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07个
根据日本财务省本周公布的月度证券买卖契约状况表,日本投资者又悄悄创下了海外债券的半年度抢购纪录。 (来源:日本财务省) 据《日经新闻》统计, 今年上半年日本投资者净购买了14.6万亿日元(约合1030亿美元)的境外债券。 以半年为统计跨度,这也是日本有史以来净购买海外债券最多的半年。此前的纪录为2010年下半年净购买的13.47万亿日元。 缘何如此疯狂? 在这些购买中,美国和美元债券吸引了非常多的关注。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日本投资者购买了价值11万亿日元的中长期美国债券,这个数字本身也是一个纪录。背后的缘由也不难解释: 美联储的暴力加息逐渐接近尾声,而日本央行的“大动作”正愈发临近。 摩根大通证券的日本利率研究负责人山胁隆文解读称,考虑到日本央行将调整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俗称YCC),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避开日元债券,并用高收益的美国债券作为收入来源。 事实上,日本的大银行们也是购买外国债券的主力,今年上半年总共净购入10.027万亿日元的外国债券,已经非常接近他们在2010年创下的全年外国债券净买入纪录——10.029万亿日元。据一名来自日本跨国银行的匿名信源称,随着美联储(接近)暂停加息,美国国债收益率上涨的幅度可能不会像去年那么大,这也令市场重回平静。 这里有一个背景知识是, 随着去年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5%冲到接近4%,债券收益率的提升对应的是债券价格的下降,也给长期投资者带来巨额账面浮亏。 为了控制损失,日本投资者净卖出了创纪录的21万亿日元海外债券。所以今年的大额购买,也可以被视为回补之前抛掉的头寸。 混乱加倍!日本央行举动引关注 由于日本投资者通常需要将手里的日元换成美元才能购买海外债券,所以这种购买狂潮也会对日元汇率产生持续的压力。今年年内,美日汇率已经两度冲上140关口。 (美元/日元汇率日线图,来源:TradingView) 三菱日联摩根士丹利证券的首席外汇策略师Daisaku Ueno对此解读称,随着日本和海外利率差距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投资没有利用外汇对冲,因此有很大可能性(债券购买)会导致一定程度的日元贬值和美元升值的压力。 不过也有许多分析师认为,随着日本投资者接近将去年卖出的外国债券仓位回补近三分之二, 今年下半年他们继续增加外国债券仓位的空间正在变小 。 而且,就在美联储重新燃起“还要加息两次”的悬疑后,面对“资产负债表复苏”的日本央行,也有望向着正常化货币政策再进一步。 有不少市场参与者已经开始押注日本央行会在7月底的政策会议上调整YCC政策。 周一新发行的10年期日本政府债券收益率已经达到0.465%,也是自4月28日以来的最高水平。 不过即便日本国债的收益率能够有所上升,日美之间依然存在着巨大利差。 瑞穗银行首席市场经济学家Daisuke Karakama表示, 日本和美国之间的债券收益率差距仍然存在,即使调整了收益率曲线控制,未来依然会存在将低收益的日元卖出购买外国债券的倾向 。
随着日元近期贬值步伐的不断加速,日本决策层还能容忍汇率跌多久,已经成为了当前全球外汇市场上的一大焦点…… 周五(6月30日)亚洲时段,美元兑日元汇率在盘中一度升至145.06,刷新了去年11月以来的最高位。 尽管此后在日本政府官员的口头干预警告下,日元回落有所反弹,但盘中短暂失守145大关的现实,仍令不少汇市交易员对当前日元的走势保持了高度关注。 去年9月,日本政府和央行恰恰便是在美元兑日元升破145关口、逼近了146大关之际,实施了自1998年以来首次外汇干预以支撑日元的行动。 这一次,同样的一幕会上演吗? 一些分析师指出,145关口对日本官员来说可能很重要。 本季度迄今,日元兑美元的跌幅已经达到了约8%。 瑞穗银行高级市场策略师Kengo Suzuki表示,随着日元跌至日本政府去年实施外汇干预的水平,市场参与者正开始担心将出现“真正的”干预。这些天来,日本最高外汇官员和财务大臣每天都对市场发表评论,他们的语气已有所加强,但日元疲软的基本趋势并没有改变。 马来亚银行外汇区域主管Saktiandi Supaat则指出,“我不认为汇率本身存在明显的界限,因为如果日本主要贸易伙伴的货币也同步波动,那么日本汇率干预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但当然,人们会将145关口视为历史上的关键水平。” 