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75

  • 低碳推动全球铝行业可持续发展转型 未来十年光伏和电动车对铝需求增量贡献超50%【SMM金属年会】

    在由SMM、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上海期货交易所共同主办的 2023 SMM第十二届金属产业年会 - SMM铝业 论坛 上,俄铝中国营销总裁、上海俄西伯经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刚表示,低碳推动全球铝行业可持续发展转型,全球对光伏发电的需求将持续贡献铝需求,电动汽车市场将加速铝需求增长,未来十年光伏和电动汽车将贡献超过50%的铝需求增量。 超过75%的国家承诺实现净零目标 可再生能源发电推动铝需求 电动汽车加速铝需求增长 未来十年光伏和电动汽车将贡献超过50%的铝需求增量 上游碳排放日益成为终端客户的关注目标 汽车:全球至少有20%的汽车生产企业已经承诺到2030-2040年间将其整个供应链。>2500万辆汽车必须只使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材料。 建筑:几家最大的房地产商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其范围3的排放量减少至少50%,到2040年实现碳中和。实施“绿色建筑”解决方案,减少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排放。 消费品和电器:全球消费品品牌的目标是将原材料中回收再生含量提高到80%。重点是循环性和可持续性。铝的可回收性和多功能性是材料的首选。 低碳铝市场持续发展 客户降碳需求受制于现有技术和电力供应 再生金属在全球新增铝需求的份额将超过原生金属 俄铝和EN+正在迈向净零排放 惰性阳极技术实现原铝在冶炼环节最低碳排放 惰性阳极是俄铝的主要研发项目之一,旨在减少冶炼过程中。 俄铝是全球最大的低碳铝生产商 产能超过400万吨 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的原铝需求有可能在未来10年翻一番 增加100万吨 汽车生产将提供可观的机遇 我们有能力和产能使您的产品本地化。

  • 当前废铅蓄电池处置能力严重过剩 行业痛点诸多 如何解决?【SMM金属年会】

    在由SMM、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上期所共同共同主办的 2023 SMM第十二届金属产业年会 - SMM铅年会 上,浙江天能资源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事业部副总裁张春强对于增值税实施一年多以来,废旧铅酸电池行业现状进行了一番思考和分析。 回收行业现状分析 从2017年开始,回收行业形势倒逼,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相继出台完善。 回收政策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开始规定合法回收,《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危废名录进行修改,进一步强调固体废物收集、转移、处置等全过程监控和信息化追溯。明确违规、违法处罚标准。税收政策方面,开始实施带票回收,《关于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的公告》,废铅蓄电池处置环节即征即退30%调整为50%,回收环节需要开具发票,引入3%简易征收发票,现已全面执行。 铅产业链现状分析 — 处置端 处置能力严重过剩 废铅蓄电池处理能力、收集能力分别达1200万吨、2000万吨,废铅蓄电池年报废量月500-600万吨,收集、处置能力与实际需求不平衡。 行业利润持续较低 2022年再生铅价格持平,呈现原料上涨而产品价格不涨,导致再生铅生产利润小亏损。 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再生铅产量占铅产量的70%以上,我国不足50%,还有上涨空间。 铅产业链现状分析 — 回收端 全国目前共计1100余家持证回收公司,废电瓶批复回收量在1215万吨/年左右,回收资质多、有效运营资质少、区域分布不均的问题同时存在。 全国废铅蓄电池回收行业现状 非法回收主导市场 正规回收举步维艰 1. 非法回收(黄牛)无资质、无审批、无税收,成本低; 2. 正规回收证照齐全,费用投入大,税负高; 3. 正规回收运营成本高,跨省手续办理难; 4. 回收公司及个体回收商贩不断恶性竞争,导致利润不断压缩,风险管控难度加大。 税务风险: 1、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缺失 从事废电池回收的前端人员主要为自然人,该部分人群普遍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税务开票的理念与专业能力,回收链条的后端企业难以取得发票,从而缺少合法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 2、虚开发票风险 (1)回收公司获取非法票源,并向处置企业开具13%发票,导致回收公司和处置企业均有涉税虚开风险。 (2)部分从事废电池回收业务的企业,主要为贸易形式,并未参与实质回收,会导致承担虚开发票的风险。 铅产业链现状分析 — 产废端 预计2023年费铅蓄电池报废量在560万吨左右,2024年在580万吨左右,2025年在600万吨左右。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产废终端对废旧铅酸蓄电池相关知识不了解和回收意识不强,加之合法渠道与非法渠道间价格差和便捷性等因素,导致大量社会废旧铅酸蓄电池流入非法回收渠道。 行业分析总结 现状:我国再生铅行业供需不平衡、回收不规范、管理难度大、政策不健全的特性仍将持续。 趋势:建立“互联网+”回收体系,应用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国家政策资源打通终端、回收、处置,形成产业链闭环,打造新型数字化回收平台,有助于缓解行业问题 改善供需不均格局,缓解铅酸电池原料供给压力; 加强战略性资源把控,形成核心资源循环,打造核心竞争力。 行业思考 行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存在的问题: 1、全国回收资质多,但资质区域分布不均; 2、经营合法合规性差,回收、贮存、运输环节不规范; 3、税务风险大; 4、非法贸易多,交易环节多,导致资金安全性差。 解决途径: 1、加大法律法规的执行、检查、监督、处罚力度; 2、回收公司间形成相互监督、约束机制; 3、由大型平台型公司带头整合回收资源,形成区域联盟; 4、处置企业探索区域联营模式,优化产能结构; 5、信息化管理模式,打通行业数据,保障交易安全,未来引入第三方金融,为产业链服务。 回收行业思考具体措施 提高废铅蓄电池收集经营许可证续证条件;加大政府监管、执法力度,打通电池销售—回收两端;建立绿色的互联网+废铅蓄电池绿色回收体系。 措施1:提高废铅蓄电池收集经营许可证续证条件 回收资质多,回收行业僧多粥少,恶性竞争不断。现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续证条件可适当提高,取证后的定期检查力度可加大,对于不再运营的许可证应定期摸排进行取缔。 建议:申请续签废铅蓄电池危险废物收集经营许可证时,应当补充下列条件: 1、公司运营期间无重大安全事故 2、公司运营期间台账、联单等检查无明显缺失或与实际不符 3、结合政府检查记录,对回收公司进行累计评分,对达到评分标准的公司予以续证,否则予以取缔 措施2:加大政府监管、执法力度,打通电池销售—回收两端 非法黄牛没有税费负担,存在本钱优势,可以用高于正规回收的价格来获得废铅蓄电池。由于存在价格和本钱的影响,合法回收公司与非法黄牛相比处于劣势。 建议: 政府环保部门、税务部门等应加大对于非法回收黄牛的整治、处罚力度,对于有过往案例的黄牛应采取复查机制,从而保护合法回收公司利益。对于合法回收公司交付旧电池,可以结合电池生产企业的销售策略,达到“销一回一”的效果,以保证回收公司稳定的货源和收入。 措施3:建立绿色的互联网+废铅蓄电池绿色回收体系 收集网点与回收供公司长期处于坐商,依赖小商贩随意收购和送货上门,交易信息不对称价格不透明,线上数据缺失,对废铅酸电池回收无法实现可溯源,可管控。 建立绿色的废铅蓄电池绿色回收体系, 可以实现环保、安全和健康,借助“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实现前端回收、中端运输、末端处置的绿色回收体系,将废铅蓄电池的回收、运输、收集、处置加以有效衔接。可以借助平台实现线上支付,缩短交易层级,提高资金安全;借助物联网实现仓储配送,运输路线得以优化,压缩回收环节,保证回收效能。

  • 大咖谈: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SMM金属产业年会】

    在由SMM、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上期所共同共同主办的 2023 SMM第十二届金属产业年会 - SMM锂电负极及石墨碳素产业年会 上,晖阳(贵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海平解析了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他表示,未来,负极材料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也将持续增长,2022年预计市场新增100+万吨负极产能,预计2023及以后负极产能始终会大于锂电池需求。不过目前头部企业逐渐明晰但并不稳固,有资金技术企业会持续冲击头部,行业变成红海,内卷永不停息。 新能源负极材料行业简介 负极行业简介 锂离子电池是当前新能源行业的核心载体, 主要用于替代汽车驱动能源, 以及储能/3C行业;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制造核心材料之一。 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四大材料之一, 约占锂离子电池总成本的8~15%。 中国新能源汽车以年均40%+速度持续增长, 并带动全球新能源汽车增长;新能源行业处于高速发展的风口且长期持续发展, 新能源负极材料预计2026年超过1500亿元。 负极产业投资以人造石墨为主, 目前以一体化生产投资为主,同时向上下游扩展。 晖阳新能源负极材料开发方向 EV能量型负极材料设计理念 适用领域:纯电BEV、PHEV、商用车、部分储能ESS等。 EV快充实现方式 ① 原材料优选:高容量兼顾高功率;定制化原料。 ② 颗粒设计:骨料尺寸设计;粒度分布设计;颗粒形貌优化;颗粒结构设计。 ③ 表面修饰:包覆方式设计;包覆量设计;包覆材质选择。 适用领域:纯电BEV、PHEV等。 高功率负极材料设计理念 原料筛选: 优选高各项同性、高动力学原料; 骨料设计: 较小的骨料设计,缩短Li+固相传输路径; 表面修饰: 碳包覆提升低温、快充特性。 晖阳新能源先进负极材料开发 硅基负极产业现状 硅基负极市场渗透率不足2%,市场处于初级阶段 2023-2029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41.89% 硅基负极技术优势 硅基材料储量丰富;理论容量高;大大提升单体容量。 硅基负极主要种类 Si-C: 采用纳米化硅材料进行碳包覆,与石墨复合,掺混,得到各种容量的硅碳复合材料; SiOx-C: 采用SiOx为原料进行碳包覆,与石墨掺混,满足动力电池需求; 多孔Si结构: 采用预留膨胀空间的多孔、核-壳等结构,制备硅碳负极; 多孔碳化硅: 采用多孔碳为载体,在多孔碳内部沉积纳米硅,缓解体积膨胀。 硅基负极产品性能现状 目前硅基负极产品在容量、首效和倍率性能方面均已经达到标准,在循环性能方面,依旧存在技术攻关重点和难点,需要满足动力电池循环要求(>1000周)。 硬碳开发背景 锂资源紧缺,锂价格一路高涨,钠资源丰富,钠电池具有成本优势;随着钠电池应用场景成熟,钠电池技术取得突破;且石墨不适合储钠,硬碳是合适的钠电负极材料。 从物理结构上来看,钠离子的半径为 0.102nm, 远大于锂离子的半径(0.069 nm),石墨之间的层间距较小(0.334nm),钠离子难以在石墨中有效插层,使用石墨作为钠电池负极材料,其实验室中储钠比容量仅有 35mAh/g。 从热力学上来看,高钠含量石墨化合物具有热力学上的不稳定性。理论计算表明,石墨储钠容量低归因于热力学因素。钠离子与石墨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弱,钠离子难以与石墨形成稳定的插层化合物是石墨储钠容量低的原因。 硬碳前驱体来源 生物质硬碳有望率先量产,随着技术升级和量产加快,硬碳成本有望进一步下探。 生物质硬碳工艺技术路线 生物质(椰壳等)经过低温热处理(600-800℃)——粒径/形貌控制——造孔——高温碳化(1000-1500℃)。 生产核心难点在于负极材料 前驱体的选择 及生产环节中硬碳 造孔和界面设计 等工艺细节的处理。 负极材料行业投资前景 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船舶、小型载具、工程机械等 储能电池——储电站、移动供电、家用风光储电设备等。 市场需求持续增加 过去十年复合增长率35+%;在全球范围内会继续增长十年; 市场供给大于需求 2022年新增100+万吨负极产能;2023及以后负极产能始终会大于锂电池需求。 整体来看,未来负极行业,市场持续扩大,,风口特性明显;行业变成红海,,内卷永不停息;头部企业逐渐明晰但并不稳固,有资金技术企业会持续冲击头部;靠砸钱进来的外行企业会一地鸡毛! 负极行业投资趋势 产能布局方面,通过建设基地,实现一体化建设, 降本增效;市场布局方面,与电池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开发,电池项目专用产品研制。 产业布局,商业链方面,源网荷储,生态链建设及生态链化学反应。 未来,将持续向海外拓展,布局欧洲、美洲及印度市场。

