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

  • 南京市发放第二轮汽车消费补贴 新能源车最高一次性补贴5000元/辆

    据“南京发布”消息,2023年11月28日(含)起,在南京市从事汽车新车零售业务的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单位购买7座(含)以下非营运车乘用车新车(不含二手车)并完成上牌的个人消费者,不限上牌地区。补贴金额总量控制,按照初审通过的先后顺序先到先得,发完即止,逾期未提出申请的,视为放弃申领本补贴资格。申请人通过全部审核流程后,根据购车类型及价格(以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上不含税价为准)分档予以补贴。20万元以下,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均按照1000元/辆给予一次性补贴;20万元(含)以上,燃油车按照4000元/辆给予一次性补贴;新能源车按照5000元/辆给予一次性补贴。 具体原文如下: 汽车消费补贴 又来了 据市商务局 2023年南京市第二轮汽车消费补贴 来啦 补贴流程是什么? 需要提交哪些申请材料? …… 一、 活动时间及对象 2023年11月28日(含) 起,在南京市从事汽车新车零售业务的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单位(明细见附件)购买7座(含)以下非营运车乘用车 新车 (不含二手车)并完成上牌的个人消费者,不限上牌地区。 补贴金额总量控制,按照初审通过的先后顺序 先到先得 ,发完即止,逾期未提出申请的,视为放弃申领本补贴资格。 二、 发放机构 根据《南京市2023年大宗商品消费补贴发放机构评选实施办法》,本次汽车消费补贴发放机构延用第一轮汽车消费补贴发放机构,由招商银行南京分行执行。 三、 购车补贴流程 申请人在完成车辆上牌和车辆注册登记手续,并取得《机动che登记证书》和《机动车行驶证》后,即可申请补贴。初审通过后,最终审核在 可申请额度 为零后的 10个工作日 内完成。通过初审但未通过最终审核的申请人将收到短信提示,并有 一次 修改材料的机会,可在 48小时 内修改材料,请申请人对申请状态保持关注, 逾期未提交完整有效材料的,视为放弃申领本补贴资格 ,之前锁定的额度将重新释放。最终审核通过的名单将进行 5个工作日 的公示,无异议后按相关标准发放补贴至申请人填写的银行账户中。 申请补贴入口、申请操作指南及申请常见问题解答将在2023年11月27日通过 “南京消费发布” 公众号公布。 四、 活动资金及补贴标准 申请人通过全部审核流程后,根据购车类型及价格(以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上 不含税价 为准)分档予以补贴。其中,新能源汽车是指能在车管所上新能源汽车牌照(绿牌)的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是指能在车管所上蓝牌的燃油汽车。具体如下: 20万元以下,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均按照1000元/辆给予一次性补贴; 20万元(含)以上,燃油车按照4000元/辆给予一次性补贴;新能源车按照5000元/辆给予一次性补贴。 五、 购车补贴相关要求 (一)申报补贴车辆要求 1.在南京市限额以上汽车零售企业购买的7座(含)以下非营运车乘用车(不含二手车)并已完成上牌和车辆注册登记手续。 2.购车合同签署日期、购车定金凭证日期和购车发票日期均在 2023年11月28日(含)后 ,且购车发票日期 不早于 购车合同签署日期、购车定金凭证日期。车辆价格以汽车销售机构开具的《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的 不含税价格 为准。 3.申请人、购买人、车辆所有人、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车辆行驶证及银行账户户名均须属于同一人。 (二)需要提交的申请材料 补贴申请须由个人用户发起,申请人通过扫描活动二维码(11月27日通过 “南京消费发布” 公众号公布) 进入活动页面 ,并提交以下信息: 1.申请人本人姓名、有效身份证件。 2.申请人本人拥有的可正常接收短信的手机号码。 3.能清晰看清交易日期、交易门店及交易金额的购车定金凭证。包括POS小票、银行转账凭证、汽车销售企业加盖公章的定金合同、带有订单号的定金支付页面截图或其他具备法律效力的定金凭证,手写收据定金凭证不在本次补贴申报范围。 4.购车合同、购买新车时获取的《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 5.注册登记的新车号牌号码、行驶证、车辆正面、背面照片。 6.申请人本人持有的银行 储蓄卡 (华侨、港澳台地区居民及外籍人士需在中国大陆地区开户)。 (三)申报相关注意事项 1.申请人应严格按标准和要求上传材料,并认真核对以保证信息的 准确性 ,避免因格式、卡号错误或图像模糊等问题无法通过审核或补贴资金无法到账。 2.申请人须对申请材料的 完整性 和 真实性 负责。未能提供完整有效材料的,不能获得补贴资金;对提供虚假信息,恶意申请、骗取补贴的,将依法追究责任。 3.有效身份证件是指居民身份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和外国人护照等有效证件。 4.在补贴期限内,每位申请人仅能享有1次且1辆汽车的补贴。 5.申请人办理补贴申请业务不需缴纳任何费用。汽车销售企业应向消费者准确介绍所售车辆对本实施细则的适用情况,对误导欺骗消费者或恶意串通骗取补贴的,将依法追究责任并建议列入诚信黑名单。 6.在法律许可范围内,主办方有权修改条款及细则、暂停或取消本活动。汽车销售企业及消费者参与本活动即视为理解并同意活动规则。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汽车消费补贴 又来了

