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086个
》查看更多金属库存信息 LME库存 各具体仓库库存变化情况 LME铜库存 LME铝库存 LME铅库存 LME锌库存 LME锡库存 LME镍库存
【SMM钼快讯】1月12日,首钢集团最新60C钼铁招标价格揭晓为29.4万元/吨(承兑),招标数量30吨。
【SMM钼快讯】1月12日,山西太钢新一轮钼铁招标启动,公开招标量120吨(大小粒度各60吨)。
SMM1月12讯: 现货市场报价换月至沪镍2302合约,1月12日,金川升水报13500-14500元/吨,均价14000元/吨,价格较前一交易日上调750元/吨。俄镍升水报价6800-7500元/吨,均价7150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上调200元/吨。昨日晚间伦镍大幅下行,进口窗口打开,部分俄镍清关。其次,今日镍价延续低位,现货成交好转,下游仍存备货需求。镍豆方面,镍豆价格205900-207900,较前一交易日现货价上调650元/吨,镍豆价格较硫酸镍延续倒挂,现货成交呈弱。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更多内容请订阅SMM镍研究组产品《中国镍铬不锈钢产业链常规报告》、《中国镍铬不锈钢产业链高端报告》,获取最新镍矿、镍生铁(中国+印尼)、电解镍、硫酸镍、铬矿、铬铁、不锈钢(中国+印尼)相关数据分析及行情解析!订购、试阅请致电021-51666817,联系人:何思瑶】
SMM1月11日讯:1月11日,在(第十八届)SMM国际铜业峰会暨产业博览会召开前期,为更有效的服务于国内外矿山企业;2023年1月11日,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MM”)铜产业链负责人马瑶以及营销部铜矿&冶炼总监任杰和营销铜组大客户经理李崇山走访了山东鑫海矿业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受到了山东鑫海矿业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陈剑和市场经理刘菲菲的热情接待。 走访期间,SMM铜产业链高级分析师吴一帆和鑫海矿装北京事业部市场主管尹雪莉、市场信息部经理梁盛娇也同步线上接入交流会议,双方就SMM大数据资源整合、国内外矿山企业布局、新能源市场方向等若干问题进行了交流,并对接下来的双方的合作方向做了深入探讨。会谈结束后,同步参观了鑫海矿装先进的生产管理设备和创新工艺流程。此次交流,为未来双方继续深化互信,实现互利共赢,开展全方位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鑫海矿业简介 山东鑫海矿业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前身为烟台鑫海矿山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提供"矿业全产业链服务(EPC+M+O)"为主,集设计和研究-成套设备制造与采购-调试和交付 -矿山管理- 矿山运营和行业资源整合为一体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业务范围遍及世界各地,迄今已完成了2000 多座矿山设计和研究、设备供应项目,其中包含500 多个矿山EPC+M+O工程项目,具有70 余种矿石的采选技术和经验,申请了多项专利,在多个国家设立了海外办事处,产品出口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矿业全产业链服务(EPC+M+O) 鑫海矿装致力于提供“矿业全产业链服务(EPC+M+O)”,即选矿厂的“设计和研究 - 成套设备制造与采购 - 调试和交付 - 矿山管理 - 矿山运营”,全程从选矿厂实际情况出发,量身定制,为全球矿山提供一站式、定制化选厂解决方案。 “矿业全产业链服务(EPC+M+O)”的精髓在于尽可能地把选厂项目服务的各个环节考虑得更细致化,这种选矿模式不仅是鑫海特色,还满足了大多数矿山的需求。 SMM联系人:马瑶 联系方式: 18321395342 mayao@smm.cn
