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3

  • 央行开展4990亿元1年期MLF操作 利率与此前持平

    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499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3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具体情况如下: 央行2月15日进行4990亿元1年期MLF操作,中标利率为2.75%,与此前持平;进行20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2月15日有6410亿元逆回购到期,此外2月共有3000亿元MLF到期。

  • 央行:1月新增社融5.98万亿 比上年同期少1959亿

    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统计,2023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9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959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93万亿元,同比多增7308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131亿元,同比多减1162亿元;委托贷款增加584亿元,同比多增156亿元;信托贷款减少62亿元,同比少减618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2963亿元,同比少增1770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486亿元,同比少4352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4140亿元,同比少1886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964亿元,同比少475亿元。 注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是指一定时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余额。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 注2:自2023年1月起,人民银行将消费金融公司、理财公司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三类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纳入金融统计范围。由此,对社会融资规模中“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和“贷款核销”数据进行调整。2023年1月末,上述三类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8410亿元,当月增加57亿元;贷款核销余额1706亿元,当月增加30亿元。文中数据均按可比口径计算。

  • 央行:1月社融存量350.93万亿 同比增长9.4%

    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统计,2023年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50.93万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18.19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1.78万亿元,同比下降21.6%;委托贷款余额为11.31万亿元,同比增长3.5%;信托贷款余额为3.74万亿元,同比下降12.6%;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2.96万亿元,同比下降14.9%;企业债券余额为31.02万亿元,同比增长1.9%;政府债券余额为60.6万亿元,同比增长12.9%;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0.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7%。 从结构看,1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2.2%,同比高1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占比0.5%,同比低0.2个百分点;委托贷款余额占比3.2%,同比低0.2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1.1%,同比低0.2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0.8%,同比低0.3个百分点;企业债券余额占比8.8%,同比低0.7个百分点;政府债券余额占比17.3%,同比高0.6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3.1%,同比高0.1个百分点。 注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是指一定时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余额。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 注2:自2023年1月起,人民银行将消费金融公司、理财公司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三类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纳入金融统计范围。由此,对社会融资规模中“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和“贷款核销”数据进行调整。2023年1月末,上述三类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8410亿元,当月增加57亿元;贷款核销余额1706亿元,当月增加30亿元。文中数据均按可比口径计算。

  • 央行:房地产贷款增速回落 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提升

    央行发布2022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2022年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3.16万亿元,同比增长1.5%,比上年末增速低6.5个百分点;全年增加7213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3.4%。2022年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2.69万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三季度末高1.5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2.8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8万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比上年末低10个百分点。 报告全文如下 人民银行统计,2022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13.99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 一、企事业单位贷款稳步增长,中长期贷款增速提升较多 2022年末,本外币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139.36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比三季度末高0.5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2.6个百分点;全年增加16.77万亿元,同比多增4.63万亿元。 分期限看,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余额49.84万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比三季度末低1.5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6.8个百分点;全年增加5.67万亿元,同比多增3.1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86.23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比三季度末高1.8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0.5个百分点;全年增加11.05万亿元,同比多增1.81万亿元。 分用途看,固定资产贷款余额58.37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比上年末高1.3个百分点;经营性贷款余额56.11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年末高2.9个百分点。 二、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显著提升 2022年末,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7.06万亿元,同比增长26.5%,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6.1个百分点,比三季度末高3.2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3.9个百分点;全年增加3.61万亿元,同比多增1.12万亿元。其中,重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55万亿元,同比增长25.5%,增速比上年末高4个百分点;轻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51万亿元,同比增长32.5%,增速比上年末高3.4个百分点。 2022年末,本外币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55.59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比上年末高0.2个百分点;全年增加5.67万亿元,同比多增7392亿元。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增速比上年末高4.5个百分点。 2022年末,本外币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余额32.67万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比上年末低2.3个百分点;全年增加3.8万亿元,同比少增197亿元。 三、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保持较快增速 2022年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1余额32.14万亿元,同比增长21.2%,比各项贷款高10.1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2个百分点;全年增加5.64万亿元,同比多增6250亿元。 2022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3.8万亿元,同比增长23.8%,增速比上年末低3.5个百分点;全年增加4.59万亿元,同比多增4549亿元。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7.83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创业担保贷款余额2679亿元,同比增长14%;助学贷款余额1785亿元,同比增长21.6%。 2022年末,全国脱贫人口贷款余额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全年增加1195亿元。 四、绿色贷款保持高速增长 2022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2余额22.03万亿元,同比增长38.5%,比上年末高5.5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8.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6.01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8.62和6.08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7%。 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9.82、5.68和3.0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8%、34.9%和59.1%。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5.62万亿元,同比增长27.4%,全年增加1.15万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4.58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全年增加4546亿元。 五、涉农贷款增速持续增长 2022年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49.25万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比上年末高3.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6.22万亿元,同比多增1.65万亿元。 2022年末,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41.02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比上年末高1.4个百分点;全年增加5.03万亿元,同比多增8734亿元。农户贷款余额14.98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比上年末低2.8个百分点;全年增加1.56万亿元,同比少增1166亿元。农业贷款余额5.06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比上年末高3.6个百分点;全年增加4988亿元,同比多增1901亿元。 六、房地产贷款增速回落,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提升 2022年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3余额53.16万亿元,同比增长1.5%,比上年末增速低6.5个百分点;全年增加7213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3.4%。 2022年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2.69万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三季度末高1.5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2.8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8万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比上年末低10个百分点。 七、住户经营性贷款增速继续回升,住户消费贷款增速回落 2022年末,本外币住户贷款余额74.94万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比三季度末低1.8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7.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3.83万亿元,同比少增4.09万亿元。 2022年末,本外币住户经营性贷款余额18.9万亿元,同比增长16.5%,比三季度末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2.6个百分点;全年增加2.68万亿元,同比多增793亿元。住户消费性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7.25万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比三季度末低1.3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5.4个百分点;全年增加6755亿元,同比少增7646亿元。

