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2个
5月6日晚间,易成新能发布关于终止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并撤回申请文件的公告。 根据此前定增预案,易成新能原拟发行股份不超过652,844,827股,募集资金不超过23.05亿元,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制与生产建设项目(二期)、年产3万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宝丰县100MW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卫东区50MW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易成新能表示,公司目前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均正常进行,公司终止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是综合考虑当前资本市场政策变化、公司发展规划及市场融资环境等诸多因素,与相关各方充分沟通、审慎分析后作出的决策,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不会损害公司及全体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根据易成新能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98.84亿元,同比下降1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06.38万元,同比下降90.46%。 年报显示,易成新能专注于新能源、新材料行业,产业布局涵盖“绿能、储能、碳材料”。涉及新能源行业的主要业务有:高效单晶硅电池片、光伏电站的投资建设运营、锂离子电池的生产与销售和全钒液流储能电站开发建设运营;涉及新材料行业的主要业务有:超高功率石墨电极、负极材料的生产与销售。 易成新能称,2023年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为石墨电极及相关产品销量减少,收入减少,毛利减少影响。 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负极材料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分析,从短期来看,EVTank表示2024年将是之前两年全国新建石墨化和负极材料产能集中释放的一年,整个行业将面临着较大的产能过剩的压力,负极材料的价格仍将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 另据易成新能2024年一季度报告,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8.85亿元,同比下降58.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987.04万元,同比下降247.79%。
锂电池四大核心主材之一的负极材料价格探底,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承压。但财联社记者近期与产业链人士多方交流获悉,Q2订单饱满,环比出货预计增长,有企业订单接不过来。业内大多预判负极材料Q2价格将优于Q1,不过亦有悲观者认为低价或将持续一段时间。 一季度负极材料上市公司大多业绩承压 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除中科电气(300035.SZ)一季度扭亏为盈外,另5家A股负极材料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均现颓势。头部公司贝特瑞(835185.BJ)、璞泰来(603659.SH)一季度归母净利同比分别下降25.52%和36.6%,杉杉股份(600884.SH)更是亏损7000多万元,其余二线上市公司尚太科技(001301.SZ)和翔丰华(300890.SZ)归母净利分别同比下降35.48%和76.62%。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财报、财联社记者整理) 负极材料价格已处于近两年底部位置,这也是企业业绩承压的主要原因。据财联社记者4月报道,年前负极材料招标订单价格过低,企业面临亏本生产,多数订单难以执行。处在产业链下游的比亚迪已开始主动给负极头部厂商的超低价订单涨价,预计涨幅10%左右,但涨价后的价格也仅能支撑负极厂商“不亏本”。 值得注意的是,负极龙头杉杉股份一季度业绩亏损还受到偏光片业务的影响。年报显示,公司偏光片营收占比53.99%,负极材料营收占比为38.1%。公司在一季报中指出,负极及偏光片业务产品价格同比下降,导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下滑,此外,去年同期公司确认转让新亚杉杉新材料科技(衢州)有限公司股权收益。 而中科电气一季度盈利2377万元扭亏为盈,成为“矮子里的将军”。有分析人士认为,在一季度开工率不足的背景下,中科电气得益于高价库存进一步消化、一体化产能拉通降低成本和管理能力进一步优化,实现了较为超预期的成本控制。 Q2订单饱满 需求并非唯一原因 财联社记者近期在CIBF国际电池展与多方产业链人士交流获悉,在产能阶段性过剩影响下,负极材料价格上仍是低位运行,但负极材料近期订单情况向好,有企业订单接不过来,二季度环比出货预计增长,不过订单饱满背后的不确定性仍然很高。 有头部负极材料企业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二季度负极材料排产环比大幅增加,现在是满产状态。 