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635个
星源卓镁9月26日公告了接受财通证券、德邦基金、西部利得基金以及博时基金等特定对象调研的情况。 对于公司镁合金产品的应用范围?星源卓镁表示: 公司现阶段主要致力于镁合金产品在汽车轻量化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对于未来单车用镁量处于怎么样一个水平?星源卓镁表示: 镁合金应用领域的技术突破有效解决其耐蚀性及易氧化问题,镁合金汽车零部件的使用开始增长,目前正处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过渡阶段,市场发展潜力可观。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预测到 2030 年,镁合金在乘用车中材料重量将增加至单车 45kg。 对于镁合金的应用场景是否与铝合金的重合?星源卓镁表示:镁合金与铝合金之间不仅是一种竞争的关系,更属于齐头并进,两者皆是汽车轻量化制造的优选材料。镁合金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阻尼性好、铸造性能佳等优良性能,可以有效减轻汽车自重、节约油耗、降低排放、提高汽车性能,是极佳的轻量化材料。 对于公司在铝合金产品上有扩展计划吗?星源卓镁表示:公司坚持以技术性强、工艺复杂、附加值高的镁合金、铝合金精密压铸件为主的产品路线,在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的基础上,扩充产品种类,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对于公司募投项目目前的投产情况如何?星源卓镁表示:公司的募投项目为高强镁合金精密压铸件生产项目与高强镁合金精密压铸件技术研发中心,已于2021 年陆续投入使用。目前公司产能正在有序爬坡阶段,在手订单情况良好。 对于目前汽车哪些部位零部件可以替换成镁合金?星源卓镁表示:镁合金在汽车零部件上的应用主要分为壳体类、支架类、扶手结构件类、汽车显示系统类。壳体类主要包括离合器壳体、变速器壳体、发动机前盖、气缸箱、过滤器壳体等,由于镁合金的阻尼衰减能力强,用于制造壳体类零部件可以降低汽车运行时的噪声;支架类主要包括转向支架、转向盘、大灯支架、制动器、离合器踏板托架、制动支架、座椅框架、车镜支架和轮毂等;扶手类主要包括汽车后座通道类扶手板;汽车显示系统类主要包括汽车液晶显示器背板等,由于镁合金具有很好的抗冲击韧性,减振量大于铝合金和钢铁,用于制造支架类等零部件可以提高汽车的平衡性、安全性和舒适性。 对于新势力车企对镁合金产品的接受程度会不会较传统车企更高?星源卓镁表示: 公司客户群体丰富,产品终端应用于部分新势力及传统车企。目前随着各大车企不断追求设计更加集成化和复杂的压铸件去应对汽车轻量化和成本控制的双重准则。 公司通过不断地设计优化调整,提供更加丰富及轻量化的产品供客户选择及适配。 对于半固态压铸作为一种新型工艺,应用前景广泛,请问公司的半固态设备目前有投入使用吗?星源卓镁表示: 半固态成形是一种新型、先进的工艺方法,与传统的液态成形相比,具有成形温度低,模具寿命长,改善生产条件和环境,细化晶粒,减少气孔,疏松缩孔,提高组织致密性等优点。目前公司部分半固态设备已投入生产。 作为一个主要从事镁合金、铝合金精密压铸件和配套压铸模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对于公司 2023 年上半年度的经营情况,星源卓镁此前接受机构调研时介绍: 今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123.60万元,同比增长35.02%。其中:镁合金产品、铝合金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55.90%、34.13%,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44.69%、52.39%。公司为新能源车配套的产品销售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30.32%。上半年度实现营业利润为4,414.73万元,同比上升36.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90.56万元,同比增长35.15%,主要受益于公司汽车显示系统零部件、新能源动力总成零部件等产品销量提升,促使公司经营业绩积极向好。 对于公司上半年度产品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的主要原因,星源卓镁介绍: 公司毛利率提升主要得益于:①规模效应的体现,使固定成本分摊比例有所下降;②原材料价格同比有所下降;③公司精益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24.8万辆和1,323.9万辆,同比分别上升9.3%和9.8%,消费复苏趋势显著。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随着新能源汽车促消费政策接连发力,叠加车市进入下半年消费旺季,后续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继续走高。压铸行业方面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进入高速增长期,汽车产量增幅令世人瞩目,中国压铸件产量与其同样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目前,为汽车工业配套仍然是压铸行业的主要任务。公司较早将战略发展方向定为镁合金压铸业务,且在该细分领域通过不断的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核心技术体系。报告期内,公司镁合金、铝合金精密压铸件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90.03%,公司镁合金、铝合金制品应用于汽车(包括传统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以及园林机械工具等领域。 星源卓镁公告称:未来公司将继续以镁合金轻量化应用为战略发展方向,努力融入镁合金高端产品加工产业的整体布局,通过产品持续创新,拓展公司镁合金业务应用领域,丰富公司产品结构,紧抓汽车行业改革升级的历史契机推动公司蓬勃发展。 从星源卓镁在接受机构调研和业绩报中不难看出,镁合金产品在其营收中占有重要低位,一起来看看镁合金的价格走势情况。 》点击查看SMM镁现货价格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以SMM镁合金AZ91D的价格走势为例,据SMM报价显示,9月27日,其价格报26400~26500元/吨,均价为26450元/吨。从其均价的历史走势来看,在其均价9月19日触及26450元/吨之后,其均价就进入了持稳状态。SMM镁合金AZ91D9月27日的均价26450元/吨与其前期6月21日的均价低点22150元/吨相比,其均价在三个来月的时间里上涨了4300元/吨,涨幅为19.41%。 镁合金的价格此前的上涨和镁价上涨一致,主要受主产区兰炭整改多家镁厂停产带来的产量减少、部分镁厂的高库存压力逐渐得到缓解以及月底外贸交单等因素的影响,镁价便开始了缓步上移之路,虽然中间偶有下跌,但其整体上涨的趋势不曾改变,进入8月,随着镁产量此前5月到7月三个月的持续下降,镁也由供应过剩逐渐进入了供应偏紧的状态,尤其是进入9月,传统行业旺季金九银十的预期再起,使得镁价更是在月初便连连上涨。