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91个
SMM 7月17日讯:12连涨!自7月2日以来,多晶硅期货价格在行业自律和“反内卷”的重拳出击下迎来“惊天反转”,继于7月2日和7月8日短短五个交易日的时间迎来两连板战绩之后,7月17日,多晶硅主连盘中再度拉涨超7%,盘中最高上涨至45715元/吨的高位,刷新其上市以来的历史新高!距离其6月25日的低点30400元/吨上涨15315元/吨,涨幅高达50.38%。 现货价格方面,截至7月17日,N型多晶硅现货报价涨至45.23元/千克,较其此前的低点34元/千克,总计上涨11.23元/千克,涨幅达33.03%。 据SMM了解,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游多晶硅价格的大幅上涨已经开始逐步向下传导,硅片,电池片的价格均有所抬升,其中硅片价格更是在本周价格大幅上涨,成为推动此次多晶硅期货价格续刷上市新高的有力推手。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N型硅片-183mm现货报价在7月17日涨至1.05~1.45元/片,均价报1.25元/片,较7月10日涨幅高达25%,N型硅片-210mm在7月17日涨至1.4~1.93元/片,均价报1.67元/片,涨幅高达23.33%;N型硅片-210R现货报价在7月17日上涨至1.2~1.65元/片,均价报1.43元/片,较7月10日涨幅高达23.91%。 》点击查看SMM光伏产品现货报价 据SMM了解,本周硅片企业行业相关自律会议召开,硅片企业也开始基于完全成本报价,部分头部企业大幅上调报价,同时亦有企业谨慎观望,市场报价较为割裂。目前高价自愿还未有实际成交,市场观望下游接受度及调价情况。 至于多晶硅方面,后续随着硅片新一轮报价的大幅跳涨,叠加成本计算依据,多晶硅综合价格达到43.87元/千克,部分棒状硅企业报价有望受此支撑继续上涨。不过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高价部分仍未有直接新单成交,部分订单新老货搭配发货。后续市场仍需关注主流成交情况。 且值得一提的是,自月初硅料企业开始涨价后,下游提货积极性逐渐提高,本周工厂对前期订单发货量较大,多晶硅库存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但目前来看7月的排产规划暂无较大改变,多晶硅总体产量预计将逼近11万吨大关,西南地区带来增量较大。后续仍需关注硅料价格上涨对下游产业链的带动,以及高价背景下市场的主流成交情况。 上半年供应宽松&需求疲软 多晶硅价格持续下探 “反内卷”为行业注入新活力 回顾过去的上半年,多晶硅期现价格在整体供应宽松的背景下接连下跌,6月25日多晶硅期货价格最低一度跌至30400元/吨,创其上市以来的历史新低;N型多晶硅价格指数也最低在6月底跌至34元/千克。 按月份来看:1月中上旬受2024年12月中旬多晶硅集中大量签单影响,多晶硅及光伏上游市场情绪持续好转,在库存得到一定改善的背景下叠加企业自律等因素,多晶硅企业报价上涨,多晶硅期货主连最高一度在1月17日盘中上冲至45190元/吨,刷新其上市以来的新高。 从现货方面来看,N型多晶硅料的价格在2月到3月份整体保持较为稳定的态势,在2月中旬多晶硅价格曾小幅上涨,主要来自于头部企业撑市以及对上半年装机需求乐观的情绪带动。 3月多晶硅价格整体表现较为平稳,但进入4月之后整体开启下行通道,彼时抢装潮临近结束,单从需求面来看,产业链对后期市场预期较为悲观,且多晶硅企业库存压力仍存,加之4月中旬下游市场价格大幅下跌影响上游心态,叠加部分头部硅料企业对外出货意向增高,硅料价格随之下行。 进入5月,月初期货价格的接连下跌令市场情绪受到一定影响,彼时有部分企业暂停报价以支撑市场,但市场需求疲软和供应持续增加依旧令多晶硅价格承压,多晶硅现货报价在5月仍难抵跌势。 6月多晶硅市场表现依旧疲软,6月多晶硅产量较5月环比小幅增加,丰水期来临是带动其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但同时,多晶硅库存压力仍在,叠加下游需求持续偏弱,多晶硅价格整体呈现低位震荡的态势。 不过随着国家政策面多次提及“反内卷”的主题,光伏行业作为国内内卷严重的行业之一,自7月以来为响应“反内卷”的号召持续发力,头部企业也在7月基于自律原则统一多次上调多晶硅报价,在行业同心协力的努力下,市场情绪热烈响应,多晶硅期货价格开启了“高歌猛进”的上涨步伐。 机构评论 在如此迅猛的行情之下,不少机构也纷纷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国泰君安期货表示,目前,从产业链角度,多晶硅环节本轮涨价逐步往下游传导,硅片、电池价格均已有所抬升,组件端涨价仍处于博弈阶段,终端电站对组件涨价接受度并不高。供需维度,多晶硅环节基本面呈供增需减的态势,基本面相对承压,但短期上游报价抬升后下游拿货积极性有所抬升,刺激了部分囤货需求。