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010

  • 市场全天震荡反弹,创业板指领涨。盘面上,移动支付概念股集体大涨,飞天诚信、神思电子、创识科技、恒宝股份等近10股涨停。医药商业概念股持续活跃,老百姓、人民同泰、漱玉平民涨停。电商概念股异动拉升,星徽股份、跨境通涨停。网约车概念股展开反弹,大众交通、锦江在线涨停。地产股表现活跃,世联行、京能置业涨停。下跌方面,电池概念股展开调整,鹏辉能源跌超10%。总体上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近4000只个股上涨。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5348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246亿。截至收盘,沪指涨0.14%,深成指涨0.28%,创业板指涨0.65%。 板块方面 板块上,移动支付概念涨幅居前,飞天诚信、神思电子、创识科技、恒宝股份、翠微股份、御银股份等个股涨停。天源迪科、中科江南、南天信息等个股涨幅居前。消息面上,据报道,淘宝平台拟全面引入微信支付,成为阿里系平台与腾讯之间互通的标志性事件。在业内看来,淘宝若全面接入微信支付,也意味着此前巨头之间封闭的体系逐步走向开放,可以实现多方共赢。 故在上述利好的催化,移动支付概念股全天强势,并向整个互联网金融方向进行扩散。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今日领涨的标的大多市值偏小,对于市场情绪的带动作用有限,并且在此前热点轮动过程中相关个股也有所活跃,但延续性均相对较差,所以对该题材仍先以短期的超跌修复角度来看待。 电商概念股也于盘中震荡走强,星徽股份、跨境通涨停,丽人丽妆、凯淳股份、南极电商、若羽臣等个股跟涨。消息面上,高层在中非合作论坛上表示,中方愿主动单方面扩大市场开放,决定给予包括33个非洲国家在内的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另外从市场角度来看,该题材在经历长时间回调整理后,位阶优势逐步凸显,符合当下题材高低切轮动市场审美,所以部分资金借助消息利好选择回流其中,但该题材的板块容量有限,若后续没有持续催化的话,资金大概率仍会选择短线套利为主。 智能驾驶概念午后异动拉升,宜通世纪、金龙汽车、合众思壮、世运电路、锦江在线等个股涨停,中海达、万集科技、高新兴、天迈科技等跟涨。消息面上,特斯拉计划于2025年第一季度在中国推出全自动驾驶(FSD),目前正等待批准。 近来多项政策陆续出台支持智能驾驶发展,叠加车企争相推进城市NOA落地,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和灼识咨询的预测数据,预计到2025年智能驾驶市场空间有望达4000亿。不由于智能驾驶方向此前刚刚经历一轮波段性的炒作,筹码结构相对较差,若没有资金连续涌入的话,想要走出延续性行情的难度较大,后续大概率以个股局部活跃的形式反复。 个股方面 个股层面来看,市场再现对公司名称的炒作,核心标的老百姓开盘涨停奠定了全天基调,而欢乐家盘中的异动封板更是将类似的投机炒作推向高潮,像万事利、安居宝、家家悦、人民同泰等公司最终均以涨停报收。公司名称炒作的背后,本质上仍是在持续缩量的市场环境下,板块效应降低,资金无奈之下选择的个股情绪博弈。故就短线题材而言,在消费电子陷入整理后,市场急需决出一个具有延续性的领涨新核心。而在此之前,相应的“无厘头”炒作或仍将在盘中反复上演。 另一方面,高标抱团炒作仍在延续,科森科技更进一步录得9连板,深圳华强同样震荡走强最终斩获16天15板。另外此前的一些人气老龙像大众交通、金龙汽车等也再度涨停。但需注意的是,随着市场高位抱团行情的延续,其风险也在逐步累加,一旦后续的某一节点抱团出现松动引发高位股补跌的话,势必对于盘面整体情绪形成拖累。 后市分析 今日市场虽然呈现出现普涨反弹态势(近4000股飘红),但市场并没有形成合力,热点题材间的分布较为散乱,量能也再度萎缩,整体而言今日反弹力度依旧相对偏弱。从指数层面来看,沪指今日虽然以缩量十字星报收,但不意味着短线就此止跌,短线当务之急仍应该是尽快重新站回5日线之上,否则震荡向下不利惯性或将延续。而另一方面,随着创业板指连续三日的反弹后,再度面临30日均线的考验,能否放量将其有效突破仍是关键。若再度遇压回落的话,短线仍以震荡筑底的结构看待。盘面上而言,在存量博弈的环境下,短线投机性炒作热度持续提升,核心高标同样延续强者恒强走势。但随着资金抱团的愈发紧密短线情绪或趋于脆弱,后续仍需警惕高位股退潮风险。 随着今日投机炒作热度的提升,短线情绪指标有所回暖,但依旧出现0轴之下。 市场要闻聚焦 1、央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还有一定下降空间 财联社9月5日讯,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5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金融机构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约7%,还有一定下降空间。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经济的恢复情况、目标的实现情况和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具体问题,合理把握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和节奏。 2、我国天问三号任务计划2028年前后实施发射 财联社9月5日讯,今日在安徽黄山召开的第二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主论坛上,天问三号任务总设计师刘继忠介绍,我国天问三号任务计划在2028年前后实施两次发射任务,实现火星样品返回地球。刘继忠介绍,天问三号任务将开展国际载荷合作、样品和数据共享、未来规划共同研究等三方面的国际合作。

