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763个
赣能股份公告显示,为调整公司能源结构、实现绿色发展的战略转型要求,同意其下属公司投资建设以下三个光伏发电项目。截至11月29日,赣能股份已投产光伏装机规模为 97.95 MW。 三个光伏发电项目的基本情况:(一)公司控股孙公司江西赣能凌峰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赣能凌峰江西和美、唯美陶瓷基地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约 22.1507MW,计划总投资约 9687.81 万元;(二)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西赣能智慧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赣能江西余干县瑞洪镇户用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约 20MW,计划总投资约 7974.06 万元;(三)公司全资孙公司南昌市赣智光伏发电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南昌矿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约 4.18MW,计划总投资约1766.93 万元。 谈到以上项目投资对公司的影响,赣能股份公告称,目前,公司已明确战略转型方向,在发展传统发电业务的同时投资发展光伏、风电、储能、增量配电网等系能源产业,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已投产光伏装机规模为 97.95 MW。光伏发电是公司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号召,实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重点方向,项目各项风险在可控范围,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做大、做优公司新能源领域发展的规划及产业布局,有利于提升公司效益。
2022年11月29日芯导科技(688230)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2年11月16日接受机构调研,广发电子、华鑫证券参与。 最新调研纪要显示,芯导科技正在研发光伏逆变器相关产品,其中MOS、SBD和保护类产品都在推广,部分产品处于验证测试阶段。公司开发的部分 TVS,MOS 等产品技术和性能可以应用于汽车电子,研发团队也在进行车载充电电源管理 IC 的研发。同时,公司基于高性能电源开发平台,会拓展相应的数字芯片,形成整体方案来应对汽车电子领域的需求。目前,公司车规级TVS产品正在本土电动汽车头部厂家进行验证导入,汽车电子产品的验证需要一定时间。 第三代半导体层面,基于第三代半导体 GaN HEMT 的核心技术开发成功,相关专利获得批准后,为产品量产化和系列化提供了保障。公司开发建立了高压 P-GaN HEMT 技术平台,基于此技术平台,公司的第三代半导体 650V GaN HEMT 产品已经在多客户的项目中测试和验证通过,并已获取小批量订单。配合公司第三代半导体 650V GaN HEMT 器件的高整合度驱动器芯片处于客户端测试阶段,并在一些客户端的验证过程中,性能表现良好,目前在等待客户后续项目计划。此外,高压GaN HEMT 产品的系列化还在大力推进,同步,也在开展中低压 GaN HEMT 产品的立项和开发工作,不断的丰富产品阵容、开发满足更多应用环境的第三代半导体 GaN HEMT 产品。 芯导科技的主营业务为功率半导体的研发与销售。 