  • 技术帖:次氧化锌工艺流程剖析及开发应用【SMM金属年会】

    在由SMM、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上期所共同共同主办的 2023 SMM第十二届金属产业年会-SMM锌业年会 上,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二级教授周向阳讲述了次氧化锌的开发应用。 次氧化锌来源及物相特征 次氧化锌来源简介 次氧化锌指的是含Zn2O与ZnO等组分的锌废料。次氧化锌中有回收价值的元素主要有锌、铟、银、铅等,其中还含有铊、砷、氟、氯等有害元素。 (1) 钢铁烟尘:在炼钢和炼铁过程中,工艺条件决定了几乎所有的锌等金属都被还原并且挥发,这些金属一般都在烟气冷却过程中被氧化成金属氧化物成为次氧化锌。 (2) 冶炼过程自产。主要是锌湿法冶炼过程中,浸出渣通过贫化处理时产出的次氧化锌;密闭铅鼓风炉产蓝粉、鼓风炉渣贫化炉产烟灰、熔铸锌浮渣等。 (3) 次生氧化锌矿生产次氧化锌 :次生氧化矿一般存在于原生硫化矿床上部,由于难于选矿,早期大多以废石形态放弃,目前有部分高品位氧化矿以湿法流程处理,大量的低品位矿(Zn<15%)都采用回转窑挥发工艺挥发得到次氧化锌。 次氧化锌的物相特征 元素分析: 结合ICP与气相法分析可知,次氧化锌中的主要有价元素及其含量分别为: 铟——0.0462%; 锌——49.79%; 铅——16.29%。 主要有害元素及其含量为: 氯——0.24%; 氟——0.11%; 砷——0.23%。 显然,项目研究所采用次氧化锌中有件元素锌与铟等含量较高,当然,也还有较高含量的氟氯等有害元素。 图a可知,原料表面呈浑圆状表明外壳为锌铁尖晶石,中间存在许多孔隙,结构比较疏松;图b可知,锌在颗粒表面也有一个壳层即锌铁尖晶石层,内部锌呈粒状,此为氧化锌;图c可知,次氧化锌中无铟独立矿物相,铟以类质同象状态均匀分布。 次氧化锌的晶相是以氧化锌矿(即红锌矿)、铅黄、硅锌矿、锌铁尖晶石以及石膏为主要物相。 次氧化锌炼锌的工艺流程剖析 湿法炼锌工艺简介 基于次氧化锌原料的炼锌 氟、氯预处理的必要性 (1) 氟对工作环境的危害:体系温度超过40 ℃,酸性电解液中氟含量过高时,氟将有部分以气态进入工作环境,影响健康。 (2) 氟对阴极剥锌的影响: ※氟浓度持续在50mg/l以上时,板面开始有明显的腐蚀凹坑 ; ※当浓度达到100-150mg/l时,阴极板边缘开始出现比较严重腐蚀,厚度减薄速度加快,剥板困难; ※当氟离子达到150mg/l以上后,大约30%铝极板将一次性报废,造成锌生产成本大幅上升。 (3) 氯的危害 ※当氯浓度达到300mg/l以上时,阴极板边缘开始出现比较严重腐蚀,厚度减薄速度加快,由此造成的阳极板损坏严重 ; ※阳极腐蚀导致阴极产品中铅超标的几率增大; ※当氯离子浓度过高时,阳极上可能出现氯气,污染环境。 次氧化锌的预处理分析 ① 次氧化锌的火法预处理 针对锌冶炼而言,通常采用多膛炉或回转窑在700-750℃条件下,使氟氯化合物升华进入到气相中,达到脱除氟氯的目的,该法为是目前氟氯脱除的主要方法,氟脱除率能达到90%以上,氯脱除率达到80%以上。 次氧化锌焙烧处理会导致锌与铟的浸出效率降低! 火法预脱除氟氯存在的问题: ① 投资较大,需添置多膛炉等火法设备;② 需要消耗燃料,少量氧化锌会进入烟气,导致运行成本高; ③ 当物料中铅等低熔点物质含量高时,会缩短多趟炉的使用寿命; ④ 存在二次污染,所产生的烟气需处理,影响后续浸出过程; ⑤ 处理后依然残留有氟氯进入体系。 ② 次氧化锌的湿法预处理 主要是采用碱洗方法,使氟氯进入到液相达到脱除氟氯的目的。 碱洗脱氯是运用碳酸钠和可溶性氯化锌能够产生氧化锌反应的基本原理,产出碳酸锌,其中氯在水中进行充分溶解,从而达到液固分类。运用碱洗脱氟氯的试验方法能够起到良好的脱氟氯效果,通常采用两段逆流洗涤。 ※ 湿法预脱除氟氯存在的问题:废水量大! ① 会导致较大的水消耗与碱的消耗,增大生产成本; ② 会发生碱液与氧化锌之间的副反应,增大氧化锌损耗; ③ 存在二次污染,大量含氟氯的废水需处理; ④ 处理后依然残留有氟氯进入体系。 浸出液的净化 氟、氯、有机物、镁以及钴等重金属对锌的电沉积过程危害巨大,下面对企业目前所采用净化方法进行简单分析。 除氟: (1)针铁矿法除氟 针铁矿法指的是先在电解溶液中加入硫酸亚铁盐,然后使Fe2+氧化成Fe3+的同时、与O2-和OH-结合生成β-FeOOH时,F-会进入到FeOOH的晶格中,从而使氟以沉淀形式脱除。 ※ 针铁矿除氟法的缺陷 ① 除氟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② Fe2+的引入,会增加后续工序的除铁压力; ③ 对高氟溶液而言,难达到要求; ④ 需消耗大量的氧化剂与铁盐,并出现体系硫酸根不平衡的现象。 (2)离子交换法除氟 ※ 离子交换除氟法的缺陷 ① 处理时间长; ② 树脂容量小,处理系统庞大; ③ 树脂洗脱时产生大量的高酸含氟废水需处理; ④ 树脂中所吸附锌锰等有价离子洗脱到废液中难回收,导致金属损耗。 (3)石灰沉淀法除氟 石灰沉淀法指的是在电解液中加入饱和石灰乳或可溶性的钙盐,使其中钙离子与电解液中的氟离子反应形成氟化钙沉淀来达到除氟目的,但该法存在过滤困难、氟离子难以深度去除等缺陷。 (4)其他方法除氟 钍盐也是一种很好的去除溶液中氟的药剂,其原理是氟与钍形成难溶的化学物沉淀,但由于钍盐价格昂贵,通常不易大规模工业化使用。 除氯 (1)离子交换法除氯 离子交换法除氯时,通常采用171强碱阴离子树脂,待树脂中所吸附氯到达饱和后,再用浓硫酸指进行洗脱,从而使氯进入强酸性废液。 ※ 离子交换除氯法的缺陷 ① 处理时间长,并且,随着时间推移,树脂会很快失效; ② 树脂容量小,处理系统庞大; ③ 树脂洗脱时产生大量的高酸含氯废水需处理; ④ 树脂中吸附的有价元素被洗脱到废液中难回收。 (2) 溶液开路法 该法实际上同样适用于除氟。当氟氯离子积累到一定浓度后,将部分溶液导出沉淀分离,排除中和溶液。该方法导致一定量的金属损失;另外,由于在PH=6以上的条件下,氟离子会与金属离子形成不溶化合物,因而还会导致除氟效果的降低。 除氯 (3)铜渣脱氯 其原理是在较低的PH值下,硫酸铜与铜粉反应得到亚铜离子,亚铜离子再与氯反应形成氯化亚通沉淀。 优点: ① 废水量较少; ② 可重复再生使用; 缺点: ① 过程比较繁琐; ② 需要添加硫酸铜溶液,费用不低; ③ 对没有铜渣的企业,需外购硫酸铜,其成本相当高。 除有机物 有机物的危害性 ① 阴极返溶甚至烧板 对锌冶炼而言,电解液中有机物含量过高时,阴极锌下部与阴极锌边缘返溶迹象明显, 阴极锌正面灰暗, 背面有光泽。严重时出现返溶烧板, 甚至剧烈的返溶, 槽温短时间内急剧上升, 来势非常凶猛, 可在几个小时内突然发作, 现场酸雾突起, 槽内沸腾翻白, 槽内可放炮起火(氢爆)。 ② 阴极表面质量变差 有机物过高时,阴极表面发黑, 表面有针状小孔, 背面或有黑色湿水印, 更为严重的会出现阴极疏松、发软。 ③ 电解液性质恶化 电解液浑浊, 或大或小的密集白泡沫, 有明显悬浮物、油污等。 ④ 电流效率下降、电耗增大 有机物的脱除方法 ① 从源头去除 高温、高酸或者高碱处理原料是一个从源头去除有机物的有效措施。 该法对有机物油类灼烧、挥发、分解、去除效果好, 脱除率在80 %以上;但该法存在成本高等缺陷。 ② 从浸出液中去除 主要有:气浮法、膜分离法、氧化法、混凝法与生物法、吸附法。 (ⅰ) 气浮法 气浮法是利用溶液中有机杂质的疏水性,通过向原水中通入一定尺寸的气泡,使杂质吸附于大量微细气泡上,借气泡本身的浮力而一同上浮,从而在液面上形成由气泡、水和杂质形成的三相泡沫层,最后将泡沫层与本体溶液分离,从而实现有机物的去除。 但该法存在处理时间长等缺陷。 (ⅱ)膜分离法 膜分离是在1960年以后迅速崛起的一门分离新技术,它是根据生物膜对物质选择性通透性不同所设计出来分离混合样品的方法。其特点是不会发生相变,几乎无能耗,操作方便,装置简单,用途广泛。 膜分离法有分离、精制、高效、节能、环保等诸多优点,因此,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生物、环保、化工、冶金、能源、石油、水处理、电子、仿生等领域。 滤膜不容易清洗,生产费用高。 (ⅲ) 氧化法 氧化法有化学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及光催化氧化法。 化学氧化法是指采用氧化剂(如氯水、次氯酸钠、双氧水、臭氧等)处理溶液,使水体中的有机杂质在超临界条件下经氧化分解为CO2和H2O等小分子,达到除杂的目的。 电化学氧化是指向含有机杂质的溶液中外加电源,有机杂质在阳极上失去电子被氧化,或者是金属离子先失电子氧化成高价金属离子,高价金属离子作为氧化剂将有机杂质氧化成CO2和H2O等小分子,达到去除的目的。 光催化氧化降解法是目前研究处理含油废水的另一项氧化技术,半导体催化氧化法具有很强的氧化功能。