  • 一刀降息5000个基点!这家央行直接给利率打了七五折

    当地时间周四(2月2日),津巴布韦央行发布公告表示,货币政策委员会宣布降息5000个基点,将政策利率从200%下调至150%。 作为2022年最激进的央行,津央行去年累计加息了14,000个基点,幅度为全球之最。尤其是在去年6月,该行更是一次性加息12,000个基点,将政策利率从80%提高到200%,并引入金币以消除市场过剩的流动性。 津巴布韦央行政策利率 关于本次降息5000个基点的决定,行长曼古迪亚(John Mangudya)在声明中写道,适度调节利率是必要的,另外去年四季度开始通胀出现了下降的势头,预计2023年能维持这一趋势。 数据显示,津巴布韦1月的月度通胀率录得1.1%,较6月的30.7%大幅放缓,但年度通胀率上依然达到229.8%。曼古迪亚表示,央行将继续其紧缩的货币政策立场。 津巴布韦月度通胀率 & 年度通胀率 自2000年实施土地改革以来,津巴布韦一直遭受着美国和欧盟为首的西方国家制裁,经济大幅缩水,通货膨胀激增。 去年国际移民组织发布2021年度报告称,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津巴布韦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津巴布韦的经济仍然疲软,贫困率很高。 报告强调,“新冠疫情暴发前,津巴布韦的经济已经陷入衰退。干旱、热带气旋等也给该国民众的生活带来冲击。”这个情况在美联储收紧货币以及俄乌冲突升级后变得更加严重。 不过,随着国际能源和粮食价格的稳定,以及美联储进一步放慢加息步伐,老牌通胀国土耳其、传统贸易逆差国阿根廷、以及津巴布韦等新兴经济体的压力已出现明显减轻的迹象。

