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44

  • 关税冲击全球产业链 知名爆料人预测iPhone或大幅提高在美售价

    面对特朗普“关税大棒”的无差别攻击,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苹果,正在面临堪称动摇根基的商业难题——严重依赖亚洲产业链的这家消费电子巨头,恐怕不得不提高iPhone等一系列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定价。 特朗普上周三发布关税政策后,苹果股价周四和周五分别下跌9.25%和7.29%。截至发稿,周一夜盘时段又下跌超4%。 知名苹果爆料人马克·古尔曼在最新文章中指出, 在特朗普政策冲击下,多年以来一直避免提高美国市场定价的苹果公司,可能在今年最终“破防”。 苹果供应链集体承压 自从2017年iPhone X上市以来,苹果手机的旗舰型号起售价一直都是 999美元 。期间公司也通过调整内存容量、推出更大尺寸的Pro Max机型变相涨价。例如在2015年时,苹果通过取消iPhone 15 Pro Max的最低内存容量版本,将起售价提高了100美元。 所以对于美国苹果用户而言, 多年来999美元一直是重要的心理门槛 。这也是苹果为何把内存玩出花来,也要竭力维持这一定价。 然而,面对特朗普动辄30%-50%的进口关税,今年的涨价压力将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据古尔曼统计,按照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 正在不断提升iPhone、AirPods产能的 印度 将面临26%的关税; 生产iPad、Mac、AirPods等苹果产品的 越南 将面临46%的高额关税; 正在承接Mac产业链转移的 泰国 和 马来西亚 ,将面对37%和24%的关税; 即将开始生产AirTag和AirPods Max耳机网罩的 印尼 ,也将面临32%的关税。 再加上 苹果产业链的核心中国 ,苹果的整个生产链条全部“中招”。 折中计算, 假设苹果将25%的关税转嫁给美国消费者,iPhone 17 Pro的定价将接近1250美元。 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的贸易战打响时,苹果CEO库克成功说服特朗普,从而避免了关税对苹果链的冲击,但今年的情况显然有很大不同。 苹果此前曾试图讨好过特朗普,例如今年2月高调宣布未来4年在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注:这与公司原本的投资计划相差无几)。苹果CEO库克甚至亲自出席了特朗普的就职典礼,并自掏腰包缴纳了100万美元的“份子钱”。这些举动都未能阻止特朗普的征税计划。 变局将至 古尔曼表示,假设这些关税在4月9日全面生效,并持续到今年的新品发布季,苹果的定价和供应链政策都将出现显著变化。 除了挤压供应链外, 古尔曼认为拥有45%硬件利润率的苹果公司,存在自行承担一部分关税成本的空间 。同时公司也会认真考虑调整iPhone的价格,好在美国消费者已经明确知道涨价完全是特朗普的问题,所以不会被视为无端涨价。 对于苹果而言,时间会是短暂的有利因素——眼下正处于两个产品发布周期的间歇期。与许多美国同行一样,苹果近几个月一直在增加美国库存,这部分产品不会受到关税影响。这意味着 苹果公司最晚可以等到9月发布会时再决定是否需要涨价 。 古尔曼也警告称,这样做的弊端,是涨价的消息会成为舆论热点,无人关心新产品到底有哪些升级。 从苹果公司的过往决策来看,库克等人并不畏惧外部政策波动导致的提价。例如2022年苹果就曾因日元贬值大幅提高了日版iPhone的定价,同年苹果也因为通胀上调了欧洲和英国的定价。再往前数,英国脱欧时苹果也在英国涨过价。 最后一个问题,是苹果公司是否会将产业链继续分散化,例如在美国本土生产,或在这次被征收最低税率(10%)的巴西扩大生产。 古尔曼直言, 苹果公司“几乎不可能”在未来几年时间里,将庞大的产业链连根拔起并迁回美国。 如果管理层确实希望在美国实现有意义的iPhone生产, 至少需要5年时间才能看到工厂启动 ,更不用说对定价的影响了—— 纯正“美国制造”的苹果设备定价可能需要翻一倍 。例如目前基础版iPhone 16的起售价为799美元,在特朗普的影响下,将可能需要1599美元。 这种假设,对于美国消费者、美股投资者而言,都会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 小米力推出海高端化:手机定价压过iPhone 汽车2年后走向全球