芯导科技2022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2.62亿元,同比下降28.89%;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上升10.24%;扣非净利润5818.6万元,同比下降34.56%;其中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7520.09万元,同比下降28.2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3273.12万元,同比上升15.72%;单季度扣非净利润1454.76万元,同比下降46.14%;负债率2.09%,投资收益3249.38万元,财务费用-1121.29万元,毛利率35.17%。
茂硕电源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茂硕新能源拟与济南产发物流有限公司(简称“产发物流”)拟签署《合同能源管理协议》,利用产发物流的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站,项目总投资金额约180万元,项目年运营管理费用约1.5万元,年均收益约19.14万元,预计10年收回投资成本(含衰减量)。 本项目光伏电站可利用屋顶面积约3000m²,共铺设单晶硅光伏板531块,每块容量550Wp,总装机容量为292.05kWp,拟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通过0.4kV电压等级接入电网,运行第一年发电量约36.07万kWh,运营期20年,总发电量约为681.76万kWh(光伏组件首年衰减约2%,此后每年衰减约0.6%)。预计茂硕新能源获取电费收益总计355.88万元,为产发物流节约电费约85.9万元(按当地商业用电电价0.72元/度预估,按消纳光伏发电的90%计算)。签订光伏发电协议后,产发物流优先使用茂硕新能源的光伏发电,光伏发电量不足时,使用国家电网发电量进行补充。
横店东磁11月29日公告,公司拟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设立子公司并分步投资年产20GW新型高效电池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50亿元。第一期总投资约30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15亿;第二期总投资约30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15亿;第三期总投资约4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20亿元。 该项目分三期实施,其中第一期投资建设年产6GW新型高效TOPCon电池,第二期投资建设年产6GW新型高效TOPCon电池,第三期投资建设年产8GW下一代高效电池,第三期生产线具体建设规模、建设时间和技术路线将视生产经营情况以及下一代光伏技术成熟情况推进。 横店东磁公告称该项目对公司的影响有:作为新型高效电池的代表,N型TOPCon拥有优秀的接触钝化特性、高Voc、很强的多子运输能力等优势,随着工艺成熟度及成本经济性逐步提高,其市场渗透率也在不断提升。公司此次加大N型TOPCon电池产能布局,不仅有利于搭建更完善的产品梯队,还可促进公司光伏产业的降本增效,有利于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今年以来,玻璃制造类公司业绩普遍欠佳。不过,受下游产业链预期向好等因素影响,玻璃行业基本面或迎来拐点。建筑用玻璃方面,地产行业预期向好,建筑用玻璃需求有望改善;光伏玻璃方面,随着光伏装机量提升,近期光伏玻璃价格走高。银河证券研报显示,玻璃纤维下游市场如风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与碳中和高度相关。受益于下游需求扩张,玻璃纤维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目前行业处于景气度向上阶段。随着下游需求提振,玻璃制造类企业业绩有望向好。
