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614

  • SMM七地锌锭社会库存下降0.68万吨【SMM数据】

    》查看SMM锌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点击查看SMM锌产品历史价格   》点击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 六月铝杆供应相对平稳 七月中下旬铝杆加工费有抬头迹象【SMM分析】

    SMM 7月21日讯: 烈日炎炎似火烧,不知不觉时间已来到了七月下旬。盛夏已至,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六月份铝杆市场供需情况,供应端,针对国内重点铝杆企业淡季当中的开工和生产情况,SMM在七月初进行了最新一期调研,关于六月国内铝杆产量和开工率数据,经整理后今日再次发布供读者回顾:SMM本次调研进一步精选了全国各地铝杆企业共86家作为调研样本,主要以华东(山东、江苏)、华北(河南、内蒙古)两大地区居多,其他地区如广西、云贵川等地也均有涉及。 据SMM调研统计,2023年6月(30天)全国铝杆总产量35.27万吨,环比5月(31天)减少了0.41万吨,降幅1.15%。国内6月铝杆开工率为60.67%,5月开工率为61.38%,环比下降0.71%,基本持稳。 据SMM调研了解,目前国内铝杆企业复产及新投产能的落地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当中, 因此SMM预计今年下半年铝杆供应端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从六月的加工费来看,淡季已逾两月,需求相较三四月的消费旺季有所下滑,市场情绪稍显冷淡,据调研部分铝杆厂家已有厂内成品库存积压。六月份铝杆市场显供过于求,铝杆加工费频频下跌,端午节后大户为回笼资金,主动下调加工费促进销量,以缓解现货库存压力。在连续数日下跌后,铝杆加工费整体重心下移明显。山东地区铝杆加工费月内在250-400元/吨之间,月均价在325元/吨附近,环比上月均价下跌158元/吨,且在六月底七月初这段时间,当地大户频频下调报价;内蒙古地区铝杆加工费月内在100-350元/吨之间,月均价在194元/吨附近,环比上月均价下跌195元/吨,是六月份下行幅度最大的地区;河南地区铝杆加工费月内在350-400元/吨之间,月均价在383元/吨附近,环比上月均价下跌106元/吨;广东地区铝杆加工费月内在550-650元/吨之间,月均价在578元/吨附近,环比上月均价下跌107元/吨,现货充足当天即可提货。     在铝杆加工费经历了一波探底行情过后,到了七月下旬,铝杆加工费有抬头迹象。七月中旬以来,铝价以偏强上行为主,下游虽稍显畏高,但刚需情况有所回暖,铝杆企业看涨挺价,本周铝杆加工费出现两次上调。今日铝杆加工费出现不同程度上调,山东1A60普铝杆加工费出厂价300-400元/吨,均价录得350元/吨,上涨50元/吨。河南地区1A60铝杆加工费在300-400元/吨,报350元/吨,持平,内蒙古地区1A60铝杆加工费在200-250元/吨,报225元/吨,上涨25元/吨。华南地区加工费上涨50元/吨,1A60铝杆加工费600-700元/吨,均价录得650元/吨,低价货源相对有限。 据SMM调研,7月上半月下游铝线缆龙头企业开工率为57.8%,较六月均值58.5%和上周的58.2%出现小幅下滑。但整体而言,铝线缆龙头企业开工率在淡季并未受太大影响,基本持稳为主,下游生产情况比较稳定。淡季期间,铝线缆企业整体开工率的小幅下滑或难以避免,而南方地区的整体表现要好于北方地区。 最后SMM针对七月中下旬的铝杆市场的最新情况做个总结: 供应方面: 铝杆供应已基本完全恢复,铝杆企业接单情况不一,厂家随订单排产情况调整加工费。河南部分前期停产企业复产正在进行当中,但面对前期供过于求的铝杆市场,有延缓复产节奏的意愿。大部分在产铝杆厂家货源充足,基本当天或隔天即可排产提货,但部分厂家前段时间出现的成品库存压力有所好转。 需求方面: 铝杆市场正值季节性消费淡季,需求略有下滑符合预期,市场若要恢复到火爆的市场情绪,仍需等待四季度消费旺季的到来。 综合来看, 七月中下旬仍处铝杆市场季节性淡季,国内铝杆下游需求一般,厂家成品库存未完全消化,市场稍显供过于求。近期下游刚需有所回暖,七月中下旬铝杆加工费有抬头迹象,SMM预计未来三季度铝杆加工费将维持区间震荡走势。  