    近日,小米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了全球发布会,将此前在国内发布的产品悉数带去全球市场。 其中小米15 Ultra在欧洲起售价1499欧元,超过苹果最贵的机型iPhone 16 Pro Max(欧洲市场起售价为1479欧元)。小米集团合伙人、集团总裁卢伟冰更是在发布会上表示:“推动我们在高端市场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目前来看,小米将手机之外的其他业务,包括汽车、大家电等推向海外市场,实现高端化,是小米发展的长期战略,也是其在港股市场一路走高的重要原因。去年8月起,小米的股价从15.36港元上涨到2月27日的最高价58.7港元,涨了近三倍。即便经历了近几日的回调,小米年初至今的股价涨幅仍高达48%小米市值已超越美团、比亚迪,最高达到1.47万亿港元,成为港股市值排名第三的公司,仅次于腾讯和阿里。截至2025年3月4日,小米集团总市值为1.27万亿港元。 有业内人士认为,依托“人车家”生态互联,有助于小米向全球市场拓展大家电业务,但同时如何摆脱“性价比”的刻板印象,也是小米需要面对的挑战。 向海外高端市场找增量 近年来,国内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增长逐渐放缓,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有限。向海外市场,尤其是高端市场要增量成为了各家智能手机厂商在存量市场中寻求增长的策略。 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2024年全球高端智能手机(批发平均价大于等于600美元)市场同比增长8%,增长速度高于整体智能手机市场的5%。 小米从2020年开始,就向海外高端市场发起冲击:先后将小米 10至15系列推向全球市场,其中小米 14 Ultra在欧洲市场首销销量比前代翻了3倍,同时带动了同场发售的小米 14销售同比增长6倍。 小米 15 Ultra则是延续了小米在海外市场的高端化策略,在欧洲定价继续超过iPhone 16 Pro Max,但提供了双卫星通讯,更强的影像系统和充电续航能力。 在全球发布会上,卢伟冰透露小米高端化步入全新阶段,手机、汽车、AIoT 业务加速出海,还将在海外正式推出大型家用电器。 根据小米最新披露的2024年Q3财报数据显示,在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集团总收入为925.1亿元,其中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营收占比为28.2%。 丁科技创始人、家电行业观察家丁少将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过去五年,国内头部家电、小微电子厂商积极投身全球化,主要由于国内市场饱和、竞争激烈,而全球市场空间广阔,出海能突破单一市场的增长瓶颈。 他还提到,相比欧美那些主打传统功能性研发及品牌拉力塑造的品牌,小米凭借领先的智能化和生态互联能力,运营效率更高,智能 AI 化及生态联动体验更佳,结合产业链和渠道运作优势,价格上也更具竞争力,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化优势。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截至2024年9月30日,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数超过8.61亿台,同比增长23.2%;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至AIoT平台设备用户数达到1710万,同比增长24.9%;小爱同学月活用户数达到1.35亿人,同比增长8.5%。 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则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小米生态协同的盈利在于其建成后的利润空间的提升,因此看似每个业务并不具备高利润,但一旦形成生态链,其成本优势、协同利润,以及未来的附加利润都是其他对手望尘莫及的,这也是部分供应商宁愿前期不赚钱也要抢占小米生态供应链的原因。” 摆脱 “性价比” 标签,小米高端化出海的挑战 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针对品牌高端化战略,卢伟冰提出了两个阶段的出海计划:第一阶段是小米产品以及品牌的国际化,而现在小米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将小米模式推广至海外市场。未来五年内,小米计划在海外开设1万家实体店“小米之家”,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强化品牌的全球影响力。 丁少将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小米品牌通过手机出海已具备一定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且积累了AI、通信智能化技术、设计及全球化品牌运作经验,同时擅长IoT生态布局,可协同带动汽车、家电业务智能化和生态化发展。” 屈放则认为,小米家电作为出海主推产品,依托小米生态链有望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不过,由于不同地区家电市场渗透率和竞争格局各异,小米需因地制宜制定策略。 有观点认为,尽管小米正用“技术越级+生态捆绑”改写全球高端市场规则,但其最大挑战在于:如何让欧洲用户相信,一个曾以“性价比”横扫市场的品牌,能提供与价格匹配的奢侈品级服务体验。 Canalyse分析师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从手机销量的整体数据上来看,2024年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创下历史新高,售价在800美元及以上的智能手机超过4100万部。尽管小米以2220万部的业绩位居第三,出货量与去年持平,但(高端手机出货量增长)这一趋势的主导者主要是苹果和三星。” 截止到目前为止,小米汽车尚未在海外上市销售,今年和去年都仅仅作为展品在MWC大会上亮相。 卢伟冰在发布会上披露,小米汽车计划在 2027 年正式进军海外市场。“小米的立足之本在于深耕本土市场,作为一家中国车企,唯有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方能谈及海外扩张。因此,小米汽车的首要任务是在中国市场取得显著成绩,为海外拓展奠定坚实基础。” 有汽车分析师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部分海外市场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不足,如充电桩数量少,会影响消费者使用体验,导致市场接受度受限,小米需要等待市场进一步成熟或投入大量资源建设基础设施,这需要时间和成本。 该名分析师补充道,保障稳定的供应链是产品全球供应的基础,小米需要时间优化和完善供应链和售后体系,包括维修、保养、配件供应等,确保在海外市场销售时能满足需求,避免出现供应短缺等问题。