有人以空心玻璃微球为载体,研究了Ti02/beads光催化剂降解正十二烷及甲苯的可行性,试验证明光催化去杂法可使正十二烷的去除率达93.5%,甲苯的去除率可高达99%以上。 目前,氧化法处理废水还处于研究阶段。高级氧化法相对传统氧化法而言,其氧化能力强、处理效率高、氧化无选择性,通常用于处理含微量难降解有机物的废水。但其处理成本昂贵,且碳酸根离子及SS较高时对反应有严重的影响。 (ⅳ) 混凝法 混凝是指通过投加化学药剂来破坏胶体和悬浮物在水中形成的稳定体系,使其聚集为具有明显沉降性能的絮凝体,然后用重力沉降法予以分离。混凝过程包括凝聚和絮凝两个步骤,凝聚是指使胶体脱稳并聚集成微絮粒的过程;絮凝是指微絮粒通过吸附、卷带和桥连而成长为更大的絮体的过程。 常用的混凝剂有硫酸铝、氯化铝、FeCl₃、硫酸亚铁、硫酸铁等。 混凝沉淀法处理废水效率高、处理方法成熟稳定、操作简单方便、电耗低。但该方法也有些不足之处,即占地面积大、沉淀污泥需经浓缩脱水,且投入过多药剂本身就对水体造成了污染。 (ⅴ) 吸附法(目前冶金溶液处理的主流方法,) 吸附法处理是利用多孔性固相物质作为吸附剂,使水中有害杂质吸附在固相介质上,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最常用的吸附剂为活性炭、树脂,其它吸附剂还包括活化煤、焦炭、煤渣等。工厂常采用吸附滤床来进行污水处理,既可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又可用于净化水中低浓度有机物。 目前,湿法炼锌行业大多采用煤基活性炭、椰壳活性炭或者化学法生产的木基活性炭。煤基碳的问题是杂质含量较高,椰壳炭的价格贵,化学法生产的木质碳不可避免存在磷酸根等有害组分、且去除有机物的组分单一。 除钴 Co2+是硫酸锌电解液中最难除的元素之一,因为钴属铁族元素,析出时具有较高的超电压,同时氢在钴上析出的超电压很小,很容易导致置换过程发生在锌−氢之间而不是锌−钴之间,这样一旦有钴被锌置换析出,就会有大量氢在其上析出,实际上使Co2+的还原析出停止. 目前湿法炼锌采用的除钴方法可概括为如下两大类: 第一类:采用黄药、α-亚硝基-β萘酚等有机试剂进行沉钴法。该工艺除钴效率高,但会将有机物带入体系; 第二类:添加砷盐、锑盐和锡盐等作活化剂的锌粉或合金锌粉置换除钴法,但砷盐法易产生剧毒AsH3 气体,而锡盐和合金锌粉价格较贵。 所以,从安全、环保及经济等角度考虑,目前采用的除钴工艺主要是锑盐作活化剂的锌粉置换法。但该法也存在需要将溶液温度升高导致能耗高、锌粉消耗大以及压滤有困难等缺陷。 因此,开发新的除钴技术意义很大。 除镁 镁的来源及危害 锌电解是一个闭路循环体系,原料中的镁会在体系中不断累积,导致产生如下的主要危害。 (ⅰ) 影响正常生产的进行。硫酸镁在接近饱和浓度时会以晶体形式析出,导致堵管等现象出现。 (ⅱ) 导致电耗增加。Mg2+富集会使电解液的粘度增大,槽电压升高,电解能耗增加。 (ⅲ) 杂质物质析出增加。Mg2+还可充当表面活性剂,使得Zn2+的吸附与扩散受到影响,氢及其他物质析出增加,进一步增加电耗。 除镁方法 (ⅰ)冷却结晶法 。 该法无法有效去除电解液中镁离子,锌损耗大另外,能耗也不低。 (ⅱ)化学沉淀法。 在电解液中加入含氟试剂,可以有效去除电解液中的钙镁,该法操作简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① 氟化镁的过滤非常困难;② 氟离子不可避免会在溶液中累计,导致溶液好氟量升高; (ⅲ)开路溶液法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采取开路部分中浸液、沉矾液、废电解液生产硫酸锌产品或水解选择性沉锌开路排镁,极少数选择定期抽出部分电解液单独除镁。通过将碱性物质加入到抽出的电解液中改变溶液的酸度,锌变成氢氧化锌沉淀,过滤后重新返回电解锌工序,剩余的含镁溶液进入水处理工序。碱性中和剂采用氨水、石灰乳等。但该法去除钙镁流程长,可能会造成一定的二次污染,经济效益也欠佳。 次氧化锌炼锌的工艺技术提升思路 次氧化锌的高效浸出工艺开发 原料采用企业本身未高温处理的次氧化锌。采取的浸出工艺为:中浸→中浸渣浓酸浆化→加水浸出。下面是相应的工艺条件: 中浸——液固比取4:1;反应温度:65 ℃;反应时间: 1 h; 终酸: pH 值5. 0。 浓酸浆化浸出条件——用浓硫酸浆化; 加酸量:硫酸:ZnO =1.84:1;浆化时间: 1 h; 浸出加水量,水:ZnO= 6:1;水浸时间: 3 h。 ZnO 中浸后浓酸浆化浸出,锌的浸出率可达到96. 44%,较传统两段浸出略有提高;铟的浸出率可达到86. 21%,较传统工艺有了大幅提升;测试还发现,铅渣中铟含量低至90g/t以下。显然,该方法可以获得最高的锌与铟浸出效率。 条件实验后获得的较佳次氧化锌铟锌高效浸出工艺如下: 物料不多次焙烧,先进中浸(液固比取4:1;反应温度:65 ℃;反应时间: 1 h),之后,浓酸浆化浸出渣(浓硫酸加入量为次氧化锌中氧化锌质量的1.84倍,浆化时间1h);最后,按液固比(3-5):1进行水浸。 浸出液净化新技术 新型氟氯去除技术 从前面分析可知,采用火法或湿法预处理来降低原料中氟氯的方法,存在投资大、二次污染以及成本高等缺陷;现行所针对硫酸锌溶液中氟氯所开发去除技术,存在有价金属的损耗大、产生大量废水等问题。 针对现有氟氯去除技术所存在的问题,中南大学开展了多年的研究,成功开发了专门针对硫酸锌与硫酸锰溶液的除氟剂与除氯剂,并实现了产业化生产,目前已经在云南、广东与湖南等地的多家成功使用。 ※ 使用所开发除氟剂与除氯剂的优点 ① 对高氟氯率原料而言,可以 全部或部分省掉火法与湿法预处理 ; ② 由于除氟剂与除氯剂 可多次循环使用 ,从而可实现氟氯的 低成本去除 ; ③ 可大大降低废水排放, 甚至可实现无废水排放 ; ④ 可得到包括 高品位阴极产品 、 低阳极消耗 、 高电流效率 等连带好处。 新型除氟剂及其使用 除氟剂特征 除氟剂为白色或灰白色固体粉末, 主要针对锌、锰电解过程中的各类溶液(包括硫酸锌溶液、硫酸锰与污酸等)除氟而研发,由多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而成,具有独特的多孔结构。 该除氟剂的主要优点: (1) 不含任何有机物,因而,不会导致烧板等不良后果的产生; (2) 除氟过程不产生任何有害有毒物质; (3) 不将有害杂质带入溶液,除氟渣渣量小,无酸性废水外排; (4) 独特的多孔结构为溶液中氟的快速高效去除提供了保障; (5) 具有优良的再生能力,可多次循环使用。 新型除氯剂及其使用 除氯剂特征 除氯剂为灰色或灰黑色固体粉末, 主要针对湿法冶炼过程中的各类溶液(包括硫酸锌、硫酸锰与污酸等)除氯而研发,由多种除氯性能优良的无机活性物质复合而成,具有独特的多孔结构与孔分布。 该除氯剂的主要优点 (1) 经过了900度左右高温处理,不会将任何有机物带入溶液; (2) 除氯过程不产生任何有害、有毒物质, 除氯过程不外排任何酸性废水; (3) 除氯剂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形式的主金属损耗; (4) 独特的多孔结构与除氯活性物质,可保证更高的氯去除效率; (5) 优良的再生能力,可循环使用数百次,因而除氯成本更低。 新型除氯剂及其使用 除氯剂的使用 新型有机物去除材料 材料特征 以具有特殊孔结构的天然植物作为原料,采用特殊工艺制备。因其孔隙结构相当发达,大孔、中孔与微孔并存。因而为去除电解液中各类有机物奠定了基础。 新型除钴剂的开发 开发思路1:对现有锑盐除钴技术进行改进 加入可抑制钴返溶的组分; 寻找可提高析氢电位、且对电积无副作用的添加剂。 开发思路2:对现有有机除钴剂进行接枝等改性 α-亚硝基-β萘酚等有机试剂进行沉钴法的沉钴性能优异,但缺点也明显。新的开发思路: (1) 对有机物进行接枝等修饰,使其不会影响电解,不出现“烧板”; (2) 兼具锌粉的部分功能,减少锌粉用量,提高使用综合效果,降低成本。 已经开发成功,并在企业的应用效果优良,用量较β萘酚类减少10%,综合成为大为降低。 开发思路3:开发新的氧化剂与相应沉钴工艺 原理:将电解液中的Co2+氧化成在水溶液中易水解沉淀的Co3+。 开发思路4:开发新的还原剂 原理:将电解液中的Co2+还原成可以在电解液中稳定存在的Co 0 。 新型除镁技术的开发 开发思路1:对化学沉淀法进行改进 开发氟化镁结晶长大新技术; 除镁的同时实现氟的去除,开发新的除氟材料; 开发相应的装备。 开发思路2:开发基于变电位的除镁技术 该方法的原理已经在实验室得到验证; 目前正在进行条件实验与高镁工业电解液的验证实验; 预计在一年内将会将技术定型。 思路2的优点: (1) 无需添加沉降剂,即可实现镁沉淀化合物的良好沉降与过滤; (2) 电解体系中不超标残留有害杂质; (3) 除了含镁的沉淀物外,不外排有害“三废”,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 SMM:后疫情时代中国铝加工市场的供需现状及挑战【金属年会】

