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73

  • 国家能源局推动氢能规模化应用 今年或成为绿氢爆发元年

    国家能源局印发《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其中提出,抓好《“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组织实施,建立规划实施监测项目库。加快攻关新型储能关键技术和绿氢制储运用技术,推动储能、氢能规模化应用。 绿氢是通过光伏、风电以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实现电解水制氢,是氢能应用的终极理想形态。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华光环能 实现了碱性水电解槽制氢技术、装备及系统集成的落地,公司成功研发并下线产氢量1500Nm3/h的碱性电解槽。 华电重工 已完成大容量碱性电解水制氢装置和部分氢能核心材料的开发,2022年7月,公司1200Nm3/h碱性电解水制氢装置与气体扩散层产品已成功下线。

  • “风光”无限 “氢装”上阵:多个超百亿风光储项目本月落地 风光氢储一体化前景受关注

    以风电、光伏、氢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链发展火热,新能源电力的消纳压力也在日益增加,市场愈发需要发展风光氢储一体化,来提升新能源利用效率和消纳能力。 财联社记者关注到,仅本月以来,诸多地区集中签约了多个投资超百亿元风光储大基地项目,吉电股份(000875.SZ)、皖能电力(000543.SZ)、ST龙净(600388.SH)等多家上市公司透露了风光储一体化项目的进展,尤其在传统电力企业较多亏损背景下,部分企业凭借发展风光储获得业绩提升。 随着相关项目陆续落地,以多能互补模式为主的大型风光基地建设趋势逐渐清晰。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通过风光储一体化可以解决新能源的间歇性和波动性,或将成为风光大基地建设的主流模式,今年的发展前景较被看好,或将延续较高投资增速。 多政策助力一体化项目 本月市场投资活跃 今年以来,新能源市场投资普遍较为活跃。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 1-2月全国光伏累计新增装机数量达到20.37GW,同比增长87.6%。此外,1-2月全国风电开标规模为12.28GW,同比增长112.09%。 而风、光等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迫切地提升了新型电力系统对调节电源的需求,建立风光储一体化正是有效手段。 环保与公用事业分析师许杰向财联社记者表示,由于风能、太阳能易受天气影响,相比传统能源,发电不稳定,使这些新能源接入之后很容易造成电网波动。而风光储一体化融合发展工程,正是为解决新能源的消纳难题而建设的,它能让风电、光伏发电等与储能发电相结合,搭配成像火电一样稳定的电源,再并入主网,实现协调发展。 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为鼓励风光储一体化项目的发展,截至目前,江苏、福建、广东、山东等地已出台相应政策规划,鼓励建设风光储等其他清洁能源一体化项目。 国家层面,根据十四五规划,未来我国将持续开发包括水电、风电、光伏等电源在内的多个清洁能源基地,进而形成9大集风光(水火)储于一体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以及5大海上风电基地。 政策加快部署,企业积极响应。近一个月,多地新能源产业发展陆续传来新消息,其中,风光储一体化项目身影活跃。 其中,3月16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玉门抽水蓄能电站开工。据悉,陇东—山东工程是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项目,玉门抽蓄电站是国内首个大型地面厂房抽蓄项目,两项工程总投资304亿元。除此之外,本月还有多个投资金额超30亿的风光储项目。 发展机遇与困难并存 但一体化前景被看好 风光氢储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引起了资本市场关注,财联社记者梳理发现,已经有较多电力上市企业引入风光氢储一体化。 吉电股份此前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目前公司开发的白城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制氢加氢一体化示范项目、长春中韩示范区“光伏+PEM电解制氢+加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均已投运,大安市化工园区开发的风光制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正在推进相关工作。 皖能电力拟通过支付现金方式购买皖能集团持有的皖能环保发电51%的股权,以及皖能集团持有的4家抽水蓄能公司部分股权,交易价格合计22.08亿元。此前,公司提出十四五新增可再生能源4GW 目标。 ST龙净公告全资子公司多铜新能源拟投资建设的黑龙江多宝山一期200MW风光项目,是公司未来逐步形成风光储一体化发展格局的重大项目。 对于风光氢储一体化的发展前景,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对于推动能源绿色转型、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新型储能是催生能源工业新业态、打造经济新引擎的突破口之一,新型储能发展空间广阔。从国内的产业发展规划上来看,内蒙古、山西、宁夏等地率先成为“十四五”时期风光氢储示范项目主要建设地区。 “可以预见,随着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壮大、可再生能源电力成本持续下降、电解水制氢技术不断进步,风光氢储一体化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指日可待。” 袁帅称。 许杰亦向财联社记者称,2023年风、光、储能的需求规模潜在增速非常高,随着全球市场已经在开始向光储平价迈进,2023年的增速预期还在进一步提升。 不过,许杰亦表示,当前一些风光氢储一体化或多能互补项目的投资经济性还存在不确定性,成本回收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项目涉及能源种类较多,对能源相互协同度要求较高,此外,常规电源系统中加入储能或其他调节资源后,将大幅增加发电运营商的成本,如何疏导这部分成本非常重要。因此,未来应进一步明确项目利益共享机制。” 在袁帅看来,推动风光氢储一体化项目的发展,最核心的挑战还是在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上;其次,政策体系仍需完善,产业垂直管理与监管体系,多部门多领域协调合作机制尚不完善,这将是接下来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顶层上的工作要点;再者,推动产业顶层标准体系和行业规范建设工作十分必要。