  • 乘联会预估1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约82万辆 渗透率约39.4%

    11月24日,乘联会发文分析称,11月进入年末冲刺阶段,燃油车市场热度温和延续;新能源市场在新产品效应和价格的双重驱动下有望达历史新高,对11月整体车市构成有力支撑。 其中,在新产品放量交付、购置税政策即将调整的影响之下,新能源市场热度明显提升,11月17日起的广州车展上仍有大量吸睛产品发布,新能源市场将成为年末市场增长的主要支撑。 乘联会预计,11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约为208.0万辆左右,环比增长2.3%,受去年同期低基数影响,同比增长26.0%;新能源零售82.0万辆左右,环比增长3.6%,同比增长36.4%,渗透率约39.4%。

  • 涉及70余家企业!我国锂电池行业这一白名单再更新

    据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此前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预计,到2025年和2030年,全球锂离子电池的出货量将分别达到2211.8GWh和6080.4GWh,其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2.8%。锂离子电池作为下一个十年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的主要电池技术路线,随着新能源汽车及新型储能的快速崛起,产业发展前景可观。 行业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及时规范。在此背景下,11月24日,工信部发布拟公告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七批)和拟撤销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企业名单(第二批)公示。 信息显示,根据《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及《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1年本)》,经企业自愿申报、省级主管部门推荐、专家评审、现场核查等程序,工信部将拟公告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七批)予以公示。 从白名单可以看出,共有来自浙江、重庆、安徽、江西四省的6家企业入围拟公告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七批),包括4家电池企业和2家正极材料企业。 其中,杭州南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类型为动力型、储能型电池,其余5家企业均为单产品类型。 详细信息如下: 与此同时,工信部还披露了拟撤销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企业名单(第二批)和拟公告规范企业变更信息。其中,湖南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不再从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业务,拟撤销其规范企业资格;浙江天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名称发生变更,拟更新有关公告信息。详情如下: 值得注意的是,《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第一批名单发布于2017年4月17日,共有来自6个省市的8家企业入列,包括5家电池企业,2家电解液企业,和1家正极材料企业。 第二批名单发布于2018年1月15日,共有来自16个省市的18家企业入列,包括12家电池企业,2家电解液企业,2家正极材料企业,1家负极材料企业,和1家隔膜企业。 第二批名单发布于2019年1月2日,共有来自11个省市的11家企业入列,包括6家电池企业,1家电解液企业,3家正极材料企业,和1家负极材料企业。 第四批名单发布于2020年1月3日,共有来自5个省市的5家企业入列,全部为电池企业。 第五批名单发布于2020年11月10日,共有来自14个省市的15家企业入列,包括10家电池企业,5家正极材料企业。 第六批名单发布于2022年12月29日,共有来自9个省市的13家企业入列,包括9家电池企业,3家正极材料企业,和1家隔膜企业。 经电池网梳理前六批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来看,共有69家企业正式入选,包括储能型、动力型电池(双产品类型)企业5家(其中,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包括第五批动力型电池和第六批储能型电池),动力型电池企业3家,储能型电池企业14家,消费型电池、储能型电池(双产品类型)企业4家,消费型电池企业20家,正极材料企业14家,电解液企业5家,负极材料企业2家,隔膜企业2家。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发布第六批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的同时,2022年12月29日,工信部还披露了第一批撤销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企业名单,包括5个省市的6家企业,其中4家电池企业,1家正极材料企业,1家电解液企业。 在筛除第一批撤销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企业名单后,前六批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还有63家。在此基础上,新一批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及撤销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企业名单的拟公布,也意味着工信部对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的企业正实行动态监测,实时规范。 毋庸置疑,在全球拥抱电动化、追求绿色低碳的当下,作为核心技术路线的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更加规范,也预示着我国锂电行业整体成熟度正在不断提升,也将更加夯实我国锂电产业全球市场地位。