  • 汽车售价52.99万 手机定价6499起 一文速览小米“双Ultra”发布会

    Xiaomi 15 Ultra 暨 Xiaomi SU7 Ultra 小米新品发布会今日举办。 发布会上,小米集团CEO雷军发表演讲。他表示,小米坚持技术立业,2021-2025年,预计五年研发投入1050亿元,2025年预计达300亿元,AI及相关业务将占四分之一。 雷军表示,小米SU7上市9个月时间销售锁单24.8万辆,交付13.5万辆。 雷军还表示,小米15是小米最成功的旗舰手机产品。他援引数据称,2025年1月,小米手机以16.8%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第二。该榜单显示,第一名为华为,vivo、OPPO和苹果则分别位居第三、四、五名。 发布会上,小米15Ultra正式发布。小米15Ultra搭载高性能天线组、三颗通信芯片,搭配AI全场景优化,让通信性能大度提升,游戏、直播等延迟大幅降低。支持无网通话,挑战行业最远7km双向通话;并全系搭载天通卫星通信,全球首发手机直连卫星数据功能;还有北斗、天通双卫星版,搜星速度更快。 小米15 Ultra售价公布,6499元起,3月3日早10点正式开售。 发布会上,小米SU7Ultra亮相,该车目标成为地表最快的四门量产车,搭载小米超级三电机系统,标配赛道版散热系统、制动系统,纽北调校底盘系统,标准版就能直接上赛道。 小米发布SU7 Ultra,定价52.99万元。 小米 SU7 Ultra共有五款颜色可选,经典色系:曜石黑、珍珠白;豪华色系:太空银、鹦鹉绿;跑车色系:闪电黄。 另外,雷军还宣布将推出小米SU7 Ultra纽北限量版,纽北挑战完成后上市,售价81.49万元。

  • 小米高端化再进一步:本周手机、汽车双旗舰发布

    小米连续在汽车、手机端发力。 日前,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晒出小米SU7 Ultra原型车视频和照片,同日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也开启了一场关于小米15 Ultra的新品曝光直播。 据了解,小米将在下一周会召开新品发布会,发布包括小米15Ultra和小米SU7 Ultra在内的“双旗舰”,以及AIoT相关的一系列产品。 卢伟冰称, 小米15 Ultra将会是小米手机突破6000+元档位的关键产品。 手机业务之外,卢伟冰也给大家电立下了高端化的目标,只对标全球市场上的标杆品牌。 雷军通过微博宣布,小米汽车App已开放小米SU7 Ultra的提前小定服务,用户现在可以下载App进行预订,发布后将享有优先排产的权利。据悉,该款车型预售价为81.49万元,意向金为1万元,正式发售后可随时退还。 目前资本市场对小米的高端化战略较为看好。高盛在本周稍早前公布研报中,将小米12个月目标价从38港元大幅上调至58港元,较周五收盘价高12%以上,并重申了“买入”评级。 截至2月21日收盘,小米集团港股股价持续刷新历史新高,小米集团最新股价报51.7港元/股,总市值1.3万亿港元。 小米新款Ultra机型定价将上涨 在小米15 Ultra的爆料直播中,卢伟冰曝光了小米15 Ultra的主要配置:新机将采用高通骁龙8至尊版芯片,配备2K全等深四微曲屏,支持1-120Hz LTPO动态刷新率,以及升级版的卫星通信功能,全系标配天通卫星通话,顶配版额外支持北斗卫星短信 影像层面将会是小米15 Ultra的重点升级,其中新机型将采用1英寸主摄+2亿大底长焦,采用了14mm广角+23mm主摄+70mm中焦+100mm长焦四摄。 其中,主摄依旧采用了索尼1英寸LYT900传感器,与前代小米14 Ultra维持一致,卢伟冰称,通过优化算法和硬件调校,进一步提升了动态范围和暗光表现。 此外,小米15 Ultra首次配备三星HP9 2亿像素潜望长焦,支持4.3倍光学变焦,并最高支持200mm/400mm变焦。 卢伟冰在直播中展示了小米影像实验室的配置:小米影像实验室一共搭建了24 个真实场景。其中包含了茶室、咖啡馆、衣帽间、博物馆、KTV、商业街等,覆盖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场景,模拟用户实际拍照体验。 此前直播时,在谈及到新品手机定价时,雷军称,小米14 Ultra起步价6499,是由于高端旗舰的元器件和研发成本越来越高。他表示,从盈亏角度来讲,小米15 Ultra应该要涨价,但是至于最终要不要涨价,”小米产品的定价往往时在最后一天决定的。“ IDC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6.4%,达到12.4亿部,其中,小米成为前五大手机品牌中销量增长最快的品牌,2024年其全球出货量达1.685亿部,同比增长15.4%,占全球市场份额13.6%,排名全球第三。 ## 超级小爱接入DeepSeek,AIoT欲撑起第三个超万亿规模市场 除了小米15 Ultra,小米还将发布米家中央空调、洗烘套装洗衣机Pro、双系统冰箱Pro、超级小爱音箱、变频除湿机、小米Buds5 Pro、Redmibook 2025 Pro等家电或数码电子新产品。 其中,REDMI Book Pro 2025款将会是小米首款AI PC产品,此前小米公司产品行销总监马志宇已经晒出了一款REDMI笔记本新品的包装盒,搭载英特尔酷睿Ultra 5处理器。 而即将发布的新款智能音箱将搭载“超级小爱”,除了支持多轮对话、家电控制外,还实现了远程控车。《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小米超级小爱现已上线DeepSeek-R1模型,默认使用联网搜索,输入打开深度思考即可开启。 目前,小米旗下有多款手机均支持了超级小爱,小米13、小米Civi 4 Pro、小米MIX Flip、小米MIX Fold 3、Redmi K60 Pro、REDMI Turbo 3以及之后推出的机型,均提供了超级小爱支持。 家电方面, 卢伟冰此前曾表示,小米大家电是小米手机业务和汽车业务之外第三个超万亿市场规模的战略硬件业务,并且高压强投入。手机业务之外,卢伟冰也给大家电立下了高端化的目标,只对标全球市场上的标杆品牌。 据悉,小米首座智能家电工厂于去年在武汉正式奠基动工,是小米继汽车超级工厂、手机智能工厂后,在全国建设的第3座智能工厂。项目一期将建设家用空调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计划今年11月正式投产,2026年大规模量产。

