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个
据外媒报道,阿根廷矿业部表示,该国将向美国企业Livent 采购在本地生产的锂,用于一座新工厂的电芯和电池组生产工作,这座工厂将于今年9月正式开始运营。 阿根廷矿业部称,此次采购是锂生产地卡塔马卡省(Catamarca)和国有能源研究企业Y-TEC在年初签署的协议的一部分。协议规定,Livent公司将向该地区的第一个电芯和电池组工厂UNILIB供应锂。 Y-TEC公司总裁Roberto Salvarezza在一份政府声明中表示:“我们将开始在国内生产第一批锂离子电芯。”他指出,这些电芯将使用Livent公司在阿根廷北部开采的碳酸锂。 阿根廷已经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锂生产国。该国拥有三个活跃的矿山和38个正在开发的矿山。今年5月份,阿根廷锂行业的出口量创下新高,占该国矿业出口总量的19%。 当前,阿根廷正在寻求发展围绕其采矿产品的价值链。酝酿了12年的UNILIB工厂将有能力生产用于固定式可再生能源储存和电动汽车的电池。 阿根廷矿业部长Fernanda Ávila拉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清楚,获得电池级碳酸锂是一个具有非常高的附加值的过程。我们的国家拥有人力和科学资本,以及强大的产业,有能力继续在电池价值链中前进。” Ávila称,她希望与Livent的合作能成为阿根廷未来类似项目的一个范例。她说道:“围绕采矿业发展供应是政府的一个优先事项。”
7月2日,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与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一行在郑州举行工作会谈,共同见证郑州市政府与上汽集团签署新能源动力生产基地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省长王凯出席。 当天,上汽集团郑州新能源动力生产基地动力电池项目启动仪式在郑州经开区举行,省长王凯出席并宣布项目启动,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安伟主持启动仪式,副省长刘尚进、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致辞。 上汽集团和河南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不谋而合。在此前的上海车展上,上汽集团发布“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其中包含到2025年,上汽新能源车年销量达到350万辆,较2022年增长2.5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0%,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整体销量中的占比将达到70%;基本完成新老赛道的发展动力切换等方面内容。 郑州是上汽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也是上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支撑,据悉,自2017年以来,上汽集团在郑州相继布局建设了整车、发动机、云计算数据中心、供应商园区、安吉物流等重大项目,累计产销汽车近150万辆、创造产值超千亿元,上汽郑州基地已成为上汽集团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 河南省省委书记楼阳生指出,河南是经济大省、工业大省、人口大省,区位优势明显,产业体系完备,内需市场广阔。“上汽集团是中国汽车制造业的领军企业,与河南有着长期的良好合作基础。希望上汽集团把河南作为长远发展的战略支点,推动更多配套企业、研发机构落户河南;以此次签约为新起点,双方持续深化合作,共同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风口、打造一流产业生态,书写合作共赢新篇章。”楼阳生说到。 河南省副省长刘尚进表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抢抓新能源汽车发展重要窗口期,围绕做大整车规模、做强配套产业、做优增值服务,加快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努力实现弯道超车、换道领跑,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正在向万亿级产业集群冲刺。“此次项目启动是上汽集团深耕河南市场的又一硕果,也是河南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件喜事。” 据介绍,此次启动的上汽集团郑州新能源动力生产基地动力电池项目总投资20亿元,建设30万台套动力电池,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将超过100亿元,将进一步完善河南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布局,助力河南省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表示,上汽集团正大力实施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领域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研发能力和供应链体系,搭建使用便捷、资源共享、绿色循环的服务体系。下一步,上汽集团将持续扩大在豫产业布局,全面深化与河南的战略合作。 “此次项目的开工启动,标志着上汽集团在河南的布局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王晓秋说到。