    在由SMM、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上海期货交易所共同主办的 2023 SMM第十二届金属产业年会 - SMM铝业 论坛 上,SMM铝高级分析师曲健汇表示,预计近几年中国铝型材产品结构整体稳定,交通、机械、耐用消费品等占比波动较小;光伏型材比重预计将自2022年12%增至24%,成为近年来铝型材市场增速最快产品;建筑型材依然占据60%左右份额,但比重整体下降,房地产依然是对铝型材行业影响最大的终端市场。 年内供应稳步抬升 不同铝材年内表现各不相同 铝型材2023年实现正增长,光伏型材需求大幅增长、建筑转好成为型材产量正增长主要原因; 铝板带、铝箔2023年产量均为负增长,罐料、双零箔等产品降幅较大; 原生铝合金2023年产量相对平稳,需求不济与铝水合金化比例要求压迫合金开工率上下承压,合金企业普遍稳定生产为主; 新能源板块仍是铝材增长重要引擎,2023年电池箔、钎焊材、光伏型材等产品产量增速表现亮眼; 2023年中国房地产竣工表现优于预期,叠加全球高温天气带动空调出口需求增长,双重利好下空调箔产量意外暴涨至104万吨,增幅高达21%; 部分明显产品如电池铝箔、光伏型材虽然年内产量维持较高增速,但新增产能快速涌入撬动供需关系,盈利能力已然开始下降; 分海内外市场看,2023年海外市场表现不及内贸市场,多家铝材企业主动缩减出口业务比重。 铝材进口依旧平稳 各终端需求良莠不齐 交通及包装用铝板带箔材占比抬升 交通运输用铝板带箔材占铝板带箔比重预计将自2022年14%增至21%左右,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包装用铝板带箔材占比预计自2022年-2024E均在40%左右波动,仍是第一大铝板带箔终端版块; 汽车轻量化、限塑令等政策驱动成为交通、包装用铝板带箔产品占比上升的主要原因; 2023-2024年铝板带箔总产量存在下降风险,但部分产品产量预计将逆势增长,代表产品如汽车板、电池箔等。 光伏型材成为行业亮点 预计近几年中国铝型材产品结构整体稳定,交通、机械、耐用消费品等占比波动较小; 光伏型材比重预计将自2022年12%增至24%,成为近年来铝型材市场增速最快产品; 建筑型材依然占据60%左右份额,但比重整体下降,房地产依然是对铝型材行业影响最大的终端市场。 光伏用铝预计尚有20%左右增速 2022年国内光伏组件产量297GW,据SMM数据显示,2023年1-8月年国内光伏组件产量达318GW同比增长65.6%,2023年预计组件产量近500GW,同比增幅近68%。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1-8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为113GW,同比增长140%,预计全年总装机容量达170GW。 SMM按照光伏边框0.65万吨/GW、光伏支架0.7万吨/GW的消费量测算,2023年光伏行业方面在铝材方面的总用铝量约450万吨,增幅超80%。同时考虑到光伏用铝材的原铝占比,SMM测算国内2023年光伏行业用原铝总量或达293万吨附近,同比增长120万吨。1-8月份原铝在光伏行业中的用量测算为285万吨,同比增长129万吨,较去年月均可增加原铝消费量11万吨附近。 板带箔材出口目标国结构稳定暗藏风险 铝板带、铝箔两大铝材出口目标国均较分散; 铝板带前五大出口目标国所占比重稳定于40%左右,第一大目标国权重13%左右; 铝箔前五大出口目标国所占比重稳定于35%左右,第一大目标国权重10%左右; 铝板带主要出口目标国为墨西哥、韩国、越南、泰国、美国、加拿大等; 铝箔主要出口目标国为泰国、印度、阿联酋、印度尼西亚等; 排名靠前的铝板带箔出口目标国中,部分市场不确定性较强,未来或对中国铝材出口市场带来不利影响。 供需关系压制铝材出口利润走低 铝板带、铝箔、铝型材三大铝材出口利润自2022年上半年达到高位,之后高位回落,且降速逐渐放缓。铝材出口利润与出口量走势高度接近; 全球需求萎缩,国内产能增加,供大于求问题越发严峻,成为压缩铝材出口利润的最大原因,目前铝材出口利润已接近于零,部分出口业务比重较大的企业运转十分艰难; 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与日俱增,各国反倾销政策迭起,未来海外铝材需求不容乐观,2024年铝板带材出口量或将再度负增长; 国内铝材产能集中投产期逐渐临近,未来供大于求问题将愈演愈烈,铝材出口利润低位运行状态料将维持; 共同塑造健康合理的供需环境仍是维持出口利润的最优解。

  • 浙商证券:三大新能源领域拉动铜需求增长 未来供需错配 看好铜价【SMM金属年会】

    在由SMM、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上期所共同共同主办的 2023 SMM第十二届金属产业年会 - SMM铜业 论坛 上,浙商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金属新材料首席施毅带来了《铜:能源金属的范式变化》的主题分析。 1.铜价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库存处于历史低位 2020年3月后,铜价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 2020年3月后铜价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主要由于新冠疫情爆发后,全球流动性宽松。2022年下半年铜价高位回落,主要由于铜价还受其金融属性影响,下半年美元走强。 目前铜显性库存水平存处于历史低位,对铜价有支撑性。2020年3月27日,LME+COMEX+上期所铜库存合计62万吨,截止2023年10月20日,库存合计27万吨。 2.成本端上涨支撑铜价中枢上移 从历史数据来看,完全成本曲线90分位线对铜价起支撑作用,2022年铜均价相对成本曲线90分位约有35%下跌空间。受多因素影响,近年成本呈上涨趋势,预计2022年完全成本曲线90分位约为6467美元/吨(约4.3万元/吨)。 2022年行业AISC预计约为219美分/磅(约32449元/吨),预计同比增长8%。其中,主要由于人工成本、燃料和其他生产成本上涨。电力成本和维持性资本开支水平预计有所下滑。 3.铜矿投产周期较长,资本开支限制供给端增长 2015年铜价下跌削弱矿企资本开支意愿,未来铜矿供给端增长受限。 4.需求目前以传统领域为主,未来新能源占比逐步凸显 铜终端需求结构:建筑(27%)、基础设施(16%)、工业(12%)、交通运输(12%)和电力设备(32%) 仍以传统领域为主:预计2022年光伏、新能源汽车、风电三大产业铜需求量占比约10%。 5.库存历史低位,未来供需错配,看好铜价走强。 (资料来源:ICSG, 浙商证券研究所 注:供需平衡表见浙商证券《铜行业深度:供给将现明显短缺》) 新能源需求拉动较强,能源金属属性强化。光伏、新能源汽车、风电三大新能源领域拉动铜需求增长,2025年全球新能源需求占比有望接近20%。 全球铜供给放量受阻,库存低位支撑铜价上涨。目前LME+COMEX+上期所三大交易所库存约27万吨。

