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423

  • 积极响应鲍威尔“鸽声”!FED官员齐呼:首降幅度应为25个基点

    当地时间周五(23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年度会议上明确释放鸽派信号——“现在是时候调整政策了”,但并没有提到未来的降息路径,引发市场猜想。但随后美联储其他官员的讲话似乎透露了“玄机”。 鲍威尔表示,前进的方向很明确,降息的时机和速度将取决于未来的数据、不断变化的前景和风险的平衡。他认为,目前的政策利率水平为美联储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来应对可能面临的任何风险,包括劳动力市场状况进一步恶化的风险。 而与以往不同的是,鲍威尔在讲话中没有提到“渐进”这个词。有分析认为,这或许意味着,他没有排除在政策调整过程中采取大动作的可能性。由此市场预期,美联储年内会降息3次,共计100个基点。 官员齐呼“立减25” 不过, 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Atlanta)行长博斯蒂克(Raphael Bostic) 随后的讲话透露了玄机。他在晚些时候表示,9月或11月降息“肯定是有可能的”, 最初降息25个基点“可能是最合适的方式”。 他周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今年大部分时间里,我的观点和展望是,我们今年将降息一次,时间将在第四季度。” “通货膨胀下降的速度比我预期的要快。劳动力市场已经相当疲软。在我看来,这一切都表明,提前开始加息是合适的。因此,在第三季度——9月或11月,对某些事情持开放态度肯定是有可能的。”他补充说。 博斯蒂克补充说,如果通胀与过去几个月的降温趋势保持一致, 降息25个基点“可能是最合适的前进方向”。 与其他政策制定者一样,他也在密切关注就业市场,因为就业状况正在降温。 另一位美联储政策制定者、 费城联储主席哈克(Patrick Harker)周五也表示,他预计美联储将从降息25个基点开始,如果劳动力市场突然恶化,他将对更大幅度的降息持开放态度。 “从25个基点开始对我来说很有意义,”他说。 前克利夫兰联储主席梅斯特(6月刚退休)也称,她不想从50个基点开始, 因为“这确实是美联储落后于曲线的信号,而我不相信美联储是这样的。” “我认为一个合理的预期是从25个基点开始,” 她补充说。

  • 鲍威尔这回终于做对了?IMF首席经济学家和美国前财长盛赞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主任Pierre-Olivier Gourinchas周五表示, 美联储即将实施的降息计划与IMF的建议“一致”, IMF的建议一直以确保通胀得到控制为重点,但现在认为风险正向劳动力市场转移。 他在堪萨斯城联储举办的杰克逊霍尔经济研讨会间隙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今天发出的信号与我们所倡导的非常一致。” “通货膨胀一直在改善,劳动力市场已经显示出降温的迹象。如果劳动力市场不再对通胀压力起作用,然后你可能会稍微放松力度,让(政策利率)回到接近中性的水平。”他补充说。 无独有偶。 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Larry Summers)也盛赞了鲍威尔此番的讲话。他表示,在9月份的会议上降息是现在“最正确的做法”, 但他认为“我们需要对货币政策的中期前景更加谨慎”。 “尽管美联储未能迅速采取行动应对2021年的通胀飙升,但最终它还是采取了足够的措施来纠正经济。”他补充道。 一年多来,美联储一直将基准利率维持在5.25%至5.5%的区间,政策制定者认为这一水平正在抑制经济活动。 在周五的讲话中,鲍威尔明确地释放了鸽派信号:通货膨胀率仅比美联储2%的目标高出半个百分点,失业率也在上升,“政策调整的时机已经到来”。这番言论巩固了美联储在9月17日至18日会议上首次降息的预期。 不过,Gourinchas表示, 美国不应自满于通胀已经消失,并指出服务业价格仍在上涨,美联储将不得不根据即将公布的经济数据来调整降息的速度和程度。 “通胀仍存在一些上行风险,”他表示。 与此同时,Gourinchas还称,美国就业市场显然正在降温,尽管就业市场处于强势地位且经济持续增长。 “ 我不认为美国经济即将陷入衰退。 而且,经济软着陆的可能性已经增加,这仍是我们的基本预期。”他补充说。