百川股份(002455.SZ)相关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近期公司负极材料基本处于满产状态,“部分订单交付计划已排至7月份。”百川股份目前拥有负极材料年产能2万吨,另有3万吨产能(含8万吨石墨化)主体工程基本建设完毕。 对于近期订单增长原因,上述人士直言,除了需求拉动,还因为同行的库存消化得差不多,没有对物料做过多库存储备。“应该是和今年下游电芯厂的采购策略变化有关系。” 对于Q2负极材料市场情况,常柯对财联社记者分析,二季度整体负极材料出货有所增长,系各头部电池厂下游需求增加,各车企销量增长。 从价格端来看,负极材料仍处于低价状态。不过, 业内大多预判负极材料Q2价格将优于Q1 。尚太科技在4月25日发布的纪要中表示,预计2024年第二季度负极材料价格水平将随市场波动,逐渐呈现“触底反弹”态势。璞泰来在4月接待机构调研时表示,负极业务单位盈利最差的阶段已经过去,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整体预计将呈现逐季向好的趋势。常柯则表示,从签单情况来看,负极材料价格Q2情况“还可以”,但6月份之后的情况还不明朗。 亦有悲观者认为,低价或将持续。有头部负极材料企业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价格是否触底有待观察,取决于下游需求情况和产能释放情况,但是短期出现价格大幅反弹的可能性不大,低价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对于今年全年的价格走势,璞泰来接待机构调研时预计,行业整体价格在2024年有望得到一定修复。杉杉股份4月10日在互动平台表示,随着产能逐步出清以及上游原材料、石墨化加工价格止跌企稳,预计2024年负极价格进一步下降的空间较小。
来自青海天蓝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青海天蓝)的消息显示,4月20日,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雨润镇迭尔沟村的青海天蓝二期项目投产仪式在公司石墨化二车间举行。 青海天蓝官网的资料显示,公司是国有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易成新能(300080)的控股子公司,注册资本1.1亿元,注册地址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雨润镇汉庄村,主营范围石墨化负极材料加工,2019年,公司深入贯彻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体,决定转型发展,转型新建年产3万吨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制与生产建设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0.3亿元,分两期进行。一期投资1.5亿元,建设年产1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生产线;二期投资8.8亿元,建设年产2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生产线以及3万吨负极材料配套生产线。 该项目一期已于2022年2月16日完成投产,二期工程从2022年6月开始建设,计划总投资8亿元,主要建设磨粉、整形、包覆、碳化、石墨化、筛分除磁等负极材料全工序流程。 据悉,目前青海天蓝已跟贝特瑞、紫宸等国内客户以及日本等国外公司达成合作,计划将产业链延伸至锂离子电池制造及应用,打造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材料行业全产业链。
3月25日,科达制造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6.96亿元,同比下降13.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0.92亿元,同步下降50.79%,其中受碳酸锂价格波动影响,公司参股公司蓝科锂业实现的业绩较上年同期降低62.50%;整体业绩承压的同时,海外业务展现经营韧性,公司海外业务营收占比约60%。 科达制造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单位:万元) 在负极材料方面,年报显示,科达制造于2015年开始进入锂电池负极材料领域,主要从事石墨化代加工,以及人造石墨、硅碳复合等负极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相关产品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目前,公司锂电材料业务主要以子公司福建科达新能源、安徽科达新材料为经营主体,以储能电池领域应用为主,已形成“锻后焦-石墨化-人造石墨”一体化,以及钠电硬碳负极材料研发的产业链布局。2023年,随着福建科达新能源二期5万吨/年石墨化产线的建设,综合安徽基地产能,公司负极材料业务已基本具备9万吨/年石墨化、5万吨/年人造石墨的产能布局。 另外,2023年,科达制造子公司福建科达新能源一期1万吨/年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成品产线和安徽科达新材料1万吨/年人造石墨生产线满负荷运行,福建科达新能源一期增产技改及二期部分石墨化生产线建设完成并进入试生产阶段。得益于福建基地产能释放,公司负极材料成品的产、销量于2023年均实现同比大幅增长;与此同时,受负极材料行业供需关系及价格下行的影响,公司负极材料营收规模受限,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40亿元,毛利率阶段性承压。 目前,科达制造正紧跟市场情况及客户需求,分步安排福建科达新能源二期负极材料预处理及成品线、重庆基地年产5万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线项目的建设及产能释放。