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378个
最近钢铁行业动作频频,在需求冷淡的大环境下,从关税调整到兼并重组都在为行业变革做铺垫。 1月8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屈秀丽在第十八届中国钢铁产业链市场峰会上表示,展望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措施持续优化,稳经济政策效应的逐步释放,钢材需求有望恢复。此外,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步伐会加快,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会上,屈秀丽还指出,2022年以来,受产量、价格下降和能源价格大幅上涨等影响,以及2021年基数偏高因素,钢铁企业经济效益同比下降。但与此同时,钢企存货、产成品占用资金是下降的,应收账款小幅增长,债务结构也在优化。 针对行业重组,此前在国内钢铁行业发生一件大事,2022年12月,中国宝武与中钢集团重组启动大会在北京和上海举行。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宣布与中国中钢集团有限公司实施重组,中国中钢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划入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 虽然改革动作频频,但钢企目前仍然多数处于亏损,机构专业人士表示,多数贸易商仍担心节后的不确定性。 2022年钢铁行业亏损达1042.5亿 根据中钢协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我国粗钢产量10.1亿吨,同比下降2300万吨,降幅为2.3%。 作为中钢协会的企业会员,整体亏损面达46.24%,平均销售利润率仅为1.66%,其中有的企业达到9%以上,有的出现严重亏损。此外,钢铁企业平均负债率为61.55%,低的不到50%,高的超过100%,企业抗风险能力出现明显差异。 对于行业的大幅亏损,今日钢铁的相关文章指出,2022年钢铁行业整体亏损达1042.5亿,亏损企业数量超2000多家,钢企前三季业绩承压下行,营收、净利润同比双降。与此同时,高位震荡的铁矿石价格,加剧了钢企的经营困境。 而此次两大巨头兼并重组的主角之一,中钢集团则背负着巨额的债务,在国资委宣布重组结果后,截至2021年底,中钢集团仍有负债总额 708.4亿元,资产负债率超过93%。 根据相关分析师的研报分析,在这些亏损和负债的背后,是下游需求的持续低迷,冬储补库都出现了观望情绪。 部分贸易商放弃冬储 中泰期货研报指出,综合来看,预计黑色商品利多处于预期后期,节前高位震荡为主,后期需求复苏慢、出口回落以及成本下移或带来黑色整体调整,关注发改委等政策对大宗商品价格的预期影响。 研报还表明,钢材期货价格震荡偏强,现货成本明显减弱。各地贸易商陆续放假,基本面对价格影响逐渐弱化,市场更多交易年后的预期,钢材冬储基本结束,钢厂今冬减少冬储投放,部分钢厂增加自储规模,贸易商被动高价冬储,部分贸易商放弃冬储,宏观情绪带动钢价仍然偏强运行。机构提醒,随着冬储结束,冬储情绪释放后,要防范宏观不能兑现预期的价格回落风险。
所谓冬储,指的是每年冬季贸易商或是钢厂、终端用户囤积钢材,等待来年旺季需求释放以博取涨价收益的举动。作为建筑类用钢,螺纹钢下游是房地产和基建,以户外施工为主,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每年夏季高温多雨影响施工,冬季雨雪冰冻叠加春节长假因素,需求更是降至全年冰点,是传统淡季。而金三银四对应的春季,以及金九银十对应的秋季,则是传统旺季。 因此,年底到春节前后这段时间,螺纹供需形成明显错配。对于钢厂来说,为了缓解库存和资金压力,会在结算、计息等方面出台优惠让利政策,刺激贸易商冬储,达到风险转移的目的。而对于贸易商来说,冬季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买入,来年旺季价格上涨后再卖出,通常能获得一定的收益,冬储积极性也相对较高。近几年来,由于钢材价格的波动日益剧烈和复杂,冬储收益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因此贸易商单边一口价冬储钢材“赌市场”的行为明显减少。在此背景下,钢厂自储或者是以后结算的价格销售冬储资源的比重是越来越大。 历年冬储概况 如果以社会库存低点算作开始,以社会库存高点算作结束,每年螺纹钢冬储基本上从12月中旬开始(春节前8周左右),到第二年3月初结束(春节后4周左右),持续时间12周左右,之后市场进入去库阶段,逐渐迎来旺季。