  • 鲍威尔暗示9月降息 全球资产大狂欢 股债商数字货币全线涨 美元一年最低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发出迄今为止最明确的信号,暗示美联储将于9月开始降息。他还认为美国经济正在以“稳健的速度”增长,缓解了经济衰退的担忧。他对通胀降至2%的信心增强,未提及“渐进”降息,为更大幅度的政策调整留下空间。 有分析称,美联储将根据接下来的经济数据进行衡量,如果8月非农数据显示劳动力市场疲软程度超预期,应会刺激美联储更快、更大幅度地降息。美联储官员也齐“放鸽”,2024年票委、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称,现在可能倾向年内降息不止一次。费城联储主席哈克表示,现在是开始降息的时候了,这个过程应该“有条不紊”。 降息预期升温,芝商所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9月降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从周四的24%上升至36.5%。掉期交易员目前预计今年的降息幅度将超过100个基点,这意味着到12月为止,每次剩余的FOMC政策会议都会降息,包括一次50个基点的大幅降息。 鲍威尔讲稿出炉后,风险偏好上行,美股市场高开高走,美元指数大幅下挫,美债收益率全线下跌,两年期美债收益率盘中一度下行逾10个基点。大宗商品市场同样受到提振,黄金价格刷新日高,石油价格也同步上涨。 欧洲央行也表现出降息的倾向,芬兰央行行长Rehn支持9月降息。经济学家预测,欧元区通胀有望在8月降至2.2%,为进一步降息提供支持。此外,美国7月新屋销售增速创一年多新高。 2024年降息预期升至104个基点,到2025年底则为213个基点 小盘股收涨3.19%领跑,道指最高涨近500点一度升破4.1万点,标普大盘逼近历史最高,纳指最高涨1.8%,芯片股指张2.8%,特斯拉和英伟达均涨超4.5%: 美股指数全线上涨,并收于日高附近: 标普500大盘收涨1.15%至5634.61点,本周累涨1.45%。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的道指收涨1.14%或462.3点至41175.08点,本周累涨1.27%。科技股居多的纳指收涨1.47%至17877.79点,本周累涨1.38%。纳指100收涨1.18%。衡量纳指100科技业成份股表现的纳斯达克科技市值加权指数(NDXTMC)收涨1.37%。对经济周期更敏感的罗素2000指数收涨3.19%,本周累涨3.54%。恐慌指数VIX收跌9.63%,报15.86。 全周,道指累涨近1.3%,标普大盘涨1.5%,纳指涨1.4%,小盘股指涨3.6%,芯片股指涨1.1%。 在鲍威尔“转向”之际,美股银行股全线上涨,地区银行指数表现亮眼,创八个月最大盘中涨幅。SPDR标普地区银行ETF(KRE)涨6.4%后收涨5.1%,本周涨超5%。 小盘股大涨3.19%涨幅居前 美股行业ETF收盘全线上涨 。区域银行ETF涨超5%,银行业ETF涨超4%,全球航空业ETF涨超3%,半导体ETF及可选消费ETF各涨2%上下,全球科技股ETF、科技行业ETF、能源业ETF、网络股指数ETF以及生物科技指数ETF涨幅也都超过1%。 标普500指数的11个板块全线收涨 ,房地产板块收涨2%,可选消费板块涨1.7%,信息技术/科技板块涨1.66%,能源板块涨1.48%,电信板块涨0.5%表现倒数第三。全周,对利率敏感的房地产板块涨幅居前。 “ 科技七姐妹 ” 仅Meta跌。 特斯拉收涨4.59%,本周累计上涨1.94%,延续上周反弹8.06%的表现;英伟达涨4.55%,本周累涨3.84%,延续上周涨18.93%的表现;谷歌A涨1.11%,本周累涨1.63%;苹果涨1.03%,本周累涨0.35%,延续上周涨4.66%的表现。亚马逊涨0.52%,本周累跌0.01%,上周反弹6.06%;微软涨0.3%,本周累跌0.4%;Meta则跌0.74%,本周累涨0.11%,此前三周先后涨4.82%、6.07%、1.86%。 苹果计划在9月10日办秋季新品发布会,发布新款iPhone、AirPods和Watch。Meta取消原定2027年推出高端混合头显的计划。 芯片股集体上涨 。费城半导体指数收涨2.79%;行业ETF SOXX收涨2.68%;英伟达两倍做多ETF收涨8.7%。安森美半导体收涨4.08%,高通收涨2.66%,科磊收涨2.42%,Arm控股收涨4.56%,英特尔收涨2.19%。AMD收涨2.16%,本周累涨4.32%。应用材料收涨1.23%。博通收涨2.48%。台积电ADR收涨2.91%,本周累跌1.87%。而阿斯麦ADR收跌0.05%,美光科技收跌1.35%。 AI概念股普遍上涨。 Snowflake收涨0.56%,BigBear.ai收涨6.17%,英伟达持股的AI语音公司SoundHound AI收涨2.03%,戴尔科技收涨2.78%,CrowdStrike收涨1.46%,C3.ai收涨1.74%,“AI妖股”超微电脑收涨1.39%,甲骨文收涨0.8%,Serve Robotics收涨0.94%,而Palantir收跌0.44%,BullFrog AI收跌5.19%。 中概股涨跌不一。 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收涨0.28%,全周累跌1.5%。ETF中,中国科技指数ETF(CQQQ)收涨1.37%。中概互联网指数ETF(KWEB)收涨0.88%。 热门中概股中,阿里巴巴总市值超过拼多多。B站收涨15.28%,阿特斯太阳能涨超9.8%,亿航智能涨约5.4%,晶科能源涨超4.8%,阿里巴巴涨超2.9%,再鼎医药涨约2.7%,万国数据涨约2.4%,蔚来汽车和斗鱼涨超2.2%,贝壳涨约1.5%,小鹏涨超1.4%,唯品会涨超1.3%,大全新能源、京东、亚朵、好未来、Boss直聘至多涨超0.8%,腾讯音乐、百度、华住、汽车之家、网易、理想、奇富科技、盛大科技、携程至多收跌0.99%,名创优品、百胜中国、中通快递至多跌超1.9%,新东方跌约2.2%,爱奇艺、百家云、中进医疗至少跌10%。 减肥药概念股普遍收涨 ,Ventyx Biosciences收涨14.72%,“平价减肥药”供应商Hims、硕迪生物ADR、安进至少涨超1.6%,诺和诺德ADR也涨不到0.1%,礼来则收跌超0.1%脱离收盘历史最高位,本周累涨3.32%,此前两周先后涨10.85%和3.56%。 波动较大个股中, 有家保险收跌92.63%,截至周四收盘,该股自3月上市以来涨逾500%。Sequans Communications收涨111.71%,旗下4G物联网技术获高通收购。沃氪医疗科技集团(WOK)美国IPO首日开盘破发,下跌64%,报3.60美元,此前给出的IPO发行价为每股10.00美元。 鲍威尔提振美联储降息预期,欧股连续第三日反弹,本周累涨1.3%,创3月底以来最长连涨周数 : 泛欧Stoxx 600指数收涨0.46%,8月5日收盘以来累计反弹6.38%,本周累计上涨1.31%,连续第三周上涨。成分股雀巢股价收平,由于公司业绩不佳,雀巢首席执行官Mark Schneider离职。 德国股指收涨0.76%,本周累涨1.70%,连续第三周上涨。法国股指收涨0.70%,本周累涨1.71%。英国股指收涨0.48%,本周累涨0.20%。意大利股指收涨1.02%,本周累涨1.84%。荷兰股指收涨0.02%,本周累涨0.32%。西班牙股指收涨1.09%,本周累涨3%。 “鲍威尔转向日”美债收益率大幅下挫。短端美债收益率跌幅突出,鲍威尔讲稿出炉后,两年与 10年期美债收益率盘中分别下行逾10个基点和6个基点, 欧债收益率追随美债显著下挫: 美债 :尾盘时,对货币政策更敏感的两年期美债收益率跌9.46个基点,报3.9090%,盘中一度跌近11个基点并失守3.90%,本周累跌13.86个基点,跌穿4%关口。美国10年期基准国债收益率跌5.50个基点,报3.7971%,本周累计下跌8.55个基点,且均接近抹去8月5日以来全部涨幅。 欧债 :欧元区基准的10年期德债收益率跌2.0个基点,本周累计下跌2.2个基点,整体上大致呈现出V型走势。两年期德债收益率跌2.4个基点,本周累跌5.9个基点。法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2.6个基点,本周累跌4.8个基点。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5.0个基点,本周累跌6.5个基点。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3.5个基点,本周累跌7.0个基点。希腊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4.5个基点,本周累跌6.0个基点。两年期英债收益率跌4.4个基点,本周累跌0.4个基点。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4.8个基点,本周累跌1.4个基点。 美债收益率大幅下挫,短期国债收益率领跌(两年期周五下行10bps,本周下跌14bps,30年期周五下行2bps) 美元指数跌超 0.8% 创 13 个月新低,非美货币在 “ 鲍威尔转向日 ” 普遍走强,英镑近两年半最高,日元涨超 1% 涨向 144 ,离岸人民币大涨 305 点: 美元: 衡量兑六种主要货币的一篮子美元指数DXY跌0.82%,报100.678点,北京时间22:00发布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讲稿之后显著跳水,一度跌至100.602点,跌穿2023年12月28日底部100.617点,逼近2023年7月14日底部99.578点,本周累跌1.74%,整体呈现震荡下行走势。 彭博美元指数跌0.97%,报1223.14点,02:16跌至1222.53点,逼近2023年12月28日底部1206.93点,本周累跌1.24%,整体跌幅在鲍威尔讲话后显著扩大。 美元跌至年内低点 非美货币普涨 。欧元兑美元涨0.75%,报1.1193,本周累涨1.54%;英镑兑美元涨0.95%,报1.3216,创2022年3月来最高,本周累涨2.10%;美元兑瑞郎跌0.54%,报0.8477,本周累跌2.18%;商品货币对中,澳元兑美元涨1.37%,报0.6797,本周累涨1.90%,纽元兑美元涨1.61%,报0.6236,本周累涨3.01%,美元兑加元跌0.79%,报1.3510,本周累跌1.24%。 分析称,英国PMI数据的相对韧性表明连续降息的可能性极低。未来几周,英镑还有获得进一步支撑的空间。当前英镑是表达做空美元投资观点的首选货币。 日元: 日元兑美元涨1.31%,报144.37日元,03:36刷新日高涨至144.05日元,本周累涨2.21%。