外电1月11日消息,随着全球各地的能源公司扩大其可再生能源投资组合,为确保在全球绿色转型中生存下来,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大力投资金属和矿产,以支持其绿色能源产量。更广泛的金属和矿业开采对于最终从化石燃料转向可再生替代品至关重要;随着电池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普及,对锂、锌和其他资源的需求迅速增长。2022年矿业开发在全球许多地方都有所增长,这一趋势才刚刚开始,2023年全球计划将进行几项重大矿业开发。 尽管金属和矿产行业在2022年实现增长,但也受到价格波动、高生产成本和持续的供应链中断的影响。Fitch Solutions的一份年终报告显示,随着上述问题的解决,采矿和金属行业将在2023年更加稳定。尽管持续的俄乌冲突可能会导致长期的能源不安全,从而影响全球的通货膨胀水平。 全球经济衰退可能意味着2023年金属价格将会略有下降,但预计大宗商品市场将更加稳定。因可再生能源和相关技术的采用,金属和矿产市场预计将在未来十年稳步增长,需求将继续增加。疫情对采矿业造成的影响正在逐渐消失,预计未来十年全球多个地区的采矿业活动将有所回升。预计到2030年,地表采矿市场价值将达到39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3.20%。 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矿物和金属消费国和生产国。预计中国的需求将随着几个关键行业的复苏而回升。 一些国家正在制定有关采矿和金属矿产市场安全的新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这些资源更大程度的国有化的反应。其中一些政策包括美国的通货膨胀降低法案,英国的关键矿产战略,以及阿根廷、玻利维亚和智利之间的几个锂三角协议。许多国家正在制定路线图,以确保发展强大的供应链,因一些金属和矿物仍然稀缺,只能在全球特定的地区开采。 S&P Global的一项分析预测,由于预计电动汽车(EV)将大幅普及,向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转变,以及相关的输电和配电需求,关键大宗商品的供应最早将在2024年受到限制。因担心支持绿色转型所需的金属和矿物短缺,全球各国政府可能会为新的采矿开发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激励措施,以确保必要的供应满足日益增长的全球需求。 以镍为例,印尼正在增加供应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预计这将使预期的短缺推迟到2026年。镍是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电池的镍需求预计将从2021年的7.1%增加到2026年的17.6%。S&P Global分析还表明,全球对锂和钴的需求最早将在2025年或2026年超过供应。而铁矿石和锌的供应预计仍将高于需求。不过,预计铜需求的增长速度将快于新采矿项目的投产速度。 随着各国政府和能源公司加快可再生能源运营计划,未来十年,全球范围内的脱碳努力将导致对金属和矿物的需求急剧增加。此外,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可能是开发新项目的主要考虑因素,更加注意采矿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金属和矿产采矿业将在2023年及以后继续增长,因全球对这些资源的需求随着绿色转型而增加。虽然2023年市场可能会更稳定,但几个挑战将持续存在:全球金融危机、能源不安全以及对采矿作业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担忧。