  • 8月新能源车市战报:14家车企破万 零跑/北汽出乎意料

    与以往不同的是,9月1日,各车企披露月度销量表的时间都相对早了一些,而这一现象似乎也预示着,各车企8月的新能源销量表现还不错。 乘联会最新调研结果显示,插电混动市场稳定发力的同时,低价纯电产品销量也有较为明显的提升,8月新能源市场持续走高,表现十分强劲,8月新能源零售预计可达98万,渗透率预计将进一步提升至53.2%。 8月开始,各家车企密集发布新能源汽车车型,同时,成都国际车展的来临为市场添了一把火。经电池网整理,8月合计14家车企新能源销量/交付量破万,其中多个品牌再创历史新高,混动/插混车型销量持续上升。 理想交付持续“领跑” 零跑交付愈发“理想” 8月,理想汽车交付新车48,122辆,同比增长37.8%;1-8月,理想汽车共计交付288,103辆。截至2024年8月31日,理想汽车累计交付921,467辆。 8月,零跑汽车交付达30,305辆,连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超113.5%。其中,零跑C16上市热销,8月交付超8000辆。 8月,蔚来交付新车20,176辆,连续4个月超2万辆;1-8月,蔚来共交付新车128,100辆,同比增长35.77%。截至目前,蔚来已累计交付新车577,694辆。 8月,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14,036辆,同比增长3%,环比增长26%。1-8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新车共77,209辆,同比增长17%。 8月,哪吒汽车8月全系交付11,005辆。 8月,小米SU7汽车交付量超1万辆,已连续3个月交付量破万,小米汽车预计11月提前完成全年十万辆交付目标。 从造车新势力整体表现情况来看,理想汽车虽未能延续上月超5万的交付量,但在新势力当中依旧保持领跑。经历了2024年初的交付量“低谷”后,凭借4月下旬开始交付的爆款车型L6,理想汽车交付大幅回升,仅3个月交付就接近15万辆。 此前,在业绩说明会上,理想汽车高级副总裁邹良军透露,如果今年下半年乘用车市场健康发展,有信心完成全年50万辆汽车的交付。 而在8月当中,零跑汽车的交付量无疑最为亮眼。据悉,零跑汽车SUV家族8月交付占比超72%,零跑成为第三家月销破3万辆的造车新势力。据零跑透露,今年四季度,其还在巴黎车展亮相全新平台的首款产品B10,该款车面向全球年轻消费群体,有望成为零跑及新能源行业下一个爆款车型。 8月26日晚,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及一致行动人傅利泉夫妇计划在未来六个月内增持公司H股,增持金额不超过3亿元人民币,受此消息影响,次日零跑汽车股价大幅上涨,外界也从中看出创始人团队对于公司发展的乐观态度。 蔚来交付量也处于稳步增长过程中,公司已连续4个月交付量超2万辆。另外,8月31日,蔚来法务部微信发布声明称,近日网络上突然出现“蔚来宣布破产”的虚假信息,随后被大量恶意传播,涉嫌严重违法,对此公司已报警。 小鹏汽车以及哪吒汽车整体交付量依然保持破万。8月27日,小鹏汽车新10年的开山之作——MONA M03正式上市,据官方发布的数据,新车型48小时实现大定30,000辆。由于起售价11.98万元的价格比较亮眼,且在15万元级的高配版本配备了高阶智驾,在逆风局中徘徊已久的小鹏汽车,终于靠低价高配的MONA M03打起翻身仗。 另外,搭载宁德时代一体化智能底盘的CIIC 800V版本的哪吒S猎装版在近日上市,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这将是全球首款真正实现CTC(电池底盘集成)电池技术量产的车型,也是中国首款滑板底盘量产的乘用车车型。” 鸿蒙智行车型持续热销 “车企创二代”稳步提升 8月,埃安全球销量35,355辆。据统计,埃安8月销量同比下降21.5%;1-8月埃安累计销量247,959辆,同比下降17.2%。 8月,鸿蒙智行全系交付新车33,699辆;1-8月累计交付272,136辆,稳坐30万以上新能源车型总销量第一。其中,AITO问界系列车型持续热销,8月交付新车31,216辆。 8月,极氪交付18,015辆,同比增长46%,环比增长15%;1-8月,极氪共交付121,540辆,同比增长81%。 8月,深蓝汽车交付20,131辆。 8月,北汽极狐销量10,001辆;1-8月,极狐累计销量为35,861辆。 8月,岚图汽车交付6156辆,同比增长54%;1-8月累计销量达42,547辆,同比增长90%。 8月,智己汽车交付6117辆,同比增长239%,连续三个月突破6000辆。 8月,欧拉汽车销售5151辆;1-8月销售41,680辆。 整体来看,华为所赋能的鸿蒙智行系列交付量相比上月有所下滑,不过,主要原因在于问界新款车型M7 pro版发布,用户观望状态比较多,M9依然保持50万元以上豪华SUV销量第一。 8月6日,鸿蒙智行首款豪华旗舰轿车——享界S9上市,消息显示,享界S9上市20天累计大定量已超过8000辆。后续随着享界车型以及问界M7 Pro车型的逐步交付,鸿蒙智行交付量或将进一步提高。 “车企创二代”方面,埃安销量继续稳定在3万辆以上,不过同比去年来看依旧处于下降状态,这其中既有市场快速变化的原因,也有埃安产品设计没有跟上大趋势有关,目前埃安的主销量依然大程度靠网约车,新车型埃安霸王龙上市交付首月突破6000辆,后续或将一定程度帮助埃安提升销量。 极氪、深蓝汽车交付量也在稳步增长。极氪全新001车型已经正式上市,且大幅提升智驾能力;大5座极氪7X也正在预热当中,由于采用常见的家用化设计,或将成为极氪旗下另一款快速走量的车型。 深蓝汽车近期新车上市计划频现,除了S07的换代上市,还有即将上市的SL07以及S05,后续交付量或将持续提升。并且,长安汽车已经全方面与华为进行智驾合作,S07所搭载的华为乾崑智能也引发了不少关注。 岚图汽车以及智己汽车依旧保持同步,稳定增长。岚图新车型知音以及智己汽车全新LS6在成都车展首发亮相,并且吸引众多视线。岚图知音凭借901公里超长纯电续航里程、全域800V高压碳化硅平台以及5C超充技术,被誉为“985高材生”;而智己LS6也全新升级底盘以及配置,双电机原地掉头破圈车展,发布10小时预订超5000辆。 比亚迪销量再上新台阶 北汽新能源创新高 8月,比亚迪乘用车销售370,854辆,同比增长35.3%,其中王朝丨海洋销售355,679辆,同比增长35.5%;方程豹汽车销售4876辆;腾势汽车销售9989辆;仰望汽车310辆;1-8月,比亚迪乘用车累计销售2,318,798辆。 8月,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超8.6万辆;1-8月份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61.9万辆,同比增长约11%。 8月,吉利汽车新能源销量75,484辆,再创历史新高,环比增长约28%,同比增长约65%,新能源销量占比约42%;1-8月,公司新能源累计销量454,720辆,同比增长超97%。 8月,奇瑞集团新能源销量46,526辆,同比增长158.5%;1-8月,奇瑞集团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272,847辆,同比增长187%。 8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6,181辆,同比增长479.55%;1-8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279,306辆,同比增长381.75%。 8月,长城汽车新能源车销售2.48万辆;1-8月新能源销售181,363辆,同比增长22.17%。 8月,北汽新能源销量13,076辆;1-8月累计销量52,068辆。 车企方面,比亚迪销量再创新高,在前两个月34万+的基础上又上一台阶,并且连续6个月销量突破30万辆。成都车展期间,比亚迪王朝系列发布全新IP“夏”系列,首发车型为MPV车型;海洋网系列则发布海豹06GT小钢炮车型。两大车型对应两大细分市场,或将再为比亚迪贡献一波销量。 上汽集团新能源销量虽超过8万辆,但提供销量来源的主要为合资车企,包括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等。其中,上汽大众ID.3单款车型交付超万辆,表现亮眼。 吉利汽车则依旧秉承“多生孩子好打架”的理念,旗下极氪、领克、银河针对不同的应用市场开发了多款车型,销量快速增长。近日,领克首款纯电轿车领克Z10也已正式亮相,虽定位要低于极氪车型,但整体配置仍比较可观,后续或也将有不错的销量表现,甚至蚕食掉部分观望极氪007车型的用户。 奇瑞集团新能源增速位居行业第一,当然也源于前些年奇瑞的新能源节奏落后一截。目前,奇瑞凭借风云、星途以及icar等新能源品牌,销量快速上升,并且公司内部车型正在快速切换为油电混动模式,上升潜力明显。 从长城汽车披露的8月产销表来看,除了坦克品牌月度同比增加11.42%、年度同比增加74.67%外,其他品牌销量均同比下滑。其中,长城汽车的新能源品牌欧拉汽车降幅最大,月度同比减少近50%,年度同比减少38.36%。细观长城汽车的车型布局,整体还是以油为主,即便是插混车型也是以发动机为主,电动机为辅。近日,魏派全新蓝山上市,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登台介绍,阐释了蓝山承载长城汽车的最新电动化技术,从设计到智能驾驶方面都将成为长城汽车的新名片。 值得注意的是,北汽新能源8月销量再创新高,北汽极狐的产品线正在逐渐被认可。 结语 9月1日,在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开幕式上,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表示,预计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会超过1100万辆,未来预计我国新能源车还将保持10%-20%的增长趋势,直到国内年销量达到2000万辆以上,才会转入到稳定增长阶段。 虽然新能源大盘仍在快速增长,但从各车企年初所定的2024年销量目标来看,完成过半的并不多。 剩下的4个月,各车企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只增不减,随着“金九银十”传统汽车销售旺季的临近,为了弥补业绩缺口,加速库存出清,各车企又将拿出怎样的“大招”?让我们拭目以待。