日元兑欧元涨0.57%,报161.60日元,本周累涨0.74%;日元兑英镑涨0.35%,报190.786日元,本周累涨0.15%。 消息面上,周五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在“黑色星期一”后首度发声称,日央行不打算仓促加息,但若经济走向符合预期,将继续调整货币政策。分析称,植田和男此言保持中立谨慎,非鸽非鹰,以免扰乱市场。日本财务大臣铃木俊一表示,将对汇率突然波动进行有条件的外汇干预。 离岸人民币 :离岸人民币(CNH)兑美元尾盘涨305点,报7.1162元,盘中整体交投于7.1488-7.1132元区间,本周累计上涨大约470点。 加密货币多数上涨 。市值最大的龙头比特币尾盘涨5.91%,报63915.00美元,鲍威尔讲稿打破市场沉寂,涨幅迅速扩大,本周累涨6.54%,整体震荡上行。现货比特币最近七个自然日(上周五结束交易以来)累计上涨超8.5%,至64300美元上方,整体涨幅于鲍威尔讲话后显著扩大。第二大的以太坊尾盘涨5.50%,报2760.50美元,本周累涨4.74%。 比特币一路飙升,上逼6.4万美元 降息可刺激经济增长并利好油需, 美油和布油连续第二日反弹,周五涨超 2.3% ,但两者本周仍累跌,因此前停火协议推进有助缓解供应担忧,以及石油需求前景放缓。欧洲天然气期货本周累跌超 7% : 美油 :WTI 10月原油期货收涨1.82美元,涨幅2.49%,报74.83美元/桶。本周累计下跌2.37%。美股午盘后最高涨超2.8%至75.06美元/桶,创8月19日以来盘中新高。 布油 :布伦特10月原油期货收涨1.80美元,涨约2.33%,报79.02美元/桶。本周累计下跌0.83%。美股午盘后最高涨近2.7%至79.27美元/桶。 华尔街大行观点 ,ING分析师指出,OPEC+仍然担忧油市近期的疲软,将有可能不得不放弃从10月开始增加原油供应的计划,当然这将取决于油市九月底的交易情况。摩根士丹利周五表示,石油库存下降支撑油价。过去四周石油库存每天减少约120万桶,预计第三季度继续维持这种状况。有分析称,此前下跌导致油市接近超卖区域。美国CFTC表示,WTI原油看涨情绪创十一周新低。 天然气 :美国9月天然气期货收跌近1.51%,报2.022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本周累计下跌4.76%。欧洲基准的TTF荷兰天然气期货跌0.34%,报36.700欧元/兆瓦时,本周累跌7.15%,整体震荡下行。ICE英国天然气期货涨0.55%,报88.000便士/千卡,本周累计下跌7.64%,整体呈现出震荡下行走势。 油价也大幅上涨,从8月初的低点进一步反弹 美元及美债收益率走软支撑贵金属走高,现货黄金盘中最高涨近1.4% ,白银一度涨超3.1 % ,伦敦工业基本金属集体上涨,伦铜收涨1.73%,伦锌单周涨幅为4月份以来最佳 : 黄金 :COMEX 12月黄金期货尾盘涨1.20%,报2546.80美元/盎司,本周累涨0.39%。鲍威尔讲稿出炉后,现货黄金涨近1.4%,刷新日高至2518.36美元/盎司,逼近8月20日所创历史新高2531.75美元,本周累涨2.27%。 白银 :COMEX 9月白银期货尾盘涨2.78%,报29.855美元/盎司,本周累涨3.50%。鲍威尔讲稿出炉后,现货白银短线拉升,美股早盘刷新日高涨超3.1%上逼30美元关口,最终收涨2.86%,报29.8157美元/盎司,本周累涨2.89%。 分析指出,鲍威尔鸽派信号引发金价再次飙升,预计在9月美联储会议前,黄金将继续走高。受降息预期推动,金价有望攀升至2550至2600美元区间。美国CFTC数据显示,黄金看涨情绪创四年新高。 伦敦工业基本金属集体上涨。 经济风向标“铜博士”收涨1.73%,报9288美元/吨,本周累计上涨超过1.88%。伦铅涨约3.12%,本周累涨约3.98%。伦锡涨超1.84%,本周累涨超3.16%。伦铝涨2.50%,本周累涨约7.44%。伦锌涨约1.89%,本周累涨5.43%。伦镍涨超0.93%,本周累涨2.35%。伦钴收平,本周累跌约2.41%。 【以下为8月23日23:00以前更新内容】 8月23日周五,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放鸽”称,是时候调整政策了,不寻求或欢迎就业市场继续降温,我对通胀降至2%的信心已经增强,坐实了市场对于鲍威尔将发表“偏鸽派”讲话的预期。 分析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转向政策已经完成,鲍威尔在讲话中表现出了全面的鸽派,两年前他还在同一时期表示,美联储将接受经济衰退作为恢复通胀的代价。 鲍威尔讲稿出炉后,降息预期大幅升温,提振风险偏好上行,美股高开后加速上涨,美元指数大幅下挫,美债收益率全线跳水,推动大宗商品价格,现货黄金触及新高,油价同样上涨。 美股高开后加速上涨: 科技股居多的纳指高开153.37点或涨0.87%,现涨幅一度扩大超1.8%;标普500大盘高开31.85点或涨0.57%,现涨幅一度扩大超1.2%;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的道指高开166.34点或涨0.41%,现涨幅一度扩大超1%;罗素2000小盘股指一度涨逾2.7%。 美股盘初,主要行业ETF多数走高,区域银行ETF、半导体ETF、全球科技股指数ETF等均涨超1%。 “科技七姐妹”集体走高。 英伟达涨幅扩大超4.6%,特斯拉一度涨逾5%,苹果一度涨超1.6%,亚马逊一度涨超1.5%,“元宇宙”Meta涨逾1.4%后涨幅砍半,谷歌A一度涨逾1.3%,微软一度涨逾0.8%后回吐多数涨幅。 芯片股加速上涨。 费城半导体指数一度涨超3.5%。高通涨逾3.1%,博通涨逾3.6%,英特尔涨逾3.9%,台积电ADR涨逾4%,而美光科技一度跌逾2.4%,现跌幅砍半。 AI概念股多数上涨 。BullFrog AI一度跌逾2.9%,甲骨文跌超0.3%,而英伟达持股的AI语音公司SoundHound AI一度涨超3.6%,“AI妖股”超微电脑涨逾3.3%后回吐多数涨幅。 中概股涨多跌少。 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一度涨逾0.7%。热门中概股中,哔哩哔哩一度涨逾14%,阿里巴巴涨超3.3%,而拼多多一度跌逾6.1%。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总市值超过拼多多。 鲍威尔讲稿发布后, 美元指数大幅下挫,利好G10货币。 ICE美元指数从101.50点上方跳水至100.90点下方,日内整体跌幅扩大至超过0.6%,逼近2023年12月28日底部,彭博美元指数跌约0.8%。非美货币上涨,日元兑美元涨超0.7%升破145。英镑兑美元涨超0.6%,报1.32,创2022年3月份以来新高。 美债“牛市加剧”,美债收益率全线跳水。 鲍威尔讲稿出炉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8350%跳水至接近3.8%,日内整体跌幅扩大至超过5个基点。两年期美债收益率从4%整数位心理关口上方跳水至3.9450%下方,日内整体跌约6个基点。 美元及美债收益率携手走软提振大宗商品价格,黄金价格短线拉升。 现货黄金涨超1.2%,刷新日高至2515.55美元/盎司,鲍威尔讲稿出炉后上扬超过15美元。白银上逼30美元关口。油价也上涨,美油一度涨逾2.4%。 【以下为21:50以前更新内容】 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已开幕,多位美联储官员支持9月降息,今日鲍威尔将发表重磅讲话。 等待鲍威尔关于降息的信号,今日美股盘前,美股三大指数期货走高,中概股普涨,哔哩哔哩涨近6%,芯片股上涨。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哔哩哔哩涨9%,英伟达涨2%。 欧股小幅高开,德国DAX指数涨0.24%。 亚太股指多数收涨,日经225指数涨0.4%,越南VN指数涨0.2% 美债收益率小幅走低,美国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表示美联储“接近”降息。 现货黄金日内涨0.66%,再度站上2500美元以上。 油价上涨,WTI原油一度涨2%。 【以下内容为21:30更新】 美股小幅高开,纳指涨0.9%,道指涨0.4%,标普500指数涨0.6%。 导体股、中概股普涨,哔哩哔哩涨约9%,英伟达涨约2%,京东涨约1%。 部分猴痘概念股上涨,GeoVax Labs涨约5%。 有家保险跌约83%,截至周四收盘,该股自3月上市以来涨逾500%。 Sequans Communications涨逾210%,旗下4G物联网技术获高通收购。 【以下内容为20:50更新】 美债收益率小幅走低,此前美国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表示美联储“接近”降息。 数字服务提供商有家保险在盘前交易中一度暴跌89%,延续了前一天的跌势。该股在截至周三的11个交易日里飙升396%,并创下历史新高。截至周四收盘,该股自3月上市以来上涨了538%。 WTI原油日内涨幅一度达到2%,现报74.2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日内涨幅现为1.3%,报77.25美元/桶。 现货黄金日内涨0.66%,再度站上2500美元以上。 【以下内容为16:10更新】 美股三大指数期货上涨,纳斯达克指数期货涨0.6%。 半导体股多数上涨,英伟达涨逾1%,台积电涨1.5%。 中概股普涨,哔哩哔哩涨近6%,阿里巴巴涨逾2%,京东涨近2%。网易盘前波动不大,隔夜二季报公布后美股收跌11%。 欧洲主要股指小幅高开,欧洲斯托克50指数开盘上涨0.14%,德国DAX指数涨0.24%,英国富时100指数涨0.27%,法国CAC 40指数涨0.13%。目前欧股维持开盘涨势。 亚太股指多数收涨,日经225指数收盘上涨0.4%,报38364.27点。越南VN指数收盘涨0.2%,报1285.32点。韩国首尔综指收盘下跌0.2%。 主要大宗商品上涨,现货黄金维持在2500美元附近。瑞银预计,随着美联储开始降息,黄金的持有成本下降,黄金ETF的资金流入将会进一步增加。 见闻日历显示,北京时间,今日22:00,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年会上就经济前景讲话,美国7月新屋销售数据将发布;23:00时,英国央行行长贝利在杰克逊霍尔年会讲话,美国费城联储主席哈克(Patrick Harker)接受彭博采访;次日00:30,美国芝加哥联储主席Goolsbee在CNBC讲话。

