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2个
据“怀宁经济开发区”发布消息,9月15日,安徽邦德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邦德锐新材料)纳米级硅碳负极材料及导电浆料项目首线正式投产。 据介绍,邦德锐新材料纳米级硅碳负极材料产业园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年产5万吨纳米级硅碳负极材料及20万吨配套新型导电剂,实现年产值约125亿元,年综合税收贡献额约4.5亿元。 资料显示,邦德锐新材料主要专注于高性能锂电硅碳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消费电子和电动工具等诸多领域。
据海创尚纬消息,9月13日,四川海创尚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动力储能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竣工验收会议顺利召开。 据悉,海创尚纬年产10万吨动力储能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在四川乐山新能源(锂电)产业园内征地约503.53亩,建设年产4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装置(包括预处理、造粒、中温改性、石墨化、炭化以及成品包装等),主要建筑构筑物包括联合一厂房(原料预处理及粉碎车间、造粒车间)、沥青粉碎车间、中温改性车间、石墨化车间、联合二厂房(二次造粒车间、炭化车间、成品车间)、产品及副产物仓库等主要生产车间,配套空氮站、循环水站、消防水池及泵房(一、二期共用)、燃气调压站(一、二期共用)、雨水及污水处理系统、固废暂存间、维修间、110千伏总变电所(一、二期共用)等辅助生产站房,辅助建设行政楼、研发楼,食堂,职工公寓等办公生活建筑。项目总投资160,688万元,其中环保投资7000万元。
在璞泰来(603659.SH)半年度业绩会上,公司核心业务负极材料与固态电池材料的相关布局成为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据财联社记者统计,在投资者共计提交的50个问题中,约有50%与上述方面有关。 对于负极材料价格,公司董事长梁丰在业绩会上表示,由于盈利减少和融资收紧,行业新增产能投资速度已大幅放缓,预计未来价格继续下降的空间有限。 负极材料未来降价空间有限 负极材料是璞泰来核心业务,财报显示,2024年1-6月,公司负极材料出货量为66992吨,同比有所减少,去年同期,公司负极材料业务实现出货量68197吨。 璞泰来在半年报中解释称,受行业短期供求错配的影响,负极材料价格低位徘徊,部分负极材料细分领域的市场价格低于合理的生产成本,叠加欧洲方面需求仍不及预期,公司适当减少和控制部分低价产品的出货,合理安排产品的供销,确保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因而负极材料业务收入和销量同比有所减少。 这意味着,为了应对超跌的市场价格,负极材料龙头企业已经开始减少出货。在今年3月,比亚迪开始给负极头部厂商的超低价订单涨价时,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负极底部已经确认。 负极材料行业情况也是多数投资者关心的问题。“近年来,由于负极新增产能快速释放,负极材料市场呈阶段性供求错配格局,市场竞争加剧导致负极材料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调。”梁丰表示,整体而言,行业新进入者及其新增产能较难形成行业有效竞争力,且负极材料价格已逼近生产企业的成本线,多数企业已出现亏损;由于盈利减少和融资收紧,行业新增产能投资速度已大幅放缓,预计未来价格继续下降的空间有限。 梁丰进一步表示,未来缺少差异化产品优势、研发优势和生产成本优势的劣势产能将面临淘汰,而具备差异化产品优势、研发技术优势、资本优势和海外产能布局能力的头部企业,有望迎来新一轮行业整合机遇。 璞泰来还披露了负极材料在建工程进展,其中,四川紫宸负极材料一期10万吨预计2024年底投产,二期10万吨将在2024年底完成厂房建设。 负极材料海外布局方面,璞泰来高管表示,目前,瑞典紫宸年产10万吨锂离子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项目的前期设计和规划已经展开,并正着手准备项目实施主体的登记设立等事项的本土审批工作。 “下一代”电池材料的布局关注度高 除了负极材料之外,投资者对于璞泰来有关“下一代”电池材料的布局关注度较高,包括硅碳负极、固态电解质。 在半年报中,璞泰来已披露,公司2022年开始启动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研发,现已完成固态电解质LATP(磷酸铝钛锂)和LLZO(锂镧锆氧)的中试,产品离子电导率达 10^(-3)S/cm,产品粒度可控,已在四川基地建成年产200吨固态电解质中试产线。 在业绩会上,有投资者表示,固态电池的研发是否还需要负极材料和隔膜?是否会对公司业务有冲击? 对此,梁丰表示,作为一家给下游客户提供各类材料和工艺设备综合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公司加大了对固态电池各环节的研发与产业化配合工作。目前来看,纯固态电池产业化过程需要解决的技术、电化学性能、成本等问题非常多,现有锂电池以及半固态电池依然在相当长时间内是主流解决方案。固态电池依然需要负极,如硅碳、锂金属负极,这些都是公司产业化的领域,部分固态电池不需要隔膜,但需要电解质膜与涂覆工艺的配合,这也是公司擅长的领域。 负极材料方面,梁丰表示,公司在硅碳负极和锂金属负极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布局,其中新型硅碳负极可以做为半固态/固态电池的负极材料,目前在客户导入中进展顺利,出货量持续增长,安徽紫宸硅碳负极产能建设工作也在推进。