此外,目前市场更多交易政策端预期,对基本面的交易权重有所降低,在当下的市场情绪发酵中,多晶硅期货价格或不断创新高。短期,资金博弈较为明显,盘面扰动因素较多,建议谨慎持仓对待。 中信期货表示,本轮“反内卷”情绪持续发酵,多晶硅价格弹性更强,核心在于行业集中度高、供给刚性强、政策起源明确,行业具备联合挺价基础。其认为,当前交易主线分为“预期强化”与“政策兑现”两阶段,前期情绪主导,后期考验执行。短期硅料反弹仍靠预期驱动,基本面改善待验证。若光伏产品价格全面上行,产业链有望整体抬升;反之,若成交疲弱,情绪回落或引发阶段性调整。当前政策仍在酝酿和推进,落地节奏存在不确定性,需警惕不及预期带来的回调风险。 中粮期货表示,多晶硅价格走强核心因素在于“反内卷”政策引导产业逐步淘汰出清落后产能,提升产业集中度。随政策落地预期供需格局改善,上游利润修复带动价格走强。其表示,成本端迎峰度夏,需求旺季,随气温升高民用电力需求增长带动电力供需改善。供需维度现实端多晶硅供给低位库存高位上行,需求偏弱。远端预期随政策落地供给预期收缩,产业集中度提升,上游企业利润修复,同时库存预期逐步下行带动价格走强。 新湖期货表示,近期“反内卷”背景下,多晶硅市场政策及资金面扰动大,供给侧改革预期支撑下,价格宽幅上涨,而现实基本面未有明显变化。基本面与预期继续博弈,预计后续盘面或区间宽幅震荡,建议区间操作为主,可关注做多硅料利润策略。 中财期货表示,7月份多晶硅处于供增需减的格局,基本面较为疲弱。受到反内卷政策端的影响,近期多晶硅期货价格强势上涨。基于完全成本支撑,硅料企业大幅上调现货报价,下游硅片至组件价格跟随上调,需关注组件价格上涨后下游实际成交情况。在需求逐步走弱的情况下,各环节库存将会持续累积,若库存累积到一定程度,或将对价格形成压制。短期内在情绪的推动下,多晶硅价格或维持偏强走势,上方关注硅料企业是否参与套保以及各环节库存的累积程度。中长期需关注实质性政策能否落地,若政策落地,多晶硅企业出现大规模减产,则硅料价格或维持坚挺;若政策迟迟未落地,则价格或将回归弱势基本面。
为大力支持期货公司会员培育多晶硅相关产业企业,提升多晶硅期货服务产业质效,7月9日,广州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广期所”)发布公告称,将多晶硅期货纳入“助绿向新”产业培育专项方案。 公告显示,多晶硅品种培育专项分为重点企业项目和中小企业项目两类:重点企业项目是以多晶硅产业链的上市公司(含其控股子公司)、国有企业、具有较大规模的生产消费企业为服务对象;中小企业项目是以多晶硅产业链的国家级或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含其控股子公司),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消费和贸易企业为服务对象。 据了解,上述服务对象应为未获得广期所2023年工业硅产业培育专项以及2024年9月“助绿向新”产业培育专项费用支持的企业,且服务对象不含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 此外,7月10日,广期所发布通知称,经研究决定,自2025年7月14日结算时起,多晶硅期货合约涨跌停板幅度调整为9%,投机交易保证金标准调整为11%,套期保值交易保证金标准调整为10%。如遇上述涨跌停板幅度、交易保证金标准与现行执行的涨跌停板幅度、交易保证金标准不同时,则按两者中幅度大、标准高的执行。
7月8日,多晶硅期货延续涨势,截至午盘收盘,多个合约涨停。其中,主力合约上涨7%,至38385元/吨;2512、2601、2602、2603等远月合约突破40000元/吨。同日,工业硅期货也保持强势,主力合约盘中最高涨至8435元/吨,截至当日收盘报8215元/吨,上涨2.82%。 多位市场人士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多晶硅期货昨日强势涨停的主要原因是宏观层面出现利多和现货报价上调。 “近期,‘反内卷’政策导向及行业自律预期带动多晶硅现货报价大幅上调。”广发期货分析师纪元菲解释称,昨日,多晶硅期货开盘价格为36505元/吨,略高于现货价格,但在现货价格大幅上调后,期货价格出现明显贴水,因此打开上行空间。 与此同时,市场有消息称,当前主流多晶硅企业正在重新核算自身完全成本并上报管理机构,且后期企业不能低于成本价销售,否则可能面临严重的惩罚性措施。在此背景下,第三方资讯网站的多晶硅报价也开始上调。相关数据显示,昨日,多晶硅N型复投料报价上调3000元/吨,至39000元/吨;N型致密料报价上调至38000元/吨;N型混包料报价上调4500元/吨,至37500元/吨;N型颗粒硅报价上调2500元/吨,至36500元/吨。 “当前主流企业重新测算完全成本,预测价格中枢将上移至39000~40000元/吨区间,希望不低于成本价销售。”中信期货分析师郑非凡表示,市场消息逐步得到验证后驱动期货盘面上涨。 