  • 全文来了!鲍威尔释放重磅降息信号 到底说了啥?

    北京时间23日晚10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重磅发声。 会议上,鲍威尔释放了迄今为止最为明确的降息信号,他表示: 政策调整的时机已经到来。降息时机和节奏将取决于后续数据、前景变化和风险平衡。 他认为,目前的政策利率水平为美联储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来应对可能面临的任何风险,包括劳动力市场状况进一步恶化的风险。“通胀的上行风险已经减弱,就业的下行风险则有所增加。美联储关注双重使命各自所面临的风险。” 以下为讲话全文(中英对照): Four and a half years after COVID-19's arrival, the worst of the pandemic-related economic distortions are fading. Inflation has declined significantly. The labor market is no longer overheated, and conditions are now less tight than those that prevailed before the pandemic. Supply constraints have normalized. And the balance of the risks to our two mandates has changed. Our objective has been to restore price stability while maintaining a strong labor market, avoiding the sharp increases in unemployment that characterized earlier disinflationary episodes when inflation expectations were less well anchored. While the task is not complete, we have made a good deal of progress toward that outcome. 在新冠病毒到来四年半后,与疫情相关的最严重的经济扭曲正在消退。通货膨胀已明显下降。劳动力市场不再过热,现在的状况也不如疫情前那么紧俏。供给限制已经正常化。 我们两项任务的风险平衡已经发生了变化 。我们的目标是恢复价格稳定的同时保持强劲的劳动力市场,避免失业率急剧上升,这是通胀预期没有充分锚定时通常会出现的早期去通胀特征。我们已经朝着这个目标取得了很大进展。虽然任务尚未完成,但我们已经朝着这一结果取得了很大进展。 Today, I will begin by addressing the current economic situation and the path ahead for monetary policy. I will then turn to a discussion of economic events since the pandemic arrived, exploring why inflation rose to levels not seen in a generation, and why it has fallen so much while unemployment has remained low. 今天,我将首先讨论当前的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的未来路径。然后,我将转向对疫情以来经济事件的讨论,探讨为什么通货膨胀上升到一代人以来的最高水平,以及为什么通胀率下降如此之多,而失业率却保持在低位。 Near-Term Outlook for Policy 近期政策展望 Let's begin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near-term outlook for policy. 让我们从当前的形势和近期政策前景开始。 For much of the past three years, inflation ran well above our 2 percent goal, and labor market conditions were extremely tight. The 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s (FOMC) primary focus has been on bringing down inflation, and appropriately so. Prior to this episode, most Americans alive today had not experienced the pain of high inflation for a sustained period. Inflation brought substantial hardship, especially for those least able to meet the higher costs of essentials like food, housing, and transportation. High inflation triggered stress and a sense of unfairness that linger today. 在过去三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通胀率远高于我们 2% 的目标,劳动力市场状况极其紧张。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FOMC) 的主要重点是降低通胀率,这是理所当然的。在此之前,当今大多数美国人还没有经历过长期高通胀的痛苦。通胀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尤其是对于那些最无力承担食品、住房和交通等基本生活必需品高昂成本的人来说。高通胀引发的压力和不公平感至今仍然存在。 Our restrictive monetary policy helped restore balance between aggregate supply and demand, easing inflationary pressures and ensuring that inflation expectations remained well anchored. Inflation is now much closer to our objective, with prices having risen 2.5 percent over the past 12 months (figure 1) . After a pause earlier this year, progress toward our 2 percent objective has resumed. My confidence has grown that inflation is on a sustainable path back to 2 percent. 我们的限制性货币政策有助于恢复总供需平衡,缓解通胀压力,并确保通胀预期保持良好锚定。通货膨胀现在更接近我们的目标,物价在过去12个月中上涨了2.5%(图1)。继年初有所凝滞之后,我们朝着2%的目标又取得了进展。 我越来越有信心,通胀率正沿着可持续的道路回到2% 。 Turning to employment, in the years just prior to the pandemic, we saw the significant benefits to society that can come from a long period of strong labor market conditions: low unemployment, high participation, historically low racial employment gaps, and, with inflation low and stable, healthy real wage gains that were increasingly concentrated among those with lower incomes. 谈到就业,在疫情爆发前的几年里,我们看到了长期强劲的劳动力市场状况给社会带来的重大利益:低失业率、高参与率、历史性的低种族就业差距,以及通货膨胀率低而稳定、实际工资增长健康且越来越集中在低收入人群中。 Today, the labor market has cooled considerably from its formerly overheated state. The unemployment rate began to rise over a year ago and is now at 4.3 percent—still low by historical standards, but almost a full percentage point above its level in early 2023 (figure 2). Most of that increase has come over the past six months. So far, rising unemployment has not been the result of elevated layoffs, as is typically the case in an economic downturn. Rather, the increase mainly reflects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the supply of workers and a slowdown from the previously frantic pace of hiring. Even so, the cooling in labor market conditions is unmistakable. Job gains remain solid but have slowed this year. Job vacancies have fallen, and the ratio of vacancies to unemployment has returned to its pre-pandemic range. The hiring and quits rates are now below the levels that prevailed in 2018 and 2019. Nominal wage gains have moderated. All told, labor market conditions are now less tight than just before the pandemic in 2019—a year when inflation ran below 2 percent. It seems unlikely that the labor market will be a source of elevated inflationary pressures anytime soon. We do not seek or welcome further cooling in labor market conditions. 如今,劳动力市场已从之前的过热状态大幅降温 。失业率在一年多前开始上升,目前为4.3%,以历史标准衡量仍然较低,但比2023年初的水平高出将近整整一个百分点(图2)。其中大部分上升是在过去六个月中实现的。 到目前为止,失业率上升并不是裁员增加的结果,而裁员是经济衰退时期的典型情况。相反,这一增长主要反映了工人供给的大幅增加以及之前疯狂的招聘速度有所放缓 。即便如此,劳动力市场状况的降温是毋庸置疑的。就业增长保持稳健,但今年有所放缓。职位空缺下降,职位空缺与失业的比率已回到疫情前的水平。招聘率和离职率现在低于 2018年和2019年的水平。名义工资增长有所放缓。总而言之,现在的劳动力市场状况不如2019年疫情之前那么紧张,那一年的通胀率低于2%。 劳动力市场似乎不太可能在短期内成为通胀压力上升的根源。我们不寻求或欢迎劳动力市场状况进一步降温 。 Overall, the economy continues to grow at a solid pace. But the inflation and labor market data show an evolving situation. The upside risks to inflation have diminished. And the downside risks to employment have increased. As we highlighted in our last FOMC statement, we are attentive to the risks to both sides of our dual mandate. 总体而言,经济继续以稳健的速度增长。但通货膨胀和劳动力市场数据显示,情况正在不断变化。通胀的上行风险已经减弱。就业的下行风险也有所增加。正如我们在上一次FOMC中强调的那样,我们关注双重任务中的两方面风险。 The time has come for policy to adjust. The direction of travel is clear, and the timing and pace of rate cuts will depend on incoming data, the evolving outlook, and the balance of risks. 现在是政策调整的时候了。前进的方向是明确的,降息的时机和步伐将取决于即将到来的数据、不断变化的前景以及风险的平衡 。 We will do everything we can to support a strong labor market as we make further progress toward price stability. With an appropriate dialing back of policy restraint, there is good reason to think that the economy will get back to 2 percent inflation while maintaining a strong labor market. The current level of our policy rate gives us ample room to respond to any risks we may face, including the risk of unwelcome further weakening in labor market conditions. 我们将尽一切努力支持强劲的劳动力市场,同时在价格稳定方面力求进一步进展。随着政策约束的适当收敛,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经济将回到2%的通胀率,同时保持强劲的劳动力市场。我们目前的政策利率水平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来应对可能面临的任何风险,包括劳动力市场状况不受欢迎的进一步疲软的风险。 The Rise and Fall of Inflation 通胀的起落 Let's now turn to the questions of why inflation rose, and why it has fallen so significantly even as unemployment has remained low. There is a growing body of research on these questions, and this is a good time for this discussion. It is, of course, too soon to make definitive assessments. This period will be analyzed and debated long after we are gone. 现在让我们来谈谈为什么通货膨胀会上升,为什么在失业率保持低位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却大幅下降。关于这些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现在是讨论的好时机。当然,现在做出明确的评估还为时过早。在我们离开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仍将对这段时期进行分析和辩论。 The arrival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led quickly to shutdowns in economies around the world. It was a time of radical uncertainty and severe downside risks. As so often happens in times of crisis, Americans adapted and innovated. Governments responded with extraordinary force, especially in the U.S. Congress unanimously passed the CARES Act. At the Fed, we used our powers to an unprecedented extent to stabilize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help stave off an economic depression. 新冠疫情的爆发迅速导致全球经济停摆。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严重下行风险的时期。正如危机时期经常发生的那样,美国人适应并创新。各国政府做出了非凡的回应,尤其是美国国会一致通过了《关怀法案》。在美联储,我们以前所未有的程度运用我们的权力来稳定金融体系并帮助避免经济萧条。 After a historically deep but brief recession, in mid-2020 the economy began to grow again. As the risks of a severe, extended downturn receded, and as the economy reopened, we faced the risk of replaying the painfully slow recovery that followed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在经历了历史上令人深刻但短暂的衰退之后,2020年年中,经济再次开始增长。随着严重偏向下行的风险消退,以及经济重新开放,我们依然面临着风险,可能会再次经历像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那样缓慢复苏的痛苦。 Congress delivered substantial additional fiscal support in late 2020 and again in early 2021. Spending recovered strongly in the first half of 2021. The ongoing pandemic shaped the pattern of the recovery. Lingering concerns over COVID weighed on spending on in-person services. But pent-up demand, stimulative policies, pandemic changes in work and leisure practices, and the additional savings associated with constrained services spending all contributed to a historic surge in consumer spending on goods. 国会在 2020 年底和 2021 年初提供了大量额外的财政支持。2021 年上半年,支出强劲复苏。持续的疫情影响了复苏的模式。对新冠疫情的持续担忧拖累了面对面服务的支出。但被压抑的需求、刺激政策、疫情导致的工作和休闲习惯的变化,以及与服务支出受限相关的额外储蓄,都促使消费者在商品上的支出出现历史性激增。 The pandemic also wreaked havoc on supply conditions. Eight million people left the workforce at its onset, and the size of the labor force was still 4 million below its pre-pandemic level in early 2021. The labor force would not return to its pre-pandemic trend until mid-2023 (figure 3). Supply chains were snarled by a combination of lost workers, disrupted international trade linkages, and tectonic shifts in the composition and level of demand (figure 4). Clearly, this was nothing like the slow recovery after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疫情还对供给端造成了严重破坏。疫情开始时有 800 万人离开了劳动力市场,劳动力数量仍比 2021 年初疫情前的水平低 400 万人。劳动力直到2023年年中才恢复到疫情前的趋势(图3)。 工人流失、国际贸易联系中断以及需求水平以及组成的结构性变化等因素使供应链陷入困境(图4)。显然,这与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缓慢复苏完全不同。 