贸易商冬储大致可以分为被动和主动两部分,被动冬储主要是为了维护上下游合作关系,保证业务正常运行。主动冬储则带有明显的投机属性,和旺季需求预期、钢厂让利幅度、价格高低位置、自身资金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库存弹性相对较大。 从价格方面看,冬储期间建材终端需求低迷,供应压力相对较大,现货价格通常难有太好的表现,最近十年平均下跌2.9%。不过对贸易商来说,旺季钢价表现才是决定冬储盈亏的关键。而期货价格在冬储期间表现相对较为强势,最近十年平均上涨6.2%。主要由于此时的5月合约离交割尚早,现货指引较弱,在旺季需求复苏预期支撑下,盘面贴水修复通常以期货价格上涨为主。 23年钢材累库幅度预估 今年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表现持续更强势,钢厂四季度以来基本一直承受亏损。按照目前的原材料价格核算,钢厂利润情况依然不佳,因此今年钢厂冬储销售的积极性并不高。从已经发布冬储政策的钢厂来看,优惠力度较往年明显下降,北方螺纹钢锁价基本集中在4000元/吨附近,盘螺锁价集中在4200元/吨附近。 贸易商端,虽然市场对于23年的钢材需求整体偏乐观,但对节后建筑钢材需求复苏的时间与幅度也存在不少质疑。因此今年贸易商冬储钢材“赌市场”的积极性并不高,而由于北材南下明显减量,南方贸易商相对而言要更乐观一些。12月以来,螺纹钢期货价格不时出现升水套利机会,因此不少贸易商以期货对冲的方式提前锁定了远期销售利润,转移了钢材冬储的价格风险,这也对今年贸易商冬储量稍有刺激。但整体来看,今年钢材冬储成交量减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不少钢厂选择采取自储的方式过节。 需求今年虽然衰减较早,但预计参照疫情前的季节性恢复节奏,不过总体需求量有所下滑。基于以上的大致判断,我们预估螺纹钢将连续累库8周,总库存(社库+厂库)将从当前的605万吨累积至1459万吨左右,相较去年的库存高点要高约10.5%。预计今年螺纹钢的去库时间点也相较往年稍有延后至一季度末,而真正加速去库的时间点预计在二季度初。 相对而言,热轧板卷累库幅度受到需求季节性的扰动较小,但也会于春节前后持续有所累库。由于今年北方钢厂生产受采暖季限产的影响较小,而板材的电弧炉占比很小,因此我们预测样本钢厂的热轧板卷周产量在305万吨左右。在财政托底政策的刺激下,板材需求预计启动的时间较早,但对幅度也不宜过分乐观。我们综合评估下来,预计热轧板卷将连续累库7周,总库存(社库+厂库)将从当前的295万吨累积至423万吨左右,相较去年的库存高点要高约12.2%。我们认为,热轧板卷的累库压力相对螺纹钢要更明显一些,但节后的快速去库过程也会更早来到。 钢材节后行情展望 展望后市,从需求方面看,今年疫情的影响消退,工地大概率按照正常节奏休息,于正月十五后陆续复工,对建筑钢材的需求有一个停滞过程,对板材需求的影响并不大。而在地产政策层层回暖、财政继续托底发力的大背景下,今年钢材需求企稳回升是大概率事件。但考虑到两会举办以及新项目的启动,我们预计终端需求实际启动的时间点恐怕要延后至二季度初。从供应方面看,虽然炼钢利润稍有修复,但订单情况并不佳,导致长流程钢厂整体生产积极性并不高。在秋冬季限产影响不明显的基础上,全国铁水日产也仅维持221万吨/日的较低水平。且从今年钢厂原材料冬储备库的幅度,也可以侧面感受到钢厂对春节后的产销并不太看好。而短流程端,由于废钢资源阶段性仍偏紧,供应存刚性,因此短流程钢厂虽然利润也有所改善,但正月十五后进一步提产的空间并不算大。 综合来看,当前阶段各钢厂的冬储资源多数已销售完毕,现货市场进入淡季低流动性阶段。钢材期货价格的波动性也稍有放缓,市场开始等待交易节后需求复苏的具体情况。目前钢材期价反弹过后估值有所抬升,相对现货价格也基本保持平水,节前预计震荡走势为主。而按照我们预估,节后终端需求的复苏幅度恐仍偏弱,供应有所分化,螺纹钢供应压力相对而言更小一些,预计节后板带材恐有一波价格上的小幅回调,螺纹钢价格则可能相对坚挺一些。而拉长时间周期看,需求复苏预期仍是市场主导因素,期现货市场在二季度预计能够迎来一波估值和利润上的双重修复。
