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60个
硅料市场经历冰火两重天。据SMM1月16日发布硅料价格信息,近日国内多晶硅成交价格涨至160-170元/kg。从业内人士处获悉,此次涨价主要系前期成交均价超跌后引起的上游惜售反弹,预计3月下游需求启动之前仍有回升空间。 硅料价格反弹,此前已有前兆。在硅料需求恢复性增长下,SMM1月16日报价显示,多晶硅致密料均价报165元/千克,多晶硅复投料均价报175元/千克;此外多晶硅菜花料、颗粒硅分别上调37.5元/千克、40元/千克。 据SMM消息,由于前期硅料价格大幅走跌超出部分硅料厂心理预期,近日,以某三家龙头硅料企业为代表开始挺价惜售,后续多家企业相继跟随。 一位产业分析人士表示,近期多晶硅价格回弹,主要因头部企业看好年后市场发起的联合挺价行动。此前,硅片环节价格最先发生“踩踏”,导致12月需求远低预期,进而导致硅料价格“破防”。 分析人士表示,近期硅料价格跌幅明显超出上游厂家预期。前期踩踏中实际成交量大幅缩减,低价空单不合理拉低市场均价,且硅料环节高度集中,龙头企业在超跌后必然作出市场反应,以期修复价格。 在下游需求方面,随着硅片企业库存回落以及开工率上调,影响亦传导至上游硅料。隆众资讯光伏产业链分析师方文正表示,随着超跌囤货及年底库存节前备货需求,硅片企业开工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反应在产业链价格端的企稳。 方文正进一步分析称,随着节后硅片企业开工率逐步回到正常水平,产业链价格有望回到平衡状态。据悉,目前硅料整体库存在10万吨左右,在下游需求比较强的情况下,过剩水平整体可控,预期3月需求启动之前价格会回升。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此次硅料价格反弹属于短期波动,长期看上游降价的大方向不会改变。方文正认为,今年硅料价格水平在120元/kg到150元/kg之间,乐观预计下可能到180元/kg,具体取决于上游控价措施。 多晶硅作为光伏产业链上游的关键环节,其价格变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最终影响至终端电站收益水平。过去两年,硅料价格长期居于高位,对地面电站需求形成明显抑制。 对于近期上游价格大幅下降,业内普遍期待集中式电站在2023年形成新一轮爆发。不过,据产业链人士反馈,节前市场整体成交清淡,招标较少,可供参考样本十分有限。根据往年工作进度,终端电站招投标工作预计在春节后陆续启动。
》查看SMM光伏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此前,工业硅、多晶硅等价格持续下跌,使得光伏市场产业链现状及未来发展成为人们关注并热议的话题。 经历此前一波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下跌,光伏下游企业的成本明显下降,且当前需求持续向好,几家龙头组件企业纷纷提产,市场信心得到一定恢复,企业开始为年后备货做准备。在双碳政策下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及装机规模将如何?且看市场声音! 产品价格跌跌不休 还是止跌反弹? 据SMM报价显示,自11月底开始,工业硅、多晶硅、硅片等价格均进入下行通道。但近几日,各品种价格有止跌企稳的走势。 工业硅方面,以421#为例,根据SMM截至1月12日报价数据显示, 421#均价 报19200元/吨,自10月31日的高点21950元/吨下跌了2750吨,跌幅高达12.53%。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报价自1月10日起,已连续三日稳定不变。 多晶硅跌势更是惊人!自11月24日出现下行趋势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多晶硅致密料报价 从308元/千克的高点,已累计下跌178元/千克,截至1月12日报价130元/千克,跌幅达57.79%。但同样近日也出现持稳的态势。 》点击查看硅产品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硅片方面,以主流的单晶硅片M10-182mm(150μm)为例,自12月初的7.10元/片的高点跌至1月9日的3.51元/片,累计跌幅达到50.56%。1月10日价格稍有回升至3.75元/片,截至1月12日,均价持稳于3.75元/片。 而此前硅料、硅片的降价迅速向下游电池片、组件环节传导。