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

  • 惊险!新能源车当街自燃!

    2月12日,一辆新能源汽车在西安西三环漳浒桥方向发生起火事故, 事故现场火势十分凶猛,浓烟滚滚,当大火扑灭后,只剩一副漆黑的车架。幸运的是,该起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起火原因正在调查中。 据车主介绍,该车购买一年多,年前送到4S店维修过一次,事故当天早上九点多,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主闻到车里有胶皮烧焦的味道,于是立即将车停在路旁,没想到刚下车就着起火来。 随着传统燃油车退出过程由点及面推进,在市场手段和政策手段的联合驱动下,我国有望在2050年以前实现传统燃油车的全面退出。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新能源车市场在表现出巨大生命力的同时,起火爆炸呈现多发态势. 不久前,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凤凰村一停车场发生火灾,过火车辆达67辆, 现场发出连续爆炸声,14时29分,明火被彻底扑灭。现场目击者马先生表示,这批车辆停放在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外的空旷停车场, 疑似是废弃的新能源大巴车。 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度统计,2022年第一季接报各类交通工具火灾1.9万起,其中,新能源汽车640起,同比上升32%, 这意味着平均每天会发生超过7辆新能源汽车自燃。 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层面两级分化明显,一方面,频发的自燃问题仍然是消费者们心中的一根“刺”。另一方面,动力电池技术迭代速度快,致使续航能力有长足的进步。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首的动力电池研发公司已成为该领域世界知名企业,与各大汽车品牌合作不断。 为此,国家曾多次出手加强防控安全监管。 21年10月,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提高动力电池安全水平的同时,还在产品安全性设计、供应商管理和生产质量管控、企业监测平台效能、售后服务能力、事故响应处置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去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负责人郭守刚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强调,在动力电池安全防控方面,要提升动力电池热失控报警、安全防护、低温适应等性能水平,让消费者放心购买、安心使用。 在市场保有量快速扩大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车全产业链的安全防控水平,显得更为重要。