  • 2023第三届SMM电气产业论坛圆满落幕!精彩发言请查收

    10月24-27日,由上海有色网(SMM)主办的 2023第三届SMM电气产业论坛 在江苏苏州圆满落幕! 本次大会汇聚 行业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券商分析师及SMM资深分析师 , 大家一起共同探讨电气行业新发展趋势,分享最新关键技术,共同推动 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本次峰会,SMM将同步进行图片、文字、视频报道,敬请刷新关注本文。 》查看峰会现场视频直播回放 》查看峰会现场图片直播 》点击查看更多现场花絮 10月24日 主论坛 开幕致辞 上海电器行业协会秘书长 马学能 查看嘉宾致辞详情 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 范昕 查看嘉宾致辞详情 圆桌访谈:海外经济承压&国内经济弱复苏 电气行业如何破局? 主持人:SMM铜高级分析师刘璐 浙江花园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洪岩 西蒙电气(中国)有限公司采购总监 李舟 温州超尔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鹏熙 乐清市智能制造产业联合会秘书长 许笑笑 江西保太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 程霁 点击查看圆桌访谈详情 发言主题:SMM电气行业用铜材加工费价格发布—铜板带&铜排&铜棒 发言嘉宾:SMM铜高级分析师 刘璐 2023年-2024年铜板带市场供需 铜板带市场近三年产量增速较低 但在新能源领域支撑下仍将稳健增长 铜板带产能近些年稳健增长,新能源市场需求强劲,2024年将有多家企业将陆续扩产,预计2024年板带市场年产能增量较为明显。 2023年国内经济弱复苏下,来自于房地产端需求承压,但新能源汽车电池连接片等支撑较强,预计2023年全年铜板带产量整体小幅增长。 黄铜板带主消费领域电气及装饰类 紫铜板带主消费领域电力电子类 铜板带广泛运用于电子电气、电力、通讯、轻工、机械制造、家用电器、汽车、建筑、国防、交通运输等众多下游行业 黄铜板带主要消费领域为电器和装饰类,与房地产市场相关性较大,其订单量在2023年缩减较多;而紫铜板带主要消费领域为电力和电子类,电力端需求稳健,新能源端订单稳步增长。 2023年-2024年铜排市场供需 全国铜排产量呈上涨趋势 但增幅逐步放缓 》SMM:2023年-2024年铜板带、铜排市场供需分析【SMM电气产业论坛】 发言主题:双碳目标下智慧能源协同创新模式 发言嘉宾: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系统研究所副主任 刘道伟 发言主题: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企业控制成本手段和创新方法 发言嘉宾: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宗物资集采平台负责人 潘志斌 发言主题:电工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思考 发言嘉宾: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副所长/科技部部长 崔鹤松 10月25日 发言主题:金属原料价格对于电气行业的影响 发言嘉宾:SMM铜高级分析师 龙华琛 电气行业需要用到哪些金属原料 电气行业产品包括电力设备、电力系统及输配电产品、自动控制系统及产品、安全与环保设备、照明及温度控制系统等应用在多个领域的系统设备和产品。 电力设备行业的主要原材料是钢材和有色金属,从电力设备各个子行业来看,原材料构成中,有色金属占比由大到小依次是电力线路、变压器、发电机、开关、继路器等。 对比钢材、铜和铝的价格,我们可知铜价>铝价>钢材,由于铜的价格最高对企业采购成本影响大,因此电气行业更加关注铜价的走势。 铜价走势回顾及展望 今年年初:强预期,市场期待国内全面放开管控会带动消费,铜价快速走高并维持高位震荡 二季度:海外中小银行危机叠加国内需求放缓,令铜价出现大幅回落;6月初海外加息进入尾声国内稳增长,铜价自低位反弹 9月美国加息预期再现叠加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高,国内房地产再起波澜,铜价持续再度走低。 四季度电解铜产量明显回升 2023年炼厂检修集中在上半年 7月过后检修影响减少 上半年冶炼厂集中检修,据SMM统计1-6月有检修的冶炼厂多达16家,而且不少是大修,对产量影响较大;下半年有检修计划的冶炼厂仅有9家。 硫酸价格回升,下半年冶炼厂开工率上升;下半年冶炼厂复产,叠加新厂投产,总产量增加。 国内产量持续攀升但消费尚可 国内库存累库不明显 8月后产量大增,国内消费复苏,叠加精废价差收窄对电解铜需求增加,国内总库存增量不明显。 四季度冶炼厂产量超预期 SMM预计中国2023年电解铜产量将增加129万吨至1157万吨 SMM2022年中国电解铜产量为1028万吨,增速3.07%;2023年预计增量在129万吨附近,增速12.5%。 LME连续出现交仓致库存大增;洋山铜溢价止跌回升 关注后四季度比价打开持续的时间 》SMM:金属原料价格对电气行业影响 2024年铜价重心或低于2023年【SMM电气产业论坛】 发言主题:未来电力系统中的电化学储能技术 发言嘉宾: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储能总监 黄树帮 未来电力系统需求 能源转型的需求及电力系统面临的挑战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以人工智能和清洁能源利用为标志,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人类长期使用化石能源资源,二氧化碳排放所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能源转型非常非常紧迫。 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欧洲老化电网跟不上能源转型步伐,推动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 未来的电力系统需要一种现代化、数字化的电网,以应对实现Fit for 55和REpowerEU目标所需的可再生能源产能。到2030年,欧洲需要额外超过600GW 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其中70%将直接连接到配电网。强化配电网络、推进电网数字化和灵活性转型将是未来关键。 中国的能源转型实践: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特征 ♦以新能源为主体,高比例新能源发电 据预测,2030 年我国风光装机规模达到12 亿千瓦以上,可能到18 亿千瓦,未来的电网形态将发生较大变化。 ♦ 高弹性电网灵活调节资源 为响应电量平衡,电力安全稳定,灵活调节资源快速发展。预计206020602060 年规模达到7.8 亿千瓦左右。 ♦ 高度电气化的终端负荷多元互动 电能替代、电动汽车、清洁供暖、屋顶光伏、户用储能以及智能家居等广泛应用,负荷向着多元化发展。 ♦高度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多网融合 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多网融合,形成数字形态,数字电网平台赋能,新型电子数字产业大力发展。 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一些问题和痛点 供电可靠容量不足:大量风电、光伏因其出力特性,系统可靠容量不足,电力系统峰值负荷的安全保供电所需的可靠容量缺口巨大。 转动惯量不足:光伏发电无转动惯量,风电转动惯量明显不足。随着大量新能源机组替代常规机组,系统频率调节能力下降,存在较大安全稳定风险巨大。 长周期调节能力不足:高占比新能源电力系统长周期平衡调节能力严重不足,电化学储能只能解决短期(日内、日前)平衡,多日、月度和季度平衡调节困难大。 新型电力系统的“双高”特性带来新的问题 “两化”即“电源清洁化和终端电气化” “双高”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 新能源机组低惯量、弱阻尼特性威胁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 传统常规机组都是同步发电机,具有高惯量强阻尼的特点,对电力系统具有强有力的支撑。新能源依靠电力电子元件接入电力系统,转动惯量基本为零,缺少一次调频能力,导致整个同步交流电网转动惯量大幅下降,抗干扰能力也在逐渐下降。加上调峰调压的能力不足,容易造成连锁脱网,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新型电力系统演变路径及新型储能发展路线 》未来电力系统中的电化学储能技术【SMM电气产业论坛】 发言主题:电工合金材料标准促进电气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言嘉宾:全国电工合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 崔得锋 一、国际、国内标准化政策 发达国家普遍将标准化上升到国家战略 2005年,美国国家标准学会发布《美国标准战略》,要旨:以企业协会为主体,以产业自律自治为特征,以自愿加入、自由竞争为其运作形式。典型代表:ASTM、SAE等。 2016年工博会期间,德国工业界与标准化领域权威机构共同宣布,将正式设立“工业4.0标准化理事会”,以提出工业4.0数字化产品的相关标准,并协调其在德国和全球范围内落地。 2001 年,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发布《日本标准化战略》,强化标准的市场适应性与效率,提升国际标准化工作。2006年,日本成立标准事务战略本部,首相任本部部长,强化标准化工作。 2003年,英国发布《英国标准化战略》,对标准化进行最优利用,获得更为开放的市场;利用标准化的能力,确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在技术和科学基础中融入标准化。 发达国家普遍将标准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其主要特点: 1、控制争夺战略制高点 控制和争夺事关国家利益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领导职务、秘书处;以及重大国际标准制定。 2、主攻战略重点领域 重点争夺能为产业或国家带来重大经济利益的高新技术领域标准制定权。 3、科技开发、标准研制、国际市场开拓一体化推进重大科技计划立项时就考虑国际标准制定、如何有效利用知识产权、开拓哪些国际市场等问题。 国家相关政策 一、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以科技创新提升标准水平,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机制。 二、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筑牢产业发展基础,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引领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健康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产业综合竞争力,助推新型基础设施提质增效。 三、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持续优化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标准,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筑牢绿色生产标准基础,强化绿色消费标准引领。 四、加快城乡建设和社会建设标准化进程。 五、提升标准化对外开放水平。深化标准化交流合作,强化贸易便利化标准支撑,推动国内国际标准化协同发展。、 六、推动标准化改革创新。优化标准供给结构,深化标准化运行机制创新,促进标准与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强化标准实施应用,加强标准制定和实施的监督。 七、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提升标准化技术支撑水平,大力发展标准化服务业,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营造标准化良好社会环境。 《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中84处提到标准,充分体现了标准决定质量,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摘录金句: 建立质量专业化服务体系,协同推进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应用,打通质量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渠道。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以先进标准助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和新兴产业高起点发展。开展品牌理论、价值评价研究,完善品牌价值评价标准,推动品牌价值评价和结果应用。 增加企业标准化促进措施 ●建立标准创新型企业制度、标准融资增信制度、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开展对标达标活动。 ●加大对具有自主创新技术、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产生明显经济社会效益的企业标准奖励力度鼓励 》电工合金材料标准化助力电气产业高质量发展【SMM电气产业论坛】 发言主题:电力制造企业如何提高中标概率 发言嘉宾:温州超尔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鹏熙 发言主题:光伏产业链供需现状及展望 发言嘉宾:浙商证券研究所 电新分析师 谢金瀚 商证券研究所电新分析师谢金瀚分享了新周期大幕拉开,产业链博弈要素转换—— 光伏产业链供需现状及展望。 发言主题:SMM信息数据助力产业发展 发言嘉宾:SMM信息销售 左京翔 SMM终端数据库:数字化市场分析与企业管理 科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采标企业样本超5000+ ►70000+数据点 ►涉及价格点数量超过5000+ ►涵盖100+金属品种 ►涵盖行业上下游:3000+矿山,2000+冶炼厂,5000+下游及终端企业 ►内容:价格、产量、产能、成本、库存、物流、金融融资等 数据库 SMM一手特色数据/独家指标 基于SMM20多年市场深耕与积累,制作出可以超前反应市场变化的参考数据 一手数据调研不断迭代,形成帮助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参考数据 数据板块-数据可视化展示 分析板块 由smm专业分析团队制作基本金属的行情分析模型 数据板块-指标加工及组合 在我的组合里添加个人常用数据及加工数据(如基差的计算及加减常数等)。 报告板块 SMM专业报告嵌入数据库中,再购买报告权限后可直接查看。 资讯板块 SMM资讯全部嵌入数据库,了解最新前沿讯息动向 EXCEL插件功能 SMM API服务 数据API 1、基于REST标准实现,利用HTTP(s)协议,实现完善的数据对接和安全认证。 2、数据基于JSON,方便灵活进行数据集成、组合、处理再加工。按组合、按分类、按指标、提取最新数据等多方式多维度的数据接口形式,可以满足不同种对于数据处理的需求,实现最少的代价完成高效的接口数据获取。已为包括但不限于大宗商品产业用户、私募量化金融类企业等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服务,实现API方式进行数据落地。 3、稳定而强大的后台服务支撑,使用基于云原生的系统架构,运用多项大数据相关服务,为高效稳定的服务提供充足的支持。 4、可以达到最大的灵活性,使用很小的代价就能实现与用户的自有系统进行深度集成。 对比EXCEL导出后上传等方式,减少了中间过程,节省了人力的重复工作,提高了效率,且易于减少错误。 5、来自官方提供的及时而高效的落地技术支持。 》SMM终端数据库:数字化市场分析与企业管理 科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SMM电气产业论坛】 发言主题:如何利用金融工具实现风险防范与降本增收 发言嘉宾:上海有色网金属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杨小楼 上海有色网金属交易中心严格遵照国家及上海相关法律法规设立 线上现货交易模式已在行业中逐渐形成影响力 2015年上海市商委、金融办、自贸区管委会联席授予现货交易中心资格; 近年来上海最高标准的交易所牌照,完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荣获上海市首批民营企业总部、第三批贸易型总部企业称号、上海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 2021年8月,作为全国第二、有色行业唯一现货平台,正式对接上海清算所“大宗商品清算通”。 三位一体的交易金融服务平台 安票达:承兑汇票贴现直通车:帮助企业获得优质贴现体验 》安汇达+安票达:三位一体交易金融服务平台 助企业获得优质贴现体验 为企业降本显著 发言主题:SMM新品发布会 发言嘉宾:SMM营销铜事业部总监 马瑶 供需交流会 签到&现场花絮 》点击查看更多现场花絮 至此, 2023第三届SMM电气产业论坛 圆满结束! 感谢您对本次峰会的关注和支持,若大家意犹未尽,欢迎扫码下图二维码,报名参加SMM金属产业年会,更大的金属盛会等着您! 》查看更多金属产业峰会安排

