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714

  • SMM8月25日讯: 2025年7月中国出口氧化铝22.94万吨,同比增长56.4%;2025年7月进口氧化铝12.59万吨,同比增加78.2%;7月氧化铝净进口-10.4万吨。 2025年1-7月,中国累计进口氧化铝39.4万吨,同比减少68.6%;中国累计出口氧化铝157.27万吨,同比增加64.3%;中国累计净进口氧化铝-117.86万吨。 (基于8位海关编码:28182000) 2025年7月,中国出口至俄罗斯的部分占据出口总量的88.3%,俄罗斯依旧是中国氧化铝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且单月出口量增长至20万吨以上,创近五年历史新高。2025年1-7月中国累计出口113万吨氧化铝至俄罗斯,占出口总量的71.9%。8月份,中国氧化铝出口窗口依旧紧闭,对比南方地区氧化铝现货价格,进口窗口开启,据悉8月预计有3-4船进口氧化铝抵达国内港口,但总体来看,进口总量不及出口总量,氧化铝预计维持净出口格局。 具体来看:         》点击查看SMM铝产业链数据库

  • 中国7月氧化铝出口回升 对俄罗斯输送量明显增长

    海关总署在线查询数据显示,中国氧化铝7月出口量为22.94万吨,环比增加34.15%,同比增加56.37%。其中,俄罗斯是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当月对俄罗斯出口量环比增加36.64%,突破20万吨,占比高达88%。2025年1-7月累计出口157.27万吨,同比增长64.28%。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 中国7月氧化铝出口量环比增长34.24% 分项数据一览

    海关统计数据在线查询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25年7月氧化铝出口量为229,447.787吨,环比增长34.24%,同比上升56.40%。 俄罗斯是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当月对俄罗斯出口氧化铝202,672.349吨,环比增加36.64%,同比增加49.32%。 阿曼是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当月对阿曼出口氧化铝11,085.168吨。 以下为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官网数据整理的 2025年7月氧化铝出口 分项数据一览表: 中国2025年7月氧化铝进口量为125,916.941吨,环比上升24.35%,同比上升78.25%。 印度尼西亚是第一大供应国,当月从印度尼西亚进口氧化铝62,064.2吨,环比减少1.46%,同比增加10600.72%。 澳大利亚是第二大供应国,当月从澳大利亚进口氧化铝31,500.2吨,环比减少0.00%,同比减少50.00%。 以下为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官网数据整理的 2025年7月氧化铝进口 分项数据一览表: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注:进口/出口总量(总计)中亦包括上表未列出的部分原产地数据

  • 周二氧化铝期货主力合约收3308元/吨,涨4.16%。现货氧化铝全国均价3273/吨,跌1元/吨,贴水7。澳洲氧化铝F0B价格372美元/吨,持平论进口窗口关闭。上期所仓单库存3.8,增加78010吨,持平。 产业消息:山西省自然资源厅下发通知,决定调整部分矿种出让登记权限,通知明确,上收陶瓷土、耐火粘土、高岭土、铁矾土等4个矿种的出让登记权限至省自然资源厅,同步上收矿业权出让收益评估、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等事项的管理权限,以加强铝土矿及镓等战略性矿产资源保护,促进整体出让,提升综合开发利用能力。 山西调整矿种资源登记权限消息令国产矿紧缺预期骤然升级,氧化铝期货再度强势反弹。不过详细分析来看政策主要影响的矿山多处于已停产或未建设状态,对现行的国产矿供应影响比较有限,预计2025年全年国产铝土矿6800-7000万吨的产量仍能达成。盘面上短时氧化铝消息影响表现偏强,需要警惕情绪回落的价格修复。