  • 订单激增!多家企业密集布局储能电池项目

    储能产业化拐点正加速到来,今年开年以来,多家电池企业签下大额储能电池订单,同时储能电池产能布局正密集进行。 据不完全统计,新年伊始,国内电池企业在储能电池项目方面的布局已超过200GWh。 其中,2月13日,雄韬股份年产25GWh电池落户京山市,分别为年产15GWh锂电和10GWh钠电产业园,投资总额约 105 亿元人民币,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储能市场及5G通讯、IDC数据中心市场等领域。 2月10日,库博能源东莞企石工商业和电网级储能系统生产基地启动建设,年产能5GWh以上。 2月8日,巨湾技研总投资40亿元,年产8GWh储能器件与系统生产基地在广州市南沙区开工,预计在今年9月底建成投产。 亿纬锂能今年分别在曲靖、荆门、简阳,投资建设23GWh、60GWh和20GWh储能动力电池超级工厂。 盛虹集团于1月31日,在张家港投资306亿元建设60GWh储能电池超级工厂和新能源电池研究院项目。 2月3日,卓阳集团总投资100亿元,包含6GWh储能生产基地和一个集“风光荷储一体化”新能源大基地项目在湖北省襄阳南漳县开工建设。 1月19日,赣锋锂业宣布,公司拟在广东省东莞市投建年产10GWh新型锂电池及储能总部项目,计划总投资50亿元。具体来看,年产10GWh新型锂电池及储能总部项目建设内容为磷酸铁锂、半固态电芯、轻型动力电池、户外便携储能电源、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系统等研发基地及生产线。 此外,近日,由比亚迪参股40%的深电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深电能储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新公司将聚焦储能技术服务等业务。 截至目前,除了上述企业之外,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远景动力、孚能科技、瑞浦兰钧、蜂巢能源、欣旺达、力神电池、捷威动力、海辰储能、远东电池等电池企业均已布局了大型储能电池项目。据业内不完全统计,2022年储能电池相关扩产项目达26个,产能超过800GWh。 行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超过130GWh,同比增长1.7倍。其中,大型电力储能同比增长70%,达到92GWh,大型储能处于快速爆发阶段。 据InfoLink统计,2022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排名前五的厂家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三星SDI和瑞浦兰钧。其中,前三名厂家的出货量均超过10 GWh,对比去年同期皆有倍数增幅。此外,鹏辉能源、国轩高科、海辰储能、南都电源储能业务也快速爆发。 储能电池赛道的火热,一方面得益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储能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另一方面,近年来,以锂电池为主的储能电池技术快速发展,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大幅提升,如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较十年前提高了一倍以上,功率密度提升约50%,目前已形成较完备的产业链。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中,锂离子电池装机占比 94.5%,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此外,飞轮、重力、钠离子等多种储能技术也已进入工程化示范阶段。 大型储能电池市场的火热同时在订单方面也有明显的体现。 1月9日,海辰储能与双一力(宁波)电池有限公司签署三年15GWh磷酸铁锂锂离子电芯供应协议;1月31日,海辰储能收到了新源智储2023年度电芯第一次采购中选通知,该订单总容量2GWh。 1月10日,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有限公司3.35MWh风冷步入式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采购、储能逆变升压一体机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其中,济柴动力3.35MWh风冷步入式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招标,采购总容量不低于1.2GWh。中标候选前三名分别为赣锋锂电、鹏辉能源和亿纬动力。 兰钧新能源分别于2月3日和9日,与浙商中拓、德宏股份签署协议,储能电池供应预计在3.5GWh规模。 此外,瑞浦兰钧于2月10日与思贝尔海纳储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基于全球范围内的电芯、储能、综合能源业务进行广泛的合作。 在大型储能电池技术方面,目前包括宁德时代、瑞浦兰钧、比亚迪、亿纬锂能、海辰储能、远景动力、力神电池等多家企业都在布局280Ah及更高容量电芯产品。据相关机构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280Ah产品在国内电力储能和工商业储能项目渗透率已超过80%。 基于电力储能应用场景对大容量电芯的需求,更大容量电芯逐渐成为电池企业研发的重点。 去年10月,亿纬锂能发布了全新一代储能电池LF560K,具有560Ah超大容量,单只电池可储存1.792kWh能量,循环寿命超过12000次,满足储能市场高经济性的需求。 亿纬锂能今年启动建设的湖北荆门60GWh工厂,将量产其全新一代储能电池LF560K。 去年12月,在第三届电池日上,蜂巢能源推出L5储能专用叠片电芯。该款电芯单体容量高达325Ah,常规循环寿命8000次、长循环寿命超12000次。据其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容量电芯优势在于能最大程度满足降本需求。大容量电芯意味着电芯到簇、和簇到系统层级的零部件精简,相比目前主流的280Ah储能电芯,蜂巢能源新品可实现PACK级降本10%以上。据蜂巢能源透露,该产品将于今年量产下线,未来,蜂巢能源还计划利用叠片生产技术将储能电芯容量做到600Ah以上。

