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33

  • 印度交通部长称电动汽车不再需要补贴

    据彭博社报道,9月5日,印度道路运输和公路部长Nitin Gadkari表示,由于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已经下降,且消费者现在已自主选择电动汽车或压缩天然气(CNG)汽车,因此无需再向电动汽车制造商提供补贴。 Nitin Gadkari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年度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峰会上说道:“最初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很高,但随着电动汽车需求的增加和电池成本的下降,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已有所下降,且竞争力也日益增强,销量也在增加。因此,印度无需再进一步为电动车提供补贴。” Nitin Gadkari表示,锂离子电池的成本现已降至每千瓦时107美元,并有望降至每千瓦时90美元,这一价格可以让印度无需再对电动汽车进行补贴,也表明锂离子电池市场已经成熟。 Nitin Gadkari补充道,印度对电动汽车仅征收5%的商品及服务税(GST),而对柴油车和汽油车征收高达48%的商品及服务税。“鉴于印度经济规模和能源需求,从化石燃料全面转向替代燃料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印度不会提高汽油车和柴油车的税率。” 在Nitin Gadkari发表上述言论之前,9月4日,印度媒体报道援引印度重工业部长HD Kumaraswamy的话称,印度政府将很快出台新的激励措施以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而Nitin Gadkari的话显然是对该报道的回应。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报告,在印度市场,由于印度政府的补贴政策,电动汽车注册量同比大涨70%,相比之下,汽车总销量的增长率却不到10%。

  • 德国政府批准电动汽车税收减免优惠提案

    据路透社报道,德国联合政府已同意一项电动汽车税收减免优惠提案,以促进电动汽车的普及。 根据德国内阁9月4日批准的草案,企业在购车当年能够获得新购电动汽车或符合要求的零排放车辆售价的最高40%税收减免,这一比例将逐年降至6%。此外,最高售价为95,000欧元的电动和零排放商用车也将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而此前享有优惠政策的车型售价上限为75,000欧元。德国政府估计,该税收优惠政策在2024年至2028年的平均年度成本约为4.65亿欧元(约合5.14亿美元)。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对德国政府的上述计划表示了支持。9月4日,VDA表示:“这是一个重要且正确的信号,尤其是在去年年底德国政府突然取消电动车补贴以及电动汽车需求放缓的情况下。” 9月3日,德国经济部长Robert Habeck表示,德国政府将继续支持该国汽车行业向电动汽车的转型。 上述新措施是德国政府刺激该国经济增长一揽子计划的一部分。但此前,环保和社会团体曾怀疑这些措施能否提振电动汽车销量,并批评称这些补贴将主要惠及高收入人群。 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正致力于提高电动汽车的普及率。但官方数据显示,德国7月份电动汽车的新注册量同比下降了36.8%。除电动汽车价格更贵外,德国消费者还担心充电站不足和电动汽车的续航问题。

  • 遥遥领先全球他国!挪威8月电动汽车销量份额高达94%

    周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 挪威8月份的电动汽车销量占据了当地94%的市场份额,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而欧洲其他国家的电动汽车销量则停滞不前。 挪威公路联合会(OFV)表示,受特斯拉Model Y以及现代科纳和日产聆风等车型的推动,8月电动汽车占该国新车注册量的94.3%。 其中,特斯拉Model Y销量最高,超过2000辆,占挪威电动汽车总销量的18.8%。 挪威人8月份购买了10480辆新电动汽车,今年以来的电动汽车总销量达到了68435辆。 挪威电动汽车销售火热与其它欧洲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欧洲其他地区,高昂的价格和基础设施不足阻碍了电动汽车销售,不过混合动力车型的销量有所增加。 尽管挪威是一个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但却设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25年只销售零排放汽车。这一目标比欧盟提前了10年。 挪威向消费者提供了慷慨的税收优惠,这使得电动车型的价格具有竞争力。此外,允许私家电动汽车使用公交车道以及停车补贴等也推动了该国电动汽车销量的激增。 “在电动汽车竞赛中,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与挪威相提并论。”OFV主管Oyvind Solberg Thorse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如果这一趋势继续下去,我们很快就会实现到2025年达到100%零排放汽车的目标。” 相比之下,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EAMA)的数据,今年7月,电动汽车占欧盟新车销量的12.1%,明显落后于汽油车(33.4%)、全混合动力车(32%)和柴油车(12.6%)。

