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3

  • 月初资金面转松 央行今日开展12亿元逆回购操作 市场预计本周央行将大幅净回笼

    跨越流动性转松后,央行投放大幅回笼,但资金面依然维持较松状态。今日,央行依旧保持逆回购投放规模仅12亿元,由于逆回购存量仍然高于1.4万亿元,市场预计本周央行将大幅净回笼。 据业内观点,9月政府债供给将形成约9667亿元的缴款压力,从单月融资额来看不及8月和5月水平,预计对资金面仍存在一定扰动,但整体可控。市场认为,考虑到中下旬资金面仍将承受近万亿政府债供给压力、与季末跨节假日的资金需求的扰动,不排除降准的可能。 月初资金面转松 央行本周预计大幅净回笼 月初央行连续净回笼,今日央行开展了12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7%。因今日有4725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回笼4713亿元。 “资金面在8月底提前转松,但是目前央行逆回购存量仍然高于1.4万亿元,预计本周央行将大幅净回笼。“华福固收徐亮认为。 昨日,资金利率涨跌不一。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下行1.3个基点报1.516%,7天Shibor上行4.2个基点报1.689%。截至昨日收盘,从回购利率表现看,DR007加权平均利率下降至1.6912%,低于政策利率水平。上交所1天国债逆回购利率(GC001)下降至1.845%。 从本月资金面的扰动因素来看,业内指出,9月单月融资额不及8月和5月水平,预计对资金面仍存在一定扰动,整体可控。国联固收表示,9月国债到期压力仍大,但较8月净融资规模或有所回落。据估算,9月各关键期限国债平均发行规模提升至1370亿元,保持相对较强的发行力度;但当月国债有8351亿到期,因此净融资进度或将放缓。 “四季度国债发行或较为均衡,净融资约1万亿,国债发行供给压力或有所减轻。预计9月地方债延续发力态势,继续赶进度。9月地方债计划总发行规模约8806亿元,净融资或达到7019亿元。由此,9月地方债发行进度有望达到全年预计发行规模的78%,后续有望如期足额发完。”国联固收李清荷表示。 “展望9月,除了常规缴税、缴准干扰,需要关注政府债券发行供给扰动,预计财政支出及实体融资需求复苏情况等。综合考虑,央行应对短期流动性波动工具丰富,积极财政与稳健略偏松货币政策基调,预计市场流动性继续保持合理充裕格局。”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9月降息降准是否会落地? 月初流动性转松后,中下旬资金面仍将承受近万亿政府债供给压力、与季末跨节假日的资金需求的扰动。市场认为,在此背景下,财政支出情况以及央行呵护态度成为9月资金面的重点,不排除降准可能。 “我们认为央行将在9月继续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大公开市场投放力度以稳定季末流动性,不排除降准可能。9月中下旬起,资金面或将有所承压,而财政支出加力有望补充超储规模。”李清荷认为。 华西证券刘郁团队认为,9月存在降准可能,降息落地还需谨慎。“9月作为跨季月,银行存在短期资金缺口,存在降准的可能性,2019年和2023年9月央行曾经降准。不过对于关于降息操作,在当前银行息差偏低的背景下,我们倾向于认为央行操作可能还是会偏审慎,等国庆后三季度数据基本尘埃落定,或才是决定降息与否以及幅度大小的时点。”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也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考虑到叠加政府债扰动、后续月份MLF到期量将逐步增大,央行为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MLF、OMO加量续做以及降准均在政策工具箱之中。

