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03个
近期有不少钻井平台公司对外声称,其中东地区客户要求其海上钻井平台暂停作业。随着时间的推移,涉及停运的钻井平台公司队伍正不断扩大。 4月3日晚间,中海油田服务(02883.HK)发布公告称,日前公司突然收到中东客户暂停四座钻井平台作业的通知。公司正在和客户商讨具体暂停执行时间、后续安排及相应解决方案。暂停期间,公司将同步积极寻找合适的市场机会。 在4月5日(周五)港股恢复交易后,中海油田服务即大幅下挫,最大跌幅达24.4%,当日收报8.28港元,跌16.11%,成交量放大至上一交易日的四倍多。 不过,中海油田服务未指明其客户名称以及暂停作业的原因。 暂停作业的钻井平台不断扩大 本周四起,更多钻井平台近日陆续宣布其位于中东地区的部分钻井平台暂停作业,从公告内容看,这些钻井服务平台背后的雇主均指向了沙特阿美。 在挪威奥斯陆和纽约证交所双重上市的Borr Drilling公告称,已收到客户要求其在沙特作业的“Arabia I”自升式钻进平台暂停作业,预计第二季起该平台将暂停作业,持续时间最长12个月。 虽然该公司未点明其客户名称,但“Arabia I”平台自2022年10月就与沙特阿美签订商业合同,原定于2025年10月结束服务。 而在沙特Tadawul证交所上市的阿拉伯钻井公司(Arabian Drilling)则更为直接,其在公告中称,正与沙特阿美就暂停三座钻井平台的合同进行商议。与Borr一样,暂停期限长达12个月。 阿联酋的Shelf Drilling亦表示,它收到了“中东客户”发出的四座钻井平台暂停运营的通知。虽然其还没有指出沙特阿美公司就是上述“中东客户”,但沙特阿美是他们唯一雇用四艘或更多自升式钻井平台的中东客户。 总部位于沙特的ADES控股公司亦宣布,其与“沙特阿拉伯的客户”一致同意,暂时中止其在该国运营的33座海上自升式钻井平台中的5座平台的运营,最长期限为12个月。 同样,ADES公告中没有透露客户名称,但这个很容易推断出来,因为在沙特工作的所有33艘自升式钻井平台都与沙特阿美签订了钻井服务合同。 全球最大的离岸钻井平台公司Valaris公司4月4日宣布,其在沙特的合资公司接到沙特阿美通知,其在当地作业的19座钻井平台中的一座——VALARIS 143将暂停作业,暂停时间最长为12个月。 有业内人士表示,至少有18座钻井平台受到沙特阿美此次作业调整的影响,未来沙特阿美可能还会继续优化调整其钻井作业平台。 沙特阿美为何要求暂停作业 虽然所有公司的公告中均未明确提及其客户要求钻井平台暂停作业的原因,但联系到沙特阿美之前一则官方宣布,此番调整背后的原因已昭然若揭。 沙特阿美1月末表示,其最大产能将维持在1200万桶/日,而不是原本计划的增至1300万桶/日。其解释称,本次扩产计划的搁置,是在沙特能源部要求下才做出这个决定。 2020年3月,沙特能源部曾要求沙特阿美在2027年之前将产能提高到1300万桶/日。自那以来,沙特阿美已经投入了数十亿美元资金用于扩产。 沙特目前的产能上限为1200万桶/日,但实际日产量约为900万桶。此前,沙特宣布了多轮减产措施,以支撑国际油价。 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扩产计划的搁置,沙特阿美原定的钻井服务合同及作业量都要作出调整。由于为其服务的钻井服务平台公司为数不少,因此阿美公司每家会选择一部分钻井平台暂停作业。
过往两年,凭借着美国政府在能源市场上释放和重建战略石油储备(SPR)时的“低买高卖”,美国总统拜登一度被油市交易员们调侃为业内“最佳操盘手”。不过,眼下油价的快速上涨,似乎正令仍急于补充战略石油储备的美国政府,有些措手不及。 在原油价格升至近半年高位的情况下,当地时间周二(4月2日),拜登政府宣布将不再推进为填充战略石油储备而购买石油的最新计划。 美国能源部表示:“我们将不会批准目前为Bayou Choctaw战略石油储备基地进行的招标,并将在市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填补可用储量。我们将继续关注市场动态。” 