  • 订单激增!多家企业密集布局储能电池项目

    储能产业化拐点正加速到来,今年开年以来,多家电池企业签下大额储能电池订单,同时储能电池产能布局正密集进行。 据不完全统计,新年伊始,国内电池企业在储能电池项目方面的布局已超过200GWh。 其中,2月13日,雄韬股份年产25GWh电池落户京山市,分别为年产15GWh锂电和10GWh钠电产业园,投资总额约 105 亿元人民币,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储能市场及5G通讯、IDC数据中心市场等领域。 2月10日,库博能源东莞企石工商业和电网级储能系统生产基地启动建设,年产能5GWh以上。 2月8日,巨湾技研总投资40亿元,年产8GWh储能器件与系统生产基地在广州市南沙区开工,预计在今年9月底建成投产。 亿纬锂能今年分别在曲靖、荆门、简阳,投资建设23GWh、60GWh和20GWh储能动力电池超级工厂。 盛虹集团于1月31日,在张家港投资306亿元建设60GWh储能电池超级工厂和新能源电池研究院项目。 2月3日,卓阳集团总投资100亿元,包含6GWh储能生产基地和一个集“风光荷储一体化”新能源大基地项目在湖北省襄阳南漳县开工建设。 1月19日,赣锋锂业宣布,公司拟在广东省东莞市投建年产10GWh新型锂电池及储能总部项目,计划总投资50亿元。具体来看,年产10GWh新型锂电池及储能总部项目建设内容为磷酸铁锂、半固态电芯、轻型动力电池、户外便携储能电源、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系统等研发基地及生产线。 此外,近日,由比亚迪参股40%的深电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深电能储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新公司将聚焦储能技术服务等业务。 截至目前,除了上述企业之外,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远景动力、孚能科技、瑞浦兰钧、蜂巢能源、欣旺达、力神电池、捷威动力、海辰储能、远东电池等电池企业均已布局了大型储能电池项目。据业内不完全统计,2022年储能电池相关扩产项目达26个,产能超过800GWh。 行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超过130GWh,同比增长1.7倍。其中,大型电力储能同比增长70%,达到92GWh,大型储能处于快速爆发阶段。 据InfoLink统计,2022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排名前五的厂家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三星SDI和瑞浦兰钧。其中,前三名厂家的出货量均超过10 GWh,对比去年同期皆有倍数增幅。此外,鹏辉能源、国轩高科、海辰储能、南都电源储能业务也快速爆发。 储能电池赛道的火热,一方面得益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储能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另一方面,近年来,以锂电池为主的储能电池技术快速发展,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大幅提升,如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较十年前提高了一倍以上,功率密度提升约50%,目前已形成较完备的产业链。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中,锂离子电池装机占比 94.5%,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此外,飞轮、重力、钠离子等多种储能技术也已进入工程化示范阶段。 大型储能电池市场的火热同时在订单方面也有明显的体现。 1月9日,海辰储能与双一力(宁波)电池有限公司签署三年15GWh磷酸铁锂锂离子电芯供应协议;1月31日,海辰储能收到了新源智储2023年度电芯第一次采购中选通知,该订单总容量2GWh。 1月10日,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有限公司3.35MWh风冷步入式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采购、储能逆变升压一体机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其中,济柴动力3.35MWh风冷步入式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招标,采购总容量不低于1.2GWh。中标候选前三名分别为赣锋锂电、鹏辉能源和亿纬动力。 兰钧新能源分别于2月3日和9日,与浙商中拓、德宏股份签署协议,储能电池供应预计在3.5GWh规模。 此外,瑞浦兰钧于2月10日与思贝尔海纳储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基于全球范围内的电芯、储能、综合能源业务进行广泛的合作。 在大型储能电池技术方面,目前包括宁德时代、瑞浦兰钧、比亚迪、亿纬锂能、海辰储能、远景动力、力神电池等多家企业都在布局280Ah及更高容量电芯产品。据相关机构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280Ah产品在国内电力储能和工商业储能项目渗透率已超过80%。 基于电力储能应用场景对大容量电芯的需求,更大容量电芯逐渐成为电池企业研发的重点。 去年10月,亿纬锂能发布了全新一代储能电池LF560K,具有560Ah超大容量,单只电池可储存1.792kWh能量,循环寿命超过12000次,满足储能市场高经济性的需求。 亿纬锂能今年启动建设的湖北荆门60GWh工厂,将量产其全新一代储能电池LF560K。 去年12月,在第三届电池日上,蜂巢能源推出L5储能专用叠片电芯。该款电芯单体容量高达325Ah,常规循环寿命8000次、长循环寿命超12000次。据其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容量电芯优势在于能最大程度满足降本需求。大容量电芯意味着电芯到簇、和簇到系统层级的零部件精简,相比目前主流的280Ah储能电芯,蜂巢能源新品可实现PACK级降本10%以上。据蜂巢能源透露,该产品将于今年量产下线,未来,蜂巢能源还计划利用叠片生产技术将储能电芯容量做到600Ah以上。