  • 飞行汽车来了!买车“送飞机”小鹏汇天“陆地航母”2026年交付、单价不超200万

    9月3日,小鹏汇天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实车首次亮相,并进行了公开试飞。据小鹏汇天创始人、总裁赵德力透露,“陆地航母”将于今年11月在珠海航展期间进行首次公开载人飞行,并将参加11月的广州国际车展,2024年底启动预售,2026年实现量产交付。 “公司黄埔(飞行器)工厂工计划今年9月底、10月初启动建设,明年7月31日建成,并完成第一辆PT车下线,2026年开始大规模交付,期望年销超过1万台,单台售价不超过200万元。”赵德力表示,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汽车于今年3月提交审批进入适航审定阶段,计划明年下半年取证,目前正在密切协调关注中。 另据知情人士称,小鹏汇天“陆地航母”中的“陆地母体”(即,汽车)工信部目录预计与飞行体同步取得,在小鹏汽车工厂做适当调整后,和小鹏共线生产。 据公开资料,小鹏汇天“陆地母体”采用全域800V碳化硅高压增程平台,续航里程超1000公里;飞行电池、电驱、电涵道、压缩机等均为800V,从而实现更低的能耗、更高的充电速度。整车为3轴6轮,长宽高分别约为5.5米、2米、2米。飞行器同样采用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并采用多余度安全设计。 “现在低空飞行领域就像当年的新能源汽车,各种技术路线都在涌现。”赵德力表示,与其他竞品相比,背靠小鹏汽车的小鹏汇天将充分利用汽车产业链,从而最大限度的降本。“目前首款‘陆地航母’的毛利率尚未测算完成,但我们希望做到既要高毛利也要高销量。”据赵德力测算,2026年实现量产、年交付超1万台时,整体成本有望降低15-20%。 2023年10月,小鹏汇天首次公布了正在研发的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及全球首个车载自动分合机构。分离后,展开飞行体的6副机臂和旋翼,即可开启低空飞行;飞行体落地后,收拢6副机臂和旋翼,通过陆行体的自动驾驶功能和自动分合机构,实现与飞行体的精准对接、结合。 今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此前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我国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形成万亿级规模的通用航空产业市场。随着低空经济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作为头部企业的小鹏汇天,其商业化前景也备受瞩目。 按照小鹏汇天的计划,将实施“三步走”产品战略:第一步,推出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主要应用于限定场景的飞行体验和公共服务领域,通过规模化量产和销售,带动低空飞行产业链和生态链的建设和完善,验证飞行汽车的商业模式;第二步,推出高速长航程的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产品,解决典型场景下的空中交通问题,同步与低空飞行相关各方共同推动城市立体交通的建设;第三步,推出陆空一体式飞行汽车,真正实现门到门、点到点的城市3D立体交通。 “目前飞行汽车的成本很高,单次飞行1小时就需要1万元。此外,保障飞行汽车的安全性也至关重要,真正要交通出行从二维转向三维还需要漫长的时间。”赵德力表示,为满足更多元化的需求,在第一步与第二步之间,小鹏汇天计划开发“陆地航母”陆行体和飞行体的衍生产品,支持用户对于更多场景体验和公共服务的需求。 此外,为解决第一代飞行器续航里程短的痛点,小鹏汇天已与赛力斯集团进行了初步接触,希望对方开发出适合飞行领域的航空增程器。据悉,目前小鹏汇天“陆地航母”搭载的为系统能量密度近300Wh/kg的动力锂电池。 资金方面,8月5日,小鹏汇天宣布获1.5亿美元B1轮融资,并同时启动B2轮融资。小鹏汇天方面称,目前公司资金储备充裕,此轮融资主要用于飞行汽车研发、规模量产和商业化推进。该B1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广开控股、广州金控集团、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等。 “目前B2轮融资还在进行中,没有关闭。”赵德力表示,公司目前尚无明确的IPO计划,“我们当然希望资本市场好的时候,我们销量也不错的时候上(上市)。”

  • 华为引望扩圈之际北汽新能源再增资百亿 “All IN”华为扭转颓势?