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地共有四个基地,分别储存在德州(占59%)的Bryan Mound和Big Hill,以及路易斯安那州(占41%)的West Hackberry和Bayou Choctaw的地下巨型岩洞中。 美国能源部称,不再为路易斯安那州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地购买多达300万桶石油,是“将纳税人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决策。美国能源部此前在3月中旬宣布了在8月和9月交付这批石油的计划。 而显然,上述紧忙喊停购买石油的举动,其原因主要是油价年内大涨——美国WTI原油周二收盘突破了每桶85美元,为10月以来首次。 拜登政府此前的目标是以79美元或更低的价格购买原油以补充储备库存,但在上月底最近一批购买280万桶原油时,平均每桶花费已达到了约81美元。 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为遏制当时高涨的油价,美国政府决定从战略石油储备中动用1.8亿桶石油,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战略石油储备释放行动。而此举也使美国战略石油储备量降至了40年来的最低点。 根据美国能源部的数据,目前美国战略石油储备量约为3.63亿桶,远低于2022年初的近6亿桶。
今日港股盘面出现调整,但石油股受国际油价上行推动再度活跃。中石油(00857.HK)作为板块龙头涨幅居前,其A股(601857.SH)和H股同时升至8年来新高,引发市场关注。 消息面上,隔夜国际油价再度震荡走强,美国WTI原油价格突破85美元,创下年内新高,激发了市场的看多情绪。 此外,由于近期地缘事件频发,市场的避险情绪也在助涨短期油价。包括伊朗驻叙领馆遭遇以色列空袭、俄罗斯炼油厂不断遇袭、美国恢复对委内瑞拉能源制裁等因素正在持续发酵。 另一方面,市场对OPEC减产等因素带来的供给约束也十分关注,进一步驱动了市场对油价的预期。 国信证券分析师杨林、薛聪在4月2日的报告中称,原油整体供需偏紧,IEA在3月月报将2024年全球原油需求预测大幅上调20万桶/天,未来布伦特油价有望维持在80-90美元/桶的较高区间。 中金此前也表示,OPEC+将额外减产计划延长至2Q24,石油短缺格局正在被市场定价,预计下半年布伦特油价中枢或上移至90-95美元/桶。 摩根大通分析师Natasha Kaneva更是在3月早些时候预计,布伦特原油价格将在9月份达到每桶100美元。 国信证券还称,需求端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修复,逐渐进入季节性需求旺季,石油需求将继续温和复苏。 数据显示,美国3月ISM制造业PMI上升了2.5,至50.3,结束连续16个月萎缩势头,其中隐含的需求信号也有望支撑油价。
最近几天,一则高盛推荐买入中石油、中海油,提高“三桶油”目标价的研报,引发了中国股民的高度关注。而其实,能源股今年在全球市场上的崛起,已经并非是一件新鲜事。 例如,在美国市场上,随着原油价格近来的持续攀升,以及人们对于“AI尽头是电力”的热烈讨论,能源股似乎已经成为了一颗比科技成长股更为闪耀的“明星”。 本周二,美国标普500指数在步入4月后连续第二个交易日下跌,因市场日益怀疑美联储是否已完全控制住了通胀。该指数的11个类股中有八个下跌,但在整体低迷的市况中,却依然有一抹亮色——油价上涨帮助能源类股上涨了1.4%。 在股市普遍遭遇抛售的情况下,标普500能源精选板块SPDR基金(XLE)周二却再度创下了52周新高。 一组统计显示,能源板块是今年迄今为止标普500指数中表现最好的板块。今年迄今为止,能源板块已上涨了14%,超过了整体标普500指数约9%的涨幅。石油和天然气相关股票,也是上个月标普500指数中的最大赢家。 DataTrek研究公司联合创始人Nicholas Colas周二在一份客户说明中写道,“能源股正在迎头赶上,历史表明,它们近期将进一步上涨。” “油价已经企稳,这是该行业表现优异的必要前提。