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614个
》查看SMM金属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据SMM调研数据显示,本周(即7月1日-7月7日)再生铜制杆企业开工率为43.92%(调研企业:15家,产能148万吨/年),较上周下降了5.04个百分点。本周再生铜杆开工率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仍是消费不济,且高铜价叠加消费淡季,使得再生铜杆厂新增订单有限。供给端,周初铜价受核心PCE超预期降温的影响走高,此后铜价持续在68000元/吨附近徘徊,处于年内较高位置,再生铜原料贸易商出货积极性尚可,本周1#光亮铜的周均价格为62670元/吨,较上周上涨70元/吨变化不大,周均精废价差有所扩大,由上周1991元/吨扩大至本周2010元/吨,主因越来越多的再生铜杆厂收到税务局关于“财税40号文”追缴的通知,大家采购变得愈发谨慎,部分地区出现采购带票再生铜原料的现象。未来需持续关注“财税40号文”追缴政策的实施,若未来全国按统一标准实施,则每吨再生铜原料采购成本将增加1200元,再生铜原料短期之内供应将变得紧张。若只是部分地区实施追缴政策,则再生铜杆厂产业将发生地区转移。但是值得关注的是,本周陆续有江西地区再生铜杆厂接到税务局关于“财税40号文”追缴的官方信息,为此本周采购、生产以及销售较上周更为谨慎,以销订采,避免存在过多的原料库存,部分厂家开始采购带票的再生铜原料以降低企业风险,为此不带票的再生铜原料需求量边际有些走弱。 截止本周五(7月7日)江西再生铜杆对盘面扣减760元/吨,而华东电力用杆对盘面升水610元/吨,精废杆价差为1370元/吨。本周精废价差虽较上周小幅缩窄,由于现阶段已步入消费淡季,叠加铜价高位徘徊,为此本周再生铜杆消费清淡。
》查看SMM金属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受上周五晚美国所公布的核心PCE数据影响,市场对于美联储7月加息的预期有所转向,为此美元走弱,铜价上扬。周内美国公布了6月ISM制造业以及服务业PMI,制造业和服务业表现分化,制造业PMI屡创新低,但服务业PMI依然扩张,支撑着美国经济的韧性。此外,美联储在周内所公布的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比市场预期更加鹰派叠加超预的小非农数据,市场再次调整美联储7月加息的预期,为此美元再次走强,铜价承压走弱。欧元区,周内所公布的欧洲制造业景气指数表明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制造业正在下行,外需不足也促使欧洲制造业回落。各项数据表明,欧洲经济正在降温,但欧央行始终表现较为鹰派,为此欧元仍将制约美元上涨。国内,周内所公布的6月官方制造业数据再一次表明中国正处于“弱复苏”状态,且非制造业扩张的动能放缓。周内仍然可听到关于利好房地产的地方政策公布,且多省份发文支持民营经济,国内宏观利好持续释放仍会给铜价一定支撑。基本面,截至本周五(7月7日)电解铜社会库存较6月30日9.91万吨多垒2.12万吨至12.03万吨,主因进口货源的流入,虽电解铜社会库存接连两周垒库,若电解铜持续垒库,则对铜价的支撑作用将会越来越低。 综合来看,市场短期交易逻辑仍围绕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近期所公布的经济数据喜忧参半,但美联储不间断的鹰派的发言使得美元仍保持强势,需持续关注未来公布的经济数据,尤其是就业数据,若就业数据持续表现大幅降温,则铜价将再次上扬。国内方面,铜价高位徘徊,下游接受程度有限,下游加工企业新增订单边际走弱,部分工厂精铜杆成品库存居高不下,电解铜社会库存持续垒库的状态对铜价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小。但在弱复苏面前,国内或将不断释放宏观利好,阶段性推动铜价上扬,为此未来铜价将延续宽幅震荡的可能性较大。预计下周铜价将在66500-69000元/吨之间运行,伦铜将在8150-8450元/吨之间运行。现货市场,下周临近交割,在高持仓低仓单背景下月差有望扩大,然现货供大于求局面将令升水走跌,预计下周升贴水将在贴水20-升水100元/吨之间运行。
