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2个
7月16日,全球电池材料领军企业贝特瑞(835185)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智能汽车链展区,正式发布行业首创的BTR S+i石墨长续航负极材料解决方案。这一突破性创新为电动汽车续航能力提升开辟了全新路径,将加速高能量密度硅基负极材料的商业化进程。 作为业内首款专为硅基负极设计的石墨材料,i石墨通过创新的材料匹配技术,与硅基负极形成完美协同,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行业的三大痛点:锂串扰效应、材料分散不均和热稳定性问题。实测数据显示,相较常规石墨,该方案可使电池使用寿命提升20%,休眠情况下容量保持率可维持在较高水平,存储性能提升可超25%。 “硅基负极是突破锂电池能量密度瓶颈的关键,但材料协同问题一直制约其现有应用。”贝特瑞技术负责人表示,“i石墨从石墨端创新入手,为硅基负极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实现了1+1>2的协同效应。” 贝特瑞在硅基负极领域拥有深厚积累,已布局研磨硅碳、硅氧和新型气相硅三条技术路线,其新一代硅基负极产品成功导入国际头部客户。2025年5月,贝特瑞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硅负极材料空白详细规范》正式发布,填补了硅基负极领域国际标准空白。此次创新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负极材料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链博会现场,贝特瑞与宁德时代、特斯拉、问界、小鹏、沃尔沃等产业链伙伴共同展示了智能汽车供应链的最新成果。 据行业人士评价,S+i石墨方案解决了硅基负极应用的基础性难题,将实质性推动高能量密度电池技术的发展。随着电动汽车对续航里程要求的不断提升,这一创新有望为整个行业带来革命性变化。 作为连续15年全球负极材料领头羊,贝特瑞正从材料供应商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持续推动新能源产业的技术进步。
据“池州市人民政府”发布消息,7月2日上午,2025年安徽省第三批重大项目开工动员会在合肥举行,池州市第三批开工动员项目24个,其中包括总投资10.2亿元的池州碳一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线项目。 据了解,早在3月举行的2025徽商大会徽商回归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碳一新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碳一新能源)年产3万吨新型硅碳负极生产基地项目签约落户安徽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项目总投资34亿元,拟用地500亩,主要产品为硅碳负极材料。 资料显示,碳一新能源成立于2022年,公司聚焦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技术上,碳一新能源利用碳基体为框架结构,结合气相沉积技术,集成人造SEI膜技术,形成具有良好导电性能及网状纳米-亚纳米尺寸的硅颗粒,制备得到的硅碳负极具有高容量、低膨胀、产气少、长循环、高倍率和高首效等优势,实现了硅碳负极在电池应用中瓶颈问题解决全方位突破。
7月2日,据“会昌县融媒体中心”消息,位于江西赣州会昌县的江西天正新能源锂电负极材料及石墨烯工业化研发平台建设(二期)项目不断刷新建设进度条,交付使用时间预计为11月底。 据介绍,江西天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研发、生产和销售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以及石墨烯材料工业化研发的企业。此次二期项目达产达标后,可实现年产锂电池负极材料3万吨、主营收入超10亿元人民币,项目总建筑面积140581.98平方米,涵盖厂房、宿舍、办公研发楼、实验楼、检测楼等多功能建筑。
近日,云南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发布云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建设项目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批前公示。 信息显示,项目位于国家级曲靖经开区三元路以西,环北路以北,总用地面积370,269.51㎡,项目用地内主要规划20栋单体建筑,其中包括8栋厂房,1栋仓库,1栋综合楼,1栋后勤服务中心,1栋倒班宿舍楼,3栋传达室,1栋危废库&固废库(含垃圾站),1栋维修车间,1栋GIS楼,1栋配电室综合楼,1栋垃圾站。 据了解,2021年10月28日,亿纬锂能(300014)与中科电气(300035)合作开展的“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在曲靖经开区举行签约仪式,标志项目正式落地。项目计划投资总额25亿元,负极材料年产能10万吨,一期和二期产能规模各为5万吨/年。 此外,为抢抓海外锂电产业链构建过程中的市场机遇,今年6月,中科电气阿曼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在阿曼投资署举行,这一签约标志着中科电气着手投建全球最大海外负极材料生产基地。 据悉,中科电气以全资子公司中科星城香港为主体,在阿曼设立项目公司,投资建设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不超过80亿元人民币(最终以实际投资金额为准),分两部分建设,每部分规划产能10万吨/年,建设周期预计各为36个月。