摘要 宏观方面,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整体呈现先弱后强的态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正增长,主要还是靠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支撑;同时国外的高通胀,导致货币政策加速收紧,全球陷入衰退预期。 从供应端看,“双碳”政策影响环比减弱,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热卷利润中枢大幅波动后,钢企经营转换目标,以利润为导向,全年产量下降。从需求端来看,汽车行业用钢受商用车需求拖累有所下滑,家电行业用钢在消费政策刺激下维持增长,船舶行业用钢在高在手订单下维持相对平稳,机械行业用钢外需部分填补内需,年末房地产重磅政策持续落地,房地产相关制造业有望回升。从成本端来看,铁矿石和煤炭仍是政策关注重点,海外高通胀修复下,价格大概率以中枢下移为主。 总体来看,由于2022年下半年钢企主动调整,2023年热卷供需矛盾并不突出,需求端下行需要注意外需从衰退预期到现实,上行需要注意供应链、物流恢复以及地产带动内需落地情况。在利润导向下供给端调整相对即时,2023年热卷供需大概率弱复苏,上游紧张缓解,成本下移,预计2023年热卷价格重心将有所下移,主力合约运行区间在3000-4500元/吨之间,主要运行区间在3200-4300元/吨。 第一部分 2022年行情回顾 2022年热卷整体呈现震荡回落走势,盘面最低点3450元/吨左右,盘面最高点5405元/吨,2022年全年振幅2000点左右,主要运行区间3500-5200元/吨,振幅小于去年,运行重心下移。具体来看,2022年热轧卷板走势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季度受宏观政策影响热卷企稳回升。货币政策边际放松叠加稳增长政策利好导致市场对于春节后的需求预期较好,供需两端预期走强,热卷价格震荡上行。节后需求不及预期,价格回落,但地缘政治冲突导致欧洲钢材价格大涨,出口预期以及国内宏观利好带动价格上涨。 二季度热卷呈现震荡下行走势,一方面美联储加息,海外需求面临压力,大宗商品普遍下行,另一方面全国疫情多点散发,各地疫情防控,对下游制造业生产产生较大影响,汽车产量大幅下降,制造业PMI下降至荣枯线下方,钢材下游需求持续悲观,同时原料端铁矿石和焦煤(1869, -23.00, -1.22%)焦炭(2680, -20.00, -0.74%)价格大幅下跌,钢材成本支撑减弱,而热卷产量处于高位,供需错配下热卷库存压力增加,基本面供需偏弱格局,导致价格震荡下行。 下半年海外经济衰退预期加剧,内需处于淡季,钢价加速下跌,钢企盈利持续恶化。随着钢企将市场导向转向利润导向,主动降产量、降库存,供需情况好转,海外宏观担忧情绪随着下跌释放,价格触底,在财政政策与衰退预期交替下,价格在热卷长期价格区间筑底。 图1-1:热轧卷板主连合约走势 数据来源:方正中期研究院整理 第二部分热卷供给端分析 2022年全国高炉开工率整体在68%-84%之间波动,整体开工水平明显低于2021年。全国高炉开工率和产能利用率自2021年初开始一直处于环比走弱趋势。进入2022年,上半年开工率持续回升,随着利润转负,钢企主动减产,开工率快速回落,旺季利润企稳,开工回升,下半年开工淡旺季相对明显。总体来看,截止到10月份全国粗钢累计产量已实现同比下降2.6%,分地区来看,河北地区粗钢产量仍处于全国首位,但是由于河北地区的环保限产较为严格,河北地区粗钢产量增速同比下降4%左右,江苏、山东地区粗钢产量同比增加0.6%和下降2.96%。 热轧卷板一般包括中厚宽钢带、热轧薄宽钢带和热轧薄板。中厚宽钢带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其产量占比约为热轧卷板总产量的三分之二。2021年中厚宽钢带产量1.79亿吨,同比增长5.2%。截止到2022年10月中厚宽钢带累计产量1.56亿吨,同比增长3.95%。 第三部分热卷进出口分析 2020年热卷出口维持下降趋势,进口量大幅增加,全年实现净进口71万吨左右。2021年海外制造业进入主动补库存周期,国内热卷出口量创近年新高,全年净进口805万吨。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22年10月,热轧卷板累计出口量973 万吨,累计同比增长-1.33 %。截止到2022年10月,热轧卷板累计进口量184 万吨,同比变化-13.61%。,热卷累积净出口789万吨,同比变化2%。从海外经济周期以及海外热卷价格来看,2023年热卷出口预计难有起色,预计维持在每月60-80万吨上下。 第四部分热卷需求端分析 热轧卷板下游对应的主要是制造业,被广泛应用于家电、船舶、汽车、桥梁、机械、输油管线、压力容器等制造行业。2022年上半年国内制造业PMI多数位于荣枯线下方运行,3月份开始疫情对于制造业的影响显现,6月份随着疫情的好转,制造业PMI回升至荣枯线上方,旺季反弹淡季回落。海外制造业PMI整体延续环比走弱趋势,美国制造业环比一度反弹,总体在年末基本步入荣枯线下方,海外制造业走弱对国内出口有一定影响。 一、汽车行业 由于2020年上半年汽车产量的低基数影响,2021年虽然有芯片短缺问题,但汽车产量仍有增长。