据SMM调研了解,进入9月下旬,随着假期临近,企业补库动作接近尾声,镁合金的价格也进入持稳状态。 未来镁价会如何走?SMM高级分析师刘浩在 2023中国工博会暨(第五届)中国汽车新材料应用高峰论坛-汽车用低碳铝镁材料发展论坛 上分析了今年以来的镁价走势,全国镁锭、镁合金产量、出口等数据及基本面解析。SMM认为,展望四季度,主产区复工缓慢,镁锭产量增幅空间有限,叠加外贸需求回暖,镁锭库存有望持续降库,成本端与需求端将共同支撑镁价格坚挺运行。 》点击查看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此外,对于镁合金,其介绍镁合金终端采购成本下降外贸萎缩严重:2023年1-8月镁合金平均价格较同期回落34%,镁合金终端原材料成本压力下降明显,但受海外出口大幅萎缩影响,合金市场整体需求不及预期,1-8月镁合金累计产量较同期增幅有限。1-8月全国镁合金产量21万吨同比增1.4%,随着龙头企业产能释放叠加外贸需求预期回暖,四季度镁合金月均产量或突破3万吨,全年预计达32万吨。 推荐阅读: 》星源卓镁:汽车显示系统零部件等销量提升 上半年净利同比增35.15%
今年以来,兴县经开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秉承“产业强区、科技兴区”的理念,围绕打造“百万吨千亿级铝镁产业集群”目标,稳步实施“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主导产业发展计划,全面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铝镁专业镇”。 一是以链招商成集聚效应 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优惠的国家政策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兴县经开区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持续招高引强。一是“一把手”高位推动,共建招商大格局。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把招商引资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发挥头雁效应,奔赴长三角等地进行招商,各级干部发挥“六皮”精神全力开展“双招双引”,全县上下构建高位推动、左右互动、上下联动招商引资大格局,形成人人招商、全员招商的良好氛围。仅上半年,先后考察企业100余户,包括氢能催化剂企业、铝深加工企业、智慧园区、科创中小企业、双创中心、委托招商公司、节能环保公司等。二是聚焦“链式招商”,加快转型升级。依托中铝华润高品质铝液,聚焦铝系产业精深加工,危废固废处理、提氦制氢等领域精准招商,一批高质量铝系产业项目落地经开区,形成“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基新材料-高端智造”“铝土矿—稀有金属提取—危废、固废综合利用”“天然气提氦制氢”三大产业链链上互通、三链融合、齐头并进的大好局面,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三是紧盯“前沿阵地”,抢抓发展机遇。聚焦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地区,抢抓机遇、高位推动,制定科学高效的招商图谱,按需对接、精准考察,促进了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兴县铝合金增材制造与精密加工等一批意向性企业落户经开区。在京成立“双招双引”联络站,与北京山西商会达成招商引资合作协议,依托这些平台优势,在京顺利开展招商引资推介会,与4家大型工业类企业现场签约,总投资超过百亿。在杭州举办高规格“双招双引”推介会,签约5个项目,涉及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多个领域,总投资达95亿,同时挂牌成立长三角“双招双引”联络处,打开长三角开发大门。四是“链主”引领,全力招高招新。依托山西中铝华润有限公司“链主”企业,发挥行业主引擎作用,以99.85%高品质铝水,吸引更多高端上下游关联企业,构建铝系全产业链条,形成“招一个带一群、来一群带一堆”的聚集效应。目前,园区铝中下游企业共有8户,可完全消纳50万吨电解铝产能,实现了铝水不落地目标。 二是金质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好的营商环境是发展之基、活力之源,是招商引资的“强磁场”。兴县经开区深入实施“放管服”系列政策,推行“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积极做好政府统一服务事项工作;高标准打造了集超市、住宿、餐饮、活动等于一体的党群企服务中心,占地面积为10800㎡;为企业量身定制低租金标准化厂房100000㎡,所有建设项目均享受“九通一平”建设条件,高端项目可享受“一事一议”“一企一策”专享政策;全力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提供“五有套餐”服务,发挥“店小二”精神,切实当好企业“娘家人”,以优质的营商环境吸引企业落户。仅以8个月时间推动建成航宇智能制造项目;仅用一周时间,帮助金属稼项目完成了审批、立项前期手续办理,使项目在短时间内实现投产达效,以经开区速度塑造一流营商环境。 三是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作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兴县经开区把科技研发与创新作为提升园区核心产业竞争力和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通过资金投入、引进人才、共建产学研基地,全力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     今年3月,元泰高导材料山西有限公司生产的700兆帕级超高强铝合金新型材料正式“问世”,该技术是由元泰高导材料山西有限公司与兴县经开区通过共建铝镁合金研究院,经过科研攻关,取得最新科研技术成果。700兆帕级超高强铝合金新型材料在室温下具有较高的强度、较好的断裂韧性、较满意的抗应力腐蚀和良好的淬透性,是目前全国综合性能最好的铝合金之一。700兆帕级超高强铝合金生产制备技术研制成功,解决了国内高端铝材依赖进口材料“卡脖子”问题,对推动铝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开发区核心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今年2月,公司依托园区资源和产业集聚优势顺利开发7K34型号超高强铝合金新型材料,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新能源汽车、体育器材等高端制造领域。 与此同时,经开区先后与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成立科研基地,针对性开展12个科研课题研究,已取得相应成绩。