  • 氧化铝震荡偏弱,隔夜AO2509收于3170元/吨,跌幅2.28%,持仓增仓5402手至12.7万手。沪铝震荡偏弱,隔夜AL2509收于20670元/吨,跌幅0.46%。持仓减仓3862手至22.8万手。铝合金震荡偏弱,隔夜主力AD2511收于20070元/吨,跌幅0.45%,持仓减仓30至8660手;现货方面,SMM氧化铝价格回落至3250元/吨。铝锭现货贴水扩至50元/吨。佛山A00报价回涨至20690元/吨,无锡A00报贴水10元/吨,铝棒加工费包头河南临沂持稳,新疆南昌广东无锡下调20-40元/吨;铝杆1A60系加工费持稳,6/8系加工费持稳,低碳铝杆上调56元/吨。 几内亚铝矿出口政策放松,顺达、阿鲁法矿权回归后,供给预期增加,随着河北广西氧化铝新增投产落地叠加印尼进口冲击,氧化铝过剩压力加码。电解铝云南置换产能投产铸锭量继续攀升、累库或将延续,铝价重心存在下压力。铝合金淡季跟随沪铝逻辑有望转为2511旺季价差修复预期,8月铝产业供需边际偏强格局有望由上游转为下游,关注氧化铝反内卷政策进程和铝锭累库周期。

  • 氧化铝产能也应该有个“天花板”