Enter inflation. After running below target through 2020, inflation spiked in March and April 2021. The initial burst of inflation was concentrated rather than broad based, with extremely large price increases for goods in short supply, such as motor vehicles. My colleagues and I judged at the outset that these pandemic-related factors would not be persistent and, thus, that the sudden rise in inflation was likely to pass through fairly quickly without the need for a monetary policy response—in short, that the inflation would be transitory. Standard thinking has long been that, as long as inflation expectations remain well anchored, it can be appropriate for central banks to look through a temporary rise in inflation. 通货膨胀开始显现。在 2020 年全年低于目标水平后,通货膨胀在 2021 年 3 月和 4 月飙升。最初的通货膨胀爆发是集中的,而不是广泛的,汽车等短缺商品的价格大幅上涨。我和我的同事一开始就判断,这些与疫情相关的因素不会持续,因此,通货膨胀的突然上升很可能很快就会过去,而不需要货币政策应对——简而言之,通货膨胀将是暂时的。长期以来的标准思维是,只要通胀预期保持良好稳定,央行就可以忽略通胀的暂时上升。 The good ship Transitory was a crowded one, with most mainstream analysts and advanced-economy central bankers on board. The common expectation was that supply conditions would improve reasonably quickly, that the rapid recovery in demand would run its course, and that demand would rotate back from goods to services, bringing inflation down. “暂时性”这艘好船挤满了人,大多数主流分析师和发达经济体央行行长都支持这一观点。他们普遍预期供应状况将迅速改善,需求的快速复苏将顺其自然,需求将从商品转向服务,从而降低通胀率。 For a time, the data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transitory hypothesis. Monthly readings for core inflation declined every month from April to September 2021, although progress came slower than expected (figure 5). The case began to weaken around midyear, as was reflected in our communications. Beginning in October, the data turned hard against the transitory hypothesis.9 Inflation rose and broadened out from goods into services. It became clear that the high inflation was not transitory, and that it would require a strong policy response if inflation expectations were to remain well anchored. We recognized that and pivoted beginning in November. Financial conditions began to tighten. After phasing out our asset purchases, we lifted off in March 2022. 一段时间内,数据与暂时性假设相一致。2021 年 4 月至 9 月,核心通胀的月度读数每月都在下降,尽管进展慢于预期(图 5)。正如我们的沟通所反映的那样,这种情况在年中左右开始减弱。从 10 月开始,数据变得与暂时性假设背道而驰。9 通胀上升,并从商品扩展到服务。很明显,高通胀不是暂时的,如果要保持通胀预期的良好稳定,就需要强有力的政策应对。我们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从 11 月开始转变。金融状况开始收紧。在逐步取消资产购买后,我们于 2022 年 3 月开始加息。 By early 2022, headline inflation exceeded 6 percent, with core inflation above 5 percent. New supply shocks appeared. Russia's invasion of Ukraine led to a sharp increase in energy and commodity prices. The improvements in supply conditions and rotation in demand from goods to services were taking much longer than expected, in part due to further COVID waves in the U.S. 到2022年初,总体通胀超过6%,核心通胀超过5%。新的供给冲击出现。俄乌冲突导致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供给状况的改善和需求从商品转向服务的时间比预期的要长得多,部分原因是美国新一轮的新冠浪潮。 High rates of inflation were a global phenomenon, reflecting common experiences: rapid increases in the demand for goods, strained supply chains, tight labor markets, and sharp hikes in commodity prices.12 The global nature of inflation was unlike any period since the 1970s. Back then, high inflation became entrenched—an outcome we were utterly committed to avoiding. 高通胀率是一种全球现象,反映了共同的经历:商品需求迅速增加、供应链紧张、劳动力市场紧张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全球通胀的本质不同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任何时期。那时,高通胀已经根深蒂固——这是我们尽全力避免的结果。 By mid-2022, the labor market was extremely tight, with employment increasing by over 6-1/2 million from the middle of 2021. This increase in labor demand was met, in part, by workers rejoining the labor force as health concerns began to fade. But labor supply remained constrained, and, in the summer of 2022,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emained well below pre-pandemic levels. There were nearly twice as many job openings as unemployed persons from March 2022 through the end of the year, signaling a severe labor shortage (figure 6).Inflation peaked at 7.1 percent in June 2022. 2022年年中,劳动力市场极度紧张,就业人数比2021年年中增加了650万以上。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工人重新加入劳动力市场来实现的,因为人们对健康的担忧开始消退。但劳动力供给仍然受到限制,2022年夏天的劳动力参与率仍远低于疫情前的水平。从2022年3月到年底,职位空缺数几乎是失业人数的两倍,表明劳动力严重短缺(图6)。通胀在2022年6月达到7.1%的峰值。 At this podium two years ago, I discussed the possibility that addressing inflation could bring some pain in the form of higher unemployment and slower growth. Some argued that getting inflation under control would require a recession and a lengthy period of high unemployment. I expressed our unconditional commitment to fully restoring price stability and to keeping at it until the job is done. 两年前,我曾在这个讲台上讨论过,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可能会带来失业率上升和经济增长放缓等一些痛苦。有人认为,控制通货膨胀需要经济衰退和长期的高失业率。我表达了我们无条件的承诺,即全面恢复价格稳定,并坚持下去,直到任务完成。 The FOMC did not flinch from carrying out our responsibilities, and our actions forcefully demonstrated our commitment to restoring price stability. We raised our policy rate by 425 basis points in 2022 and another 100 basis points in 2023. We have held our policy rate at its current restrictive level since July 2023 (figure 7). FOMC在履行责任方面没有退缩,我们的行动有力地表明了我们对恢复价格稳定的决心。我们在2022年将政策利率上调了425bp,并在2023年再次上调 100bp。自2023年7月以来,我们一直将政策利率维持在目前的限制性水平(图7)。 The summer of 2022 proved to be the peak of inflation. The 4-1/2 percentage point decline in inflation from its peak two years ago has occurred in a context of low unemployment—a welcome and historically unusual result. 通胀在2022 年夏季达到峰值。在低失业率的背景下,通胀从两年前的峰值下降了4.5%,这是一个可喜且历史罕见的结果。 How did inflation fall without a sharp rise in unemployment above its estimated natural rate? 如何达到通胀下降而失业率没有急剧上升到超过估计的自然失业率的? Pandemic-related distortions to supply and demand, as well as severe shocks to energy and commodity markets, were important drivers of high inflation, and their reversal has been a key part of the story of its decline. The unwinding of these factors took much longer than expected but ultimately played a large role in the subsequent disinflation. Our restrictive monetary policy contributed to a moderation in aggregate demand, which combined with improvements in aggregate supply to reduce inflationary pressures while allowing growth to continue at a healthy pace. As labor demand also moderated, the historically high level of vacancies relative to unemployment has normalized primarily through a decline in vacancies, without sizable and disruptive layoffs, bringing the labor market to a state where it is no longer a source of inflationary pressures. 疫情相关的供需扭曲以及对能源和大宗商品市场的严重冲击,是高通胀的重要驱动因素,而它们的逆转是通胀下降的关键部分 。这些因素的消除花费的时间比预期要长得多,但最终在随后的去通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限制性货币政策导致总需求放缓,这与总供给的改善相结合,减轻了通胀压力,同时继续保持良性增长。随着劳动力需求也有所放缓,职位空缺率/失业率已经从历史高位恢复正常, 主要是通过职位空缺的下降,而非大规模和破坏性的裁员 ,使得劳动力市场不再是通胀压力的来源。 A word on the critical importance of inflation expectations. Standard economic models have long reflected the view that inflation will return to its objective when product and labor markets are balanced—without the need for economic slack—so long as inflation expectations are anchored at our objective. That's what the models said, but the stability of longer-run inflation expectations since the 2000s had not been tested by a persistent burst of high inflation. It was far from assured that the inflation anchor would hold. Concerns over de-anchoring contributed to the view that disinflation would require slack in the economy and specifically in the labor market. An important takeaway from recent experience is that anchored inflation expectations, reinforced by vigorous central bank actions, can facilitate disinflation without the need for slack. 关于通胀预期的重要性。长期以来,标准经济模型一直反映出这样一种观点,即只要通胀预期锚定在我们的目标上,当产品和劳动力市场达到平衡时,通胀就会回到其目标,而不会带来经济松弛。模型是这么说的,但自2000年代以来长期通胀预期的稳定性并没有经受过持续高通胀的考验。通胀能否持续锚定还远不能得以保障。 对脱锚的担忧促成了一种观点,即去通胀将需要经济(尤其是劳动力市场)的松弛。 从最近的经验中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 锚定的通胀预期,加上央行的有力行动,可以促进去通胀,经济松弛并不是必须的。 This narrative attributes much of the increase in inflation to an extraordinary collision between overheated and temporarily distorted demand and constrained supply. While researchers differ in their approaches and, to some extent, in their conclusions, a consensus seems to be emerging, which I see as attributing most of the rise in inflation to this collision.All told, the healing from pandemic distortions, our efforts to moderate aggregate demand, and the anchoring of expectations have worked together to put inflation on what increasingly appears to be a sustainable path to our 2 percent objective. 这种说法将通胀上升主要归咎于(经济)过热以及暂时扭曲的需求与受限的供给之间的非凡碰撞。 尽管研究人员在方法上各不相同,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结论上也各不相同,但似乎正在形成一种共识,在我看来就是通胀上升的大部分原因应归咎于这场碰撞。总而言之,我们从疫情的扭曲中恢复了过来,我们为缓和总需求所做的努力结合对预期的锚定,共同使通胀走上了一条日益实现2%目标的可持续道路。 Disinflation while preserving labor market strength is only possible with anchored inflation expectations, which reflect the public's confidence that the central bank will bring about 2 percent inflation over time. That confidence has been built over decades and reinforced by our actions. 只有在锚定通胀预期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在保持劳动力市场强劲的同时实现去通胀 ,这反映了公众有信心央行将逐渐达到2%左右的通胀目标。这种信心是过去几十年来建立起来的,并且通过我们的行动得以加强。 That is my assessment of events. Your mileage may vary. 这是我对事件的评估。可能因人而异。 Conclusion 结论 Let me wrap up by emphasizing that the pandemic economy has proved to be unlike any other, and that there remains much to be learned from this extraordinary period. Our Statement on Longer-Run Goals and Monetary Policy Strategy emphasizes our commitment to reviewing our principles and making appropriate adjustments through a thorough public review every five years. As we begin this process later this year, we will be open to criticism and new ideas, while preserving the strengths of our framework. The limits of our knowledge—so clearly evident during the pandemic—demand humility and a questioning spirit focused on learning lessons from the past and applying them flexibly to our current challenges.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事实证明,疫情经济与其他任何经济都不同,从这一特殊时期中我们仍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我们的《长期目标和货币政策战略声明》强调,我们致力于每五年通过一次全面的公开审查来审查我们的原则并做出适当调整。当我们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这一进程时,我们将对批评和新想法持开放态度,同时保持我们框架的优势。我们知识的局限性——在疫情期间显而易见——要求我们保持谦逊和质疑精神,专注于从过去吸取教训并灵活地将其应用于我们当前的挑战。 注:鲍威尔讲话稿原文详见 美联储官网 ,华尔街见闻略有删节。