》查看SMM铝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SMM 7月7日讯: 价格回顾 :截至本周五,SMM地区加权指数2,822元/吨,较上周五上涨6元/吨。其中山东地区报2,750-2,820元/吨,较上周五上涨5元/吨;河南地区报2,860-2,900元/吨,较上周五上涨5元/吨;山西地区报2,780-2,820元/吨,较上周五上涨5元/吨;广西地区报2,770-2,850元/吨,较上周五上涨20元/吨;贵州地区报2,780-2,850元/吨,较上周五报平;鲅鱼圈地区报2,950-3,000元/吨。 海外市场 :截至本周五,西澳FOB氧化铝价格为328美元/吨,较上周五下跌2美元/吨。美元/人民币汇率维持在7.2,海运费21.3美元/吨,该价格折合国内主流港口对外售价约2,925元/吨左右,高于国内氧化铝价格103元/吨,进口窗口自1月18日起始终处于关闭状态。 国内市场 :现货方面,西南领涨,北方跟涨。伴随雨季来临,广西地区部分国产矿山开采受限,抑制新投产能快速放量,个别氧化铝厂运行产能有所下滑。此外,需求方面,随着云南电解铝厂自6月下旬开始恢复了近26万吨/年的运行产能,在供应微减而需求提振的背景下,导致西南市场可流通氧化铝现货趋紧,带动了广西氧化铝价格的快速反弹。据悉本周广西成交一笔5,000吨的氧化铝,成交价格2,855元/吨,较上一笔成交价格上涨55元/吨。河南三门峡地区国产矿山生产受受限,导致当地氧化铝厂被迫压产产能以接近80万吨/年,若矿山持续不能复产,则后续仍有减产预期,因此本周北方地区氧化铝价格亦出现了小幅反弹。本周北方成交三笔,成交价格在2,790-2,800元/吨的区间内。期货方面,本周氧化铝期货走势稳健,主力合约蓄势后创下了2845元的新高,预计下周2311合约将大致运行在2800-2840元/吨。 整体而言 :目前云南地区的电解铝企业复产迅速,赋予西南氧化铝价格持续反弹的动力,北方地区,河南三门峡矿山生产受限,亦给予晋鲁豫三地价格支撑,预计下周氧化铝现货价格依旧有5-10元/吨左右的反弹空间。期货方面,本周资金活跃度良好,主力合约依旧有温和上涨的潜力。 图1. 国内主流地区氧化铝价格走势 来源:SMM 》点击查看SMM铝产业链数据库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7月7日讯 周初铜价受核心PCE超预期降温的影响走高,此后铜价持续在68000元/吨附近徘徊,处于年内较高位置,再生铜原料贸易商出货积极性尚可,本周1#光亮铜的周均价格为62670元/吨,较上周上涨70元/吨变化不大,周均精废价差有所扩大,由上周1991元/吨扩大至本周2010元/吨,主因越来越多的再生铜杆厂收到税务局关于“财税40号文”追缴的通知,大家采购变得愈发谨慎,部分地区出现采购带票再生铜原料的现象。未来需持续关注“财税40号文”追缴政策的实施,若未来全国按统一标准实施,则每吨再生铜原料采购成本将增加1200元,再生铜原料短期之内供应将变得紧张。若只是部分地区实施追缴政策,则再生铜杆厂产业将发生地区转移。 本周再生1#铜CIF报价为美精铜12月合约价格扣减10-11美分/磅,再生铜2#铜CIF报价为美精铜12月合约价格扣减21-22美分/磅,美国黄杂铜67%-67.8%LME,固定价格5580-5650美元/吨;98.5铜米CIF报价的LME系数为 95.5%-95.75% 光亮铜CIF报价的LME系数为98%-98.25% LME。
》查看SMM锌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点击查看SMM锌产品历史价格 》点击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点击查看SMM铜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伴随着新冠疫情管控成为历史,春节过后铜加工行业做好了大干一场的准备。如今2023年已过半,精铜杆作为铜消费的大户,上半年表现如何?我们一起来回顾下……. 从SMM调研行业开工率来看,上半年精铜杆行业开工率较过去两年回升较为明显,但由于过去几年企业生产、销售受疫情因素的干扰较大,且今年多数企业对消费充满信心,大干一场预期下,实际订单表现距预期有一定差距。 