    为深度绑定与华为合作,北汽蓝谷未雨绸缪。9月2日,北汽蓝谷公告,为满足子公司业务发展需要,优化资本结构,子公司北汽新能源拟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方式增资扩股,增资价格不低于经备案的评估结果,增资金额不超过100亿元。 据介绍,在评估基准日持续经营假设前提下,经市场法评估,北京新能源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 257.16亿元,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 68.39亿元,评估增值 188.77亿元,增值率276.03%。北汽蓝谷同时披露,公司股东北京汽车拟向子公司北汽新能源进行增资,增资金额20亿元。 “本次增资事项,有助于提升公司竞争力,优化资本结构,符合全体股东利益。 ”北汽蓝谷方面表示。对于是否入股引望,北汽蓝谷投资者关系部门表示,“目前没有计划,(入股引望)是企业战略层面的事,且涉及的金额也比较大,如果有相关操作不仅需要符合上市公司的流程,还需要报备(北汽)集团及(北京市)国资委等方面。” “北汽蓝谷与华为的合作可能为项目带来技术、品牌等多方面的支持,有助于缓解部分压力。”有接近北汽新能源的业内人士表示,但个人判断此次增资应该不是因为入股引望。“因为引望的估值非常高,入小股就得一大笔钱。这次增发应该是主要用于该企业自身发展。” 值得留意的是,8 月 23 日,针对北汽蓝谷是否将入股华为引望,北汽蓝谷董秘赵冀曾表示,已关注到阿维塔等入股华为引望的情况,公司从战略层面坚决押注和华为的合作, “我们现在是华为‘四界’之一,(产品)又占据了中高端市场。目前北汽新能源享界超级工厂预留的产能是30万辆,未来(双方)合作能有多深入就有多深入。”赵冀表示。 这并非该公司第一次增资。2022年12月29日,北汽蓝谷公告,与子公司极狐汽车按照持股比例分别向北汽新能源增资,增资总额为55.01亿元。而2020年至2023年,北汽蓝谷分别亏损64.8亿元、52.4亿元、54.7亿元和54亿元,加上2024年上半年的亏损,四年半累计亏损达251.61亿元。 从北汽蓝谷的业绩表现上看,其亟需一剂强心剂。8月26日,北汽蓝谷发布的2024年半年报显示,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7.41亿元,同比下降35.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71亿元,上年同期为-19.79亿元,亏损同比扩大;累计销售新车约2.80万辆,较去年同期3.52万辆的销量出现明显下滑。 “上半年营收下滑主要因期内整车销售减少,导致收入同比减少。”彼时,北汽蓝谷在业绩报中坦言,2024年半年度公司亏损的原因为: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价格战日趋白热化,挤压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公司为持续推进产品向高端化发展,在技术研发、品牌渠道建设、品牌形象锐化、运营效率提升上持续投入,因此对公司短期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新品的销售增量或成为北汽蓝谷的“救命稻草”。此前,北汽集团董事长张建勇曾在鸿蒙智行享界S9及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表示,将享界S9作为核心战略,提升到第一高度,All in享界S9。 据北汽蓝谷披露的《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纯电动乘用车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北汽新能源与华为公司开展合作的C71KB-F01产品(享界S9)在生命周期(5年)内销量预计合计48万辆。其中2024年至2028年预计分别销售6万辆、12万辆、12万辆、9.6万辆及8.4万辆。 “享界能否帮助北汽蓝谷扭亏为盈,还是取决于产品的市场表现和销售情况。”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享界S9能够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当然能够帮助北汽蓝谷减少亏损,还有可能通过高利润的销售实现盈利,“然而,考虑到高端市场中品牌忠诚度和竞争强度,享界S9的市场表现仍存在不确定性。”

  • 一则消息刺激汽车股走强 零跑汽车涨超4%

    受益于美国推迟对中国新能源加征关税的决定,今日汽车股多数反弹。截至发稿,零跑汽车(09863.HK)、小鹏汽车-W(09868.HK)、长城汽车(02333.HK)分别上涨4.40%、3.96%、3.56%。 注:汽车股的表现 消息方面,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近日表示,美国原定于8月1日生效的对电动汽车、电池、电脑芯片以及医疗产品等一系列中国进口产品加征高额关税的部分举措将延迟至少两周。 《日本经济新闻》分析称,此举是因为对于部分产品,美国国内出现了要求延期的声音,需要更多时间进行意见协调。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周二表示,他们仍在审查收到的1100个公众反馈。 此前关税方案是什么? 今年5月14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301调查四周年审查报告,拜登政府决定继续保留其前任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并大幅提高对中国“目标战略产品”的关税。 根据关税调整方案,美国决定对中国进口的锂电池、电动汽车、光伏电池组件等数百种商品加征关税。其中,电动汽车加征关税高达100%,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加征关税税率从当前的7.5%调整为25%,半导体芯片关税提高一倍至50%。白宫宣称新措施将影响价值180亿美元的自中国进口产品。 机构称汽车消费旺季将至 东海证券近日指出,随着“金九银十”销售旺季的到来,新能源汽车的月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可能会达到新的高度。在8月份,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销售保持稳定,而价格亲民的纯电动车型的销量环比有所增长,整体市场表现强劲。 该券商还指出,我国政府推出的旧车置换补贴政策持续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提供了坚实的支撑。随着各大汽车制造商不断推出新能源车型,预计到2024年,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将达到1150万辆,同比增长20%。

