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1个
距岚图汽车成为“HI模式”成员整整一个月后,华为即将再次牵手东风汽车旗下品牌,完成“两连签” 2月21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官微发布预热微博:“新年逢新友,翌日有喜事”;同时“猛士科技”官微用相同的文案予以隔空回应,宣布2月22日将有喜事发生。 受此消息影响,东风汽车A股当日收盘价为5.92元,涨幅6.86%,最高时涨幅超过9%。此外,东风汽车集团在港股亦飘红,一度涨近4%。 1月22日、2月22日,华为选择在“同一天”与东风汽车旗下品牌签约,不失为一种刻意之举。“这次属于华为与东风的另一次合作,猛士、岚图与华为的合作方式是一样的,都是HI模式。”有接近华为的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透露。 目前华为与主机厂的合作模式有三种,程度从浅至深分别为零部件模式、HI模式以及鸿蒙智行(智选车模式)。华为、猛士选择的HI模式全称为Huawei Inside模式,该解决方案属于全栈式解决方案,涉及计算与通讯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多个领域,此前北汽、长安曾先后与华为基于HI模式展开合作,推出极狐、阿维塔,猛士也将成为华为HI模式下首个越野车品牌。 “越野车的电动化转型已经有很多自主品牌在做,下一步便是智能化方向的转型。”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电动化与智能化将成为越野车细分市场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双方的合作将可以很大程度补齐猛士品牌在智能化方面的短板。 HI模式不断扩充新成员的同时,华为智选车模式的发展也在持续提速中。 最新销量数据显示,2024年第6至7周(2月5日-2月18日),AITO问界销量为0.55万辆,仅次于理想汽车的0.7万辆。在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看来,华为接下来的重中之重是要与合作伙伴完成高质量、高效率的交付工作。 此外,华为也即将迎来智选车模式新合作伙伴的首款产品。北汽蓝谷近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与华为智选模式合作下的首款车型计划在今年投放市场,这款车型定位于高端智能轿车。合作进展情况,公司将适时对外披露。“华为智选车模式的成功,将成为HI模式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前述业内人士表示。
根据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注册多枚“引望”“引看”“引众”“INVISOL”“INNOWARD”等商标,国际分类包括科学仪器、运输工具等,当前商标状态均为等待实质审查。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华为已成立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据获悉,引望就是华为车BU成立的新公司。
据华为智能光伏微信号消息,2024年1月24日,华为在深圳以“持续创新,质胜未来,加速光伏成为主力能源”为主题,举办2024智能光伏十大趋势发布会。会上,华为数字能源智能光伏业务副总裁、CMO郝应涛全面解读智能光伏十大趋势,为光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前瞻性支持,并发布重磅白皮书。 郝应涛表示,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预测,2030年光伏装机将达到5200GW,2050年达到14000GW,可再生能源比例达90%以上,其中光伏将成为绝对主力。随着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占比不断攀升,面临并网、运营、安全的等多重挑战。因此,华为基于长期实践和深刻洞察,提出产业发展十大趋势,包含一大核心、五大关键特性、四大根技术。 此次发布的白皮书包含的十大趋势包括: 1. 光储平价以及构网技术促成光储系统成为稳定电源,并将推动光伏在未来三年成为主力电。 