  • 五部门发布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方案 铅酸电池自行车迎发展机遇

    商务部等5部门发布了《推动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组织合规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的合格产品参加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考虑到近年来铅酸蓄电池在电动自行车用电池中占比接近80%,且安全性较好、价格便宜,此次政策对于将老旧锂离子蓄电池电动自行车换购成铅酸蓄电池自行车的消费者,会适当加大补贴力度。 电动自行车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安全问题,8月30日召开的北京市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新闻通气会表示,近3月北京发生电动自行车或电池类火灾202起,从电池类型看,锂电池占82%,铅酸电池占18%。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全景图谱》相关数据,截至2022年末,中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在3.5亿辆左右。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政策有望释放消费需求,使产业链再上一个新台阶。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天能股份 是全球铅蓄电池领军企业。公司表示,在国内电动轻型车用铅蓄动力电池市场,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稳居榜首,市场份额已突破45%。 骆驼股份 主要业务为铅酸电池的生产,销售和回收,稳居国内汽车铅酸电池行业龙头地位。

  • 半/固态电池争相亮相 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蓄势待发 谁能捧得“圣杯”?

    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省宜宾市开幕,本次展会上,电池企业、车企等纷纷展示固态电池产品,为全固态电池产业化按下“加速键”。 财联社记者在现场观察到,各家固态电池产品争相亮相,固态电池技术、路线、量产预期再次成为焦点,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固态电池未来前沿应用场景展台火热。 固态电池全面来袭 电池企业、车企等争相布局 固态电池概念一直是资本市场的“宠儿”。随着新能源行业的蓬勃发展和对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电池需求的不断提升,固态电池是下一代锂电池技术的公认趋势,被誉为新能源时代的“圣杯”。 财联社记者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现场探访多家固态电池相关企业展位获悉,对于固态电池,各家采取的路线不同,对固态电池和半固态电池的定义和命名也各有千秋。 直击展台现场,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展示的固体电池分为全固态、高安全固态电池,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高安全电池正负极材料与液态锂电池不一样,并且会在隔膜上涂覆固态电解质,属于半固态电池。 现场工作人员提及,半固态电池与现有液态锂电池在制程上相似,但到了全固态电池将“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全固态的特点是没有隔膜,目前各家发展的路线不同,材料选择不同,工艺也会有差异,未来是什么形态很难预测。 据了解,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高安全电池4GWh量产线将在明年的10月份量产,中试线1GWh将在明年6月份量产。全固态电池只是实验室阶段产品,高安全电池已建成小试线,实现小批量的供货。“主要客户包括无人机、电动摩托这些都在用,因为高比能、高安全的特点是液态电池无法比拟的。”前述工作人员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东驰新能源展示了半固态磷酸铁锂电池,现场工作人员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已投产一条中试线,年产能500MWh。据悉,东驰新能源是上市公司冠盛股份进军固态电池的合作企业,双方已成立合资公司冠盛东驰,拟投资新建的半固态磷酸铁锂电池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土地购置,正在建设厂房,项目建设时间预计为30个月。 车企方面,广汽埃安展台现场展示公司此前发布的昊铂全固态电池样品,现场工作人员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昊铂全固态电芯仍在小试阶段,“30Ah电芯要装车的话还是太小了,还要容量再往上升才能够(应用)。” 东风集团则展出电芯能量密度达到405Wh/kg以上的新一代固态电池。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固态电池仍属于半固态,正极材料采用高镍三元材料,负极材料采用高稳定改性锂金属负极,新型原位固化复合物电解质。该产品属于第三代半固态电池,此前东风汽车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已示范运营,第二代处于装车和搭载验证阶段。 从产业化进度来看,目前,国内主流电池企业发布的全固态电池产品,披露的量产时间基本都在2026-2030年左右。在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开幕前同期举办的动力电池新应用高端对话中,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孙学良表示,固态电池作为新一代电池技术,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和快充能力,不仅提升了电动汽车行业的潜力,还打开了电动航空、低空飞行器、机器人和军工等新领域的机会,目前业内正在着手解决新型固态电解质、固-固界面接触等问题,有望在未来5-10年实现落地。 此外,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前沿应用场景展台火热。在低空经济展区中,吉利科技集团旗下沃飞长空展出的AE200是一型5-6座级倾转旋翼纯电动垂直起降有人驾驶载人eVTOL。据了解,沃飞长空是全国首个获得民航局批复申请和受理并启动适航审定工作的有人驾驶载人eVTOL公司。现场工作人员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该飞行器在实验过程中已开始使用半固态电池。 人形机器人展区中,特斯拉展示了Optimus二代人形机器人,具备28个自由度,包括手部的11个自由度,使其能够操作工具并执行有用任务。 此外,特斯拉展出“能行驶在任何星球表面”的赛博越野旅行车也赚足眼球。