但值得注意的是,组件方面相较于上游原材料的表现,受成交影响,降价相对较温和。 单晶PERC电池片M10-182 同样自11月底开始出现下行趋势,并在12月下旬出现了迅速的下跌,进入一月份后,跌势放缓,并有微弱回升。截至1月12日SMM报价0.75-0.82元/瓦,均价报0.79元/瓦,累计降幅达到41.48%。 》点击查看硅产品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而组件方面,受到目前市场成交等因素影响,其降价不管是频率还是幅度,均相对温和。以单晶PERC组件单面182mm为例,自12月1日以来,累计跌幅为12.5%,进入1月份后止跌企稳,截至1月12日,SMM报价1.72-1.77元/瓦,均价报1.75元/瓦。 就后市走势而言,SMM认为,硅片、电池片等方面年前价格或将持稳,但年后回来或将有反弹行情。首先,当前市场需求持续向好,1月市场在元旦假期结束后,市场情绪出现转折。根据SMM调研信息显示,几家龙头组件企业纷纷提产,在此支撑下,市场对后期需求的信心得到一定恢复,企业开始为年后备货做准备。与此同时,部分硅片龙头也已经放出提产计划。 其次,就当前库存而言,目前市场需求旺盛,不论是硅片,还是电池片,去库均较为顺畅,目前都没有太大的库存压力。因此,当年后随着市场需求提升之际,也将带动硅片等价格随之上行。 需求旺盛企业提产忙 组件市场未来可期? 上游价格回落,降低了组件生产成本,同时由于市场需求回暖,提升了组件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据SMM消息,受近两日硅片价格企稳以及组件企业对于2月订单需求情况的看好,多家组件企业开始临时上调1月组件排产企划。有头部组件企业表示,下游需求比较稳定,上游的产业链出货量会提高一些,整体价格会稍微低一点,所以公司排产率可能会展望比较乐观,但是具体还要看春节后的实际排产量。 而根据SMM最新调研信息显示,目前由于对节后市场的看好以及自身库存压力的减轻,多家组件企业开工率普遍出现提升。SMM预计1月组件国内产量将达到28GW左右,较原计划提升约12%。 总体而言,双碳政策下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广阔,光伏市场随着地面装机迎来复苏,2023年装机规模有望提升,组件市场未来可期。 机构观点 长江证券研报指出,随着组件产品价格下降,此前受低收益率压制的地面电站装机或迎来复苏。地面电站收益率自降价以来已提升0.6pct左右,大部分项目已经具备建设动力,2023年全球潜在光伏需求超过500GW,随着产业链价格下降,装机积极性预计显著提升。 根据国泰君安研报,预计到2023年底硅料产能将达到221.9万吨,满足下游853GW的需求量,硅片产能将达到785GW,电池片将达到672GW;同时预计全球2023年光伏装机需求为350GW,若按1.25比例超配及10%行业库存测算,对应组件需求为486GW,供过于求现象显著。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组件价格受光伏行业整体供需的影响波动较大,是决定光伏电站全投资内部收益率的核心变量,组件价格每下降0.1元/瓦,对应光伏电站项目全投资内部收益率上升0.3个百分点。 中国银河证券表示,随着硅料进入下行周期,光伏产业链利润进入再分配阶段。2023年绝大多数公司的盈利能力都将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主产业链(除硅料)毛利率回归15%的中枢区间。一体化企业能最大化享受硅料释放的利润红利。建议把握两条主线:一是盈利水平边际改善空间大、具备抵御周期波动能力、竞争壁垒强大、享受海外市场红利的一体化企业或辅材龙头。 相关阅读: 》光伏板块掀涨停潮 硅料降价有望刺激装机回升 产业链竞争格局将重塑
SMM1月6日讯:光伏板块今日强势上涨,盘中一度涨超7%,截止日间收盘,涨幅达5.99%。个股方面,今日更是掀起涨停潮,海优新材、东方日升、明冠新材超15%涨幅居前,能辉科技、中信博等涨超10%,福莱特、福斯特、爱旭股份、芯能科技等股纷纷涨停。 硅料、硅片降价潮迅速向电池片、组件环节蔓延 近期,硅料、硅片报价持续下跌,产业链价格博弈日益激烈,降价潮迅速向电池片、组件环节蔓延。随着上游跌价带来的产业链降本,多家机构认为光伏装机需求或将爆发。 根据SMM最新报价显示,1月6日 多晶硅复投料均价报 16.75万/吨, 多晶硅致密料均价 报15.75万/吨。较上周均价均有大幅下跌。目前市场成交情况清淡,因市场价格跌幅和跌速远超预期,大多一线上下游企业仍处于僵持观望中。 