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个
SMM12月9日讯: 新亚制程12月9日公告,公司拟与上海睿擎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合资设立控股子公司上海新亚中宁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亚新能源”),注册资本1000万元(其中:公司持有51%股权,上海睿擎持有49%股权),用以作为相关产业平台,公司、宁波甬湶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甬湶投资”)、杉杉新材料(衢州)有限公司于2022年12月8日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由新亚新能源收购甬湶投资持有的衢州杉杉51%股权,收购对价为7.038亿元。 本次交易后,杉杉股份对衢州杉杉的持股比例由82.25%降至31.25%,不再对衢州杉杉实施控制,衢州杉杉将成为新亚新能源的控股子公司、公司的间接控股公司。 据公开资料显示,衢州杉杉主营业务为电解液、六氟磷酸锂的研发、生产、销售, 现有电解液产能3万吨、六氟磷酸锂产能2000吨,在建电解液产能3万吨、六氟磷酸锂产能4000吨。 杉杉股份认为,本次股权出售有利于公司集中资源, 专注锂电池负极材料和偏光片 两大核心业务。新亚制程主营业务主要围绕电子信息行业开展,根据业务性质不同可分为“电子制程方案服务”、“电子制程产品服务”及“产业配套服务”。在客户方面,公司拥有如华为、光宝电子、OPPO、荣耀、伟创力等知名电子制造企业客户。 此次收购也标志着新亚制程首次涉及新能源业务,近年来新能源锂电池行业快速发展,带动电解液及上游原料六氟磷酸锂需求快速增长。SMM认为, 目前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各家车企纷纷调整车型售价,对于电芯厂来说,降本需求迫切,在锂价高位、电解液六氟环节规划产能过剩的背景下,电解液企业如何控本至关重要。 杉杉 具备电解液及其主要原料六氟磷酸锂一体化生产能力 ,在 成本控制上具有优势 ;新亚制程 原有业务和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有共同的终端应用场景,并且公司具备一定客户基础 ,收购杉杉新材料后,会与公司原有业务形成较好的协同,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唐鹏 021-51666749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靳怡 021-51595796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锂电池材料巨头杉杉股份(600884.SH)继续业务“瘦身”。针对杉杉股份转让衢州杉杉51%股权事件,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电解液价格持续下跌,目前电解液价格较去年同期接近“腰斩”,加上市场需求不佳,产能过剩趋势明显。 12月8日晚间,杉杉股份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宁波甬湶投资有限公司(甬湶投资)将其所持衢州杉杉51%的股权,作价7.04亿元转让给新亚制程(002388.SZ)。交易完成后,杉杉股份对衢州杉杉的持股比例将由原来的82.25%降至31.25%,杉杉股份不再对衢州杉杉实施控制,衢州杉杉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公司电解液业务主要是衢州杉杉在做。电解液业务在我们整个业务占比中不是很大,如果要继续把它做大做强,后续投入会比较大。今年之前我们电解液业务都是亏损的,公司打算以后把钱都投在负极业务上,所以趁着这一波行情赶紧把它卖掉。”杉杉股份相关人士表示。 衢州杉杉主营业务为电解液、六氟磷酸锂的研发、生产、销售。除了甬湶投资,巨化股份(600160.SH)和洛阳森蓝化工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持有其15.91%和1.84%股权。 数据显示,2021年,衢州杉杉营收约11.11亿元,净利为3.76亿元;2022年1-8月份,衢州杉杉营收为6.29亿元,净利为1.1亿元。截至今年8月,衢州杉杉净资产为6.41亿元。在此次股权转让中,衢州杉杉股东全部权益的评估价值为13.71亿元,增值率为113.85%。 杉杉股份2022年中报显示,六氟磷酸锂价格在2021年持续上涨,今年价格虽有所下滑,但同比去年同期仍处于较高位置,公司自产六氟磷酸锂仍具备成本优势,电解液单吨毛利同比提升。另据中报,杉杉股份2022年上半年新建的2000吨六氟磷酸锂产能项目进展顺利,预计第三季度可以实现试产,届时将有效提升公司电解液的原料供应水平。 