中邮证券研报指出,特斯拉国产Model 3改款车型将继续对电池包进行升级,尤其是基础款后轮驱动版的电量将从60KWh升级为66KWh,采用宁德时代的M3P新型磷酸铁锂电池,其含有锰等其他金属元素。假设后续特斯拉全部换装宁德时代的M3P新型电池,将带动每年需求量约34GWh。 6月以来由于下游电池厂以及汽车厂备货,带动三元前驱体以及三元材料出货量上涨,高纯硫酸锰订单普遍增加。随着硫酸锰市场库存的消耗,加之终端动力市场需求稍有恢复。从供需关系的长远角度来看,硫酸锰后期有望回暖。 事件 特斯拉国产Model 3改款车型将继续对电池包进行升级,尤其是基础款后轮驱动版的电量将从60KWh升级为66KWh,采用宁德时代的M3P新型磷酸铁锂电池,其含有锰等其他金属元素。 点评 M3P有望成为平台方案,需求量约34GWh。据36氪报道,66KWh的电池包不仅供改款Model 3使用,还会是平台方案,也能为此后的Model Y改款车型采用。乘联会数据显示,特斯拉中国5月零售销量为4.3万辆,同比增长332.7%,假设后续特斯拉全部换装宁德时代的M3P新型电池,将带动每年需求量约34GWh。 性能优秀,磷酸锰铁锂在加速落地。此前5月19日国轩高科发布公司自主研发的全新LFMP(磷酸锰铁锂)体系的L600启晨电芯及电池包,计划于2024年量产。启晨L600 LMFP电芯质量能量密度、体积能量密度分别达240Wh/kg、525Wh/L,续航可以做到1000km。同时德方纳米也曾表示公司目前已建成11万吨/年的磷酸锰铁锂产能,目前产品已在小批量供货中。此外当升科技、容百科技等公司也都在磷酸锰铁锂方面有布局。 上游减产+需求复苏,硫酸锰开始回暖。根据百川统计,2023Q2国内高纯硫酸锰产量合计约42800吨,相比Q1下降21500吨,跌幅33.44%。4月份高纯硫酸锰累库严重,二季度初市场多数厂家选择停产消耗库存。6月以来由于下游电池厂以及汽车厂备货,带动三元前驱体以及三元材料出货量上涨,高纯硫酸锰订单普遍增加。随着硫酸锰市场库存的消耗,加之终端动力市场需求稍有恢复。从供需关系的长远角度来看,硫酸锰后期有望回暖。 海外企业布局上游硫酸锰,未来高纯硫酸锰或面临短缺。根据财联社消息,6月26日通用汽车公司和澳大利亚矿产勘探和采矿公司Element 25达成协议,由Element 25每年供应多至32500公吨硫酸锰,以支持北美地区超过100万辆通用汽车电动汽车的年产量。同时此前欧洲锰业首席执行官Matt James曾警告,电动汽车行业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及随之而来的高纯度锰短缺,可能会在18或24个月内影响金属价格。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中钢天源、湘潭电化(未覆盖)、红星发展(未覆盖),西部黄金(未覆盖)。 风险提示 新技术发展不及预期;新产品导入进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公司产能投放不及预期。
7月1日,福斯特发布公告称,拟实施“年产2.5亿平方米高效电池胶膜项目”的投资,上述项目由公司在广东省江门市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实施,项目总投资约7.02亿元人民币,项目建设期3年,目前项目处于前期准备阶段。 公告表示,本项目生产光伏封装材料光伏胶膜系列产品,近些年光伏组件技术进步速度加快,当前市场热点技术N型TopCon、N型HJT、IBC、钙钛矿等,都对光伏胶膜产品提出了全新的、差异化的封装要求。同时随着全球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光伏发电未来必将在以新能源为主导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占比大幅提升。因此,作为全球光伏封装领域的领先企业,公司需要加快扩展技术领先的优质产能,为更大规模的组件制造时代储备产能,进一步扩大公司光伏封装材料的规模优势。
7月1日上午,在四川省眉山市委书记胡元坤,市委副书记、市长黄河,市委副书记、天府新区眉山党工委书记赵文峤,副市长邹汝林,天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仁寿县委书记王岳,仁寿县委副书记、县长明宇,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等领导的见证下,眉山迄今最大规模、行业唯一物理干法工艺的储能项目——四川协鑫锂电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6万吨磷酸铁锂储能材料项目正式投产,向建党102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该项目是协鑫新能源产业入川的重要一环,也是仁寿县首个锂电产业项目,同时还是助力行业解决储能高价“卡脖子”难题的关键材料项目。