  • 【SMM分析】关于锂的一切 - 锂产业链情况全梳理

      作为2021年以来的锂电产业链的“超级明星”,碳酸锂价格在过去两年内出现了巨幅波动,曾一度登顶向60万元/吨的价格进发,也曾在23年上半年的需求低谷期中跌落至17万元/吨的位置。同时,恰逢碳酸锂期货上市在即 ,SMM将在本篇对锂产业链概况、资源资源端、冶炼端、需求端、供需格局、签单形式及定价机制方面为读者进行全面梳理。 锂产业链概览: 锂作为原子量最小的金属元素,因为锂的电荷密度很大并且有稳定的氦型双电子层,具有极强的电化学活性,可以与其他材料反应,形成各种化合物,是制造电池材料的绝佳选择。在锂产业链中,上游为锂辉石、锂云母、盐湖卤水等锂矿资源,锂资源经提取后,在各环节分别经加工可制得一次锂盐、二次/多次锂盐、金属锂等多种形式产品。 初级加工阶段的产品主要包括碳酸锂、氢氧化锂、氯化锂等一次锂盐;进一步加工可制取磷酸铁锂、钴酸锂、六氟磷酸锂、金属锂等二次或多次锂产品。 各种锂产品可广泛应用于 锂电池、陶瓷、玻璃、合金、润滑脂、制冷剂、医药、核工业及光电等新兴领域。   数据来源:SMM 锂资源端: 从锂的资源类型来看,可分为原生料与再生料两条主线。 其中,原生料的锂资源主要赋存于盐湖卤水、锂辉石与锂云母中。再生料则主要通过退役锂电及循环再生的方式获取锂资源。 先从原生料路径出发,整体锂资源储量的分布集中度较高。 据USGS最新公布数据显示,全球锂资源储量共计2,200万吨锂金属当量。其中, 世界锂资源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为智利、澳大利亚、阿根廷、中国、美国,合计占比达87%,中国储量占比为7%。 对资源类型进行进一步切分,盐湖是目前世界锂资源的主要来源,主要分布于智利、阿根廷、中国等地;锂辉石矿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中国等地,资源分布集中度较盐湖偏低,是目前实现商业化提锂程度最高的资源类型;锂云母资源储量较小,集中分布于中国江西地区。 从锂资源的产出情况来看,2022年全球锂资源产出总量为84万吨LCE,预期在2023-2026年将实现21%的年复合增长率,在2026年达到256万吨LCE。分国别来看, CR3分别为澳大利亚、智利、中国,合计占比高达86%,集中度较高。 分原料类型来看,辉石未来依然是主导,盐湖作为第二大原料类型,云母仍将作为补充的角色。 值得关注的是,22年后迎来报废潮,产间废料及退役废料的快速增长,以及回收提锂工艺突破,将助推回收提锂量快速增长, 预期2026年再生料将达到8%的锂资源供应占比。   数据来源:SMM 锂冶炼端: 中国是全球范围内锂冶炼产出量最高的国家。分省份看,中国碳酸锂生产区位主要根据资源与冶炼企业分布, 主要生产省份为江西、四川、青海三省。江西是中国最大的锂云母资源分布省份,并且有赣锋锂业等知名冶炼企业产能,通过进口锂辉石生产碳酸锂及氢氧化锂;四川是中国最大的辉石资源分布省份,也是氢氧化锂的生产集中地。青海是中国最大的盐湖卤水提锂省份。     数据来源:SMM 分企业来看,碳酸锂方面, 2022 年总计产量为35万吨,其中CR10的企业占比合计达69%, 生产格局相对集中。 其中产量最大的为江西志存锂业,产出占比达到了9%, 行业尚无绝对垄断龙头出现。   数据来源:SMM 氢氧化锂方面,2022年产出总计为24.3万吨,其中CR10企业占比高达74%,生产格局较碳酸锂更为集中。 企业一共有其中产量最大的企业赣锋锂业产量占比高达24%, 龙头效应较为明显。   数据来源:SMM 锂需求端: 锂的消费需求可划分为锂电行业、传统行业两大板块。随海内外动力及储能市场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拉动锂电需求在锂消费总量中的占比逐年攀升。 据SMM统计,2016-2022年间,锂电领域在碳酸锂的消费占比中分别由 78% 提升至 93% ,氢氧化锂则是由 小于1% 的比例跃升至 接近95%+ 的占比 。分市场来看,锂电行业的总需求主要由动力、储能、消费三大市场共同驱动: 动力市场: 受全球电动化政策、车企转型及市场需求驱动拉动下,动力市场需求在2021-2022年实现爆发式增长, 在锂电需求占比中占绝对主导地位 ,并有望在远期维持稳定提升。 储能市场: 在能源危机、国家政策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欧洲、美国三大市场共同发力,并将成为 锂电需求的第二大增长点。 