  • 美联储重大鸽派转向!鲍威尔暗示即将降息:“是时候调整政策了”

    8月23日周五美东上午10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重磅发声。 值得注意的是,鲍威尔颇为明确地直言:“政策调整的时机已经到来。政策方向已经明确, 降息时机和节奏将取决于后续数据、前景变化和风险平衡。” 有分析称,虽然鲍威尔坐实了市场对9月开启降息的广泛预期,这篇讲话也“偏鸽派”,在短期内为金融市场提供了一定清晰度, 但并没有提供多少美联储 9 月会议之后将如何行动的线索。 比如若再有一份负面就业报告,是否会大幅降息50个基点,以及未来几个月是否持续降息。不过,鲍威尔的发言至少证实了美联储过去两年与通胀的斗争即将迎来关键转折点。 鲍威尔念完了事先准备好的讲稿,可能的问答环节没有再现场直播,掉期交易员对2024年底前降息总量的预测保持不变在约为98个基点。9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也保持稳定。 在市场反应中,美股指数涨幅不断扩大,开盘一小时,标普500大盘已涨超1%,道指一度涨400点,科技股居多的纳指和对经济周期更敏感的罗素小盘股领跑,分别涨1.5%和2%。美股地区银行指数涨5%创八个月最大涨幅,,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则短线跳水, 均与和交易“美联储降息在即”的逻辑有关。 鲍威尔称越来越有信心通胀持续降至目标,明确指出降息是未来的政策方向 鲍威尔参加的经济研讨会题为“重新评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传导”,他的讲稿不仅回顾了疫情后美联储“就业和物价”两大使命之间平衡的转变,点明未来政策方向应如何调整,还试图厘清为何在通胀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失业率还可以保持低位。 他首先指出美联储“保持价格稳定”和“实现充分就业”这两大任务面临的风险平衡已经改变,并 更强调在通胀持续回落至 2% 目标的现阶段,令劳动力市场持稳的重要性 : “新冠疫情爆发四年半后,疫情导致的最严重经济扭曲正在消退。通货膨胀大幅下降,劳动力市场不再过热,现在的条件比疫情前宽松。供应限制已经正常化。 我们的目标是恢复价格稳定,同时保持强劲的劳动力市场,避免在通胀预期不太稳定的情况下,出现早期通紧时期失业率急剧上升的情况。” 在谈及通胀时,鲍威尔赞扬通胀降温的进展,称“在今年早些时候暂停之后,我们又开始朝着2%的目标迈进。 我越来越有信心,通胀率将可持续地回到 2% 的水平。 ” 他认为,这主要是紧缩性货币政策帮助恢复了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平衡,缓解了通胀压力,确保通胀预期保持稳定,令“通胀现在更接近我们的目标,过去12个月价格上涨了2.5%。” 评价就业市场时,他断言“如今,劳动力市场已从之前的过热状态大幅降温,劳动力市场似乎不太可能在短期内成为通胀压力上升的根源。 我们不寻求也不欢迎劳动力市场状况进一步降温。 ” 具体来说,美国非农失业率从一年多前开始上升,目前为4.3%,虽然按历史标准来看仍然很低,但几乎比2023年初高出整整一个百分点,大部分失业率抬头发生在过去六个月。 但鲍威尔试图捍卫当前美国经济状况的稳健(solid)属性,称: “到目前为止,失业率上升并不是裁员人数增加的结果,后者在经济低迷时期很常见。相反,失业率上升主要反映了工人供应的大幅增加和之前疯狂招聘速度的放缓。 即便如此,劳动力市场状况的降温也是显而易见的。 就业增长保持稳健(solid),但今年有所放缓。职位空缺有所下降,职位空缺与失业人数的比例已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名义工资增长放缓。总体而言,劳动力市场状况目前没有像2019年疫情爆发前那么紧张,当时的通胀率不足2%。 总体而言,经济继续稳步增长(solid)。但通胀和劳动力市场数据显示形势正在发生变化。 通胀的上行风险已经减弱,就业的下行风险则有所增加 。美联储关注双重使命各自所面临的风险。” 鲍威尔继而表态称,美联储“将竭尽全力支持强劲的劳动力市场,同时进一步实现价格稳定”, 并明确指出降息是未来的政策方向: “通过适当减少政策限制,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经济将恢复到2%的通胀率,同时保持强劲的劳动力市场。我们目前的政策利率水平提供了充足空间来应对可能面临的任何风险,包括劳动力市场状况进一步恶化的风险。” 鲍威尔:过热且暂时扭曲的需求与受限供应之间的碰撞消失缓解了通胀,不需要经济走弱 在讲稿的第二部分,鲍威尔用了更长的篇幅来讨论新冠疫情前后通胀的涨跌情况,并探讨为何在失业率保持低位的情况下通胀却能大幅下降,似乎在继续描绘美国经济将罕见实现“软着陆”。 不过有分析称,在新冠疫情期间,美联储未能及时加息以应对通胀飙升, 鲍威尔的言论凸显出,在物价增长放缓的当下,美联储官员希望避免再次犯下政策错误 。他们的成功与否将决定美联储能否实现所谓的“软着陆”,即在不让经济陷入衰退的情况下抑制通胀飙升。 鲍威尔称,新冠疫情的爆发迅速导致全球经济停摆,在经历了历史上最严重但短暂的衰退之后,美国经济从2020年中期起再次增长,国会也提供大量额外的财政支持。这导致2021年上半年的支出强劲复苏,但模式有所改变,即消费者对商品的支出历史性激增,服务支出受抑。 同时,疫情还严重破坏了供应状况,疫情爆发之初,美国就有800万人退出劳动力市场,2021年初的劳动力规模仍比疫情前低了400万人,直到2023年中期才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2021年3月和4月,通货膨胀也在汽车等短缺商品中显现并大幅飙升。 但美联储、大多数主流分析师和发达经济体央行大多认为通胀突然上升是暂时的,只要通胀预期保持良好锚定,不需要动用货币政策来应对很快就会过去的通胀上行,“当时人们普遍预期,供应状况将相当快地改善,需求的快速复苏将顺其自然,需求将从商品转向服务,从而降低通胀。” 不过从2021年10月开始,通胀数据与上述假设背道而驰,通胀上升并从商品扩展到服务。为保持通胀预期的良好稳定,必须强有力的政策应对,美联储2022年3月开始激进加息,而在2022年初,总体通胀率超过6%,核心通胀率超过5%,俄乌冲突和疫情复燃又带来新的供给冲击。 鲍威尔称,当时的高通胀率是一种全球现象,反映了人们的共同经历:商品需求快速增长、供应链紧张、劳动力市场紧张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美国通胀率在2022年6月达到了7.1%的峰值,同期的劳动力短缺问题也极其严重,不过就业人数比2021年中期增加了650多万。 因此,美联储当时把抗击通胀作为重中之重,快速加息, 在2022年加息425个基点、2023年加息100个基点,2023年7月以来基准利率一直保持在二十多年来的高位水平,令通胀较两年前的峰值下降了4.5个百分点,且期内的失业率依旧较低,这在历史上颇为罕见。 鲍威尔认为,疫情导致的供需扭曲,以及能源和大宗商品市场的严重冲击,是高通胀的重要驱动因素,这些因素的逆转是通胀下降的关键组成,尽管上述因素的消退用时比预期要长得多: “我们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也)促使总需求趋于缓和,再加上总供给的改善,降低了通胀压力,同时使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健康的速度。 随着劳动力需求趋于缓和,高企的职位空缺与失业人数之比已恢复正常,主要是通过职位空缺率的下降来实现,没有出现大规模和破坏性的裁员,使劳动力市场不再成为通胀压力的来源。” 因此,他认为新冠疫情时期通胀上升的大部分原因,都可归因于“过热且暂时扭曲的需求与受限”供应之间非同寻常的碰撞”。当这个碰撞消失,且在央行有力行动的推动下令通胀预期锚定,就可以在“不需要经济出现闲置(slack)的情况下促进通胀降温”。 最后,鲍威尔在结语中称,美联储致力于每五年通过一次全面的公开审查来对其原则做出适当调整。当今年晚些时候开始这一进程时,将对批评和新想法持开放态度,同时保持其框架的优势: “我们知识的局限性——在疫情期间显而易见——要求我们保持谦逊和质疑精神,专注于从过去吸取教训并灵活地将其应用于当前的挑战。”