8月13日晚间,贝特瑞(835185)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贝特瑞地中海负极在摩洛哥投资建设年产6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额不超过人民币26.18亿元,本项目选址摩洛哥丹吉尔科技城,项目建设期约2年。 电池网注意到,2023年12月,贝特瑞宣布在摩洛哥丹吉尔科技园城建设年产5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工厂的规划。今年4月,该项目开工。 贝特瑞表示,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满足市场需求及拓展海外市场份额,提升公司的负极材料市场份额及综合竞争力,公司拟在摩洛哥投资建设负极材料产能。 除此之外,2023年6月,贝特瑞携手STELLAR公司在印度尼西亚的IMIP工业园区和肯德尔园区投资建设年产8万吨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后于今年3月双方决定共同增资印尼贝特瑞,以加速推进年产8万吨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二期项目”)的建设,预计项目总投资约为2.99亿美元。8月7日,印尼贝特瑞年产16万吨负极材料一期(年产8万吨)项目正式投产。 贝特瑞目前已形成负极+正极+先进新材料三大业务板块,此次在摩洛哥增加负极材料产能以及此前对印尼的增资,将进一步构建全球化竞争优势,并加强产业链整合与优化,扩大市场覆盖、供应链韧性、生产规模及产品品质等方面的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贝特瑞持续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发展,积极开拓全球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建设供应链,以实际行动践行公司可持续发展。据公司财报显示,2023年,贝特瑞在研发方面投入了9.58亿元,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82%。 开源证券指出,贝特瑞在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在近年呈现提升趋势,2021-2023年全年对境外销售收入分别为266,713.09万元、499,162.98万元、506,347.73万元,2020-2023年CAGR达到41.12%。作为全球锂电材料龙头,贝特瑞有望持续受益于下游需求增加以及优质产能释放。
据广西建工一建集团消息,8月3日,由广西建工一建集团建安分公司承建的江西天正新能源锂电负极材料及石墨烯工业化研发平台建设(二期)项目举行开工仪式。 消息显示,江西天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研发、生产和销售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以及石墨烯材料工业化研发的企业。此次开工的二期项目达产达标后,可实现年产锂电池负极材料3万吨、主营收入超10亿元人民币。 据悉,该项目用地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台商创业基地西区,用地总面积113395.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6207.6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8万平方米,旨在打造一个集研发、测试、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据“掌上平阴”消息,今年以来,山东济南平阴孔村镇以县委“效能提升年”为契机,以新质生产力打造发展新优势,以产业高端化和产品高端化为目标,统筹谋划布局,坚持创新引领,主动协调服务,持续推进炭素产业转型升级。 以万瑞炭素、澳海炭素、龙山炭素、丰源炭素等骨干企业为代表的百亿级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建成全国最大的预焙阳极炭素产业集群园区、商用炭素制品生产基地;商用炭素产能规模占到全国四分之一,出口美国、德国等10余个国家…… 同时,今年以来,孔村镇立足炭素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围绕产业链上下游,锁定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产业,明确以负极材料、绿色建材、高端制造为招大引强主攻方向,按图索骥、有的放矢开展精准招商活动。 “目前,万瑞15万吨负极材料前驱体预处理项目的立项、环评、能评手续已完成,项目用地已进入出让程序。项目计划9月份开工,项目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利税2.2亿元。”济南万瑞炭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迎军介绍,随着锂电池产业快速崛起,负极材料市场规模及增速持续扩大。而负极材料与预焙阳极同属于炭行业,在前端拥有相似的工艺环节,万瑞炭素将负极材料作为炭素建链补链的重要方向,打通一条“从正到负”的全产业链条。
“暖新闻”消息显示,近日,位于内蒙古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大路产业园的鄂尔多斯新创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一期工程石墨化工段正式投入试生产。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27.15亿元,总占地面积823.66亩,计划分三期建设完成。其中,项目一期主要建设两条石墨化工段,预计2025年全部建成投产,实现年产1万吨石墨化负极材料。 该项目是鄂尔多斯市首个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完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8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预计年营业收入可达34亿元,年上缴税费达4.3亿元,解决就业1000余人。