而且,如果今年出现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所导致的油市震荡,该板块将能扮演独特的对冲风险工具。”Colas表示。 Colas指出,在2008年至2014年间,当WTI原油期货价格在每桶80美元至100美元之间波动时,XLE的表现便通常优于其他股票。 能源股上涨秘诀:油价大涨叠加“AI尽头是电力”! 从眼下的基本面背景看,能源股眼下无疑正“天时地利人和”多重利好齐聚。不仅油价近来的大涨行情,激发起了多头的热情,有关“AI尽头是电力”的相关炒作和行业探讨,也令能源股似乎被贴上了“终极”AI概念股的标签。 截止周二收盘,WTI原油期货结算价收涨1.72%,报85.1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收涨1.75%,报88.92美元/桶。两大全球基准原油期货价格已进一步刷新了近半年来的最高位。 如同我们昨日提到的那样,近来全球原油价格受到了至少七大利多因素的支撑,包括伊朗驻叙领馆遭遇以色列空袭、墨西哥计划限制原油出口、美国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俄罗斯炼油厂不断遇袭、美国将恢复对委内瑞拉能源制裁、OPEC+本周料维持限产措施、对冲基金已开始积极加码原油多仓等! 摩根大通分析师Natasha Kaneva在上月早些时候已预计,布伦特原油价格将在9月份达到每桶100美元。 而与此同时, 业内也纷纷预计,随着需要大量电力以满足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几年全球能源需求将进一步激增。大型科技公司“痴迷”于寻找足够的能源为人工智能的繁荣提供动力,这已成为了上月标普全球举办的CERA Week活动的一个重要话题。 尽管现任美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但人们越来越怀疑风能和太阳能是否能满足需求。越来越多业内人士开始重新重视起了化石燃料这一“老字号”能源。 英国国家电网公司(National Grid Plc)负责人上月表示,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需要大幅度提高数据中心计算能力,预计英国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将在未来10年增长大约6倍。 一位行业高管近期在接受采访时已表示,许多能源生产商已认为人工智能革命将带来天然气的“黄金时代”,“天然气是唯一具有成本效益的能源,能够提供大型科技公司所需的全天候可靠电力,为人工智能热潮提供动力。” 能源市场分析师Phil Flynn则指出,人工智能革命本身可能也将对美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因为AI技术的发展不仅能提高寻找石油的效率,还能协助以更清洁的方式生产石油。“人工智能将使绘制油田地图不再需要大量的猜测工作,我们应该能够确定具体的钻探区域,在那里我们可以用最少的碳排放获得最多的石油。” 在今年一季度,标普500指数涨幅前十大的成分股中,就有两家能源企业——包括涨幅排在第三位的Constellation Energy和第八位的马拉松原油。此外,排在第六位的通用电气也有大量能源业务。这些公司在榜单上的数量几乎已可与超微电脑、英伟达、美光科技、Meta等AI概念股分庭抗礼。 而 如果“AI的尽头真的是电力”,二季度美国能源股是否还能有更大的上行空间呢?不妨让我们一同拭目以待。