杉杉股份从西服等服装产业起家,逐步过渡到锂电材料,一度发展为锂电材料+偏光片+充电桩、储能、光伏组件等其他业务。目前,公司锂电池材料业务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电解液业务的主要产品有电解液和六氟磷酸锂。 近两年,杉杉股份持续开展一系列“瘦身”动作,先后出售了湖南杉杉正极材料和充电桩、储能、光伏组件等其他业务。据悉,“瘦身”后的杉杉股份将聚焦锂电池负极材料和偏光片业务的发展。 杉杉股份出售电解液业务不是没有先兆。财报显示,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58.4亿元,同比增长0.82%;实现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减少20.36%。杉杉股份曾表示,业绩下滑原因主要是正极和电解液两块业务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明显,导致利润出现下滑。 此次交易的接盘方新亚制程,主要从事电子制程方案研发推广和电子制程产品系统供应服务。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3.09亿元,同比下降27%;对应净利为2843万元,同比下降29%。
12月8日,乘联会发布11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其中,1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72.8万辆,同比增长70.2%,环比增7.9%。在车购税减半政策下,新能源车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持续环比改善超过预期。1-1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574.2万辆,同比增长104.6%。 在零售方面,1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59.8万辆,同比增长58.2%,环比增7.8%。1-11月保持趋势性上升走势,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503.0万辆,同比增长100.1%。 乘联会分析称,新能源车市场方面,供给改善叠加油价高位带来市场火爆,油价历史高位而电价锁定,带动电动车订单表现持续较强。11月的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环比走势都受到个别地区防疫措施的影响,闭店情况较突出。各地防疫管控力度大,店头重要集客方式均有一定程度影响,但部分新能源厂商订单积累较好,加之灵活的价格宣传,头部厂商增量明显。 在市场渗透率方面, 11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35.9%,较2021年11月19.9%的渗透率提升16个百分点。11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51.9%;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40.6%;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5.0%。11月纯电动批发销量56.2万辆,同比增长64.2%;插电混动销量16.6万辆,同比增长94.3%。11月B级电动车销量17.1万辆同比增长81%,环比增30%,占纯电动份额30%。纯电动市场的A00+A0级经济型电动车市场崛起,其中A00级批发销量14.0万辆,同比增长26%,环比增长9%,占纯电动的25%份额;A0级批发销量10.4万辆,占纯电动的18%份额;A级电动车占纯电动份额24%;各级别电动车销量相对均衡化。 11月Model Y销量69,098辆、五菱宏光MINI达68,567辆、比亚迪宋达到64,145辆、列总体乘用车销量前三位。较燃油车领军车型销量均高出1倍。 11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36.3%,较2021年11月20.8%的渗透率提升15个百分点。11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56.5%;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2.1%;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5.2%。