目前光伏钨丝对前代碳钢丝产品具有显著的性能优势,相对碳钢丝具有更高的细线化潜力,技术上的替代趋势明显。随着硅片向薄片化发展,切割用钨丝金刚线需求日益旺盛。东吴证券研报指出,考虑钨丝金刚线细线化应用逐步推进,渗透率由2021年1%提升至25年的35%,则钨丝金刚线2025年需求量高达1.37亿公里,4年CAGR超过200%。 金刚线是金刚石切割线的简称,是一种超硬材料的线性切割工具,目前主要应用于光伏行业的上游环节,可用于硅棒截断、硅锭开方、硅片切割,其切割性能直接影响硅片的质量及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性能。 受制于硅料的价格,硅片正在向薄片化发展,硅片厚度不断下降,硅片切割使用的高碳钢丝金刚线的线径逐渐细化。随着碳钢金刚线细线化水平的提高,金刚线母线直径不断下降,逐渐接近物理极限,要继续向35um以下的线径探索,需要涉及母线材料的转换。而钨丝作为一种新型材质,具备韧性高、可加工极细、切割性能好等优势,具备更大的细线化空间,理论上可下降至30μm以下,同时钨丝较碳钢材质抗拉性、切割能力更高。 随着细线化持续推进,钨丝金刚线渗透率有望提升。 在硅料价格较高的背景下,下游硅片厂对细线化的推进持续推动钨丝金刚线的相关研发和使用,而金刚线厂商在设备和产线上的转换成本较低,毛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对上游钨丝厂商而言,光伏用钨丝领域是全新的增量应用市场,有可能带来可观的需求空间。 目前钨丝在光伏领域的渗透尚处于初阶段。东吴证券研报指出,考虑钨丝金刚线细线化应用逐步推进,渗透率由2021年1%提升至25年的35%,则钨丝金刚线2025年需求量高达1.37亿公里,4年CAGR超过200%。 钨丝金刚线需求日益旺盛,相关企业产能也在不断加码。 据中钨高新透露,公司第一期100亿米生产线已建成,后续的产能扩张已在规划中,目前公司订单处于饱和状态。岱勒新材在接受机构调研时介绍,公司产能一直逐月提升,到10月份公司可释放的产能已达200万公里,11月份本次扩产所需设备会基本安装完成并形成产能,预计12月份300万公里的产能能够全部得到释放。翔鹭钨业募资实施以母公司为主体的光伏用超细钨丝研发项目,项目建设期为18个月。 广发证券表示,当下钨基金刚线相比高碳钢丝金刚线理论上具备一定的优势,随着技术进步和钨丝产能的逐步释放,有望形成规模化批量应用,上游钨丝环节+中游率先切入钨基金刚线的厂商将受益。建议关注上游钨丝企业双龙头 中钨高新、厦门钨业 ,积极切入光伏切片领域,合计产能近1000亿米的细钨丝母线扩产项目预计在未来两年内落地,有望带来业绩高增长;推荐金刚线龙头 高测股份 ,在钨基金刚线的工艺研究上较早起步,已有钨基金刚线小批量出货和相关技术储备,上游钨丝放量后将率先受益;建议关注已有钨基金刚线相关技术储备的厂商 美畅股份、岱勒新材 。 相关概念股: 中钨高新(000657.SZ):截至三季度末,光伏钨丝累计出货量超6亿米。公司第一期100亿米生产线已建成,后续的产能扩张已在规划中,目前公司订单处于饱和状态。 厦门钨业(600549.SH):公司的钨丝业务位居全球第一,尤其光伏钨丝的研发及产能释放领先行业。前三季度公司细钨丝销量174亿米,同比增长+181%。 翔鹭钨业(002842.SZ):公司募资实施以母公司为主体的光伏用超细钨丝研发项目,项目建设期为18个月。拟研发的钨丝母线作为光伏硅片切割金刚线的母线,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岱勒新材(300700.SZ):公司金刚线细线化程度不断提高,量产规格从80μm改进到35μm,碳钢丝最细规格开发到33μm。公司现阶段钨丝金刚线批量出货的规格主要是30-32um,小批量供应的最细规模已达28um。