5月27日晚间,滨海能源(000695)公告,子公司内蒙古翔福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2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5万吨前端拟开工建设,拟与河北上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签署5万吨负极材料前端项目总承包合同,合同价款暂估5亿元(含税)。 据滨海能源此前发布的公告,该项目建设地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辉腾锡勒绿色经济开发区商都产业园,预计总投资82亿元,将分两期建设,每期建设10万吨,其中一期计划施工周期24个月,二期计划施工周期20个月。 据悉,滨海能源于2023年5月收购翔福新能源100%股权,开始战略布局新能源材料产业,该公司正在建设10万吨锂电负极材料前后端项目,其中4万吨后端成品线已于同年7月底投料试生产。 根据滨海能源的规划,公司2024年底计划实现10万吨产能释放,20万吨一体化项目将分步建设、分期投产,预计在2025年底释放产能。 市场方面,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负极材料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显示,2023年全球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181.8万吨,同比增长16.8%,其中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171.1万吨,全球占比进一步提升至94.1%。 展望未来,EVTank预计到2030年全球负极材料出货量将超过800万吨。从短期来看,EVTank表示2024年将是之前两年全国新建石墨化和负极材料产能集中释放的一年,整个行业将面临着较大的产能过剩的压力,负极材料的价格仍将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另一方面,随着大量一体化产能的建成,第三方独立石墨化加工产能将面临着较大的开工压力。
5月13日下午,尚太科技(001301)在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总体维持较高的增长水平,但是公司所处负极材料行业总体增长放缓。受之前年度行业持续维持高景气影响,吸引大量企业跨界进行投资,且行业主要企业持续进行产能扩张,行业持续总体产能规模处于较高水平,在市场需求增长放缓情况下,带动部分同质化的产品无法维持原有价格水平,导致行业整体出现“增量不增收”的情形。 展望2024年,尚太科技表示,锂电负极材料供应端仍处于产能结构性过剩的状态。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去库存结束,需求增幅减缓情况会有所改善,市场需求预计会有所回升。负极材料价格在2024年有望得到一定修复,负极材料销量预计将有一定提升。 尚太科技还提到,目前负极材料价格在历史底部区间,进一步下降的空间较小。从产业链看,负极材料价格下降的同时,原材料和石墨化加工成本也有所下降。公司将继续“降本增效”的措施方针,内部将通过提升技术工艺、优化生产工序,带动公司降本增效,努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在技术方面,尚太科技表示,硅碳负极材料是公司2024年重点研发方向之一,目前硅碳负极材料、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等差异化技术路线处于产业化前期阶段,公司尚未布局相关产线。但公司在硅碳负极材料方面有一定技术积累,2024年将持续加大相应研发投入和产品布局,其同石墨负极材料生产工艺存在一定差异,公司将通过与科研单位、外部机构开展广泛合作,持续进行人才引进,并在相应时机尝试进行产线的建设,实现相应产品的量产突破。
电池网从普洱珈钠获悉,5月9日,深圳珈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珈钠能源”)旗下子公司普洱珈钠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与云南景谷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举行钠离子产业链负极材料碳前驱体生产项目投资协议签约仪式。 珈钠能源董事长曹余良表示,珈钠能源在钠离子正负极材料等相关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先进技术,公司致力于高性能、低成本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开发与产业化应用。景谷钠离子产业链负极材料碳前驱体生产项目是经双方多轮协商、多轮调研后确定落地的重要项目。该项目的落地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对普洱钠离子产业链项目来说,也是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公司将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为项目的投产提供坚实的技术和资金保障,全力以赴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高效运营。 资料显示,珈钠能源成立于2022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高安全、长寿命、低成本钠离子电池体系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的高科技公司,总部及研发基地设立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公司拥有100余项发明专利,是钠离子电池领域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少数企业之一。 电池网注意到,今年1月11日,珈钠能源与自贡高投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将在四川市自贡市建立10万吨/年的钠电正极材料及产业链延展生产基地。项目计划占地约300亩,总投资约50亿元人民币,分两期实施。第一期项目将使用75亩土地,预计投资5亿元人民币。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