从月度国内零售份额看,11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70.3%,同比增加8个百分点;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4.2%,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新势力份额12.7%,同比下降7.3个百分点;特斯拉份额10.5%,增加2.1个百分点。11月起售价10万元以下新能源车占比22%,较去年11月下降9个百分点;10-20万占比43%,提升3个百分点;20-30万占比27%,同比增6个百分点;30-40万占比5%,降1个百分点;40万以上占比3.8%,增1.6个百分点。 在出口方面, 11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8.2万辆,伴随着疫情下复工复产政策的支持,中国制造新能源产品品牌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以及服务网络的完善,市场前景向好。11月,特斯拉中国出口37,798辆、上汽乘用车的新能源出口17,696辆,比亚迪汽车出口12,138辆,东风易捷特出口5,243辆,吉利汽车出口2,654辆、上汽通用五菱出口1,898辆、创维汽车出口1,192辆,江淮汽车出口919辆,爱驰汽车出口车503辆、东风小康出口370辆,一汽红旗出口262辆,神龙汽车出口177辆、东风乘用车出口145辆,其他部分车企也有少量新能源车型出口。从自主出口的海外市场零售数据监控看,上汽等自主品牌在欧洲表现较强。除了传统出口车企的靓丽表现,近期新势力出口也逐步启动,海外市场也有数据开始显现。 在车企方面, 11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创历史新高,比亚迪纯电动与插混双驱动夯实自主品牌新能源领先地位;以上汽、广汽、东风、吉利、奇瑞和长城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板块表现相当突出。在产品投放方面,随着自主车企在新能源路线上的多线并举,市场基盘持续扩大,厂商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有14家(环比减少1家,同比持平),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85.1%。其中:比亚迪汽车229,942辆、特斯拉中国100,291辆、上汽通用五菱76,165辆、吉利汽车34,642辆、长安汽车32,018辆、广汽埃安28,765辆、上汽乘用车25,785辆、哪吒汽车15,072辆、理想汽车15,034辆、蔚来汽车14,178辆、东风易捷特11,740辆、华晨宝马11,615台、奇瑞汽车11,563辆。 11月新势力零售份额12.7%,同比下降7.3个百分点;哪吒、理想、蔚来、零跑等新势力车企销量同比和环比表现总体仍较强,尤其是第二阵营的哪吒等表现较强,这也是细分市场赛道的优势。主流合资品牌中,南北大众强势领先,新能源车批发17,952辆,占据主流合资纯电动55%份额,大众坚定的电动化转型战略初见成效。其他合资与豪华品牌仍待发力。 在普混方面, 11月普通混合动力乘用车批发60,334辆,同比下降10%,环比下降11%。其中丰田33,785辆、本田13,632辆、广汽传祺5,879辆、东风乘用车5,038辆、吉利汽车1,327辆、东风日产538辆,混合动力的自主品牌逐步走强。
【新宙邦:公司年产2,400吨新型锂盐项目的一期已于今年顺利投产】 新宙邦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年产2,400吨新型锂盐项目的一期已于今年顺利投产。 【永兴材料:子公司永兴新能源今日复产】 12月9日消息,永兴材料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永兴新能源设施排查检修已完成,于2022年12月9日恢复生产。 》点击查看详情 【鞍重股份:控股孙公司领能锂业恢复生产】 鞍重股份12月8日早间公告称,公司控股孙公司领能锂业为配合上高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嘉美路改造工程),此前临时停产进行设备检修及设施维护。截至目前,上高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嘉美路管线迁移和管网改造工作已初步完成,具备复工复产条件,且领能锂业已完成设备设施运行检验,自12月8日起恢复正常生产。 