此外,硅片价格近期同样持续下调,根据SMM最新报价显示, M6单晶硅片日均价 为3.30元/片, M10单晶硅片日均价 为3.55元/片, G12单晶硅片日均价 为4.95元/片,M6单晶硅片报价较上周均价下跌21.52%,G12单晶硅片则下跌达26.56%。 》查看SMM硅产品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硅料、硅片环节降价正加速向下游电池片、组件环节传导。 据SMM最新报价显示,单晶PERC电池片1月6日均价报价在0.65-0.80元/片,较上周周均价下跌超30%;单晶topcon电池片日均价报价在0.94-0.97元/片,较上周周均价下跌超20%。 年关将近,终端项目进入收尾阶段,需求阶段性乏力,SMM认为,导致国内硅片价格”腰斩“最核心原因仍是2022年底需求的持续不振,进入12月以来由于全国疫情影响、劳动力短缺以及终端成本的影响,终端电站项目开工情况持续转淡。 SMM认为,1月仍是整体走跌的行情,后续随着光伏各级产能的投放,2023年过剩必然是市场常态,但目前供需的严重失衡还有一定疫情及季节性影响。1月之后随着春节以及疫情高峰期的结束,下游各个环节将迎来一波复工高潮。一季度随着各个一体化龙头企业将库存消耗至正常水平,企业后顾之忧减少,市场将逐渐止稳甚至不乏小幅反弹的可能。 硅料降价有望刺激光伏装机需求回升 SMM认为, 按照目前行情来看,电池片的整体收益确实较大。硅料的下降,其实最先开始的就是硅片的降价,硅片价格的下行给了电池片充足的让利空间。但电池片由于产能相对于硅片以及组件来说相对不足,所以它的整体跌幅也较小一些,近期电池片的利润其实有明显的扩大。但从长期来看,电池片和组件并不是最大的受益者。随着硅料硅片的降价,电池片和组件的价格趋势也会相继下行。根据我们和组件厂的沟通来看,组建后期也会出现跟跌的情况。硅料降价的最大受益者,长期来看可能是终端电站。因为对电站来说,之前由于收件价格的固定以及组件价格的高涨,整体的利润其实较为薄弱,甚至出现了倒挂的情况。上游的价格逐渐走低,但输电的价格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所以对于终端电站,它未来的利润空间是长期且稳定的扩大趋势。 华鑫证券指出 ,从供应方面以及价格方面来看,2023年,硅料不会成为光伏装机的限制因素,硅料价格下跌将直接推动装机积极性。 长城国瑞证券指出,硅料价格下降利好2023年装机预期,预计光伏电池产能建设进入加速期。电池片为产业链短板环节,2023年产能建设将全面加速。上游材料价格回落最终会带动组件价格下降,进而带来装机需求提升。经统计,2022年1-11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为65.71GW,长城国瑞证券预计全年装机量将超过80GW,2023年光伏装机量将超过100GW。 财信证券亦指出,2023年国内外光伏成本同步下降,组件价格触及1.8元/W后,全球光伏市场新需求将启动。对于明年国内的光伏装机量,财信证券同样向上看到100GW。 国盛证券发布的研报介绍,从历史复盘去看,每轮加速下行之后,不单单是中国市场会有需求激发可能,海外其余价格敏感市场或在今年一季度组件降价后带来超预期需求和弹性。 光伏产业链竞争格局将重塑 “拥硅为王”的时代结束,光伏产业链竞争格局将重塑,行业将从供需错配产生的价格弹性转向技术变革的发展久期。在此背景下,多家机构建议关注电池片环节盈利修复、电池技术迭代以及光伏材料缺口等。 长城国瑞证券指出,电池片为产业链短板环节,2023年产能建设将全面加速。N型电池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先进电池产能存在较大缺口。华鑫证券认为,电池新技术将成为行业争夺的制高点,有望在2023年放量,TOPCon进入红利释放期。就盈利能力而言,财信预测电池片环节盈利能力迎来强劲修复,毛利率可达到20%左右,恢复至2019年水平。 中信证券则看好受益于量增逻辑以及N型电池技术迭代过程带来偏紧供需结构的三个光伏材料环节,包括焊带、POE胶膜、银浆等。华鑫同样指出,POE胶膜性能优异,N型组件产业化加速与双玻组件渗透率提升将带动光伏级POE粒子需求,推荐关注布局POE粒子、胶膜的企业等。