目前,山西臣功固废综合处置利用有限公司从铝工业固废中提取碳酸锂、金属稼科研成果转化中试项目已成功落地,铝合金溶体脱碱技术、铝深加工和铝系高端产品研发技术成效显著,已研发生产7个系列43种铝系新材料,金属镓、碳酸锂、金属钒等稀有金属提取项目稳步推进、相继投产,园区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钼价走强矿端受益明显,金钼股份预计2023年前三季度业绩大增,净利润有望翻倍。 但本月以来,钼价已开始回落,“近期下游含钼钢材的需求增量较弱,9月份已有部分不锈钢厂开始主动减产,且钢厂出于成本因素的考虑,压价意图明显。”对于近期钼价下跌原因,SMM钼分析师姚伊凡向财联社记者如此表示。 26日晚间,金钼股份发布预告称,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2.5亿元-25亿元,同比增长约131.24%-156.94%;预计同期扣非净利润22.2亿元-24.7亿元,同比增长约131.73%-157.83%。 在预增公告中,金钼股份将净利润增长的原因归纳为,国际钼市场价格高位震荡,主要钼产品价格同比上涨,公司积极组织安排生产,产品盈利能力有效提升等方面。 储量方面,据金钼股份25日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显示,目前公司运营两座大型露天钼矿山,金堆城钼矿保有矿石资源量4.65亿吨,平均品位0.083%,服务年限35年;汝阳东沟钼矿资源量4.71亿吨,平均品位0.120%,服务年限57年。 需要注意的是,有钼产业链人士向记者表示:“短期内钼价可能还会跌,因为青山集团十一假期过后预计会进场招标,而它需求量较大,话语权重,往年基本上拿到的都是市场最低价。” 姚伊凡则认为,在当前钼铁现货库存偏低与年底备货季即将来临,且矿端话语权较重挺价意愿较强的背景下,钼价下跌空间不大。“钼铁钢招价格,已经下压至约26万元/吨附近,目前这个价格钢厂虽有一定压力但也能接受,除非钢厂普遍出现明显减产的情况,钼价才会大幅回落。” 据SMM数据,截至9月25日,60%品位钼铁价格为26.65万元/吨,较8月31日28.55万元/吨的价格下跌约6.65%。 钼铁60%价格走势图 (数据来源:SMM)
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8月份中国出口各类镁产品3.27万吨,环比7月份出口量下降11.62%,同比下降16.79%; 出口金额约1.04亿美元,环比7月下降12.61%,较去年同期下降42.22%。 1-8月中国共出口各类镁产品27.03万吨,同比下降21.45%;累计9.46亿美元,同比下降55.22%。其中镁锭共出口14.00万吨,同比下降25.41%;镁合金共出口7.22万吨,同比下降26.40%;镁粉共出口4.93万吨,同比上涨10.54%。 2023年1-8月中国各类镁产品出口统计情况 (单位:万吨、万美元)
SMM9月22日讯:钛白粉行业旺季的到来,让多家钛白粉企业时隔不到一个月再次宣涨。据SMM调研了解,目前已有龙佰集团、中核钛白、惠云钛业等16家钛白粉生产商上调了产品销售价格。 龙佰集团、中核钛白等16家企业发布调价函 龙佰集团、中核钛白等16家钛白粉企业发布调价函。从部分上市公司的价格调整公告也可以看出,本次钛白粉价格调整,预计对公司整体业绩提升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核钛白9月19日午间公告称:根据目前国际国内钛白粉市场情况,中核华原钛白股份有限公司价格委员会研究决定,自2023年9月19日起,全面上调公司各型号钛白粉销售价格。其中:国内客户销售价格上调700元人民币/吨,国际客户销售价格上调100美元/吨。 惠云钛业9月20日的公告显示:根据近期市场行情及实际情况,广东惠云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价格委员会研究决定,自2023年9月20日起,在现有钛白粉销售价格基础上,调整公司各型号钛白粉销售价格。其中:国内各类客户销售价格上调700元人民币/吨,国际各类客户出口价格上调100美元/吨。 中核钛白、惠云钛业均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将密切跟踪钛白粉价格的走势及供需情况变化,及时做好产品的调价工作。本次产品价格调整,预计对公司整体业绩提升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公司董事会提醒投资者注意,本次提价后新销售价格持续时间不能确定,存在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金红石型钛白粉均价已持平于年内高点16500元/吨 》查看SMM钛白粉现货价格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据SMM报价显示,9月22日,金红石型钛白粉的价格报16000-14700元/吨,均价为16500元/吨,这一均价是金红石型钛白粉在9月20日上涨了150元/吨之后达到的,而16500元/吨的均价也与今年的年内均价高点16500元/吨持平。 对于钛白粉时隔不到一个月再次调涨价格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前期钛白粉价格低位,钛白粉企业开工率不足,钛白粉库存紧缺,叠加行业旺季的到来下游企业提前备货,使得钛白粉企业顺势调价。 后市:在成本端的支撑下 预计短期钛白粉价格偏强运行 那么,在钛白粉现货价格持平于年内高点之后,其后市的走势如何? 据SMM了解,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目前钛白粉价格已在高位,下游观望情绪浓厚,高价出货并不理想。部分钛白粉企业排单至十月中下旬,近期主要交付前期订单。考虑到硫酸产能受限于环保和安全,钛白粉原料价格将维持高位运行,在成本端的支撑下,SMM预计短期钛白粉价格偏强运行。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钛白粉的价格维持在高位,下游企业节前备货的动作不多,多以刚需采购为主。 此外,从产量数据方面来看,SMM数据显示,2023年8月中国钛白粉产量为33万吨,当月产量环比增加6.2%,同比下降13.6%,累计产量253万吨,累计同比下降3.2%。随着大运会结束,四川地区的钛白粉厂商逐步复产。受传统旺季到来影响,下游厂商选择提前积极备货,导致钛白粉企业积极性提高,国内钛白粉总产量较上月上涨2万吨。从目前的企业开工情况来看,钛白粉市场订单较上月有所恢复,部分型号钛白粉供应紧缺,预计9月国内钛白粉产量或将继续维持增长。 推荐阅读: 》钛白粉价格集体上调迎来年内第六轮调价【SMM分析】