2022年虽然芯片缓解,但疫情对供应链的冲击影响较大,在汽车购置税减半等政策刺激下,总体继续增长。截止到2022年10月,汽车累计产量2224.2万辆,同比2021年增长7.9%;截止10月汽车累计销售2197.5万辆,同比2021年增长4.6%。其中乘用车累计产量1955.1万辆,同比2021年增长17.25%,商用车累计产量269.1万辆,同比2021年下降31.72%。具体来看,其中乘用车受购置税优惠等促消费政策刺激,产销高速增长,而商用车经过2020年的需求透支,2022年延续2021年产量增速大幅下降。总体来看,2022年汽车产量同比增速预计在6%左右,但整体由乘用车拉动,由于乘用车用钢量较少,根据测算整体汽车行业耗钢量同比2021年下降4%左右。 图4-1:汽车年产量及同比 数据来源:中汽协、方正中期研究院整理 二、家电行业 2021年家电行业呈现前高后低的趋势,整体维持高速增长,2022年延续2021年下半年弱势,下半年有相关消费政策刺激,叠加基数效应同比有所转好。截止2022年10月,空调当月产量1443.2万台,同比变化-3.3%,1-10月累计产量18959.5万台,累计同比变化3.2%;家用冰箱当月产量690.00 万台,同比变化-9.70 %,1-10月累计产量7,159.00 万台,累计同比变化-3.30 %;家用洗衣机当月产量880.6万台,同比变化12.9%,1-10月累计产量7318万台,累计同比变化3.7%,截止到10月份家电行业耗钢量同比增长2.6%左右。国内商品房销售较弱,预计家电内销难有较好表现,但年底监管层持续释放房地产方面维稳信号,后市商品房销售回暖后,也有可能带动国内家电内销回升,而海外需求或将延续今年下半年以来的低速增长,整体来看2023年家电耗钢量增速将有所回升。 三、造船行业 2021年全球航运贸易复苏,进出口贸易活跃,需求的复苏带来全球造船行业触底回升,2021年我国造船行业实现了高速增长,2022年景气回落,截止到10月份,我国新接船舶订单量3740万载重吨,累计同比增长-39.20 %,10月底中国手持船舶订单1044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5%,2022年1-10月中国造船完工量累计3087万载重吨,同比变化-3.56 %。与其相关的集装箱,1-10月产量累计同比下降32.1%。虽然造船周期较长,考虑到新接订单量大幅下降,2023年造船行业需求或将下降。 四、机械设备行业 2021年上半年各类机械产销实现高速增长,下半年随着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的走弱,机械产销增速开始下降。2022年海外需求仍有一定韧性,相关出口金额仍有增长,个别细分行业增速较快,与国内有所对冲。2023年预计工程机械产销增速将继续下降,国内制造业仍处于主动去库存周期,同时海外需求走弱风险较大,在此影响下预计工业相关机械设备增速也将有所下降。 第五部分热卷库存与利润分析 一、库存分析 由于疫情反复冲击供应链及物流、部分下游需求透支等因素,弱需求下上半年热卷总库存反季节累计,下半年钢企主动调节供给,主动去库存。截止12月初,热卷总库存同比低于2021年50万吨左右。无大量新增产能,钢企主动去库存相对容易,预计2023年库存波动不大。 二、利润分析 2021年热卷生产利润大幅波动,整体利润水平明显高于2020年。2022年由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疫情反复,热轧卷板相关下游需求增速回落,带动热轧卷板利润大幅波动。从供需两端来看,热卷生产利润大概率将有所下移,但是由于2022年钢企已经将经营目标从规模导向转为利润导向,预计利润区间下移空间有限。 第六部分热卷供需平衡表预测 表6-1:热轧卷板供需平衡表 2022-2023年度热轧卷板供需平衡表解析 2021年热轧卷板供需双弱,海外制造业进入主动补库存周期,国内热卷出口量创近年新高。 2022年供需双弱。需求方面,国内PMI长时间在荣枯线下,显示内需增速明显放缓,政府针对性财政消费政策刺激,部分扭转相关行业下滑态势;国际虽然地缘政治、能源危机等因素影响,外需受到一定冲击,但国外供应端的影响,导致部分时段内外价差,驱动出口大幅增加,缓解国内供需偏松格局。供应方面,由于钢企经营转向利润导向,虽然上半年旺季逆周期垒库,但在主动减产下,全年实现了主动去库存。2023年疫情、地产、欧美衰退在国内相关政策对冲下,在利润导向下,整体矛盾不突出。 第七部分期货市场相关分析及展望 一、期货价格技术分析 从2014年热轧卷板上市以来,其价格走势大体可以分为两段趋势,2014至2015年整体处于下跌趋势,2016年国内钢铁行业去产能致使钢价大幅上涨,2017年热卷价格延续了2016年的强势,2018年8月份开始进入下跌通道。