  • 8月30日,人民银行在官网发布2024年第1号国债买卖业务公告,宣布当月已开展国债买卖操作,全月买短卖长、净买入国债1000亿元。相关专家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开市场国债买卖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和流动性管理工具,与7天期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MLF)等工具综合搭配,保持短、中、长期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丰富了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同时,我国国债规模已升至全球第二,市场流动性明显提高,也为央行公开市场买卖国债创造了条件。 上述专家解读,央行国债操作既有买也有卖,有利于提高国债市场深度,调节银行体系中长期流动性,以及保持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近两年长期国债收益率震荡下行,今年以来还有单边加速下行趋势,债券市场期限利差、信用利差缩小甚至拉平,持续累积债市反转风险。从宏观审慎的角度出发,人民银行多次提示风险,7月初宣布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并在8月向部分一级交易商卖出。同时为合理满足金融机构中长期资金需求,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人民银行适时开展了国债买入操作,从部分一级交易商买入短期限国债,全月净买入国债1000亿元。 据了解,央行8月的国债买卖操作并不包括8月29日从有关银行买入到期续发的4000亿元特别国债,也不将其计入全月的国债净买入规模。上述特别国债是对当日到期特别国债的滚动续发行,沿用2017年、2022年的做法由人民银行“过桥”认购,即财政部向有关银行定向发行,人民银行再开展现券买断操作从有关银行继续买入。“过桥”操作结束后,央行并未新增购买国债,银行体系流动性既不增加也不减少,不是搞量化宽松。此次特别国债期限从原先的7年拉长至10年、15年,可以有效增加人民银行的可卖长债储备。

  • 央行:2024年二季度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7.79万亿元 同比下降2.1%

    央行发布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24年二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0.85万亿元,同比增长8.8%,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3.26万亿元。 一、企事业单位贷款稳步增长 2024年二季度末,本外币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168.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4%,上半年增加11万亿元。 分期限看,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余额56.72 万亿元,同比增长7.4%,上半年增加2.82万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07.8万亿元,同比增长12.3%,上半年增加8.01万亿元。 分用途看,固定资产贷款余额70.65万亿元,同比增长12.2%,上半年增加4.72万亿元。经营性贷款余额69.53万亿元,同比增长10.6%,上半年增加5.17万亿元。 二、工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相关行业中长期贷款保持较高增速 2024年二季度末,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3.73万亿元,同比增长17.5%,增速比各项贷款高9.2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1.96万亿元。其中,重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0.28万亿元,同比增长17.7%。轻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3.45万亿元,同比增长16.5%。 2024年二季度末,本外币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67.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各项贷款高2.1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4.49万亿元。不含房地产业的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7%;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7%,增速比上年末高1.4个百分点。 2024年二季度末,本外币基础设施相关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40.13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比各项贷款高3.4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2.6万亿元。 三、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 2024年二季度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2.38万亿元,同比增长16.9%,增速比各项贷款高8.1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2.99万亿元。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10.16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助学贷款余额2085亿元,同比增长23%。全国脱贫人口贷款余额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1%。 四、绿色贷款保持高速增长 2024年二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4.76万亿元,同比增长28.5%,增速比各项贷款高20.2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4.68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1的贷款分别为11.53和11.69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8%。 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15、9.04和4.9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7%、32.9%和25%,比年初分别增加1.92万亿元、1.17万亿元和7017亿元。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8.12万亿元,同比增长26.4%,上半年增加7883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5.68万亿元,同比增长13.7%,上半年增加3734亿元。 五、涉农贷款持续增长 2024年二季度末,本外币涉农贷款2余额50.67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比各项贷款高3.8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3.96万亿元。 2024年二季度末,农村贷款余额36.29万亿元,同比增长12.1%,上半年增加2.73万亿元。农户贷款余额17.92万亿元,同比增长9.9%,上半年增加1.07万亿元。农业贷款余额6.38万亿元,同比增长12.7%,上半年增加5923亿元。 六、房地产贷款同比多增 2024年二季度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3.77万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比上年末高1.3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6105亿元。 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7.79万亿元,同比下降2.1%。 2024年二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3.1万亿元,同比下降1%,增速比上年末高0.04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1976亿元,同比多增427亿元。 七、贷款支持科创企业力度较大 2024年二季度末,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326.17万家,获贷率446.8%,比去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3.1万亿元,同比增长21.9%,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3.6个百分点。 获得贷款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525.76万家,获贷率为55.6%,比去年同期高1.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16.02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比各项贷款高2.9个百分点。 八、住户贷款保持增长 2024年二季度末,本外币住户贷款余额81.57万亿元,同比增长3.8%,上半年增加1.46万亿元。其中,经营性贷款余额23.8万亿元,同比增长12.2%,上半年增加1.64万亿元。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消费性贷款余额20万亿元,同比增长6.6%,上半年增加2128亿元。