具体来看:由于春节时间较往年提前,今年1-2月份精铜杆行业开工率受假期因素干扰较大。3月份行业进入传统消费旺季,且铜价大幅下跌触及66160元/吨低位,下游刚需涌现,精铜杆企业订单表现向好,开工率同步回升创三年来(2020年-2022年)新高。但由于上半年终端消费表现始终“不亮眼”,随着3月份激增订单的消耗殆尽,4月份下游线缆及漆包线行业对于铜杆的需求均呈现明显下滑,精铜杆企业为减缓库存压力不得不放缓生产节奏。进入5月份,铜价持续下行跌破64000元/吨,下游逢低下单的现象集中涌现,促使精铜杆厂加快生产节奏,排产积极,开工率再得以快速拉升,录得76.4%,创上半年新高。 上半年随着铜价的波动,精废铜杆价差也有较大的差距,据SMM数据显示,上半年精废铜杆价差最小缩至215元/吨,最大价差扩至2085元/吨,其中5月份精废铜杆价差月均价514元/吨。铜价快速回落后,废铜商不愿亏损出货导致市面废铜资源十分紧张,再生铜杆厂开工率下滑,再生铜杆产量快速下降,且其价格优势持续丧失。5月份在精废价差的利好下精铜杆优势凸出,助力精铜杆行业开工率大幅回升。 2023年上半年已落下帷幕,虽然上半年消费对于不少精铜杆企业而言未及预期,但整体开工率仍好于过去两年。展望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及光伏行业将保持良好增速,电网订单也将正常释放,对于铜杆的需求量多属于计划内的正常量,而房地产行业下半年能否发力带动铜杆增量目前并不明朗,但终端行业资金链紧张已属。7月份步入行业淡季,当下精铜杆订单下滑明显,多数企业对于下半年精铜杆消费比较担忧,“金九银十”是否能顺利到来也是未知,下半年精铜杆行业无疑也将面临较大的挑战。 》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7月6日讯 今日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2307合约报于升水30~升水90元/吨,均价报于升水6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下跌140元/吨。沪期铜2307合约从68290元/吨附近走低至68210元/吨,随后盘面持续走高上测68380元/吨,第二交易时段后,盘面回吐涨幅,临近收盘探低68110元/吨,收于68140元/吨。沪铜当月进口亏损在500元/吨,隔月BACK月差盘初下测300元/吨,随着盘面走低后上行至BACK380元/吨。 今日电解铜现货升贴水较上一日大幅下跌140元/吨,今日07合约收于6814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下跌70元/吨,因此再生铜原料价格跟跌100元/吨。今日广东地区1#光亮铜报价62400元/吨-626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下跌100元/吨,精废价差为1852/吨,较上一交易日缩小103元/吨,持续位于优势线上方,利于再生铜原料消费。近期江西地区也陆续接到关于“财税40号文”追缴的官方消息,再生行业的规范化未来会影响到再生铜杆厂的采购成本,平均每一吨光亮铜的采购成本都要上升1200元左右,为此再生铜原料未来或将面临供应紧张。
有色金属板块的领头羊“铜博士”被誉为观察宏观和实体经济变化的晴雨表,因其价格变化与宏观经济周期、通胀周期呈现高度正相关性,其在经济增长低位复苏的背景下,具备较强的价格上涨空间和动力,但在经济增长不乐观的背景下,价格将整体承压,只是比其他品种具有更多敏感性和韧性。故而,市场认为铜价更能直观地反映未来经济增长趋势。 不过,笔者参考下半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和有色金属行业变化趋势分析,铜价似乎难以持续乐观,预计以铜为代表的顺周期性商品三季度延续分化走势,铜、铝有望在有色金属板块中继续表现出坚挺抗跌性,但镍、锌将加速产能出清洗牌速度,供需整体偏弱。截至7月5日收盘,文华商品指数有色金属板块下跌超8%,铜、铝、锌、铅、镍、锡各品种分化差异较大,期货价格年内涨跌幅分别为2%、-5%、-16%、-3%、-32%和6%。 [国际宏观因素主导 加息尾声影响犹存] 从国际宏观趋势来看,进入三季度,欧美央行仍表现出继续加息抑制通胀的倾向,背后的原因是欧美央行担心金融条件过早放松会削弱此前压制通胀的阶段性成果。