    在当今铝行业的发展格局中,氧化铝作为电解铝生产的关键上游原材料,其产能的变化深刻影响着整个产业链的走向。近年来,氧化铝产能呈现出快速扩张的态势,这一现象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也促使我们深入思考:氧化铝产能是否也需要如同电解铝一样,设置一个合理的“天花板”呢? 氧化铝产能快速扩张 近年来,氧化铝产能扩张的速度令人瞩目。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国纷纷加大在氧化铝领域的投入。以我国为例,作为全球最大的氧化铝生产国与消费国,近十年间氧化铝产量增幅高达45%,从2014年的5898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8552万吨,占全球产量的比例达56%。截至2024年底,我国氧化铝已建成产能更是达到1.03亿吨。不仅如此,众多新建项目仍在持续推进,规划中的氧化铝新增产能大部分为大企业项目,包括一大批跨行业竞争项目。海外方面,氧化铝项目建设陡然起势,一些企业和行业外投资者正在铝土矿富集国(如印尼、越南)加快布局。 这种快速扩张的背后,有着复杂的驱动因素。一方面,前些年氧化铝行业可观的利润空间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当行业存在超额利润时,企业受利益驱使,纷纷投身于新产能的建设,期望分得一杯羹。另一方面,对市场前景的盲目乐观使得企业过度自信。部分企业在规划产能时,未能充分考量市场的实际需求、资源的可持续性以及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一哄而上,导致产能无序扩张。 氧化铝产能过剩 对行业带来的杀伤力 产能过剩犹如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给铝行业带来了诸多严峻挑战。 从供给侧角度来看,产能过剩还导致开工率不足,造成严重的投资浪费。大量资金投入到新产能建设中,然而由于市场需求无法匹配,许多产能被迫闲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氧化铝开工率为81%,这意味着近两成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这些闲置产能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设备等资源,还增加了企业的维护成本,使得前期的巨额投资无法得到有效回报,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与再投资能力,也阻碍了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 从矿产资源角度来看,氧化铝产能的持续扩张使得对铝土矿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我国铝土矿对外依存度目前已达57%,近年来新增氧化铝产能更是全部采用进口矿。过度依赖进口矿源,使得我国氧化铝行业面临着巨大的资源供应风险。国际市场上,铝土矿的供应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主要供应国的政治局势、港口运输状况、商业纠纷等。一旦供应出现波动,氧化铝生产企业将面临原料短缺的困境,进而影响整个行业的稳定运行。 从市场角度来看,供大于求的局面必然导致氧化铝价格下行。2024年第四季度,氧化铝价格因供应缺口出现快速拉涨,但随着产能的释放,供需格局转变,价格一路下跌。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氧化铝主力合约大跌38.80%。价格的大幅波动与持续走低,使得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许多企业面临着成本倒挂的困境,生产越多,亏损越大,经营压力剧增。 从环保角度来看,氧化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赤泥排放也是一个棘手问题。随着产能的增加,赤泥排放量越来越多,堆存压力持续增加。赤泥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其含有的有害物质还可能对土壤、水体等环境造成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沉重负担,与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相悖。同时,产能过剩带来的能源消耗增加,也不利于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氧化铝作为电解铝生产的核心原料,其产能过剩直接伤害到电解铝产业。电解铝产能“天花板”政策已经实行了多年,始终在政策的控制范围内运行,维持在一个有序、稳定、良性的发展环境中。氧化铝无序扩张产能严重过剩,导致氧化铝价格暴跌,可能会刺激部分电解铝企业盲目扩大产能,试图抓住低成本机遇;而当价格因短期供需失衡骤涨时,又会使电解铝企业陷入成本激增的困境,甚至被迫减产。这种上下游的联动波动,破坏了产业链的协同稳定性,不仅影响电解铝行业的健康发展,还可能传导至下游铝加工等产业,引发整个铝产业链的连锁反应,扰乱市场正常秩序。 设置氧化铝产能 “天花板”的必要性 鉴于氧化铝产能过剩带来的种种弊端,设置产能“天花板”显得尤为必要。 设置氧化铝产能“天花板”能够有效稳定市场价格。当产能被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市场供需关系将趋于平衡,避免了因产能过剩导致的价格恶性竞争。稳定的价格有助于企业合理规划生产与经营,保障企业的合理利润空间,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为整个产业链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基础,使得上下游企业能够在一个可预期的价格环境中开展合作。 从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角度来看,铝土矿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通过设置氧化铝产能“天花板”,能够倒逼企业更加珍惜有限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企业将不再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技术创新与资源优化配置上,探索更加高效的生产工艺,降低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从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行业的长期发展。 设置产能”天花板“对于推动行业绿色发展意义重大。在产能受限的情况下,企业为了提升竞争力,必然会加大在环保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的投入。减少赤泥排放、降低能源消耗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这有助于推动整个氧化铝行业朝着绿色、低碳、环保的方向转型升级,契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从产业链联动规律来看,氧化铝与电解铝的发展规模呈现依附式关联,而且是电解铝的产能规模直接决定着氧化铝的合理产能边界。由于电解铝产能已有了“天花板”,这就意味着氧化铝的产能空间也随之被框定,形成了事实上的产能“天花板”。企业(包括铝行业外的跨界投资者)无视“天花板”规律投建氧化铝项目,实际上是一种盲目投资行为,不仅不能为繁荣铝行业作出贡献,反而会带来负能量——打破产业链的动态平衡,挤压全行业利润空间,甚至动摇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造成毁灭性破坏,也终将会反噬自己,在行业再调整中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 氧化铝可借鉴 电解铝的成功经验 回顾我国电解铝行业的发展历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设置产能“天花板”的举措堪称成功典范,为氧化铝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2017年,我国明确了电解铝行业产能总量控制的政策,这一政策被业内外称为“天花板”政策。结合我国电解铝、氧化铝、铝土矿资源等行业实际情况,相关部委召集各方专家和电解铝企业家反复论证,确定4500万吨为国内电解铝合规产能的“天花板”。这一举措迅速扭转了行业此前“调控—膨胀—再调—再膨胀”的混乱局面。政策实施后,违规产能被有效关停,产能盲目扩张的势头得到根本性遏制,电解铝行业告别亏损、实现了连年盈利,能耗指标大幅度下降,产业集中度大幅度提高,国际竞争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产能“天花板”的约束下,落后产能加速淘汰。能源消耗高、废物排放量大、综合生产成本高的电解铝冶炼产能相继退出市场,为先进产能腾出了发展空间。同时,产能等量置换政策的执行,促使电解铝企业加快向有清洁能源优势的地区转移和聚集,推动了我国电解铝用能的优化布局,引导行业步入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径。此外,通过创新法治化和市场化相融的机制,建立了市场有价电解铝产能置换机制,在没有增加国家财政负担的情况下,实现了产能的优化调整,行业运行规范有序健康。如今,电解铝产业结束了长期全行业亏损局面,过上了全行业盈利的好日子,这正是源于产能总量控制的“天花板”政策。 电解铝产能总量控制政策的实施,为氧化铝和其他行业的健康、稳定、绿色、良性、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成功的实践范本。 氧化铝“天花板”政策 实施的路径 参考电解铝行业的成功经验,氧化铝“天花板”政策的实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科学确定产能“天花板”数值。组织行业专家、学者以及相关企业代表,综合考虑国内铝土矿资源储量、开采能力、电解铝产能规划、市场需求预测、环保承载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运用科学的模型与方法,精准测算出氧化铝合理的产能上限。例如,可以结合历史数据,分析氧化铝产量与电解铝产量的关联关系,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同时考虑未来新兴产业发展对铝制品需求的潜在影响,从而确定一个既满足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市场需求,又能保障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产能“天花板”数值。 二是强化政策监管与执行力度。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严格的项目审批制度,对于新建、扩建氧化铝项目进行严格审核;要求项目必须具备与产能相匹配的权益铝土矿产量,确保原料供应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对项目的能耗、环保等指标进行严格把关,新改扩建氧化铝项目能效须达到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不再新建或扩建以一水硬铝石为原料的氧化铝生产线;加强对已建成产能的监管,建立常态化的巡查机制,严厉打击违规新增产能的行为,确保产能“天花板”政策得到切实执行。 三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围绕深度节能、赤泥资源化综合利用、复杂硬铝石铝土矿处理等重点领域开展科技攻关;提高氧化铝综合回收率,降低吨铝能耗和水耗,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话语权与抗风险能力;引导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减少对低端产能的依赖,推动氧化铝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是建立产能退出机制。对于那些能耗高、污染重、效率低的落后产能,制定明确的退出时间表与激励措施;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企业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妥善处理好产能退出过程中的职工安置、债务处置等问题,确保社会稳定。此外,建立产能置换平台,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实现产能指标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在当前氧化铝产能快速扩张、过剩风险日益加剧的背景下,设置氧化铝产能“天花板”不仅是解决当前行业困境的关键举措,也是实现氧化铝行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产业链稳定运行的必然选择。借鉴电解铝行业的成功经验,通过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定与有效执行,我们有理由相信,氧化铝行业能够在“天花板”的约束下,实现健康、绿色、高质量发展,为我国铝产业的繁荣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原辅料价格窄幅波动  8月氧化铝生产成本预计持稳为主【SMM分析】