  • 逾80次融资!年内投资超千亿!百亿级项目点燃钠电池赛道投资热

    近期,两大百亿级投资项目分别落地与开工,再次点燃了钠电池领域的投资热情: 11月18日,淮海控股集团与弗迪电池签约钠电池项目,该项目落地江苏省徐州市,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年产能30GWh,将打造全球最大的微型车钠电系统配套商。 11月19日,众钠能源广德寻钠钠离子电池制造基地项目开工仪式在安徽广德举行,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规划总产能年产20GWh钠离子电池电芯及10GWh钠离子电池系统。 年内新签约项目投资已超千亿 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叠加上述两大百亿级项目,2023年以来,仅钠电池研发、制造及Pack环节,新签约的项目就多达28个,规划产能超260GWh,投资总额超1140亿元。 从上述新落地的项目来看,虽然钠电池领域投资扩产项目从数量和规模方面远不及锂电池领域,但相对于此前业内外企业侧重研发储备,普遍处于观望或少许押注状态不同的是,目前已有单个项目已开启10GWh、20GWh,甚至30GWh的大规模产能布局,也出现了多个百亿级项目。 不过,上述项目产能规划虽相对超前,但产能落地节奏还是相对谨慎,距离量产还需经历缓慢地爬坡过程。 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今年7月发布的《中国钠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显示,截止到2023年6月底,全国已经投产的钠离子电池专用产能达到10GWh,相比2022年年底增长了8GWh,主要增量产能来自于传艺科技、多氟多、维科技术等,预计到2023年年底全国或将形成39.7GWh的钠离子电池专用量产线,主要增加产能来自于宁德时代、湖南立方、海四达、兴储世纪等已经进入实质性建设并进行设备招标的企业。 跟随钠电池企业的步伐,钠电池材料企业的扩产也在快马加鞭。仅在本月,就有多家材料企业公布项目新动态:11月20日,先钠科技举行落成典礼暨新品发布会,预计今年年底进入正极材料中试线建设阶段;11月11日,同兴环保公告,拟投资约6亿元,在安徽含山经济开发区分两期建设年产2万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11月8日,华阳集团万吨级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项目厂房顺利封顶。 EVTank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6月底,钠离子电池全产业链企业已经超过80家,涵盖了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等关键材料及电池企业。 另据同花顺数据,截至11月23日收盘,A股钠离子电池概念股已达72只,总市值已接近1.9万亿元。 钠电池领域的热度从产业链企业的融资动向也可见一斑。 截至2023年11月22日,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钠电池产业链领域24家企业进行81次融资,其中,佰思格融资11次,中科海钠融资7次,柔创纳科、众钠能源各融资6次,乐普钠电、立方新能源各融资5次,容钠新能源、启钠新能源、为方能源、钠创新能源各融资4次,珈钠能源、碳什科技、超钠新能源、寒暑科技各融资3次,国科炭美、盘古新能源、华钠新材各融资2次,玉皇新能源、英钠新能源、中钠时代、浩钠新能源、钠壹新能源、钠科能源、翔鹰新能源均融资1次。 