消费市场: 整体市场趋于饱和,远期增速预期较低。   数据来源:SMM 总体来看,锂电池的需求量在22年同比增长52%,并在22-26年将以35%的年复合增速稳步提升,将拉动锂电行业在锂需求占比中的进一步提升。 分不同应用来看,储能市场增速最高,动力市场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持续发力,消费市场主要依靠电动两轮车、新型消费品如无人机、电子烟、穿戴式设备等增长,年复合增速仅为8%。 从锂盐的直接消费企业来看,碳酸锂方面,2022年需求总量为51万吨, 消费企业主要集中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企业与中低镍三元正极材料企业中, 下游企业消费集中度较低, 其中CR12占比44%,具有较强的长尾效应,格局较为分散。   数据来源:SMM 氢氧化锂方面来看,2022年消费总量为14万吨,下游消费企业集中度明显高于碳酸锂, CR10 占比87%, 格局较为集中, 未来随着各家三元正极材料企业纷纷推进高镍化,行业集中度预计将会有所下降。   数据来源:SMM 锂资源供需结构: 综合供需来看,实际在2015-2019年间,锂已经完成了一轮周期。2015-2017年, 新能源需求国补刺激下实现快速增长,而锂资源端增速因不及需求,导致供需错配出现;但在2019年国补退坡后,终端需求迅速萎缩,但前期投建锂资源项目已陆续达产,锂正式进入过剩周期。期间有多家矿企宣布破产,行业迎来一轮洗牌。 本轮行业周期于2020年底开启: 2021-2022年: 终端需求快速爆发,与上游锂资源供应形成错配。2021年-2022年部分在上轮过剩周期被叫停的锂矿项目陆续重启,但仍存在较大幅度短缺。同时,此期间也是锂价实现快速拉涨的阶段。 2023-2024年: 复产的项目+新建的绿地项目预期将于2023-2024年间陆续达产,新能源需求增速不及爆发初期,资源过剩程度将于2024年到达顶峰。 2025-2026年: 持续过剩下上游锂资源增速或将放缓,需求端受储能领域带动,过剩将得到有效缓解。 数据来源:SMM     锂盐签单情况及结算机制: 锂盐的签单模式主要有长单、零单两种形式。零单 则可以定义为 灵活性贸易 ,贸易双方不会约定一定周期内的交易产品,数量,计价方式,实现 自主报价 ;其中, 长单 可以进一步拆分为三类: 锁量锁公式:对供应量、结算价格方式进行提前约定, 结算价格将以参考第三方平台的(SMM)月均价为基础,并辅以调整系数,实现随行就市的结算, 灵活度中等。 锁量锁价:对供应量、结算价格均形成提前约定, 且结算价格在未来结算周期中均是固定的。价格一经锁定, 未来将不做修改 /在触发调整机制后,由买卖双方 重新协定固定价,灵活度低。 仅锁量: 只对供应量形成口头/书面协议,但对货物的价格结算方式不做前期约定,灵活度较高。 在2021-2022年间,因价格的大幅波动下,锂盐的签单格局及定价机制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从签单方式来看, 2022年, 40%企业使用仅锁量的定价机制, 主要是因为锂市场供应紧张,价格高企,上游冶炼企业为保障利润,多采取锁量不锁价的方式;未来来看,随着供需回归理性,买卖双方对于供应及价格稳定性成为主要诉求, 预计长单锁量锁公式比例 (挂钩SMM锂盐价格,实现公式联动 )增加。 从锂盐的采购方来看, 除材料企业的直接采购外, 锂盐买家增加终端企业(电池、车企、其他金属矿企) 使得整体采购企业类型更加丰富,考虑到新进入玩家多考虑行业长期稳定性及对成熟金属定价熟悉,预计对行业定价机制将产生一定影响, 长单下锁量锁公式的定价模式占比提高。 数据来源:SMM   从全局来看,对锂产业链来说,锂盐的价格更是成为整条产业链的定价枢纽,促进各个产业环节之间的价格及成本实现顺畅的传导。 分环节来看: 锂矿 – 锂盐: 以 锂盐 价格为基准,并通过利润分成的方式对锂矿石进行浮动定价 前驱体 - 正极环节: 锚定 锂盐 及其他金属盐 的价格,并与单耗及折扣系数相乘,实现价格联动更新 正极 – 电芯: 锚定 金属盐 的价格,并与单耗及折扣系数相乘,实现价格联动更新 电芯 – OEM/集成商: 将正极/ 锂盐 (锂盐作为正极中的主要原料之一)的价格拆出来, 其他主材采用一口价的方式, 根据锂盐价格的波动,签署价格补偿机制,实现价格联动结算。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周致丞021-51666711