总市值接近300亿元的锂电正极材料龙头当升科技晚间公告, 预计2022年净利润22亿元-23亿元,同比增长101.65%–110.82%。 Q3净利5.66亿元,据此计算,预计Q4净利7.22亿元-8.22亿元,环比增长28%至45%, 单季净利再创历史新高。 截至1月11日收盘,6个月以内共有25家机构对当升科技的2022年度业绩作出预测,其中归母净利预估均值为20.13亿元。晚间公布的年报预测值22亿元-23亿元, 高于机构预估均值 。 谈其业绩增长的原因,当升科技在公告里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国际、国内市场进一步扩大,客户需求快速增长,销售规模大幅增加, 新一代产品快速实现规模化销售,产品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新产能顺利释放,产品供应能力大幅增强。 而在12月2日,当升科技曾公告表示,公司联合蜀道新材料与射洪市人民政府签订了《20万吨/年三元正极材料生产项目合作协议》,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此外,公司联合蜀道新材料与攀枝花钒钛高新区管委会签订了《30万吨/年磷酸(锰)铁锂项目合作协议》,首期项目计划投资70亿元。 浙商证券分析师张雷等12月6日研报指出,截至2021年底,当升科技锂电多元正极材料产能4.11万吨,钴酸锂2880吨,目前在建产能7万吨。叠加12月2日公告的两项项目, 远期三元正极产能约39.1万吨,磷酸(锰)铁锂及配套项目60万吨。 据介绍,锂电池的四大组成材料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等。 电动汽车和储能是锂电应用市场的主要增长点 。 公开资料显示,当升科技作为全球锂电正极材料龙头企业, 主要从事多元材料、钴酸锂等正极材料以及多元前驱体等材料的技术研究和生产销售 ,主要产品有多元材料、钴酸锂、智能装备。半年报显示,多元材料占公司营收比例达89.21%。 华安证券分析师王强峰11月28日研报指出,钠离子电池基本原理与锂离子电池类似, 正极材料为钠电池关键构成材料之一,其成本占比约为26%。 2023年有望成为钠离子电池放量的元年,预计2023年钠离子电池装机量为3GWh,相应的正极材料需求量为0.75万吨。 随着钠离子电池良率不断提升叠加产业链的不断完善,至2026年,全球钠离子电池装机量有望达到123.7GWh,进而带动正极需求量达30.9吨, 2023-2026年年均复合增速达245.5%,钠离子电池正极即将迎来需求高峰。 张雷认为,客户方面,当升科技目前国际客户销量占比超过七成,与SK、LG ES、AESC等一线电池厂紧密合作,高镍及超高镍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欧美客户包括4680大圆柱电池在内的动力电池。预计当升科技2023年净利润23.38亿元,同比增长28.33%。 自2022年11月11日的高点以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累计下跌约18%。有分析认为, 考虑到2023年新能源车补贴结束带来的一季度需求削弱效应,终端效率或将有所下滑 ,所以终端新能源车企和中游动力电池厂商在原材料采购和库存积累方面表现得较为谨慎,导致上游的订单数量下降,从而使得 锂价出现回调 ;另一方面, 即使是在行情较为火热的2022年,各大新能源车企的年度目标也并非全部能实现,可见新能源车市场行情并非如所期待的那般乐观 。 东吴证券分析师曾朵红等1月8日研报指出, 锂镍钴等主要原料价格走低 ,磷酸铁锂、三元材料、三元前驱体、碳酸锂等 正极材料也在上周呈现下跌走势 。从市场层面来看, 年初春节前后为传统淡季,叠加“国补”到期市场观望情绪较浓,多数企业在完成年底冲量计划后 ,1月排产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弱,而近期下游中小电池客户陆续提前放假,头部电池排产环比也有所下滑, 预计月内动力端需求整体维持偏弱预期。