    SMM8月1日讯: 7月全国氧化铝加权平均完全成本约为2957元/吨,环比小降14元/吨;加权平均现金成本约为2787元/吨。 成本细分方面: 铝土矿方面,7月进口铝土矿散货价格在73-74美元/吨附近震荡波动,低温澳矿价格小幅回落,国产铝土矿相对持稳,氧化铝生产的铝土矿成本相对稳定。进入8月,北方国产铝土矿价格预计持稳,南方国产铝土矿价格出现小涨的迹象;进口铝土矿方面,雨季几内亚铝土矿发运量下降,卖方挺价意向渐强,但买方对高价接受度一般,意向价格仍相对较低,8月进口铝土矿价预计维持震荡。 烧碱方面,7月山西、河南及广西地区烧碱长单价格下跌,山东地区烧碱价格呈现上涨趋势,但月度均价环比小降,烧碱成本小幅降低。进入8月,山西、河南、广西地区烧碱长单价均出现回升, 8月氧化铝生产的烧碱成本预计小幅回升。 总体来看,目前来看8月氧化铝全国加权平均完全成本预计持稳为主,运行在2900-3000元/吨左右。   (以上信息基于市场采集及上海有色网研究小组综合评估后得出,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数据来源:SMM 点击SMM行业数据库了解更多信息 (郭茗心 021-51595800)

