和装机项目规模增速较快,据2023年国内电解槽招标项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年公开招标需求规模约1.7GW,同比增加112%。IEA预测,2024年国内电解槽装机有望超4GW,同比增长有望翻倍。 目前,我国氢能产业技术快速发展,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和系统集成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 落实到产业链环节上,长城证券认为,上游电解槽制氢商业化推广场景丰富,建议关注具备电解槽技术突破能力的企业;中游固态储氢技术蓬勃发展,建议关注储氢技术企业和输送网络建设情况;下游各地推动FCV产业落实,公交车等氢车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建议关注商业化氢车企业。 兴业证券则认为,绿氢行业实现从0到1发展,电解槽设备最为受益,建议关注技术优势明显&拿单能力较强的电解槽设备企业,建议关注华电重工、昇辉科技、华光环能、亿利洁能;产业发展将进一步刺激下游储运环节,建议关注蜀道装备、石化机械、京城股份;绿氢行业技术迭代空间大,建议关注氢能检测装备环节标的科威尔。
日前,深能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上海庙经济开发区光伏制氢项目配套输氢管道工程获批,鄂托克前旗能源局就该项目发布《项目备案告知书》。 该项目总投资 300 万元 , 预计 2024 年 6 月完工,计划新建一条 DN150mm 输氢管线,供气流量约 5000 标方每小时,管线长度约 2km 。 国内企业一直在探索管道输氢领域。因为氢气具有低密度、易燃易爆等特点,氢能的安全高效输送和储存难度较大,也导致了氢气储运环节的成本较高。我国目前还是以工业产氢为主,煤炭资源多分布于北方,风光资源丰富的地区也是以西北为主,而用氢下游企业多在东部地区,若储运氢解决不掉,氢气消纳也是一大难题。 氢能管道运输目前有三个方面的难题: 一是抗氢脆,如何设计制造低成本、高强度的抗氢脆材料,让氢能管道具备高性能; 二是关键设备还未实现大规模国产化,像大流量的压缩机,氢气计量的设备阀门、仪表等,还是需要从国外购买,成本高昂; 三是缺少国家标准,像氢能管道的设计、建造、运行、维护都没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标准 储运环节是当前我国氢能发展的瓶颈之一,拥有安全高效的输氢技术是氢能大规模商业化发展的前提。在所有的氢能输运方案中,管道运输是最经济方式。随着氢能的发展与相关技术的成熟和完善,大规模集中制氢和氢长距离运输是未来趋势,管道运输这种经济的方式具有广阔的未来。
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T博天)表示,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3年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10.00万元到7,00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96.86%到95.62%,主要原因系2022年12月底公司完成重整,致使2022年度实现大额债务重组收益,本期公司债务重组收益同比大幅减少。 本期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 (一)主营业务影响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基本保持稳定,营业毛利率则实现提升。债务重整后,公司信用逐步修复,在建工程项目有序推进;运营项目通过成本的精细化、集约化管理,有效降低了综合成本,实现了提质增效;公司各类诉讼、中介服务费等期间费用也进一步降低。为提升经济效益,打造二次增长曲线,公司积极推进各类业务的发展,同时,进一步优化和压减固定支出,各类相关费用得到有效降低,实现了开源节流的合理平衡。 (二)财务费用影响随着公司债务重整的完成,债务风险得以化解,有息负债规模降低,减轻了公司的偿债压力,显著降低了财务成本。2023年度公司计提的利息费用较去年同期减少约3.4亿元,降幅约70%,有效降低了公司的债务负担。
圣元环保表示,公司氢能领域研究和技术布局主要以下属全资子公司圣元(厦门)氢能源研究院为载体,致力于开展固态储氢相关技术研究和布局,路线包括AB5型(稀土系)、AB型(钛系)和AB型(铁钛系),涉及储氢材料、储氢装置及相关动力总成技术和开发。 目前,圣元(厦门)氢能源研究院相关工作正在按计划稳步有序开展中,后续氢能业务方面将重点结合公司当前主营产业协同优势以及已取得的泉港化工园区所在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探索以工业副产氢提纯、垃圾制绿氢、氢化工等作为切入点,加快氢能相关细分行业项目的落地及商业化工作。
美锦能源表示,截至2023年底,公司旗下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加氢站近20座。公司将在全国规划建设上百座加氢站(含油氢气电综合能源站)。 公司制氢业务目前涉及灰氢、蓝氢、绿氢领域: (1)灰氢:公司全资子公司山西美锦氢能开发有限公司配套建设焦炉煤气制高纯氢项目,一期产能2000Nm³/h焦炉煤气制工业高纯氢项目已投产,二期竣工后制氢产能可达到20000 Nm³/h,销售区域主要覆盖山西省境内。公司全资孙公司滦州美锦新能源有限公司在建14,000Nm³/h焦炉煤气制氢项目; (2)蓝氢:公司参股子公司北京环宇京辉京城气体科技有限公司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氢能保供保运单位之一,掌握纯度为7N(99.99999%)的电解水制氢技术和纯度为5N(99.999%)的天然气重整制氢技术。环宇京辉拥有800m³/h天然气制氢装置、500m³/h水电解制氢装置和100m³/h超纯氢气提纯装置等国内先进的生产设备。通过先进技术和设备支持,环宇京辉的蓝氢制备年产能1200万立方米;销售区域主要覆盖京津冀区域; (3)绿氢规划及装备投资:公司通过旗下基金平台投资的山东赛克赛斯氢能源有限公司与山东奥扬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是PEM水电解与碱性水电解技术研发与设备制造公司。此外,美锦能源拟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打造8MW的光伏绿电制绿氢的示范项目,拟与京能科技、国华投资等企业合作在内蒙古、宁东等地发展风光氢储一体化项目,通过光伏和风电制“绿氢”,推动源网荷储、绿电制绿氢。