》点击查看详情 【鞍重股份:宜春领好拟与贵溪贵能共同出资10亿元成立贵溪领能锂业】 鞍重股份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宜春领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宜春领好”)拟与贵溪贵能资产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贵溪贵能”)共同出资10亿元人民币成立贵溪领能锂业有限公司(最终以工商部门核准登记的名称为准),其中宜春领好以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认缴出资5.5亿元,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55%;贵溪贵能以货币资金认缴出资4.5亿元,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45%。 【鞍重股份:拟与联合体260亿元投建碳酸锂等项目】 鞍重股份公告,与临武县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合作协议书》,公司与企业联合体联合投资含锂多金属矿采选、碳酸锂、混合储能及电芯项目,分三期建设,项目总投资约为260亿元。其中公司投资采选及尾渣处理项目及投资碳酸锂加工项目合计为100亿元,与企业联合体共同投资混合储能及电芯项目160亿元。其中电池级碳酸锂建设项目,分三期建设,第一期建设年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线;第二期建设年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线;第三期建设年产4万吨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线。公司及企业联合体将共同投资建设40GWh混合储能及电芯项目,分三期建设,其中第一期建设10GWH混合储能及电芯项目;二期建设10GWH混合储能及电芯项目;三期建设20GWH混合储能及电芯项目。 【唯赛勃:现有产能可满足订单需求 扩产募投项目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唯赛勃最新调研纪要显示,公司现有产能充足,可以满足现有订单的需求,后期随着业务的拓展和募投项目的投产,产能会进一步提高。扩产的募投项目目前进展顺利,其中大部分已基本施工完毕,进入设备的调试阶段。另外,公司现有反渗透和纳滤膜片设计产能1100万平方米,2023年募投项目第三条生产线也将陆续投入生产,产能增加600万平方米。同时,未来3年将根据下游市场的需求情况和产能利用率陆续投入三条生产线,所以青海和西藏盐湖提锂的加快开发,公司产能能够完全满足。 相关阅读: 江西锂盐企业因环保事件减产 国补退坡对动力需求减弱显著【SMM分析】 锰酸锂产量突破8000!需求回暖? 【SMM分析】 隔膜工艺应用(三)涂覆技术【SMM分析】 关于近期江西锂云母的情况【SMM分析】 某大型电芯企业招标?招标电解液?【SMM分析】 官宣复产!江西一锂盐企业停产5日后复产 或累计影响125吨碳酸锂当量?【SMM快讯】 汽车整车板块再度走强 机构称我国汽车工业处于出口的爆发期【SMM热股】 比亚迪印度工厂ATTO3首车下线 加速出海拟在巴西投建新厂【SMM分析】 一文速览“锰酸锂”产品解析 【SMM分析】 五度熔断!“天价锂矿”两轮叫价飙至12亿!单次加价2亿【SMM热点】
12月8日盘后,宁德时代(300750)公告,12月6日,公司与众锐(北京)贸易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锐公司”)签订《关于产品采购及预付款的合同》。合同中约定,宁德时代将在2024年至2030年期间向众锐公司供应锂离子电池模组产品。 据悉,众锐公司主要从事Honda(本田)中国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集中采购业务,为保障Honda(本田)中国动力电池需求的长期稳定供应,众锐公司从宁德时代采购锂离子电池模组产品,并将采购的产品分别销售给Honda(本田)中国关联公司。 资料显示,2020年,Honda(本田)与宁德时代就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签署全方位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内容广泛覆盖动力电池的共同开发、稳定供给、回收及再利用等领域。随着e:N品牌纯电动车产品和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双方进一步强化合作关系。此次签约,Honda(本田)中国将于2024年至2030年之间,从宁德时代预计采购123GWh纯电动车动力电池,这些动力电池将在宁德时代宜春工厂集中生产。 宁德时代表示,此次采购协议的达成,有助于Honda(本田)夯实长期稳定的动力电池供求体制,确保双方在全球交通电动化转型中保持领先地位,为双方的合作关系的深化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提升竞争力,助力全球电动化转型及碳中和愿景的早日实现。 