从融资时间来看,2022年以来钠电池产业链企业融资次数明显升温:2014年、2016年各融资1次,2017年融资2次,2018年融资3次,2019年和2020年各融资2次,2021年融资7次,2022年融资17次,2023年至今已融资46次。 电池网还注意到,除了国内电池企业,海外电池企业也在加速对钠电池的相关研发生产。 就在11月21日,瑞典电池企业Northvolt对外宣布,已开发出一种先进的钠离子电池,其能量密度超过160Wh/kg,并称这项技术可最大限度减少“绿色转型中对中国的依赖”。 产业化发展或在2025年之后 钠电池布局火热的同时,依旧面临来自产线产品良率、成本以及供应链建设等多方面的挑战。 众所周知,钠元素储量丰富且成本低,是钠电池主要的竞争力之一,有望在两轮电动车、特种车辆、工商业储能、家庭储能、基站、机房等应用场景中,与磷酸铁锂电池等形成优势互补。 此前钠电池的快速发展,有着高锂价因素的助推,但自2022年11月冲高至60万元/吨高位以来,锂价整体呈现震荡下跌趋势。 11月15日,继2021年9月中旬均价突破15万元/吨以来,时隔两年,电池级碳酸锂首次跌破15万元关口。 11月23日,SMM电池级碳酸锂均价14.2万元/吨。同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lc2401跌破13万元/吨关口,报收12.48万元/吨,盘中曾一度跌至12.04万元/吨,与7月21日上市时24.6万元的挂牌基准价相比,价格已腰斩。 随着锂价的大幅下行,磷酸铁锂电池BOM成本会继续走低,势必削弱钠电池的市场吸引力,加大降本压力。 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吴辉认为,目前钠电池仍未实现经济学意义上的大规模量产,在成本上相对磷酸铁锂电池仍不具备优势,需要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培养来降低BOM成本,以及通过规模效应+设备自动化来降低制造成本。 多氟多此前在2023年上半年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的钠离子项目正在推进技术落地,完善产能布局,预期公司钠离子电池的BOM成本要做到0.3元/Wh以内。 钠电池初创公司众钠能源首席科学家赵建庆也曾提到,该公司的户储钠电池电芯规模化量产后成本可实现小于0.35元/Wh。 根据中科海钠创始人胡勇胜此前的判断,钠电池成本将分三阶段发展:推广期0.5-0.7元/Wh;发展期0.3-0.5元/Wh;爆发期0.3元/Wh以下。 综合来看,随着钠电池技术创新的推进,产能规模逐渐扩大,成本优势的显现,产业链上下游布局的完善,产业化发展正渐行渐近。 今年7月,在2023钠电池产业生态圈会议暨企业家峰会上,众钠能源常务副总裴满预判,2022年是钠电行业的蓄势之年,2023年是攻坚之年,2024年是强链之年,2025年则将是规模之年;比克电池研发总监安伟峰也提到,由于材料厂家的扩产周期普遍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再加上电池厂家的研发以及终端市场的测试,因此钠离子电池产业化会在2025年之后。 根据理论市场空间的测算以及对各个细分领域钠离子电池渗透率的判断,吴辉预测,2023年钠离子电池实际出货量约3GWh,到2030年出货量将达到347GWh,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97%。 结语 :今年以来,钠电池产业链企业收获意向订单等利好消息频传,宁德时代、孚能科技、中科海钠、传艺钠电等钠电池企业都已传出将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装车消息,两轮电动车、储能等领域也已有相关钠电池新品发布或项目示范运行消息传出……从开始量产走向订单兑现,“钠”里机遇无限。  