海外市场方面,公司前期勘测区域未发现有效锂矿资源,目前公司正在非洲地区持续进行石墨矿的勘探工作。 在碳酸锂方面,年报显示,2023年,科达制造参股公司蓝科锂业的提质稳产技术改造工程完成并已投入运行,并积极开展科研、技改工作,其中,沉锂母液高效分离工业化试验,实现现有盐湖提锂吸附法、膜法、萃取法主流工艺的集成创新,沉锂母液段回收率由75%提高至95%以上,锂资源整体回收率提高约5个百分点。 目前蓝科锂业已拥有合计4万吨/年碳酸锂产能装置,最高日产量已突破140吨。2023年,蓝科锂业产销量同比均实现较好增长,碳酸锂产量约3.61万吨,销量约3.82万吨,库存量0.20万吨。与此同时,碳酸锂市场终端价格从报告期初约50万元/吨持续下跌,于2023年末跌破10万元/吨,随着碳酸锂价格的剧烈波动,蓝科锂业实现的业绩同比大幅下降,最终实现营业收入63.35亿元、净利润29.69亿元,对公司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贡献为12.94亿元,对比上年同期减少约21.56亿元。
3月17日晚间,尚太科技在券商策略会上表示,总体来看,负极材料市场整体仍呈现产能结构性过剩局面,2023年以来呈现下行趋势,价格水平面临挑战,难以恢复至以往年度的较高水平,但是,随着春节假日结束,3月起,部分电动车开启降价策略,同时新一代智能化电动车持续推出,下游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回暖,复苏态势明显,带动对负极材料需求有所增加,对市场供方压力有所缓解,预计2024年内负极材料价格水平将随着市场波动,逐渐呈现“触底反弹”的态势,行业整体价格在2024年有望得到一定修复。 尚太科技介绍,2024年1-2月受传统淡季及节假日因素影响,相应排产有所下降,2024年3月排产计划环比上月明显提升。就客户订单情况来看,春节后,下游市场需求提升明显,公司排产处于上升趋势,预计3月起至第二季度将保持较高的开工率,出货量较1、2月环比增加明显,并保持合理的库存,库存风险总体可控。 此外,尚太科技还表示,市场需求环暖预期下,公司产能利用率持续高水平运转,目前正在积极寻找优质的外协厂商合作,为第二季度开始委外石墨化加工做准备,此外,预计产能即将不足背景下,公司在石家庄无极县的“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并加紧推进,争取2024年四季度逐步投产,山西四期目前仍处于土地平整阶段,因煤矿坑土地处理处理技术复杂,存在一定客观困难,待当地政府部门土地平整结束时,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建设推进。 目前,尚太科技有意向在海外建设生产、销售基地,目前已经就具体地点开展充分论证,将在论证完成后逐步实施,新增海外基地便于公司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推进新客户和新市场开发,充分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提升整体盈利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另外,在新材料新产品方面,尚太科技介绍称,公司在2023年已完成4C及以上产品的开发和导入,2024年一季度以来迎来大规模出货,随着终端新一代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保持火热态势,公司相应快充产品出货量将持续增加,占比相应提升,预计2024年4C及以上快充产品将在公司对外销售中占据优势地位。 尚太科技公司在硅碳负极材料方面有一定技术积累,2024年将持续加大相应研发投入和产品布局,其同石墨负极材料生产工艺存在一定差异,公司将通过与科研单位、外部机构开展广泛合作,持续进行人才引进,建设生产线等实现相应产品的量产突破。
据“当阳市招商局”消息,3月6日,湖北省贸促会、宜昌市人民政府、湖北省国际商会在宜昌桃花岭饭店举办2024“国际商协会荆楚行—走进宜昌”活动,其中,巴库斯年产3万吨高能负极材料项目参加外资外贸招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消息显示,该项目由上海巴库斯超导新材料有限公司(简称:巴库斯)、湖北玉地置业有限公司、香港中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约20亿元,选址宜昌当阳双莲工业园,用地面积约123亩,总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购置30条集成式全自动智能生产线,预计可实现年产3万吨高能负极材料生产规模。 项目主要产品为中高端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定型产品实现可逆容量≥370同时保持94%左右的高首效,主要工艺是采用“液态插层机械法”对天然石墨进行深加工,具备低能耗、零污染排放特点,解决了负极材料行业的高污染高能耗的痛点。 目前,巴库斯在四川德阳、内蒙古阿拉善、陕西西安3处产业基地均已落地,预计2024年实现负极材料产能10万吨。该项目将围绕碳基材料,以负极为中心逐步拓展石墨烯、硅碳、硬碳类负极等高附加值的碳基材料,产品横跨锂电、钠电和固态电池,对宜昌市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链起到了重要支撑,同时对宜昌市增强产业主赛道竞争实力、实现绿色低碳化发展目标具有关键的战略意义。