值得关注的是,11月,宁德时代还与大发工业株式会社(“大发”)宣布签订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宁德时代将为大发的电动车型提供稳定的动力电池供应。同时,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推进CTP(高效成组)及BMS(电池管理系统)等先进电池技术的落地应用。 据了解,大发成立于1907年3月;1998年,大发被丰田收购,成为丰田汽车集团的一员,丰田持股比例为51.2%。大发是小型车领域的领导者,也是日本历史最为悠久的汽车生产商之一。
SMM12月8日讯:近期,国内某大型电芯企业对部分主材进行招标,数据显示该企业明年依旧保持高速增长!据SMM调研,其在电解液材料上2023年一年的招标量整理如下: 据悉,本次招标量约占2023年80%的需求量,实际执行过程中根据市场灵活调整。 本次招标拟推行电解液公式定价, 并在公式中采用SMM碳酸锂价格进行联动 。 六氟磷酸锂对碳酸锂单耗值参考: 1)1吨固态六氟磷酸锂消耗碳酸锂0.28~0.33吨; 2)1吨液态六氟磷酸锂消耗碳酸锂约0.08吨。由于液态六氟是指六氟的DMC/DEC溶液,液态六氟可按3:1进行折固,即3吨液态六氟的量=1吨固态六氟。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唐鹏 021-51666749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靳怡 021-51595796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SMM12月8日讯: 碳酸锂: 11月,中国碳酸锂产量为36,651吨,环比增加7%,同比增加77%。 本月,部分企业由于疫情原因减产,且盐湖季节性持续减产,月末,部分江西云母冶炼企业也因环保或园区修路问题减产,造成碳酸锂产量一定下滑;但是,本月部分大厂从检修中恢复,且增产明显,加上一些企业产能爬坡,本月整体供应环增7%;12月,前期受疫情影响的企业逐渐恢复生产,但江西环保事件持续发酵,导致部分企业仍然减产,加上年末检修计划实施,行业整体产量环比下行7%。 预计12月碳酸锂产量为33,986吨,环比减少7%,同比增加72%。 氢氧化锂: 11月,中国氢氧化锂产量为25,210吨,环比减少4%,同比增加49%。 从冶炼端来看,部分厂家产能爬坡,但仍旧存在矿料短缺问题,叠加部分企业由于疫情原因减产,冶炼端氢氧化锂产量下降;从苛化端来看,苛化厂出于经济性考虑,叠加原料供应减少的影响,苛化厂整体供应减少。综合考虑冶炼端和苛化端情况,整体行业氢氧化锂供应减少。12月后,部分冶炼厂前期缺矿状况有所好转,叠加疫情影响减弱,总体氢氧化锂供应与11月大致相当。 预计12月中国氢氧化锂产量为25,351吨,环比基本持平,同比增加48%。 硫酸钴: 11月,中国硫酸钴产量为7,347金吨,环比减少2%,同比增加28%。 原料成本端,11月海外钴原料价格明显回落,钴中间品成本减少,叠加需求不佳,钴盐价格下行。供给端,头部中间品钴盐冶炼企业产量未有明显调整,但部分废料钴盐冶炼企业排产减少,供给减量。需求端,国内新能源车企受2023年国补退坡影响,三元电池订单已出现明显减量,自下而上带动三元前驱需求减少;海外市场三元需求稳中有增,高镍订单较好。12月三元前驱需求将持续减弱,但多集中在二梯队厂家,前驱一体化企业硫酸钴产量仍将保持增量。 预计12月硫酸钴预计产量为7,744金吨,环比增加5%,同比增加37%。 四氧化三钴: 11月,中国四氧化三钴产量为5,617吨,环比减少12%,同比减少23%。 成本端,11月原料钴盐价格开始回落,以钴盐为原料的四钴企业成本降低,价格跟随成本逐步下行。供给端,11月四钴生产减量,因9月、10月四钴产量多库存增加,而11月四钴价格处于下行空间,厂家多以去库为主,头部大厂四钴将排产降低,小厂也出现了订单下滑的迹象。需求端,11月四钴需求明显减弱,下游钴酸锂正极企业采购订单减少,散单成交清淡,在数码需求恢复不理想的状况下,钴酸锂正极不急于采购原材料,尽量降低库存规避风险,四钴需求低迷短期很难改善, 预计12月排产会继续减少,12月四氧化三钴预计产量为5,311吨,环比减少5%,同比减少28%。 三元前驱体: 11月,中国三元前驱体产量为90,128吨,环比下降1%,同比上涨53%, 受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影响,下有材料厂控制库存,前驱体国内订单减少导致国内前驱体产量较上月下行,与此同时海外订单稳步增长,弥补国内订单下行量,因此虽环比下行,但下行空间较小。预计下月海外需求仍呈现稳定增长,国内需求下降幅度将进一步扩大, 预计12月三元前驱产量为86,555吨,环比下降4%,同比上涨45%。 三元材料: 11月,中国三元材料产量66,294吨,环比减少6%,同比增长55%。 