2. 千万级电站网元管理。电站网元指数级增加,发输配用一张网的高效、智能调度将成为关键要求。华为智能光伏将基于CloudNative云原生和实时通信控制技术支持千万级电站网元的接入纳管,结合盘古大模型进行海量数据分析与预测,加持AI技术进行智能化的能量决策调度,实现发储配用海量电站网元的资源整合与协同调度,构建起一张千万级电站网元的综合智慧能源网络。 3. 电站管理将从"运维" 走向全生命周期"运营" ,智能化将显著提升"规、建、维、营"的综合效益,让电站运营更高效。 4. 全场景 Grid Forming。Grid Forming 构网技术已规模商用,从大型地面电站向工商业和户用快速扩展,且不仅在光伏场景,与风电、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的结合将成为可能,从而推动新能源从支撑电网向增强电网,再向全场景增强电网快速发展,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5. 安全要求从单维"设备安全"走向四维 "大安全"。确保新能源电力系统长期稳定可靠运行。"四维"指供应、设备、网络和电力系统安全;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不仅仅需要厂家本身,也需要行业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6. 储能的规模应用与安全标准升级,要求储能实现从电芯的本体安全到系统级的电网安全。通过从电芯、电池包、电池簇、储能系统到电网精细化的监控与管理,打造更安全、更高效,主动构网的储能系统,实现Cell to Grid的储能安全。 7. 精细化管理推动了组件级电力电子规模商用并逐渐走向储能系统,MLPE & CLPE 成为分布式电站新要求。MLPE实现了光伏组件的精细化控制,确保组件级发电最优,以及组件级监控和安全关断。精细化管理走向储能系统,锂电池储能系统正朝着Pack级、电芯级的更小单元管理方向演进,因此提出CLPE技术。 8. 高电压持续降低光储系统 LCOE(度电成本),高可靠持续提升系统可用度,实现高度安全。光伏逆变器将延续高压化趋势,直流突破1500V,交流突破1000V系统。通过新材料、新型元器件的应用提升设备可靠性;通过双极高压架构的设计、系统级的安全防护能力,保证光伏系统的持续可靠运行。 9. 第三代半导体的应用,材料科学、散热技术、工程技术等多种维度技术的升级,叠加数字化技术,持续提升电力电子变换器功率密度。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光伏逆变器将提升30%以上能量密度,优化器50%以上,储能10%以上,推动光伏系统提质增效。 10. 通过不断提升的高品质的电能质量,推动光储系统在全行业的规模应用。未来三到五年,全球的IEC标准、泛欧标准、中国国标等,都不断提高对电能质量的要求。种种指标的提升将保证高品质的电能质量,也将加速光伏成为主力能源。 银河证券认为,年初市场整体低迷,1月9日后太阳能指数走出一波独立上涨行情,较沪深300最新超额收益率达7pcts;但估值(12X)仍处低点,十年分位数5.3%,安全边际较高。近期基本面改善信号频现,N型加速替代,行业有望在2024年上半年提前走出周期底,建议密切关注价格企稳回升态势以及新技术替代进度进展,可优选全产业链超跌、高弹性、N型技术领先的标的进行左侧布局。 上海证券研报指出,当前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企稳,价格处于偏底部位置,终端观望情绪有望逐渐消除,未来低成本组件进一步催生终端需求。从2023年12月逆变器出口数据来看,去库存和需求提升已有边际好转迹象,看好光伏总需求增长,部分市场增长可能超预期。N型电池占比快速提升,部分辅材如银浆、焊带等有望充分受益。