项目分三期建成,一期建设年产12万吨磷酸铁锂储能材料生产线。目前,后续规划产能的模块化扩建也已提上日程,二期项目预计将于下半年开工建设。 投产仪式上,胡元坤代表眉山市委、市政府向项目正式投产表示祝贺。他强调,在四川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把先进材料作为重点培育的六大万亿级骨干产业之一”的产业规划方针下,眉山锚定建设成渝地区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目标,坚定制造强市首位战略,大力发展锂电、晶硅光伏、化工新材料三个千亿产业集群。协鑫集团拥有颗粒硅、钙钛矿、正负极材料等一系列零碳前沿技术,先后在甘眉工业园区、仁寿经开区投资建设碳酸锂、磷酸铁锂储能材料项目。项目的投产,标志着双方合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既可助力协鑫拓展全球锂电市场,也为眉山打造千亿锂电产业集群提供重要支撑。希望协鑫集团抢抓“风口”机遇,提速在眉项目进度,早日满产达产。同时欢迎协鑫集团继续扎根眉山、投资眉山、兴业眉山,在眉布局更大项目、更好项目。 王岳致辞中表示,在眉山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仁寿坚定实施制造强县首位战略。仁寿锂电项目作为协鑫集团在四川布局的重要一环,既是深入推进全省新型工业化的仁寿实践,又是补充全市“1+3”产业集群的精准配套,更是仁寿建设更高质量全国百强县的重要支撑。项目从招引到开工仅用66天,开工到试生产仅用8个月,是仁寿史上落地时间最短、推进速度最快的重大项目。王岳承诺,政府将一如既往精准服务、贴心服务,全力确保协鑫一期项目达产满产、二期项目加快建设,同时发挥项目优势,协同形成上下游互补、产业链相连之势,把新能源、新材料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朱共山对项目从招引、开工到投产期间,眉山市、仁寿县、仁寿经开区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所给予的指导支持表示诚挚感谢。他指出,“双碳”战略下,风光储氢技术齐头并进,储能作为能量的“搬运工”,新能源的“稳定器”,是组成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要素。而电芯材料技术决定了动力电池与储能产业的发展质量,也决定了电动时代的发展进程与高度。协鑫在全面抢占移动能源赛道,大规模布局协鑫电港和AI能源超算领域后,正全力向储能产业链上游实施全产业链布局。仁寿项目正式投产,标志着协鑫硬核科技产品矩阵再添新军,迈出了驶向万亿级储能蓝海深水区的坚实一步,以及推动储能从高价到平价的关键一步。 面对万亿储能风口的战略机遇期,协鑫凭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工艺——PHY一步物理干法技术迭代效应,生产成本、投资成本和能耗指标均降低约50%,全程无废水、废气、废渣,一举突破传统磷酸铁锂生产制造过程的痛点、难点。在此优势下,该类项目无土地属性硬性要求,百万吨级基地可迅速实现模块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复制扩建。凭借综合成本低、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强、循环寿命长、存储性能好等优势,目前协鑫研发的四款主流产品“未产已销”,提前被多家批量合作客户锁定。据下游电芯厂家检测反馈,应用协鑫出品的正极材料,电池充放电损失仅5%左右。据悉,随着协鑫材料科技产业矩阵和生态链体系作用的逐步放大,应用协鑫正极材料的电池充放电损失未来有望降至3%左右。 随着项目正式投产,以储能为代表的全新业态已成为协鑫“第三增长极”,以“锂”为道的协鑫将充分放大自身的科技优势、材料优势、系统优势与模式创新优势,以新一代“黑科技”发力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领域,打造锂电材料产业端,打通锂电全产业链。 有“储”更有“数”,上“云”更上“算”。协鑫依托33年来在综合能源领域形成的技术与模式积淀,与华为在数字能源、能源AI领域深度合作,从源网侧精准发力到负荷端科学布局,前瞻性嵌入实施移动能源、能源AI超算战略,有机性衔接PACK包、储能、“储充光云一体化”液冷超充网络等移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全盘性整合能源补给、微网储能、汽车后市场高端服务等全时全域业务场景,全面贯通“电力+储能+算力”的应用模型,协鑫全球领先的“源网荷储、换充算售”一体化产业链图景已成生动实景。 投产仪式后,与会领导和嘉宾共同参观了仁寿项目生产基地。 答谢午宴上,集团副董事长、常务总裁孙玮满怀感激地发表致辞:“在国家‘双碳’战略下,协鑫产业入川进眉,何其有幸与仁寿牵手,给予协鑫一片干事创业的热土。仁寿项目顺利投产,展现出惊人的‘协鑫速度’,这完全得益于当地一流的营商环境,离不开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的鼎力相助。协鑫一定不负众望,一如既往、一往无前,为眉山打造千亿锂电产业集群提供重要支撑,共建仁寿‘锂’想之都。” 眉山市、仁寿县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副总经理董焕忠,集团副总裁宋超,协鑫能科执行总裁生育新,集团正极材料产业板块总裁、四川协鑫锂电总经理程冲,四川协鑫锂电合作伙伴、管理人员和职工代表,项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备供应商代表参加上述活动。