开工率高企业库存却明显下降,光伏玻璃新产线的陆续点火,加速了纯碱去库存速度,并对纯碱市场表现形成支撑。11月28日纯碱期货价格盘中一度上涨至2724元/吨,创下4个多月来的新高。而现货市场上,纯碱企业和社会库存都较往年偏低。 南华研究院能化分析师李嘉豪表示,11月纯碱行业累库预期一直未兑现,低库存状态下甚至还出现了上、中、下游持续去库的现象,现货价格在低库存状态下获得较强支撑。 目前国内纯碱企业开工率较高,且产量有一定增加,但企业库存下降明显,意味着下游原料需求增加明显。 据了解,纯碱去库存速度提升,与下游光伏玻璃新产线陆续点火有关。 11月以来,国内有四条大型光伏玻璃产线点火,分别是武骏和友1000吨/天;安徽信义光能(000968.HK)1000吨/天,安徽福莱特(601865.SH)和南玻集团1200吨/天,共计4400吨/天。 有光伏玻璃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光伏组件需求依然不小,因此国内大型玻璃企业都在加快新上光伏玻璃产能,因此在光伏玻璃上纯碱需求增加是明显的。光伏玻璃产线点火前,企业要提前两个月左右准备原料,而开工1个月后,纯碱的消耗量达到高峰。 目前,国内12月预计新上光伏玻璃产能,至少有4条以上,乐观估计在6-8条新产线,按原料比20%计算,这些新产线新增的纯碱原料需求将超过2000吨/天,而纯碱的需求将在明年1月达到高峰。 不过,该人士同时表示,玻璃企业一般与纯碱企业都有长单协议价,且大型玻璃企业对原料有一定议价权;因此光伏玻璃的原料需求,对现货市场的价格影响,还有待市场确认。再有,光伏玻璃产线增加的同时,传统浮法玻璃产线也有不少“冷修”情况出现,这让纯碱需求此消彼长,实际增量或比较有限。 作为纯碱最大的下游传统浮法玻璃,今年以来受房地产市场影响需求低迷,不少玻璃企业处于亏损生产状态。如今纯碱企业利润随着价格“水涨船高”,但玻璃现货价格却出现下跌,价格博弈或倒逼纯碱企业一定时期让利销售。 紫金天风期货认为,11月初以来,纯碱期货持续上涨,而玻璃现货价格下跌。纯碱期货和现货、纯碱和玻璃的共振行情并未出现,行情不够稳健。尤其是今年浮法玻璃行业亏损严重,现金流较少,可能导致玻璃厂春节前储备的纯碱量偏低,纯碱价格下滑。 对于下游需求,纯碱企业并不太担心。 有相关企业人士表示,目前纯碱不管是企业库存还是社会库存,都处于近三年来的低位。此外光伏玻璃产线今年以来集中上马,原料需求增量明显,下半年以来浮法玻璃企业计划内的“冷修”产线几乎全部推迟。总体上来看纯碱供需处于一个平衡状态,纯碱企业没有降低产量的计划。
SMM11月29日讯:随着硅片供需格局以及光伏装机旺季接近尾声等的影响,硅片价格再次迎来下调。据SMM11月28日的最新报价显示,硅片方面:182mmP型硅片报价跌0.13元,跌至7.05-7.42元/片,日均价7.24元/片;210mmP型硅片报价跌0.32元,跌至 9.30-9.42元/片,日均价9.36元/片。11月27日,TCL中环公示最新硅片价格,其再次下调了单晶硅片价格,这是继10月31日下调报价后的又一次下调。隆基绿能近期也下调了单晶硅片价格。有机构认为,硅料硅片价格松动,产业链价格拐点或将临近。 TCL中环和隆基绿能纷纷下调硅片价格 11月27日,TCL中环再次下调单晶硅片报价,其中,150μm厚度P型210、182硅片报价分别为9.30元/片、7.05元/片,较10月31日报价分别下调0.43元/片和0.33元/片;150μm厚度N型210、182硅片最新报价分别为9.86元/片和7.54元/片,较10月31日的报价分别下调0.46元/片、0.36元/片。其最新的价格自11月28日开始执行。 而在11月24日,隆基绿能也下调了单晶硅片的报价,155μm厚度(182/247mm)单晶硅片P型M10报价7.42元,相比10月24日的价格下调0.12元。155μm厚度(166/223mm)单晶硅片P型M6报价6.24元,相比10月24日的价格下调0.09元。 据SMM11月28日的最新报价显示,部分 硅片价格出现了下跌 ,其中,182mmP型硅片报价跌0.13元,跌至7.05-7.42元/片,日均价7.24元/片;210mmP型硅片报价跌0.32元,跌至 9.30-9.42元/片,日均价9.36元/片。SMM认为, 目前硅片相对电池片供应过剩明显,硅片企业库存累库趋势明显,中环和隆基下调旗下硅片报价,其余企业跟跌。 