  • 历史首次!大众汽车考虑关闭在德国的工厂

    德国大众汽车正在考虑史无前例地关闭在德国的工厂,以进一步削减开支,实现其品牌的成本节约目标。 根据周一的一份声明,潜在措施将针对大众汽车主要乘用车品牌以及集团的其他实体,还包括试图终止公司与工会达成的在2029年前保证工作岗位的协议,以提高竞争力。 大众的劳资联合委员会表示,该公司认为德国的一家大型汽车工厂和一家零部件工厂已经过时,但(劳资联合委员会)会对该计划进行“激烈抵制”。 大众品牌主管Thomas Schaefer在一份书面声明中表示:“形势极其紧张,已经无法通过简单的削减成本措施来克服。” Schaefer补充道:“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希望尽快与员工代表展开讨论,以探索可持续重组品牌的可能性。” 大众汽车品牌是该集团旗下第一个进行成本削减的品牌,目标是到2026年节省100亿欧元(约合110.7亿美元),该公司试图简化支出,以适应汽车行业向电动化转型的趋势,并确保其长期的竞争力和财务健康。 如果关闭工厂,则将标志着大众汽车87年历史上首次在德国关厂,该公司料将与实力强劲的工会发生冲突。 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利弗·布鲁姆表示,艰难的经济环境、欧洲新的竞争对手以及德国经济竞争力的下降,意味着该汽车制造商需要采取更多措施。“就竞争力而言,德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基地正在进一步落后,因此必须采取果断行动。” 如果全面爆发劳资纠纷,对于大众首席执行官来说将是一个重大考验,他同时还负责保时捷跑车品牌。历史上,与工会的冲突已经导致他的一些前任被迫下台。比如2022年离职的赫伯特·迪斯,因大规模裁员计划意外下台。 此外,在2002-2007年之间,连续两任大众首席执行官贝恩德·皮舍茨里德和沃尔夫冈·伯恩哈德,也因为试图提高运管效率,与工会产生冲突而被赶出公司。 大众在全球拥有约65万名员工,其中近30万在德国。该公司监督委员会的半数席位由劳工代表占据,而拥有该公司20%股份的德国下萨克森州政府通常站在工会组织一边。

  • 近期新能源板块用铝有何反馈?【SMM分析】

    》查看SMM铝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SMM  8月30日讯 即将进入“金九银十”传统旺季,8月汽车铝型材、3C铝型材率先传来利好消息,本周铝板带箔龙头企业开工率也出现回升,铝板带龙头企业开工率上涨0.6个百分点至71.0%;本周铝箔龙头企业开工率上升0.7个百分点,录得75.1%;再生及原生合金板块周内开工暂稳,预计9月随需求回暖而将出现上涨。 但据SMM调研了解,各开工率回升板块增量有限,目前暂未呈现出旺季显著增长趋势,整体来看,9月整体需求存好转预期,但铝价高位压制下游采购情绪,铝锭去库进程受阻,预计短期内开工率将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 聚焦终端需求,首先,光伏板块,1-8月光伏组件排产累计值同比增长18%左右,下游组件厂预计9月排产增减不一,总量来看可实现小幅增长,且部分头部组件厂对10月排产持乐观态度,预计光伏边框开工率或将企稳。目前,光伏边框加工费行业均价在3300-3400元/吨,该加工费不少加工厂表示亏本运营,部分供应商表示后续或将减少接单,而对于组件厂而言,他们也更倾向与上市企业或行业龙头大厂合作,主要因其资金更加充裕。用铝量方面,目前头部组件厂光伏边框用铝单耗约在0.48万吨/GW左右。 其次,新能源汽车板块,6.7月为汽车产销淡季,主机厂淡季检修产线,终端优先消化库存为主。目前据SMM调研了解,华南、华东汽车型材订单量出现回暖,开工率或支撑,尽管汽车铝型材同样面临加工费内卷的情况,但因其准入标准较高、产品质量要求高,且下游需求尚可,不少铝型材厂仍考虑转型至此赛道。展望下半年,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下乡等利好政策持续落地实施,企业新产品密集上市,将有助于进一步释放汽车市场消费潜力。但依然面临国内消费信心不足、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形势严峻、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等压力,叠加政策端持续扰动,或制约相关铝材行业开工率下半年涨幅。 整体来看,2024年是国内铝消费继续向新能源行业倾斜的一年,全球光伏装机增长预期及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逐年增长,都将会带动铝在交通及电力方面的应用出现同比增长预期。而2024年下半年,三季度云南电解铝基本恢复至满产运行状态,国内其他地区产能维持高开工为主,但考虑到四季度云南等地区水电铝仍存在较大不确定,2024年下半年国内电解铝产量增速有望放缓至2%左右。同时,电解铝进口持续亏损的影响,下半年国内电解铝净进口量同比有望下降13.5%,表观消费量来看24年下半年压力减少。反观消费,2024年国内光伏及新能源版块增长符合预期,但下半年行业排产增量不及预期,SMM预计2024年国内电解铝消费量收敛至4.4%。 》点击查看SMM铝产业链数据库