2020年4月份热卷开启上行趋势,2021年7月热卷进入下行趋势,2022年冲高回落,预计2023年热卷价格重心将继续下行,下方支撑位为3000元/吨,上方压力位4500元/吨,主要运行区间在3200-4300。 二、2023年度操作建议 宏观方面,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整体呈现先弱后强的态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正增长,主要还是靠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支撑;同时国外的高通胀,导致货币政策加速收紧,全球陷入衰退预期。从供应端看,“双碳”政策影响环比减弱,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热卷利润中枢大幅波动后,钢企经营转换目标,以利润为导向,全年产量下降。从需求端来看,汽车行业用钢受商用车需求拖累有所下滑,家电行业用钢在消费政策刺激下维持增长,船舶行业用钢在高在手订单下维持相对平稳,机械行业用钢外需部分填补内需,年末房地产重磅政策持续落地,房地产相关制造业有望回升。从成本端来看,铁矿石和煤炭仍是政策关注重点,海外高通胀修复下,价格大概率以中枢下移为主。 总体来看,由于2022年下半年钢企主动调整,2023年热卷供需矛盾并不突出,需求端下行需要注意外需从衰退预期到现实,上行需要注意供应链、物流恢复以及地产带动内需落地情况。在利润导向下供给端调整相对即时,2023年热卷供需大概率弱复苏,上游紧张缓解,成本下移,预计2023年热卷价格重心将有所下移,主力合约运行区间在3000-4500元/吨之间,主要运行区间在3200-4300。 期货策略:对于热卷下游消费企业来说,主要需要防范热卷价格大幅上升,导致成本大幅增加的风险,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热卷价格重心将有所下移,但需求旺季存在价格阶段性走高的可能,建议下游热卷消费企业根据生产节奏以及基差变动关注热卷买入套期保值机会。 对于热卷上游生产企业来说,主要需要防范热卷价格大幅下降,导致利润大幅下降的风险,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热卷生产利润将有所下移,建议上游生产企业关注在热卷盘面利润升至高位后进行套保以锁定生产利润的机会。 对于贸易企业而言,主要需要防范库存大幅贬值的风险,根据我们的分析,建议贸易商在采购完毕后,结合基差变动及时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卖保操作,对库存进行保值。
发改委喊话铁矿石 近期支撑铁矿石价格走高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供应没有明显放量,二是钢厂库存低位。 供应方面,铁矿石基本面从去年12月中旬起就已呈现边际趋于宽松态势,到港量重心上移,疏港量基本维持在304万-312万吨的水平。全球铁矿发运量也在持续增加,非主流矿发货量在去年12月也有一定程度恢复,在历年四季度中整体表现较好,外矿供应基本保持稳步偏宽松态势运行,基本面对于铁矿石价格的支撑力度呈连续减弱态势。 钢厂库存方面,数据上来看,钢厂补库量连续2周上升,但是库存依然远低于往年,钢厂的补库需求仍在,短期补库需求依然对价格形成暂时性支撑。但对于远期市场的心态和预期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而且钢企利润依然不佳,春节前停产检修行为的增加对于需求端趋弱的驱动也是较为明确的。 除了上述原因支撑外,宏观和地产端利好政策对整个产业链的提振也支撑价格走高,而随着基本面的边际转弱,近期已经自高位小幅震荡回落。 回到这次发改委喊话。从盘面走势来看,在发改委喊话后,主力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减仓动作,这说明对铁矿短期的走势是有扰动的。但是中国市场对铁矿石没有多大定价权,仅凭一次打击炒作喊话,就开启暴跌模式不太现实。而且从整个黑色系的产业链格局来看,铁矿短期的回调,有助于让利于钢厂,价格回调到合适位置的时候,钢厂会继续下一轮的补库动作。所以发改委这次喊话,在短期内会对铁矿石价格形成扰动,盘面价格短期有回落风险,但随着黑色系产业链整体利润格局慢慢重塑,通过铁矿成本的回落让利于钢厂,或将更有利于黑色系春节后的集体走强。 恢复澳煤进口 澳大利亚是我国焦煤进口的主要来源国之一,未暂停进口前,我国每年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焦煤量达到3000-4000万吨,占进口炼焦煤总量的40%以上,且进口的澳洲焦煤以低硫低灰的主焦煤为主。