  • 复合集流体之争 PET/PP/PI花落何处【SMM分析】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点击查看SMM铜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新型负极流体-复合铜箔是当前动力电池产业、金融股票市场等最火热的“材料”、“概念”之一。股票市场程度更甚,年内相关企业一度曾逆市上涨,现多个涨停板。在产业上也陆续有企业公布已获取新订单,量产正开启。目前市场讨论最多的还是基材选取方面,PET、PP、PI是市场上提及最多的新型负极流体基膜,究竟PET、PP、PI“谁”能胜出,花落何处?由SMM铜研究小组为您简析。 首先,从三种材料对于复合集流体主流工艺暨两步法-真空镀膜结合水电镀膜适配度而言,从材料本身物理性能来看,PI的耐高温及物理强度偏上乘,熔点高达360度以上。但 PI超薄膜应用成本较高,PI单价远高于铜材,单价更是PP/PET的几十倍,短期内难作为复合集流体的量产直接选择。 PET基膜耐温性居于第二档,其熔点约为250-255度,对需耐高温及高电流密集通过的工艺来说,PET作为基膜有较高可行性,且就PET本身特性而言相对其他化学材料与铜等金属的结合力更强。 虽三种材料中虽PET的综合性能更强,更易作为镀膜加工的基材,但 PET基膜本身不耐酸碱,易溶于电解液。 在锂电池负极端存在催化PET降解的醇基锂(弱碱性),可显著促进PET的降解,接触到基膜表面发生一点化学反应,也将造成PET铜箔逐渐走向被破坏的结局。国外学术论坛上也有学者曾论证过,在电芯中的PET膜在循环500次后,发生了肉眼可见的降解。反之在锂电池正极端,因缺少催化PET降解的醇基锂,上述降解反应基本为零。PET复合集流体 在锂电池正极端口的应用中,如PET复合铝箔等产品或快于PET复合铜箔。PET复合铝箔质量性能也明显优于传统铝箔,但复合铝箔成本优势较低,导致市场迟迟未有放量。 同样为锂电池负极流体的应用场景下,PP的化学性质更为稳定,分子链中只存在碳碳键(C=C),难与多种化学试剂发生反应。但 PP薄膜与铜等金属结合力相对较较弱,镀铜工艺难度极高。如若其工艺实现突破,将是成为锂电池负极的集流体广泛应用可靠度较高的材料。 不管是复合铝箔还是铜箔,复合箔材在重量、成本、安全性、寿命、兼容性等优于传统箔材,未来其种种优势是否能助推复合铜箔逐步替代传统电解铜箔,引领负极集流体材料体系全面变革? SMM以PET复合铜箔为例: (本文章采取用固定假设数字测算) 从成本端口考虑,假设去年某时间段6μm锂电铜箔加工费为36000元/吨,铜价为6万元/吨,传统6μm铜箔折合单平方米为5.2元左右,而同样假设下PET复合铜箔约为3.9元/㎡(良率相对较低,降本空间高)。可预期的是,若PET铜箔单平方米的售价低于5.2元,下游3C电池和储能电池有望导入更具性价比优势PET铜箔。 但据了解,目前不管是pet或pp复合铜箔均处于实验阶段,未闻大规模量产应用,且产业链自终端而上的推力与中上游材料之间的“火热”程度对比,略显不足。 SMM认为此类新材料的应用过程中,技术门槛、设备投入高,实际成产成本与理论生产成本差距大、现有技术难题未见大范围突破等,短期很难对传统锂电铜箔实现爆发式替代。 基于目前国内已签订的装机量和已投产产线使用情况,可能在5年后才能实现大规模替代,可参考上述图表中对于复合铜箔市占率进程预测。 》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 升贴水腰斩 再生铜原料价格持续跟跌【SMM再生铜日评】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7月19日讯 今日SMM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2308合约报于升水90~升水140元/吨,均价报于升水115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下跌85元/吨。沪期铜2308合约早盘从68610元/吨走跌,上午十一时探低68380元/吨,尾盘时段小幅反弹,收于68470元/吨。沪铜当月进口亏损收窄至650元/吨左右,隔月BACK月差于200元/吨稳定运行。 今日现货升贴水腰斩,电解铜现货升贴水较上一交易日下跌85元/吨,今日08合约收于6847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下跌170元/吨,再生铜原料价格跟跌。今日广东地区1#光亮铜报价62800元/吨-630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下跌200元/吨,精废价差为1670元/吨,较上交易日小幅缩窄,但仍位于优势线上方,利于再生铜原料利用。加工端,今日江西地区再生铜杆的主流报价在68000-68200元/吨,均价在68100元/吨,再生铜杆厂报价集中于68100附近,今日贸易商出价与铜杆厂所差无几,由于铜价小幅波动,套利难以操作,为此贸易商让利较少。