  • 未来电力系统中的电化学储能技术【SMM电气产业论坛】

    在 2023第三届SMM电气产业论坛 上,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储能总监黄树帮分享了未来电力系统中的电化学储能技术。 未来电力系统需求 能源转型的需求及电力系统面临的挑战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以人工智能和清洁能源利用为标志,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人类长期使用化石能源资源,二氧化碳排放所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能源转型非常非常紧迫。 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欧洲老化电网跟不上能源转型步伐,推动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 未来的电力系统需要一种现代化、数字化的电网,以应对实现Fit for 55和REpowerEU目标所需的可再生能源产能。到2030年,欧洲需要额外超过600GW 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其中70%将直接连接到配电网。强化配电网络、推进电网数字化和灵活性转型将是未来关键。 中国的能源转型实践: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特征 ♦以新能源为主体,高比例新能源发电 据预测,2030 年我国风光装机规模达到12 亿千瓦以上,可能到18 亿千瓦,未来的电网形态将发生较大变化。 ♦ 高弹性电网灵活调节资源 为响应电量平衡,电力安全稳定,灵活调节资源快速发展。预计2060年规模达到7.8 亿千瓦左右。 ♦ 高度电气化的终端负荷多元互动 电能替代、电动汽车、清洁供暖、屋顶光伏、户用储能以及智能家居等广泛应用,负荷向着多元化发展。 ♦高度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多网融合 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多网融合,形成数字形态,数字电网平台赋能,新型电子数字产业大力发展。 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一些问题和痛点 供电可靠容量不足:大量风电、光伏因其出力特性,系统可靠容量不足,电力系统峰值负荷的安全保供电所需的可靠容量缺口巨大。 转动惯量不足:光伏发电无转动惯量,风电转动惯量明显不足。随着大量新能源机组替代常规机组,系统频率调节能力下降,存在较大安全稳定风险巨大。 长周期调节能力不足:高占比新能源电力系统长周期平衡调节能力严重不足,电化学储能只能解决短期(日内、日前)平衡,多日、月度和季度平衡调节困难大。 新型电力系统的“双高”特性带来新的问题 “两化”即“电源清洁化和终端电气化” “双高”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 新能源机组低惯量、弱阻尼特性威胁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 传统常规机组都是同步发电机,具有高惯量强阻尼的特点,对电力系统具有强有力的支撑。新能源依靠电力电子元件接入电力系统,转动惯量基本为零,缺少一次调频能力,导致整个同步交流电网转动惯量大幅下降,抗干扰能力也在逐渐下降。加上调峰调压的能力不足,容易造成连锁脱网,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新型电力系统演变路径及新型储能发展路线 储能应用现状与挑战 国家持续出台新政策推动新型储能的商业化发展 各省份陆续出台十四五期间新型储能规划,局部地方出台储能补贴政策 各省份不断调整工商业电价,拉大峰谷电价差,刺激用户侧储能发展 工商业电价峰谷价差是影响用户侧储能经济性的关键要素。截至2023 年8月,统计各个省份电网代理购电价格,目前峰谷电价差超过0.7 元/度的储能盈利线之上的地区有17 个省份,日渐拉大的峰谷电价差强有力的支撑用户侧储能发展。 2022 年,新型储能新增7.3GW ,累计装机13.1GW 2022 年,全国新增投运电力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6.5GW ,其中,抽水蓄能新增规模9.1GW,同比增长75% ;新型储能新增规模创历史新高,达到7.3GW/15.9GWh 。新型储能中,锂离子电池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比重达97% 。 2022年储能累计装机功率为56.9GW,其中: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13.1GW ,占比21 .9%,功率规模年增长率达128%。 新型储能主要三大应用场景 发电侧储能:辅助调峰调频;平滑风光出力;减少功率预测偏差考核;跟踪计划出力;弃风弃光电量存储。 电网侧储能:调峰调频;向电网提供动态无功和电压支撑,提升电网安全稳定性;延缓电网阻塞;延缓输变电设备投资。 用户侧储能:削峰填谷,需量管理,延缓变压器扩容,提供紧急备用,提高电能质量、参加需求侧响应或现货市场交易。 多元化、细分的储能应用场景 储能在上述六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已呈现初步商业模式,随着储能成本进一步降低,应用规模将持续扩大 场景一:新能源电站(风电、光伏)配建储能 主要特点: 储能容量大,10MW~50MW,储能时长2或4小时 与风电、光伏共用一个并网计量点,无法从电网充电。 “储能+新能源”作为一个整体接受电网调度和参与交易。 价值体现: 弃风、弃光存储,提高新能源发电利用小时数 减少风电、光伏的出力波动性 优化新能源功率预测曲线,降低预测偏差考核 部署场景: 紧挨风电场或光伏电站布置 与新能源场站共用一个并网点 商业模式 强制配储,各省要求需配置新能源装机的10%-20%比例不等的储能容量,否则不允许新能源并网运行。 投资模式 新能源企业投资 场景二:电网侧大型独立储能电站 主要特点 储能容量大,100MW~500MW,储能时长2或4小时 储能电站具有独立的计量点,直接接受电网调度指令进行充放电。 储能电站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参与电力交易。 价值体现 作为电网灵活可调节资源,快速响应电网指令 助力电网调峰、顶峰,缓解电网调峰压力 参与一、二次调频,提供动态电压和无功支撑,保障电网安全稳定。 缓解断面阻塞,延缓输配电投资 提升电网电能质量 部署场景 公共电网变电站附近 新能源汇集站附近 海上风电汇入区域 商业模式 参加电能量交易(中长期/现货)) 参加辅助服务(调峰/调频等) 储能容量租赁 储能容量电价补偿 投资模式 新能源企业投资 第三方企业投资 场景三:用户侧大中型工商业储能 主要特点 在用户内部供电网络内配置储能 配置储能容量1MW~60MW ,时长2~5个小时 根据工商业电价峰谷平时段配置充放电策略 储能充放电功率跟随工业负荷、光伏功率的变化实时调整。 价值体现 低谷充电、高峰放电,节省用户电费 削减短时尖峰需量,降低基本电费 光伏余电存储,能量时移,提高光伏自用比例 作为备用电源,保障供电安全 部署场景 工业园区/开发区 大型工厂 大型商业体 其他大型工业用户 商业模式 削峰填谷,利用峰谷价差套利 光储结合,提升光伏自发自用比例 需量管理,降低电价基本费用 动态增容,减少变压器改造成本 参与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 参与需求侧响应 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 用户内部供电网络 投资模式 业主自投自建 合同能源管理 融资租赁+合同能源管理 纯租赁 几种储能应用场景的问题分析 新能源配储:利用率低,建而不用,缺乏合理的商业模式。目前新疆、甘肃、山东等多地都出台政策,鼓励以自建、共建、租赁电网侧共享储能方式代替配储。 电网侧独立/共享储能:电网公司推崇的模式,电网调度和交易方便,但商业模式复杂且不成熟,配套电力市场规则不完善,当前盈利不足。 工商业储能:商业模式清晰,但电价调整、企业经营能力和负荷、园区新能源变化导致不确定风险。 储能关键技术 高安全性、长寿命、低成本的电化学储能技术 更长循环寿命: 2020 年:4000~5000次 2022 年:5000 -8000 次 2024 年:8000~12000 次 更高集成度: 单体电芯容量提升 集装箱集成度提升3.44MWh →5MWh 预制站房式模块化储能系统 高安全性: 电芯模组、簇、舱三级消防 全面普及液冷电池系统 固态电池技术有待突破 高效率&性能: 电池效率标称95% ,实际达不到,加强电池一致性管理、温控优化、能耗控制等。 衰减特性性能提升。 长时间的电化学储能技术 优点:本征安全、寿命长,容量和功率解耦,时长上可按需配置,灵活性高。 缺点:目前成本较高,3.5元/Wh 。安装复杂,现场化工厂,需要大型化工设备,除了电极、变流器和监控系统外,还有循环泵、输液管道、储液罐、电解液、换热器、管道控制阀等等,配套工艺、材料、技术等尚不够成熟,离产业化还有待时日。 构网型储能技术 构网型电力电子变流器(Grid-forming)采用“虚拟同步机”技术,通过控制使变流器对外表现为受控电压源特性,能够类似“同步机”给系统提供惯量支撑,提高系统强度。 与跟网型(Grid following )储能相比,构网型储能具备以下特点: 可不依赖电网自行构建交流侧电压弱电网适应能力强; 全频段正电阻特性,振荡风险更低,具备很强的自稳能力; 无需额外的锁相环节,基于功率同步机制自发与电网同步; 自主响应故障扰动,主动支撑响应更快,支撑能力更强。 储能电站能量管理与优化控制技术 储能电站未来由粗放型建设转向精细化运行,储能运行的核心在如何与电网高效协同互动,关注调度运行、响应性能、运行可靠性、收益情况等运行指标,这要求储能电站的EMS 系统、储能协调控制器等具备状态监测、应用分区、控制策略、智能分析等技术。 储能+虚拟电厂的联合运行 储能在虚拟电厂中发挥的作用: 解决虚拟电厂调节资源不足,提升响应能力(尤其是负荷需求侧响应); 平抑系能源处理的间歇性和波动性,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平; 提升电能质量; 平衡系统频率等; 降低运行成本。 储能电站电力市场运营技术 储能电站以独立市场主体通过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获得投资收益,储能既是电力用户,又是发电企业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它在电力市场运营中的复杂性,掌握电力市场规则及其运营技术是储能项目商业化成功的关键。 2023 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 2023 年10 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 福建:2023 年底前开展长周期结算试运行; 浙江:2024 年6月前启动现货市场连续结算试运行; 辽宁、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河北南网、江西、陕西等力争在 2023 年底前开展长周期结算试运行; 南方区域电力现货市场在 2023 年底前启动结算试运行;京津冀电力市场在条件成熟后,力争2024 年6月前启动模拟试运行。 其他地区(除西藏外)加快推进市场建设,力争在2023 年底前具备结算试运行条件。鼓励本地平衡较困难的地区探索与周边现货市场联合运行。 电能量市场主要分为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其中现货市场又分为日前、日内和实时市场。中长期交易指日以上周期的电力交易,主要采用场外双边协议和场内集中竞争(集中竞价、滚动撮合、挂牌)两种模式。现货交易以日前、日内、实时为周期开展,在发电侧分段报量报价,用户侧报量不报价,由供需双方分别以 15min为时间间隔,申报运行日的发电量价曲线和电力需求曲线,通过场内集中竞争、统一出清的方式实现交易。 辅助服务市场:主要指为了保障电力商品的质量(电压和频率达标)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所需要的保障服务能力的市场,常见的电力辅助服务包括调压、调频、备用和黑启动等。 容量市场:容量市场是对电能量市场的补充,主要是为了补偿发电厂或储能电站在电能量市场难以收回的成本,是买卖发电容量的市场。但电厂建成初期用电需求不足,仅靠从电能量市场获取的较少份额无法维继,所以必须给予一定程度的补偿,否则会导致投资主体建设电厂的意愿不强而无人投资。 基本规则颁布,各省落地实施的细则需要在随着市场试运行中进行不断细化、调整和完善,规则的非延续性、不确定性带来了较大的运营风险。 未来展望 电化学储能是电力系统最灵活最有竞争力的可调节资源。未来进一步在长寿命、低成本、高安全、高效率、长时间的储能系统持续突破,以及构网型并网技术、能量管理优化控制等技术全面创新,随着储能参与中长期电力市场、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电力需求侧响应等政策和机制逐渐完善,电化学储能在未来电力系统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 SMM:金属原料价格对电气行业影响 2024年铜价重心或低于2023年【SMM电气产业论坛】