榆林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8月,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三个年”活动,科学研判发展形势,精准实施政策措施,生产供给稳中有升,市场需求逐步改善,经济运行呈回暖向好、稳中有进态势。 一、生产稳步加快 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较1-7月加快1.1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4.6%;制造业增长5.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3%。分能源和非能源行业看,能源行业增加值增长5.3%,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4.9%,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2.4%,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20.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4%;非能源工业增加值下降7.5%,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5.1%。 分产品产量看,全市36种主要工业产品中19种产品产量保持正增长,其中原煤产量39440.56万吨,原油720.08万吨,原油加工量333.11万吨,天然气145.18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87.35亿立方米,发电量1054.82亿度,精甲醇224.86万吨,聚乙烯145.93万吨,聚丙烯113.25万吨,聚氯乙烯112.23万吨,电解铝41.41万吨,金属镁32.86万吨,多晶硅10483.9吨,铁合金75.89万吨,兰炭2162.62万吨,煤焦油181.84万吨,烧碱77.07万吨,电石148.37万吨,水泥393.01万吨,平板玻璃548.89万重量箱。 二、投资增速稳中有升 1-8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8%,较1-7月加快1.3个百分点。分重点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1.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0.5%。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5.2%。8月末,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145.86万平方米,下降2.3%;商品房待售面积113.83万平方米,下降2.5%;商品房销售额115.39亿元,增长3.2%。 三、市场消费保持恢复 1-8月,全市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7.23亿元,同比增长3.2%,增速较1-7月加快0.1个百分点。分经营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60.59亿元,增长4.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6.63亿元,下降4.1%。分消费类型看,餐饮收入11.78亿元,增长16.6%;商品零售175.44亿元,增长2.5%。 四、先行指标持续改善 用电方面,1-8月全社会用电量479.16亿度,同比下降4.7%,降幅较1-7月收窄1.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418.54亿度,下降6.3%,降幅较1-7月收窄1.4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方面,1-8月全市铁路客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4.1%,较1-7月加快1.4个百分点;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长3.5%,较1-7月加快0.6个百分点;航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增长126.4%。 金融方面,8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828.51亿元,同比增长17.3%;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901.53亿元,增长8.3%,增速较7月末加快0.1个百分点。 五、市场主体平稳增长 8月末,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366264户,较上年末增加18309户,增长5.3%。分类型看,企业115179户,较上年末增加8518户,增长8%,其中内资企业114943户,增加8503户,内资企业中私营企业107881户,增加7915户;外商投资企业236户,增加15户。个体工商户239941户,较上年末增加9708户,增长4.2%。农民专业合作社11144户,较上年末增加83户,增长0.7%。 总的来看,1-8月全市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但也要看到,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国内需求仍显不足,经济恢复向好基础仍需巩固,我市经济稳增长任务依然艰巨。下阶段,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全力增添新的动能,持续加快工业生产,深入拓场需求、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努力推动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点击查看链接详情: 》1-8月榆林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宝武镁业9月22日公告了公司9月21日公司接受特定对象调研的情况。 对于镁和铝的性能对比如何?云海金属回应: 镁是实用金属中是最轻的金属,镁的比重大约是铝的2/3,是铁的1/4。它是实用金属中的最轻的金属,高强度、高刚性。镁合金的散热相对铝合金来说有绝对的优势,对于相同体积与形状的镁合金与铝合金材料的散热器,镁合金比铝合金更容易散热。镁的减震性能也较好。铝合金密度低,但强度比较高,接近或超过优质钢,塑性好,可加工成各种型材,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抗蚀性,工业上广泛使用,使用量仅次于钢。 二者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件上有各自的优势。 被问及公司未来的长期发展战略?云海金属回应: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把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作为核心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力度,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 公司自主开发了全套镁还原设备和镁合金生产加工设备,原镁还原节能降耗水平位于行业前列;公司还研发了大罐竖罐底出渣镁冶炼技术、镁合金熔炼净化技术和镁合金成型技术等 ,也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利用公司已有的研发生产平台,通过产学研合作,承担完成了多项国家部委及江苏省的科研项目。