  • 沪铜持续下跌 然精废价差小幅拓宽【SMM再生铜日评】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7月18日讯 今日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2308合约报于升水160~升水240元/吨,均价报于升水2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涨200元/吨。隔夜沪铜跳空低开至68130元/吨,日内略微收复失地。早盘沪铜2308合约从68500元/吨震荡走高,十点四十分上触68650元/吨后略微回落,尾盘时段再度冲高68680元/吨,收于68640元/吨。期铜回调,沪铜当月进口亏损收敛至800元/吨,隔月BACK月差先抑后扬,盘初短暂冲高BACK260元/吨后回落至BACK200元/吨。 换月交割后,升贴水受月差指引,今日电解铜现货升贴水较上一交易日上涨200元/吨,今日08合约收于6864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下跌320元/吨,电解铜现货价格承压,再生铜原料价格跟跌。今日广东地区1#光亮铜报价63000元/吨-632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下跌300元/吨,精废价差为1712元/吨,较上交易日小幅扩大,利于再生铜原料利用。加工端,今日江西地区再生铜杆的主流报价在67900-68200元/吨,均价在68050元/吨,再生铜杆厂报价集中于68100附近,由于现阶段再生铜杆现货较少,为此谨慎跟跌。再生铜杆今日贸易价格集中在67900元/吨附近。