    在 2023第三届SMM电气产业论坛 上, SMM高级分析师龙华琛分析了金属原料价格对于电气行业的影响。 电气行业需要用到哪些金属原料 电气行业产品包括电力设备、电力系统及输配电产品、自动控制系统及产品、安全与环保设备、照明及温度控制系统等应用在多个领域的系统设备和产品。 电力设备行业的主要原材料是钢材和有色金属,从电力设备各个子行业来看,原材料构成中,有色金属占比由大到小依次是电力线路、变压器、发电机、开关、继路器等。 对比钢材、铜和铝的价格,我们可知铜价>铝价>钢材,由于铜的价格最高对企业采购成本影响大,因此电气行业更加关注铜价的走势。 铜价走势回顾及展望 今年年初:强预期,市场期待国内全面放开管控会带动消费,铜价快速走高并维持高位震荡 二季度:海外中小银行危机叠加国内需求放缓,令铜价出现大幅回落;6月初海外加息进入尾声国内稳增长,铜价自低位反弹 9月美国加息预期再现叠加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高,国内房地产再起波澜,铜价持续再度走低。 四季度电解铜产量明显回升 2023年炼厂检修集中在上半年 7月过后检修影响减少 上半年冶炼厂集中检修,据SMM统计1-6月有检修的冶炼厂多达16家,而且不少是大修,对产量影响较大;下半年有检修计划的冶炼厂仅有9家。 硫酸价格回升,下半年冶炼厂开工率上升;下半年冶炼厂复产,叠加新厂投产,总产量增加。 国内产量持续攀升但消费尚可 国内库存累库不明显 8月后产量大增,国内消费复苏,叠加精废价差收窄对电解铜需求增加,国内总库存增量不明显。 四季度冶炼厂产量超预期 SMM预计中国2023年电解铜产量将增加129万吨至1157万吨 SMM2022年中国电解铜产量为1028万吨,增速3.07%;2023年预计增量在129万吨附近,增速12.5%。 LME连续出现交仓致库存大增;洋山铜溢价止跌回升 关注后四季度比价打开持续的时间 废铜在近期又完美诠释了它的重要性 铜价大幅下跌,令精废价差快速收窄,目前已经收窄到258元/吨。 国庆后电解铜快速去库,因废铜短缺废铜杆企业的开工率大幅下降,电解铜杆企业开工率创年内新高。 基建工程VS 消费品行业 开工率:三季度铜材开工率小幅反弹 从铜管、精铜杆以及铜板带等的开工率可以看出,三季度铜材开工率出现了小幅反弹。 电网投资同比转正 但下半年铜国网交货量偏低致消费快速转弱 2023年国家将电网计划投资额由去年的5094亿上调至5200亿元,同比上升2.1%,增幅弱于去年4.3%; 上半年国网交货量集中,推动电力消费迅速转好,但8月增速大幅下降仅有1.5%,且4季度交货量也不及往年,将拖累下半年铜消费。 2023年中国新能源板块呈现爆发式增长 SMM预计2023年光风新产业合计用铜达176万吨,同比猛增46.5%,占据精铜消费12.7%,提升3.7个百分点。 楼市短暂利好但长期依然面临考验 消费品(白电和汽车)环比全面回升 保交楼政策令竣工面积大幅提升,1-9月同比大增19.8;但开工率为-23.4; 上半年国内炎热的天气令空调内销超预期,但下半年回落明显拖累下半年铜消费。 汽车板块在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保持增长,1-9月同比大增7.31%,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达到30%。 年末重点关注美债风险和累库高度 铜价料偏弱运行 年末美债风险和美国政府可能面临“关门”风险,国内经济仅弱复苏不能完全对冲风险;而且国内产量和进口铜均增加,基本面将呈现供过于求、库存不断累积的局面;不过再生铜供应紧张利好电解铜消费,或令铜价下跌过程并不流畅。 明年全球经济料进一步走弱,基本面延续供过于求的局面,铜价2024全年运行重心可能会较2023年低。

