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人民银行在官网发布2024年第1号国债买卖业务公告,宣布当月已开展国债买卖操作,全月买短卖长、净买入国债1000亿元。相关专家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开市场国债买卖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和流动性管理工具,与7天期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MLF)等工具综合搭配,保持短、中、长期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丰富了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同时,我国国债规模已升至全球第二,市场流动性明显提高,也为央行公开市场买卖国债创造了条件。
上述专家解读,央行国债操作既有买也有卖,有利于提高国债市场深度,调节银行体系中长期流动性,以及保持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近两年长期国债收益率震荡下行,今年以来还有单边加速下行趋势,债券市场期限利差、信用利差缩小甚至拉平,持续累积债市反转风险。从宏观审慎的角度出发,人民银行多次提示风险,7月初宣布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并在8月向部分一级交易商卖出。同时为合理满足金融机构中长期资金需求,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人民银行适时开展了国债买入操作,从部分一级交易商买入短期限国债,全月净买入国债1000亿元。
据了解,央行8月的国债买卖操作并不包括8月29日从有关银行买入到期续发的4000亿元特别国债,也不将其计入全月的国债净买入规模。上述特别国债是对当日到期特别国债的滚动续发行,沿用2017年、2022年的做法由人民银行“过桥”认购,即财政部向有关银行定向发行,人民银行再开展现券买断操作从有关银行继续买入。“过桥”操作结束后,央行并未新增购买国债,银行体系流动性既不增加也不减少,不是搞量化宽松。此次特别国债期限从原先的7年拉长至10年、15年,可以有效增加人民银行的可卖长债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