据“安宁市融媒体中心”消息,6月30日,云南杉杉3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在云南安宁点火投产。 云南杉杉3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从进场建设到点火投产,仅用247天就建设了一座行业内单体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工厂,再次跑出了项目建设的“杉杉速度”“安宁速度”“昆明速度”。 据悉,该项目计划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约97亿元(不含流动资金),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计划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约60亿元,规划年产能20万吨;二期项目计划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约37亿元,规划年产能10万吨。 电池网注意到,作为服装企业跨界电池新能源领域成功案例,杉杉股份在1999年前后就开始谋划转型锂电领域,先后布局了负极材料、正极材料、电解液等业务。 2018年6月,杉杉股份服装业务杉杉品牌实现在港股分拆上市,并将服装业务逐步剥离,将主业转向锂电材料。近年来,杉杉先后出售正极材料公司股份以及部分电解液公司股份,将布局重心放在负极材料业务上。 目前,负极材料已成为杉杉股份的支柱产业之一。据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负极材料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杉杉股份旗下负极材料公司上海杉杉近5年来出货量一直保持在国内前三阵营。
6月30日,福建德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福建德尔)主板IPO申请获上交所受理。本次IPO,公司拟募资30亿元,将用于年产200吨电子级ClF₃生产线项目、含氟半导体材料项目、年产36万吨半导体级电子材料项目(二期)、13,000吨/年新能源材料项目(三期)、年产23万吨含氟新材料项目(三期)、研发及检测能力提升项目、智能化运营项目。 资料显示,福建德尔主要从事氟化工基础材料、新能源锂电材料、特种气体和半导体湿电子化学品等多系列含氟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产品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面板、新能源、特高压重大电力装备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领域。 在新能源锂电材料方面,福建德尔六氟磷酸锂当前年产能3,000吨,在建年产能10,000吨投产后,将迅速提升公司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行业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福建德尔正加速新能源材料产业布局,积极开发系列新型电解液添加剂,在建项目包括二氟草酸硼酸锂、二氟双草酸磷酸锂等新产品。在此基础上,公司拟建项目包括以LiFSI为代表的新型锂盐产品、以六氟磷酸钠为代表的钠盐添加剂、以电子级硫酸锰为代表的锰系新能源材料、以碳纳米管电池阴极材料为代表的碳材料,使公司新能源电池材料板块成为集锂盐、钠盐、锰盐和碳材料为一体的多系列产品体系,加速形成新能源材料产业链体系化综合优势,用以满足高安全、高性能、长寿命、绿色低碳的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消费电池等多应用场景需求。
6月28日,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双登股份)创业板IPO获受理。此次IPO,公司拟募资15.7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用于年产2.5GWh储能锂离子电池制造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招股书显示,双登股份的主营业务为储能电池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为铅酸储能电池产品(含系统)及锂离子储能电池产品(含系统),产品主要应用于通信基站储能、数据中心储能、户用储能及电力储能等领域。 在客户方面,公司在通信基站储能领域深耕多年,已完成爱立信、诺基亚、法国电信、沃达丰、挪威电信等全球知名通信运营商、设备商的资格认证并进入其全球供应体系。国内市场方面,公司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铁塔、华为、中兴等优质客户开展合作,连续两年成为中国移动一级集采优秀供应商电池行业唯一A级企业并跻身中国铁塔I类协同供应商,连续多年进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铁塔的集采中标供应商名单,单次项目中标份额多次排名第一。 