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41

  • 北京科锐公告,近日,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了“南方电网公司2024年配网设备第二批框架招标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公司为上述项目中标候选人,本次公司预中标预估金额合计约为4.86亿元。

  • 为支持“两重”“两新”项目投资 1个月内两家电力公司获控股股东超20亿委贷支持

    1个月内,两家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为支持“两重”“两新”项目投资,与控股股东开展委托贷款业务,金额均超20亿元。 有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对上市公司而言,贷款要成本低、风险低,公司所投入的项目必须紧密契合企业战略规划,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 吉电股份(000875.SZ)今日晚间公告,拟与控股股东吉林能投开展委托贷款业务,借入资金25亿元。无独有偶,去年年底华银电力(600744.SH)亦公告称,控股股东大唐集团拟通过委托贷款方式向公司拨付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预计总额26亿元。 吉电股份晚间公告显示,公司拟通过国家电投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财务公司”)与国家电投集团吉林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林能投”)开展委托贷款业务,借入资金25亿元,用于支持绿色氢基能源项目发展及“两重”“两新”项目的重大设备更新及技术改造投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投资、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吉电股份表示,吉林能投为公司控股股东,双方同受国家电投集团控制,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公司通过财务公司与吉林能投办理委托贷款是为了满足公司扩大投资及经营发展需要,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无不利影响,不存在损害公司股东利益的情况,也不影响吉电股份的独立性。 无独有偶,华银电力去年12月26日公告,为重点支持“两重”“两新”项目投资,控股股东大唐集团拟通过委托贷款方式向公司拨付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预计委托贷款总额为26亿元,其中2024年预计拨付20亿元,2025年预计拨付6亿元,贷款期限暂定为5年,利率不超过公司平均综合融资成本。 公告还提到,公司拟调整与关联方资本控股公司签署的《合作服务框架协议》,将2025年1月1日至2026年12月31日期间每年新增委贷的年度上限金额从20亿元调整为30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吉电股份主营发电和供热业务,探索发展氢能、储能等新业态。华银电力主营火力发电业务,同时经营水电、风电、太阳能业务以及电力销售业务。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吉电股份和华银电力的实际控制人分别为国家电投集团和大唐集团,二者均为传统五大发电集团之一。 除了上述吉电股份外,国家电投集团旗下还有5家A、H股上市公司,包括中国电力(02380.HK)、上海电力(600021.SH)、电投能源(002128.SZ)、电投产融(000958.SZ)及远达环保(600292.SH)。除华银电力外,大唐集团还控股大唐发电(601991.SH)和桂冠电力(600236.SH)。 有电力行业上市公司高管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对上市公司而言,核心在于能否真正提升自身质量,真正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建立在稳健的战略规划、有效的资源配置以及长期的竞争力提升之上,而不能依靠噱头或短期炒作来刺激股价。“贷款要成本低风险低,投入的项目要符合公司战略,短期见效要能提高利润,长期的要看项目能否有效提升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 投资收益增加 国电电力预计2024年赚近百亿

    受益于投资收益增加,国电电力(600795.SH)预计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近100亿元,拿下自1997年上市以来的最好业绩。但受公司所属大兴川电站计提减值准备计入经常性损益等影响,公司去年扣非净利同比下降超一成。 国电电力今日晚间公告,2024年,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亿元至98.5亿元,同比增长69.38%至75.62%。 这是自1997年上市以来国电电力取得的最好业绩,也符合机构预期。同花顺数据显示,最近6个月以来,共有21家机构对公司的2024年度业绩作出预测,预测均值为98.24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75.16%。 谈及影响业绩的主要原因,国电电力表示,公司转让控股子公司国电建投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50%股权,投资收益增加,以及公司联营企业投资收益增加,从而增厚公司归母净利润。 不过,扣非净利却有所下降。公司预计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9亿元至42.5亿元,同比减少12.73%至19.92%。国电电力称,公司所属大兴川电站计提减值准备计入经常性损益,导致公司归母净利及扣非净利减少。 据悉,大兴川电站为公司全资水电项目,位于吉林省二道松花江中游,规划装机容量4.85万千瓦。在项目建设期间,受2010 年、2013年洪水溃坝影响延误工期,后续受坝体重建、生态保护、移民安置等因素影响,大兴川电站于2022年10月处于缓建状态。 国电电力在2024年8月公告中表示,缓建期间,项目经济指标不断恶化。为及时止损、减少亏损,公司聘请沃克森(北京)国际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大兴川电站开展减值测试,以2024年3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大兴川电站累计投资完成账面值9.22亿元,可收回金额7989.17万元,评估减值8.42亿元,影响公司当期归母净利润减少8.42亿元。 国电电力主营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和新能源发电,其中火力发电2024年上半年营收占比超八成。