此外,市场还有消息称“硅料收购储备可能会于近期落地”。事实上,该消息已经在5月份发酵过一次。彼时有消息称,六大头部硅料厂商正在探讨并购相关产能,通过雪藏尾部产能的方式实施更大力度的控产计划,将用3个月左右的过渡期形成完整方案;同时,六大头部硅料厂商已进一步达成减产挺价共识,并设置了40000~45000元/吨的挺价区间。 对于“硅料收购储备”传闻,某头部硅企负责人回复期货日报记者称,目前市场消息很多,但他们并未收到更确切的消息。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反内卷”的背景下,整个光伏板块都在积极响应,硅料报价明显上涨。据该负责人介绍,目前,N型多晶硅料的现货市场价格是39000元/吨,同时,硅片、组件环节均有不同程度的涨价意向,但目前最终报价尚未出炉。 谈及工业硅期货价格同步上涨,中信建投期货分析师王彦青认为,光伏行业“反内卷”政策超预期,扭转了市场情绪,多晶硅涨价也推动了工业硅价格反弹。国信期货分析师李祥英也表示,工业硅期货价格上涨,主要是受政策预期及多晶硅价格上涨带动。不过,虽然昨日有市场消息称,新疆地区或有减产政策,但据当地企业反馈,并未听说相关政策,因此工业硅价格涨幅相对较小。 接受采访的市场人士认为,多晶硅和工业硅基本面并无太大变化,依旧延续了“强预期、弱现实”的市场格局。 工业硅方面,虽然前期头部企业减产,但丰水季来临,西南地区有企业复产,西北地区中小企业也陆续复产。当前,工业硅周度产量还维持在7万吨以上;下游有多晶硅头部企业复产,对工业硅需求略有提升,而对有机硅需求仍然偏弱。“工业硅现货库存持续累积,仓单货消化速度放缓。”李祥英认为,工业硅基本面矛盾短期不突出,但库存压力较大。 多晶硅方面,纪元菲认为,短期多晶硅企业暂无减产措施,依旧面临累库压力。数据显示,截至7月2日,多晶硅周度产量小幅上涨400吨,至2.4万吨;库存回升0.2万吨,至27.2万吨。下游需求则持续走弱,硅片7月排产量下滑至52GW左右,7月大概率维持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尽管企业基于行业自律统一上调报价,且希望不低于成本价销售,但目前市场实际成交量偏少。 “整体来看,当前多晶硅基本面并无明显改善。”郑非凡表示,多晶硅价格上涨更多受政策预期及行业自律预期带动,短期需警惕市场情绪回落带来的调整风险。纪元菲也提醒称,目前多晶硅市场依旧面临供应过剩的压力,需持续关注下游对原料价格上涨的接受程度。 工业硅方面也面临相似的情况。王彦青认为,虽然近期硅厂普遍上调报价,但需求暂无明显回暖迹象,后市行情难言乐观。建议投资者谨慎持仓,不轻信非官方消息。
“反内卷”政策高压下,跌至谷底的新能源系商品价格终于迎来反弹。行情数据显示,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近两周已自低点反弹约16%,今日小幅震荡,最新价格在35250元/吨左右。此外,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近期也自低点反弹了约8.8%。 “反内卷”带来了行业供给优化的预期。不过,业内认为,本轮相关商品期货价格的反弹源于大幅贴水现货后带来的基差修复,在供需格局有实质性改善之前,价格仍将承压。 多晶硅与碳酸锂分别是光伏与新能源车行业的主要原材料。业内分析指出,尽管新能源行业前景广阔,但近年下游需求增长放缓,上游却经历了前几年的产能无序扩张,供需错配下,部分原材料陷入了降价的“内卷”竞争。 以多晶硅为例,多晶硅价格曾在2022年达到30万元/吨的顶峰,此后陷入漫长的下跌区间。2024年起,多晶硅持续低位盘整。 浙商银行FICC团队指出,今年以来,受供给过剩影响,多晶硅、碳酸锂、螺纹钢等品种价格持续承压,部分已跌破成本线。 今年6月29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金社平”文章《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点名了光伏组件、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的“内卷式”竞争。 事实上,自去年7月的政治局会议首提“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后,高层会议已多次提及行业“反内卷”竞争。今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最新提出“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而在多晶硅等原材料价格下行的过程中,期货价格更反映了市场的悲观情绪,期货贴水格局持续。5月时,多晶硅期货合约的贴水幅度最多接近5000元/吨。业内分析指出,贴水幅度反映市场对未来供需失衡的悲观预期,但同时也蕴含修复空间。 