目前,全球金融市场最关键的分歧在于未来何时降息。此前,市场普遍认为各大央行下半年会从加息转为降息,但6月下旬以来欧美央行官方则表示会将高利率维持一段时间。在海外宏观决策反复切换和后续欧美加息高度不确定的背景下,股债汇、大宗商品等资产价格高波动似乎成为新常态。 结合高频数据可以发现,今年上半年,欧美经济结构内部分化严重,欧美制造业持续衰退,而消费服务业和就业市场相对坚挺。基于美联储表态路径推演可知,三季度,以美联储为首的欧美央行可能继续加息,海外货币政策和流动性将面临进一步收紧风险。 回顾近一年来欧美开启的“加息潮”,其外溢效应持续引发新兴经济体的资本回流至美国、各国金融市场动荡加剧、非美货币贬值等。从上述宏观因素对大宗商品的影响来看,全球需求疲软压制以有色金属为代表的工业品板块,欧美加息快速收紧流动性,整体上打压与大宗商品相关的通胀水平。细分来看,对有色金属消费占比较大的可选和耐用品的影响更突出。 通过跟踪多个模型数据,笔者发现,下半年,以欧美为代表的海外实体经济转弱,乃至陷入温和衰退的迹象进一步显现,尤其是对有色金属等海外需求占比较高的板块影响深远。一方面,海外有色金属消费增速下滑的概率较大;另一方面,受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以有色金属为代表的全球实物供应链面临区域割裂风险,损失的是效率,增加的是成本,受困的是行业企业。目前,有色金属主要下游面对可选消费的大幅下滑更多靠刚需来支撑,而海外市场和国内制造业消费补库尚未到来,有色金属行业陷入终端需求下滑、产能过剩压力加大、行业利润缩小的困局,这不仅导致大宗商品供应过剩压力加大,进而引发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回落,还会通过挤压生产企业的利润加速行业洗牌重塑。 [夏季用电高峰将至 关注产业结构调整] 进入三季度,有色金属等顺周期类资产迎来“开门红”行情。站在7月初,国内市场已然从“干旱少雨的春季”转向“酷暑多雨的夏季”,这也从侧面反映,在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正在发生变化。 今年以来,我国高温日数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极端天气导致气象灾害频发、用电负荷增长。近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在京召开盛夏(7月至8月)全国气候趋势及主要气象灾害预测会商会,预计盛夏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阶段性强降水、暴雨洪涝、高温热浪等灾害较重。 从天气因素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来看,天气因素给我国区域经济和相关行业供需带来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到相关大宗商品原材料,尤其是2021—2022年北半球气候异常,叠加多重因素导致能源紧张和原材料供应受阻,大宗商品价格大幅走高。此外,今年上半年,我国西南地区缺电导致电解铝企业减产和停产,对区域经济增长和相关实体行业供应链稳定产生较大影响。对于今年夏季的异常酷暑,有关部门已经密集部署备战迎峰度夏。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据中心预测,2023年若出现长时段大范围的极端气候,我国最高用电负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1亿千瓦左右,或达到14.7亿千瓦。 面对盛夏用电负荷高峰的考验,有色金属后市行情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在有色金属等板块的周期性波动中,历史不会重复过去每个细节,但过程却会出现惊人的相似。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频发,高温干旱天气容易影响区域生产经营活动,尤其是电力紧张问题将较大程度地打乱甚至影响经济和行业发展。