  • “廉价版”iPhone新机来了!“果链”透露最新业务进展 苹果AI加速入华

    “廉价版”iPhone新机来了! 当地时间2月19日,苹果公司官网发布了一款新的智能手机“iPhone 16e”。其美国官网显示,iPhone 16e的起售价为599美元,2月21日接受预购,2月28日发售。其中国官网上的起售价为4499元,接受预购和正式发售的日期与美国相同。 这也意味着,iPhone 16e是目前苹果官网售价便宜的iPhone,也是目前支持苹果AI助手Apple Intelligence便宜的机型。 从硬件配置来看,iPhone 16e与iPhone 16基本一致,只是iPhone 16e采用的并非满血版A18,GPU从5核心砍成4核心,沿用了iPhone 14系列的刘海屏幕设计,但无缘iPhone 16系列上的蓝宝石相机按钮,以及MagicSafe无线充电。 值得一提的是,iPhone 16e采用了苹果首款自研5G芯片——Apple C1,该款芯片取消了对DC‑HSDPA(WCDMA下3.5G格式)的支持,LTE和5G频段支持和标准版的iPhone 16一致。 Canalys相关分析师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苹果一直通过使用前代机型的零部件来降低BOM成本,提升新款iPhone SE系列的价格竞争力,iPhone 16e也延续这一策略,但iPhone 16e依然搭载了A18芯片和与iPhone 16系列相同的DRAM,以支持Apple Intelligence。 ▍“果链”透露最新业务进展 受上述消息影响,截至2月20日收盘,“果链”概念表现强劲。板块内,水晶光电录得涨停,长盈精密、领益智造、闻泰科技、歌尔股份等跟涨。 为了解“果链”最新业务进展情况,2月20日,《科创板日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多家相关上市公司证券部。 其中, 水晶光电是苹果在光学元器件领域的核心供应商,其相关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消费电子组装厂对上游元器件的需求较为正常,单从公司角度暂时没有异常波动。微棱镜产品在苹果手机方面的应用,目前主要还是在高端机型,大范围的下沉趋势暂时没有看到。” 水晶光电在今年2月7日所披露的投资者调研纪要中提到,在手机业务端,其为大客户配套的微棱镜产品,由于配套机型下沉,叠加该公司是主要供应商,市场需求的提升带动了出货量的提升,为其2024年的业绩增长起到了较好的支撑作用。 同为苹果光学器件供应商的蓝特光学,其微棱镜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潜望式摄像头等光学模组中。 蓝特光学方面相关人士2月20日表示,“2024年,下游市场对于公司微棱镜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增长。而微棱镜产品在智能手机的下沉应用,更多取决于各大厂商在中低端机型下放长焦镜头及‘潜望式结构’的升级规划;将各类微棱镜应用于长焦镜头,形成‘潜望式结构’,也是多家手机行业巨头的共同方案,该品类的市场规划具有长期性。” 蓝特光学曾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该公司智能手机核心大客户A的潜望式镜头应用机型从2023年iPhone 15 Pro Max单款机型,渗透至2024年iPhone 16 Pro及iPhone 16 Pro Max两款高端机型。 蓝思科技是苹果手机玻璃、金属、后盖、摄像头等结构件模组的核心供应商。 近日,有市场消息称,苹果折叠屏幕将采用蓝思科技的UTG玻璃,该公司拟2025年扩展UTG生产线。对此,蓝思科技相关人士2月20日回应称:“不方便透露具体情况。”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2024年年底,蓝思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中表示,该公司早已布局折叠保护屏相关技术,具备快速量产折叠屏手机各种材质的柔性屏、后盖、摄像头等结构件和模组的能力,已深度配合各大品牌进行研发和量产。 兆易创新NOR Flash此前进入苹果供应链。2月20日,《科创板日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从兆易创新证券部了解到,该公司产品主要用于苹果耳机产品,暂未用于手机。其证券部相关人士表示, “今年终端市场的增长与否,还需要具体看下半年情况。上半年包括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应用比较平稳,包括AI应用等还处于起步阶段,行业内产品——包括我们的产品,现在都只有出货量的增长,价格层面(暂时)还涨不起来。” “果链”歌尔股份主营业务包括智能硬件(VR/AR)、智能声学整机(TWS耳机)以及精密零组件(传感器/光学器件)等业务。 歌尔股份证券部人士2月20日表示,“消费电子终端需求复苏是一个长期趋势。长期来看,会有个不错的增长。” ▍苹果AI加速入华 由于国内法规对AI大模型的备案要求,外国手机品牌的AI功能要想入华,最快速的方式在于与国内大模型厂商合作。 2024年6月,苹果公司推出AI产品——Apple Intelligence。同年10月,苹果公司Apple Intelligence功能正式公开上线,在iPhone上落地AI功能。 公开资料显示,自2023年起,苹果与多家国内AI厂商接触,曾试图选择百度的文心大模型。而最新消息显示,苹果AI最终选择与阿里云旗下的通义大模型达成合作。今年2月13日,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蔡崇信在迪拜举行的2025世界政府首脑峰会上正式确认了阿里与苹果的合作关系。 回看苹果公司,从其2025财年第一财季的财务业绩来看,本季度该公司实现营收1243亿美元,同比增长4%;季度摊薄每股收益为2.40美元,同比增长10%。 但该季度苹果在大中华区营收为185.13亿美元,同比减少11%,成为苹果主要市场中唯一出现收入下滑的地区。 对于该季度苹果在大中华区收入同比下降的原因,苹果CEO蒂姆·库克表示,主要由于苹果还未在该市场推出AppleIntelligence,以及渠道库存变化的影响。 今年1月底,苹果CEO蒂姆·库克在财报业绩交流会上表示,苹果已在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地推出了Apple Intelligence,正努力将Apple Intelligence推向更多地区。 在iPhone 16e发布后,《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苹果更新了iOS 18、iPadOS 18以及macOS Sequoia的官方页面,进一步明确了下一轮更新的发布时间,将在4月初增加对简体中文、英语(印度、新加坡)、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日语、韩语、葡萄牙语(巴西)和西班牙语的支持,而越南语等更多语言将在2025年晚些时候推出。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于年内在华成立了一家新公司。 天眼查信息显示,2025年1月10日,苹果技术开发(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经营范围包括软件开发、大数据服务、数据处理服务以及存储支持服务等。 《科创板日报》记者还了解到,苹果将于今年3月25日在上海举办一场以“利用Apple智能的力量”为主题的开发者活动。该活动上,苹果将会公布Apple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最新动态,以及帮助开发者了解如何利用该框架让应用与Siri和Apple Intelligence无缝互动,提升用户体验。 有开发者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这次开发者大会也是为了让中国的开发者更快地掌握App Intents框架,加速苹果AI在中国落地,开发出更符合中文用户使用习惯的AI助手。” 在这场AI角逐浪潮中,各大手机厂商竞相出击。 当前,华为、小米、OPPO、vivo等国产安卓手机厂商,不仅上线了自研的AI助手和相关服务,还纷纷官宣加入了DeepSeek-R1大模型。 Canalyse高级研究经理Jusy Hong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iPhone 16e是入门级用户进入苹果生态系统的门户,尤其是随着Apple Intelligence的推出,iPhone 16e有望加速苹果老机型的升级换代。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iPhone 16e已将苹果AI手机价格下探至4499元档位,但安卓阵营的厂商们在AI手机降本增效方面的动作亦颇为迅猛。 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的《AI手机的现在和未来》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AI安卓手机的平均售价将降至689美元,相较2024年下降30%。随着AI SoC成本的不断下降,苹果可能面临更大的压力,如何在保持市场份额的同时平衡价格与性能,将是其面临的重要挑战。 而“廉价版”iPhone新机能否为苹果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还有待市场与时间的检验。