2月15日,加拿大负极材料生产商Nouveau Monde Graphite(下文简称:NMG)分别与松下及通用汽车签订负极材料长期供应协议。同时,松下及通用汽车承诺对NMG进行股权投资。 具体来看,NMG与松下此次签订的具有约束力的承购协议,约定7年内NMG每年向松下能源供应18,000吨的天然石墨活性负极材料。 NMG与通用汽车则约定,在NMG达产的6年内,每年向通用汽车供应18,000吨天然石墨活性负极材料。 据悉,NMG将从其位于魁北克的Matawinie石墨矿中提取天然石墨,并在规划中的Bécancour二期工厂生产负极材料。NMG一期工厂产能2000吨,二期产能规划4.2万吨。 松下和通用的上述承购协议将包揽NMG规划的Bécancour电池材料工厂二期约85%负极材料产能。 NMG还提到,公司已与其他电池制造商就Bécancour电池材料工厂二期剩余部分产能进行了商业洽谈,并继续进行产品认证。 此外,松下及通用汽车将分阶段出资共同投资NMG,支持后者在Matawinie天然石墨矿和Becancour石墨精炼工厂的相关建设工作。 其中,松下首期出资2500万美元以支持NMG的运营,并承诺根据后续建设情况联合潜在的其他投资者共同投资1.5亿美元;通用汽车首期出资2500万美元,并承诺后续进行1.5亿美元的股权投资。
近日,千乘资本正式对外宣布,完成对苏州纽姆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纽姆特)千万元级人民币A轮领投。 资料显示,纽姆特成立于2014年,公司致力于流化态技术的研究和工业化应用,核心团队来自于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和德国杜伊斯堡大学等知名高等院校的专业人士组成,在石化、锂电池、光伏、新材料等行业头部企业的任职经历。纽姆特在流化床反应器的研发、设计、制造和安装培训方面,已在国内外精细化工领域取得了优势地位。 据了解,纽姆特的核心主打产品包括实验级、量产级流化床反应器,尤其在新型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上,公司的流化床气相沉积设备为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公司产品的重点应用领域包括:锂离子电池行业的硅碳负极、石墨改性、正极材料包覆改性、补锂剂包覆改性、单壁碳纳米管材料制备等相关应用。 此外,近日,纽姆特还发布消息称,公司新厂房正式动工,即将投产使用,新厂房总面积6000平方米,标志着公司的实力和规模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武汉天钠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天钠科技)最新消息显示,近期天钠科技完成了数千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阜阳福和天使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投资。至此,天钠科技已获融资近亿元人民币,投资人包括美团、景林、合肥创新投等知名投资机构。本轮融资主要用于产线建设。 天钠科技主营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天钠科技技术团队长期专注储能材料及钠离子电池领域的基础研究,系国内最早一批进行钠电正负极材料研发的团队。 考虑到钠电负极制造涉及技术难点较多,已经成为当前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的关键瓶颈,天钠科技着力推进钠电硬碳负极产业化进程。项目团队拥有多年的硬碳材料研发经验和技术沉淀,采用化工小分子聚合+高温碳化工艺,辅以PDF表征技术调控硬碳微纳结构,指引产品迭代方向,研发了首效90%以上、比容量400mAh/g以上的高性能产品,性能指标位于行业前沿水平。此外,公司同时开发钠电正极材料、电解液和钠电电芯技术,提供钠电上游材料一整套的解决方案,打破国内上游核心材料性能不佳尤其是负极材料技术储备不足的困境。 天钠科技成立至今已完成多款硬碳负极材料产品的研发和中试,产品已向多家下游电芯厂客户进行送样测试并获得认可。公司已建成2000吨负极材料生产基地,2024年第一季度投产预计可实现批量销售,Pre- A轮融资择期启动。
产品价格下行,负极行业利润空间缩窄,杉杉股份2023年净利同比“腰斩”。 今日晚间,杉杉股份发布年度业绩预减公告,公司预计2023年度净利为8.6亿元到11亿元,同比减少59%到68%。 财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杉杉股份实现净利12.02亿元。据此计算,去年第四季度公司净利亏损1.02亿元至3.42亿元。 针对2023年业绩下滑的原因,杉杉股份称,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净利同比大幅下滑,同时公司非核心业务电解液和光伏由盈转亏及本期预计将对商誉等计提减值准备所致。公告显示,截至本公告披露日,杉杉股份已完成电解液和光伏业务的股权出售;同时结合行业市场变化和实际经营情况等因素,公司预计将对商誉等计提减值准备。 杉杉股份相关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受行业市场环境变化影响,产品价格同比下降,导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下滑。” 该人士同时强调,从市场份额和产销量来看,去年公司负极材料和偏光片两大主营业务出货量都创下新高,其中负极材料业务出货量超过行业出货量增速,偏光片业务产能利用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财联社记者关注到,近日杉杉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透露,截至2023年底,公司现有负极产能达到30余万吨。另据公司公告,目前杉杉在国内已完成70万吨负极材料的产能布局,海外芬兰基地规划产能10万吨。 当前负极材料行业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另外,偏光片产业同样承压。受行业整体供应过剩的影响,偏光片单位面积价格持续下滑。根据Omdia数据,2023年偏光片平均价格同比降幅高达7%。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