在我国用电占比中,相比于电扇、空调等居民用电消耗,工业用电消耗占比高达七成,其中有色金属冶炼、黑色金属冶炼、化学原料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四大高载能行业又是我国工业领域最主要的耗电门类。 回顾2021—2023年上半年,多国气候异常,高温干旱天气频发,我国也出现过用电高峰期电力供应不稳定的情况,但我国明确优先保障民生用电,重点压限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用电,尤其是铝冶炼行业。 今年下半年,作为高耗能行业,铝冶炼行业可能会面临在用电高峰期出现错避峰负荷、分级预警、让电于民等情况。一般来说,如果我国南方、华东区域出现电力供需形势偏紧的情况,那么电力缺口可能影响有色金属的加工和终端消费环节。根据行业多年经验分析,电力消费避峰加强或天气环保因素,主要影响有色金属供需的开工率和实际产量预期。在国内外有色金属表观库存相对较低的背景下,生产端的扰动可能会被放大,这将带来铜、铝等低库存、紧平衡品种的结构走强,但这种情况往往是阶段性的,行业持续时间一般与电力紧张节奏相匹配,需密切关注市场热点因素不同时点的变化。 图为我国高耗电、高载能金属单吨耗电量 展望后市,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的压制犹在,而结合国际宏观经济与有色金属板块自身独特的运行规律来看,铜、铝有望继续表现出抗跌性,镍、锌将加速产能出清,供需整体相对偏弱。笔者认为,三季度应注重对市场预期差的探寻和把握,同时跟踪天气、环保等因素对有色金属供需变化的影响,做到抓大放小把握趋势,注意风控顺势交易。
有色金属板块的领头羊“铜博士”被誉为观察宏观和实体经济变化的晴雨表,因其价格变化与宏观经济周期、通胀周期呈现高度正相关性,其在经济增长低位复苏的背景下,具备较强的价格上涨空间和动力,但在经济增长不乐观的背景下,价格将整体承压,只是比其他品种具有更多敏感性和韧性。故而,市场认为铜价更能直观地反映未来经济增长趋势。 不过,笔者参考下半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和有色金属行业变化趋势分析,铜价似乎难以持续乐观,预计以铜为代表的顺周期性商品三季度延续分化走势,铜、铝有望在有色金属板块中继续表现出坚挺抗跌性,但镍、锌将加速产能出清洗牌速度,供需整体偏弱。截至7月5日收盘,文华商品指数有色金属板块下跌超8%,铜、铝、锌、铅、镍、锡各品种分化差异较大,期货价格年内涨跌幅分别为2%、-5%、-16%、-3%、-32%和6%。 国际宏观因素主导 加息尾声影响犹存 从国际宏观趋势来看,进入三季度,欧美央行仍表现出继续加息抑制通胀的倾向,背后的原因是欧美央行担心金融条件过早放松会削弱此前压制通胀的阶段性成果。目前,全球金融市场最关键的分歧在于未来何时降息。此前,市场普遍认为各大央行下半年会从加息转为降息,但6月下旬以来欧美央行官方则表示会将高利率维持一段时间。在海外宏观决策反复切换和后续欧美加息高度不确定的背景下,股债汇、大宗商品等资产价格高波动似乎成为新常态。 结合高频数据可以发现,今年上半年,欧美经济结构内部分化严重,欧美制造业持续衰退,而消费服务业和就业市场相对坚挺。基于美联储表态路径推演可知,三季度,以美联储为首的欧美央行可能继续加息,海外货币政策和流动性将面临进一步收紧风险。 回顾近一年来欧美开启的“加息潮”,其外溢效应持续引发新兴经济体的资本回流至美国、各国金融市场动荡加剧、非美货币贬值等。从上述宏观因素对大宗商品的影响来看,全球需求疲软压制以有色金属为代表的工业品板块,欧美加息快速收紧流动性,整体上打压与大宗商品相关的通胀水平。细分来看,对有色金属消费占比较大的可选和耐用品的影响更突出。 通过跟踪多个模型数据,笔者发现,下半年,以欧美为代表的海外实体经济转弱,乃至陷入温和衰退的迹象进一步显现,尤其是对有色金属等海外需求占比较高的板块影响深远。一方面,海外有色金属消费增速下滑的概率较大;另一方面,受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以有色金属为代表的全球实物供应链面临区域割裂风险,损失的是效率,增加的是成本,受困的是行业企业。目前,有色金属主要下游面对可选消费的大幅下滑更多靠刚需来支撑,而海外市场和国内制造业消费补库尚未到来,有色金属行业陷入终端需求下滑、产能过剩压力加大、行业利润缩小的困局,这不仅导致大宗商品供应过剩压力加大,进而引发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回落,还会通过挤压生产企业的利润加速行业洗牌重塑。 