1月24日,华为以“持续创新,质胜未来,加速光伏成为主力能源”为主题,举办2024智能光伏十大趋势发布会。会上,华为数字能源智能光伏业务副总裁、CMO郝应涛全面解读智能光伏十大趋势,为光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前瞻性支持,并发布重磅白皮书。 郝应涛表示,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预测,2030年光伏装机将达到5200GW,2050年达到14000GW,可再生能源比例达90%以上,其中光伏将成为绝对主力。随着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占比不断攀升,面临并网、运营、安全的等多重挑战。因此,华为基于长期实践和深刻洞察,提出产业发展十大趋势,包含一大核心、五大关键特性、四大根技术。华为愿携手业界同仁,共同推动双碳目标早日达成。 趋势一 光储成为稳定电源 光储平价以及构网技术促成光储系统成为稳定电源,并将推动光伏在未来三年成为主力电。 趋势二 千万级电站网元管理 电站网元指数级增加,发输配用一张网的高效、智能调度将成为关键要求。华为智能光伏将基于CloudNative云原生和实时通信控制技术支持千万级电站网元的接入纳管,结合盘古大模型进行海量数据分析与预测,加持AI技术进行智能化的能量决策调度,实现发储配用海量电站网元的资源整合与协同调度,构建起一张千万级电站网元的综合智慧能源网络。 趋势三 全生命周期智能化 电站管理从“运维” 走向全生命周期“运营” ,智能化将显著提升“规、建、维、营”的综合效益,让电站运营更高效。 趋势四 全场景 Grid Forming Grid Forming 构网技术已规模商用,从大型地面电站向工商业和户用快速扩展,且不仅在光伏场景,与风电、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的结合将成为可能,从而推动新能源从支撑电网向增强电网,再向全场景增强电网快速发展,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趋势五 四维安全 安全要求从单维“设备安全”走向四维 “大安全”,确保新能源电力系统长期稳定可靠运行。“四维”指供应、设备、网络和电力系统安全;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不仅仅需要厂家本身,也需要行业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趋势六 Cell to Grid 储能安全 储能的规模应用与安全标准升级,要求储能实现从电芯的本体安全到系统级的电网安全。通过从电芯、电池包、电池簇、储能系统到电网精细化的监控与管理,打造更安全、更高效,主动构网的储能系统,实现Cell to Grid的储能安全。 趋势七 MLPE & CLPE 精细化管理推动了组件级电力电子规模商用并逐渐走向储能系统,MLPE & CLPE 成为分布式电站新要求。MLPE实现了光伏组件的精细化控制,确保组件级发电最优,以及组件级监控和安全关断。精细化管理走向储能系统,锂电池储能系统正朝着Pack级、电芯级的更小单元管理方向演进,因此提出CLPE技术。 趋势八 高压高可靠 高电压持续降低光储系统 LCOE(度电成本),高可靠持续提升系统可用度,实现极致安全。光伏逆变器将延续高压化趋势,直流突破1500V,交流突破1000V系统。通过新材料、新型元器件的应用提升设备可靠性;通过双极高压架构的设计、系统级的安全防护能力,保证光伏系统的持续可靠运行。 趋势九 高频高密化 第三代半导体的应用,材料科学、散热技术、工程技术等多种维度技术的升级,叠加数字化技术,持续提升电力电子变换器功率密度。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光伏逆变器将提升30%以上能量密度,优化器50%以上,储能10%以上,推动光伏系统提质增效。 趋势十 高品质电能质量 通过不断提升的高品质的电能质量,推动光储系统在全行业的规模应用。未来三到五年,全球的IEC标准、泛欧标准、中国国标等,都不断提高对电能质量的要求。种种指标的提升将保证高品质的电能质量,也将加速光伏成为主力能源。 深根固柢方能枝繁叶茂。华为智能光伏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聚焦4T等技术的创新和融合,深入理解客户和行业的发展需求,打造可信赖的高质量产品和解决方案,与全球客户和伙伴携手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让绿色电力惠及千行百业、千家万户。共建绿色美好未来!