  • 加拿大将对自华进口电动汽车采取加征关税 商务部、驻加大使馆发声!【SMM热点】

    据加拿大政府方面消息,其在8月26日发布公告称将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采取加征关税等限制措施,计划自今年10月1日起对所有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100%的附加税,其中包括电动和部分混合动力乘用车、卡车、公交车和客货两用车等。该项100%的附加税将在目前加拿大对产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的6.1%关税基础上额外征收。 该消息发布后, 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发言人迅速回应称,8月26日,加拿大政府不顾中方一再反对和严正交涉,一意孤行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等加征关税。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其表示,中国电动汽车等依靠持续技术创新、完善的产供链体系和充分的市场竞争快速发展,是比较优势和市场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依靠补贴取得竞争优势。加方关于对中国所谓的“产能过剩”的指责毫无依据。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为世界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能源绿色转型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方敦促加方尊重客观事实,遵守世贸组织规则,立即纠正错误作法,不要将经贸问题政治化。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 》点击查看详情 而8月27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也针对此情况作出回应,其表示,加方罔顾事实和世贸组织规则,无视中方多次严正交涉,不顾多方反对和劝阻,一意孤行。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中方多次强调,中国电动汽车等产业发展基于自身比较优势,是开放竞争的结果。中国电动汽车受到包括加拿大消费者在内的全球用户欢迎,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加方宣称支持自由贸易和世贸组织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却公然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盲目跟随个别国家,宣布将采取单边加征关税措施,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中方敦促加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捍卫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 》点击查看详情 据悉,目前,中国是加拿大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据《盖世汽车》方面消息,一位加拿大政府官员表示,上述关税适用于所有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包括特斯拉在中国生产的汽车。而自2023年开始,特斯拉便开始向加拿大出口其在上海工厂生产的电动车,受此刺激,加拿大从中国进口到其最大港口温哥华的汽车同比激增460%,达到44,356辆。 因此,若是该关税最终落地,特斯拉方面或将受到一定影响,对此,Morningstar股票策略师Seth Goldstein评价称,为应对关税,其认为特斯拉会调整物流,并可能从美国向加拿大出口汽车。若是特斯拉不得不从其成本较高的美国生产基地向加拿大出口汽车,可能会对其利润产生潜在影响。 美欧均提及对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加高关税 欧盟已披露最终反补贴税决定草案 而早在6月12日,欧盟委员会便曾拟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彼时一度引发中方以及国内各大机构的强烈抗议与谴责,但即便中方针对此情况与欧盟方面进行了多次磋商,但欧盟依旧一意孤行意图征税。 8月20日,欧盟委员会向相关方披露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的决定草案。对拟议税率进行小幅调整:比亚迪:17.0%;吉利:19.3%;上汽集团:36.3%;其他合作公司:21.3%;其他所有非合作公司:36.3%;决定对特斯拉作为中国出口商实施单独关税税率,现阶段定为9%;欧盟委员会还决定不追溯征收反补贴税。欧委会计划最晚于10月30日做出最终裁定。 该消息爆出之后,作为此次草案中被征税最多的企业,上汽集团2023年出口欧盟的新能源车占其总新能源车出口的30%。