  • 央行: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 研究储备增量政策举措

    据央行网站,8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主持召开两会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及金融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分析研究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听取相关意见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宣昌能,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张斌、田轩、彭文生、陆挺、陈东升、杨玉成、王常青、陆华裕等分别发言。大家一致认为,今年以来,宏观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强,一系列扩内需、稳预期、防风险的政策举措相继出台,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我国经济基本面是稳健的。与会代表还就如何提振有效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稳预期强信心、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保持金融机构健康性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潘功胜表示,大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在2月、5月、7月先后三次实施了比较大的货币政策调整,有力支持经济回升向好。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好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的要求,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强逆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同时,研究储备增量政策举措,增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支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司局和所属单位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

  • 央行今日缩量续作MLF 叠加逆回购净投放7189亿元 月末流动性还有哪些扰动?

    本周资金面扰动因素增多,叠加跨月临近,资金面或有波动。今日,央行逆回购加量投放,同时MLF适量续作共同维稳流动性。业内指出,未来,MLF操作常规性后移,既可以更好平抑月末波动,又可与LPR报价进一步脱钩。 随着美联储释放出明确的降息信号,我国货币政策空间进一步打开,业内认为,四季度政策利率会进一步调降,同时也不排除下半年央行降准的可能。 政府债发行高峰期 央行呵护月末资金面 此前,央行预告,将于今日续做8月15日到期的MLF,由于政府债券发行高峰期叠加月末流动性收紧,今日央行还同时加大资金投放规模,有效控制DR007的波动性。 今日,央行公开市场今日开展471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1.70%,与此前持平。央行同时开展3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中标利率维持2.30%不变。数据显示,今日有521亿元逆回购到期,8月有4010亿元MLF到期。 “本周临近月末,资金面有收紧态势,也需要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加大资金投放规模,有效控制DR007的波动性。这是今日央行开展471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逆回购净投放规模达到4189亿的主要原因。”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8月MLF操作规模为3000亿,较当月到期规模4010亿少1010亿,央行为何缩量续做?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7月降息之后,MLF利率为2.3%,较当前同业存单等利率仍相对偏高(8月23日,1Y-AAA同业存单收益率为1.96%)。在此环境下,MLF缩量续做更好适应市场需求。 王青还指出,除了逆回购加量投放外,7月25日央行已加场操作一次MLF,规模为2000亿。如果将7月25日加场操作规模与今日操作规模合计,则总体规模为5000亿,实际操作为增量续作990亿。“背后是当前处于政府债券发行高峰期,货币政策正在加大与财政政策的协调力度,控制政府债券融资成本。”王青表示。 从资金面的情况来看,8月政府债发行提速,对流动性的扰动有所加大。根据发行计划测算,三季度和四季度政府债总发行量均超3万亿元,8月政府债净融资达到1.7万亿元左右,而这部分资金转化为财政支出仍需一段时间,短期资金缺口可能持续。 此外,本周逆回购到期量较大,当前逆回购投放处于高位,滚动续做压力较大。 “8月前三周,央行逆回购投放已达到2.78万亿元以上,处于较高水平。本周逆回购到期量1.2万亿元,如果完全依靠短期逆回购补充,滚动续做压力较大,MLF作为当前主要的货币投放渠道之一,其适量续做可更好释放中长期流动性。”温彬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未来MLF利率有望下调 由于7月25日MLF操作利率刚刚较大幅度下调20个基点,因此8月MLF操作利率为2.3%,与7月25日操作利率持平,符合市场普遍预期。但结合近期美联储降息预期落地,专家认为后续有下调可能。 “考虑到8月23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会议上释放出明确的降息信号,我国货币政策空间进一步打开。在内部稳增长、降成本需求提升和外部稳汇率压力减轻的情况下,或可期待四季度政策利率的进一步调降。”温彬指出,届时,MLF利率将跟随OMO利率下调,且调降幅度有可能更大,以进一步缩窄MLF与存单等市场利率之间的利差。 王青也认为,综合考虑经济运行态势及物价水平,四季度央行还有可能再度下调主要政策利率,也就是7天期逆回购利率,下调幅度估计在10到20个基点,加之当前MLF操作利率水平整体高于银行同业存单利率,未来MLF操作利率还有一定下行空间。 “这有助于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在推动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下调的过程中,保持银行净息差基本稳定。”王青表示,短期内政府债券会处持续于发行高峰期,未来一段时间MLF有可能延续加量续作。不过,下半年央行仍有可能降准。