在数据中心储能方面,公司已为阿里巴巴、京东、百度、万国数据、秦淮数据等客户提供产品服务。此外,公司产品还应用于肯尼亚 Safaricom、挪威电信、蒙古峰会国家 IDC 等国际客户。当前,公司的产品已累计应用于数千家数据中心,并连续三年成为中兴年度全球最佳合作伙伴。 根据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通信基站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白皮书数据显示,截止到2022年年底,中国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231.2万个,占全球的60%以上,每年新增加的5G基站数量仍处于快速增长的趋势中。 通信基站尤其是5G基站的建设带动了基站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的快速增长,白皮书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通信基站用储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10.7GWh,同比增长17.4%,占通信基站用储能电池的比例已经超过60%,替代铅酸电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据悉,主要产品方面,双登股份经营初期,产品以通信基站储能电池为主,近年来,随着锂离子储能电池技术路线的改进,公司积极布局锂电板块,开发了锂离子户用储能电池和锂离子电力储能电池等新品类。当前,公司的营业收入结构虽然仍以铅酸电池为主,但随着近年来公司锂离子电池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公司锂离子电池业务形成的收入迅速增加,锂离子电池业务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不断提升,2022年度,公司锂离子电池业务收入达到15.73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37.51%。随着公司逐步加大锂离子电池的研发投入,不断扩大产能规模、突破产能瓶颈,未来公司锂离子电池产品的收入及占比预计进一步提升。 此次IPO,双登股份募投项目预计在公司原有研发技术及生产工艺的基础上,新增共计2.5GWh锂离子电池产能,以满足不断增强的市场需求,为下游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更高效的服务。
天元锰业向新材料新能源领域进军,低温蒸发结晶制备高纯硫酸锰试验成功。 近年来,集团紧盯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及目标规划,充分利用产业链优势,在锰系新产品工艺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方面持续发力,启动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为一体的“新引擎”。日前,企管总部技术中心传来捷报,低温蒸发结晶制备高纯硫酸锰试验取得成功,已通过宁夏大学测试分析中心检测,各项指标合格,集团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步伐更加稳健。 该技术利用低温结晶设备,在低温条件下蒸发硫酸锰溶液直至结晶,制备出高纯硫酸锰产品。中试试验期间,研发人员通过制备含锰浓度不同的硫酸锰溶液,观察分析蒸发现象、蒸发温度、负压等获取原辅材料消耗情况,根据蒸馏水、结晶产品和结晶物重复结晶过程中钙镁离子等参数变化曲线,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经数次测算与分析比对,实现了能耗、电耗更低,制备效率更高的目标。 为探究该技术的可行性,企管总部相关管理、技术人员,与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昆山威胜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专家、教授多次召开“碰头会”,获取技术力量和先进装备的支持,解决了硫酸锰溶液除杂等难题。研发人员深入试验现场,潜心研究、积极探索,经近百次试验攻破该技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多年来,集团在加快科技强企,孵化新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不忘践行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初心与使命,将把握绿色机遇和加快科技创新有机结合,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用科技带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张文博 虎大勇) 原标题:《天元锰业向新材料新能源领域进军》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