1月6日,受 光伏产业链价格调整的幅度和速度均超市场预期 消息影响,A股光伏、储能板块大幅冲高,poe胶膜、TOPCON电池方向领涨,钧达股份、爱旭股份、鑫铂股份、联泓新科、清源股份、正泰电器等十余只股集体封板,盛弘股份大涨6%,股价创历史新高,此外,光伏ETF龙头大涨5%,最新价创10日新高。据中证报,业内人士表示,降价会成为光伏产业链2023年的关键词,硅料价格会回归到8万元至12万元/吨的正常区间,此前受低收益率压制的地面电站装机或迎来复苏,2023年光伏装机规模有望提升。 根据SMM最新报价显示,1月6日多晶硅复投料均价报价16.75万/吨,多晶硅致密料均价报15.75万/吨。较上周均价均有大幅下跌。目前市场成交情况清淡,因市场价格跌幅和跌速远超预期,大多一线上下游企业仍处于僵持观望中。 此外,硅片价格近期同样持续下调,根据SMM最新报价显示,M6单晶硅片日均价为3.30元/片,M10单晶硅片日均价为3.55元/片,G12单晶硅片日均价为4.95元/片,M6单晶硅片报价较上周均价下跌21.52%,G12单晶硅片则下跌达26.56%。 因此,受近两日硅片价格企稳以及组件企业对于2月订单需求情况的看好,市场信心出现恢复,多家组件企业开始临时上调1月组件排产企划。有业内人士称, 供过于求或是本轮光伏全产业链降价的主因。 对此,国泰君安证券研报指,此次产业链价格调整的幅度和速度均超市场预期,按照2.7g/W的硅耗测算,若硅料价格从30万元/吨回调至8万元/吨,组件理论可降价幅度将达0.6元/W,组件价格有望回归至1.5元/W。产业链价格大幅下降, 光伏下游装机量将提升,POE胶膜、石英砂、接线盒、支架、逆变器等光伏耗材需求向好。 过去五六年时间里,硅片是整个光伏产业链超额收益最高的环节,由此吸引了一大批跨界玩家涌入并急剧扩产,这也导致在这波产业链的降价中,硅片价格降幅最大。 不过,随着近期产业链价格的下行,被抑制许久的集中式光伏装机需求有望迎来集中释放。国金证券在研报中认为,如果考虑2022年未完成的递延项目规模, 则2023年全球潜在大型公用事业项目的需求增速将轻松达到60%-70%。 其中,中国集中式光伏市场潜在需求达到89GW,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增量市场。 中信证券分析研判,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达到1.4亿千瓦。特别是随着2023年起硅料等环节新产能释放,成本逐步回落,此前受低收益率压制的地面电站装机或迎复苏,装机比例有望回升, 预计地面电站同比增速有望达80%,而分布式同样有望维持近40%的增速。 展望2023年,中信证券认为,通过硅料价格下行来实现组件价格以及装机成本下行,从而带来的量增逻辑非常明确,因硅料价格下跌而出现的利润缺口将顺着产业链向下游传导。 具体到各细分方向,华泰证券也指出,上游硅料的降价同时带动了光伏产业链上的硅片、电池片等主材的降价,进而造成组件价格下降,从而有望刺激下游装机需求释放, 光伏 EPC 企业或将率先受益,另外光伏玻璃、高纯石英砂等辅材短期仍主要受自身行业供给端影响 ,需求释放后有望迎来量价齐升。 民生证券指出,尽管国内光伏的需求2022年同比有所上升,但对于原材料价格比较敏感的集中式光伏项目开工率不高,2022年前三季度集中式新增装机 17.3GW,占总装机的 33%,其认为产业链价格下降之后此前积压的项目有望加速开工建设, 总体来看价格下行+需求将起,EPC风口已至 。 此外,招商证券表示, 辅材环节2023年部分环节将量利齐升 ,同时提到, 下游组件、电池利润率仍有望提升。 考虑各环节基本情况,其预计主材环节电池片、组件利润率还是会有所提升。1)电池:目前大尺寸供需吃紧,新产能 多为 N 型,预计明年供需态势仍然偏紧。2)组件:盈利处于历史偏低水平, 随着市场放量及上游盈利占比降低,加上一体化模式的冲击基本结束,预计 组件环节盈利能力将提升。 相关概念股: 联泓新科(003022.SZ): 公司持续聚焦新材料方向,相关重点项目预计在今年底至明年内陆续投产,其中10万吨/年锂电材料-碳酸酯联合装置将于2022年底投产,2万吨/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9万吨/年醋酸乙烯联合装置将于2023年上半年投产,江西科院生物一期乳酸及PLA项目计划于2023年底前建成投产,华宇同方电子级高纯特气和锂电添加剂项目计划于2023年下半年建成投产。 海优新材(688680.SH): 与浙江省平湖市新仓镇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协议书,投资建设年产30GW光伏封装胶膜新材料项目,拟总投资25亿元。项目第一期达产后年产能可匹配20GW光伏组件;二期向甲方购置约82亩工业用地,承接公司现有其他生产基地年产1亿平方米光伏封装胶膜产能的搬迁及技改,达产后年产能可匹配10GW光伏组件。 