需求端,动力市场需求下跌,导致对三元材料的需求下降,数码市场今年需求量一直较小,四季度需求进一步减弱。供应端,三元材料企业依旧存在部分产能爬坡,产能向宽,但为了应对下游订单减弱,三元材料企业被动减产。12月下游进一步减弱,且备库冲量行为基本完成,三元材料企业产量预计进一步下降。 预计12月三元材料产量59,052吨,环比减少11%,同比增长25%。 磷酸铁: 11月,中国磷酸铁产量为93,776吨,环比下降2%。 供给端,受下游铁锂端需求减弱影响,下游压价情绪较重,原料端成本小幅上升,多种因素影响下,部分磷酸铁企业调整排产计划,产量小幅下降。需求端,锂盐近期价格震荡叠加终端需求不及预期,铁锂企业观望情绪渐起,后续排产仍存不确定性较大,因此对上游磷酸铁原料采备较为谨慎,部分企业存在采购减量情况,而随着后市国补政策对上游提振效应的减退,预计后市产量仍将下行。 预计12月磷酸铁产量达89,898吨,环比下滑4%。 磷酸铁锂: 11月,中国磷酸铁锂产量为119,698吨,环比下降3%,同比增长130%。 供给端,临近年末,终端需求减弱趋势初现且近期锂盐价格有所回落,受此影响下,部分厂家排产有所下调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需求端,此前因国补退坡而对材料端的提振,部分电芯厂动力端减产传闻四起;储能端需求虽持续向好,但作为总需求中占比较小的领域,难提供有效支撑。12月,随着国补退坡对上游的提振影响逐渐减弱,下游需求走弱趋势较为明显,叠加近期价格震荡下行的锂盐,磷酸铁锂及下游电芯企业产销均偏向保守,预计减产幅度将进一步扩大, 预计12月磷酸铁锂产量为109,045吨,环比下降9%,同比上涨76%。 钴酸锂: 11月,中国钴酸锂正极材料产量为7,184吨,环比减少2%,同比减少5%。 据SMM调研,进入四季度后,智能手机需求未有显著改善的迹象,部分数码产品价格严重跳水,但仍未有效拉动市场需求。手机生产厂商也在与上游供应链一起基于市场需求调节产能利用率,钴酸锂产能利用率也随之降低。成本端,11月四氧化三钴价格下行,碳酸锂价格高位,钴酸锂成本增加,价格小幅上行后持稳。供应端,10月钴酸锂正极头部企业生产小幅减量,供给减少;需求端,11月初下游钴酸锂电芯厂已有采购备库,原料或已备库至2022年底,近期数码端零单成交清淡,需求仍偏弱;但细分市场倍率型钴酸锂下游主要是电子烟,国内电子烟出口订单较多,倍率型钴酸锂需求稳中有增。但面向数码市场的钴酸锂企业对于明年年初预期仍较悲观,12月预计产量将继续下滑。 12月预计产量为6,770吨,环比减少6%,同比减少14%。 锰酸锂: 11月,中国锰酸锂产量为8,567吨,环比增长39%,同比增长45%。 主因碳酸锂价格近期波动,受情绪指引,各大锰酸锂企业担心原材料存在减值风险,纷纷集中交货。因此11月锰酸锂产量飙升。进入12月,没了双十一和年末备货的提振,需求端再次进入低迷期,电芯厂看空碳酸锂价格,对于锰酸锂厂的报价接受度较低,采购情绪清淡。同时,年末进入结账期,锰酸锂企业的生产意愿较低,部分企业表示今年工厂会提前放假, 预计后市锰酸锂产量达5,371吨,环比下滑37%,同比下降16%。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唐鹏 021-51666749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靳怡 021-51595796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据外媒报道,通用汽车公司和LG新能源 (LG Energy Solution Ltd.)表示,双方将向美国田纳西州的合资电池厂再投资2.75亿美元,以将产量提高40%以上。 据悉,对斯普林希尔(Spring Hill )Ultium电池工厂的追加投资将使电池年产能从35 GWh提高到50 GWh,新增400个就业岗位,该工厂将于2023年底投入使用,全面运营后将雇佣1700名工人。 斯普林希尔电池厂是通用计划在美国建设的四家合资工厂之一。今年8月,通用首家位于俄亥俄州沃伦的Ultium合资工厂开始投产。除这两个工厂外,通用汽车和LG新能源还在考虑在印第安纳州建立其美国第四个电池厂,预计耗资约24亿美元。通用还在密歇根州兰辛市建设一座26亿美元的电池厂,计划于2024年投入使用。 通用预计,当三座已宣布的工厂在2030年前全部投产时,其电池容量将超过130 GWh。 今年7月,美国能源部表示,打算向Ultium提供25亿美元贷款,帮助为新的锂离子电池制造设施提供资金。据悉,贷款最终敲定的公告最早可能在本月公布。 美国总统乔·拜登希望到2030年美国售出的所有新车中有50%是电动汽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而通用汽车计划到2035年只销售电动汽车。