  • 鲍威尔重磅演讲今晚来袭!高盛:市场期待着这些惊喜

    美东时间8月23日上午10点(北京时间8月23日晚上10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在杰克逊霍尔年会上发表主题讲话。 高盛表示,尽管投资者对美联储今年剩余时间的降息前景充满信心,但鲍威尔仍可能给投资者带来意外。在高盛看来,相比于两年前鲍威尔给市场带来的惊吓,这次鲍威尔更可能给市场带来惊喜。 鲍威尔会带来惊喜吗? 自2018年担任美联储主席以来,鲍威尔每年在杰克逊霍尔发表的演讲都备受市场关注。而在这其中,当属2022年的那场演讲令市场最为印象深刻。 当时美国通货膨胀正处于近40年来的最高水平,而鲍威尔发表了一段简短而直接的8分钟演讲,着实给了市场一个大大的“惊吓”:鲍威尔强化了美联储将大力加息以对抗通货膨胀的路径,并表示不会因市场震荡而动摇加息的决心。在这段强势的鹰派讲话后,美国债券收益率飙升,标普500指数在一周内下跌了近8%。 但高盛乐观的认为,在今年的杰克逊霍尔年会上,鲍威尔更可能会给市场一个“惊喜”。 高盛指出,当前美国通胀已经基本上得到控制,同时劳动力市场显示出恶化的迹象,在这一背景下,鲍威尔今年的讲话将会采取和两年前截然不同的语气。 高盛经济学家大卫·梅里克(David Mericle)表示:"鲍威尔可能带来的鸽派惊喜可能包括: 他可能会表达对就业市场更为担忧,或暗示鉴于通胀取得的进展,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高位是不合适的 。" 此外,本周三,美国劳工部突然大幅下修了美国就业数据,也将动摇美联储保持鹰派立场的决心。美国劳工部周三宣布,去年到今年年初的美国新增就业岗位远低于之前报告的数量。截至今年3月的过去12个月内,非农就业数据初步下修高达81.8万人。 "这可能意味着鲍威尔将对通胀前景表达更多信心,并更加强调就业市场的下行风险,"梅里克认为,“鲍威尔可能还会重申,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正在密切关注劳动力市场数据,并在必要时做好支持经济的准备。” 也不是没有“惊吓”的可能 如果鲍威尔如高盛所预测的那样,作出鸽派表述,显然是利好股市的,因为它将强化市场的信心,相信美联储将在9月的FOMC会议上开始降息,并且年内降息的幅度可能达到市场预期,甚至更大。 CME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投资者预计今年年底以前,美联储有超过40%的概率降息100个基点,甚至还有可能降息125基点。 当然,如果鲍威尔采取比投资者预期更强硬的语气,也可能会给市场带来下行冲击。 梅里克称,"一个可能出现的鹰派意外是,鲍威尔表态称美国整体金融状况仍相当宽松,这可能暗示高利率虽然可能没有必要,但并不是一个紧迫的问题。" 不过,在梅里克看来,鲍威尔还是更可能在杰克逊霍尔年会上“放鸽”,因为最新的7月非农就业报告表现疲软,最近的数据也表明美国通货膨胀率正在下降,接近美联储2%的长期目标。