硅料价格出现松动 优劣料价差扩大 》订购查看SMM硅现货历史价格 上周五价格一直比较坚挺的多晶硅致密料出现了微降。 据SMM的报价显示,11月25日, 多晶硅致密料报价较前一日跌2元,跌至303-309元/千克,日均价306元/千克;多晶硅菜花料报价跌5元,跌至297-302元/千克,日均价299.5元/千克。 11月28日,多晶硅复投料主流价格308-313元/千克,多晶硅致密料主流价格303-309元/千克,较上周五价格持稳。 从供需情况来看,随着12月签单周期的来临,市场对12月硅料价格存在一定降价预期,SMM预计多晶硅致密料12月预期签单价格将小幅走跌,菜花料、珊瑚料等相对降幅较大,优劣料之间价差扩大。目前国内即将进入12月多晶硅签单周期,市场对于珊瑚料、菜花料降价预期较为一致,主流观点认为其将跌破300元/千克大关,对于致密料部分企业对品质较差的亦有降价预期,11月国内多晶硅供应量预计将超9万吨,市场逐渐开启看跌趋势。 》【SMM光伏周评】多晶硅低品质料转向买方市场价格有走跌预期 硅片继续累库龙头企业下调价格 硅片产能供应过剩明显 二三线企业等未来将经受市场考验 据SMM调研显示,2022年前,硅片产能相较上下游整体过剩尤为明显,2022年硅片开工率维持在60%-80%之间。前期硅片供应过剩并不明显,主要由于多晶硅供应的紧张限制了其开工率的提升,后期随着多晶硅供应的放开,硅片供应有望大幅提升,但电池片产能相对扩张较慢,硅片供应将过剩。 电池片产能增幅相对较慢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前期电池片企业盈利不明显,企业扩产积极性较低。其二目前电池片型号处于更新换代期间,企业对于扩产产线类型摇摆不定,放慢产线的扩张。 对于后续市场,SMM认为,经历此轮龙头企业带头降价后,考虑成本因素以及市场情绪,硅片价格短期将以稳为主。但长期来看,硅片供应过剩问题仍然存在。 硅片产能过剩,企业在仍有一定利润情况下开工率难有明显下降,价格不断下调是其基本趋势,随着明年硅料产能逐步释放,硅片产能过剩问题会越来越明显。2023年国内硅片产能预计将达到800GW左右,而此时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仅为350GW(全球硅片供应预计98%以上来自国内),对国内需求约为340GW。截止至2026年,国内硅片产能将达到950GW,同时期需求总量约为470GW。 随着硅料价格的不断走跌,硅片薄片化的趋势下,硅片价格亦将不断跟跌,产业一体化企业和龙头拥有成本优势以及切片技术壁垒的企业影响较小,二三线企业及产能单一企业将经受市场考验。 多晶硅未来长时间处于过剩状态 价格战或将是市场常态 2022年由于国内多个多晶硅项目投产的延迟(尤其上半年),多晶硅供应整体处于紧平衡状态,但在年底,多晶硅供应已经出现了过剩的迹象。 以目前致密料价格为例,307元/千克的价格使得多晶硅厂利润达到恐怖的500%左右,玩家疯狂的涌入造成后续多晶硅产能的急速扩张,SMM预计2023年多晶硅产能将达到约245万吨,同比2022年增加106%,光伏装机量虽处于上升通道,但增速远不及多晶硅扩产增速。 多晶硅将在2023年开始出现严重过剩,但由于企业仍有较大利润空间,企业减产情况预计不会出现,随着库存的累积,市场价格战或将兴起。 机构看法:硅料价格松动信号已现 产业链价格拐点或将临近 面对硅料价格的松动,不少机构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华创证券发布的《硅料硅片价格松动,产业链价格拐点或将临近》研报显示:随着新增硅料产能逐步释放,明年产业链价格有望回落,将进一步刺激光伏装机需求,光伏行业预计将延续高景气,全产业链量增逻辑清晰。其建议关注,明年受益于硅料价格下降,有望量利齐升的一体化组件环节;格局稳定的硅片环节;盈利能力持续修复的电池环节;光伏及储能双赛道加持,需求高速增长的逆变器环节;受益于硅料释放,需求起量的辅材环节等。 国信证券的研报认为 :硅料价格松动信号已现,在促进行业整体放量的同时,也带动下游产业链盈利改善。