东方日升(300118.SZ): 公司拟在安徽省滁州市投资建设年产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项目完成后预计新增高效太阳能电池产能10GW,预计规模总投资约为27.57亿元,项目将由公司全资子公司东方日升(安徽)新能源有限公司实施。此外,高测股份发布公告,公司与东方日升将共同推进在N型异质结超薄半片切片领域,截、开、磨、切装备及金刚线领域以及技术领域等展开合作。 钧达股份(002865.SZ): 率先行业实现N型TOPCon产品的量产,滁州一期8GWN型TOPCon产能于2022年9月份实现达产,目前TOPCon产品量产效率达25%,良率与PERC相当。公司目前量产的TOPCon产品厚度为130μm,目前正在进行125μm的探索。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开展TOPCon电池的降本增效工作;并在SE、激光转印、双面钝化等技术方面加大研发投入
昨日,SMM发布硅料现货价格。本周国内多晶硅价格延续11月份以来跌势运行, 多晶硅价格市场最低价已跌至130元/千克-160元/千克 ,市场均价约为142.5元/千克-167.5元/千克。 对比上周(12月26日-12月30日)发布的周均价, 本周单晶复投料与单晶致密料分别下跌25.98%、25.50% 。 另外,硅业协会今日指出, 本周硅料市场实际成交情况依旧相对清淡,有实际订单签订的企业约2-3家。 大多一线上下游企业仍在僵持观望,在产业链价格不稳定、波动较大的情况下,终端难以有确定的采购需求;即使降价签约,也存在执行不到位的可能。 为何近期硅料价格持续下跌?“需求减弱、供应增量释放”是硅业分会与多家券商给出的解释—— 需求方面,前期硅片企业7-10天的高库存状态持续,且可灵活调节开工率,因此硅料的实际需求和预期需求明显减弱。而同期供应端中,硅料企业扩产增量仍在持续释放。 两相叠加, 可见的市场供大于求局面下,部分潜在库存压力较大的企业率先让价成交 ,导致近期硅料价格呈现大幅下跌走势。 而近期,多家光伏咨询机构已公布硅片、电池、组件等新一轮报价。除了组件价格没有暴跌, 其他产业端价格全部大跌,其中电池片环节价格跌幅甚至超越了硅片 。不过,日后组件或也将跟跌。华金证券指出,近期,低价出清库存非常规效率的组件也有听闻低于1.7元/W的折让价格。 不过,硅业分会指出, 本周硅片环节库存已消化殆尽,同时硅片价格基本触底,产业链价格跌势将从硅片环节开始逐步企稳 。 随着产业链价格趋稳,Q1海外和国内终端光伏项目也将逐步启动,叠加春节备货等需求支撑,硅料市场成交活跃度有望提升,积压库存也随之日渐消化,硅料价格跌幅和跌速都将逐步放缓。 总体来看, 产业链价格下行有望刺激需求超预期释放,中下游环节或存在超额利润空间 。中银证券建议,优先布局在产能释放过程中,业绩有望保持较快增长的主辅材料环节及格局较好的紧缺环节,新技术方面建议优先布局HJT电池设备、TOPCon电池及在对新技术宽口径储备的龙头企业,电站环节亦值得关注。
硅料持续下跌,光伏组件跟还是不跟?晶科能源董事长日前给出了明确的回答——“ 组件大概率不会跟跌,或者说没有那么快反应,或者说不需要那么快反应 。” 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日前发布新年致辞,其表示, 现在的N型TOPCon产品的性能价值完全可支撑它在目前的价位水平 。 他以自家产品Tiger Neo为例,直言晶科能源产品性能已超过Sunpower和LG等曾经的效率天花板,而价格是后者的2/3,没有必要降价。 “ 如果要降,也是因为我们N型规模更大了、良率更高了、供应链更稳定了、生产成本更低了,而我们愿意把多出来的利润让利给客户,仅此而已。 ” 是什么给了李仙德“跌价不跟”的底气? 一方面,或许是前期硅价疯涨时,组件环节涨价的“保守”。 李仙德在致辞中质问,“ 硅料涨400%的时候,组件有跟涨400%吗?赚钱要有德行,吃进去的会吐出来,自然规律 。”——的确,相较2020年1.6元/瓦左右的价格,组件目前最高为2元/瓦左右,涨幅仅25%。 另一方面,则是公司的体量:他认为,对于一家130GW出货累积、70GW组件产能的公司,它的 长期战略、中期技术路线和短期产能规划都不会因为某个原辅料的周期性涨跌而改变 ,最多也只是步调频率的调整。 ▌光伏产业链价格全线大跌——除了组件 而近期硅料价格崩塌式下跌,硅片价格随之调整。此前这两项环节占据着整个光伏产业链绝大部分利润,因此多家券商指出,硅料和硅片的超额受益将在产业链重新再分配,组件自然也有望受益。 近期的产业链价格走势,似乎也印证了李仙德“组件不跟跌”的判断——近日多家光伏咨询机构公布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等新一轮报价。 