中科电气(300035.SZ)80亿“大手笔”投建海外负极材料基地,但另一海外基地摩洛哥项目延缓。 中科电气公告称,公司计划通过控股子公司湖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的香港全资子公司中科星城(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在阿曼投资设立项目公司,实施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总投资不超过80亿元人民币。项目分两部分建设,每部分产能规划为10万吨/年,建设周期预计各为36个月。 同时,公告提到,为确保公司海外投资事项的稳步、有序推进,此前公司已审议通过的投资建设“摩洛哥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 将做延缓建设安排。 中科电气的摩洛哥项目于 2024 年 4 月 26 日提出,计划总投资不超过 50 亿元人民币,实施年产10 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 从中科电气财务状况来看,或较难支撑80亿元的投资金额。 据公司一季报数据,截至3月31日,公司货币资金为5.24亿元,流动资产合计68.26亿元,同时,短期借款达24.67亿元,流动负债46.19亿元。 此前的5月30日,中科电气还发布了《关于公司与子公司间提供担保的进展公告》。2024年10月28日第六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及当年11月13日的2024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同意公司及下属子公司间提供担保总额不超过105亿元,有效期自2024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批准之日起一年。截至公告日,公司及子公司实际发生的对外担保总额为62.82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32.27%。公司及子公司无逾期对外担保情况,也无为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提供担保的情况 。 中科电气在公告中提到,本项目计划总投资不超过80亿元(最终以实际投资金额为准)。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和融资(包括但不限于银行项目贷、引入战略投资人等)。同时在公告中提示风险,本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较大,存在一定资金压力,存在资金筹措无法及时到位的风险。 事实上,今年以来,众多国内锂电上市公司在海外产能扩张、订单获取等方面动作频频。6月2日,龙蟠科技(603906.SH)海外工厂拿下50亿“大单”;3月,当升科技(300073.SZ)与LGES签订140亿元长期供货协议。
5月25日,内蒙古包头金山经济开发区8万吨锂电池HSE负极材料项目正式开工。作为开发区首个以 “无酸工艺 + 全资源循环” 为核心特色的万吨级锂电材料项目,其开工标志着包头金山经济开发区在锂电池负极材料领域发展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 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300亩,达产后可实现产值15亿元,税收1.2亿元,可解决就业300余人。项目的开工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包头金山经济开发区的新材料产业布局。
5月15日, 贝特瑞发布“全链新生”正负极材料闭环回收解决方案 ,通过全新回收技术实现了从正极黑粉到无前驱体正极材料的超短流程再生,负极则以柔性新生技术实现负极材料的新生。贝特瑞以“为美好绿色世界而奋斗”之初心,构建正负极材料循环产业链,为行业补全从电池生产到退役回收的全链条可持续发展路径,助力全球新能源产业实现“资源-材料-再生”的绿色循环。 贝特瑞的闭环回收方案并非孤立创新,而是基于25年专注电池材料领域的厚积薄发。 作为全球电池材料龙头,贝特瑞具有深厚的正负极材料研发、制造经验积累,此次正负极材料双链回收解决方案,属材料行业首次,体现了行业领导者推动产业绿色发展的主动担当。 从“材料供应商”到“绿色生态构建者” 在发布会上,贝特瑞正极总经理杨顺毅介绍,在“全链新生”正负极材料闭环方案中,贝特瑞 全球首发 无前驱体工艺S正极材料,通过回收料的全新技术处理,锂镍钴锰同时实现不分离新生,大幅缩短工艺流程降低成本,并且实现了零废水排放,当前已具备量产能力,是未来回收及正极材料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负极回收方面,贝特瑞通过行业首创负极材料新生技术,解决了负极材料回收杂质、结构缺陷等问题,首发R石墨,碳排放优势明显,为负极材料的闭环回收打开另外一扇窗。 