正如同我们本周早些时候曾 介绍过的 ,近来在美元指数并未显著走高的背景下,亚洲货币却普遍出现了一轮较为明显的贬值浪潮,日元便是其中的代表。 而在这背后,美日货币政策的差异所导致的巨大利差,无疑是日元贬值的一个关键原因。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Kazuo Ueda)已多次表示,他不会过早加息。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外界目前已经开始逐渐相信,美联储今年可能将进一步加息两次。 日本官员还能“忍”多久? 去年9月,日本政府和央行通过购买日元干预外汇市场,这是24年来的首次类似行动。随后日本决策层又在10月再度进行了外汇干预。根据统计,日本去年总计斥资650亿美元在外汇市场上直接买入日元,帮助后者最终脱离了30年来的最低点。 而 在今日早间日元短暂失守145关口后,日本官员也再度加大了可能采取外汇干预行动的警告声。 日本财务大臣铃木俊一周五就表示,如果日元过度贬值,日本政府将采取适当措施。 铃木指出,“货币稳定波动以反映基本面非常重要。最近货币市场出现了剧烈且片面的波动。如果波动过大,我们将做出适当反应。” 不过,铃木此次仍没有表示他“深感担忧”,也没有宣布打算采取“果断措施”,这是他在日本当局上次干预货币市场的前奏中所使用的措辞。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日本政策制定者和商界领袖目前对日元贬值的看法,似乎比去年汇率崩溃时要乐观得多——这表明他们可能认为眼下日元的任何疲软都是暂时的。 今年的另一个不同之处还在于,日本经济正从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开始全面恢复,一些日本企业也可能正准备好利用弱势日元的时机获益。法国巴黎银行经济学家Ryutaro Kono就表示,“由于今年日本经济的重新开放取得了进展,汽车行业的供应瓶颈也有所缓解,日本有望通过入境旅客消费和商品出口,比去年更为轻松地享受日元下跌带来的好处。” 从这些角度看, 日本决策层眼下可能还不急于过早采取大规模干预行动。 西太平洋银行高级货币策略师Sean Callow就认为,也许日本当局会在未来几周的某个时候选择小规模的干预,但这只是为了让投机者保持警惕。当美国利率的上升与日本央行的鸽派政策指导形成对比时,意味着日元的下跌从本质上是合理的。 当然,一些经济学家也指出,如果日元贬值开始导致进口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以及实际工资下降,作为近期经济复苏主要推动力的私人支出可能会开始减弱,那时可能会推动日本当局采取行动。
眼下,全球“去美元化”大潮正在进行中,随着美元主导地位日渐削弱,未来几年,各国央行可能更多的将欧元作为储备资产,而从更长远来看,各国央行对人民币的需求也将大幅提升。 这是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的一项调查得出的结论。该项调查涵盖了75家央行储备管理机构,总管理资产规模近5万亿美元。 该调查发现,从短期来看, 增减相抵后,净14%的央行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增加欧元持有量,创下所有货币中的最高需求水平 。 与2021年和2022年的调查相比,这标志着一个巨大的变化,2021年他们对欧元的潜在需求还没有净增长。OMFIF报告指出,利率上升似乎使欧洲固定收益资产更具吸引力。 与此同时,净10%的机构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增加人民币持有量,净6%的机构计划增加美元储备。 超30%央行未来10年计划增加人民币储备 从长期来看,前景似乎有所不同。 以拉美和欧洲的央行为首,有净6%的央行计划在未来10年减少美元持有量。 OMFIF预测, 未来十年,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将从58%降至54%,尽管美元仍将是主要的储备货币 。 OMFIF指出,在未来10年,净9%的央行表示计划增加欧元储备资产,这表明欧元可能在未来的货币多元化中发挥关键作用。 超过30%的央行未来10年计划增加人民币储备,OMFIF估计,到2033年,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所占的份额将从3%扩大到6%。 报告指出,近40%的央行计划在未来10年内增加人民币储备,这比对任何其他货币的需求都要高。 