  • 韩国电池三巨头市场份额降至23.7% 今年或将投20万亿韩元扩产

    据韩国商业媒体Business Korea报道,韩国三大电池制造商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预计将在2023年投资高达20万亿韩元用于扩大产能,总计达135GWh,可为200万辆65千瓦时的电动汽车供电。其中LG新能源为300GWh,三星SDI为107GWh,SK On为89GWh。 Business Korea此前还估计,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的2023年营业利润总和将达5万亿韩元。其中,LG新能源预计营业利润增长94%至2.3606万亿韩元;三星SDI预计营业利润将增长30%至2.4321万亿韩元;去年亏损的SK On预计营业利润将达到1000亿韩元左右。据估计,上述三大电池制造商2023年在手积压订单将超过1000万亿韩元。 韩国机构SNE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新登记的电动汽车(EV、PHEV、HEV)电池装车量为517.9GWh,同比增长71.8%。2020年第3季度以来,市场上行趋势持续。 2022年,虽然韩系动力电池三巨头的电池装车量一直在增加,但其市场份额从2021年同期的30.2%下降了6.5%至23.7%。LG新能源装车量70.4GWh,同比增长18.5%。SK On装车量27.8GWh,增长61.1%,三星SDI装车量24.3GWh,增长68.5%。 针对韩系三巨头装车量增长,SNE分析,SK-On背后现代Ionic 5、起亚 EV和福特F-150的销售对其电池销售有显著帮助。三星SDI的增长得益于奥迪E-Tron和宝马i4和iX的稳定销售。LG新能源的增长基于Volkswagen ID的稳健销售,特斯拉Model 3和Y,以及福特野马Mach-E。 此外,SNE还表示,自美国政府实施减通胀法案(IRA)以来,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等中国电池制造商开始在欧洲和亚洲等全球市场扩张业务,与韩系电池争夺全球市场份额的竞争预计将越来越激烈。 电池网注意到,今年1月,据外媒报道,韩国电池制造商三星SDI希望在匈牙利再建造一家电池厂,为宝马电动汽车供应电池,投资额预计约为1万亿韩元(合7.5亿欧元)。 报道称,该工厂或于今年上半年开建,将位于匈牙利北部城镇格德,三星SDI在此地已有两座工厂。 同月,据美国乔治亚州州长办公室透露,韩国三大电池生产商之一SK On将在该州设立一个IT中心,这是其在该地区主要投资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建设两家电动汽车电池工厂。 乔治亚州州长办公室发布的新闻稿显示,位于罗斯威尔的这个IT中心将成为SK On在美国各地的电池制造设施的管理中心,其中包括乔治亚州的工厂。

  • 韩国电池三巨头市场份额降至23.7% 今年或将投20万亿韩元扩产

    据韩国商业媒体Business Korea报道,韩国三大电池制造商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预计将在2023年投资高达20万亿韩元用于扩大产能,总计达135GWh,可为200万辆65千瓦时的电动汽车供电。其中LG新能源为300GWh,三星SDI为107GWh,SK On为89GWh。 Business Korea此前还估计,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的2023年营业利润总和将达5万亿韩元。其中,LG新能源预计营业利润增长94%至2.3606万亿韩元;三星SDI预计营业利润将增长30%至2.4321万亿韩元;去年亏损的SK On预计营业利润将达到1000亿韩元左右。据估计,上述三大电池制造商2023年在手积压订单将超过1000万亿韩元。 韩国机构SNE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新登记的电动汽车(EV、PHEV、HEV)电池装车量为517.9GWh,同比增长71.8%。2020年第3季度以来,市场上行趋势持续。 2022年,虽然韩系动力电池三巨头的电池装车量一直在增加,但其市场份额从2021年同期的30.2%下降了6.5%至23.7%。LG新能源装车量70.4GWh,同比增长18.5%。SK On装车量27.8GWh,增长61.1%,三星SDI装车量24.3GWh,增长68.5%。 针对韩系三巨头装车量增长,SNE分析,SK-On背后现代Ionic 5、起亚 EV和福特F-150的销售对其电池销售有显著帮助。三星SDI的增长得益于奥迪E-Tron和宝马i4和iX的稳定销售。LG新能源的增长基于Volkswagen ID的稳健销售,特斯拉Model 3和Y,以及福特野马Mach-E。 此外,SNE还表示,自美国政府实施减通胀法案(IRA)以来,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等中国电池制造商开始在欧洲和亚洲等全球市场扩张业务,与韩系电池争夺全球市场份额的竞争预计将越来越激烈。 电池网注意到,今年1月,据外媒报道,韩国电池制造商三星SDI希望在匈牙利再建造一家电池厂,为宝马电动汽车供应电池,投资额预计约为1万亿韩元(合7.5亿欧元)。 报道称,该工厂或于今年上半年开建,将位于匈牙利北部城镇格德,三星SDI在此地已有两座工厂。 同月,据美国乔治亚州州长办公室透露,韩国三大电池生产商之一SK On将在该州设立一个IT中心,这是其在该地区主要投资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建设两家电动汽车电池工厂。 乔治亚州州长办公室发布的新闻稿显示,位于罗斯威尔的这个IT中心将成为SK On在美国各地的电池制造设施的管理中心,其中包括乔治亚州的工厂。