  • 宏观新闻 1、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宣布: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邀请,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杰克·沙利文将于8月27日至29日访华,举行新一轮中美战略沟通。 2、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下一步将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着力支持稳定预期,提振信心,支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潘功胜还表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合理的消费融资需求。同时,研究储备增量政策举措,增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 行业新闻 1、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在债市多空双方博弈背景下,一些观点故意污名化金融管理部门搞行政干预,“禁止中小金融机构国债交易”是市场对金融管理部门提示风险的误读。金融管理部门一定会坚持市场化,并不会代替市场主体,金融机构拥有自主决策投资的权利和自由。 2、截至8月23日,已有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等5家银行旗下的理财子公司中期业绩出炉。从产品规模来看,截至今年6月末,5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规模均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有的银行子公司理财产品规模同比增长近七成。从已披露数据来看,3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双增长。 3、业内专家认为,中国的通货膨胀不会像日本一样长期处于1%以下,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产业分工与美国、日本、欧洲相比还有非常大的空间,劳动力素质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样的经济基础意味着长端国债收益率不会长期下行。 4、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秘书局(办公厅、综合司)联合印发《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实施指南》明确了推动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数字技术赋能行业绿色化转型等双化协同两大发力方向。 5、据杭州发布,新车价格在5万至15万(不含)之间的燃油车补贴6000元,新能源汽车补贴8000元;价格在15万至25万(不含)之间的燃油车补贴8000元,新能源汽车补贴10000元;价格在25万及以上的燃油车补贴10000元,新能源汽车补贴12000元。 6、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24日来到北京亦庄,参观调研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金壮龙表示,机器人产业是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要加快拓展应用,推动机器人赋能千行百业,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 公司新闻 1、荣耀一份声明表示,公司已经获得中国移动的投资。此前有消息称两家公司正在洽谈新一轮融资。 2、多名债券持有人表示,已经收到碧桂园旗下债券“21碧地02”的小额款项。此外,碧桂园9月将支付3只二展债券的分期款项。 环球市场 1、当地时间24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将派出代表团前往埃及开罗,就加沙地带停火和交换被扣押人员等继续开展谈判。 2、美国知名企业家埃隆·马斯克旗下的脑机接口公司“神经连接”日前表示,已完成该公司第二例脑机接口设备人体移植,移植手术“进展顺利”。

  • 央行今日开展3593亿元逆回购 连续多日净回笼 下周MLF续作规模怎么看?