  • 新机突袭!苹果发布iPhone 16e 起售价4499贵了还是真香?

    当地时间周三(2月19日),苹果公司官网发布了一款新的智能手机“iPhone 16e”。 美国官网显示,iPhone 16e的起售价为599美元,2月21日接受预购,2月28日发售。中国官网上的起售价为4499元人民币,接受预购和正式发售的日期与美国相同。 苹果称,iPhone 16e是“iPhone 16家族”的新成员,“以更超值的价格为用户提供强大功能”。与之相比,iPhone 16基础款的起售价为799美元,上一代的iPhone SE为429美元。 选购页面显示,iPhone 16e提供白色和黑色两种外观配色,可选存储容量有128GB、256GB和512GB三档,高档的512GB的售价为899美元和7499元人民币。 外观上看,iPhone 16e与先前媒体爆料的整体一致,配备6.1英寸超视网膜XDR显示屏,采取了全面屏设计,淘汰了原本iPhone SE机型上的实体Home键,转用USB-C接口(即Type-C接口)。 iPhone 16e是iPhone 16家族中唯一一款使用刘海屏设计的手机,并非灵动岛设计,只有一个摄像头(4800万像素融合式摄像头)。因此,其外观整体上确实更像是iPhone 14。 硬件方面,iPhone 16e配备4核GPU+6核CPU的A18芯片,官网称“6核CPU比iPhone 11搭载的A13仿生芯片快最多80%,GPU则快最多70%。” A18芯片意味着iPhone 16e可以运行那些高端机型的应用程序和游戏,支持个人智能化系统 “Apple Intelligence”(苹果智能),官网称其运行机器学习模型速度比A13仿生芯片快最多6倍。 另外,新闻稿提别提到,16e搭载了首款由苹果设计的蜂窝网络调制解调器“C1”,苹果称C1是“iPhone迄今能效最高的调制解调器,具备快速稳定的5G蜂窝网络连接性”。 先前,苹果公布的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其iPhone营收录得同比下降,且不及市场预期。因此,对于苹果来说,公司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新的入门级机型也将被寄予恢复iPhone增长的厚望。 本周早些时候,知名分析师郭明錤预计“iPhone SE 4”在今年上半年、下半年的出货量分别约为1200万部、1000万部,表现将略好于之前的SE机型(年出货量近2000万部)。 郭明錤认为,这不仅有助于降低淡季对出货的影响,还能促进苹果智能的渗透率。