2020年10月停止进口澳煤后,我国进口炼焦煤格局开始重塑,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累计进口炼焦煤5737.36万吨,进口蒙古国与俄罗斯炼焦煤合计占比超80%,进口蒙煤重回第一宝座,同时进口俄罗斯煤增量明显。 澳煤低灰低硫强度高的特性,与山西低硫主焦煤比较接近。我国低硫主焦煤一直是稀缺资源,而且山西煤运到港口运费较高,所以澳煤凭借低硫低灰高热强的特性深受沿海沿江钢厂青睐,从东北到华东、华南乃至华中地区沿海沿江钢厂及焦化厂都使用过澳煤,由于沿海钢厂分布较多,钢厂对于澳煤采购量占比相对较大。 放开澳煤进口对我国炼焦煤市场供需有何影响呢? 1、短时间难有大幅增量 一是贸易流重塑需要时间。在暂停进口澳煤之后,国内进口炼焦煤格局重塑的同时,澳洲煤炭出口情况也在发生变化。原来出口到中国这部分量逐步被日本、印度、东南亚、欧盟等国家或地区承接,因此即使国内放开澳煤进口,在全球高品质焦煤资源稀缺、供应紧张的情况下,由于日本、欧盟等地区的需求依然强劲,贸易流的改变需要一定的时间,放开后澳煤出口到我国的量短期内比较有限。 二是进口利润并不大。影响进口的最主要因素是利润, 1月4日澳大利亚峰景主焦煤到岸价约2450元/吨,国内山西同品质主焦煤运至港口成本约2700元/吨,进口利润大约250元/吨,但国内对于炼焦煤市场普遍有下跌的担忧,考虑到船期等时间成本,进口利润并不明显。并且,如果中国买家询价增加,很大可能会拉高澳煤报价。基于进口利润考虑,短期内进口澳煤也难有大幅增量。 2、长期来看对进口炼焦煤格局有一定影响 其一,由于澳煤使用性较好,在经历一段时间贸易流重塑之后,澳煤出口到我国的量会逐步增加,加上蒙煤进口增量基本能够确定,意味着优质炼焦煤资源供给将相对前两年宽松。 其二,虽然目前俄罗斯煤进口量大增,但俄罗斯煤由于热反应强度低不能适应大型高炉,同时钙镁等含量较高会对后期炼钢有所影响,对于主焦煤替代作用一般,下游多作为配焦煤使用。澳煤进口放开后,加上蒙古炼焦煤的增量,主焦煤紧缺的局面有望逐步改善,主焦煤价格下来后,部分焦钢企业配比也将逐步调整,高强度煤的使用量预计会增加,可能会挤占一部分俄罗斯煤进口量。 综合来看,短期内,在贸易流重塑需要时间,叠加进口利润并不明显的情况下,即使放开澳煤进口,短时间也难有大幅增量,对国内炼焦煤整体供需格局和价格影响不大。但随着澳煤进口的放开,在中长期会导致我国近两年来刚刚塑造起来的主焦煤进口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对焦煤期现货市场价格的压制作用还是很明显的。
供给方面,近期钢厂利润持续无改观,本周产量已出现明显减量,本周开始各地短流程企业陆续放假,短流程钢厂开工率和产能利用率下降,后期供给将继续下滑;需求方面,近日来终端实际用钢也逐日减少,下周开始各地项目将逐渐放假,市场交投氛围也将冷清。节前第3周五大钢材品种延续供需双弱,但从累库速度来看,相较往年,周均累库幅度明显较窄,这与今年整体供应水平持续性低位,促使钢企和商户保持低库运行有很大关系。另外,现阶段冬储进展和节奏也较为缓和,自储和刚需备库体量不大。综合来看,基本面整体趋弱运行、市场交易氛围偏淡、累库趋势延续等逻辑将延续至春节后至少4周。此外,钢厂当前对原料补库,高成本生产的同时也会积极挺价,虽然市场预期对于价格支撑较强,但节前博弈空间有限,预计下周国内钢材价格或小幅趋强运行。
美国最大的钢铁制造商纽柯钢铁(NUE.US)将钢板价格提高了50美元/短吨,这是其产品自11月30日以来的首次价格上涨。 这一消息发布之际,美国废钢市场仍在继续交易,底特律市场优质钢的价格上涨了60美元/吨,废弃钢的价格上涨了30美元/吨。 1月份的价格上涨将标志着在该类型产品在连续7个月下跌后连续第二个月上涨。 在成品钢价格在 2022 年期间暴跌 57% 之后,许多钢铁市场人士表示支持成品钢价格上涨。但一些人担心价格上涨是由于成本推动,而不是因为需求增加,导致他们预计价格将上涨只是暂时上升。 纽柯钢铁上周表示,该公司在肯塔基州投资17亿美元新建的中板厂生产了第一批钢板。该公司表示,该厂每年的产量将达到120万吨,占美国中板产品消费量的97%。