看来大家都相信了“智能化是新能源汽车竞争的下半场”这句话。 岚图或许是看到了华为智驾解决方案的影响力,以及作为国内头部科技媒体,对于智能化领域解决方案的能力,1月22日一大早,岚图就发布了与华为合作的消息,并不出人意料,毕竟岚图看到了极狐和阿维塔在与华为合作智能化后更有了底气,岚图也想为自己定位的高端产品注入能够真正体现其高端之处的技术。 而从签约现场中也不难看出,岚图与华为的合作方式为华为HI模式,而并非智选车模式。 华为智驾只是让车卖得更贵? 全套的智驾解决方案自然是华为能带给新能源品牌的最大好处,是不是意味着这些传统大型车企没办法做出属于自己的智驾系统。 实际上,新能源车的上半场中,无论是岚图还是极狐都有能力玩好产品力,将产品打造成行业顶尖的标杆车型。比如岚图热推的C级豪华纯电轿车 岚图追光 ( 参数 | 询价 ) ,目前能看到的主流豪华设计和配置,包括超五米的车长,三米整的轴距,双叉臂+五连杆再加上空悬的配置,以及L2.9级智能辅助驾驶的限时免费选装,还有100度的电池包,再配上大屏娱乐系统,主流的8155芯片,以及各种座椅通风、加热,豪华内饰设计等增值配置,岚图追光将当时能够选装的30万级豪华轿车该有的和不该有的配置,通通装了个遍。 再看准C级轿车的极狐阿尔法S先行版,虽然没有100度电池包,也没有双叉臂+五连杆+空悬的顶配底盘配置,整车尺寸也没有岚图追光大,但其他增值也应有尽有,还可以与岚图追光纯电版车型买到同价位,靠的就是已经搭载上车的华为HI模式所带来的智驾系统。 要知道,极狐阿尔法S先行版最初的定价近40万,只因市场的内卷及电池原材料成本下降,新款车型才降价到32.98万。 这里为什么用岚图追光和极狐阿尔法举例,因为岚图最新发布的岚图free已经搭载了Apollo领航辅助智驾系统,这套与华为完全不同的智驾系统,或许也预示着华为智驾上车岚图,可能会搭载到岚图追光身上。 一旦岚图追光搭载了华为智驾,首先可能会造成追光涨价的结果,毕竟硬件方面的激光雷达,还是软件上的高精地图,硬件的成本虽然不高,但高精地图可谓非常烧钱。从极狐阿尔法S就能看出,先行版车型比其余车型中最高售价的配置还要贵上4.5万元,就不难看出搭载华为智驾后成本的明显上涨了。 也就是说,目前还未搭载的华为智驾的岚图追光纯电版车型已经卖到了32万起,如果推出华为HI版车型,在其他成本没有进一步下降能力的情况下,新车很可能卖到35万以上。 智驾很贵,二线新能源想活下去,有降价的能力吗? 业内一直流传着20万以上才能买到智能化汽车的说法,现在来看确实是这样,但注意这里说的是20万以上,而不是30万。 有传言说特斯拉FSD正在接受审核,预计在今年落地中国市场,虽然6万元一套的FSD售价偏贵,但特斯拉有整车成本控制的能力,即使整体配置达不到主流市场的水平线,但依然可以用降价这个必杀技和特斯拉多年养成的受众群体,搭配FSD的落地强力收割一拨用户,且很多业内人士预测,FSD一旦落地,将对中国所有的智驾系统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也就是说,FSD进入中国后,特斯拉不仅有可能重新定义智驾,也有可能刷新高阶智驾产品的价格体系。 另外的一些车企,如华为智选车系列,极氪等品牌,都有着不错的产品性价比与智驾能力。也就是说,配合现在的交通法规,很多车企已经能通过更低的成本解决满足现状的智驾需求,因此像岚图、极狐这样的选择高成本引入华为智驾系统的企业,如果依然没有能力控制自己的产品成本,反而因为搭载了更高阶的智驾系统,使得自己的产品成本更加无法控制,最终反映在终端售价上,令本就没有品牌竞争力的这些二线新能源车企进一步失去性价比这条路线,这样的做法是不是有些得不偿失了。 说到华为智选车,或许北汽与华为合作的智选车系列“STELATO”,也就是享界,或许会为极狐等品牌带来灵感。毕竟华为智选车系列都是深度捆绑华为智能化技术的产品,而问界和智界已经为智能电车既要智驾又要降价提供了解决思路,但前提是,技术话语权方面将由华为把控。 即便如此,极狐作为北汽的一份子,享界成功推出后,北汽有能力对照享界开发出如何在极狐智驾产品上节省成本的解决方案。至少在目前,极狐的非华为智驾车型已经能卖到一个相对较低的价钱,而今年想要保持竞争力,就需要将智驾车型的价格也打下来。 岚图则没有智选车这方面的优势,再考虑到华为HI模式下的产品都是纯电车型,岚图的增程车型就算有低售价,或也没办法搭载华为智驾系统,因此岚图想要不脱离主流电车圈,还需要寻找降价的有效方式。 总体来说,就是这些车企跟上了智能化的下半场,但没有跟上目前新能源车市的竞争本质,就是降本增量,以提高市占率,达到滚雪球效应。 结语 结果不会说谎,从已搭载华为智驾系统,并采用华为HI模式进行合作的极狐和阿维塔两家车企的产品中,我们看到无论是极狐阿尔法S先行版还是阿维塔11和阿维塔12,单品销量均不理想。其中极狐阿尔法S共计10款车型平均月销在1500辆至2000辆之间,售价最高的先行版车型销量的好坏就不难分辨了。 岚图则刚刚度过了相对于自己来说不错的一年,年销破5万辆表示月平均销量在4000左右。即使搭载了华为智驾和百度Apollo双重保险,如果无法迎合市场的精髓,既卷配置又卷价格,即便有华为的加持,又能给岚图带来多少增量呢? 华为智驾上车或许会为不温不火的产品带来话题,但如果这些市场占比很小的品牌继续无法控制利润,华为或将成为压倒他们的双刃剑。