浙商银行FICC团队认为,期货市场空头头寸积累至相对拥挤的水平。遏制行业低效内卷竞争,通过提升品质标准和推动落后产能出清来优化供给结构,这一政策导向触发市场对部分商品供需格局变化的预期,推动相关品种价格大幅反弹。 不过,在供需格局有实质性改善之前,多数分析都对本轮新能源相关商品期货价格的反弹保持谨慎。 广发期货研究分析,从供应端来看,近期多晶硅行业讨论减产事宜,但未有实际落地方案。需求端三北光伏治沙规划正式获批,有望带动新增光伏装机,但预计主要影响从明年开始。当前多晶硅基本面的主要矛盾在于弱需求与高供应错配,此前期货大幅贴水现货才带来基差修复,后市关注多晶硅产量变化情况,若仍陆续复产则价格将持续承压。 浙商银行FICC团队指出,与2015年底的供给侧改革相比,本轮政策重点或更倾向于控制新增产能投放和约束地方政府重复建设,而非大规模强制去产能。因此,当前商品反弹更多反映供给收缩预期,而非需求全面复苏或通胀大幅上行逻辑。
7月2日,多晶硅期货多个合约涨停,主力合约收盘价为35050元/吨,创近期新高。 中信建投期货分析师王彦青表示,多晶硅期货价格上涨是对前期价格超跌的修复。此前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一度触及30000元/吨的低点,该价格已跌破电价优势企业的现金成本,利润修复预期驱动价格逐步回弹。 王彦青认为,目前期货盘面约35000元/吨的价格基本能够对应主流企业盈亏平衡线,处在相对合理的估值范围内。 此外,近期供给调控政策稳步推进。比如,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要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王彦青认为,这释放出光伏供给调控发力的信号,市场对光伏产能出清的预期不断增强。 金元期货分析师王妤认为,相关商品如玻璃、硅料等大幅上涨,也是多晶硅期价上涨的原因之一。期货日报记者留意到,A股光伏概念股昨日午后再度走高,其中赛伍技术、双良节能、凯盛新能、亿晶光电、欧晶科技等股票涨停。 消息面上,光伏行业防“内卷”升级。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再度“限产保价”,将硅料最低价格限定在3.6万元/吨一线。王妤认为,三季度光伏行业将开启更大力度的减产行动,预计开工率会降至10%~15%。 需要注意的是,在供增需减的预期下,当前多晶硅供需宽松格局尚未扭转。 广州期货分析师蔡定洲解释称,一方面,由于四川头部企业复产,6月产量有所增加。 “我们看好多晶硅期货远月合约价格和长周期级别的上涨逻辑。”王彦青认为,短期来看,多晶硅供应压力依然存在。 展望后市,王彦青认为,多晶硅期货价格近期反弹,使基差快速修复,虽然供给调控政策预期带动市场情绪回暖,但“弱现实”压力或将限制价格上涨空间。若现货价格反弹无法持续,则期货价格也难以进一步上涨。 “在利好消息刺激下,市场期待力度较强的供应调控政策出炉,同时现货报价有所上调,短期期货盘面仍有支撑。”蔡定洲表示,当前多晶硅供需宽松格局尚未扭转,“强预期”与“弱现实”仍在博弈,建议广大投资者合理控制仓位。 广发期货分析师纪元菲也提醒道,在“强预期、弱现实”的情况下,昨日多晶硅期货多个合约涨停,市场可能出现短期波动。建议投资者合理布局,做好风控,理性参与,合规交易。 “根据历史经验,一般在期货合约大面积涨停后,交易所可能采取调整涨跌停板幅度、提高保证金标准、调整手续费标准等措施,减少频繁交易和过度投机行为,以控制风险和稳定市场情绪。”纪元菲说。
本周,工业硅期货价格冲高回落,走出“倒V”行情,截至昨日收盘,主力合约下跌4.31%,报收7765元/吨。工业硅现货价格稳中有涨。 国贸期货研究院院长助理方富强认为,在本轮行情中,工业硅期价前期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新疆大厂减产超预期提振了市场情绪;周二大幅回调,主要是因为市场情绪退潮,叠加焦煤期价大幅下跌所致。 广发期货分析师纪元菲认为,本轮行情显示出减产使基本面边际改善。“此前工业硅期价大幅上涨后,给产业企业带来了套保机会,加之西南地区复产企业可能增加,开工率将进一步提高。”纪元菲解释称,目前,在新产能已投放、丰水期来临、其他企业暂无减产计划的情况下,即便大厂能如期减产,7月的产量仍将保持在30万吨以上。随着产量的进一步增加,市场供应压力也将加大。 从基本面看,西南地区丰水期的复产进度不及预期,整体供应恢复节奏缓慢。在工业硅价格反弹后,部分硅厂出现套保及复产意愿,供应压力有所回升。数据显示,当前工业硅主产区总产量为4.8万吨,环比增加1020吨,同比增长0.84万吨,预计6月产量有望达到35万吨。纪元菲认为,若新疆大型企业产能恢复较快,7月产量将增加;若新疆大型企业复产进度不及预期,则供应有望小幅收窄。 纪元菲表示,7月工业硅需求有望回暖,多晶硅增产预计将带来2万吨左右的需求增量。但是,随着下游产量增加,终端需求依旧疲软,硅片、电池片、组件价格仍在下跌,需求难以根本性好转。多晶硅方面,预计7月产量会随着各大主要生产企业复产而有较大增幅,有望达到12万吨。 “尽管多晶硅开工率小幅回升,但带来的工业硅需求增量有限。”中信期货分析师郑非凡解释,有机硅产业链处于持续亏损的状态,以刚需采购为主;铝合金需求整体平稳。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西南丰水期来临,行业的平均生产成本处于底部。 展望后市,纪元菲认为,中长期来看,复产后产量进一步增加将加大供过于求的压力,工业硅价格易跌难涨。