  • IMF呼吁全球央行不要停下加息步伐 直至完全消除通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一位高级官员近日表示,在通胀明显持续回落之前,全球央行绝不能放松加息步伐。IMF货币和资本市场部门主管阿德里安(Tobias Adria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在能源成本下降后,全球许多国家的整体消费者价格涨幅有所回落,但潜在压力可能尚未见顶。 他补充表示,这意味着货币收紧程度不够带来的风险仍高于加息过高。“全球央行的首要任务仍是让通胀回到目标水平,”阿德里安表示。“坚持到底,继续收紧政策,当然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全球央行已积极收紧政策以抑制通货膨胀率 美联储、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将于本周做出最新的利率决议,这三大央行的领导者都强调,他们尚未完成加息,不过美联储表示加息步伐可能进一步放缓。经济学家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加息25个基点,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将加息50个基点。 阿德里安表示:“我们对全球各央行的言行感到非常满意,但是对市场的乐观情绪和金融状况的放松预期有点担心。”“市场对未来的通胀形势持相当乐观的看法。” 自去年末以来,从美国到欧洲的债券收益率都有所下降,表明人们相信政策制定者正越来越接近实现其降通胀目标,市场对全球经济放缓的预期更是助长了这种情绪。 曾在纽约联储担任重要官员的阿德里安表示:“市场反映的是,通胀将在一年内接近目标水平——当然,这其中存在很大的上行风险。对经济增长小幅放缓将伴随着通胀大幅下降的这一乐观看法,对于各大央行来说是一个难题。他表示:“通胀长期处于高位的风险是存在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周二上调了对今年全球通胀率的预期,目前预计今年的通胀将从2022年的8.8%小幅下降至6.6%,2024年将降至4.3%,这一水平仍高于新冠疫情前的水平。该机构没有提供对单个经济体的物价趋势展望的最新报告。 IMF曾表示,有迹象表明,货币紧缩政策正开始给火热的需求和高通胀降温,不过全面影响要到明年才能看到。 阿德里安则强调:“在通胀以明显且持久的方式下降之前,全球央行仍需要收紧货币政策。”

  • 央行节前连发“大红包”!本周净投超两万亿元 创单周最高纪录

    面对春节临时性流动性缺口,央行护航流动性的意图十分明显,本周直接投放两万亿元“大红包”! 1月20日周五,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3810亿元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操作,当日有55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流动性净投放3260亿元。 本周,中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规模维持在千亿元级别,1月16日-1月20日逆回购投放规模分别为1560亿元、5060亿元、5800亿元、5320亿元、3810亿元,加之1月16日对到期MLF超额续做,本周实现净投放20450亿元,创单周最高纪录,为上周的9倍。 根据往年经验,春节假期前,居民和企业取现需求会集中增加。针对资金面缺口,此前方正证券曾预计,2023年春节所在的1月流动性缺口预计为3.3万亿,仅次于2022年1月: 首先,春节取现需求方面,预计2023年取现需求带来的资金回笼为1.74万亿。根据过去的季节性规律,预计1月新增财政存款为4886亿元。银行投放贷款并派生存款,从而需要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预计1月需要缴准2574亿元。再考虑外占、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央行的存款增加和MLF到期,则2023年1月的流动性缺口为3.3万亿,仅次于2022年1月3.7万亿的流动性缺口。 对此有专家表示,中国央行根据春节假期前流动性供求和市场利率变化,灵活、精准实施调控,有利于呵护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防范市场利率大幅波动。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人民银行在春节假期前连续通过大额逆回购、超额续做MLF等方式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可以更具针对性地满足金融机构跨节流动性需求,更为及时有序地平抑短期资金面波动和资金利率中枢波动。 针对节后流动性表现,庞溟认为届时将保持合理充裕: 节后流动性和资金面将保持动态平衡、适度宽松,银行体系流动性和整体资金供求将保持平稳合理。 此外,春节后的7个工作日,将有23060亿元逆回购到期,分别为5470亿元7天期逆回购与17590亿元14天期逆回购。下周无MLF到期。 1月28日,7天期逆回购将到期5470亿元;1月28日至2月3日,14天期逆回购将分别到期1510、0、740、3010、4470、4670、3190亿元。

  • 单日投放5800亿 央行公开市场再加码 续创近3年新高!