  • 车企半年报:一个比亚迪超1200个众泰 赛力斯营收增幅近500%、小鹏最亏钱

    截止8月31日,共20家A/H股整车上市公司已发布2024年上半年财报。经历了“内卷”加剧的上半年,20家车企中,比亚迪一骑绝尘,营收、净利双双排名第一;其中,营收为众泰汽车的1209倍。有10家车企实现了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的双增长,占比五成。 受产品结构及主营业务影响,20家车企上半年业绩亦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其中,小鹏汽车、北汽蓝谷、海马汽车和众泰汽车仍处在亏损状态;而合资品牌的日渐式微也拖累了上汽集团、广汽集团等老牌车企的业绩。 自主品牌表现亮眼 比亚迪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011.27亿元,同比上涨15.76%;实现归母净利润136.31亿元,同比上涨24.44%。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达到161.3万辆,同比增长28.46%。 今年上半年,国内市场“内卷”严重,不少企业均主动或被动地加入到“价格战”中。同样是“价格战”的排头兵,比亚迪表现尤为强韧,上半年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业务的毛利率达到23.94%,较去年同期提高了3.27个百分点。 作为老对手,长城汽车将盈利方向逐步转向海外市场。长城汽车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914.29亿元,同比增长30.67%;归母净利润70.79亿元,同比增长419.99%。“海外销售增长、国内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带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长城汽车方面表示。 财报显示,长城汽车1-6月累计销量55.97万辆,同比增长7.79%。其中,海外销售20.15万辆,同比增长62.59%,占销售比重大幅提升至36%,较2023年大幅提升10.32个百分点。 自主品牌中,吉利汽车和赛力斯的表现亦可圈可点。吉利汽车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073.05亿元,同比增长46.62%;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574.7%至105.98亿元。主营业务提升是业绩增长的关键。吉利汽车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为95.6万辆,同比增长40.98%。 “鉴于目前的销售情况,集团管理层一致决定把2024年的全年目标调整到200万辆以上。”在吉利汽车2024年一季度业绩交流会上,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表对新目标进行了分解——国内市场,吉利品牌销量115万辆、领克品牌销量27万辆、极氪品牌20万辆;海外市场,吉利品牌及领克品牌共35万辆、极氪品牌3万辆。 受益于与华为的合作,赛力斯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20.09万辆,同比增长348.55%;实现营业收入650.44亿元,同比上涨489.58%;归母净利润为16.25亿元,扭亏为盈。 合资品牌日渐式微 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继续上演着“冰火两重天”的“戏码”。以往作为“利润奶牛”的合资品牌,如今却成为了拖累。 上汽集团今年上半年实现总营收2846.86亿元,同比下降12.82%;归母净利润为66.28亿元,同比下降6.45%;扣非后净利润为10.20亿元,同比下降高达82%。“燃油车市场下滑、价格战空前激烈,(导致)公司销售收入减少,毛利下降。”上汽集团表示。 具体销量上,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累计销量182.70万辆,同比下降11.81%。其中,上汽大众同比小幅增长1.75%;上汽通用同比下降49.98%;上汽通用五菱上半年同比增长9.6%。从利润的贡献来看,上汽大众上半年净利润8.65亿元,同比增长62%;上汽通用上半年出现了22.75亿元的亏损,上年同期为5.28亿元。上汽通用五菱上半年净利润0.97亿元,同比增长142.1%。 相较上汽,广汽集团在今年上半年更是出现了“全线溃败”,累计销量为86.3万辆,同比下降25.79%,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降超三成。两大合资品牌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同比降幅分别为25.8%和28.28%。 广汽集团今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458.08亿元,同比下降25.62%;归母净利润5.16亿元,同比下降48.88%。扣非后净利润则出现3.38亿的亏损,同比下降112.51%。 东风汽车集团和长安汽车则处于向新能源转型的关键期,均出现了增利不增收的情况。其中,东风汽车集团今年上半年营收511.45亿元,同比增长12.06%,归母净利润为6.84亿元,同比接近腰斩。长安汽车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767.23亿元,同比增长17.15%;归母净利润为28.32亿元,同比降幅高达63%。 此外,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和北汽蓝谷因上半年销量不济,尚未能形成盈利能力,分别亏损26.53亿亿元和25.71亿亿元。在下半年,伴随着小鹏MONA和享界S9车型的上市,两家车企的业绩有望获得改善。相比之下,海马汽车和众泰汽车主营业务仍不见起色,并没有盈利的迹象。 商用车企海内外需求旺盛 在商用车领域,今年上半年商用车企普遍迎来了业绩飘红,主要受到了“以旧换新”政策和海外市场需求旺盛的拉动。 今年4月,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关于印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的通知,各地方政府也以真金白银的补贴来带动汽车消费。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补贴、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进一步提高商用车领域更新换代的积极性,为汽车消费市场增添新动力。 具体来看,宇通客车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3.36亿元,同比增长46.99%;归母净利润为16.74亿元,同比增长255.84%。安凯客车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48亿元,同比增长53.90%;归母净利润为725.78万元,同比扭亏。中通客车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7.55亿元,同比增长66.26%;归母净利润为1.11亿元,同比增长114.64%。 同时,商用车的出口也成为重要的增长点。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6月,商用车出口45.4万辆,同比增长25.7%。宇通客车在财报中提到,今年以来,各国人员流动持续增加,公交、旅游、客运等各细分市场需求持续恢复。“一带一路”政策带来的项目机会以及中东区域朝觐车等重点项目交付,推动出口行业大幅增长。受益于此,公司出口销量实现大幅增长,出口业务占比提高,业绩贡献增加。 除宇通外,今年上半年,江淮汽车出海业务也高歌猛进。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197.03亿元,其中境外收入(含港澳台)高达116.5亿元,占比提升至59%。上半年累计出口销量达到6.3万辆,约占总销量的三成。