SMM 7月1日讯: 据财联社方面消息,近日有媒体从广期所方面得到消息称,广期所将加快研发铂、钯、氢氧化锂等品种,持续提升市场服务水平,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在低碳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管理需要。 同为锂盐品种的碳酸锂,其期货早在2023年7月21日便开始上市交易,如今已经运行了接近两年的时间,不少产业链企业譬如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盐湖股份、藏格矿业、中矿资源、宁德时代等在内的多家知名企业均在碳酸锂期货上市之后纷纷开启套期保值业务,以应对碳酸锂价格波动对其企业经营的影响。 至于氢氧化锂,早在2023年年底广期所商品事业部高级执行经理郭晨光便提及要开发氢氧化锂和其他新能源材料的想法,2024年7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一行到广州期货交易所调研。葛红林表示,有色协会大力支持广期所研发上市多晶硅、氢氧化锂等新能源金属期货品种,以进一步提升我国金属期货市场影响力,增强我国在全球金属市场中的定价影响力。而如今,多晶硅期货早已在2024年12月26日正式在广期所挂牌交易,按照之前的进程来看,氢氧化锂期货的上市也将被广期所提上日程。 从价格波动来看,与碳酸锂一样同为动力电池原材料之一的氢氧化锂,虽然其价格的幅度相较碳酸锂的“阴晴不定”而言略有逊色,但其在市场的关注度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以电池级(粗颗粒)氢氧化锂为例,据SMM历史报价显示, 电池级氢氧化锂 现货报价在2022年跟随碳酸锂价格一同上行,并在2022年11月11日最高一度冲至560000元/吨,但在进入2023年之后,一季度氢氧化锂价格迅速下滑,彼时新能源终端需求相对萎靡,对上游高镍三元整体需求较为低迷,叠加市场对后市锂资源端瓶颈缓解、本轮锂周期即将进入下行阶段存在一致预期,叠加“锂矿返利”等因素,氢氧化锂价格下跌明显,市场呈现有价无市的状态;进入二季度,因矿价仍采用Q-1模式,部分冶炼厂深度亏损,挺价心态渐强,存在超跌反弹预期,而终端此前的去库亦初现成效,部分厂商年中节点进行阶段性补库,随着氢氧化锂价格逐步止跌回升,市场情绪转暖;但进入下半年,国内金九银十前的阶段性补库不及预期加之海外电芯厂因欧美部分国家夏休缘故,氢氧化锂需求重回低迷,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氢氧化锂库存持续累积,价格一路下行。 》点击查看SMM新能源产品现货报价 进入2024年,氢氧化锂全年整体依旧呈现供应过剩的态势,仅在上半年价格略有上涨,主因4月之前,需求端节前备货及供应端在春节前的检修及减量生产使得市场上有一定去库,氢氧化锂供需格局回暖带动价格走高;而4月之后,随着部分企业新产线的爬产及需求的走弱,氢氧化锂开始累库,但因临近劳动节,有部分三元材料厂节前阶段性补库支撑价格持高位稳至5月上旬。 其后氢氧化锂价格便整体一路下跌,在2024年11月中下旬及12月因供应端减量挺价,氢氧化锂价位缓慢上抬。彼时氢氧化锂价格处于较低点位及碳氢价差的不断拉大,上游盐厂挺价情绪空前强烈,抬高长协折扣叠加惜售散单,拉动市场成交价位重心上移。年前供应端因检修、柔性产线转产碳酸锂等原因产量大幅减少,进一步支撑其挺价情绪。同时,需求端美国大选带来的政策不确定性在此时开始实施抢出口行为,进一步增加了对三元材料的需求;而三元正极材料厂因新一年长协未定而存在散单备货行为,推动氢氧化锂价格持续上行。不过考虑到当时三元需求端整体处于疲软状态,边际增量有限,氢氧化锂上行幅度受阻,整体价格呈现缓增趋势。 至于2025年,1月在供应端受库存高企、成本倒挂以及节假日按计划检修等因素影响,挺价态度强烈,加之下游节前备库提振需求,氢氧化锂价格持续上抬;但进入3月份,随着冶炼端复产起量,供应端增速高于需求端增速,当月氢氧化锂市场再度呈现小幅过剩的局面,累库压力下,供应端挺价情绪有所松动,加之碳酸锂价格的下行,氢氧化锂价格开始走低;进入4月,氢氧化锂价格持续走低,虽然当月三元材料订单有较好表现,但锂盐厂出口订单受限,量级有所减少,叠加库存高企情况,出货压力有所增强,面对下游压价时其挺价态度有所松动,致使交易折扣不断下探;此外,本月碳酸锂价格下跌速度加快及矿价的大幅回落,进一步拖拽氢氧化锂市场价格加速下跌。 