主要结论: 若没有新的实质性政策推动或者经济出现超预期上行,那么可以判定到现在为止,本次上涨行情已经走到下半场,市场或仍将延续升势但震荡增加。而春节后旺季大概率不及预期,铁矿石可能出现急速的反转下跌。 近期铁矿石经历了连续的强势上涨,铁矿石指数从最低593涨至最高866.5,上涨273.5,涨幅46%。本轮铁矿石的上涨,是在市场过度悲观主动去库下,政策的超预期推动。宏观方面,政策面不断刺激房地产,连续三支箭助推地产企稳,各商业银行对地产企业授信额度达到夸张的3.7万亿,而且看居民存款,2022年的存款比2021年增近16万亿,政策面不断引导居民储蓄进入地产拉动经济,市场情绪亢奋,是本次上涨的核心逻辑。 产业端,2022年的废钢紧张,导致钢材产量的变化主要由铁水变动实现。在2022年前三季度的悲观情绪下,钢厂主动减产,铁水产量大降,钢厂降低自身铁矿石库存,甚至直接在市场甩货,导致钢厂铁矿石库存创出历史新低,铁矿石的价格也被持续打压。一旦需求预期回暖,铁水产量将快速走高,导致铁矿石紧张。 经过本轮上涨,铁矿石接下来要面临的是两个问题: 一、本轮上涨到哪了,上涨行情能否继续? 二、明年春节后的旺季需求能否如期爆发? 行情走到现在,从逻辑上讲仍没走完。房地产刺激政策还在释放,2023年经济下行压力很大,房地产再次成为稳经济的支柱产业,政策面的支持只会更多,近日央行再次重申在资金层面保障房地产行业平稳运行,市场对于支持房地产已近成为共识,政策面很难出现空窗期,地产数据的萎靡只会让政策出台更加激烈。因此,宏观逻辑支撑仍在。产业端看,在季节性淡季,供需变动不大,市场预期钢厂会进行大幅补库,只是钢厂现在自身库存仍低,高矿价让钢厂补库动作较难。既然多头的故事无法证伪,市场就需要等待接下来的旺季是否能如预期走强。 从需求端的几个方面来看,明年上半年的需求并不乐观。 01 出口将走弱 在美联储加息影响下,明年美国大概率带领全球进入衰退,需求下滑,对我国的出口订单造成冲击。同时在国外疫情防控放开后,生产逐渐恢复,前期转移至我国的出口订单开始回流,所以明年的出口压力较大。 数据上看,11月份当月出口金额同比已经下跌11%,出口金额累计同比下滑至10%。加上我国疫情防控转向开始后短期供应端不确定性增加等因素,在2023年,我国的出口大概率延续下滑态势。 02 基建并不乐观 从政府财政情况看,2022年政府债务已经到达高位,截止2022年10月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达到35万亿,截止2022年11月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累计99758亿,财政支出累计19558亿,债务的持续扩张让地方政府财政紧张,其中城投债的信用利差飙升已经体现出端倪。近期已有部分地方城投债宣布大幅推迟归还时间,说明债务压力过大到了比较危险的境地。 经济下行压力下,2023年的基建可能仍会发力,但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预计增速放缓。 03 库存周期角度看,主动去库存已到尾声但还未转向 工业企业利润到11月份到达-3.6%,从2021年2月至今已经接近2年时间,基本触底,不过从过往经验看底部横盘并不能断言启动新的库存周期,需要一到两个季度的验证,同时也给工业企业去库存阶段一点时间。本次库存周期的库存从2022年5月份见顶到现在仅仅8个月,时间上还未到位。 除了上述数据上以外,通过高频数据可以感受到,现在的经济并没有反转的迹象。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虽然让市场亢奋,但疫情并不是影响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内在问题解决仍需要时间。 04 房地产需求的启动大概率在下半年 上半年更多的是保交楼方面可能有实质性推进。从性质上讲,以前的地产属于投资,而现在的地产更应归类于消费,核心问题在于居民购房意愿太低。虽然基于经济下行压力下,政策面再次刺激地产稳定经济,多箭齐发让市场情绪亢奋。但是商业银行的授信额度和实际资金到位毕竟不同,银行的授信需要优质抵押项目才能变为真金白银流入市场,优质的项目则需要销售端出现起色,最后再次回到了居民加杠杆的起点上。现在看来,当前政策虽然力度很强,但更多的是阻止了地产企业的连环暴雷,还不足以让居民加杠杆进场。 需要关注的是,在让商业银行授信后是否有直接推动授信资金进场的政策,此外,政策面是否让房价再次上行或者让房产叠加绑定新的资源,例如医疗等,这两点会直接推动资金真正进入地产,否则需要耐心等到经济出现修复后房产才能迎来真正底部。 因此,明年上半年的形势并不乐观,真实的需求好转更可能体现在下半年。从时间周期看,本次基于预期推动下的行情已经进入到下半场,二三月份需求兑现的时间节点充满不确定性,奔放热烈的行情被弱现实暴击的概率很高,预期中的经济爆炸式反弹可能不会出现。产业上,需求一旦走弱,废钢的紧张并不足以支撑矿石高位价格,观察2022年的铁水产量,会发现很明显的季节性上下波动,在废钢紧张的情况下,铁水产量成为调节钢材产量的主要手段,因此在需求不及预期的情况下,铁水产量的下滑也会幅度较大。 结论:若没有新的实质性政策推动或者经济出现超预期上行,那么可以判定到现在为止,本次上涨行情已经走到下半场,市场或仍将延续升势但震荡增加。而春节后旺季大概率不及预期,铁矿石可能出现急速的反转下跌。