受访者表示, 货币多元化以及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日益重要的角色是投资人民币的主要动机 。人民币在外汇储备中份额提高可能的,但将是渐进的。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Janet Yellen)周二表示,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将缓慢下降,但不存在可以完全取代美元的替代品。 她在出席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听证会、回答议员有关去美元风险的提问时承认,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将会下降。此外,在被问及美国的制裁是否会影响美元交易时,耶伦也承认,一些国家可能因制裁而寻求替代货币。 “但美元在世界金融体系中扮演的角色是有充分理由的,这是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法复制的。我们有流动性强、开放的金融市场,强有力的法治,而且没有资本管制,这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复制的。任何国家都不太容易想出一种绕过美元的办法。”她说。 此后,德克萨斯州民主党众议员Vicente Gonzalez又提问,美国是否应该放慢使用制裁的步伐,并指出,即使是传统的美国盟友(比如法国),最近也进行了非美元交易。 耶伦回答说,“我想说,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使用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实际上没有任何有意义的变通或替代办法。” 多元化 在被问及美元的国际地位是否正在下降时,她指出,储备资产的多元化程度正在提高,这在全球经济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是可以预见的。 “我们应该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资产在各国外汇储备中所占的份额将逐渐增加——这是一种自然的多样化愿望。但美元无疑是占主导地位的储备资产。”她补充道。 Eurizon SLJ资产管理公司今年4月表示,20年来,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逐渐受到侵蚀,尽管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实力仍然不容挑战,但它在2022年出现了急剧下降。 其他机构的报告则指出,外国央行对黄金的需求激增,是减少对美元储备依赖的另一种方式。 最后,耶伦还表示,美国立法者并没有做出任何对美元有利的事情。她重申了她对美国债务上限危机的长期担忧,称它破坏了全球对美国履行债务能力的信心,令美元的声誉受到冲击。
俄罗斯国内最著名的银行家之一、俄罗斯第二大银行俄罗斯外贸银行(VTB Bank)首席执行官安德烈·科斯京(Andrei Kostin)周六(6月10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人民币地位的提升,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看到西方在俄乌问题上对俄制裁的危险,美元的主导地位即将终结。 Kostin指出,这场俄乌危机正在给世界经济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化遭到了破坏,同时中国正成为全球经济大国。 当被问及他是否认为世界正处于一场新的冷战中时,科斯京表示,现在是一场比冷战更危险的“热战”。 他指出,冻结俄罗斯数千亿美元主权资产的举措,将使美国和欧盟蒙受损失,因为许多国家正转向以美元和欧元以外的货币结算。 “美元主导地位的漫长历史时代即将结束,我认为,中国逐步取消货币限制的时机已经到来。”现年66岁、久经市场风雨的科斯京表示。他还指出,中国继续将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国主权债券是危险的。 自20世纪初取代英镑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以来,美元一直在外汇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不过摩根大通本月表示,全球经济中已出现了去美元化的迹象。 