遥想当年,欣旺达涉足动力电池领域并不久,即一鸣惊人,收获雷诺、日产供应商定点,拿下超百亿元订单,业界震动。欣旺达成为当时继宁德时代、孚能科技之后,为数不多的斩获国际顶级车企电池配套订单的中国厂商,亦被视为极具发展潜力的动力电池“独角兽”。 如今这只“独角兽”,似乎要起飞了。 将大众/沃尔沃“揽入怀中” 近期欧洲汽车豪门争先恐后牵手欣旺达。11月6日,欣旺达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欣旺达汽车电池于近日收到德国大众关于HEV项目电池包系统的定点通知,公司将作为该产品的量产供应商,为德国大众HEV项目供应动力电池包系统。 欣旺达表示,德国大众是目前世界著名汽车制造公司之一,本次被选定为德国大众HEV项目电池包系统供应商,标志着公司进入德国大众高压电池供应商体系,同时表明公司在开拓全球顶尖知名汽车品牌客户方面进入重要阶段,有利于增强欣旺达在电动汽车电池领域的综合竞争实力。 诚如所言,欣旺达市场开拓已经进入“采摘期”。就在此三天前,欣旺达刚刚宣布,其控股子公司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收到了沃尔沃汽车关于向其供应电池电芯产品的定点通知。沃尔沃汽车是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公司之一,尤其是其一直以超高的安全性著称于世,由此可见欣旺达电池产品的质量水平。 欣旺达上个月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动力电池在手订单饱满。事实上,今年7月,欣旺达还收到上汽大通关于BEV项目定点通知,为上汽大通BEV项目供应动力电池电芯产品。今年3月,欣旺达控股子公司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收到了上汽集团乘用车分公司,关于ZS12MCE HEV项目的定点通知。 据电池中国了解,在电动汽车电池类业务方面,欣旺达此前还获得了东风柳汽、东风、吉利、上汽通用五菱、广汽等多家车企车型项目的定点函,并与雷诺、日产、易捷特等国内外众多知名汽车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在多个市场主流车型上与客户建立同步联合开发机制。 国际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保持高增长。其中,欣旺达实现动力电池装机量5.9GWh,位列全球TOP10。 一周投资超410亿元 为满足市场需求,欣旺达的产能建设也在快马加鞭,近期尤其疯狂。 12月7日,欣旺达与宜春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欣旺达拟总投资165亿元在宜春市建设锂盐、锂电池材料、锂电池回收利用等项目。双方将通过该次战略合作,共同构建从碳酸锂生产、锂电池关键材料到锂电池回收利用的产业链体系。 12月4日,欣旺达义乌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开工。项目总投资213亿元,拟建年产50GWh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占地超1300亩,生产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电芯、模组、PACK和电池管理系统。项目总工期500天,计划于2023年9月底第一条生产线具备投产条件。 12月2日,欣旺达公告,拟于茂名市电白区人民政府辖区内投资建设“欣旺达汽车电子电白基地项目(暂定)”。项目投资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子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主要从事电池管理系统(BMS)、车身控制器(BCM)、整车控制器(VCU)等产品的研发及制造,项目计划总投入40亿元。 仅仅一周之内,欣旺达即在华南、华东规划投资三大电池基地,金额超410亿元,涉及地域之广、投资力度之大,业内罕见。 不仅如此,今年9月,欣旺达汽车电池还在湖北宜昌市投建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约120亿元。今年5月,欣旺达同意子公司在浙江兰溪市成立项目公司,用于建设欣旺达高性能圆柱锂离子电池及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总投资23亿元。 今年3月,欣旺达汽车电池相继与广东省珠海市政府、四川省什邡市政府达成投资协议,拟分别在两地投建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20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生产基地,预计投资额分别达120亿元、80亿元。 