夏季用电高峰将至 关注产业结构调整 进入三季度,有色金属等顺周期类资产迎来“开门红”行情。站在7月初,国内市场已然从“干旱少雨的春季”转向“酷暑多雨的夏季”,这也从侧面反映,在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正在发生变化。 今年以来,我国高温日数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极端天气导致气象灾害频发、用电负荷增长。近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在京召开盛夏(7月至8月)全国气候趋势及主要气象灾害预测会商会,预计盛夏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阶段性强降水、暴雨洪涝、高温热浪等灾害较重。 从天气因素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来看,天气因素给我国区域经济和相关行业供需带来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到相关大宗商品原材料,尤其是2021—2022年北半球气候异常,叠加多重因素导致能源紧张和原材料供应受阻,大宗商品价格大幅走高。此外,今年上半年,我国西南地区缺电导致电解铝企业减产和停产,对区域经济增长和相关实体行业供应链稳定产生较大影响。对于今年夏季的异常酷暑,有关部门已经密集部署备战迎峰度夏。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据中心预测,2023年若出现长时段大范围的极端气候,我国最高用电负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1亿千瓦左右,或达到14.7亿千瓦。 面对盛夏用电负荷高峰的考验,有色金属后市行情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在有色金属等板块的周期性波动中,历史不会重复过去每个细节,但过程却会出现惊人的相似。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频发,高温干旱天气容易影响区域生产经营活动,尤其是电力紧张问题将较大程度地打乱甚至影响经济和行业发展。在我国用电占比中,相比于电扇、空调等居民用电消耗,工业用电消耗占比高达七成,其中有色金属冶炼、黑色金属冶炼、化学原料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四大高载能行业又是我国工业领域最主要的耗电门类。 回顾2021—2023年上半年,多国气候异常,高温干旱天气频发,我国也出现过用电高峰期电力供应不稳定的情况,但我国明确优先保障民生用电,重点压限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用电,尤其是铝冶炼行业。 今年下半年,作为高耗能行业,铝冶炼行业可能会面临在用电高峰期出现错避峰负荷、分级预警、让电于民等情况。一般来说,如果我国南方、华东区域出现电力供需形势偏紧的情况,那么电力缺口可能影响有色金属的加工和终端消费环节。根据行业多年经验分析,电力消费避峰加强或天气环保因素,主要影响有色金属供需的开工率和实际产量预期。在国内外有色金属表观库存相对较低的背景下,生产端的扰动可能会被放大,这将带来铜、铝等低库存、紧平衡品种的结构走强,但这种情况往往是阶段性的,行业持续时间一般与电力紧张节奏相匹配,需密切关注市场热点因素不同时点的变化。 展望后市,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的压制犹在,而结合国际宏观经济与有色金属板块自身独特的运行规律来看,铜、铝有望继续表现出抗跌性,镍、锌将加速产能出清,供需整体相对偏弱。笔者认为,三季度应注重对市场预期差的探寻和把握,同时跟踪天气、环保等因素对有色金属供需变化的影响,做到抓大放小把握趋势,注意风控顺势交易。 国信期货:顾冯达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