  • 抓住氢能风口!松下打造一个完全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氢燃料工厂

    日本家用电器巨头松下正在打造一个完全由可再生能源驱动的氢燃料工厂。依照松下的说法,仅依靠可再生能源,就能生产出足够的电量来运行部分的基地设施。 松下的这家工厂位于日本中部志贺县草津市,占地52公顷。该工厂内的发电设施由大量的太阳能电池板、氢燃料电池和特斯拉Megapack储能电池构成。 松下的智能能源系统事业部经理Norihiko Kawamura称,“这可能是日本最大的氢气消耗基地,我们估计每年将消耗120吨氢气。随着日本未来生产和进口越来越多的氢气,这将是一种非常适合的工厂。” 日本是开发氢气作为化石燃料替代品的领先者。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几次石油危机暴露了日本对进口石油的依赖。近几十年来,日本正努力开发氢能源。 H2 Kibou设施 该工厂内设有一个名为H2 Kibou的示范性可持续发电设施,于今年4月开始运营。该设施包括了一个7.8万升的氢燃料箱,一个495千瓦的氢燃料电池阵列(由99个5千瓦的氢燃料电池组成),一个570千瓦的“倒V型”太阳能光伏电池板阵列(由1820个光伏电池板组成),以及1.1兆瓦的锂离子蓄电池。 该设施内还有一处大型显示器,能实时显示燃料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量。目前,大约80%的电力来自燃料电池,剩下的来自太阳能。 此外H2 Kibou还配备了人工智能的能源管理系统(EMS),来自动控制现场发电,根据天气因素,在太阳能和氢能之间切换,以最大限度地将发电能力发挥到最大,并减少从当地电网运营商购买的电量。 松下集团表示,该设施产生的电力足以满足该燃料电池工厂的需求,并认为H2 Kibou可以成为下一代新型可持续发电的模板。 松下智能能源系统事业部的Hiroshi Kinoshita称,“这是第一个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基地。”“我们希望这一方案能够扩大,以创建一个脱碳社会。” 德勤(Deloitte)的气候变化和能源高级经理Takamichi Ochi表示,“要让制造业变得更环保,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综合能源系统,包括太阳能、风能、氢气、电池等可再生能源。”他认为,松下的这个工厂已经接近理想的能源系统。 现有问题 然而,H2 Kibou设施的运营并非完全绿色,其氢气为“灰色氢”,即由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氢气,生产过程具有污染性。大约每周会有2万升液化氢气通过油轮从大阪运到草津工厂。 此外,松下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成本问题。尽管投资不断增加,但生产氢气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这阻碍了对基础设施和技术的投资。 对发电厂来说,用氢气供电的成本要比从电网中购电的成本高出许多。而降低成本的方法唯有依靠政府支持。 松下公司预计,日本政府和工业界改善供应和分配的努力,将使氢气的价格大幅降低,使氢能价格能实现与电网成本平价。 据Kawamura透露,松下现下还不打算扩大其H2 Kibou设施的规模,因为“这在今天并不一定具有经济意义”。 不过Kawamura也表示,对于依赖可再生能源的氢工厂,现在就应当着手做起来了,松下要随时为氢成本下降做准备。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