电碳价格跌破50万元/吨,回调已至,但采购方的长协单签订并不积极。除却传统淡季因素外,2023年新能源汽车补贴结束后的需求减弱担忧,使下游在原材料采购上尤为谨慎。 有锂盐厂销售代表表示,需求的断崖式下跌,使下游持普遍悲观态度,甚至放大了悲观预期。 碳酸锂跌破50万元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近期,国产 电池级碳酸锂 现货报价持续下跌,截止1月11日,其现货报价已经跌至47万~50万元/吨,均价报48.5万元/吨,早已跌下50万元的整数关口,较此前56.75万元/吨的高位跌去8.25万元/吨,跌幅达14.54%。 按照惯例,如赣锋锂业、永兴材料、盛新锂能等锂盐厂通常在春节前后检修,下游电池厂等亦因春节检修而导致备货需求减少。供需双重“停滞”之下,回顾2021年及2022年春节前,碳酸锂价格均出现横盘。 财联社记者对比近三年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产量获悉,2021年1月新能源车产量环比下降约11%;2022年1月新能源车产量环比下降约12%。销量方面,同样呈环比下跌的特性,且幅度更大,主要原因为国补退坡前的消费前移及春节前消费旺盛。 对于2023年春节前碳酸锂价格大幅下滑的原因,SMM认为主要是下游需求持续疲软导致。据SMM调研显示,正极厂方面普遍反映近期订单减少严重,其自身锂盐备库也足以支撑到1月甚至2月,暂无采购需求,且部分正极厂已做好放假准备或已经放假;此外,正极厂方面也普遍反映碳酸锂心理预期价位不断走低,市场观望情绪重,即使降价也大多不打算采购。 而因近期下游需求表现较差,上游锂盐厂也在继续下调 心理预期成交价,存在极少量散单成交。整体来看,年前碳酸锂市场情绪和预期均走弱,这也是导致近期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行的原因。 》点击查看详情 据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为649.8万辆,同比增长96.3%,与乘联会此前650万辆的预测基本一致。而GGII、中汽协均预计2022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将达/超过670万辆。 有分析认为,考虑到2023年新能源车补贴结束带来的一季度需求削弱效应,终端效率或将有所下滑, 所以终端新能源车企和中游动力电池厂商在原材料采购和库存积累方面表现得较为谨慎,导致上游的订单数量下降,从而使得锂价出现回调 ;另一方面,即使是在行情较为火热的2022年,各大新能源车企的年度目标也并非全部能实现,可见新能源车市场行情并非如所期待的那般乐观。 有锂盐厂销售代表则表示, 对需求的断崖式下跌,下游持普遍悲观态度,甚至被放大了悲观预期。终端也是利用这波低需求去库存,来顺势打压一下跳得过高的锂盐,回归一些理性。 供需双方博弈激烈 由于碳酸锂价格波动较大,财联社记者采访获悉,2023年碳酸锂长协单签订遇阻。有锂盐厂销售代表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以往这个时候,长协单基本已经签订完毕,但今年客户相对显得不积极 。该说法亦从另一锂盐厂销售代表处获得印证。 有业内人士更以“消失的订单”来形容客户的需求减弱。但这亦或与整车厂下场直接购买锂盐有关,如2022年12月,天华超净与某全球知名汽车公司签署了《氢氧化锂供应协议》。由于整车厂采购量较大,或能取得一定的商务条件。 同样希望获得更好商务条件的,还有下游材料厂的采购代表。其表示, 在价格稳定或上升的情况下,长协单相对而言更能满足保供及抵御行情变动所带来的风险,目前长协单签订犹豫的点主要在于对今年的增长有点信心不足 。 如果锂盐回调持续,对于材料厂,特别是正极材料厂而言,长协单确实让买方“难受”。财联社记者获悉,一是锂盐价格受现货价格影响,在价格回调过程中现货同样快于长协单反馈,这意味着同等数量的货可能现货的价格反而更低。 二是正极材料厂名义上的盈利模式为赚取加工费,但实际上也存在库存收益。有正极材料厂人士举例,如1月份采购锂盐,生产周期为1个月,则以2月份交付订单时的价格结算,若期间锂盐价格上涨,则产生库存收益,反之亦然。 即使如此,从部分锂盐厂获悉,目前能够给出的折扣有限,基本无优惠政策。一是海外需求反馈积极;二是认为市场过度悲观,且需求增速预期仍在,或在2月有所好转。 财联社记者亦注意到,即使近期国内锂盐价格回调明显,但锂精矿价格基本持平,仅回调25美元至5500美元/吨。如果锂盐价格回调持续,这或意味着,那些锂精矿自供率较低的锂盐加工厂,单吨超额利润或将收窄。