  • 石油大国要造车?“特斯拉杀手”将在沙特建厂 预计2025年产15万辆

    尽管坐拥数不尽的油气资源,但石油大国沙特阿拉伯却一直没有放弃向动力汽车制造大国转型的雄心。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电动车初创企业、号称“特斯拉杀手”的Lucid已签署协议,到2025年将在沙特阿拉伯每年生产15万辆电动汽车。这意味着,沙特阿拉伯正借助Lucid Motors的力量,试图打造本土电动汽车制造中心。 Lucid将在沙特设立新厂 据报道,Lucid的工厂将设在沙特的阿卜杜拉国王经济城,预计到2025年时,实现15万辆电动汽车的年产能。 一旦实现,这座工厂将能有力推动沙特完成其电动汽车本土生产的雄心:沙特此前设立的目标是到2030年每年在沙特生产50万辆电动汽车,而Lucid的这座工厂预计将贡献其年产量的约1/4。 阿卜杜拉国王经济城创建于2006年,其创建目的正是推动沙特摆脱对石油的过度依赖,发展制造业、物流业和金融服务业等领域。作为沙特的国家战略性城市,这座城市地处红海战略要地,具备强大的进出口物流功能。 对于Lucid而言,这座城市将成为其在沙特工厂供应链的核心,也将是未来该公司发展的重点基地。 沙特与Lucid关系日益紧密 沙特主权财富基金“公共投资基金”(PIF)最初于2018年开始投资Lucid,截至目前已经斥资约20亿美元收购了Lucid超过60%股权。 随着PIF持续加大对Lucid投资,也一度引发外界对于沙特将收购Lucid的剩余股份的猜测。 Lucid的股价最近经历了大起大落,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PIF全面收购Lucid的传言影响。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披露的13F报告显示,截至去年第四季度末,PIF在美股市场的重仓股中,Lucid的持仓数位列第一,持仓市值约75.75亿美元,占PIF投资组合比例为24.48%。 今年早些时候,摩根士丹利分析师Adam Jonas表示,他们预计未来沙特阿拉伯和Lucid之间的关系可能超出控股股东的地位。 “在我们看来,PIF在Lucid的股份代表了能源转型故事,这与沙特2030年愿景的长期经济和社会改革相一致。因此,我们相信投资者应该意识到进一步扩大合作关系的潜力,正如此前宣布的在沙特阿拉伯的制造计划和其他活动所证明的那样。" 沙特迈出奔向“2030愿景”新一步 在过去一年里,由于俄乌冲突推动原油价格一度飙升,沙特依靠石油销售中获得了巨额利润。得益于油价飙升,沙特国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去年11月份的利润同比增长39%。 然而与此同时,沙特却在试图降低对石油收入的高度依赖,以实现其“2030年愿景”目标:将非石油出口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提高至50%以上。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沙特一直在推进其本土电动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 去年11月初,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宣布,PIF将联合富士康成立一家合资企业,推出沙特首个电动汽车品牌Ceer。 与Lucid公司一样,Ceer品牌汽车的工厂也将设立于阿卜杜拉国王经济城。这家工厂预计耗资6900万美元,将于2023年上半年动工。Ceer 首批车计划于2025年上市。 而如今,随着Lucid确认在沙特建厂,这个石油大国似乎距离自己的电动汽车梦更近了一步。

  • 合肥2023年重点项目清单发布 含比亚迪二期三期等建设计划

    2月13日,合肥发布了2023年重点项目清单(以下简称“《清单》”),其中提及计划安排比亚迪二期三期、新桥智能汽车产业园二期等项目的年度投资计划。 具体来看,据《清单》显示,合肥市预计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138个,年度计划投资3698.7亿元、同比增长26.1%。其中,续建项目1350个,年度计划投资2430.2亿元;计划开工项目788个,年度计划投资1268.5亿元;储备项目1257个。 图片来源:合肥发布 同时,深入实施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安排比亚迪二期三期、新桥智能汽车产业园二期等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801个,年度计划投资1140.6亿元,占全部项目年度计划投资的30.8%。 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473个,年度计划投资840.7亿元;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项目272个,年度计划投资230.5亿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56个,年度计划投资69.4亿元。  除此之外,《清单》还提到了,合肥市将在市政交通、城市更新、社会民生、生态环保、能源水利等领域加强项目谋划推进,计划安排都市圈外环高速、南二环西延、G312合六路改造等政府投资项目754个,年度计划投资1178亿元,占全部项目年度计划投资的31.8%。