随着我国大幅提升绿电占比以实现能源低碳转型发展,电力系统对灵活性的要求使得 大规模 与 长时间 储能的需求增加,所以 安全、可持续 和 负担得起 的能源就成为了未来储能的关键因素。 自2021年《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发布以来,我国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制氢为主要发展方向,同时也表示氢储能产业东风已至。 2023年10月25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 》。在源网荷储一体化已经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一大特色之时,氢储能已经成为支撑电力系统稳定性的一个支点。 一、什么是氢储能技术 氢储能技术 ,就是将富余的电力用于制造可长期储存的氢气,然后在常规燃气发电厂中燃烧气体发电,或用燃料电池进行发电用于交通、热电联供等场景。 换句话说,就是利用富余的、非高峰的或低质量的电力来大规模制氢,将电能转化为氢能储存起来,然后再在电力输出不足时利用氢气通过燃料电池或其它方式转换为电能输送上网,发挥电力调节的作用。 目前氢储能一般可分为三个方向,即电-氢、电-氢-电、电-氢-其他能源 ,也就是说,电解制氢是氢储能产业链的源头。 相较于其他常规的储能方式,氢储能的 存储规模更大 ,最高可达百万千瓦级; 存储时间也更长 ,可根据太阳能、风能、水资源等产出差异实现季节性存储,满足长周期、大容量储能要求。 二、氢在长时储能技术中发挥的优势 储能技术分为 热储能、电储能和氢储能 。其中,抽水蓄能和电化学储能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种方法,但两者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 电化学储能 存在安全性较差、资源紧缺、实际有效的储能效率较低、配储时长短等问题; 抽水蓄能 存在水资源地理分配不均、投资回收期长等缺点。对比来看, 氢储能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长时储能 。 不仅如此,氢储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可持续的无碳能源存储技术,还具有其他储能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 1. 实现长时储能: 在新能源消纳方面,氢储能在放电时间 (小时至季度) 和容量规模(百吉瓦级别)上的优势比其他储能明显。采用化学链储氢,氢能以化学链的形式储存,转化效率可达到约 70%,储能时长可以年计,采用固态储氢、有机液态储氢等方式,储能时长可按月计。 2. 突破地理限制,实现生态保护: 相较于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等大规模储能技术,氢储能不需要特定的地理条件且不会破环生态环境。 3. 规模储能经济性强: 随着储能时间的增加,储能系统的边际价值下降,可负担的总成本也将下降,规模化储氢比储电的成本要低一个数量级。 4. 储运方式灵活: 氢储能可采用长管拖车、管道输氢、天然气掺氢、特高压输电-受端制氢和液氨等方式,不受输配电网络的限制,从而实现大规模、跨区域调峰。 5. 液态氢能量密度大: 液态氢能量密度为143MJ/kg,可折算为40kwh/kg,约为汽油、柴油、天然气的 2.7 倍、电化学储能(根据种类不同,在 100~240Wh/kg) 的百倍,氢储能是少有的能够储存百 GWh 以上的方式。 简而言之,氢储能可以做到跨区域、长时间储能,实现季节性失衡下所需的电力容量或时间跨度,成为解决弃风、弃光、弃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保障未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体系的安全稳定运行,在长时储能方面能够发挥的优势不容小觑。 三、氢储能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氢能源产业发展,自2021年《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发布以来,我国在氢储能环节进行了重点布局,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现有主要氢储能示范工程如下: 目前看来,氢能源产业正走在发展的最前沿。放眼长远,未来的氢储能,是最适合大规模、长时间的绿电存储方案,可以弥补其他储能形式的缺陷,将大量的弃风、弃光和弃电等进行储能,有希望成为继抽水蓄能、锂电池储能后的又一大储能方式。
长城证券研报指出,氢能产业全面推广,绿氢发展进入新纪元。随着我国碳减排、碳达峰等规划的落实,氢能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上游制氢技术不断创新突破,电解槽制氢技术多线并行将实现兼顾技术先进性与经济性,建议关注电解槽设备企业;中游制氢加氢一体化建设面临成本困境,发展前景广阔,建议关注加氢站建设企业和运氢设备企业;下游FCV产业推动形成规模经济,建议关注FCV创新应用领域的企业。 氢能产业链逐步完善,行业发展环境稳定,利好氢能制造企业。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