  • 关注基差及仓单变化 近期石化行业对老旧产能的排查,再度强化了市场对氧化铝减产的预期。数据显示,氧化铝行业运行年限超10年的装置占比高达45%。不过,2025年上半年氧化铝新增产能已达980万吨,全年新增产能预计将超过1300万吨,行业仍处于扩产期。叠加技改等因素影响,超年限产能实际退出规模预计较为有限。 此外,从2025年3月发布的《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 年)》对新增产能的要求,以及上一轮电解铝行业产能上限政策来看,能耗、碳排放等指标仍是产能划分的主要依据,而非装置的运行年限。 尽管氧化铝行业过剩格局明确、产业集中度较高,且产能出清具备必要性与可行性,但这一过程仍受以下因素的影响。一是企业一体化程度较高、现货定价以长单为主,行业仍保持小幅盈利,且产能利用率常年维持在70%以上;二是结合年初政策文件来看,氧化铝行业“反内卷”仍处于初期阶段,推进方式或主要体现为新增产能审核趋严。因此,在产能总量政策明确前,供应过剩格局或难以扭转。不过,这一阶段市场预期易出现反复,可能放大价格波动。 几内亚政府最早于2024年10月暂停了阿联酋全球铝业(EGA)的铝土矿出口,并自今年5月中旬起大量吊销采矿许可证。不过,几内亚政府同时明确,吊销许可证的主要目的是规范开采活动,而非禁止开采。此外,从该国《矿业法》修订条款来看,“资源换产业”是核心目标之一。即要求矿企必须在当地建设氧化铝精炼厂等下游设施,且50%的铝土矿出口需由本国航运公司GUITRAM负责运输。目前,部分外资企业已通过承诺建厂的方式获得采矿权。 整体而言,几内亚政府的政策并非为了限制开采量。且当地氧化铝产能预计多在2026年及以后落地,短期内对铝土矿出口量的影响或较为有限。不过,这一系列政策的推行,预计将抬升铝土矿的开采及运输成本。 我国铝土矿进口依赖度约75%,其中自几内亚进口占比达70%,因此该国政策变化将牵动国内供给神经。尤其是下半年雨季期间,季节性因素或导致阶段性发运量波动。不过,从2025年1—6月进口数据来看,国内铝土矿累计进口量达10340.35万吨,同比增长33.81%。且5月、6月单月进口量仅次于4月,高于1—3月各月,未出现明显减少。此外,从高频发运数据看,尽管7月18日最新几内亚发运量同比、环比均下降,但未出现超季节性减少,主要仍是雨季因素所致。 从国内库存来看,当前港口库存持续抬升,截至7月18日已增至2844万吨,6月厂内库存超2000万吨,两者合计约5000万吨,基本可满足国内4个月的铝土矿消费量。因此,尽管几内亚铝土矿发运受季节性因素拖累明显,但国内高库存有望形成对冲,原料供给将保持充裕,成本价格也相对稳定。 现货库存持续抬升,仓单压力有望缓解。除短期基本面扰动外,近期仓单低位下降也是推动氧化铝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具体表现为近月合约价格升水且涨幅更大。不过,随着近期期货价格持续上涨,期现价差有望修复,进而带动仓单注册意愿增强。此外,从现货库存数据看,截至7月18日,国内氧化铝库存已达398.9万吨,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且产品产量也在持续增加。 综合来看,氧化铝短期利多因素较为集中,叠加绝对价格处于低位,共同促成本周领涨行情,短期市场情绪仍偏多。但中期来看,供给过剩格局仍难扭转,在行业产能总量政策明确前,氧化铝上涨持续性存疑。策略上,建议关注基差及仓单变化,等待高位做空机会。