  • 宏润建设:子公司联合体中标6.53亿元EPC总承包工程

    宏润建设公告,公司子公司安徽特筑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安徽恒强建设有限公司作为联合体成员,与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中标国家电投集团安徽电力有限公司2024年第23批招标的宣城市杨柳镇170MW茶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EPC总承包工程,中标价6.53亿元,占公司2023年度营业收入的10.16%。 谈及中标对公司的影响,宏润建设表示:该工程的中标有利于提升公司参与光伏电站 EPC 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 份额,提升“建筑+新能源”双轮驱动能力,进一步优化公司业务结构和盈利模 式,促进公司产业升级。该工程中标价占公司 2023 年度营业收入的 10.16%。

  • 德国电价开年一度跌至负值 欧洲负电价现象愈演愈烈

    在新年首个交易日,德国电价跌至零以下,这种负电价现象在欧洲正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而变得愈发常见。 德国电力交易所周四(1月2日)盘中一度出现四个小时的负电价,这是因为风力发电量达到了40吉瓦,远远超过了需求。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电力市场。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决定摆脱对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因而加速向可再生能源转型。 能源行业智库Ember数据显示,过去5年,欧洲光伏装机容量翻倍增长,从2019年的127吉瓦上涨到2024年的301吉瓦,风电装机容量同样从188吉瓦上涨至279吉瓦左右。 然而,随着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能力的快速增长,欧洲的电力市场频繁出现负电价现象,2024年的负电价总时长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 由于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场的发电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可再生能源电力能够满足一个地区的绝大部分电力需求时,市场价格将接近零,而当产生的电力超过市场需求时,就会出现负电价。 欧洲电力交易所(Epex Spot)数据显示,德国在2024年共有468个小时的负电价,比前一年增加了60%。法国同期的负电价时段超过了356小时,比上一年翻了一番。西班牙2024年首次出现负电价,全年累计达到247个小时。 这种趋势引发了欧洲一些政界人士呼吁限制补贴,因为即使在不需要电力的情况下,政府也必须确保生产商获得最低费用。 业内人士警告称,偶尔出现负电价现象并不令人担忧,但这一现象反复出现很可能影响开发商对待可再生能源的态度,甚至会拖慢欧洲能源转型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一些地区,例如阳光明媚的加州、风力强劲的大平原地区和得州,电价为零或为负的情况也已屡见不鲜。