  • 电解钴单日跌超1万 四氧化三钴价周跌8.68% 硫酸钴价周跌2.82%【SMM周度观察】

    SMM 11月24日讯:在继上周电解钴现货报价小幅下行之后,本周电解钴现货报价在首个交易日一度单日跳水1.05万元/吨,而四氧化三钴现货报价的价格也在本周累计下跌四个交易日,仅在11月23日小幅维稳,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再度转跌……SMM整理了本周钴市场相关产品的价格变动情况,具体如下: 电解钴 方面: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 电解钴 总计录得三个交易日的下跌,其中11月20日, 电解钴 现货报价单日下跌1.05万元/吨,截至11月24日, 电解钴 现货报价暂时持稳于21.7~27万元/吨,均价报24.35万元/吨,较11月17日累计下跌1.4万元/吨,跌幅达5.44%。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据SMM调研显示,本周周初贸易商降价出货行为拉低电解钴现货价格。而观其基本面,电解钴市场目前供给端产量维持正常,社会层面仍有一定的库存,整体供应偏宽松;而需求端表现则较为寡淡,本周周内询盘及成交较为有限。 因此,综合供需面情况来看,当前电解钴市场依旧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因冶炼端仍有一定利润,在市场供大于求以及需求平淡的背景下,电解钴现货价格承压下行。 硫酸钴 方面: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 硫酸钴 现货报价小幅下行,截至11月24日, 硫酸钴 现货报价暂时持稳于3.4~3.5万元/吨,均价报3.45万元/吨,较11月17日下跌1000元/吨,跌幅达2.82%。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基本面来看,硫酸钴供给端由于近期冶炼厂出货不畅,厂库有所积累,加之贸易环节亦有一定的库存量,因此整体供应较为充足;需求端,下游需求依旧略显冷清,且由于市场对于后市预期较为悲观,因此硫酸钴成交较为寡淡。 综合来看,当前硫酸钴市场处于供强需弱的态势,部分企业在库存压力的加持下,选择降价抛货,拉低硫酸钴价格。 四氧化三钴 方面: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 四氧化三钴 跌幅较上周明显扩大,虽未曾像上周一般连跌5个交易日,但本周也总计下跌了4个交易日,仅在11月23日小幅维稳。截至11月24日, 四氧化三钴 现货报价跌至14~14.4万元/吨,均价报14.2万元/吨,较11月17日下跌1.35万元/吨,跌幅达8.68%。 从其基本面来看,四氧化三钴市场同样难逃供过于求的命运,据SMM调研显示,四氧化三钴供应端较为充足,但是下游需求端却延续较为寡淡的态势,长协订单有延迟拿货趋势,散单询盘维持冷清。 整体来看,本周四氧化三钴现货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在寡淡的需求表现下,四氧化三钴现货价格承压下跌。对于下周预期,SMM预计周整体供需格局难有改变,四氧化三钴现货价格不排除有进一步下跌的可能。 消息面上, 11月22日,钴产业链知名企业之一的寒锐钴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拟过全资子公司赣州寒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赣州寒锐”)在江西省赣州市投资建设“年产5000吨电积镍和5000吨电积钴项目”,项目总投资为3.5亿元人民币。 公告显示,本项目建设周期约为8个月,还需要办理备案、环评等手续。寒锐钴业表示,该项目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公司的产品布局,提高公司产能,优化公司产品结构。 且寒锐钴业在公告中提到,伴随着我国全面启动实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我国未来航空航天国产化趋势加速,同时随着全球制造业中心向我国的转移, 高温合金与硬质合金未来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 而金属镍主要用于不锈钢、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三元前驱体以及电镀、高镍合金等,金属钴主要用于生产锂电池、镍氢电池以及高温合金、磁性材料、 硬质合金 等,随着上述行业的发展,金属镍、钴的需求有望稳步提升。 且上述提到的项目生产的电积镍和电积钴是高温合金和硬质合金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公司在建设 5000 吨电解镍生产线的同时,新增一条硫酸盐体系始极片工艺的年产 5000 吨电钴的生产线,本项目的建成将能有效地保障客户的订单需求,提升公司的供货能力与市场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增加公司的赢利能力,同时对公司根据市场适时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的各种变化具有十分积极重要的意义。 不过公司同时也提示了对外投资的相关风险,若是未来镍产品和钴产品价格存在大幅波动,或将导致项目盈利能力带来不确定性。公司将加强管理,减少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电解钴现货价格在2022年到2023年间经历了不可谓不小的波动。自2021年三季度以来,海外物流频频受阻,钴原料相对紧缺,外盘价格拉涨叠加彼时锂电需求较高,部分厂采购电解钴生产钴盐,带动国内电解钴价格上行,加之2022年春节过后电解钴库存处于低位,综合因素带动下,电解钴现货均价一度在2022年3月15日冲至57.35万元/吨,刷新其三年历史高位。但自2022年二季度开始,受疫情影响,下游消费表现不佳,在上游盐端依旧维持正常生产的情况下,供增需减导致钴价迎来下行通道。在此背景下,电解钴现货报价已经跌至24.35万元/吨,较2022年3月15日的高点下跌33万元/吨,跌幅达57.54%。