除了组件价格没有暴跌,无一例外其他产业端价格全线大跌 。 一周环比价格看,多晶硅跌幅超过23%,单晶硅片跌幅9%,电池跌价13%-16%;但组件跌幅极其有限,不到3%。 落实到具体订单上,TrendForce报告显示, 小部分组件中小企业订单仍出现松动,高位成交较难;近期市场仍存在一定订单需求,一线企业出货顺畅,成交价格无明显波动 。 而组件订单一般提前签订,周期较长,销售合同的签订和交付之间通常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隙,因此组件具备一定的期货属性。而东吴证券分析师指出,上游超额收益将向下游转移, 组件这一期货属性使利润增厚 ,一体化及海外、分布式出货比例较大厂商盈利更优。 不过,长期、总体而言,分析师认为组件存在让利空间,后期也存在降价预期,不乏跟跌可能。 天风证券指出,目前组件企业对外报价大部分维持在1.85元/瓦左右。PVinfolink则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已可看见组件每瓦1.7-1.88元、每瓦0.22-0.23元美金。 不过,短暂的利润流动终归难以长久,技术或许依旧是产业链厂商的高盈利的终极密码。分析师指出, 随着龙头组件TOPCon及BC类产能陆续投放,2023年占比30-70%为新技术。相关厂商有望享受溢价,拉动平均盈利提升 。
在双碳目标和国际能源市场动荡的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在2022年继续大踏步前进。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今年1-11月,国内光伏累计新增装机65.71GW,同比增长88.7%。制造端方面,根据CPIA统计,前三季度产业链的四个主要环节均超过去年全年产量,且增长速度均超过40%。 复盘2022年,多晶硅因处于产业链初始位置,其价格涨幅又是最大,毫无疑问成为最受关注的瓶颈环节,在7月份涨至300元/kg以上,达到近10年历史高点,此后更是横盘5个月之久,可见其坚挺。 12月初,硅料价格迎来期盼已久的拐点,尽管这一价格仍高于今年初的水平,但硅料降价的口子一旦打开,其降价的趋势便已经确定。此外,近期硅片价格堪称“塌方”式下跌,或已说明光伏产业链上游高光渐隐。 上游产品连续降价 由于硅料供应和价格是影响光伏产业链成本与价格的核心因素,因此格外受关注。近两年,硅料总体呈现涨多跌少的走势。今年初,多晶硅价格在经历短暂调整后,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从1月初的21.8万-23.8万元/吨之间,一路上涨,到7月中旬,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首次触及30.8万元/吨,不久后硅料全品种进入30万元/吨区间。 多晶硅报价如此坚挺,最重要的原因是新产能释放不及预期,以及下游硅片需求旺盛,开工率维持高位,支撑硅料价格延续涨势。 虽然光伏产业链形势一片大好,新增装机量节节攀升,但并非所有企业都赚到了钱,上下游分化尤其剧烈。今年以来,硅料也正呈现显著的卖方市场特征,特别在“拥硅为王”的背景下,多晶硅成为光伏板块最赚钱的生产环节。 以单一经营多晶硅销售业务的大全能源(688303.SH)为例,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6.77亿元,同比增长197.15%;实现归母净利润150.85亿元,同比增长237.23%,销售毛利率达到73.98%。 在硅料紧平衡预期下,长单成为硅料交易最主要的形式。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硅料龙头通威股份(600438.SH)、大全能源、新特能源(01799.HK)与下游签订多份长单,累计锁定超过300万吨,新特能源多份长单履约期到2030年12月,大全能源则在今年签下8笔大单,总计销售多晶硅料125万吨,按照签单时硅料价格计算,涉及总金额超过3600亿元,合同兑现期限最长至2028年。 不过,在硅料新增产能持续释放之下,硅料价格拐点在今年12月终于出现。 对于明年行情,业内普遍认为,产业链上游盈利将不及今年。行业分析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过去两年,硅片一直是仅次于硅料的利润丰厚环节,由于价格传导较为顺畅,厂商普遍享有超额毛利润。