  • 堪萨斯联储主席施密德表示,在支持任何降息决定之前,他希望看到更多的经济数据。 施密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美国通胀正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同时认为美联储应该保持耐心。 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中,施密德是立场较为鹰派的官员之一,但他没有对今年货币政策的投票权。 施密德表示:“对我来说,审视未来几周的一些数据是有意义的。在我们采取行动之前,至少在我采取行动或建议采取行动之前,我认为我们需要看到更多的信息。” 周三公布的美联储7月会议纪要显示,绝大多数与会官员认为在下月的会议上开始降息是合适的,少数几位官员甚至认为7月就应该放松政策。 近一年多来以来,美联储一直没有调整过利率,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至5.5%。市场目前认为美联储肯定会在下月开始降息,但对降息幅度意见不一。美联储将于9月17日至18日召开下次利率会议。 “我仍然认为,如果我们在决策时不够谨慎,可能会看到需求出现些许回升,”施密德说。 数据显示,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因素后,美国通胀已连续第四个月放缓(截至7月)。与此同时,失业率则连续四个月上升,从年初的3.7%上升到7月的4.3%。这两项数据都为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提供了理由。 美国劳工统计局周三公布的报告显示,在截至2024年3月的12个月内,非农就业数据初步下修81.8万人。 此前公布的非农数据显示,涉及调整的报告期内总共新增290万个就业岗位,平均每个月24.2万人。扣除81.8万人后,月平均新增就业岗位将下降至17.4万人。 修正数据表明,劳动力市场降温的程度和持续时间都超过了人们此前的预期。 然而,施密德对这份报告引起的担忧不以为然。他表示:“虽然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它并不会真正改变我在考虑货币政策时的思路。”

  • 美联储大幅降息已经板上钉钉?知名经济学家:市场过于乐观了

    美东时间周四,华尔街知名经济学家、安联首席经济顾问埃尔-埃利安(Mohamed El-Erian)表示,交易员过分夸大了美联储在年底前大举降息的可能性。 “在我看来,市场现在已经提前消化了这么多次降息的预期,这是有问题的,”埃尔-埃利安周四,“市场的预期过头了。” 最近几天,掉期市场显示,华尔街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持续提升,认为美联储决策者将有很大可能在年底前降息100个基点,9月可能降息25个基点,甚至50个基点。 在本周美联储会议纪要公布和美国就业数据修正后,市场对于美联储年内大幅降息的预期进一步被巩固。美联储7月会议纪要显示,几位美联储官员认为下个月有可能降息,而最新的就业数据显示,美国的就业增长远不如此前报道的强劲,这进一步表明降息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FedWatch显示,市场预计美联储在9月肯定会降息,其中有76%的概率降息25基点,有24%概率降息50基点。 FedWatch预计9月降息概率 同时,市场预计到今年年底前,美联储有44.7%的概率降息100基点,还有18.9%的概率降息125基点。 但埃尔-埃利安认为, 美联储在今年年底前降息的幅度可能只有75个基点。 他表示:“有一种观点认为,为了要实现经济软着陆,就必须要采取硬着陆政策(指短期内采取大力度政策)来加以应对,这种想法必须以某种方式加以调整…市场总会在某个时间点调整自己的预期。” 美东时间周四,美联储将在怀俄明州杰克逊霍尔召开年度会议,届时交易员将寻找各种蛛丝马迹,来推测美联储未来降息的前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于美东时间周五发表讲话,讨论美国的经济前景。

  • 两位美联储官员力推尽早降息 但主张后续行动要“稳步前行”

    两位美联储官员表示,该行尽早开始放松货币政策是恰当的,但后续降息的步伐应该是“渐进的”和“有条理的”。 波士顿联储主席苏珊·柯林斯(Susan Collins)和费城联储主席帕特里克·哈克(Patrick Harker)分别在两场不同的采访中都使用了类似的措辞,但他们没有说明具体的降息频率。 本月,市场对美联储年内的降息预期也“坐上了过山车”:触发“萨姆规则”的失业率一度令分析师产生了美联储可能“紧急降息”的想法,随着数据整体稳固,9月的常规降息幅度也从50个基点向25个基点靠拢。 截至发稿,芝商所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市场预计该行年内最可能的降息幅度在75个基点至100个基点之间,预测中位数认为“25基点+25基点+50基点”是该行年内最可能的降息路径。 柯林斯表示,官员们在开始放松政策时应该循序渐进,她提到,自己并没有在经济中看到任何“重大警示信号”。柯林斯说道,她专注于“在继续降低通胀的同时,保持健康的劳动力市场”。 “在这种背景下,我确实认为尽快开始放松政策是合适的。”柯林斯被认为是美联储政策决策者中“中间派”的成员,她今年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没有投票权,但明年会成为轮值票委。 较为“鸽派”的哈克告诉媒体,“在9月份,我们需要开始降息,我们需要开始有条不紊地将利率降低。”哈克补充道。他想要获得更多信息,然后再决定9月是应该降息25个基点还是50个基点。 与他们不同的是,堪萨斯联储主席杰弗里·施密德(Jeffrey Schmid)却表示,他尚未准备好支持降息,“对我来说,真正有意义的是仔细观察未来几周的数据,” “在我们采取行动之前——至少在我采取行动或建议采取行动之前——我们需要再多看看。”提到劳工统计局昨日下调的数据,施密德承认这是一个“大数字”,“但还没有改变我思考货币政策的方式。” 昨日,非农就业数据基准修订的初步估计显示,在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统计周期内,美国新增就业岗位比之前预估的减少了81.8万个,这使得12个月期间的每个月的非农就业增长数从约24.2万降至约17.4万。 柯林斯表示,最近的数据表明,整体经济状况依然良好:通胀显著下降朝着2%的目标靠拢;尽管失业率有所上升,但仍然处于历史低位,劳动参与率也保持强劲。 柯林斯认为,裁员并没有明显增加,反映的是一个劳动力市场有序降温的画面。“我确实认为,重新校准(货币政策)变得越来越重要,我预计会逐步进行,目前并没有一个预设的路径。” 发稿前不久,“萨姆规则”提出者、前美联储经济学家萨姆(Claudia Sahm)表示,鉴于美联储本应该在7月份就降息25个基点,这意味着9月份绝对有降息50个基点的理由。 萨姆称,降息50个基点是对政策的“重新校准”,重新把它带到正轨上。

  • 贝莱德高管辣评“非农大修”:利率太高 美联储9月应“立减50”!

    自美联储7月会议纪要发布以来,9月份降息似乎已经“板上钉钉”了。至于幅度,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贝莱德(BlackRock)呼吁称,美联储应以大幅降息的姿态拉开“首降”的帷幕。 贝莱德全球固定收益部门的首席投资官Rick Rieder周三表示, 美联储需要在9月份的会议上大幅下调利率,以重新刺激经济增长,减轻消费者的债务压力。 “我(觉得)会降息50个基点,”他说。 本月早些时候,美国7月份公布的就业报告出人意料地疲软,令市场震惊。该数据引发了对经济衰退的新担忧,华尔街大佬纷纷呼吁美联储以更积极的步伐放松政策。而美国劳工统计局周三发布的报告更是令人为之一颤。 报告显示,在截至今年3月的一年中,美国就业增长可能远没有先前报告得那样强劲。美国劳工统计局的初步基准修订显示,上述时期非农就业人数可能会下修81.8万人,按比例则折合每月减少约6.8万人。每个月的具体修正情况要到2025年2月才正式公布。 修正后的数据显示,美国经济的实际就业增长比最初报告的要弱得多。这一修正可能会改变对经济增长的预期。就业市场一直是衡量经济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如果就业增长不如预期强劲,这可能表明经济活动放缓的风险增加。 对此,Rieder评论称,这种幅度的初步修正有助于证实近几个月来对就业市场疲软的一些担忧。这份最新报告最终强调了美联储双重使命中劳动力部分的重要性,并 表明在通胀放缓和经济放缓的情况下,联邦基金利率的限制性过大。 尽管如此, 他仍然预计,美联储最终可能会在2025年之前的一系列会议上,以25个基点的幅度降息。 但他强调, 美联储这样做将会延长他在海量数据中看到的压力。 “我昨天看到了信用卡拖欠或冲销,汽车贷款拖欠,就像你开始看到接近金融危机的数字一样。我们还没有到那个地步,但你已经开始看到这种显著的增长。”他补充说。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Jan Hatzius此前也表示,“经济衰退风险的降低加强了我们的预测,即(美联储)将在9月份的会议上仅降息25个基点。” Hatzius补充称,他预计今年将降息75个基点,最后一次降息将在12月。 总而言之,可以肯定的是,在年底来临之际,美国经济为投资者描绘了一幅喜忧参半的画面。这基本上等同于美联储政策方向的不确定,本周举行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可能会体现出这一点。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