    今日央行开展逆回购操作,本周已连续多日净回笼,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有所收敛。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8月税期走款时点过后,市场资金面转入宽松阶段,不过,现阶段正处于政府债券发行高峰期,加之月末时点临近,接下来市场流动性易紧难松,预计下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将再度转入资金净投放。 市场普遍关注下周央行MLF操作规模,判断未来每月MLF操作都将调整至25日。一方面,MLF的投放和价格调整将发生在LPR报价公布日之后,表明只是跟随,防止模糊政策信号。另一方面,月末流动性季节性紧张,容易出现市场基准利率大幅偏离政策利率的情况。 “预计下周DR007会有小幅上行,市场资金面稳中趋紧,但月末资金利率的波动性或将延续7月末的低位状态。”业内人士表示。 税期走款过后央行连日净回笼 下周或再度净投放 逆回购回笼仍在继续,资金面边际收敛。今日,央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3593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为1.70%。由于今日有5777亿元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2184亿元。 昨日,短端利率全线上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上行1个基点,报1.722%。7天Shibor上行4.7个基点,报1.808%。从回购利率表现看,DR007加权平均利率上升至1.8229%,高于政策利率水平。上交所1天国债逆回购利率(GC001)上升至1.887%。 从影响资金面的因素来看,本周全周逆回购到期15449亿元,同业存单到期7034亿元,高于前一周的6314亿元,压力小幅上升,但政府债净缴款704亿元,相较上周的6134亿元大幅下降,对资金面的扰动有所下降。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财联社记者表示,8月税期走款时点过后,市场资金面转入宽松阶段,本周以来央行连续四个交易日净回笼资金。“不过,现阶段正处于政府债券发行高峰期,加之月末时点临近,接下来市场流动性易紧难松,预计下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将再度转入资金净投放。” 建行金融市场部认为,随着起税期走款结束,税期因素对资金面影响趋弱,本周逆回购单周到期量创逾半年新高,如后续央行大额净回笼资金,资金利率中枢回落幅度或将收窄。 关注下周MLF操作 后续MLF或都将延至25日 此前,央行宣布中期借贷便利(MLF)延后续作,同日公开市场净投放1696亿元,央行后续操作对资金面有何影响? 王青指出,考虑到7月25日央行已加场操作一次2000亿元MLF,加之银行同业存单利率水平相对较低,预计26日MLF操作规模将小于8月4010亿的到期规模。“综合以上,预计下周DR007会有小幅上行,市场资金面稳中趋紧,但月末资金利率的波动性或将延续7月末的低位状态。”他认为,后期每月MLF操作都将调整至25日(遇节假日顺延)。 银河证券也表示,未来MLF的投放有可能固定在25日左右。首先,MLF的投放和价格调整将发生在LPR报价公布日之后,表明只是跟随,防止模糊政策信号。此外,月末流动性季节性紧张,容易出现市场基准利率大幅偏离政策利率的情况。 “未来以价格型调控为主,需要加强政策利率对市场基准利率的固定作用,减少市场基准利率的偏离幅度和波动。选择在月末操作有利于平抑波动。”银河证券指出。 “当前正处于货币政策框架进一步转向价格型调控阶段,其中有效控制短期市场基准利率(DR007)的波动性是重点所在。这也意味着央行将通过逆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加大对资金利率的调控力度,增强DR007的稳定性。”王青表示,这有助于清晰传递央行利率调控信号,也有助于理顺市场利率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