截至目前,欣旺达汽车电池已经形成和规划了惠州、南京、南昌、枣庄、珠海、什邡、兰溪、宜昌、茂名、义乌等多个大型生产基地,同时,欣旺达还在欧洲等地规划了海外大型动力电池基地。据不完全统计,欣旺达动力及储能电池产能规划直逼300GWh;仅今年投资额即超740亿元。 HEV和BEV双线开花 在产品方面,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欣旺达可提供HEV和BEV电芯两种解决方案。其中,欣旺达集中多年时间开发的HEV电芯产品,经过3000多项测试和验证,形成动力电芯和系统专利400多项;该产品目前已经迭代至第三代,具有高性能、高安全、高可靠性等特性。而针对BEV市场,欣旺达电芯产品涵盖三元及磷酸铁锂材料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9月,欣旺达对外发布了首款量产超充电池SFC480—充电功率达到480kW,一次充电5分钟可实现200公里续航,且可以同时做到寿命无忧,安全无忧。据悉,欣旺达超级快充电芯将于2022年底量产。 业内分析认为,动力电池业务收入占比迅速提升,逐渐成为欣旺达业绩的主要增长点。目前欣旺达已经与国内外多家车企合作,同时也在不断开拓动力电池领域新客户。随着明年新客户放量,下游需求有望继续保持旺盛。作为动力电池“独角兽”的欣旺达,正在加速起飞。
“经历十余年的下跌后,全球所有细分市场的锂离子电池组按容量加权平均的价格在2022年升至151美元/千瓦时,较去年上涨7%。预计锂离子电池价格将在2024年再次开始下跌,到2026年电池组均价将跌破100美元/千瓦时。” 近日,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自其2010年开始跟踪全球锂离子电池价格以来,由于原材料和电池零部件价格上涨和通胀飙升,今年该数据首次出现同比上涨情况。上述数据来自于电动乘用车、公交车和固定式储能项目等多个细分市场的平均值。 纯电动乘用车领域,2022 年按容量加权平均的电池组价格为138 美元/千瓦时,其中电芯平均价格为115 美元/千瓦时,占电池组平均价格的83.3%。 数据显示,在过去三年中,电芯在电池组中的成本占比显著提高,此前几年这一比例为 70%,而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包括有效降低成本的无模组技术(CTP)等模组设计所产生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分地区看,中国电池组价格最低,为127美元/千瓦时。美国和欧洲的价格相较中国分别高出24%和33%。由此也可以推断出这些市场相对还不成熟、生产成本较高等现状。 对于电池组价格上涨,有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虽然2022年LFP电池平均价格比镍锰钴三元(NMC)电池低20%,但是LFP电池也受到供应链各环节成本上升的影响,尤其是碳酸锂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今年LFP电池组价格同比上涨27%。实际上,今年LFP等低成本正极材料体系的应用增加,同时三元体系继续朝着低钴高镍方向演进,如果不是这样,电池组价格上涨幅度可能会更大。 另一方面,高端电池需求方面,呈现出订单规模小、定制化要求高的特征,也导致电池组价格走高。 实际上,随着近年来动力电池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技术突破,在中国动力电池“军团”带动下,全球动力电池成本较10年前呈现大幅下降,已成为下游电动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器。 但近年来受上游材料价格暴涨影响,动力电池环节承压巨大。从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来看,自去年年底延续到今年上半年的电动汽车涨价潮,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成本压力传导。同时,头部电池企业纷纷加大对上游核心矿产资源、原材料领域布局,以加强自身供应链保障,同时对产业链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稳定作用。 而对于未来电池组价格走势,该机构预计2023年电池组均价将保持在152美元/千瓦时(以2022年实际美元汇率计)的高位,与今年基本持平。锂离子电池价格下跌将出现在2024年,而到2026年将跌破100美元/千瓦时。 在降低成本方面,该机构认为,在研发、改进制造工艺和供应链上各环节产能扩张方面持续建设,将有助于在未来十年提升电池技术并降低成本。预计硅和锂金属负极、固态电解质、新型正极材料和电芯制造工艺等新技术的应用,将在进一步降低价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