  • 沪铜下跌 精废价差大幅缩窄【SMM再生铜日评】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7月17日讯 今日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2307合约报于贴水30~升水30元/吨,均价报于平水,较上一交易日上涨40元/吨。沪铜2307合约从盘初69680元/吨走低至69360元/吨附近后短暂回升至69460元/吨,临近收盘时段再度走低至69180元/吨。早盘,沪期铜2308合约从69280元/吨震荡走低,尾盘时段跌破69000元/吨关口,收低于68960元/吨。日内为沪期铜2307合约最后交易日,隔月BACK月差波动频繁,从盘初BACK320元/吨直降BACK220元/吨,随后于BACK240~280元/吨上下测试,收盘时落于BACK220元/吨。 今日电解铜现货升贴水较上一交易日上涨40元/吨,今日07合约收于6896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下跌830元/吨,为此再生铜原料今日价格跟跌。今日广东地区1#光亮铜报价63300元/吨-635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下跌400元/吨,精废价差为1513元/吨,较上交易日缩窄508元/吨,虽精废价差大幅缩窄,但仍位于优势线上方,利于再生铜原料利用。加工端,今日江西地区再生铜杆的主流报价在68400-68600元/吨,均价在68500元/吨,由于11:30过后,外盘持续下跌,为此再生铜杆报价持续跟跌,最后集中在68200附近,目前再生铜杆仍对精铜杆有一定的替代效应,但是由于价格仍处于高位,为此下游购买意愿不强。

  • SMM七地锌锭社会库存增加0.83万吨【SMM数据】

    》查看SMM锌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点击查看SMM锌产品历史价格   》点击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 再生铜循环利用体系规范在即 再生铜原料国家标准再次修缮【SMM分析】

    》查看SMM金属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近期新的再生铜原料标准GB/T 38741-2023《再生铜原料》颁布,未来将在2023年12月1日替代原来的再生铜原料标准GB/T38741-2019。新的《再生铜原料》标准除结构调整和边际有所改动之外,主要的变化是如下: 一、术语方面: 1)增加了“回收铜原料”“放射性污染”“拆解”“破碎分离”“分选”“处理”的术语和定义; 2)更改了部分术语和定义,将“金属铜量”更改为“铜实物量”,“水分”更改为“挥发物” GBT38471-2019 GBT38471-2023 3)删除了“金属总量”的术语和定义 本次修订对再生铜原料与回收铜原料进行了更明确的定义,回收铜原料意指那些经过了拆解但是还没有进行破碎分离的原料,例如电线。除此之外,新规对于再生铜原料表面形态以及处理流程各个环节进行了更明确的规定。 二、分类方式方面: 1)更改了原料的分类。由原来的五类更改为铜线,混合铜料和铜米三类。 GB/T38741-2019: GBT38471-2023 在类别上进行了规整,将铜加工材与镀白紫铜归为混合铜材,在名称和代号上面删除了3号铜材、3号铜米以及破碎铜。 2)原料分类中新增加了“预处理的加工方式” 3)增加了“外观质量”“危险废物”的要求 4)更改了“水分”和“金属铜量”技术要求。“水分”更改为“挥发物”,“金属铜量”更改为“铜实物量”,于此同时删除了“金属总量”。 GB/T38741-2019: GB/T38741-2023: 总体来看,对于再生铜原料分类新规中规定了预处理加工的方式,不仅对再生铜原料铜实物量进行了规定,并且对再生铜原料的处理方式进行了规定,防止出现由于处理方式不同界定不明的情况。将再生铜原料大类进行了规整,将2号铜材和3号铜材进行了合并,2号铜米和3号铜米进行了合并,合并后可进口的再生铜原料实物量百分比并没有发生改变,为此可进口的再生铜原料实际量并未发生较大改变。除此之外,新规取消了对水分含量的规定,将决定权交回买卖双方。 三、检测方法: 1) 增加了危险废物的检测方法 2) 增加了夹杂物检测中抽取铜米原料样品的规定 3) 更改了检验规则要求,原来“检查与验收”更改为“出厂检验”,并且新增“入场检测” 4) 将“水分含量检测方法”更改为“挥发物含量检测”   从检测方法来看,新规对于再生铜原料的检验流程有了更明确地规定,对于挥发物的检测有更明确的规定,并且对挥发物的检测并不只限于水分。除此之外,新规新增了入厂检测的方法,为需方提供了可依据的检测方式。总体来看,新规明确了再生铜原料的检测方式,新增了入场检测方式,进一步保障了买方的权利。 总体而言,本次再生铜原料的检测方式并未对再生铜原料进口量造成直接影响。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