另外, 公司围绕汽车轻量化的发展对镁和铝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从初期参与设计一直到售后服务,给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一方面发展上游,稳定原材料的供应,另一方面研发镁铝产品在各领域的拓展应用。 对于公司在车身一体化压铸方面的发展进展情况?云海金属回应: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成功试制出一体化车身铸件和电池箱盖两类超大型新能源汽车结构件,两个产品的投影面积均大于2.2㎡。超大型镁合金结构件的试制成功,有力推动了镁合金在大型复杂结构领域的进一步大规模应用,助力公司在超大型镁合金压铸件的开发和应用上的发展,对镁合金在汽车、建筑、航空航天等行业的超大部件的应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后续公司会跟客户合作研发、试用、量产。 对于公司的镁基固态储氢相较于气态、液态储氢有什么优势?未来下游主要应用场景有哪些?云海金属回应: 从液态、气态储氢变为镁基固态储氢,安全性大幅度提高,储氢成本大幅度降低。应用场景有固态储氢罐、氢燃料电池、氢气储运等。 值得一提的是,云海金属9月19日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宝钢金属,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国务院国资委。为进一步突出公司主业,树立企业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影响力,结合公司控股股东发生变化,为了使公司名称更加贴合公司实际情况,自2023年9月20日起,公司中文名称由“南京云海特种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宝武镁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简称由“云海金属”变更为“宝武镁业”。 云海金属8月25日发布的2023年半年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3,256.26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8.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133.9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5.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1,097.05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7.28%。公司与去年同期相比产品销售价格下降,毛利率下降,业绩同比下降。云海金属在半年报中介绍主营业务时表示:公司是集矿业开采、有色金属冶炼和回收加工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为镁、铝合金材料的生产及深加工、销售业务,主要产品包括铝合金、镁合金、镁合金汽车压铸件、铝挤压微空调扁管、中间合金、铝挤压汽车结构件以及金属锶等。 国信证券研报显示:公司是全球镁产业链一体化龙头,当前处于项目集中建设期、产能加速扩张期,对镁价具有高盈利弹性,受益于镁价上涨趋势,同时依托宝武国际化的市场资源和强大的汽车市场背景,在汽车轻量化领域的渗透进一步加速。风险提示: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原料成本上涨或镁价下跌风险;镁合金及铝合金深加工产品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首创证券点评云海金属研报认为:青阳、巢湖项目投产后公司原镁产能将实现跨越式增长,同时公司受益于下游镁建筑模板及汽车轻量化用镁渗透率提升,业绩有望保持高增长。风险提示:镁价大幅回落,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需求增长不及预期。
在SMM举办的 2023SMM国际光伏产业峰会-白银产业链高峰论坛 上,SMM光伏行业高级分析师王雯绮带来了中国光伏发展现状及展望。 SMM预计2023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约170-180GW,预计分布式占比仍大于集中式,集中式占比40%-50%。SMM预计2025年,电池片产能将达到1600GW,需求也将提升至超700GW,电池片产能扩增也将带动光伏导电银浆需求持续增长。 中国光伏终端市场发展现状 全球脱碳大势所趋 中国光伏发电占比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2022年,火电依旧是国内所有发电形式中总量最大的,但是增速是最慢的,仅2.7%。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占比明显在提高,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增速高达28.1%,是主要发电类型中增速最快的。太阳能发电装机占比14.25%。 随着新型电力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电力供需体系发生显著变化,2023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呈现增长、绿色、调整三大典型特征,全国累计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上升至51.5%。 中国光伏装机高增长 累计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5.1亿千瓦 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4.7亿千瓦,同比增长39.8%;截至2023年8月底,全国累计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5.1亿千瓦,同比增长44.4%。 截至2023年上半年,累计装机量超过10GW的省份有17个。山东、河北两省累计装机超过40GW,河南、江苏两省装机超过30GW,安徽、浙江两省装机超过25GW。装机量超过18GW接近20GW的省份有6个,包括宁夏、广东、青海、陕西、湖北、山西。三北地区中的甘肃、新疆和内蒙古得益于风光基地、能源基地项目建设,装机存量也相对较多。 光伏装机需求受政策驱动明显 在2013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了90万千瓦,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市场。同时,光伏发电成本也继续下降,让光伏发电变得更加经济实惠。 但随着2019年中国实现光伏平价上网,光伏发电竞争优势加强,受政策补贴等影响逐渐降低,经济周期对光伏的影响越来越小(平价并网) 但因为光伏发电发电的不稳定性,光伏并网存在限制,只有其不稳定性被储能设备滤波后,才能达到真正的替代火电,进一步解放需求端限制(光储平价) 集中式与分布式迈入齐头并进发展阶段 光伏发电类型 2021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54.88GW,其中集中式新增25.6GW,分布式新增29.28GW,分布式占比53.4%,历史上首次突破50%且超过集中式电站新增容量。 