关于华为、长安的新合资公司,更多细节与进展开始逐渐浮出水面。 1月16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2024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上透露,长安与华为的新合资公司暂定名为“Newcool”,涉及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车云、AR-HUD与智能车灯等领域。目前,双方正在推进交易合作细节,包括新公司挂牌成立等内容。“从去年8月开始,双方便成立了工作组针对此事进行交流,新合资公司将不会从事整车业务。”朱华荣透露道。 受此消息影响,长安汽车股价盘中异动拉升,一度涨近4%。 去年11月,长安汽车公告与华为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长安汽车在公告的“合作原则”中特别强调,新公司将对现有战略合作伙伴车企及有战略价值的车企等投资者逐步开放股权,成为股权多元化的公司。 彼时双方计划在备忘录签署日之后6个月内签署最终交易文件,包括股权购买协议、股东协议、目标公司章程以及最终交易文件项下定义的其他与本次交易相关的文件。“当时我们原本商量的是把这个事情做完,一直做到合资公司成立后再对外公布。但是,考虑到长安汽车是上市公司,中间的风险太大,所以我们必须要尽快向社会公布。”朱华荣表示。 除新合资公司外,华为在智选车模式下的推进亦有了新的消息。 近期有传闻称,华为与北汽智选车模式合作品牌确定为“享界”,而与江淮合作的智选车品牌则定为“傲界”。对此有接近华为的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回应表示,“目前两个品牌的名字还没有最终确定,不过应该会在近期公布,尤其是与北汽合作的品牌。” 可以确定的是,华为与北汽智选模式合作的样车已经出来,定位于中大型纯电轿车,有望于2024年北京车展期间发布。“就像问界、智界分别对应的AITO、LUXEED,STELATO是华为与北汽智选品牌的英文名称。”彼时,有接近北汽新能源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 目前问界新M7、问界M9两款车型在华为终端仍处于热度很高的状态,AITO问界品牌也借此超越理想汽车,首次登上了新势力周销量榜单第一的位置。有消息称,于去年9月上市的问界新M7,会在近期再次迎来一次改款。对此前述业内人士表示,这个消息是假的。“目前在售的车型还没有交付完,暂时没有改款的计划,至于年内是否会推出新款车型还没最终定下来。”
1月11日讯:今日早盘中,以鸿蒙为首的华为概念股大幅走强,创识科技、亚华电子20CM涨停,传智教育、智度股份、高新发展、立达信、吉大正元等多股涨停。 消息面上,1月18日,华为将举办鸿蒙重要活动,届时将揭秘鸿蒙生态和HarmonyOS NEXT进阶新篇章。 将于2024年一季度面向开发者开放的HarmonyOSNEXT开发者预览版与安卓系统完全脱钩,去掉了传统的Linux内核以及AOSP等代码。近期,“鸿蒙先锋应用专区”正式在华为应用市场上线,为鸿蒙原生应用提前宣传引流。 近期,华为高层(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等)开始密集为鸿蒙发声,上海证券认为,此举标志着鸿蒙是华为终端2024年重点发力的战略方向之一,鸿蒙生态落地有望加速推进,鸿蒙生态将迎来重要拐点。2024年,有望成为“原生鸿蒙元年”。 官宣合作京东 鸿蒙“朋友圈”重量级扩容 华为合作的“朋友圈”不仅在汽车领域扩容。 1月10日晚间,华为常务董事、终端业务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社交平台“官宣”合作京东:“今天我们迎来了重量级合作伙伴京东,奠定了鸿蒙生态今年的又一座重要里程碑!” 自2023年9月25日华为宣布鸿蒙原生应用全面启动以来,已有多个领域的企业和开发者陆续宣布加入鸿蒙生态。在“官宣”与京东的合作之前,华为已相继与美团、新浪、小红书、哔哩哔哩、支付宝等互联网头部企业宣布合作。