中国过去40年惊人的经济崛起、俄乌冲突的余波以及围绕美国债务上限的争论,使美元的地位在全球受到了新的审视。 科斯京称,俄罗斯外贸银行正在讨论在与第三国的结算中使用人民币。 上月,科斯京在上海出席中俄商业论坛时也曾表示,“中国如今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不久的将来,它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种种迹象表明,人民币可能在未来十年取代美元,成为主要的全球储备货币。” “热战”正在发生 去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兑俄罗斯展开了有史以来最严厉的金融和经济制裁,试图削弱俄罗斯经济。在此期间,由于被认定为“普京的亲密伙伴”,科斯京受到了欧盟和英国的制裁。而美国在更早之前的2018年,就已因所谓的俄罗斯在世界各地的“恶意活动”,而对科斯京了实施制裁。 对于这些西方的制裁措施,科斯京称,制裁是不公平的,是一个政治决定,会对西方“适得其反”。 科斯京在谈到乌克兰危机时称,“我们已经进入了一场热战。有这么多西方武器,有这么多西方军种和军事顾问参与其中,这并不‘冷’。局势比冷战时期还要糟糕,非常困难,也令人担忧。” 不过,他同时也强调,俄罗斯的经济不会被西方破坏。科斯京表示,在经历了今年前五个月的“大丰收”和去年创纪录的亏损之后,俄罗斯外贸银行将在2023年实现4000亿卢布(49亿美元)的利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份将2023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测,从增长0.3%上调至了增长0.7%,但将2024年的预测从增长2.1%下调至了增长1.3%。 “制裁是不利的,我们当然会受到影响。但经济已经适应了。与此同时,我们也预计制裁还将会加强,制裁还将会收紧,一些窗口将会关闭,但我们也会找到其他机会,”科斯京称。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 5 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765 亿美元,较4 月末下降283 亿美元,降幅为0.88% 。 2023 年 5 月,受主要经济体财政和货币政策预期、全球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上升,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下降。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此外,截至5月末,央行黄金储备报6727万盎司,环比上升51万盎司。这也是央行黄金储备连续第7个月增加。 今年以来黄金一直备受关注。 根据此前世界黄金协会(WGC)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71%的受访央行预计,央行今年的总体黄金持有量将增加。各国央行持续增持黄金的背后是全球去美元的浪潮在持续,各国央行对美元的看法比之前的调查更为悲观。 对于金价的未来走势: 花旗认为:仍看好未来6-12个月的黄金市场,预计黄金名义价格目标将达到每盎司2200-2300美元,且平均价格将反弹至2000美元以上。 瑞银经济学家预测,美元将进一步走软,到2024年3月,黄金可能会升至2200美元/盎司。随着美联储打开暂停加息的大门,而包括欧洲央行在内的其他央行继续收紧政策。预计今年美元将进一步走弱,因为美联储可能比其他主要央行更早降息,美国的利率和增长溢价被侵蚀。我们仍然偏好澳元和日元,同时也看到欧元、瑞郎和英镑的相对价值。美元走软会支撑金价,我们预计到2024年3月,黄金将升至2200美元/盎司。
美国最大银行摩根大通策略师周一表示,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目前出现了一些去美元化的迹象,不过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元应该会保持其“主导地位”。 美联储大幅加息、美国银行业危机、地缘政治担忧,以及西方将俄罗斯资产冻结的制裁措施,都在推动许多国家去美元化。 摩根大通策略师Meera Chandan和Octavia Popescu写道:“综合各种指标来看,美元的整体使用情况仍在历史区间内,美元处于领先地位,但实际使用情况出现了分化。” 美元在全球货币交易量中所占的份额仅略低于88%的历史高点,而欧元的比重在过去10年里缩水了8个百分点,降至31%的历史低点。与此同时,人民币的比重已升至7%的历史新高。 