2022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87.41GW,其中集中式新增36.29GW,分布式新增51.11GW,分布式占比58.8%,再次超过集中式新增。 2023年上半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78.42GW,其中集中式新增37.46GW,分布式新增40.96GW,分布式占比52.2%,继续保持高增长。 集中式光伏电站占据中国光伏装机重要地位 集中式光伏电站类别: (一)大型荒漠地面并网光伏电站 利用广阔平坦的荒漠地面资源开发的光伏电站,该类电站规模大,一般大于6MW,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 (二)大型山丘地面并网光伏电站 利用山地、丘陵等资源开发的光伏电站,该类光伏电站规模大小不一,从几兆瓦到上百兆瓦不等,发电以并入高压电网为主,受地形影响,多有光伏组件朝向不一致或早晚遮挡问题 集中式光伏电站特点: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优点 1. 由于选址更加灵活,集中式光伏出力稳定性有所增加,并且充分利用太阳辐射与用电负荷的正调峰特性,起到削峰的作用。 2. 其运行方式较为灵活,相对于分布式光伏可以更方便地进行无功和电压控制,参加电网频率调节也更容易实现。 缺点 1. 需要依赖长距离输电线路送电入网,同时自身也是电网的一个较大的干扰源,输电线路的损耗、电压跌落、无功补偿等问题将会凸显。 2. 大容量的光伏电站由多台变换装置组合实现,这些设备的协同工作需要进行同一管理,目前这方面技术尚不成熟。 到 2023 年上半年累计集中式光伏电站并网量(分省) 由于具有太阳能光照强度、时长资源优势,集中式电站绝大部分都位于三北地区。 “三北”地区集中式光伏发电占全部集中式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的70%。 除新疆、青海、内蒙古等传统集中式新增大省,河北、湖北、贵州等省份地面集中式电站新增规模增速也在加速。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是发展集中式光伏的主要政策推力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正推动23个省份加速光伏项目建设。 2021-2022年间,仅有八个省份的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成各自目标增量的40%,其它省份光伏装机量低于预期。若想达标,在2025年之前仍需新增365GW容量的光伏装机。考虑到项目建设速度及经济效益,集中式光伏将成为实现目标的主要来源。 第一、二批风光大基地建设如火如荼 第三批风光大基地陆续下发 总体情况:目前国家已正式下了两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清单,第一、二批基地项目共计约1.40亿千瓦,其中沙戈荒地区项目9285万千瓦。 第一批风光大基地涉及内蒙、青海、甘肃等19个省份(三北和西南地区),规模总计97.05GW,现已全部开工,预计2023年全面建成。第二批风光大基地项目主要布局在内蒙古、宁夏、新疆、青海、甘肃等地区(集中在三北地区),规模总计42GW,正陆续开工。第三批风光大基地已陆续审批下发中,目前青海、甘肃、江苏、山西、内蒙古等省份已下发项目清单,规模将超50GW。 弃光消纳、土地等恐成为制约集中式光伏发展的因素 集中式光伏受制于送出和消纳 ►中国的特点是西部资源丰富(包括常规资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而负荷中心在东部。西部地区弃光情况虽有缓解,但整体情况仍不乐观;中部“十三五”期间装机较多的地区,已出现弃光现象;西藏蒙东等集中式主力地区用电量低、负荷低,发电量外送,然而特高压输电通道外送利用率较低,造成持续的消纳问题。 ►当前网侧储能能够解决的消纳问题有限。 电网建设缓慢,电网结构和输电线路布局可能尚无法及时有效实现大批量风光项目的接网消纳。 集中式光伏受制于土地资源 ►集中式光伏占地面积广,其所占土地有特殊性,涉及土地类型复杂,不同土地类型拥有不同管理审批系统,给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开发建设带来较多合规性问题。 ►土地资源在集中式项目增长的过程中逐渐减少,逐步压缩集中式光伏能够使用的土地空间。 ►集中式光伏电站与农业、养殖业、环境综合治理“复合”存在问题。 其他因素 ►光伏电站强制配储增加成本,或使建设成本翻倍,峰谷电价调整带来不确定性。 ►电力市场放宽,电力市场化交易推出对光伏电站收益影响的不确定性。 ►…… 分布式光伏逐步成为中国光伏新增主体 沿海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是分布式项目的主导区域。 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人口众多,且在整县推进力度方面较大,因此户用光伏发展最快;而浙江、江苏、广东等地经济发达,是工商业用电大省,电力供应常年较为紧张,工商业电价较高,且价格不断抬高,因此分布式光伏装机以工商业为主。 整县推进试点:用集约化、规模化方式开发屋顶分布式光伏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电站开发企业分布式光伏项目(不包含整县推进项目)EPC招标超25GW,定标规模达到18.6GW。2022年电站开发企业整县分布式光伏项目EPC招标启动超18GW,定标规模达14GW。 电网限容、流程繁琐等问题是分布式光伏面临的挑战 整县推进受阻 部分地区违反“五不原则”,暂停备案。 强制要求产业或投资配套落地,以产业换资源。 出现一县一企、圈而不建,搞竞争内定,排斥其他企业。 电网限容 电网网架结构薄弱:电网线路老化,变压器容量有限,较多地方不具备户用的接网条件。近75%的项目所在地有容量但被限制接入比例。 电力消纳:各个地区的用电量有限,多余的电不能就地消纳,如果外送则抬高了输电成本。 流程复杂繁琐 备案:当前存在项目备案后,政府没有及时跟踪督促;部分试点在备案及并网手续办理时环节多、流程长;备案资料要求房屋荷载报告等,且需政府盖章。 并网:并网流程多样,一户一验,按固定周期验收。 政策不配套:由于屋顶租金水平和收益方式不够清晰,增加投资不确定性,企业无法参与此类屋顶的开发。 未来中国光伏终端市场展望 招标需求:2023年1-8月定标容量同比增加60.11% 国央企集采容量提升 2022年共有近1000个光伏组件采购项目定标,其中677个项目披露了定标容量,共151.67GW,中标均价为1.91元/瓦,其中80%项目均价在1.86-1.98元/瓦区间。2022年1-8月定标容量约91.84GW。 今年截至8月31日,2023年共有约1071个光伏组件采购项目标段定标,其中739个项目披露了定标容量,共150.98GW,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0.11%。中标均价为1.54元/瓦。各月份的均价自年初的1.78元/瓦下落至8月末的1.26元/瓦,中标价格区间现也已落至1.2-1.25元/瓦。 招标需求:双面大功率182组件是当下市场主流 N型组件采购占比逐渐提高 明确披露组件功率的容量约86.3GW,540-560Wp采购容量约66.68GW。明确披露单双面组件容量约93.54GW,双面组件采购容量约68.7GW。 