不过,因上游硅料降价直接带动硅片价格下调,尤其是大尺寸单晶硅片的价格降幅超过硅料降幅,因此在上游价格回落之后,毛利也将对应出现回落。 上游不再是产业链瓶颈 上下游供需关系是硅料价格变动的临界点,因库存增加,硅料价格陷入“雪崩”传闻。在供应上,据硅业分会专家统计,今年11月,国内多晶硅产量增至9万吨,1月~11月总产量为71.4万吨,预计全年总产量81万吨,加上进口9万吨左右,全年多晶硅供应可达90万吨。 临近年末,硅料价格还有进一步下行空间。根据隆众资讯调研,进入12月,订单签订进入博弈期,一单一议成为常态。一方面,硅料下游全面进入极限去库存,另一方面,二三线硅片厂进入半停产与停产状态,非头部的一体化组件厂大幅度降低开工率,硅料需求将进入为期两个月的淡季需求阶段,而硅料厂产出却在持续大幅度增加阶段,必然导致硅料厂内部分化严重,尤其二线硅料厂由于缺少高价时期的利润原始积累,被迫降价回笼资金。 对于利润流失的影响,多位硅料企业人士表示,这是客观存在的市场规律。一位头部企业人士表示,硅料降价后毛利水平肯定会出现一定下降,但是从下游需求释放后带来的以量补价影响看,硅料销售仍然能维持良好的经营水平。 不过,对于硅料还有多少降价空间,业内并无一致观点,但降至20万元/吨以下已是共识。财联社记者注意到,2023年仍然是硅料新产能释放高峰期。根据此前披露的规划,无论是通威永祥、协鑫科技、新特能源、大全能源,还是宁夏润阳、合盛硅业、包头弘元、甘肃宝丰等,均有大量新增产能释放,国内多晶硅产能预计达到250万吨,产量保守估计146万吨,加上进口可达156万吨,可供600GW光伏用料。 硅片方面,机构预计,随着2023年硅料降价周期的到来,硅片环节将迎来充分的市场竞争,双寡头的市占率呈下降趋势,参考竞争较充分的组件环节,未来CR5(行业前五市占率)或将稳定在70%左右。
近期,光伏上游环节跌跌不休,但光伏支架行业却可谓喜讯频传,多家海内外厂商接连斩获订单。 中信博与印度古吉拉特邦最大的项目开发商签署了2.8GW的天际Ⅱ跟踪系统供应协议; 天合跟踪(天合光能下属智能跟踪解决方案提供商)分别于11月底和12月底接连签下巴西520MW、卡塔尔875MW的光伏跟踪支架订单; 国外制造商Soltec斩获巴西738MW跟踪支架大单。 展望后市,光伏支架行业盈利或将受益于硅料价格的下探,得到一定程度修复。 在过去两年内,国内光伏支架行业受到原材料价格、国际运输费用以及光伏硅料价格上涨的多重影响,盈利能力下降较为严重。 这其中,由于光伏上游硅料大涨,光伏支架环节被迫让利,是主要压制因素之一。 但是随着硅料价格回落,不仅支架的盈利能力得到一定程度修复,且光伏支架下游—— 地面电站的装机量有望受到提振。 当下中国下游光伏电站投资主要以国家电投、三峡集团等企业为主,目前各单位皆制定了相当大规模的装机目标。 头豹研究院认为,目前光伏支架行业迎来了困境反转好时机。预计2021-2025年,光伏支架市场复合增速有望达到19.5%。 中信证券亦指出,在硅料价格下行带来组件价格和装机成本下行的情况下,明年国内光伏地面电站装机有望迎来高速增长。建议关注地面电站装机对于相关产业链的拉动,其中包括跟踪支架产品。 此外, 支架环节也是光伏降本增效的关键环节之一。 资料显示,光伏支架主要分为固定支架和跟踪支架。其中,跟踪支架可随太阳入射角变化而调整角度,最大限度提高发电量,能够获得5%-35%发电量增益。 据了解,在一些大型地面电站中,使用跟踪支架替代固定支架,通过发电量增益可收获更高的项目irr。因此东兴证券等机构认为,跟踪支架有望加速渗透,预计2025年跟踪支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51亿元。 而近年来,国内的跟踪支架产品逐渐被下游客户认可接受。在一体化生产模式下, 国内厂商的保交付能力更强,更具品控和成本优势。因此东兴证券也进一步指出,跟踪支架将开启本土化周期。
光伏产业链苦高硅价久矣。但随着上游报价回归理性,中下游也终于卸下成本重担。上周硅料价格出现熔断式下跌,之后隆基绿能、TCL中环先后下调硅片价格。华西证券指出, 作为“投资品”属性明显的光伏项目,终端价格和项目收益率水平将对需求产生明显影响。本轮跌价企稳后,终端收益率提升,将刺激下游需求出现明显拐点 。 回顾硅料过去两年左右的高度景气,硅料环节占据着全行业的绝大部分盈利。以M10尺寸为例,国联证券此前测算数据显示,硅料环节毛利率高达83.9%,下游硅片、电池片、组件毛利率仅分别为4.2%、7.8%、-1.5%。 而后续产业利润如何分配,则成为了眼下的核心问题。 据国泰君安测算数据显示,至2022年末,硅料、硅片、电池片产能将分别达到129万吨、568GW、436GW——换言之, 电池片有望接替硅料,成为主产业链产能最为瓶颈环节 。