周四(3月28日)国际原油集体走高,以大涨的势头结束了2024年第一季度的所有交易日。 具体行情显示,纽约商品交易所WTI原油期货升超2%上破83美元,录得2023年10月以来的最高收盘价,本季度累涨超16%;布伦特原油期货也明显走高,年初至今累涨逾13%。 媒体分析认为,油价的反弹走势反映了欧佩克+的减产限制正在发挥作用。本月早些时候,多个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决定把第一季度日均220万桶的自愿减产措施延长至6月底,以维护国际石油市场的稳定与平衡。 欧佩克+代表表示,过去几周已经充分证明减产正在产生预期效果。德意志银行策略师Michael Hsueh也认为,欧佩克的减产是有效的,全球市场要么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要么就正在供不应求的边缘。 在欧佩克+宣布延长自愿减产措施后,曾预测供应过剩的国际能源署(IEA)也转而预计原油供应短缺将贯穿2024全年。IEA认为,欧佩克+在今年余下时间里将继续限产,以“让原油市场达到平衡”。 在CERAWeek能源会议上,化石燃料公司高管们的情绪也较为乐观:大宗商品贸易商贡沃尔集团(Gunvor Group Ltd.)预测油价将上涨至每桶90美元,托克也把价格焦点转向“上行风险”。 华尔街也是如此,摩根士丹利上调了原油预测价格;摩根大通警告称,如果俄罗斯履行其最新的承诺,将削减重点从出口转向生产,布伦特原油价格可能会触及每桶100美元。 除了减产,助力油价上涨的因素还包括美国库存减少,以及乌克兰袭击俄罗斯炼油厂导致的地缘政治紧张关系加剧。 2022年在汽油成本飙升的环境下,拜登政府下令紧急从战略石油储备(SPR)中释放了创纪录的1.8亿桶石油。自那以后,美国能源部一直在购买原油缓慢地补充战略石油储备。 两周前,俄罗斯境内的三座主要炼油厂和一些燃料库遭到乌克兰的无人机破坏,导致超过60万桶/日的加工能力停产。 有消息称,美国已敦促乌克兰停止对俄罗斯能源基础设施的袭击,并警告称无人机袭击有可能推高全球油价并引发报复。
据外电3月15日消息,周五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到今年年底时,布伦特原油基准合约价格将超过每桶80美元。 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访者(53%)认为,到2024年底,布伦特原油价格将高于每桶80美元,只有5%的人认为油价将超过每桶100美元。 这项最新调查还显示,接近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石油需求将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这要低于2022年调查时有一半认为届时需求将达到峰值。 至于地缘政治风险,绝大多数受访者(92%)表示,原油价格中已经包含的地缘政治风险升水不到每桶5美元。因此,即使俄乌冲突升级、胡塞武装分子袭击红海商船导致油轮绕道而行、美国和伊朗两国关系继续恶化,油价也离没有所有这些紧张局势太远。 资深行业分析师Salih Yilmaz表示:“红海动荡和以色列-哈马斯的冲突可以说对价格影响有限,因石油的流动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中断,且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及其盟友,即OPEC 拥有相当数量的闲置产能。然而,中东紧张局势和地缘政治风险升水可能正在缓慢开始更多渗透到油价中。” “而在过去几个月,经济前景疲软和需求前景暗淡盖过了地缘政治风险升水。” 尽管受访者大多认为,原油的地缘政治升水很小,且石油需求峰值不会在2030年前出现,但未来几年油价的驱动因素并未达成一致。27%的受访者表示,OPEC 将成为驱动力。27%认为是中国需求。22%的人认为非OPEC 供应将会增加,仅有14%受访者认为是美联储政策和利率。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RBC Capital Markets)大宗商品策略全球主管Helima Croft近日预计,美国原油产量规模可能减半,全球范围的原油供应规模后续将变得更加紧张,进而推动国际原油基准价格线——布伦特原油价格攀升。 这位来自RBC的大宗商品策略全球主管指出,有迹象表明,随着全球原油产量即将放缓,整个原油市场的供需失衡可能将很快就会转向另一个相反方向。Croft预测,这可能将导致国际基准布伦特原油价格将在2024年下半年,甚至在下半年之前达到85美元。 