  • 明起复牌 淮河能源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速读公告

    淮河能源(600575.SH)再获控股股东资产注入,公司计划购买控股股东淮南矿业持有的淮河能源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电力集团”)89.3%的股权,公司股票明起复牌。 淮河能源今日晚间发布的公告显示,上述交易将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进行,并募集配套资金。公司预计此次交易将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不构成重组上市。 股份发行及募集资金方面,公司计划 向不超过3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本次发行股份的发行价格为3.03元/股 。募集配套资金扣除相关交易费用后,将用于支付本次交易的现金对价、标的公司项目建设和补充上市公司流动资金之外,其中用于补充上市公司流动资金的比例不超过本次交易对价的25%或募集配套资金总额的50%。 但本次交易价格、股份发行数量尚未确定,公司表示,具体股份与现金对价支付比例、相关支付安排及具体对价等细节,将在标的公司审计、评估工作完成后,由交易双方协商确定。 值得注意的是,控股股东淮南矿业曾两度筹划以淮河能源为平台实现集团资产整体上市,均以失败告终,不过淮南矿业资产注入的步伐并未停止。 公司9月在互动平台表示, 公司已于2023年12月完成对控股股东淮南矿业集团所属的潘集发电公司100%股权收购工作 。此外,按照淮南矿业集团2016年重组时所作出的承诺,其目前在建或拟建的潘集电厂二期、谢桥电厂、洛河电厂四期及后期煤电项目,在具备投产运营条件后也将注入上市公司。此次重组若能顺利完成,意味着 淮南矿业集团持有的电力集团89.3%的股权资产将全部装入上市公司淮河能源 。 淮河能源在公告中表示,电力集团为淮河控股下属电力业务持股平台,通过控股或参股形式开展火力发电业务及部分新能源发电业务,并通过下属电厂持有一座配套煤矿。 公开资料显示,淮河能源主要经营火力发电、售电、铁路运输及配煤业务。淮南矿业为公司的控股股东,持有其56.61%股份, 安徽省国资委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 淮河能源表示,本次交易的背景包括国家政策鼓励上市公司借力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做优做强等。今年以来,在国家利好政策推动下,地方国企启动了新一轮的并购重组。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拟启动 川投集团与四川能投 两大国企战略重组,有望催生资产总额超3700亿元的能源巨头。6月,甘肃能源(000791.SZ)的重大资产重组方案获得该省国资委批复。3月,由原湖南湘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主体组建的 湖南省能源投资集团 揭牌成立。

  • 国家能源局:全社会用电量11月同比增长2.8% 1-11月同比增长7.1%

    12月1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1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 11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8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第二产业用电量53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第三产业用电量13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 1~11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896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为85687亿千瓦时。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2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第二产业用电量581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第三产业用电量166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36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6%。

  • AI成“吞电巨兽”!美监管机构警告:部分地区最早明年将电力短缺

    美国电力监管机构北美电力可靠性协会(NERC)周二(12月17日)警告称,由于发电量跟不上人工智能不断增长的需求,北美电网面临“严重的可靠性挑战”。 NERC发现,未来十年电力消耗的飙升,加上燃煤电厂的关闭,将给美国和加拿大电网带来巨大压力。 NERC认为,这种短缺可能导致两国在高峰需求期间停电,而由于太阳能发电能力、电池和混合资源向电网增加的供应结构不平衡,这种情况将更加严重。 报告提到,美国部分地区最早明年就可能面临电力短缺。 NERC在其2024年长期可靠性评估报告中总结称,“随着需求增长持续飙升以及火力发电机宣布退役计划,未来10年北美大部分地区(大容量电力系统)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资源充足性挑战。” 此份最新出炉的报告,显然是北美电力行业收到的又一项严厉警告,表明人工智能的巨大电力需求可能会使美国本已脆弱的电网不堪重负,电网已愈发难以跟上能源转型的步伐。 NERC是一家非营利性监管机构,其使命是有效降低电网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风险,受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监督。 对AI“吞电巨兽”的最新警告 NERC发现,随着数据中心快速建设以支持人工智能和加密货币的挖掘,以及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和热泵,电力需求增长速度比过去二十年的任何时候都要快。 根据NERC的预估,未来十年,北美夏季高峰用电需求将增加132吉瓦,即提升比例为15%,较去年预测的80吉瓦大幅攀升。冬季高峰用电需求将增加149吉瓦,即增长18%,而去年的预测为92吉瓦。 国际能源署(IEA)此前也曾预计,到2026年,仅数据中心的全球电力需求就可能超过1000太瓦时,是2022年水平的两倍,增幅相当于德国的总电力需求。 目前,美国大型科技公司正在争先恐后地寻找方法来满足惊人的电力需求预测,并宣布了一系列新的交易,这些交易已被证明对核能发电有利。 但NERC警告称,需求激增将与化石燃料发电的减少同时发生,未来10年将有115GW的发电容量被关闭。 NERC警告称,这一缺口可能会导致几乎所有管辖区的供电缓冲在未来十年内都低于所需水平。负责美国中西部电网的中大陆独立系统运营商(Midcontinent System Operator)最早明年就可能面临电力缺口。