策略师们表示:“去美元化在外汇储备中是显而易见的,其中美元的份额已降至历史新低,因为出口中的份额下降了,但在大宗商品中的份额仍在上升。” 随着其他国家在全球舞台上变得越来越重要,各国的外汇储备正在多样化,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许多央行一直在通过增加欧元、日元、人民币和黄金等其他储备资产,积极实现外汇储备多元化。 实际上,在全球央行的外汇储备中,美元的份额已降至创纪录的58%,尽管这一水平迄今为止在各国货币中仍旧是首屈一指。然而,如果算上黄金的话,这一比例还要继续降低,目前黄金占各国外汇储备的15%,而五年前这一比例为11%。 据世界黄金协会近日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各国央行对美元的看法比之前的调查更为悲观,而对黄金的看法仍然非常乐观,新兴经济体的央行尤其热衷于增加黄金储备,并认为美元的储备地位会逐步降低。 评级机构穆迪也在近日指出,去美元化在当下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全球各国都在寻找美元的替代品,不过美元仍可能保持其主导地位。 穆迪分析师在报告中写道:“我们预计未来几十年将出现一个更多极化的货币体系,但它将以美元为主导,因为挑战者将难以完全复制美元的规模、安全性和可兑换性。”
最新消息显示,由九个亚洲国家组成的亚洲清算联盟(ACU) 将于今年6月推出新的跨境金融结算系统 ,作为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系统的替代方案。 据了解,亚洲清算联盟成立于1974年,是一个区域性的多边贸易清算机构,由伊朗、印度、孟加拉国、不丹、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缅甸组成。 上周,成员国们在亚洲清算联盟总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了第51届峰会。当时就有消息透露,他们正讨论推出一个可以与“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相媲美的银行信息系统。 央视新闻最新援引伊朗中央银行副行长卡里米的话称,新的结算系统 能够完全取代SWIFT系统 ,并可推动全球去美元化进程。卡里米还补充道,新系统将仅供亚洲清算联盟成员国使用,但其他国家也可以申请加入。 此前,ACU轮值主席也表示,该组织将寻求接纳新成员,协助这些潜在新成员去美元化的行动。据了解, 白俄罗斯和毛里求斯 已经在峰会期间提出了加入该组织的申请, 俄罗斯 也派出代表出席了本次峰会。 加速“去美元化” 媒体报道称,亚洲清算联盟推出SWIFT替代品的计划表明该联盟强烈的、降低美元在全球贸易权重的意愿。五年前,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并重启针对伊朗的制裁,严重限制了伊朗的经贸发展。 特别是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为了在经济上彻底打垮俄罗斯,带领西方国家对俄实施了金融制裁措施。最终使得俄罗斯大量外汇储备遭到冻结、没收,多家俄银行被踢出SWIFT系统。 上月,美国智库“昆西治国方略研究所”刊文称,美国政府一系列针对俄罗斯的制裁决定,令许多新兴经济体感到不安, 全球“去美元化”进程正在加速发展 ,很多发展中国家正在寻找美元的替代品。 美国知名投资人吉姆·罗杰斯近期也表示,由于华盛顿缺乏中立性以及外界对美国信誉的担忧, 美元作为世界主要货币的时代即将结束。 财联社此前曾提到,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对媒体表示,俄罗斯与伊朗正在讨论使用其他国家的货币进行结算,“ 包括人民币 ,这也是其中一个方向。两国银行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