总汽车出口量方面,以2023年的数据为例,据全球汽车行业信息资讯机构JATO统计,其2023年1至12月份共向13国出口汽车24.28万辆,在一众车企中遥遥领先。吉利集团以22486辆的成绩排名第二,第三为比亚迪,出口欧洲十三国的汽车销量总计15976辆。而上汽集团旗下的其MG 4 EV车型在欧洲市场也一直处于电动汽车销量排行榜的高位‌。 因此,在该调查结果草案发布之后,上汽集团方面表示,公司将将视事态发展,采取进一步法律措施,积极维护自身权益。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是促进全球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上汽集团反对人为设置贸易壁垒,呼吁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在反补贴调查过程中,上汽集团通过提交调查问卷、书面抗辩、听证会陈述意见等多种方式,提供了数以千计的文件材料和书面证据,积极进行法律抗辩。欧委会的认定,违背了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严重损害各方利益。上汽集团认为,只有通过开放的对话和合作,才能克服挑战、实现共赢。上汽集团将继续与全球合作伙伴保持开放沟通和积极合作;同时,将视事态发展,采取一切必要的法律和商业措施,切实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全球客户的利益。 吉利汽车方面也表示,吉利作为全球化企业,一直以来对欧洲发展做出贡献,创造了数以万计就业机会。李东辉强调,吉利的发展遵循全球化趋势,遵守各个国家法律法规。针对欧盟新增关税问题,李东辉表示,吉利控股早已经进行全球化布局,下一步针对欧洲区域,吉利控股一定会有多样的市场、产能布局安排,例如利用沃尔沃、LEVC、路特斯的工厂或与其他全球合作伙伴合作灵活完成产能规划和部署。 此外,美国方面,今年5月份,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宣布,将中国产进口电动汽车的关税提高三倍至100%,将半导体和太阳能电池的关税提高一倍至50%,并对锂离子电池和其他包括钢铁在内的战略商品征收25%的新关税。 应对关税压力 车企频频出海建厂 与此同时,国内企业出海建厂的步伐也在持续加快,据相关媒体此前统计,当前已经有包括上汽集团、比亚迪、宁德时代、恩捷股份等在内的多家国内汽车产业链企业正在积极推进在欧洲建厂和相关业务。此外,东风汽车方面也透露正在与意大利政府就投资建厂开始接触;而不仅仅是欧洲,据此前中国驻阿尔及利亚大使馆网站消息,8月25日,阿发行量最大的媒体《消息报》刊登对驻阿尔及利亚大使李健的书面采访,李健提到,江淮、奇瑞、吉利等中国汽车企业以及海信、海尔、美的等家电企业正在办理投资手续,将在阿引入先进技术,开展本地化生产,产品不仅在阿销售,还将向第三国出口。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近12家厂商在近2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近80个工厂,中国企业出海建厂的决心和实力可见一斑。 在面对欧美等股价的关税限制,工信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苏波此前公开表示,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要尽快实现国际化,打造建设汽车强国,必须要走出去,不仅仅是出口,而且要在当地投资建厂,这样才能应对美欧对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加高关税等措施。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此前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虽然欧美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作出限制,但也并不是毫无机会,其表示, 一方面,中国新能源车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包括产业链和供应链方面的效率,来通过自身降本以达到继续出口欧美市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将目光转移到其他地区之上,譬如东南亚、中东以及拉美等以及一些重视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的新兴经济体,在碳达峰目标下,这些地区均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因此,综合来看,在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出口数量持续攀升的如今,已经令不少国家拥有了“危机感”,并意图通过加征关税的方式来提高中国电动汽车出口其各自国家的“门槛标准”。在国内电动汽车出海“困难重重”的背后,也反映出作为电动汽车大国的中国毋庸置疑的实力。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加拿大拟对华电动汽车等商品采取限制措施答记者问