  • 手机与汽车圈竞相“拥抱”DeepSeek 特斯拉、小米等“按兵不动”

    越来越多的手机、汽车厂商开始拥抱DeepSeek。 根据公开信息,主流手机品牌中,华为、荣耀、OPPO、vivo、努比亚、星际魅族等多家国产手机品牌均已经官宣接入DeepSeek-R1大模型。此外,目前已有超过20家车企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覆盖智能座舱、语音交互、车控系统优化、AI运营等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DeepSeek的“来势汹汹”,包括小米、“蔚小理”、特斯拉在内,部分企业仍选择自研大模型。 有业内人士认为,国内手机品牌的自研大模型只是起到兜底作用,与第三方合作仍然是不错的方案。“以车企为例,DeepSeek可以快速提升智能座舱体验,后期若被应用在训练智能驾驶系统时,能降低数据训练成本,提升训练效率。” 手机厂商纷纷接入 自2025年2月5日起,国内主流手机厂商陆续接入DeepSeek大模型,为用户带来AI助手的全面升级。 华为率先推出小艺助手APP接入DeepSeek-R1 Beta版,于2月10日升级为正式版,新增“联网搜索”功能,让小艺助手在知识库时效性和对话流畅度上大幅提升,能满足用户如编程代码生成等复杂语音提问。 荣耀则在2月8日正式接入,尽管初期因用户激增导致服务器短暂拥堵,但升级后的DeepSeek-R1联网版在多语言翻译、文本写作及实时问答等功能上,回答准确率平均提升15%,特定场景最高提升85%。 据悉,OPPO将在本月发布的折叠屏旗舰FindN5上首发搭载DeepSeek,用户通过小布助手语音唤醒即可调用主打商务办公场景。OPPO产品负责人周意保曾公开表示,通过云端调用DeepSeek的方式,可以为用户提供更高效、更流畅的AI交互体验。 努比亚将6710亿参数的DeepSeek全尺寸嵌入系统,与多模态AI耳机等设备联动,目前Z70 Ultra正在内测中。通过全尺寸内嵌DeepSeek-R1,努比亚Z70 Ultra可在星云智能对话界面直接调用DeepSeek-R1,避免多入口带来的繁杂操作。 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中兴通讯终端事业部总裁、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倪飞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全尺寸内嵌的方式将其与星云AI深度融合,更好地实现我们为用户提供价值,让手机、耳机等AI生态产品成为用户的智能伙伴。” 此外,vivo也计划在OriginOS系统深度融合DeepSeek,未来蓝心小V将支持文案创作、图片生成等高级功能,不过具体上线时间待定。 而星际魅族则在魅族21系列、Lucky08手机及StarVAR眼镜等产品陆续接入,实现多终端联动。 有观点认为,从成本角度来看,DeepSeek的开源特性是吸引众多手机厂商的重要因素。厂商无需投入巨额资金进行自研大模型,便能获得顶尖 AI 能力,大大降低了研发成本。 Canalys研究分析师钟晓磊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Deepseek降低了大模型的硬件开销,让端侧大模型更加可用,云端大模型成本更低。但手机作为具备多种传感器的移动设备,图像、视频等多模态的能力也至关重要,这是目前仍需解决的挑战。” 传统车企借力DeepSeek 手机厂商之外,近期共有近20家汽车厂商也积极跟进DeepSeek大模型,包括比亚迪、吉利、极氪、上汽智己、宝骏、长城、广汽集团、一汽奔腾、零跑汽车、北汽、长安、smart、东风岚图等等。 其中多数车企希望将DeepSeek应用于智能座舱,优化智能座舱的语音交互,快速调用车载功能,还可基于车内外场景主动分析用户潜在需求,提供个性化推荐与主动服务,如调节车内温度、播放音乐、导航、主动调整座椅位置等。 此外,汽车智能驾驶上游陆续也有企业宣布支持DeepSeeK大模型,芯片企业包括华为昇腾、爱芯元智、地平线、芯擎科技、英伟达等,智驾方案提供商包括当虹科技、东软集团、亿咖通、商汤科技等。 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当虹科技表示:“DeepSeeK-R1的推出,汽车成为重要智能体载体,R1本地部署要求大幅降低,低成本、高性能AI Agent与座舱结合,显著提升人车智能交互体验的同时,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未来有望成为智能座舱的发展新趋势。” 华福证券在研报中指出,“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加入到DeepSeek的阵营之中,不仅可以快速打破行业内的技术壁垒,降低AI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应用成本和门槛,还能带来更加强大的性能和更好的服务,提升智能汽车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小米、“蔚小理”按兵不动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蔚小理”还没有加入“拥抱DeepSeek”的大军。 以小米为例,实际上一直在尝试做自研大模型。此外,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小米创业的15年来,一直聚焦在手机、汽车、智能家居、智能制造这些领域,并且下决心把AI技术落到各个终端产品上。 除了传出的开出千万年薪招聘DeepSeek开发者罗福莉之外,小米还被传巨资打造GPU万卡集群,增加数据中心的算力规模,为未来可能需要的训练任务和推理任务夯实算力基础。据悉,在2023年4月小米组建AI实验室大模型团队之时,就已拥有了6500张GPU。 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此前也透露,小爱同学已通过大模型备案,未来将提供更广泛的功能体验。小米大模型团队的两篇论文也入选NAACL 2025,并被收录为主会长文。 钟晓磊认为,国内手机厂商虽然都有其自研大模型,但从目前行业发展的阶段来看,自研模型更多是兜底的作用,模型能力很难一直保持领先,需要灵活地寻找领先的第三方合作伙伴。“接入deepseek目前来看对整体竞争格局影响不大,但长期来看拥有AI生态优势的厂商更加容易维持其用户粘性。” 主打智能化技术的蔚来、小鹏和理想汽车(“蔚小理”)目前也未公开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 其中,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DeepSeek大模型给全球科技圈带来了震撼,其在数字世界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但在物理世界的应用仍面临挑战。小鹏汽车目前更倾向于通过自研技术来提升智能化体验。 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也承认,DeepSeek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他认为并不将其视为AI领域的一次革命性突破,且对DeepSeek声称的低成本与高性能的技术突破持有审慎态度。 昨日,马斯克旗下xAI推出最新大模型Grok 3。xAI工程师称,Grok-3和Grok-3 mini在多方面性能上都超过或媲美Gemini、DeepSeek和ChatGPT等对手。 有汽车分析师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新势力更注重通过全栈自研来掌握主动权,构建差异化优势,尤其是“蔚小理”三家企业都在智能驾驶上,加速自研芯片,试图通过自主技术减轻对英伟达的依赖。“DeepSeek可以用作研发辅助,但核心技术层面上,应该不会‘外包’出去。” 该名分析师进一步解释称,在初期阶段,DeepSeek局限在人车交流的入门基础上,训练成本相对较低。对于传统车企而言,借助其智能化能力和表现,快速补齐智能座舱短板,缩小与新势力的技术差距。“只用在语音助手上面,确实有些大材小用。DeepSeek真正的价值还是通过端侧高效推理能力,帮助车企在训练智能驾驶系统时,降低数据训练成本,提升训练效率。”