周二,巴西总统卢拉在会见南美国家元首时再次呼吁建立地区共同货币。 卢拉提出,单一货币将适用于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组成的南方共同市场贸易集团。他称希望通过更好的补偿机制和共享货币来加强南美货币政策的协同性,而不是依赖于区域外货币。 所谓的南美共同货币,实际上类似于欧元区使用的欧元。不过,外界对南美是否能复刻出“欧元”抱有很大的怀疑。 巴西法学家Ives Gandra指出,欧元区关于共同货币的讨论早在1950年代就开始了,然后他们建设了自由贸易区,出台海关协定并构建共同市场。此后,欧洲才成立了可以指导货币创造工作的委员会,处理欧洲共同事务的委员会和欧洲法庭。 欧洲历经几十年才成功推出共同货币,这意味着南美共同货币的出现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还有分析师指出,南美地区的货币政策差异很大,这对共同货币来说也是不可忽视的一大阻力。 然而,这一概念仍然在南方共同市场中被频频讨论,这与近阶段强势美元带来的经济压力也有极大的关系。 2022年,美元兑一揽子主要货币上涨近8%,让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食品和能源进口价格变得更加昂贵,同时这也大大提高了以美元计价的债务偿付成本。 落地难度极大 今年年初时,卢拉就和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发布了一篇联名文章,称希望促进两国经济融合,并继续讨论南美共同货币的构想。 两人指出,希望不再依赖美元。事实上阿根廷近来的美元短缺影响了双边贸易,两国正视图找到解决这一外币问题的方案。 Brown Brothers Harriman全球市场策略主管Win Thin当时表示,由于卢拉和费尔南德斯的关系更加亲近,这让两国的对话更加频繁,有助于共同货币的进一步讨论。 但同时Thin也指出,两国政策上天差地别,巴西相较于阿根廷在经济上要稳定许多,巴西央行和金融机构的信誉也要强很多。因此,对于巴西和阿根廷来说,共同货币仍是一个很遥远的想法。 Tellimer股票研究主管Hasnain Malik也认为,经济环境的差异将使两国极难达成共识。 去美元化大潮 在俄乌冲突之后,受到西方制裁的俄罗斯及采购俄罗斯能源的企业,都在尽力避开美元等硬通货币,转而使用第三方货币交。 不仅如此,强势美元带来的痛苦之下,南美共同货币的呼声正在变大。而且地区货币的想法不仅只有南美,非洲也有类似的想法。 肯尼亚总统鲁托周一表示,非洲国家应该在相互贸易中结束美元的使用,转而采用当地货币。各国政府也应鼓励其央行和商业银行加入泛非支付和结算系统来促进非洲内部贸易。
去美元化在当下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全球各国都在寻找美元的替代品。而对于那些关于美元可能失去在国际贸易和金融领域主导地位的担忧,穆迪投资者服务提供了一个信息:尽管面临种种挑战,但美元仍可能保持其主导地位。 穆迪分析师在近日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我们预计未来几十年将出现一个更多极化的货币体系,但它将以美元为主导,因为挑战者将难以完全复制美元的规模、安全性和可兑换性。”但这并不是说穆迪认为短期内美元毫无风险。 穆迪表示,美国转向保护主义,制度弱化,以及债务违约风险,都将威胁到美元在全球的主导地位。 分析师认为,美元地位近期面临的最大风险来自美国当局自身政策失误的风险,比如可能的美国债务违约。另外,美国制度弱化和政治转向保护主义也将构成威胁。 除此之外,美国的一些国际政策,特别是制裁进一步抑制美元在全球贸易和金融中的自由流动,而这最终的结果可能会鼓励其他国家实现货币储备或者结算更大程度的多元化。 美国智库“昆西国家事务研究所”近日警告美国政府,去美元化主要原因是美国通过滥施制裁将其货币武器化,无论美国是否愿意,去美元化趋势正在进行。美国政府的制裁目前影响到全球经济总量的29%,全球40%的储备货币为美元,这些持有美元的国家也受到美国限制。 此外,过去10年,美国国内政治环境的两极分化加剧,削弱了美国决策的可预测性和有效性,也导致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减弱。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美元在国际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在2022年第四季度降至58%的20年低点,远低于上个世纪之交时的约78%。 关于近期市场最为担忧的债务违约风险,美国总统拜登和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周日晚间表示,已经敲定了提高美国举债上限协议的最终内容。国会最早可能将于本周三在众议院对该协议进行投票。 一天前白宫和众议院共和党谈判代表达成临时协议,债务上限将提高两年,同时在此期间限制政府开支。 不过,接下来债务上限协议仍可能面临风险,众议院和参议院的一些保守派人士表示,他们将反对该协议,因为它不足以限制联邦支出,还有一些人则指责支出限制过于严厉。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