    问:8月26日,加拿大政府发布公告称,将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采取加征关税等限制措施,请问商务部对此有何回应? 答:8月26日,加方发布公告称,将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钢铝产品采取加征关税等限制措施。加方罔顾事实和世贸组织规则,无视中方多次严正交涉,不顾多方反对和劝阻,一意孤行。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中方多次强调,中国电动汽车等产业发展基于自身比较优势,是开放竞争的结果。中国电动汽车受到包括加拿大消费者在内的全球用户欢迎,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 加方宣称支持自由贸易和世贸组织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却公然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盲目跟随个别国家,宣布将采取单边加征关税措施,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加方此举将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严重破坏全球经济体系和经贸规则,严重冲击中加经贸关系,损害两国企业利益,影响加消费者福利,破坏加绿色转型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中方敦促加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捍卫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

  • 加拿大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中使馆发表谈话

    据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消息,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发言人发表谈话。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发言人表示, 8月26日,加拿大政府不顾中方一再反对和严正交涉,一意孤行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等加征关税。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加方此举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政治主导行为,罔顾世贸规则,与加方自诩全球自由贸易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倡导者的立场不符。此举将破坏中加正常经贸合作,损害加消费者和企业利益、不利于加绿色转型和全球应对气变努力,完全是损人不利己。 我想强调的是,中国电动汽车等依靠持续技术创新、完善的产供链体系和充分的市场竞争快速发展,是比较优势和市场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依靠补贴取得竞争优势。加方关于对中国所谓的“产能过剩”的指责毫无依据。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为世界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能源绿色转型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方敦促加方尊重客观事实,遵守世贸组织规则,立即纠正错误作法,不要将经贸问题政治化。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驻加拿大使馆发言人发表谈话

  • 特斯拉劲敌Rivian工厂遭遇火灾 多辆电动汽车受损

    特斯拉劲敌、美国初创汽车企业Rivian Automotive周日表示,周六晚些时候,该公司位于伊利诺伊州诺默尔的制造工厂的停车场发生火灾,损坏了多辆电动汽车。 该公司发言人告诉媒体,目前没有人员伤亡报告,火灾原因正在调查中。 据悉,当地消防人员于周六晚上9:45左右被叫到工厂,周日午夜时分大火被扑灭。 诺默尔消防部门在发给媒体的一份声明中表示,火灾发生在这座占地400万平方英尺的工厂北侧的一个停车场,装配厂未受影响。 Rivian并未公布受影响车辆的数量和类型。 Rivian以R1S SUV和R1T皮卡而闻名。该车企正在扩建诺默尔工厂,以生产更小、更便宜的R2 SUV,预计将于2026年推出。 R2 SUV被视为Rivian成功的关键。虽然该款车型尚未开售,但是已经吸引了相当多的粉丝。Rivian负责生产的副总裁Tim Fallon近日表示,R2的预购量“远远超过了10万辆”,而且还在不断攀升。 Rivian在诺默尔工厂生产所有汽车,该车企今年将诺默尔工厂关闭了三周,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改造,旨在简化制造过程并削减成本。 该车企还计划在格鲁吉亚建立第二家装配厂。 由于零部件短缺,Rivian上周暂停了零售巨头亚马逊使用的商业送货车的生产。此次停产是Rivian面临的一系列供应链挑战中的最新挫折。

  • 小米集团绩后涨超7% 机构看好其电动汽车与智能手机业务前景

    受益于二季度业绩利好,小米集团-W(01810.HK)股价应声走强,截至发稿涨7.19%报18.78港元。 消息方面,小米集团公布了上半年及二季度业绩,其中上半年收入约1643.95亿元,同比增长29.6%;净利润约92.43亿元,同比增长17.3%。 二季度收入约888.88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2%。净利润约50.7亿元,同比增长38.3%。 与此同时,在二季度中,小米的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分部收入为64亿元。2024年3月28日,小米首款汽车产品Xiaomi SU7系列正式发布,第二季度交付新车2.7万辆。全年十万辆交付目标预计提前至11月完成。 部分机构看好小米的电动汽车和智能手机业务后续表现 在小米集团公布业绩后,部分机构对小米集团的未来发展前景持积极态度,特别是在电动汽车和智能手机业务方面。 花旗发布研报称,小米集团公布的二季度业绩超预期,预计股价将会对强劲的电动汽车利润率做出积极反应。小幅上调公司的目标价至22.7港元,并上调对公司的盈利预测。 该行分析师Kyna Wong等在报告中指出,预计小米电动汽车业务的毛利率在2024-2026年将有至少18%。预计公司智能手机利润率将在三季度触底。将公司2024-2026年的经调整净利润预测分别上调13%、30%和17%。公司近期的催化包括小米15的发布以及下一代电动车的细节。 中金公司对小米集团的业绩给出类似的观点,小米集团第二季度的收入和经调整净利润均超出了预期,主要得益于互联网业务和汽车等创新业务的毛利率超预期。中金上调了对小米2024年和2025年经调整净利润的预测,并维持了对公司的“跑赢行业”评级。 此外,摩根士丹利也对小米的电动汽车业务利润表示乐观,认为第二季度的盈利将成为重新评估公司价值的催化剂。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