  • 【直播】电气行业如何破局 | 金属原料价格影响解析 | 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思考 | 光伏产业供需展望【SMM电气产业论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推动电气行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电气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随着近年来全球能源转型以及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需求,以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气产业链也不断革新,技术含量也在不断提高!节能高效化、智能数字化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光伏+储能产品的应用已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低碳电气装备以及新能源产业链应用成为行业关注焦点。此外,伴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的发展,电气行业将更加注重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智能输配电网络不断发展,成为电气行业发展风向标。 虽然电气行业发展迅速前景广阔,但由于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 海外经济 承压、市场需求收缩以及企业利润缩窄等问题,行业竞争加剧。 未来,不断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是行业破局的关键!同时原材料价格走势也是影响 企业利润及生产运营的重要因素。 10月24-27日,SMM邀请了行业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券商分析师及SMM资深分析师 在江苏•苏州吴江敏华希尔顿逸林酒店隆重召开 2023第三届SMM电气产业论坛 , 大家一起共同探讨电气行业新发展趋势,分享最新关键技术,共同推动 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本次峰会,SMM将同步进行图片、文字、视频报道,敬请刷新关注本文。 》查看峰会现场视频直播 》查看峰会现场图片直播 》点击查看更多现场花絮 10月24日 主论坛 开幕致辞 上海电器行业协会秘书长 马学能 查看嘉宾致辞详情 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 范昕 查看嘉宾致辞详情 10月25日 发言主题:金属原料价格对于电气行业的影响 发言嘉宾:SMM铜高级分析师 龙华琛 电气行业需要用到哪些金属原料 电气行业产品包括电力设备、电力系统及输配电产品、自动控制系统及产品、安全与环保设备、照明及温度控制系统等应用在多个领域的系统设备和产品。 电力设备行业的主要原材料是钢材和有色金属,从电力设备各个子行业来看,原材料构成中,有色金属占比由大到小依次是电力线路、变压器、发电机、开关、继路器等。 对比钢材、铜和铝的价格,我们可知铜价>铝价>钢材,由于铜的价格最高对企业采购成本影响大,因此电气行业更加关注铜价的走势。 铜价走势回顾及展望 今年年初:强预期,市场期待国内全面放开管控会带动消费,铜价快速走高并维持高位震荡 二季度:海外中小银行危机叠加国内需求放缓,令铜价出现大幅回落;6月初海外加息进入尾声国内稳增长,铜价自低位反弹 9月美国加息预期再现叠加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高,国内房地产再起波澜,铜价持续再度走低。 四季度电解铜产量明显回升 2023年炼厂检修集中在上半年 7月过后检修影响减少 上半年冶炼厂集中检修,据SMM统计1-6月有检修的冶炼厂多达16家,而且不少是大修,对产量影响较大;下半年有检修计划的冶炼厂仅有9家。 硫酸价格回升,下半年冶炼厂开工率上升;下半年冶炼厂复产,叠加新厂投产,总产量增加。 国内产量持续攀升但消费尚可 国内库存累库不明显 8月后产量大增,国内消费复苏,叠加精废价差收窄对电解铜需求增加,国内总库存增量不明显。 四季度冶炼厂产量超预期 SMM预计中国2023年电解铜产量将增加129万吨至1157万吨 SMM2022年中国电解铜产量为1028万吨,增速3.07%;2023年预计增量在129万吨附近,增速12.5%。 LME连续出现交仓致库存大增;洋山铜溢价止跌回升 关注后四季度比价打开持续的时间 》SMM:金属原料价格对电气行业影响 2024年铜价重心或低于2023年【SMM电气产业论坛】 发言主题:未来电力系统中的电化学储能技术 发言嘉宾: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储能总监 黄树帮 未来电力系统需求 能源转型的需求及电力系统面临的挑战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以人工智能和清洁能源利用为标志,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人类长期使用化石能源资源,二氧化碳排放所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能源转型非常非常紧迫。 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欧洲老化电网跟不上能源转型步伐,推动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 未来的电力系统需要一种现代化、数字化的电网,以应对实现Fit for 55和REpowerEU目标所需的可再生能源产能。到2030年,欧洲需要额外超过600GW 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其中70%将直接连接到配电网。强化配电网络、推进电网数字化和灵活性转型将是未来关键。 中国的能源转型实践: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特征 ♦以新能源为主体,高比例新能源发电 据预测,2030 年我国风光装机规模达到12 亿千瓦以上,可能到18 亿千瓦,未来的电网形态将发生较大变化。 ♦ 高弹性电网灵活调节资源 为响应电量平衡,电力安全稳定,灵活调节资源快速发展。预计206020602060 年规模达到7.8 亿千瓦左右。 ♦ 高度电气化的终端负荷多元互动 电能替代、电动汽车、清洁供暖、屋顶光伏、户用储能以及智能家居等广泛应用,负荷向着多元化发展。 ♦高度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多网融合 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多网融合,形成数字形态,数字电网平台赋能,新型电子数字产业大力发展。 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一些问题和痛点 供电可靠容量不足:大量风电、光伏因其出力特性,系统可靠容量不足,电力系统峰值负荷的安全保供电所需的可靠容量缺口巨大。 转动惯量不足:光伏发电无转动惯量,风电转动惯量明显不足。随着大量新能源机组替代常规机组,系统频率调节能力下降,存在较大安全稳定风险巨大。 长周期调节能力不足:高占比新能源电力系统长周期平衡调节能力严重不足,电化学储能只能解决短期(日内、日前)平衡,多日、月度和季度平衡调节困难大。 新型电力系统的“双高”特性带来新的问题 “两化”即“电源清洁化和终端电气化” “双高”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 新能源机组低惯量、弱阻尼特性威胁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 传统常规机组都是同步发电机,具有高惯量强阻尼的特点,对电力系统具有强有力的支撑。新能源依靠电力电子元件接入电力系统,转动惯量基本为零,缺少一次调频能力,导致整个同步交流电网转动惯量大幅下降,抗干扰能力也在逐渐下降。加上调峰调压的能力不足,容易造成连锁脱网,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新型电力系统演变路径及新型储能发展路线 》未来电力系统中的电化学储能技术【SMM电气产业论坛】 发言主题:电工合金材料标准促进电气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言嘉宾:全国电工合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 崔得锋 一、国际、国内标准化政策 发达国家普遍将标准化上升到国家战略 2005年,美国国家标准学会发布《美国标准战略》,要旨:以企业协会为主体,以产业自律自治为特征,以自愿加入、自由竞争为其运作形式。典型代表:ASTM、SAE等。 2016年工博会期间,德国工业界与标准化领域权威机构共同宣布,将正式设立“工业4.0标准化理事会”,以提出工业4.0数字化产品的相关标准,并协调其在德国和全球范围内落地。 2001 年,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发布《日本标准化战略》,强化标准的市场适应性与效率,提升国际标准化工作。2006年,日本成立标准事务战略本部,首相任本部部长,强化标准化工作。 2003年,英国发布《英国标准化战略》,对标准化进行最优利用,获得更为开放的市场;利用标准化的能力,确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在技术和科学基础中融入标准化。 发达国家普遍将标准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其主要特点: 1、控制争夺战略制高点 控制和争夺事关国家利益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领导职务、秘书处;以及重大国际标准制定。 2、主攻战略重点领域 重点争夺能为产业或国家带来重大经济利益的高新技术领域标准制定权。 3、科技开发、标准研制、国际市场开拓一体化推进重大科技计划立项时就考虑国际标准制定、如何有效利用知识产权、开拓哪些国际市场等问题。 国家相关政策 一、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以科技创新提升标准水平,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机制。 二、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筑牢产业发展基础,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引领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健康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产业综合竞争力,助推新型基础设施提质增效。 三、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持续优化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标准,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筑牢绿色生产标准基础,强化绿色消费标准引领。 四、加快城乡建设和社会建设标准化进程。 五、提升标准化对外开放水平。深化标准化交流合作,强化贸易便利化标准支撑,推动国内国际标准化协同发展。、 六、推动标准化改革创新。优化标准供给结构,深化标准化运行机制创新,促进标准与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强化标准实施应用,加强标准制定和实施的监督。 七、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提升标准化技术支撑水平,大力发展标准化服务业,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营造标准化良好社会环境。 《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中84处提到标准,充分体现了标准决定质量,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摘录金句: 建立质量专业化服务体系,协同推进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应用,打通质量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渠道。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以先进标准助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和新兴产业高起点发展。开展品牌理论、价值评价研究,完善品牌价值评价标准,推动品牌价值评价和结果应用。 增加企业标准化促进措施 ●建立标准创新型企业制度、标准融资增信制度、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开展对标达标活动。 ●加大对具有自主创新技术、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产生明显经济社会效益的企业标准奖励力度鼓励 》电工合金材料标准化助力电气产业高质量发展【SMM电气产业论坛】 发言主题:电力制造企业如何提高中标概率 发言嘉宾:温州超尔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鹏熙 发言主题:光伏产业链供需现状及展望 发言嘉宾:浙商证券研究所 电新分析师 谢金瀚 商证券研究所电新分析师谢金瀚分享了新周期大幕拉开,产业链博弈要素转换—— 光伏产业链供需现状及展望。 圆桌访谈:海外经济承压&国内经济弱复苏 电气行业如何破局? 主持人:SMM铜高级分析师刘璐 浙江花园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洪岩 西蒙电气(中国)有限公司采购总监 李舟 温州超尔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鹏熙 乐清市智能制造产业联合会秘书长 许笑笑 江西保太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 程霁 点击查看圆桌访谈详情 发言主题:SMM电气行业用铜材加工费价格发布—铜板带&铜排&铜棒 发言嘉宾:SMM铜高级分析师 刘璐 2023年-2024年铜板带市场供需 铜板带市场近三年产量增速较低 但在新能源领域支撑下仍将稳健增长 铜板带产能近些年稳健增长,新能源市场需求强劲,2024年将有多家企业将陆续扩产,预计2024年板带市场年产能增量较为明显。 2023年国内经济弱复苏下,来自于房地产端需求承压,但新能源汽车电池连接片等支撑较强,预计2023年全年铜板带产量整体小幅增长。 黄铜板带主消费领域电气及装饰类 紫铜板带主消费领域电力电子类 铜板带广泛运用于电子电气、电力、通讯、轻工、机械制造、家用电器、汽车、建筑、国防、交通运输等众多下游行业 黄铜板带主要消费领域为电器和装饰类,与房地产市场相关性较大,其订单量在2023年缩减较多;而紫铜板带主要消费领域为电力和电子类,电力端需求稳健,新能源端订单稳步增长。 2023年-2024年铜排市场供需 全国铜排产量呈上涨趋势 但增幅逐步放缓 》SMM:2023年-2024年铜板带、铜排市场供需分析【SMM电气产业论坛】 发言主题:双碳目标下智慧能源协同创新模式 发言嘉宾: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系统研究所副主任 刘道伟 发言主题: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企业控制成本手段和创新方法 发言嘉宾: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宗物资集采平台负责人 潘志斌 发言主题:电工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思考 发言嘉宾: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副所长/科技部部长 崔鹤松 发言主题:SMM信息数据助力产业发展 发言嘉宾:SMM信息销售 左京翔 SMM终端数据库:数字化市场分析与企业管理 科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采标企业样本超5000+ ►70000+数据点 ►涉及价格点数量超过5000+ ►涵盖100+金属品种 ►涵盖行业上下游:3000+矿山,2000+冶炼厂,5000+下游及终端企业 ►内容:价格、产量、产能、成本、库存、物流、金融融资等 数据库 SMM一手特色数据/独家指标 基于SMM20多年市场深耕与积累,制作出可以超前反应市场变化的参考数据 一手数据调研不断迭代,形成帮助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参考数据 数据板块-数据可视化展示 分析板块 由smm专业分析团队制作基本金属的行情分析模型 数据板块-指标加工及组合 在我的组合里添加个人常用数据及加工数据(如基差的计算及加减常数等)。 报告板块 SMM专业报告嵌入数据库中,再购买报告权限后可直接查看。 资讯板块 SMM资讯全部嵌入数据库,了解最新前沿讯息动向 EXCEL插件功能 SMM API服务 数据API 1、基于REST标准实现,利用HTTP(s)协议,实现完善的数据对接和安全认证。 2、数据基于JSON,方便灵活进行数据集成、组合、处理再加工。按组合、按分类、按指标、提取最新数据等多方式多维度的数据接口形式,可以满足不同种对于数据处理的需求,实现最少的代价完成高效的接口数据获取。已为包括但不限于大宗商品产业用户、私募量化金融类企业等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服务,实现API方式进行数据落地。 3、稳定而强大的后台服务支撑,使用基于云原生的系统架构,运用多项大数据相关服务,为高效稳定的服务提供充足的支持。 4、可以达到最大的灵活性,使用很小的代价就能实现与用户的自有系统进行深度集成。 对比EXCEL导出后上传等方式,减少了中间过程,节省了人力的重复工作,提高了效率,且易于减少错误。 5、来自官方提供的及时而高效的落地技术支持。 》SMM终端数据库:数字化市场分析与企业管理 科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SMM电气产业论坛】 发言主题:如何利用金融工具实现风险防范与降本增收 发言嘉宾:上海有色网金属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杨小楼 上海有色网金属交易中心严格遵照国家及上海相关法律法规设立 线上现货交易模式已在行业中逐渐形成影响力 2015年上海市商委、金融办、自贸区管委会联席授予现货交易中心资格; 近年来上海最高标准的交易所牌照,完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荣获上海市首批民营企业总部、第三批贸易型总部企业称号、上海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 2021年8月,作为全国第二、有色行业唯一现货平台,正式对接上海清算所“大宗商品清算通”。 三位一体的交易金融服务平台 安票达:承兑汇票贴现直通车:帮助企业获得优质贴现体验 》安汇达+安票达:三位一体交易金融服务平台 助企业获得优质贴现体验 为企业降本显著 发言主题:SMM新品发布会 发言嘉宾:SMM营销铜事业部总监 马瑶 供需交流会 签到&现场花絮 招待晚宴 》点击查看更多晚宴花絮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