其推荐:电池环节,未来1-2 个季度大尺寸产能相对紧缺,盈利性将显著提升,同时N 型电池议价能力更强;组件环节,由于签单周期较长,具备一定期货属性,有望在原材料价格下行周期受益;胶膜价格目前处在低位,未来随着组件环节盈利压力缓解,胶膜有望迎来价格上涨,具备供应链管理优势和资金优势的头部企业有望受益。 浙商证券看好受到产业链中下游工率回暖,边际改善显著的环节。其研报显示,随着四季度硅料产能释放,行业硅料盼跌情绪加强,产业链开工率拐点已经来临。硅片环节前期受到硅料紧张影响开工率偏低,上升弹性较大;辅材环节量增逻辑确定,拥有更强提价能力的石英坩埚环节值得进一步重视;大尺寸电池片开工率及盈利能力将维持高位。 中泰证券认为,硅片供应过剩或将引发供应链竞争激烈进而引起下游价格进入下行通道,但组件价格下降将提升光伏项目的收益率,丰厚运营商的盈利水平。 不过,也有机构有不同看法。慧博智能投研日前发布的研报表示,面对晶圆厂扩产潮带来的硅片供应紧张,硅晶圆厂商迎来新一轮涨价潮,SUMCO、Siltronic、环球晶圆于2021年下半年宣布大规模扩产,公司预计2023年下半年有望投产,满产需等到2025年,环球晶圆收购Siltronic失败后,宣布将原计划用于收购案的资金转为资本支出及营运周转使用,在美国、欧洲和亚洲推行为期三年、价值36亿美元的产能扩张计划。由于硅片厂商扩产周期较长,因此其认为未来三年硅片行业仍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今年以来,硅料价格持续上涨,光伏组件持续承压,并抬升了光伏电站建设成本,影响了装机需求。业内人士表示,硅料降价有利于激发需求。如果硅料价格下降到合理区间,集中式光伏电站装机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对于硅料价格未来走势,业内人士表示,硅料价格在高位盘旋数月后,目前市场价格下行趋势愈发明朗。硅料新订单签订周期到来时,硅料价格料明显下跌。
复合材料厂商金博股份日前公布调研纪要。近半个月以来,公司已接受两次机构调研,参与机构家数达24家。 最新调研中,公司公布了多项业务的具体进展。值得注意的是, 在调研名单中,泉果基金赵诣现身 。 金博股份主营业务为碳基材料,公司目前已开发光伏、半导体、锂电池、汽车与氢能等领域用碳基材料系列产品。而整体来看,产品出货量、碳基材料各细分领域应用及客户推进是机构关注的重点内容。 光伏热场方面 ,金博股份表示,今年采取“ 主动的价格调整 ”,以扩大市占率、提升渗透率。目前, 该策略已达预期效果,落后产能逐步出清 。 随着硅料等瓶颈环节的缓解,预计明年下游需求增速将有望超过今年,光伏热场供需关系将持续改善。叠加负极领域热场产品需求的释放,公司新增产能有望依旧保持较高的开工率。 汽车领域中 ,金博股份碳陶刹车盘产品 已收到4个定点通知,并开始小批量交付 。公司目前具备年产10万盘的制备能力,并在积极扩大产能。 翻阅过往公告可以看到,该产品已获比亚迪两次定点(7月及9月)、广汽埃安一次定点(6月)。 半导体领域中 ,硅基、第三代半导体用碳基材料高纯系列产品 已与下游客户进行验证,其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部分产品已小批量稳定出货 。 锂电池领域中 ,碳基热场材料系列产品 处于产业化与下游验证阶段 ,在满足自身对负极材料制备领域用碳基热场材料需求的同时开展对外销售。 金博股份正加快建设负极材料代加工产线。按照目前的建设进度,预计明年一季度将陆续有产能释放,明年全年负极代工产出5-6万吨。目前,公司与多家相关公司持续深入沟通中。 氢能领域中 ,氢气制备与碳纸则处于产线投建阶段。 另外,金博股份11月21日披露的调研纪要显示,热场定增项目投产顺利,设备已在安装调试, 将于四季度开始释放产能,预估产能约700吨 。 总体上,光伏热场今年出货约2500吨,预计明年光伏/半导体热场目标出货3500吨,锂电热场(外销)出货目标为超过1000吨。 从股价走势来看,金博股份28日收盘价为260.18元/股,较8月初的区间高点(388.70元/股)已跌去超过三成。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