  • 氧化铝震荡走高,隔夜AO2509收于3383元/吨,涨幅3.39%,持仓增仓6794手至16.5万手。沪铝震荡偏弱,隔夜AL2509收于20620元/吨,跌幅0.02%。持仓减仓1664手至27.1万手。铝合金震荡偏强,隔夜主力AD2511收于20050元/吨,涨幅0.05%,持仓增仓14至8878手。 现货方面,SMM氧化铝价格回升至3244元/吨。铝锭现货延续平水。佛山A00报价回落至20600元/吨,对无锡A00报贴水30元/吨,铝棒加工费新疆包头广东持稳,河南临沂下调20-50元/吨,南昌无锡上调30-40元/吨;铝杆1A60系加工费持稳,6/8系加工费持稳,低碳铝杆下调50元/吨。 几内亚雨季下铝矿出港开始下滑,国内短期矿储相对充足但成本支撑明显,叠加反内卷政策加温,氧化铝期现套利窗口开启,低仓单下仍存一定挤仓风险。关注几内亚大选,若铝矿出口政策收紧或加强矿端扰动逻辑。电解铝供需边际转向,引导铝锭累库整体流畅。现货升水逐渐走平后铝价开始窄幅震荡,等待新的指引。关注美联储议息会议,若降息超预期将形成新的拉涨点。铝合金当前缺乏独立驱动,仍需AD-AL价差回调做多空间。

  • SMM7月29日讯: 回顾2025年上半年,中国氧化铝建成产能与运行产能均创历史新高。中国氧化铝建成产能增加730万吨,达到11032万吨/年,月度平均运行产能达8824万吨/年,同比增加742万吨/年,增幅达9.2%,较2024年下半年增加185万吨/年,增幅达2.1%。2025年1-6月,中国冶金氧化铝产量累计4368万吨,氧化铝累计净出口107.5万吨,中国电解铝生产需求合计4178万吨,氧化铝整体呈现过剩格局,价格呈现下跌趋势。 2024年,原料限制氧化铝提产速度,氧化铝价格创近十年新高。进入2025年,高价余韵仍在,氧化铝盈利可观,据SMM日度成本利润模型测算,1月2日氧化铝行业理论利润达2279元/吨,至3月中旬,氧化铝行业理论盈利情况才由盈转亏。高矿价刺激之下,铝土矿供应增加,原料限制解除,盈利提振下,氧化铝运行产能提升,基本面转向持续过剩,价格急速回落,后转向围绕成本上下波动状态。 供需及价格情况分月来看: 1-2月,氧化铝价格急速下跌,但企业维持盈利状态,提产积极性尚可,运行产能仍在提升。据SMM数据,1-2月,全国冶金级氧化铝运行产能分别为9017万吨/年、9041万吨/年。 进入3月,氧化铝价格继续下行,但矿价跌幅不及氧化铝,现货价格逐步触及氧化铝企业生产成本线,超产现象减少,个别企业由于矿石供应、成本等原因出现检修减产,氧化铝运行产能降低。但由于前期持续高盈利,企业亏损承担能力较强,大部分企业尚未选择检修或者检修,运行产能仍维持高位。 4-5月,氧化铝现货月均价达到上半年低位,企业亏损较为严重,择机检修或减产,氧化铝供应下降,氧化铝基本面转向缺口格局。5月开始,氧化铝现货价格自低位反弹,在5月底至6月初达到新一阶段性价格高点。 6月份,氧化铝价格维持下跌趋势,但月均价较5月回升,氧化铝盈利情况较5月有所修复,氧化铝部分检修减产产能恢复,叠加前期投产产能爬产,年化运行产能再度回到8800万吨/年以上。 下半年,原料供应预计很难成为限制氧化铝运行产能的一大因素,氧化铝基本面预计呈现过剩格局,在此情况下,氧化铝现货价格预计围绕成本线上下波动。 成本端,上半年铝土矿价格整体呈现回落态势,烧碱价格较年初同样出现明显下跌,氧化铝成本回落。 一季度,SMM进口铝土矿CIF指数高达101.42美元/吨,氧化铝平均成本达3337元/吨;二季度,矿价回落明显,SMM进口铝土矿CIF指数跌至78.57美元/吨,下跌22.5%,平均成本回落至2942元/吨。下半年,若假定进口矿均价在75美元/吨,国产矿价格持稳运行,氧化铝平均成本预计在2800-2900元/吨上下。成本线较上半年下移,围绕成本波动之下,氧化铝下半年价格或呈现偏弱运行为主。 》点击查看SMM铝产业链数据库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