  • 合肥2023年重点项目清单发布 含比亚迪二期三期等建设计划

    2月13日,合肥发布了2023年重点项目清单(以下简称“《清单》”),其中提及计划安排比亚迪二期三期、新桥智能汽车产业园二期等项目的年度投资计划。 具体来看,据《清单》显示,合肥市预计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138个,年度计划投资3698.7亿元、同比增长26.1%。其中,续建项目1350个,年度计划投资2430.2亿元;计划开工项目788个,年度计划投资1268.5亿元;储备项目1257个。 图片来源:合肥发布 同时,深入实施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安排比亚迪二期三期、新桥智能汽车产业园二期等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801个,年度计划投资1140.6亿元,占全部项目年度计划投资的30.8%。 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473个,年度计划投资840.7亿元;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项目272个,年度计划投资230.5亿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56个,年度计划投资69.4亿元。  除此之外,《清单》还提到了,合肥市将在市政交通、城市更新、社会民生、生态环保、能源水利等领域加强项目谋划推进,计划安排都市圈外环高速、南二环西延、G312合六路改造等政府投资项目754个,年度计划投资1178亿元,占全部项目年度计划投资的31.8%。

  • 福特因潜在电池问题暂停F-150 Lightning生产和交付

    据报道,福特在2月14日宣布,该公司已经暂停了F-150 Lightning电动皮卡的生产和交付,原因是车辆存在一个潜在的电池问题。 福特发言人Emma Bergg拒绝透露该电池问题的细节。据悉,福特在交付前的质量检查中发现一辆车显示出了潜在问题,目前该公司正在对此问题进行调查。Bergg表示,福特在上周初发布了该款车的停运和停产令。 在2月14日下午的交易中,福特的股价下跌了约1%,低于每股13美元。Bergg表示,福特尚未确定将在何时恢复生产和运输。她说道:“团队正在努力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公司将为客户做正确的事情,在恢复生产和运输之前解决所有潜在问题。” Bergg表示,福特暂时没有接到任何与此问题相关的事故报告。已经运往经销商处的车辆没有停止销售,这意味着经销商可以继续销售手上的车辆。 福特在2月14日向媒体证实,除了F-150 Lightning暂停生产之外,2月15日传统燃油版F-150皮卡的生产也将减少一个班次。 福特工厂经理发布的一份备忘录显示,为了让该公司堪萨斯城装配厂的工人参加堪萨斯城酋长队的超级杯庆祝活动,该生产班次以及全顺(Transit)厢式车的生产班次将被取消。备忘录还显示,该厂的夜班班次将如期恢复。

  • 特斯拉两个月内第四次调整美国车辆价格

    据报道,特斯拉再次调整了Model 3和Model Y各一个版本在美国的售价,这是该公司自今年年初以来第四次在美国调整价格。 特斯拉美国官网显示,Model Y高性能版的价格上涨了1000美元,至58,990美元;Model 3后轮驱动版的价格下调了500美元,至42,990美元。Model 3和Model Y另外两个版本在美国的价格没有变化。 经过最近的调整后,特斯拉Model Y高性能版在美国的售价仍比1月初便宜16%左右;Model 3后轮驱动版的价格大约便宜9%。 今年1月,特斯拉在全球所有主要市场全面降价。自那以后,特斯拉一直在网上调整价格,但这种降价节奏在汽车行业并不常见。2月初,在美国政府提高了可享受7500美元税收抵免的跨界电动汽车的价格上限后,特斯拉在美国市场上提高了Model Y长续航版的价格。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上个月表示,在第一轮降价后,该公司1月份获得的汽车订单大约是其产量的两倍。马斯克还表示,强劲的需求促使特斯拉小幅提高Model Y的价格,在他认为经济将走向衰退的情况下,该公司将专注于用价格来推动需求。 特斯拉1月的大幅降价在中国引发了一些特斯拉车主的抗议,他们早几个月购买了特斯拉汽车,错过了降价的机会。一些美国的特斯拉车主也抱怨称,特斯拉降价也降低了他们汽车的转售价值。在降价前的近两年里,由于供不应求,特斯拉一直在推高车辆的售价。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