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个
当地时间周三(3月20日),德国央行行长约阿希姆·纳格尔表示,相较于德国,他更担心欧洲的经济。 纳格尔周三在德国萨尔布吕肯的一次活动上说:“人们总说德国是一个‘病夫’,我更担心的是,如果我们最终没能开始做功课,欧洲就会生病。”他指出,欧盟目前的问题是官僚主义过度和税收高企。 大多数分析师认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正陷入新冠疫情以来的首次衰退,预计今年晚些时候的复苏也只会是温和的。 德国经济之所以会萎靡不振,主要原因是俄乌冲突爆发后能源成本大幅上涨,导致该国依赖能源的制造业深受打击。此外,亚洲市场需求减弱和汽车制造商绿色转型遇阻也令德国经济雪上加霜。 然而,欧元区20国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经济产出已经停滞了一年多。 法国央行行长维勒鲁瓦·德加尔豪周三在同一场活动上警告称,随着出生率下降,欧洲还面临着人口方面的挑战。 德国伊弗经济研究所(Ifo institute)负责人Clemens Fuest也持类似观点,他表示,欧洲必须为自身的经济实力做更多事情,这将是对特朗普可能再次担任美国总统的最重要的回应。 Fuest周四表示:“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由于缺乏经济动力和创新,欧洲在经济和技术上落后于美国,现在是阻止这一趋势的时候了。” 他说,将经济和军事实力置于政治行动的中心,应该成为欧洲竞选活动和下届欧盟委员会政策的核心主题。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德国正处于经济衰退之中,今年的经济几乎不会增长。 在3月8日至14日进行的调查显示,德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预计将萎缩0.1%。一个月前,分析师还预测该国今年前三个月经济将陷入停滞。 德国央行也强调,德国可能正处于为期六个月的衰退中,不过它强调不太可能出现严重的衰退。 同样,德国经济部表示,大多数研究机构“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GDP将再次下降”。 “尽管工业生产、建筑和对外贸易在2024年初呈现积极趋势,但明显的经济复苏尚未出现,”德国经济部上周五在其月度报告中表示,“这是由于国内需求持续疲软、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以及私人家庭和企业的信心仍然低迷。” 接受调查的受访者也下调了对2024年整体经济的预测,目前认为增长率仅为0.1%。 这与德国经济部的警告一致,即“随着通胀率持续下降,工资和收入上升,劳动力市场保持稳定,外贸增长的动力增加,预计今年晚些时候才会出现明显的经济好转”。 “德国经济正面临巨大挑战,”FrontierView的Martin Belchev表示,“它失去了来自俄罗斯的廉价能源、中国繁荣的销售市场以及美国几乎免费的安全保障。”
2024年1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应AIRAL s.c.r.l.于2023年10月16日提交的申请,对原产于中国的铝散热器(Aluminium Radiators)发起第二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涉案产品欧盟CN编码为ex7615 10 10、ex 7615 10 80、ex 7616 99 10和ex 7616 99 90(TARIC 编码为7615 10 10 10、7615 10 80 10、7616 99 10 91、7616 99 90 01和7616 99 90 91)。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损害调查期为2020年1月1日至倾销调查期结束。 2011年8月12日,欧盟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铝散热器发起反倾销调查。2012年11月9日,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铝散热器作出反倾销肯定性终裁,裁定对华涉案产品征收12.6%~61.4%的反倾销税。2017年11月9日,欧盟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铝散热器发起第一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2019年1月15日,欧盟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铝散热器作出第一次反倾销日落复审终裁。