2023年12月29日,华为终端BG软件部总裁龚体宣布,HarmonyOS NEXT系统蓄势待发,已有400多家合作伙伴全面启动了鸿蒙原生应用的开发。 龚体还透露,至2023年12月19日,鸿蒙生态设备总量超7亿台,其中华为自有设备3亿多台,预计到24年,鸿蒙生态设备数量逐步达8~10亿台。 鸿蒙生态发展提速 产业催化不断 OpenHarmony(开源鸿蒙)主要应用于非华为品牌终端,由深开鸿、鸿湖万联、润开鸿、九联开鸿等生态合作伙伴主导开发,面向各垂直行业领域支撑千行百业智能终端设备开发,如能源行业的矿鸿、电鸿等。 目前OpenHarmony社区共建者超过6200名,51家共建单位,贡献代码量超过1亿行,基于OpenHarmony打造的行业终端、商用设备有220多款,并已全面商用,覆盖金融、教育、交通等十多个行业领域;已有440多款软硬件产品通过社区兼容性测评,220多家行业生态伙伴作出贡献。 2023年起,华为Harmony OS市场份额呈上升趋势。根据Counterpoint,华为Harmony Os系统的份额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截至2023年三季度,华为Harmony OS系统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13%,为安卓、iOS之后的第三大手机操作系统,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也达到3%。 目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深度参与鸿蒙生态布局,参与方式包括:1)Openharmony系统及商业发行版开发:软通动力、中国软件国际、润和软件、拓维信息、诚迈科技、中科创达、东方中科等。2)基于Openharmony的行业解决方案:证通电子、新大陆、优博讯、新国都、科蓝软件、新开普等。3)基于Openharmony开发硬件设备:智微智能、九联科技、芯海科技等。太平洋证券观点认为,随着鸿蒙生态持续发展壮大,相关布局厂商有望受益。 申万宏源计算机研究团队同时预计,原生的HarmonyOSNEXT系统推出前期,以软件外包商受益为主,正式版OS推出后,鸿蒙应用开发者有望通过广告、消费场景引流抽成等多方式获利,鸿蒙教培市场也将迎来繁荣,过往Java培训需求有望转向鸿蒙,因此鸿蒙带动的是IT开发和应用整体结构的变革,市场规模更大且具备持续性。
“遥遥领先”的呐喊声、小米雷军的煽情演讲,共同将2023年下半年的资本市场搅得“天翻地覆”。 华为“不造车” 但喊出了“遥遥领先” 三年多前,在那个智能汽车还未内卷、“余大嘴”名号鲜为人知的年份,华为便已深耕自动驾驶多年,位于深圳的办公地、汽车展厅中,自动驾驶方案、传感器、智能座舱、芯片、操作系统、电池热管理等“风火雷电”应有尽有。但当时,华为在汽车业务方面的能力还不足以掀起风浪。 即使到了2023年9月前,华为的“不造车”之路仍备受争议,在终端市场持续挣扎,资本市场敏锐的嗅觉亦不为所动。但这一切在9月12日那天迎来转机——问界新M7官宣上市。 问界新款M7上市不到24个小时订单量便突破1.5万台,单日大定突破2,000台。一周后的9月17日,问界新M7单日大定增至2,700台。要知道,在一个月前,问界8月交付新车也仅为5000余辆。彼时,临近工作日的中午,与记者实探“蔚小理”等门店时呈现出的冷清大相径庭的,是到华为门店看车、咨询的消费者络绎不绝。 终端市场突然“蹿红”,很快被资本市场嗅到。9月18日,华为汽车概念股早盘持续走强,江淮汽车、科华控股、丰华股份、铭科精技、赛力斯、华阳集团、科力尔涨停,德迈仕涨超10%;至当日收盘,除江淮汽车涨9.36%外,其余个股均封涨停板。 在紧随而来的十一假期,问界新M7热度未见丝毫降温。10月7日,AITO汽车发布海报称,问界新M7于9月12日至10月6日的不到一个月期间,首销累计大定突破5万台。“昨天(10月5日)3,500台,今天(10月6日)7,000台,这两天就超过1万台了,创造奇迹了。”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不禁感慨道,“起死回生,真不容易。” 12月底的问界M9发布会上,赛力斯汽车总裁何利扬表示,问界新M7目前累计大定12万台,月交付能力3万台。 除问界新M7、智界S7、问界M9等产品终端强势表现的助推外,任何一次有关华为汽车业务的消息,皆会触动到资本市场的“神经”。