5月氢氧化锂市场依旧没有得到明显改善,部分三元材料订单环比上月虽有小幅增量,但电芯厂在月中有增加客供量级动作,导致需求端散单需求不增反减,加之锂盐厂出口量级维持低位,库存压力仍存,与此同时,碳酸锂价格超跌趋势及锂辉石矿价格的大幅下行,拖拽氢氧化锂价格跌幅加剧。 进入6月份,供应端大部分企业情况维持稳定,个别企业因库存高企、对未来需求的悲观预期,有一定减量生产行为,需求端企业依旧有压价意愿,在矿端持续下跌的背景下,氢氧化锂成本支撑减弱,市场价格有较为显著的下跌趋势。 截至2025年7月1日,电池级氢氧化锂(粗颗粒)现货报价跌至56990~58450元/吨,均价报57720元/吨,较2月份70550元/吨的高位下跌12830元/吨,跌幅达18.19%。 据SMM最新调研显示,当前供应方面,大部分企业维持相对稳定的生产节奏,个别企业因库存高企、对未来需求的悲观预期,有一定减量生产行为;市场情绪上,在谈单过程中,锂盐厂有较为明显的挺价情绪,更倾向于缩短协议期限;需求方面对下游的低价订单及散单的较低价位情况,同样有较为明确的下压意愿。因此,短期来看,SMM预计长协折扣下降空间有限,氢氧化锂价格跌势或将有所减小。 由此可见,氢氧化锂近年来的价格波动也十分明显,氢氧化锂期货未来的上市,有助于降低产业链企业面临的价格风险,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助力产业链良性发展。对于锂电产业链上游锂矿开采企业和中游锂盐加工企业而言,可以通过卖出期货合约来锁定未来的销售价格,确保合理的利润,而下游电池企业也可以通过买入期货合约来锁定原材料采购成本,从而更有效地控制成本。
上周,碳酸锂期货呈现强劲反弹态势,连续5天上涨。6月27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LC2509报收于63300元/吨,周内涨幅近5%。碳酸锂现货价格也迎来上涨。相关数据显示,6月27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为61200元/吨,工业级碳酸锂均价为59600元/吨,周环比分别上涨1.24%和1.28%。不过,目前电池级碳酸锂和工业级碳酸锂的价差仍维持在1600元/吨。 浙商中拓新能源事业部研究员马之远表示,碳酸锂价格上涨主要受宏观情绪提振。焦煤价格近期大幅反弹,带动碳酸锂等前期超跌品种价格反弹。 创元期货分析师余烁也认为,受焦煤价格反弹影响,近期大宗商品市场宏观预期有所好转。“焦煤价格反弹带动工业品成本重心上移,此前以‘成本下移’为核心理念的下行逻辑暂时失效。”余烁解释称,前期碳酸锂价格有超跌情况,当前市场情绪改善,触发了部分空头盈利了结,进一步推动盘面价格反弹。 广发期货分析师林嘉旎认为,当前碳酸锂价格的反弹,还与新能源政策发力有关。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到2027年,推动制修订绿色低碳领域标准百项以上,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标准化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对新能源市场释放了积极的政策信号。 此外,余烁认为,小米SU7新车预售火爆,开售3分钟订单突破20万辆,改善了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信心,从市场情绪层面对碳酸锂价格形成推动。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国内5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130.7万辆,同比增长36.9%,保持较高增速;1—5月累计销量560.8万辆,同比增长44.0%。二季度增速放缓,但整体需求保持韧性。 此外,5月下旬以来,碳酸锂期货仓单呈现持续流出的态势,也给市场释放了积极信号。数据显示,6月27日,广期所碳酸锂仓单减少592手,至2.2万手。余烁认为,随着LC2507合约临近交割,仓单将呈现持续下降态势,对近月期货合约价格构成支撑,对当前盘面形成利多效应。 从基本面角度看,目前碳酸锂市场的供需格局未变。从供应端来看,近期碳酸锂价格反弹,再度给予冶炼厂生产动力。数据显示,截至6月26日当周,碳酸锂的周度产量呈现修复态势,单周增加305吨,至1.88万吨左右的高位水平。目前碳酸锂下游需求整体以稳健为主。数据显示,5月碳酸锂需求量为93938吨,较上月增加4311吨,同比增长29.05%;6月需求量预计为95753吨。在此背景下,碳酸锂周度库存呈现累积态势。截至6月26日当周,碳酸锂社会库存再度增加1936吨,至13.68万吨。 “供应端单周产量上涨,反映出其在利润驱动下的复产高弹性。”