而新电池技术产能、爬坡、良率等均有不确定性,预计紧缺时间可能较长。而在电池细分技术方向上,华西证券认为,随着N型新技术电池片经济性显现,电池片出货结构中,N型特别是TOPCon产品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此外,随着上游成本下探,东海证券预计, 组件价格将回归合理区间 ,2023年终端将顺利放量,组件需求提振。国金证券则认为,盈利能力主要由“相对供应链短板过剩程度及本环节竞争格局”决定,而不能简单以“通胀/通缩”分析。 2023年供应能力增长慢于硅料的环节(高纯石英砂、石英坩埚、胶膜粒子)利润有望扩张 。 另一方面,过去两年来,由于产业链价格走高,地面电站开工率持续下滑,需求积压明显。中信证券与国泰君安均指出,产业链价格调整后, 地面电站需求有望快速启动 ,带动相关产业链及公司业绩修复。 而随着地面电站装机规模提升, 对应配储规模增加;同时,组件降价,让渡新能源配储的盈利空间 ,储能环节需求有望进一步激发。另外, 跟踪支架与大型逆变器的需求量也有望迎来增长 。 值得一提的是,今日,光储多个相关细分方向概念股走高。截至收盘,海优新材20CM涨停;南网科技、中信博、晶科能源涨超15%;固德威、派能科技、鹏辉能源等也大幅上涨。
近期由于硅片采购意愿低迷,且终端需求随着海外年底假期及春节因素收缩,一线硅片供应大厂开始大幅下调售价,降价潮也由硅片蔓延至硅料及电池片等材料,光伏上游正在加快清库存,以避免后续跌价更剧烈。 据数据显示,12月多晶硅料、硅片、电池片及光伏组件的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上游硅料、硅片价格的下跌已向电池片、组件等中游环节传导。 东亚前海证券近日也发布研报指出,预计硅料供需趋缓以及价格降温或将在2023年新增产能集中释放后出现。 据华西证券此前发布的研报,随着产能的进一步提升和下游需求萎缩,年末硅料整体库存水平恐将堆高,这也是近两年来上游第一次出现库存反转的信号,反映出上游供给逐步释放,硅料或将正式步入下行通道。 可以看到,目前市场对光伏上游供给端产能释放后带来的价格压力预期较为一致。 但东亚前海证券的研究也显示,结合供需格局来看,在硅料价格下行趋势较为确定的情况下,光伏主产业链利润将迎来重新分配,下游装机需求有望随着经济性的提升迎来高增长。 数据显示,1-11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达65.71GW,同比增长88.7%,11月光伏新增装机量高达7.47GW,同比增长35.3%,环比增长32.5%。从完成投资额来看,光伏发电企业电源工程投资额及增速均居各类发电企业之首,也印证了光伏需求仍维持高景气度。 东亚前海证券认为,在“双碳”及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比20%左右的明确目标背景下,光伏发电的成本下行和经济性不断提升,将使光伏装机需求高增长的确定性较强。 推荐较为受益的组件一体化龙头隆基绿能(601012.SH)、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受益光伏+储能双轮驱动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300274.SZ)、锦浪科技(300763.SZ)、固德威(688390.SH);受益于双玻组件渗透率提升的光伏玻璃双寡头福莱特(601865.SH)、信义光能(00968.HK);受益供需格局紧俏的EVA胶膜龙头福斯特(603806.SH)、海优新材(688680.SH)。 华西证券的研究也指出,截至目前,30个省市自治区已明确“十四五”期间风光装机规划,其中26个省市自治区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超406.55GW,未来四年新增355.5GW,光伏新增项目储备雄厚。 2022年国内光伏月度新增装机规模 华西证券认为随着上游硅料价格下跌,将持续刺激需求释放,2023年光伏新增装机仍有望维持快速增长。同时光伏下游成本压力缓解后,有望分配到产业链留存利润,尤其是下游运营企业受益于规模提升和项目经济性提高,盈利能力有望回暖,业绩持续性将得到保障。 推荐关注运营规模领先,自身业绩确定性较强的下游电站运营企业。包括晶科科技(601778.SH)、太阳能(000591.SZ)、林洋能源(601222.SH)、金开新能(600821.SH)、京运通(601908.SH)。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