华尔街大行高盛近日则在一份报告中预计,由于红海运输危机导致经合组织国家的商业原油库存的下降步伐略高于预期,该行将其2024年夏季布伦特原油峰值预测上调2美元,至每桶87美元。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则预计今年年底布伦特原油有望达到90美元。截至发稿,布伦特原油价格下跌0.47%,至82.41美元。 美国在2023年经历了原油产量堪称“爆炸式增长”一年,但RBC大宗商品主管Croft预计美国页岩油生产商们不太可能以去年的速度生产原油。Croft周一引用她在最近的国际能源周会议上与其他石油市场观察人士的谈话,预测今年美国的原油产量增长规模可能将从100万桶/日大幅下降到50万桶/日。 Croft周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并不是说……美国的原油产量不会增长。”“这只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去年看到的增长是由于特殊的环境,这种因政治、经济增长、资本开支等多重因素而交织影响的环境堪称独一无二的环境,我们预计今年很难复制如此庞大的产量。” Croft还强调道,像圭亚那这样的主要原油生产国,他们可能也因为成本等问题而无法复制他们在2023年的巨型石油繁荣。 与此同时,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冲突也对世界石油供应构成重大风险。Croft表示,如果以色列和哈马斯的冲突蔓延到黎巴嫩,那将是伊朗的“红线”。伊朗则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原油生产国之一。 “因此我确实认为,我们还不能完全消除中东地区供应中断所带来的风险。”Croft补充称。 欧佩克+延长石油减产至今年年中,“减产效应”可能将逐渐显现 沙特与俄罗斯领导的欧佩克+联盟(OPEC+)也在持续积极减产,该联盟在最新声明中表示,纸面上的名义限制总量约为每日减产200万桶,将持续到6月底,沙特阿拉伯占据所承诺减产规模的一半——沙特自2023年7月开始实施的日均100万桶的自愿减产措施将延长至今年6月底。俄罗斯则承诺将通过更多地关注减产规模而不是出口来强化自己的能源出口国角色,预计后续减产规模逐渐加大。 欧佩克+事实上的领导者沙特阿拉伯将继续自愿减产100万桶/日,而俄罗斯将再减产47.1万桶/日。这些削减措施在正式宣布前市场基本上已全面定价,刺激布伦特原油价格自2月中旬以来小幅走高。当前布伦特原油交易价格约为每桶82美元,较年初上涨约8%。 因此,在欧佩克+的减产声明公布后,布伦特原油价格周一无明显变化,但一些分析师预计,欧佩克+持续减产导致的“减产效应”可能将在今年剩余时间逐渐显现,进而导致供给跟不上需求,刺激原油价格上行。 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近日发布报告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需求今年将逐渐回升,原油市场将趋紧。该行预计布伦特原油价格将在 2024 年底升至 90 美元。 华尔街大行高盛则给出乐观展望,高盛预计布伦特原油夏季峰值可能高达每桶87美元。高盛指出,由于红海地区的航运危机导致经合组织国家的商业原油库存的下降步伐略高于预期,该行将其2024年夏季布伦特原油峰值预测上调2美元,至每桶87美元。 与此同时,国际能源署(IEA)估计,全球原油需求正在缓慢上升,并预计可能将在2028年达到每天120万桶左右的峰值。西方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Vicki Hollub最近警告称,如果全球范围的原油勘探活动继续跟不上市场需求,全球原油市场可能将从2025年开始面临供应急剧短缺。 这位首席执行官解释称,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全球石油公司发现的原油数量大约是耗油量的5倍,但到2023年,这一比例稳步下降至仅仅25%左右。因此Hollub接受采访时警告称,原油市场将从短期时间内的供过于求局面彻底转向全球需要更多原油的长期供应短缺局面。