据彭博社报道,匈牙利表示,欧盟应该重新考虑恢复更严格的财政政策,并允许为电动汽车行业提供更高的补贴,来应对来自美国和中国的激烈竞争。 匈牙利经济发展部长纳吉·马顿(Marton Nagy)强调,德国等欧盟国家正面临来自美国和中国支持的电动汽车经济的竞争压力。目前,匈牙利是德国汽车制造商的重要枢纽。 纳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将对欧洲经济造成可怕的影响,因为这使得德国汽车制造商在电动汽车市场上处于劣势。有可能导致产能过剩,最终引发减产,而这将影响到匈牙利。” 目前,欧盟财长即将就欧盟债务和赤字规则的改革达成协议,意大利等成员国正在采取比以往更灵活的方式以促进经济增长。在新冠疫情和俄乌局势升级的经济影响下实施的财政限制措施将从明年1月起重新生效。 由于高昂的生产成本和缺乏吸引力的车型,欧盟制造商可能会在电动汽车转型方面处于劣势,并且将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此外,电动汽车需求增长放缓可能导致欧盟无法实现到2035年逐步淘汰内燃机汽车的目标。 大众汽车(Volkswagen)在上个月表示,由于电动汽车订单量减少,它可能会裁减更多员工。此前,由于订单量的减少,大众已经取消轮班,并裁减了临时工人的岗位。 纳吉表示,电动汽车行业对欧盟绿色转型至关重要,而财政紧缩对该行业的发展关系重大。他说,“我们需要暂时放宽财政规则——我不是说回到财政无节制支出的状态——但要足以缩小我们与美国和中国的竞争劣势。” 作为竞争对手,欧盟正试图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目前,欧盟已经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此外,乔·拜登(Joe Biden)总统的美国政府也受到了欧盟的关注,他推出的《通货膨胀削减法案》斥资数十亿美元来吸引电动汽车生产商。 在欧洲,匈牙利高度依赖德国及其汽车制造商。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维克托(Viktor Orban)通过吸引中国、韩国和日本等电池制造商,将该国置于电动汽车转型的最前沿。这些生产商主要面向在匈牙利设有工厂的德国高端汽车品牌,包括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奥迪(Audi)、梅赛德斯-奔驰集团(Mercedes Benz Group)以及宝马(BMW)。 纳吉瞄准了德国,而德国也陷入了一场支出危机。在最高法院裁定政府的气候基金(包括为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资金)违反了国家的债务限制规定后,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的政党在12月13日早上达成了一项协议,为明年的融资奠定了基础。 “我们希望德国取得成功,但德国一直在财政上耍手段。”纳吉表示,“这不可行。我们只能期望德国的政治或政策在对匈牙利以及整个欧洲产生负面经济影响之前发生变化。”
欧盟“加息战役”的后果正在显现。欧盟委员会周三表示,快速加息造成的损失比预期更加严重,欧洲经济增长将低于预期,而中东局势的恶化可能进一步削弱其经济前景。 欧盟委员会现将欧盟和欧元区2023年的增长预测从9月时的预测值0.8%下调至0.6%。而9月时,欧洲央行将政策利率提高至创纪录的4%,被视为25年以来最激进的货币政策。 与此同时,欧盟委员会指出,由于高就业率和通胀下降,明年欧洲经济将出现温和反弹。预测2024年包含欧盟20个成员国的欧元区经济将增长1.2%,欧盟整体则将增长1.3%。 而随着利率开始下降,欧盟委员会称这一波复苏将持续到2025年,推动欧元区和欧盟的增长率分别达到1.6%和1.7%。 通胀方面来看,欧盟委员会保持2023年欧元区总体通胀率5.6%不变,但明年通胀将比9月时的预测高出0.3个百分点,达到3.2%。 有信心,但不多 周三的预测显示,不断上升的利率对欧洲经济施加了极大的压力,而巴以冲突可能令其雪上加霜。 预测报告中强调,俄乌是前车之鉴,地缘政治可能会对能源价格、全球产能和总体价格水平产生重大影响。 欧洲央行经济专员Paolo Gentiloni表示,如果巴以冲突升级,并以某种形式波及到邻国,这可能对能源价格产生溢出效应,从而改变欧洲通胀下行的路径。 Gentiloni在谈及对欧盟委员会为何有信心不会出现衰退时,有些含糊其辞,并强调该委员会的预测非常准确。但他也承认,这只是委员会的估计而已。 此前,前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警告,几乎可以肯定欧元区将在第四季度进入衰退。目前来看,欧盟委员会虽然下调了经济预测,但仍坚持欧洲不会出现衰退。 除对中东局势的担忧外,欧盟委员会也表达了对气候变化的关注。预测报告中称,热浪、火灾、干旱和洪水等证明了气候变化不仅冲击人们的生活,还将对经济活动形成严重干扰。