  • 8月LPR报价如期不变 业内:四季度主要政策利率或再度下调引导LPR跟进调整

    今日,8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出炉,1年期LPR为3.35%,上月为3.35%;5年期以上LPR为3.85%,上月为3.85%,1年期和5年期以上利率均维持不变。 多位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分析称,LPR不变符合市场预期。上月LPR报价下调后,当前的重点是引导企业和居民信贷利率跟进下调;与此同时,考虑到现阶段宏观经济总体上保持着回升向好势头,各类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货币政策有条件坚持稳健基调,连续下调政策利率并引导LPR报价跟进连续下调的必要性不大。展望后期,业内预计年内LPR报价还有小幅下调空间。 8月LPR利率维持不变符合市场预期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本月LPR利率保持稳定,符合预期。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上月两个期限品种LPR报价刚刚分别下调10个基点,加之本次报价前央行主要政策利率(7天期逆回购利率)保持稳定,因此8月两个期限品种LPR报价不变符合市场普遍预期。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LPR利率作为贷款定价基准,其走势受市场供求、风险溢价、银行经营状况和货币政策走向影响。国内持续推动LPR改革完善,不断提升LPR市场化程度和报价质量,促进资金资源有效配置。 “从目前国内资金需求相对供给偏弱方面看,LPR利率仍存在一定调降压力。但主要面临三方面阻力。”周茂华称,一是政策利率保持稳定。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指出,引导LPR报价更多参考短期政策利率,充分发挥政策利率期限结构功能。二是上半年LPR报价经历两次较大幅度调整,房贷利率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不断刷新记录低位,政策效果持续释放中。三是部分银行仍面临较大净息差收窄和经营压力。 需要指出的是,央行在8月9日发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LPR 报价转向更多参考央行短期政策利率,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关系在逐步理顺”。王青表示,这意味着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已明确为主要政策利率,并取代MLF成为LPR报价的定价基础。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也相应由原来的“MLF→LPR→贷款利率”,转变为“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LPR→贷款利率”。这同时也建立了一条短期利率向中长期利率传导的路径。 “MLF则将‘重量不重价’,在未来降准空间有限的背景下,主要发挥调节银行中长期流动性的作用,利率水平则会‘随行就市’,类似于国库现金定存中标利率,政策利率色彩淡化。”王青如是说。 业内预计年内LPR报价还有小幅下调空间 展望后期,王青表示,综合考虑经济运行态势及物价水平,四季度央行还有可能再度下调主要政策利率,也就是7天期逆回购利率,下调幅度估计在10到20个基点。届时将引导LPR报价跟进下调。 王青预计,在7月央行打出降息“组合拳”后,下一步为配合政府债券发行,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发力见效,以及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货币政策还将保持灵活性,降准降息都有空间,各类增量政策储备都在政策工具箱内。 周茂华也认为,从目前货币政策常规工具、存款市场表现等方面看,LPR仍有调降空间。未来调降根本决定因素还是在于宏观经济、物价与房地产复苏节奏是否理想。这些变量直接影响政策基准利率与信贷市场供需情况等。 “未来除政策降息引导LPR报价下调外,4月以来监管层叫停‘手工补息’,近期银行启动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都有助于银行控制银行资金成本,稳定银行净息差,增加报价行下调LPR报价的动力。”王青补充道。 此前央行曾指出,要“持续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针对部分报价利率显著偏离实际最优惠客户利率的问题,着重提高LPR报价质量,更真实反映贷款市场利率水平”。 王青认为,这意味着在银行资金成本下行,信贷市场供求关系向需求方倾斜的背景下,前期一些报价行对其最优惠客户的贷款利率下调,而给出的LPR报价没有随之下调。由此,未来在提高LPR报价质量过程中,也不排除政策利率保持不变,LPR报价单独下调的可能性。

  • “不降息”!中国8月1年期、5年期LPR均维持不变

    央行将8月一年期和五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维持在3.35%和3.85%。 原文如下: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4年8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35%,5年期以上LPR为3.85%。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 潘功胜谈货币政策:加大实施力度 进一步谋划新的增量政策

    央行定调,下半年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那么央行会有哪些动作?如何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回升向好?财经老王带你看。 货币政策下一步将如何继续支持稳增长? 潘功胜: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在货币金融政策方面,先后实施了比较大的三次货币政策的调整。首先我们要加大实施力度,让它落地生效。第二,我们会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来进一步谋划新的增量政策。 目前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进展如何? 潘功胜: 整体的中国金融体系是比较稳定的,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的数量和存量的债务规模也是处于下降的。整体的地方政府债务的成本负担水平,也有大幅度的下降。 在房地产政策方面,按揭贷款的首付比例,现在已经降到了15%,它是历史上是最低的一个首付比的一个水平。利率,也处于一个很低位的水平。同时,我们提供再贷款,帮助地方政府,能够收购存量的商品房,用于保障性和租赁性住房,来消化存量的商品房。 在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方面,目前高风险的中小银行,它的数量与高峰时期,已经差不多下降了一半。 整体来说,中国的整个金融体系是稳健的。整体的风险水平是有大幅度的下降。 财经老王:潘行长还表示,下半年要加快已经出台的金融政策落地见效。同时,金融政策和财政、工信部门等的政策也会更加协调,共同发力,支持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