以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为首的欧佩克+成员国周日同意将自愿减产220万桶/日的协议延长至第二季度(6月底),以避免全球供应过剩并支撑价格。 在本次减产协议中,沙特约占承诺减产的一半。作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领导者,沙特方面表示,将把自愿减产100万桶/日的计划延长至6月底,使其日产量保持在900万桶左右。 其余自愿减产的OPEC国家包括:伊拉克(22万桶/天)、阿联酋(16.3万桶/天)、科威特(13.5万桶/天)、哈萨克斯坦(8.2万桶/天)、阿尔及利亚(5.1万桶/天)、阿曼(4.2万桶/天), 此次,俄罗斯是OPEC的主要盟友,将在第二季度将石油产量和出口量合计削减47.1万桶/日,具体为4月减少35万吨产量和12.1万吨出口,5月减少40万吨产量和7.1万吨出口,6月减产47.1万吨。 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Alexander Novak)表示,“我们将在未来一个季度更加重视削减原油产量。” OPEC声明还指出,在二季度之后,为了支持市场稳定,这些自愿削减的产量将根据市场情况逐步恢复。 瑞银(UBS)分析师Giovanni Staunovo表示,事态发展基本在意料之中,但“俄罗斯方面出人意料”。他说,“如果俄罗斯的减产全面实施,市场上将会有更多的石油被撤出。因此,这是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没有人预料到,并且可能会抬高价格。” 一些国家会完全兑现承诺? 2024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和胡塞武装对红海航运的袭击为石油价格提供了支撑,稳定在每桶80美元附近。但对OPEC其合作伙伴的许多国家来说,油价可能有点低。 据惠誉评级(Fitch Ratings)称,沙特需要原油价格高于每桶90美元才能维持其全年预算不出现赤字,因为该国正斥资数十亿美元进行经济转型。而由于俄乌冲突当前仍僵持不下,俄罗斯也需要依赖原油取得大量资金。 分析人士表示,这些最新的产量限制将深化去年的减产努力,并在第二季度后“根据市场情况逐步恢复”。 投资银行杰富瑞(Jefferies)的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表示:“这一决定发出了一种凝聚力的信息,并证实该组织并不急于恢复供应量。这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当这种情况最终发生时,这将是渐进的。” 不过,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和其他成员国尚未完全兑现承诺。俄罗斯直到最近才全面实施了近一年前承诺的减产。今年1月,该国按照协议将原油出口减少了约30万桶/日,但对成品油出口的限制承诺却不那么明确。 伊拉克和哈萨克斯坦今年1月的日产量合计比配额高出数十万桶,但它们承诺提高减产执行率,并对最初的过剩产量进行补偿。 总的来说,该组织延长第二季度减产的决定此前已被广泛预期,但欧佩克+可能会在6月1日的下一次会议上面临更艰难的选择,届时各国能源部长们将制定今年下半年的政策。
持续三个多月的红海地区紧张局势仍未出现结束迹象。而在持续冲突之下,全球油运市场越发紧张,大型油轮运价近期持续走高。 据报道,当地时间2月24日,美英两国对也门胡塞武装控制地区的十多个目标发动了新一轮袭击。随后,胡塞武装方面也称袭击美国油轮“托尔姆托尔”号和多艘舰艇。 持续冲突之下,全球油运市场2月以来波动上行。本周从中东向中国运输石油的超大型原油运输船(VLCC)的运费一度升至三个月来的高点。 此外,有业内机构称,近期中东市场上行,2月下旬货盘较多,导致运价上涨。同时美湾市场运力紧张,短线运价也大幅上扬。 资料显示,苏伊士运河—红海作为全球最繁忙的航道之一,正常情况下,全球约13%的海运贸易和10%的海运石油运输都要经过苏伊士运河。 