2023年N型组件采购比例大幅提升,截至8月底N型组件采购定标项目近50个,定标容量超32.41GW。2022年全年N型组件采购项目共11个,定标容量近3.8GW。 2023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预计170-180GW 集中式电站市场方面,2022年末由于组件价格高昂,导致部分集中式项目延期开工,全年集中式新增装机占比仅42%。今年随着组件价格大幅回落,叠加第一批大基地项目32GW的光伏和部分第二批大基地项目超10GW的光伏将于今年年底前并网,预计集中式市场将有较大幅度增长,装机量有望提升超60GW。 分布式市场方面,全国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在2023年底是收官之时,以山东、河南、江苏为主的676个试点县需要完成装机,对于分布式装机有刺激性作用。但是山东、河北等传统光伏装机大省陆续出现消纳困境,外加当地政策、土地审批等原因限制,增速有所放缓。从整体来看,分布式装机需求依旧在高位,年内持续实现滚动并网,分布式市场空间预期仍然较高。 SMM预计2023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约170-180GW,预计分布式占比仍大于集中式,集中式占比40%-50%。 中国光伏累计装机需求预测2030年2500GW左右 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计390.4GW 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约251.1GW,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390.4GW,同比增长55.48%。 基于政府的目标,光伏市场在2027年前都将继续保持强势增长。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市场。欧洲和美国市场的装机需求也将继续维持高景气度。巴西、中东和南非地区掌握着优渥的太阳资源,政策的优化和可再生能源加速转型的推动下,同时南非市场严重缺电的背景下,预计该地区国家新增装机将有大幅增长。 2023年电池片需求预计约471GW 2025年预计突破700GW 碳中和目标与能源危机驱动下,光伏行业市场需求持续旺盛随着技术进步和持续迭代,下游终端装机对于组件的需求也在提升。按容配比1.2来算,组件需求预计2023年将达到468GW,组件对于电池片的需求在2023年将达到471GW。 SMM预计2025年,电池片产能将达到1600GW,需求也将提升至超700GW,电池片产能扩增也将带动光伏导电银浆需求持续增长。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9月21日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管制政策正式实施以来,商务部陆续收到企业关于出口镓、锗相关物项的许可申请。目前,经依法依规审核,我们已批准了符合规定的若干出口申请,有关企业已获得两用物项出口许可证。商务部将继续依照法定程序对其他许可申请进行审核,并作出许可决定。 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内容如下,何亚东介绍: 2023年1-8月对外投资合作情况 2023年1-8月,我国对外投资持续增长,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85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8%(折合837.3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其中,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40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5%(折合200.7亿美元,同比增长14.9%)。 2023年1-8月,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648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新签合同额863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其中,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529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新签合同额725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 何亚东对媒体记者朋友们提出的问题回应如下: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商务部已举办多场“投资中国年”系列活动,并表示将继续办好此系列活动。请问目前来看,商务部得到的外商反馈如何?接下来还有什么安排? 【何亚东】:今年以来,商务部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组织开展“投资中国年”招商引资系列活动。从反馈来看,外国投资者高度关注,参与热情不断提升,其中既有“看中”,也有“看好”。“看中”的是,这一活动为跨国公司提供了有益平台,全方位展示了中国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营商环境,为各国投资者走进中国、了解中国、投资中国畅通了渠道。“看好”的是,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的新机遇;中国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基础,因此愿意持续投资中国、扎根中国。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办好形式多样的“投资中国年”重点活动,比如在第六届进博会期间举办“投资中国年”峰会,积极支持各地开展外商投资促进活动,助力外资企业深耕中国市场、共享中国发展红利。 【中新社记者】:近日,澳方官员表示,希望两国的葡萄酒贸易救济措施世贸争端案能够参照大麦案模式解决。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何亚东】:今年以来,中澳在各层级就妥善解决两国在世贸组织的贸易争端案进行了深入探讨。澳方表达了对大麦、葡萄酒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世贸争端案的关注。中方也就澳对华风塔、铁道轮毂和不锈钢水槽等3种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以及澳对华贸易救济调查中的不当做法阐明了严正关切。 