  • 新势力8月“流火”:理想距“百万俱乐部”仅咫尺 零跑首破三万、小鹏寄望MONA

    尽管7、8月为汽车市场传统淡季,但随着各地报废补贴和置换更新政策的落地,今年8月新能源车市依旧是如火如荼。 9月1日,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零跑汽车、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和哪吒汽车陆续发布8月交付数据。其中,理想汽车出现了小幅的环比下跌,但仍以接近5万辆的交付量排名首位;零跑汽车单月交付首次突破3万辆,连续16个月同比上涨;蔚来交付量连续4个月超两万辆;小鹏汽车和哪吒汽车在当月则依旧表现平平,仍停留在万辆上下。 理想汽车8月交付新车48,122辆,同比增长37.8%。截至2024年8月31日,理想汽车已累计交付921,467辆,距离累计交付百万辆仅咫尺之遥。 理想L6在8月对理想汽车的交付贡献功不可没,已连续三个月突破两万辆。不过,L6虽然拉高了理想汽车的市占率,但却拉低了其平均售价,同时让理想汽车的车辆毛利率从一季度的19.3%跌至了二季度的18.7%。为提振进一步L系列销量,理想汽车进行了门店的展位调整。 “理想汽车的门店展位数量已经从2023年底的4.6台/店,提升到2024年6月底的5.1台/店,计划今年年底进一步提升至6台/店。”在财报电话会上,理想汽车销售与服务高级副总裁邹良军表示。 8月排名第二的零跑汽车当月交付新车30,305辆,同比增长113.57%,环比增长37.17%。其中,零跑汽车SUV家族交付占比超72%,零跑C16交付超8000辆。不断调整产品结构的同时,零跑也计划进一步加强海外市场的布局。零跑汽车将于第四季度在巴黎车展亮相全新平台的首款产品B10,该款车面向全球年轻消费群体。随着今年7月首批零跑C10与T03电动汽车从中国运往欧洲,9月,零跑国际预计将在法国、意大利、德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希腊和罗马尼亚欧洲九国市场销售零跑汽车;第四季度进军亚太、中东和非洲及南美洲。 尽管在7月底回调了优惠幅度,蔚来汽车在8月依旧保持着较为稳定的表现,交付新车20,176辆。除NIO主品牌,蔚来第二品牌乐道首批百家门店在9月1日开业,乐道L60新车到店并将于本月上市。 寄希望通过第二品牌提振销量的还有小鹏汽车。小鹏汽车8月共交付新车14,036辆,尽管完成环比25.94%的增长,但相比上述三家仍有差距。8月27日,小鹏MONA M03上市,共推出三款车型,售价区间为11.98万元至15.58万元。8月30日,小鹏MONA M03在成都车展上完成了首批新车交付。据了解,小鹏MONA M03在上市48小时后大定即突破30,000辆,或将带动小鹏整体交付量的增长。 哪吒汽车8月交付量为11,005辆,同比下降9.07%;1-7月累计销量同比下降10.37%至75,790辆。目前哪吒汽车亦在寻求新的突破。8月25日,哪吒S猎装完成上市,而哪吒汽车与宁德时代合作、全球首个基于CIIC一体化智能底盘和800V高压平台开发制造的哪吒S猎装纯电CIIC 800V版也已开启预售。 在度过了车市传统淡季后,随着各地以旧换新政策的持续深入,以及“金九银十”的到来,可以预期的是,包括造车新势力在内的9月新能源车市将更为“红火”。

  • 谁才是新能源汽车产量大省?广东遥遥领先 但陕西渗透率最高!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省以519.2万辆的汽车产量排名第一,其次分别为安徽、重庆、上海和山东,其2023年汽车产量分别为249.1万辆、231.8万辆、215.6万辆和197.4万辆。2023年全国汽车产量排名前二十的省(市)还包括湖北、江苏、吉林、浙江、陕西、北京、广西、四川、湖南、辽宁、天津、河北、河南、江西和福建。 EVTank数据显示,汽车产量排名第一的广东省在新能源汽车产量方面依然排名全国第一,2023年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253.2万辆。排名前五的省(市)还有上海、陕西、安徽和江苏,其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为128.7万辆、105.2万辆、86.8万辆和69.4万辆。2023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排名前20的省(市)还包括浙江、湖南、重庆、广西、山东、湖北、四川、辽宁、河北、吉林、河南、福建、江西、北京和山西。 从各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汽车总产量的比例来看,陕西省以71.6%的渗透率排名全国第一。其次分别为山西、上海、湖南和广东,其渗透率分别为63.2%、59.7%、58.6%和48.8%。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