电碳价格跌破50万元/吨,回调已至,但采购方的长协单签订并不积极。除却传统淡季因素外,2023年新能源汽车补贴结束后的需求减弱担忧,使下游在原材料采购上尤为谨慎。 有锂盐厂销售代表表示,需求的断崖式下跌,使下游持普遍悲观态度,甚至放大了悲观预期。 碳酸锂跌破50万元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近期,国产 电池级碳酸锂 现货报价持续下跌,截止1月11日,其现货报价已经跌至47万~50万元/吨,均价报48.5万元/吨,早已跌下50万元的整数关口,较此前56.75万元/吨的高位跌去8.25万元/吨,跌幅达14.54%。 按照惯例,如赣锋锂业、永兴材料、盛新锂能等锂盐厂通常在春节前后检修,下游电池厂等亦因春节检修而导致备货需求减少。供需双重“停滞”之下,回顾2021年及2022年春节前,碳酸锂价格均出现横盘。 财联社记者对比近三年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产量获悉,2021年1月新能源车产量环比下降约11%;2022年1月新能源车产量环比下降约12%。销量方面,同样呈环比下跌的特性,且幅度更大,主要原因为国补退坡前的消费前移及春节前消费旺盛。 对于2023年春节前碳酸锂价格大幅下滑的原因,SMM认为主要是下游需求持续疲软导致。据SMM调研显示,正极厂方面普遍反映近期订单减少严重,其自身锂盐备库也足以支撑到1月甚至2月,暂无采购需求,且部分正极厂已做好放假准备或已经放假;此外,正极厂方面也普遍反映碳酸锂心理预期价位不断走低,市场观望情绪重,即使降价也大多不打算采购。 而因近期下游需求表现较差,上游锂盐厂也在继续下调 心理预期成交价,存在极少量散单成交。整体来看,年前碳酸锂市场情绪和预期均走弱,这也是导致近期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行的原因。 》点击查看详情 据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为649.8万辆,同比增长96.3%,与乘联会此前650万辆的预测基本一致。而GGII、中汽协均预计2022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将达/超过670万辆。 有分析认为,考虑到2023年新能源车补贴结束带来的一季度需求削弱效应,终端效率或将有所下滑, 所以终端新能源车企和中游动力电池厂商在原材料采购和库存积累方面表现得较为谨慎,导致上游的订单数量下降,从而使得锂价出现回调 ;另一方面,即使是在行情较为火热的2022年,各大新能源车企的年度目标也并非全部能实现,可见新能源车市场行情并非如所期待的那般乐观。 有锂盐厂销售代表则表示, 对需求的断崖式下跌,下游持普遍悲观态度,甚至被放大了悲观预期。终端也是利用这波低需求去库存,来顺势打压一下跳得过高的锂盐,回归一些理性。 供需双方博弈激烈 由于碳酸锂价格波动较大,财联社记者采访获悉,2023年碳酸锂长协单签订遇阻。有锂盐厂销售代表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以往这个时候,长协单基本已经签订完毕,但今年客户相对显得不积极 。该说法亦从另一锂盐厂销售代表处获得印证。 有业内人士更以“消失的订单”来形容客户的需求减弱。但这亦或与整车厂下场直接购买锂盐有关,如2022年12月,天华超净与某全球知名汽车公司签署了《氢氧化锂供应协议》。由于整车厂采购量较大,或能取得一定的商务条件。 同样希望获得更好商务条件的,还有下游材料厂的采购代表。其表示, 在价格稳定或上升的情况下,长协单相对而言更能满足保供及抵御行情变动所带来的风险,目前长协单签订犹豫的点主要在于对今年的增长有点信心不足 。 如果锂盐回调持续,对于材料厂,特别是正极材料厂而言,长协单确实让买方“难受”。财联社记者获悉,一是锂盐价格受现货价格影响,在价格回调过程中现货同样快于长协单反馈,这意味着同等数量的货可能现货的价格反而更低。 二是正极材料厂名义上的盈利模式为赚取加工费,但实际上也存在库存收益。有正极材料厂人士举例,如1月份采购锂盐,生产周期为1个月,则以2月份交付订单时的价格结算,若期间锂盐价格上涨,则产生库存收益,反之亦然。 即使如此,从部分锂盐厂获悉,目前能够给出的折扣有限,基本无优惠政策。一是海外需求反馈积极;二是认为市场过度悲观,且需求增速预期仍在,或在2月有所好转。 财联社记者亦注意到,即使近期国内锂盐价格回调明显,但锂精矿价格基本持平,仅回调25美元至5500美元/吨。如果锂盐价格回调持续,这或意味着,那些锂精矿自供率较低的锂盐加工厂,单吨超额利润或将收窄。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