而与集装箱航运市场整体供大于求的局面不同,当前全球油轮运输市场供需偏紧。 有数据显示,2024年大型原油运输船交付量将创近40年来最低。 航运机构克拉克森预测2024年原油轮运力总需求约为3.5亿载重吨,同比增长3.5%,但运力总供给增长仅有0.2%。而集装箱航运业的总运力增长则在8%左右。 另一方面,全球油运油轮短缺之际,受红海冲突影响,船队效率也出现下降。 来自浙商证券交运团队2月19日的报告显示,从绕行数量上来看,截至2月15日,红海地区油轮整体的通行量相比去年12月上旬下降了51%。 国信证券分析师罗丹、高晟也在2月19日的报告中表示,红海事件、俄油禁令、全球经济复苏均将带来行业需求提升,而供给侧船舶老龄化及新订单缺失则保障了运价的向上弹性,预计运价的向上弹性及中枢均有望持续上移。 历史上看,上一次原油运输价格飙发生在2019年,当时同样也是受到中东地缘因素影响,超大型油轮的日费率在六个月内从2.5万美元推高至15万美元以上。
有迹象显示,随着红海危机的持续发酵和油轮运费的不断飙升,全球能源市场正变得越来越本土化和区域化,往日全球化的能源贸易似乎正在“一分为二”,而苏伊士运河已成为了分界点…… 其中,一个贸易区以大西洋盆地为中心,包括美国东部和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加勒比海地区、欧洲(涵盖北海和地中海);而另一个贸易区则包括了波斯湾、印度洋和东亚。 虽然这两大贸易区之间仍有些许原油在流动——通过绕行非洲南端的路程更长、成本更高的航线,但最近的购买模式表明,两者之间的联系似乎正濒临断开。 在欧洲, 据贸易商表示,一些炼油商上个月放弃了购买伊拉克巴士拉原油的计划,而与此同时,来自欧洲大陆的买家则在抢购来自北海和圭亚那的货物。 而在亚洲, 对阿布扎比穆尔班原油的需求激增,已导致现货价格在1月中旬飙升,而从哈萨克斯坦港口流向亚洲的原油则大幅减少。与此同时,贸易数据供应商Kpler的船舶追踪数据显示,上个月从美国到亚洲的原油装载量较12月份也骤降了逾三分之一。 全球能源贸易正被“一分为二”? 尽管人们可以预见,全球能源贸易的这种分化不会是永久性的,但眼下的情况,确实正使印度和韩国等极为依赖能源进口的国家,更难实现石油供应来源的多元化。 而对于世界各地的炼油商来说,这也限制了他们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动态的灵活性,并可能最终侵蚀利润。 Kpler首席原油分析师Viktor Katona就表示,“如今,转向那些物流更便捷的货物具有商业意义,只要红海的干扰使运费居高不下,情况就会如此。在供应安全和利润最大化之间做出选择并不容易。” Kpler在1月30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上个月通过苏伊士运河的油轮运输量比11月份下降了23%。液化石油气和液化天然气的降幅更为明显,分别下降了65%和73%。 在具体细分产品方面,从印度和中东流向欧洲的柴油和航空燃油,以及流向亚洲的欧洲燃料油和石脑油,受到的影响最大。亚洲石脑油价格上周触及了近两年来的最高水平,因市场担心从欧洲采购石脑油将变得更加困难。石脑油是一场以原油或其他原料加工生产的用于化工原料的轻质油。 红海袭击事件的影响也正通过运输成本的上升传导至油价,从而促使炼油商尽可能地从本地采购。 Kpler指出,自12月中旬以来,从中东到西北欧的苏伊士型油轮的运费价格已经上涨了一半左右。全球基准布伦特原油同期上涨了约8%。与此同时,据参与该市场的贸易商称,从产量激增的美国运往亚洲的石油交付成本,在1月份的三周内每桶上涨了逾2美元。 瑞银集团大宗商品分析师Giovanni Staunovo表示,尽管进口渠道多样化仍有可能实现,但代价正变得更为高昂。除非能将成本转嫁给终端消费者,否则炼油厂的利润料会受到冲击。 “地缘政治现状并不利于能源贸易,”Surrey Clean Energy董事Adi Imsirovic指出,“如果我是买家,我会小心谨慎。这对炼油商来说是一个艰难的时期,尤其是对于亚洲炼油商而言——他们需要更加灵活。”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