  • 春节期间手机市场迎消费热潮 机构看好2025年国内手机出货量增长

    春节前,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购新补贴在全国实施,购买价格低于6000元的这三类产品,可享受15%的补贴。江苏淮安一家手机卖场,销量对比之前上涨了400%。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20日至2月1日,已有1470.4万名消费者申请了1886.7万件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 中信证券指出,消费电子补贴对产业链的影响既体现在缩短换机周期(量),也体现在促进产品高端化升级(价),有望拉动下游需求增长,带动换机周期缩短,预计国内手机出货量2025年达到3.1亿部至3.2亿部规模,看好国产安卓品牌公司以及弹性较大的安卓链芯片设计及光学公司。同时,也无需担忧“果链”公司的业绩确定性,苹果2025年的主要看点在于AI创新下的全球换机+新兴地区份额拓展逻辑,今年出货总量仍将保持稳定。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蓝思科技 与国内外主要消费电子品牌形成了长期战略合作,成为外观件、结构件、功能模组的主力供应商。公司为苹果结构件模组核心供应商。 卓翼科技 作为国内大型3C产品和智能硬件产品的方案提供商,深耕3C领域近二十年,聚焦网络通讯、消费电子以及智能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近16年来最差开局!苹果股价已跌至关键防线 重磅财报能否力挽狂澜?