  • 硅基负极电池迎冲刺关键赛点:特斯拉、蔚来实现装车 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尝鲜” “宁王”等锂电龙头积极扩产

    硅基负极的应用 正成为电池性能差异化的“必争之地” ,2021年以来, 特斯拉、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头部企业相继开始布局硅基负极的动力电池产品 。凭借其在锂电应用中高能量密度、高倍率等优势,在电动工具、消费电子等市场硅基负极的应用已经屡见不鲜, 华为、荣耀、小米等头部手机厂商也开始在旗舰机型上使用硅碳负极材料技术 。 与此同时, 硅基负极上游材料企业贝特瑞、杉杉股份、璞泰来、胜华新材、国轩高科等均在积极建设大规模标准化产线 。二级市场方面, 参股投资锂电负极材料的金麒麟周一至周三录得三连板 。 ▌ 负极材料众望所“硅”:特斯拉、蔚来已抢先装车 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电池巨头积极扩产备战 2023下半年,硅基负极作为锂电上游材料,在新能源汽车终端中刮起应用“风潮”,“负极掺硅”高性能动力电池装车持续“升温”。 截至目前,国内外车企也已纷纷布局硅基负极。 国内市场上,蔚来、智己、埃安等品牌旗下车型开始搭载硅基负极动力电池 。国际市场上,奔驰电动大G(EQG)已采用Sila生产的硅基负极电池,保时捷也已与Group14 Technologies达成硅基负极供货协议。 特斯拉力推的4680电池体系中,硅基负极更是性能提升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且已实现Model 3装车 。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锂电池负极材料以石墨为主,其虽有高电导率和稳定性优势,但在能量密度方面的发展已接近其理论最大值372mAh/g 。而硅材料的理论容量高达4200mAh/g,可实现对这一限制的超十倍扩容。因其在能量密度上发展潜力, 硅基负极被视为下一代理想负极 。 上游硅基负极材料企业也在积极扩大产能,中信证券刘易9月15日研报中表示, 目前硅基负极行业主要参与者如贝特瑞、杉杉股份、璞泰来、天目先导、胜华新材和国轩高科等已完成中试,正在建设大规模标准化产线 ;其中部分企业已对消费电子、航空航天领域客户实现批量供货。同时,翔丰华、硅宝科技、杰瑞股份、中科电气、新安股份均已 布局硅基负极材料 。 硅基负极产业化竞赛已经来到赛点。行业分析认为,随着多孔硅碳的突破性进展和应用, 硅基负极在动力电池的领域将进入产业化导入快速阶段 。而率先在该领域前瞻卡位的负极企业有望在市场窗口期获得突破性进展,在未来的负极竞争格局中占领一席之地。 ▌ A股负极材料龙头璞泰来、杉杉股份遭股价、业绩戴维斯双杀 膨胀问题仍是硅基负极的“阿喀琉斯之踵”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硅基负极技术应用日趋成熟,但是今年以来负极材料行业遭遇结构性产能过剩和价格下降的双重压力。 上文提到的布局硅基负极材料企业如杉杉股份、璞泰来等均遭遇业绩、股价戴维斯双杀 。 具体来看,璞泰来Q3净利16.29亿元,同比下降28%。二级市场方面,公司股价年内一路下跌, 年初迄今累计最大跌幅达43% 。拉长时间看,公司股价自2021年12月高点 迄今累计最大跌幅达65% 。 杉杉股份三季度实现净利12.02亿元,同比下降45%。二级市场表现看,公司股价自2021年10月高点 迄今累计最大跌幅达70% 。 对于未来行业展望,璞泰来董事长陈卫在近期公司业绩会上表示,行业普遍面临产能消纳和价格下行的压力,目前的低位价格,大部分企业的利润空间已经压缩至成本线附近, 甚至很大比例的企业已经开始亏损 。未来几年, 负极材料行业内无差异化产品优势、研发技术优势和生产要素成本优势的劣势产能将面临淘汰 ,行业格局中具备差异化产品优势、研发技术优势、资本优势和海外产能布局能力的头部企业有望迎来新一轮行业整合机遇。 此外,硅基负极尽管被称为最值得期待的下一代电池材料,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 硅基负极负极材料膨胀问题依然无法解决 。硅负极材料的膨胀系数与电池循环过程中的容量保持率高度相关,不能解决材料膨胀的硅负极很难实现优异的全电池循环,也就达不到锂电池厂商对于负极的采购标准,无法大规模放量。 除了膨胀问题之外,硅负极面临的更现实的问题是性价比,目前传统的硅基负极技术路线依然面临 “用10%的成本增加,提升5%的性能”的窘境 。

  • 【SMM分析】锂电回收市场周内行情回顾

    SMM11月24日讯: 周内锂电回收市场受碳酸锂及镍钴盐价格持续性下行影响,回收市场悲观情绪进一步加重。再生废料上,尽管社会贸易渠道上贸易商挺价情绪仍在,但受盐类价格下行加剧的影响,部分贸易商挺价意愿有所松动,市场成交意向价和实际成交价格存在明显下滑。从采购难度上看,相较于前几周难度有所降低。销售方面,临近年底,存在部分企业需要去库的明确业绩需求,叠加碳酸锂价格下行趋势明显,因此,部分企业开始加速降价进行去库。梯次方面,电芯厂去库促销意向进一步加强,市场已存在部分型号的库存A品降价出售倾向。据悉,目前已有部分A品电芯出货意向价贴近B品价格的消息传出。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韩欣桐 021-51666908  