    继周二央行逆回购操作加码后,今日央行逆回购操作规模再创新高。央行公告称,为对冲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现金投放等因素的影响,维护春节前流动性平稳,1月18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330亿元7天期和4470亿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持平,由于今日有650亿元逆回购到期,因此当日净投放5150亿元,此次公开市场单日逆回购操作规模续创2020年2月10日以来新高。早盘延续紧张的资金面随后改善,不过非银机构拆借难度仍高于存款类机构。 今年1月税期在16-18日,其中16日为纳税申报截止日,17-18日缴税走款。据广发证券测算,1月整体缴税规模在1.5-2.0万亿元,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纳税申报截止日之后的2个交易日内走款,对应资金从银行转到国库形成财政存款。而据华创证券估算,今年节前取现规模或在2万亿附近,缺口相对较大。 税期叠加春节假期使得假期前流动性较为紧张,近日来,央行通过逆回购操作大量投放流动性,资金面有所改善,市场情绪稳定。 据华创证券测算,近日来银行机构杠杆率抬升,非银杠杆率回落。华创证券并表示,小行的净融出并未增加,非银机构所面临的融资环境并未改善。货币基金和银行理财等融出规模的缩减,使得非银机构资金供需形势更为紧张。并且,在信用风险和机构信用融资需求增加的背景下,加剧了上述环节中,非银机构的资金分层。 对于节后资金面,广发证券称,参考往年规律,随着M0回流,资金面有望逐步恢复,或推动利率出现阶段修复。考虑到长端利率受政策预期及经济恢复预期的扰动,以及短端利率与资金面相关性更高,春节假期后短端利率修复的确定性相对更高。 对于日前MLF降息落空,平安证券表示,市场当前更关注的,可能在于货币政策对流动性的影响。节前相对关键的节点可能在于LPR报价会否下调,2月假期结束后,央行有可能有新增宽松向政策落地,市场有大概率会迅速交易止盈。 国海证券也指出,关注节后居民消费及就业市场复苏斜率,影响央行对资金面的支持力度。

  • 央行开年加量续作MLF 宽信用支持稳增长 5年期以上LPR会下调吗?

    1月16日央行开展779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本月MLF到期量为7000亿元;本月MLF操作利率为2.75%,2022年8月以来连续6个月处于这一水平。 业内专家表示,本月央行实施了790亿净投放,为连续两个月加量续作,有助于维护春节期间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以宽信用维持稳增长。此外,1月MLF操作利率不变,当前下调政策利率必要性不高,市场对此已有预期。 专家还表示,为缓解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预计5年期以上LPR降幅更大。另有专家指出,着眼于年初稳增长、控风险,推动楼市尽快出现趋势性回暖势头,监管层有可能于近期引导报价行下调5年期LPR报价,其中最早有可能在1月20日落地。 MLF加量续作 宽信用支持稳增长 今日央行开展7790亿元MLF操作,中标利率为2.75%,与此前持平。央行当日还进行了74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和8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15%和2.00%,与此前持平。16日共实现净投放9330亿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1月MLF操作量为7790亿,到期量为7000亿,这意味着本月央行实施了790亿净投放,为连续两个月加量续作。1月MLF加量续作,除符合春节前一般规律外,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支持银行“合理把握信贷投放力度和节奏,适时靠前发力”,在一季度经济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背景下,加大贷款投放,以宽信用支持稳增长。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春节前流动性边际收紧,资金利率和同业存单利率等均再度上行,波动加大。节前流动性的边际收紧,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春节前居民体现需求增多,缴税高峰期,补缴法定存款准备金。为此,央行进一步加量续作MLF,尽显对资金面的呵护之意,可有效平稳市场预期,更好发挥货币和债券市场在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中的作用。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今日MLF加量续作,有助于维护春节期间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更好地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保障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1月MLF操作利率不变 符合市场预期 王青认为,1月MLF操作利率不变,背后是一季度宏观经济很可能面临“最后一跌”,当前下调政策利率必要性不高,对此市场已有预期。二季度开始伴随居民消费反弹,经济有望展开一轮较快回升过程。 温彬表示,1月MLF利率继续维持不变,主要原因包括,去年12月刚刚实施全面降准,政策频率不需要太频繁;临近春节,此时降息政策效果不强,降息时点未到;今年1月以来信贷投放节奏较快,预计1月信贷有望呈现“量增、价降”特点,已实际起到降息效果。 预计5年期以上LPR可能下调 王青指出,着眼于年初稳增长、控风险,推动楼市尽快出现趋势性回暖势头,监管层有可能于近期引导报价行下调5年期LPR报价,其中最早有可能在1月20日落地。趋势上看,2023年上半年居民房贷利率还将经历一个持续下调过程,这是改善楼市需求的关键所在。 王青还表示,1年期LPR报价方面,当前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低于居民房贷利率,且各类结构性支持政策工具丰富,都会引导企业贷款利率持续下行,由此1月1年期LPR报价有望保持稳定。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为5年期LPR报价更大幅度下调腾出空间。 温彬也指出,考虑到降息主要是为了配合宏观调控政策的整体发力,因此两会前后降息落地概率和必要性更高。此时,在疫情第一波冲击结束后,为确保“开门红”平稳,需加大需求端刺激政策的接续和对冲。届时,OMO、MLF政策利率可能下调5-10bp,并带动LPR下调;为缓解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预计5年期以上LPR降幅更大。但相较于2022年,整体政策利率调整空间相对有限。 董希淼也指出,2022年全年住户贷款增加3.83万亿元,同比少增4.09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2.75万亿元,同比少增3.33万亿元。住户贷款特别是住户中长期贷款增长乏力,是拖累2022年人民币贷款增长的重要因素,反映出房地产市场仍然较为低迷、居民消费意愿和需求不足。应继续引导LPR尤其是5年期以上LPR适度下行,既减轻居民住房消费负担又激发企业中长期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更好地推动宏观经济稳步恢复。