中信期货有色与新材料组研究员王美丹表示,需求端6—7月表现相对平淡,虽电池端排产小幅超预期,但线性增速已无法与供应端匹配,因此供过于求的情况会重新反映至库存端,导致其呈累积态势。 展望后市,王美丹认为,短期来看,市场情绪反复仍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盘面,但实际基本面难以支撑价格进一步反弹,预计短期价格整体或维持震荡。长期来看,在后续需求减弱及供应放量预期下,社会库存将持续累积,碳酸锂价格仍将承压。在此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经营压力,预计在价格持续下行压力下,行业将逐步进入实质性出清阶段。这一过程中,价格进一步下探将逐步触及矿山现金成本,迫使更多产能退出,推动行业加速出清。若供应端出现主动减产信号,如矿山削减产量、企业控制出货节奏等,这将成为市场止跌企稳的重要参考。 林嘉旎也认为,在上游未看到实质性规模减停产时,碳酸锂基本面压力仍存,价格上方存在压力。但需注意,在估值已经大幅下移的情况下,碳酸锂价格短线容易受到消息干扰,重点关注上游投产动态和淡季下游订单情况。 “本轮碳酸锂价格的强劲反弹,本质上是对前期严重超跌行情的修正,属于下跌幅度过大后的修复性反弹。”余烁认为,当前碳酸锂价格上涨的驱动因素主要来自短期宏观预期改善、交割月临近的仓单变化,而非供需基本面的实质性好转。中长期来看,碳酸锂行业仍处于产能出清阶段,只有当上游矿端压力真正发生传导,迫使部分高成本产能有效退出后,市场供需关系才可能达到新的平衡。
上周,工业硅期货延续涨势,实现“五连阳”,价格重回8000元/吨上方,当周上涨8.88%。同时,多晶硅期货也一改颓势,6月27日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PS2508逼近涨停,收盘报33315元/吨,当周上涨6.78%。 谈及工业硅期货持续上涨的原因,广发期货分析师纪元菲认为,主要是受工业硅市场情绪好转的影响:一方面,新疆大型企业意外减产的消息提振了市场情绪;另一方面,近期焦煤价格持续上涨,从成本端也为工业硅价格上涨提供了支撑。 “期货仓单持续注销,也是助推工业硅期货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广州期货分析师蔡定洲表示。数据显示,6月27日,工业硅期货仓单为52744手,相较于6月3日的62690手减少了9946手。 “4月以来,工业硅期货仓单开始持续去化,6月仓单数量已跌破30万吨,表明在当前期货价格下,工业硅期货仓单是市场最具性价比的货源,被终端用户广泛接受并使用。”浙商期货新能源项目部部长陆诗元解释称,近几周,工业硅月差结构从长期的Contango结构(远月升水)转为Back结构(远月贴水),表明当前市场愿意接期货仓单的意愿增强,也侧面反映出库存的集中度大幅提升。 纪元菲表示,从原材料端来看,工业硅期货价格低位反弹,从而带动多晶硅期货价格上行。 此外,市场上的诸多利好消息,也为多晶硅期货上涨提供了支撑。国信期货分析师李祥英表示,近期焦煤价格持续上涨,同样对多晶硅价格有带动作用。海外市场降息预期升温、国内股市拉涨、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巡查等消息,提振了多晶硅市场的情绪。 “随着交割月临近,在期现回归逻辑下,也为多晶硅期货价格上涨提供了动力。”纪元菲解释称,近期N型多晶硅复投料现货价格维持在34500元/吨,大幅升水期货价格。从期现回归的角度来看,多晶硅期货价格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为何焦煤价格上涨,会对工业硅、多晶硅价格起到带动效应?陆诗元解释称,焦煤和硅煤有较大的相关性,而硅煤又是工业硅的核心原材料之一,因此焦煤价格变化也会影响工业硅的生产成本。 据陆诗元测算,工业硅与多晶硅、焦煤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95、0.98。 关于目前工业硅、多晶硅的基本面情况,业内人士认为,尚未看到供需改善,行业仍然面临高库存、弱需求的现实。 具体来看,工业硅方面,5月云南与新疆产量下降,但对供应端的影响不明显。数据显示,5月工业硅产量为30.77万吨,环比增加2.3%,同比下降24.6%。 对此,纪元菲解释称,一方面,四川产量小幅增长;另一方面,工业硅新产能投放也带来了一定增量。在西南地区丰水期复产预期下,预计6月产量增长4万吨。 从需求端来看,随着7月多晶硅行业需求回暖,预计将带来2万吨左右的工业硅需求增量。不过,虽然工业硅下游产量增加带动对其需求增长,但终端需求依旧疲软,硅片、电池片、组件价格仍在下跌,终端需求未见好转迹象。 多晶硅方面,在供应量增加的预期下,下游需求未见改善迹象,或将继续保持供需错配格局。 对此,蔡定洲阐述道,在光伏装机需求转弱的背景下,对硅片的采购需求或将减少。受前期光伏抢装导致需求前置以及7月光伏装机需求季节性下降的影响,近期多晶硅市场的压力加剧,主流硅片市场价格全面走弱。