华为注册“X界”新商标、长安与华为投资设立合资公司、余承东“隔空喊话”一汽加入新公司等,无一不让华为汽车概念股变得异常活跃,多次变身为“惊弓之鸟”。 过去三个多月,华为汽车概念股不断刷新着记录。以赛力斯为例,2023年的股价最低为24.75元,最高价一度涨至99.97元,年度涨幅高达90.55%。目前,赛力斯已跻身千亿市值行列,位居中国车企第五位。 华为不造车,但却有意无意间重构了“汽车局”,且一切才刚刚开始。据余承东透露,问界M9上市发布第五天,完成单日大定3,173辆,累计大定已正式突破3万辆。无疑,又一个爆款已经诞生。 记者了解到,华为鸿蒙智行旗下问界、智界,以及与北汽、江淮合作的品牌产品规划也渐明朗。在问界M9之后,问界将在今年上、下半年分别推出问界新M5、问界M8;智界第二款车将于今年下半年上市,内部代号EHY;华为与北汽合作的车型有望于今年上半年亮相、随后上市;华为与江淮合作的品牌,前期会布局轿车、MPV两款车型,实际发布时间或为2025年。 小米汽车终登场 风波、争议、辟谣...... 去年8月的“夏测”,可被视为小米汽车首次官方“出镜”,彼时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雷军亲自现场督战。尽管在2023年度演讲对小米汽车“只字未提”,但雷军晒出由手机新品-小米MIX Fold 3拍摄的团队合影中,“为小米汽车而战”的字样清晰可见。 两个月后小米澎湃OS的突然官宣,再次掀起了造车运动的操作系统“自研潮”。“今天,对小米来说,是一个历史性时刻。小米全新的操作系统,小米澎湃OS(Xiaomi HyperOS),正式版已完成封包。”10月17日,雷军官宣新系统的同时表示,小米澎湃OS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是迈向“人车家全生态”的关键跨越。 然而上述这些事件的影响力,都不足以与“登录工信部目录”相提并论。11月15日,距雷军宣布小米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近32个月后,小米汽车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随之而来的是“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的一同现身,后者揭开了小米汽车生产资质的谜题。次日,小米汽车概念股集体高开、持续走强,鹏翎股份涨超18%,智云股份涨超10%,奥特佳、凯众股份涨停,一汽富维、海泰科、模塑科技、祥鑫科技等涨超5%。 小米汽车相关概念股主要集中在更为上游的供应链领域,如电机领域的汇川技术、威孚高科;电池领域的比亚迪、宁德时代;汽车热管理领域的奥特佳、鹏翎股份;一体化压铸领域的祥鑫科技等。 与华为类似,小米汽车一路走来也非顺风顺水,诸多风波、争议,甚至官方应接不暇的辟谣,共同构成了小米汽车在2023年的另一番风景。 小米汽车发布的一周前,小米集团发布关于小米汽车相关恶意泄密及谣言的声明,小米汽车部三名前员工于在职期间,以收取“咨询费用”为目的,未经许可擅自参与外部券商、投资机构组织的所谓“小米汽车研讨会”,臆造传播大量错误、不实信息,严重误导市场、扰乱小米汽车正常业务开展。小米集团决定,对涉事的三名员工做辞退处理、永不录用,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随后的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雷军对引发网友热议、部分车企高层“吐槽”的“致敬”行为予以了解释。雷军强调只是误解而已,自己对整个汽车行业都充满敬畏之心。 从发布会时间的传言,到产品售价的数张“P图”,从年末到年初,小米汽车方面辟谣声不断。“过去的两天三次辟谣澄清小米汽车的价格P图,今天我来个终极辟谣,大家请帮忙扩散。”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直言,正式的小米汽车产品发布会结束前,所有带有小米汽车版本和售价的信息、海报都是假的。“正式发布前不可能有售价和政策,别相信所谓的内部人传言,没有人知道真正的价格,甚至正式的发布时间,因为一切都还没有确定。” “华为与小米的出现,一下子打乱了原本就不规律的市场节奏,更让资本市场敏感异常。”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长远来看,这两家跨界车企在改变原本造车格局的同时,势必会促进市场竞争的良性循环,且有望加速‘良币驱逐劣币’的进程。”