双方此前已多次讨论,同意通过对话协商方式,共同积极寻求迅速解决其他争端,即澳诉中国葡萄酒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案和中国诉澳相关产品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案(Australia and China will continue to work together actively to seek a prompt resolution of our other disputes, China-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duty measures on wine from Australia (DS602) and Australia-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duty measures on certain products from China (DS603))。中国的葡萄酒产业非常重要,案件涉及1千多家中国葡萄酒企业。我们愿与澳方相向而行,在大麦案争端解决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互信和合作,充分照顾彼此关切,推动“一揽子”解决葡萄酒案和中方诉澳3种产品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案等。同时,中澳同为世贸组织成员,共同承担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的责任,中方对继续通过多边渠道解决上述问题也持开放态度。 【封面新闻记者】:根据最新数据统计,前8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保持较快增长。请问随着中秋和国庆“双节”临近,下一步如何更好促进消费,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 【何亚东】:中秋、国庆“双节”是传统的消费旺季。商务部正在组织开展“金九银十”系列促消费活动,更好满足居民节日消费需求,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和扩大。主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办好消费促进活动。组织开展“全国家居焕新消费季”“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消费节”“拥抱进博首发季”等重点活动,推出“情满中秋 礼迎国庆”“喜迎亚运 嗨购亚洲”“诚信兴商 信用惠民”等消费场景,活跃消费市场。 二是强化政策引领。一方面, 会同相关部门落实好前期已出台的家居、汽车、电子产品等领域促消费政策,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另一方面,围绕重点领域,推动出台支持汽车后市场发展等一批政策举措,为消费加快恢复增添动力。 三是优化消费载体。在城市,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确认新一批全国示范步行街,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三年行动。在乡村,实施县域商业三年行动,加快补齐农村商业短板。 四是培育新型消费。推动即时零售、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打造更多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促进商旅文体健相互赋能、线上线下相互融合。倡导绿色低碳消费理念,促进绿色智能消费。 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大盘,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美好生活。我们将聚焦重点,多措并举,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为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向好贡献力量。 【日本共同社记者】:据报道显示,8月份镓和锗的出口数据为零。请问发言人,从8月1日中国开始对镓和锗进行出口管制开始,是否有公司提出了出口许可申请?有没有公司拿到了出口许可证明?这样的情况未来还会持续么? 【何亚东】: 管制政策正式实施以来,商务部陆续收到企业关于出口镓、锗相关物项的许可申请。目前,经依法依规审核,我们已批准了符合规定的若干出口申请,有关企业已获得两用物项出口许可证。商务部将继续依照法定程序对其他许可申请进行审核,并作出许可决定。 【路透社记者】:泰国日前对进口中国轧钢规避反倾销措施展开调查,涉及17家中国制造商。请问中国商务部对此有何回应? 【何亚东】:我们注意到此事。中方一贯坚持合作共赢理念,维护自由贸易。在涉华贸易救济案件中,我们希望有关国家调查机关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充分保障各利害关系方权利,做出公正合理的裁决。 》点击查看详情: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2023年9月21日)
据云海金属集团官微消息:根据《关于同意南京云海特种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3〕1685 号)核准了南京云海特种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向宝钢金属有限公司发行股份事项,宝钢金属持有公司152,499,155股股票,持股比例为21.53%;公司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梅小明持有公司116,559,895股股票,持股比例为16.45%;结合《合作框架协议》中公司党委会建立、董事会改选、监事会改选、高级管理人员设置等公司治理及人事安排,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宝钢金属,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国务院国资委。 为进一步突出公司主业,树立企业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影响力,结合公司控股股东发生变化,为了使公司名称更加贴合公司实际情况,公司变更公司名称为“宝武镁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证券简称变更为“宝武镁业”。本次变更已经获得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批准。 自2023年9月20日起,公司中文名称由“南京云海特种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宝武镁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证券简称由“云海金属”变更为“宝武镁业”,公司英文名称由“NANJING YUNHAI SPECIAL METALS CO., LTD”变更为“BAOWU MAGNESIUM TECHNOLOGY CO., LTD”,英文简称由“YUNHAI METALS”变更为“BAOWU MAGNESIUM”,证券代码保持不变,仍为“002182”。 公司名称、证券简称、注册地址及注册资本变更的说明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