自11月1日以来,大商所铁矿石期货价格便连续疯涨,短短两个月时间涨幅已高达50%,去年12月30日最高点甚至到达了867.5元/吨的价位,创近半年来的新高。 对于近期的价格疯涨,1月6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组织召开会议,分析研判铁矿石市场和价格形势,听取业内专家和部分市场机构意见,研究加强铁矿石价格监管工作。 该消息发出后,大商所铁矿石期货6日晚夜盘交易时间段便出现大跌,跌幅一度超过2%。1月9日早开盘后,价格短期上冲无力,截至今日13:29分时,跌幅已达2.67%。 专家:炒作成分明显 在发改委组织召开的会议上,专家认为,近一段时间,在市场供需基本面总体稳定的情况下,铁矿石价格快速大幅上涨,存在明显炒作成分。专家建议,加强铁矿石价格监管,特别是严厉打击夸大市场信息、渲染涨价氛围、期现货联动炒作等违法违规行为。 会上国家发改委表示,高度关注铁矿石市场价格变化,将会同有关部门紧盯市场动态,持续加强监管,对散布虚假信息、哄抬价格、恶意炒作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打击、绝不姑息,切实保障铁矿石市场价格平稳运行。 多家机构认为短期将面临调整 对于之后的铁矿石期货价格走势,国泰君安期货研报指出,“首先从产业下游来看,本周材料端的产量和表需数据表现均较为疲弱,尤其螺纹方面社会库存大幅走高,表观需求下滑明显。随着春节临近,铁矿下游市场的弱势仍在逐渐兑现,也使铁矿期价在上周表现出震荡略微下行的运行状态。但回顾最近两个月,铁矿期价距前低水平的涨幅已超40%。随着前期价格的连续上涨,政策端的干预信号也再次出现。面对可能出现的政策调控,盘面出现担忧情绪,短期矿价或面临调整需求。” 新湖期货研报观点则表示,“近期钢厂补库尚在进行叠加地产利好,盘面高位震荡运行。市场事件方面,上周五有关部门发文表示研究加强铁矿石价格监管,若基本面未有新增利好驱动,价格继续上行乏力。基本面上港口库存叠加压港小幅增加,钢厂库存仍处补库周期保持回升趋势,铁水开始出现下滑迹象。未来随着节前补库接近尾声叠加成材累库预期酝酿,或有阶段性回调释放压力,但仍需注意成材端需求情况,若需求尚能支撑当前产量水平,趋势性下跌亦难以看到。中期保持观望态度,建议区间操作。”
1月6日晚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研究加强铁矿石价格监管。这是2023年第一次出手“打铁”。对此,东海期货黑色金属高级研究员刘慧峰表示,从去年经验来看,监管层态度非常明确,如果铁矿石价格还继续涨,出台进一步政策的概率极大。 据悉,针对近期铁矿石价格过快上涨等情况,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组织召开会议,分析研判铁矿石市场和价格形势,听取业内专家和部分市场机构意见,研究加强铁矿石价格监管工作。 专家认为,近一段时间,在市场供需基本面总体稳定的情况下,铁矿石价格快速大幅上涨,存在明显炒作成分。专家建议,加强铁矿石价格监管,特别是严厉打击夸大市场信息、渲染涨价氛围、期现货联动炒作等违法违规行为。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度关注铁矿石市场价格变化,将会同有关部门紧盯市场动态,持续加强监管,对散布虚假信息、哄抬价格、恶意炒作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打击、绝不姑息,切实保障铁矿石市场价格平稳运行。 “前期钢材需求一直比较弱,事实上,钢厂利润是持续压缩的,前阵子基本是全行业亏损。但是因为钢材需求预期比较好,钢厂原料库存又处在比较低的位置,导致了铁矿价格的涨幅明显强于成材。”刘慧峰说,从去年经验来看,监管层态度非常明确,如果铁矿石价格还继续涨,出台进一步政策的概率极大,且监管举措也可以参考去年的出一系列政策。 回顾去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连续多次发布消息,并调研了解港口铁矿石库存变化,召开专题会议提醒告诫部分铁矿石贸易企业,要求释放过高库存、尽快恢复至合理水平。在监管之下,铁矿石价格回归理性。 “在目前钢厂低利润的背景下,此轮政策出台会有阶段性调整,但是调整幅度还得看国内的铁水产量后面能不能降,降多少。”刘慧峰说。 从接近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士处获悉,监管层态度非常明确,将持续加强监管,对散布虚假信息、哄抬价格、恶意炒作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打击、绝不姑息,切实保障铁矿石市场价格平稳运行。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