从2020年开始,动力电池逐步进入到退役期,根据IEA国际能源署数据,2024年全球废旧电池规模为115GWh,在中性场景下预测,2035年全球回收规模约为1TWh,而中国《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欧盟《新电池法案》等政策相继落地,将材料回收利用率与碳足迹管控提升至产业准入的战略高度。 在此背景下,贝特瑞的正负极材料闭环回收方案为电池行业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思路。 呼吁行业统一共识,加速绿色转型 杨顺毅表示,电池回收需要整个行业统一共识,通过回收全面技术创新,来彻底解决当前电池回收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和痛点。 贝特瑞的目标是在整个电池的循环产业链中,构建全链条的正负极材料闭环产业链,重点通过回收平台的打造,和电池、动力和储能终端形成战略协同。 通过和产业链条联动,以全新正极回收技术和负极柔性新生技术,助力电池材料正负极回收闭环,通过在国内基地,印尼基地、摩洛哥等基地的协同,全方位打造海内外循环低碳产业链。 从技术突破到全球产能布局,从绿色制造到生态闭环,贝特瑞正以创新与责任推动新能源产业绿色发展。在碳中和目标与ESG理念驱动下,贝特瑞的可持续发展行动,将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带来更多绿色解决方案。
据“河北武强开发区”发布消息,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的博路天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博路天成)年产20,000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更新动态,该项目将于2月底将进行设备调试,3月中旬即可达到投产条件。 资料显示,博路天成成立于2012年10月15日,注册资本5,000万,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锂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等。公司职工120人,建设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线1条、负极材料深加工线2条。
据“投资韶关”消息,1月14日,英克瑞斯电池负极用多孔炭材料项目投资签约仪式在广东省韶关市举行。 据介绍,多孔炭材料具备优异导电性能、良好化学稳定性等特质,现已被广泛应用在锂离子电池负极领域,此次签约项目可利用椰壳等作为原料,使原料来源具有把控优势,在产品性能上,也更有技术优势,因此有较大的竞争潜力。 资料显示,英克瑞斯新能源炭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多孔炭材料、硅碳负极材料等及其原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该公司目前已完成电极用多孔炭中试,可为客户提供吨级服务,具备量产条件,此次签约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以上。
2024年负极材料整体价格依然呈现下滑趋势。中科电气(300035.SZ)业绩则逆势增长,预计2024年净利增长五倍以上。 中科电气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8亿-3.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0%-680%。2024年Q1、Q2、Q3、中科电气净利润分别为2376.75万元、4549.25万元、1.14亿元,据此测算,公司Q4净利润为1.05亿-1.42亿元。 中科电气在公告中表示,报告期内,受下游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快充车型渗透率提高以及储能市场快速发展带来的需求增长影响,公司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产销量较上年显著增长。此外,公司2024年采取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盈利能力增强。 据中科电气2024年通过投资者交流活动对外披露,下游客户对公司负极材料的需求量较大,公司2024年产能利用率处于较高水平。应用新一代“全自动智能型石墨化炉”的首条石墨化产线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石墨化自给率。 2023年,中科电气业绩跌入近五年最低,仅盈利4170.62万元,2024年业绩表现堪称“逆袭”。 从负极材料企业前三季度业绩看,分化态势明显,其中,璞泰来(603659.SH)、杉杉股份(600884.SH)、翔丰华(300890.SZ)净利润同比呈现下滑趋势,尚太科技(001301.SZ)与中科电气则呈现同比增长趋势,中科电气更是扭亏为盈。 此外,行业价格来看,2024年负极材料价格依旧呈现下滑趋势并在低位徘徊,Choice行业价格数据显示,人造石墨(低端)价格从21000元/吨降至16500元/吨,降幅21.43%。 财联社记者此前从多位业内人士处获悉,尽管负极材料价格目前仍在低位徘徊,行业企业盈利承压,但2024年负极材料需求同比有所上升,多家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近期更有电池企业负极材料招标因价格低而流标,反映负极材料企业挺价情绪浓。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