  • 中科院半导体所反型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获进展

    据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消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被认为是未来最具潜力的光伏技术之一。过去十多年,高光电转换效率的钙钛矿电池大多采用n-i-p正型器件结构,但处于电池顶层的常用p型有机小分子Spiro-OMeTAD存在易吸水与热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制约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的发展。反型结构(p-i-n)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采用稳定的n型金属氧化物如SnO2和低载流子复合损失的p型自组装分子(SAM)分别作为电子和空穴传输层,可兼得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厚度仅为几纳米的SAM层存在大面积均匀生长困难的挑战,影响钙钛矿电池的重复性和高效大面积化发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游经碧带领的团队,在p-i-n反型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p型空穴传输层设计和可控生长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该团队创新性地在透明导电衬底FTO和SAM层之间引入溶液法制备的p型氧化镍(NiOx)纳米颗粒,显著增强了SAM的自组装能力。同时,研究通过同质化NiOx纳米颗粒,实现了在均匀致密NiOx薄膜表面上SAM的大面积均匀可控制备(图1),有效解决了此前分子直接在透明导电衬底上组装不完美导致的缺陷复合和电荷输运损失的问题。基于高质量NiOx/SAM复合空穴传输层,游经碧团队研制出认证效率为25.2%(0.074平方厘米)和模组效率为21%(14.6平方厘米)的反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电池在无封装条件下,经过最大功率输出点持续运行1000小时以及85摄氏度加速老化500小时,均保持初始效率85%以上(图2)。该工作为高效稳定钙钛矿电池的研究提供了普适的策略,将为钙钛矿电池高良品率大面积制备及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相关研究成果以Homogenized NiOx nanoparticles for improved hole transport in 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为题,以first release形式,在线发表在《科学》(Science)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等的支持。 图1.(A-C)NiOx纳米颗粒同质化前后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以及尺寸分布情况比较;(D-F)自组装分子层(SAM: Me-4PACz)在透明导电衬底FTO、FTO/NiOx以及FTO/同质化NiOx上的表面电势分布情况。 图2.(A-B)采用不同空穴传输层构建的反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电流-电压曲线以及相关电池正向/反向扫描的电流-电压曲线;(C)面积为14.65平方厘米的钙钛矿电池模组的电流-电压曲线,插图为模组电池实物照片;(D)未封装的小面积电池在最大功率输出点的稳定性追踪测试,样品表面温度为50摄氏度。

  • 【SMM分析】又一百亿隔膜项目进入安装调试阶段!

    SMM11月26日讯,近日,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总投资近百亿的衡川新能源锂电池隔膜项目再度传来新的进展。 据SMM了解,衡川新能源当前拥有泰州、安庆、江西三大基地,其中泰州拥有9亿平方米的隔膜生产能力,江西与安庆分别规划有18与33亿平方米的隔膜生产线。 其中,衡川新能源安庆锂电池隔膜项目位于安庆市迎江区,该项目总投资110亿元人民币,总占地面积大36.7亿平方米,其中一期项目投资约36亿元人民币,预计将建设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线4条,涂布线30条左右。而据最新消息显示,该项目一期中的8条涂布生产线、4条基膜生产线及相关的气体回收、液相回收等配套设施也进入安装调试阶段, 而该企业的工作人员表示,当前项目一期的厂区建设以基本上接近完成,目前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之中,为明年4月的试产做足准备。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周致丞021-51666711

  • 【SMM周评】本周电解液价格维持走弱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11月24日讯:本周,电解液价格仍小幅下跌。供应端,在锂价持续下行的情况下,供应商采买碳酸锂、六氟谨慎,并对后市持悲观态度,维持以销定产的状态,基本不做库存。需求端,终端动力、储能市场仍表现疲软,电芯厂持续对电解液厂压价,部分中小电芯厂采买次数频繁,一单一议。成本端,随着碳酸锂价格持续下降,六氟价格也阴跌。因部分溶剂厂减停产,市场中dmc、emc产量下降,后市有微涨预期。电解液总体成本微降。因当前价格已突破厂家生产成本线,电解厂有一定挺价意愿,预期后市电解液价格将在微降后维稳。 本周电解液(三元动力用)价格为25800-35000元/吨。电解液(磷酸铁锂用)价格为19000-26000元/吨。电解液(钴酸锂用)价格为35000-62000元/吨。电解液(锰酸锂用)价格为15000-23000元/吨。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周致丞021-51666711 林子雅 021-51666902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