一直备受关注的华为鸿蒙智行,因一则消息再度被推上热搜。 1月3日,有消息称,2024年1月起华为鸿蒙智行旗下问界、智界停止与汽车之家、懂车帝、易车的合作。财联社记者发现,懂车帝、易车两个平台官网的相关品牌车型经销商列表已被清空,汽车之家官网也仅剩下少数经销商。 对此有接近华为的知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由于鸿蒙智行与部分平台会员门店业务原合作协议到期,在新的商务洽谈达成一致前暂缓会员门店业务合作,其他合作业务仍正常进行。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平台销售线索合作价格纠纷问题。2023年初,湖南、四川、安徽和深圳等多省市汽车经销商商会发布报告称,各汽车网络平台在制定2023年与汽车经销商合作方案时,出现大幅涨价的现象,极大地提高了经销商的运营成本。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对此呼吁,疫情后各汽车经销商普遍经营困难,建议三大汽车网络引流平台暂缓调价,与汽车经销商共渡难关。 在业内人士看来,除了价格因素之外,智能化时代下直营模式的不断成熟、迭代,消费者买车习惯的改变,以及车企、经销商对于销售线索的诉求变化,亦是导致类似事情发生的主要原因。 华为在汽车销售模式上会坚定不移的走直营路线,且建设鸿蒙智行独立门店已成大势所趋。从短期来看,对外口径已更改为“鸿蒙智行汽车体验门店”的大量华为门店仍将负责问界M5、问界M7、问界M9、智界S7等车型的销售工作。如问界M9上市当天,全国89城的252家华为门店便已陆续完成问界M9的展车布置。“华为旗舰店不仅提供了卓越的华为产品,更以卓越的服务为消费者带来极致体验。”在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看来,“鸿蒙智行”将成为华为在新车销售端的唯一出口,且将在多方面加速持续升级。 以华为、特斯拉、蔚小理、小米为代表的新势力汽车品牌,在打造智能化产品和技术、不断迭代直营模式的同时,亦将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融入其中,以得到更为优质、科学,且靠自身获得的销售线索,弱化作用下行的线上引流比重。同时,可持续优化、灵活调整的数字化销售系统势必会成为未来直营体系下的“标配”。 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在谈及小米汽车渠道建设时透露,2023年12月29日,小米集团在北京总部与首批14家销服合作商正式签订合作意向书,意味着小米汽车销售服务渠道建设全面提速,小米汽车新零售模式从规划阶段进入实质落地阶段。“小米汽车新零售以‘直营’为内核,以‘数字化’为基础,充分调动优质社会化力量,追求极致的商业效率和用户体验。”卢伟冰表示。
近日,多家车企发布了2023年12月和2023全年的销量成绩单。其中,2023年12月,AITO问界系列交付新车24,468辆,同比增长141.23%,环比增长29.96%;2023年1-12月,AITO问界累计交付94,380辆。 目前华为与车企主要存在1)零部件供应、2)华为智选、3)Huaweiinside(HI)三种模式,其中智选模式华为参与了从产品研发、设计到销售、售后、零部件供应等环节,参与度最高。平安证券王德安预计华为生态圈车型(主要包括问界、智界以及阿维塔)在2024年销量有望达到67万台左右,这意味着华为生态圈在2024年的国内零售销量将超过特斯拉,成为高端新能源市场的重要一极。此外华为在高端新能源车领域存在感渐强将带动整个自主品牌高端新能源车加速替代传统合资燃油高端车。头部新能源车企主导的行业价格战虽然大概率会延续,预计平价智能驾驶方案赋能将成车企打破主流价格带汽车价格战的有力抓手。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上海沿浦 接受调研时表示,公司2022年投资开发的新能源汽车座椅骨架新项目在2023年陆续量产后收入增长较快,尤其是重庆沿浦间接供货给赛力斯公司的新款问界M7车型订单持续增加,为公司第4季度业绩提供了强有力的贡献。 三联锻造 年报披露,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主要定点开发的新能源项目及进展情况表显示,问界M7拉杆零部件正在OTS样件。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