    苹果公司股价今年开局表现实在不佳:截至周五收盘,苹果在2025年年初至今已经累计下跌了11%,创下2008年以来最差的开年表现,同时也是“美股七巨头”中股价表现最差的一个。 在这轮大跌之后,苹果距离关键技术支撑线只有一步之遥。如果本月底苹果发布的财报不如人意,可能会引发苹果股价进一步下挫,甚至波及投资者对于其他美股大型科技股的信心,引发一场更大范围的抛售。 苹果股价已跌至关键水平线附近 本轮下跌之后,苹果股价在周五收报222.78美元,距离200日移动均线(现为217.58美元)只有几美元之隔。而200日均线一直被视为苹果股价的长期支撑位,也是许多交易员关注的一个技术水平。 苹果股价已跌至200日均线上方 该水准“总是一个很好的趋势参考点,” Strategas Securities LLC技术策略师Todd Sohn表示,“当一些股票开始接近该水准,或开始跌破该水准时,你就会对该股的上行趋势是否仍保持完整失去信心。” 对苹果股票来说,当前的情势很不妙。随着本轮大跌,苹果已经失去了其全球最大市值公司的宝座。 如果苹果跌破200日均线,等待它的或许将是一场大规模抛售。 Fairlead Strategies LLC的执行合伙人兼创始人凯蒂·斯托克顿(Katie Stockton)认为苹果股票将进一步下跌。根据技术分析,如果股价跌破200日移动均线,她关注的下一个水平是 208美元 左右。 斯托克顿称,该水准“更有可能是回调走向成熟阶段的一个点……我们显然没有预言未来的能力,但根据他们目前的情况, 看起来我们将看到200日移动均线被突破,并向第二个支撑位前进。” 或引发更大范围恐慌 虽然单单苹果一只股票还不足以影响标普500指数,但在本轮大跌之前,苹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全球最大市值的公司,同时也在标普500指数中占据最大的权重。考虑到其规模和地位,该公司股价的大幅波动仍然值得更多投资者关注。 如果苹果股价持续遭到抛售,并且将这样悲观的情绪蔓延到其他大型科技股身上,标普500指数在今年还能否持续上涨恐怕就要打一个问号了。 Fairlead Strategies LLC的执行合伙人凯蒂·斯托克顿表示: “鉴于苹果一直面临压力的事实,市场一直相当具有韧性。”不过,“ 它肯定有可能给这些主要指数带来更多风险 。如果我们看到我们预期的那种下行跟进,那么这些指数要摆脱这种影响将更具挑战性。” 下份财报将是关键 对于苹果投资者来说,本月底将是决定股价走向的关键日子:苹果定于美东时间1月30日收盘后公布季度收益。目前,华尔街预计苹果将公布每股盈利2.35美元,营收1242亿美元。 当然,如果苹果财报表现意外超出分析师预期的话,苹果股价可能只是测试200日移动平均线,然后反弹走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交易员也可能将200日均线作为开始买入股票的关键指标线。 “可能会有买家将200日均线设定为买入点,” 技术分析师Sohn表示,“那么问题就变成了;如果苹果股价持稳,苹果能反弹到260美元吗?”

  • 三星再度打响“AI手机”定义战争:AI集成手机操作系统的大门开启

    时隔一年,全球销量最高的安卓手机品牌三星,又跑到苹果大本营附近发布最新的AI手机,同时进一步拓宽AI在手机上的用途边界。 鉴于去年6月发布的“苹果智能”直到今天也未能完全上架,所以基于谷歌Gemini和自研AI的三星手机,依然在AI应用领域稳稳压过老对手苹果一头。 与去年类似,Galaxy S25沿用了“矩形平板”的设计语言,三款手机(Galaxy S25、S25+、S25 Ultra)售价从799美元至1299美元不等,全都采用定制款的高通骁龙 8 Elite处理器。三星表示,与上一代产品相比,Galaxy S25的NPU性能提升了40%、CPU提升了37%、GPU提升了30%。 当然,在手机性能普遍过剩的今天,相较于硬件上的堆料,软件层面的差异更加能定义一款新手机的发布成败。 有哪些AI层面更新? 三星这一代AI手机的主要卖点,在于One UI 7操作系统, 将去年初见惊艳的一系列单独AI应用(例如画圈圈搜索、通话AI转写和总结等),融合成整个系统层面的功能。 在操作系统中,有一个名为AI Select的新功能,用于识别可以使用AI的场景,例如总结手机播放视频的概要。 这一代AI的最重要升级是所谓的“跨应用操作”。 例如使用者可以要求手机AI通过地图软件搜寻附近的餐厅、生成推荐,然后撰写一条向朋友分享餐厅的短信——用户只需要最后确认并对手机高喊“发送”。 当然,用户也能够直接让AI“查阅整个赛季的阿森纳足球队赛程,并添加到系统日历里”。 同样基于Gemini Live的实时语音功能, 使用者可以与手机进行实时对话 ——例如练习重要的演讲,并获得AI的实时反馈。作为多模态应用,使用者也能在对话中上传图像、文件,以及流媒体视频,以丰富对话的上下文内容。 再举一些融合这些操作的案例, 例如当不懂法语的用户在巴黎旅游时,可以拍下餐馆的菜单,让AI推荐一些“单价低于50欧元的菜” 。现在的“AI代理”还能更进一步, 可以直接说法语向服务员点菜 。 根据媒体的测评,Galaxy AI助手另一个比较有用的功能是从视频中总结内容,并在“三星笔记”中呈现。 例如使用者可以调出一个食谱视频, 1秒钟都不看,直接让AI总结内容到便签中,供稍后查看 。除此之外,AI还能够用于直接识别手机视频中的歌曲。 据悉,这个系统级别的AI助手适用于所有谷歌、三星第一方程序,同时会向第三方开发者提供APK,供他们添加到自己的应用流程中。 去年颇受好评的“画圈圈搜索”功能今年也有升级,系统将能识别屏幕上的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和网址,并提供互动选项。三星表示,已经有1000万Galaxy手机用户使用过这项功能。 除了AI功能外,One UI 7会在手机底部提供一个实时状态通知栏“Now Bar”,功能类似于苹果“灵动岛”的实时活动,能够显示球赛比分、外卖还有多久能到,以及计时器、音乐等应用的实时活动。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