  • 两大美国能源巨头盯上了AI时代的“肥肉”:为数据中心供电

    美国两大能源巨头——雪佛龙公司和埃克森美孚公司的高管周三分别表示,他们正在考虑进军电力行业,并商讨利用天然气和碳捕集技术为科技行业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提供电力。 雪佛龙新能源总裁Jeff Gustavson在一场行业会议上接受采访时透露,雪佛龙公司已经就向数据中心提供天然气发电和碳捕集技术,进行了一年多的谈判。 在Gustavson发表上述言论之前,埃克森美孚也于周三宣布了类似的消息——该公司表示正在努力通过将碳捕集技术与天然气发电厂相结合,在本十年末(2030年前)为数据中心提供低碳电力。 Gustavson表示,我们正在研究这个问题,雪佛龙在全球供应天然气和运营天然气发电设备方面的经验,使该公司能够很好地满足数据中心蓬勃发展的电力需求。 “这符合我们的许多能力——天然气、建筑、运营,以及通过CCUS(碳捕获、利用和储存)、地热和其他一些技术为客户提供低碳电力,”Gustavson称。 业务扩展 美国石油公司此前通常只为自身的业务生产电力。不过在当前需求激增之际,它们正尝试进入更广泛的电力市场。 随着AI浪潮的兴起,众多美国科技巨头们目前正在将资金投入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根据媒体汇编的数据,Alphabet、微软、亚马逊和Meta Platforms预计明年将投入超过20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将用于建设数据中心。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本周发布的最新12月《短期能源展望》报告显示,2024和2025年,美国电力消费量预计将连创历史纪录新高。EIA预计,今年美国总用电量将增加到40860亿千瓦时,明年将进一步增加到41650亿千瓦时。2024年和2024年的用电量均将超过2022年时40670亿千瓦时的前记录。 对电力的迫切需求,已促使美国电力行业投资建设新的天然气基础设施,并推动化石燃料发电厂延迟退役。 同时,这一迫切需求甚至也导致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收回了以控制气候变化为重点的承诺。这些公司此前曾要求其能源密集型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只使用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 海亮股份亮相2024上海EP电力展 助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12月5日—7日,第31届上海国际电力设备及技术展览会(EP Shanghai 2024)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启幕,海亮股份携旗下铜管、铜排、充气柜母线等明星产品强势亮相! 本次电力展由中电联与国家电网联合主办,以“数字能源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集中展示行业的创新技术,旨在推动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汇集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中国华能集团、中国华电集团、中国大唐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国投电力、中广核、三峡能源、华润电力、中节能、中核“五大六小”所有新能源开发央企,吸引全球超1800家品牌商参展! 海亮股份是世界500强海亮集团旗下核心产业公司,在亚洲、美洲、欧洲设有23个生产基地,自2001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优质铜产品、导体新材料、铝基新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公司于2008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002203,是全球铜管加工行业的标杆和领袖级企业。 公司拥有核心铜管、铜棒、铜箔等铜基产品,以行业领先的生产线技术和精细化管理为新能源、5G 通讯、家电、船舶、建筑等领域提供上千个型号、数万种规格的优质铜产品。 随着绿色低碳发展持续加码,能源电力行业的绿色化、数字化双转型加速推进。本次展会,海亮股份展出的多款铜排、充气柜母线产品均为自主研发生产,广泛应用于各类变压器、高低压电器、开关柜、开关触头、断路器、配母线槽等电气系统,与比亚迪、阳光电源、明阳电气、特变电工、正泰电气、三星医疗、上海电气、施耐德以及ABB等国内外诸多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 目前,海亮股份在全球设有23个生产基地,并与132个国家地区的近万家B端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且与多家行业头部企业长期保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受客户信赖与认可,被多家客户授予金牌客户、金奖供应商、全球合作伙伴等殊荣! 海亮股份致力于以创新驱动发展提升生产和管理能力,在数字化的浪潮中不断探索转型道路,推动有色材料行业数智化、跨越式发展。今年3月,海亮与华为共同打造有色金属行业第一家联合创新实验室,携手研发、应用和推广全球领先的有色金属材料行业垂直大模型。 9月,双方共同发布有色金属材料行业首个AI蓝皮书,探讨有色金属材料行业智能化转型的参考架构和关键举措,为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决策参考和行动指南。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