  • 通胀持续“退烧” 东南亚各国央行利率即将见顶?

    东南亚各国央行似乎已接近完成利用利率对抗通胀的任务,经济学家预计,在本季度加息25至50个基点后,紧缩周期将结束。 根据调查的预测中值,印尼、菲律宾和泰国的政策制定者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分别将借贷成本上调50个基点,然后达到利率峰值。与此同时,马来西亚将以再加息25个基点来结束加息周期。 尽管该地区面临的不利因素比南亚地区要少,但政策制定者在过去一年动用了常规和非常规工具来冷却通胀,并支撑因美联储加息而承压的货币。 而随着美联储在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日益加剧之际发出放慢紧缩步伐的信号,许多接受调查的分析师预计东南亚国家将在本季度结束加息。 以下是东南亚地区四家央行的预期: 印尼央行 由于通胀预期稳定,且物价涨幅已过峰值,印尼可能会继续小幅上调基准利率。印尼央行还动用了其他工具,如扭曲操作(Operation Twist)债券购买计划,并将出口商的美元收入保留在国内,以支撑印尼盾。 PT Bank Permata首席经济学家Josua Pardede表示:“考虑到可控的通胀和美联储5%左右的终端利率,我们认为印尼央行将在一段时间内将政策利率维持在6%,除非衰退风险促使全球央行采取宽松立场。”印尼央行定于1月19日宣布利率决议。 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央行) 在东南亚,马来西亚是去年5月在本轮紧缩周期中率先上调基准利率的国家,不过菲律宾是最激进的国家之一。为抑制通胀,马来西亚央行已累计将关键利率上调100个基点。尽管该行预计2022年的经济增长将超过政府6.5%-7%的预测,但预计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放缓至4%-5%。 牛津经济研究院经济学家Alex Holmes表示:“在1月份最后一次加息之后,我们预计增长放缓和通胀缓解将使马来西亚央行在2023年剩余时间里长期暂停加息。”马来西亚央行将于1月19日宣布利率决议。 菲律宾央行 在暗示下次会议上可能加息25或50个基点后,菲律宾央行行长梅达拉周四表示,其关键的加息可能接近尾声。据金融管理局董事会成员、财政部长Benjamin Diokno称,随着通胀预计将有所降温,菲律宾央行可能会进一步放缓利率行动。 尽管如此,菲律宾国家银行经济学家Alvin Arogo表示,“考虑到2023年大部分时间通胀率较高,我们认为只有在2024年才有可能降息,”他预测最终利率为6.25%。菲律宾央行下一次利率决议将于2月16日举行。 泰国央行 泰国可能会继续“循序渐进”地加息,以避免破坏由旅游业复苏推动的复苏。泰国央行助理行长Piti Disyatat上个月暗示,如果经济和通胀达到平衡,泰国的紧缩周期可能在今年下半年结束。 PT Bank UOB Indonesia经济学家Enrico Tanuwidjaja认为,在去年将关键利率上调了75个基点的泰国央行“有能力实现更多的加息。”泰国下次利率决议将于1月25日举行。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