此外,多晶硅的硅料库存充足,短期市场或将放缓采购节奏,同时后续开工存在下降预期,中长期需求也或将减少。 当前,多晶硅仍处于累库态势。 展望后市,纪元菲认为,工业硅方面,中长期基本面仍未见到明显的好转迹象。当前部分工业硅企业释放减产信号,有利于减缓供过于求的市场预期,但实际落地情况尚不明朗,且其他企业也暂无减产计划。此外,工业硅期货价格上涨带来了套保机会,有望促使西南地区相关企业提高开工率,后续工业硅产量将会进一步增加。多空因素交织下,市场博弈将加剧,多晶硅期货价格短期以震荡偏强为主。 “多晶硅方面,其主要矛盾在于弱需求与复产预期错配。7月,多晶硅下游需求端大概率维持弱势,后市需关注多晶硅产量变化。若多晶硅企业陆续复产,多晶硅价格将承压。若多晶硅企业大幅减产计划落地,多晶硅价格则有望企稳回升。”纪元菲说。 李祥英认为,工业硅期货价格反弹,大概率会促使工业硅生产企业(尤其是西北企业)参与期货套保,这将抑制工业硅期货价格上行。如果企业套保量较大或者套保周期较长,工业硅期货价格有可能击穿前期的价格低点。 “多晶硅方面,行业一直担心企业参与套保会压低市场价格。”李祥英表示,不管怎样,多晶硅企业还是应该合理利用金融工具,为经营发展保驾护航,这也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上周,多晶硅期货价格持续下跌,工业硅期货价格则震荡走强。截至6月20日收盘,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报31220元/吨,创历史新低,周度跌幅为4.89%;工业硅期货主力合约报7390元/吨,周度涨幅为1.16%。 谈及当前多晶硅期货与工业硅期货走势分化的原因,国贸期货研究院院长助理方富强认为,两者的基本面矛盾不一样。其中,工业硅供给偏强、需求较弱,多晶硅的终端需求预期不佳。 广发期货分析师纪元菲表示,多晶硅是工业硅的重要下游需求,多晶硅产量增加将提振工业硅需求,支撑工业硅价格,有利于“多工业硅、空多晶硅”的套利交易。本周多晶硅期货价格持续下探,主要是在当前市场供过于求的背景下,供应端增产预期强烈,需求仍有走弱预期,且各大多晶硅企业仍有复产计划。从供应端来看,多晶硅产量呈现边际增加的态势。据SMM数据,今年5月多晶硅产量为9.61万吨,环比增加0.73%;6月排产量为9.88万吨,环比增加2.81%。从需求端来看,抢装潮过后,下游需求明显走弱。组件端对电池片需求减少,预计6月电池片排产趋紧,减产预期较强。在供增需减的态势下,多晶硅市场或重回累库状态。数据显示,截至6月19日当周,多晶硅工厂周度库存为26.53万吨,环比减少0.1万吨,仍处于较高位置。 值得额外关注的是,随着产品价格下跌,下游对多晶硅的压价态度明显,多晶硅现货价格也持续走低。据SMM数据,从今年4月中旬开始,多晶硅现货价格就进入下跌态势。截至6月20日,N型致密料均价为33500元/吨,较4月中旬的高点已下跌20%。 工业硅方面,东证期货有色金属首席分析师孙伟东认为,此前工业硅期货价格持续下探的原因之一是市场预计煤炭价格会持续下跌。近期,焦煤价格止跌企稳,工业硅成本下降逻辑暂时被证伪,因此期货价格在全行业最低现金成本线附近获得较强支撑。 此外,当前工业硅价格已处于历史低位。孙伟东表示,当工业硅期货价格下跌至7300元/吨时,硅厂开始挺价惜售,套保意愿不强,下游买盘情况良好,仓单被快速消化。据SMM测算,目前工业硅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已经跌破多数工厂生产成本线。 方富强也表示,当前市场利多消息频出,在工业硅价格处于低位时,市场对利多消息较为敏感。比如,6月4日,有市场消息称西北大厂减停产及蒙古加征焦煤出口关税,引发工业硅期价反弹,消息被证伪后价格回落;6月9日,市场传闻西北某大厂谋求股权转让,再次引发价格反弹,消息被证伪后价格再度回落。 从基本面来看,当前工业硅需求有回暖迹象。长安期货分析师王楚豪解释称,一方面,多晶硅复产预期提振需求;另一方面,当前有机硅价格回升、排产增加,开工率预计将持续走高,也为工业硅需求带来一定的支撑。 不过,纪元菲表示,当前工业硅基本面并未明显好转。目前来看,工业硅下游产量增长,终端需求并未增长;多晶硅和有机硅产量增长容易导致价格承压下跌,不利于上游工业硅价格持续向上修复。 展望后市,方富强认为,目前工业硅基本面未有实质性好转,价格向上空间有限,在供给端出现大幅减产和库存大幅下降前,或以区间震荡为主。多晶硅基本面偏弱,期价仍有下行空间。 纪元菲也认为,目前期货盘面的走势并不意味着当前工业硅已经触底反弹。随着产量增长超过需求增长,库存压力仍将拖累工业硅价格。多晶硅方面,基本面的主要矛盾是弱需求与高供应错配,价格下跌预期较强。“无论是从库存积累的角度还是下游接货的角度来看,多晶硅复产都将导致价格进一步走弱。”纪元菲表示,后市应关注多晶硅产量释放情况,若复产节奏较快,则价格将持续承压。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