据报道,为了提高清洁能源转型所需关键原材料的自给率,欧盟成员国政府谈判代表和立法者周一就“锂和镍等关键矿物的内部供应目标”达成协议,减少对任意第三国的依赖。 今年3月,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提出了《关键原材料法案》(Critical Raw Materials Act),这是欧盟战略的核心,旨在使其能够在制造清洁技术产品方面与美国等竞争。 在该提案中,欧盟设立了4个目标:至少10%的关键原材料在欧盟内部提供;至少40%的关键原材料在欧盟加工;回收至少15%的原材料;以及在任何相关加工阶段,来自单个第三方国家每种战略原材料的年消耗量不超过欧盟年消耗量的65%。 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和欧盟理事会(Council)需要就共同文本达成一致。两大机构内各派人士表示,他们在周一正在推进这一进程,为该法案在2024年初生效铺平了道路。 各方谈判代表力图将回收目标提高到至少25% 。议会谈判代表还表示,欧盟委员会将在2027年通过一项相关法案,设定与每年收集的废物有关的回收目标,而不是消费量。 此外,谈判代表还同意 将铝和合成石墨加入战略原材料清单 ,目前天然石墨已经列入清单。该法案的目的是,任何第三国都提供的战略原材料占比不应超过65%,这些原材料还包括钴、铜、镁和钛。 最后,该法案对战略性采矿、回收和加工项目的许可发放设定了时间限制,并要求需要关键技术战略材料的大公司定期对其供应链进行风险评估。它还有一些旨在缓和消费的规定。 欧盟工业主管Thierry Breto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如果不采取行动,欧洲将面临短缺以及非必要依赖风险,而这项法律将确保高标准的环境和社会标准。 他补充说,欧盟将与欧盟成员国合作,确定将受益于更短、更有效的许可程序和更容易获得融资的战略项目。
德国联邦统计局周一(10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德国8月份工业产出已经连续第四个月萎缩,表明该行业仍面临严重压力,引发了对衰退的担忧。 8月份工业产值较前值下降0.2%,跌幅略大于预期,分析师此前预计将下降0.1%。 细分数据显示,8月份建筑业产出较上月下降2.4%,能源产出下降6.6%,机械设备制造业下降2.3%,这几项影响了整体表现;而8月份除能源和建筑业外的工业生产较7月份略微增长0.5%。 相比之下,汽车行业的产出是积极正面的,当月环比增长了7.6%。 凯投宏观资深欧洲经济学家Franziska Palmas表示,德国8月份工业产值的萎缩情况实际上比直观数据来得好,因为整体数据是由波动较大的成分推动的。 然而,她仍然预计,高利率和需求下降,将导致未来几个月德国工业产出进一步萎缩。 Palmas称,“这是我们预计今年第三季和第四季德国GDP持续萎缩的原因之一。”而连续两次GDP收缩将被定义为技术性衰退。 德国联邦统计局将7月份的工业产出数据修正为环比下降0.6%,而初步数据为环比下降0.8%。 统计局还给出了每三个月工业产出的对比,2023年6月至8月的产量比前三个月下降了1.9%。 荷兰国际集团全球宏观经济主管Carsten Brzeski表示,"订单数量偏少、且库存高企,都表明德国工业生产将继续盘整,而不会很快获得动能。" 占德国经济约五分之一的制造业仍深陷低迷。9月HCOB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为39.6,远低于50的荣枯分界线。 Brzeski称,“第三季度前两个月的零售销售、出口和工业生产数据均令人失望,暗示整体经济重新陷入萎缩的风险高得令人不安。”
欧盟在2020年提交了减排中期目标,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减少至少55%。更长远来看,其希望在2050年彻底实现净零排放。 而在本周三,欧盟新任气候专员Wopke Hoekstra带着一项新承诺而来。他希望在204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削减90%。 Hoekstra表示,自己将按照委员会的建议行事,利用一切可用手段,使欧盟能够实现净削减90%排放量的最低目标,并努力推动行业发展。 不过,Hoekstra的承诺目前并未形成法律约束力,欧盟发言人已表示最终决定将由欧盟成员国合议作出,结果尚未确定。 欧盟委员会将在明年一季度正式提出2040年气候目标计划,并交由各成员国和欧洲议会批准。 但此前欧洲委员会在7月的意见中主张将2040年减排目标定在90-95%之间,而Hoekstra能出任气候专员,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对这一目标的认同,从而赢得了欧洲议会中绿党成员的支持。 高门槛 在2040年减排90%的目标无疑十分雄心勃勃,这也是欧盟想要为发达国家作出的一个表率。 根据欧盟委员会气候变化科学咨询委员会评估,90%的目标意味着欧盟很多经济部门需要在不到17年的时间内实现净零或接近净零。 2040年,欧洲发电必须满足净零,这意味着到2030年,欧洲能源系统将不再使用煤炭。若不安装碳捕获设备,欧洲能源系统也将不再使用燃气发电,可再生能源将承担70-90%的发电。此外,欧盟的石油进口将减少50-100%。 该咨询委员会还分析道,欧洲人为了这一目标还需要减少吃肉。到2040年,牲畜需求将下降47-58%。而这一点还需要委员会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与此同时,金融分析师警告,若2040年需减排90%,那么欧盟的碳价将在2040年涨到400欧元以上,差不多是目前价格的五倍。 伦敦证券交易所表示,90%的脱碳目标下,电力、制造、运输和建筑行业将接近完全脱碳,欧盟届时的碳排放交易系统将与现在明显不同。 该交易所的碳研究总监Paula VanLaningham还指出,400欧元一顿的碳价并非脱碳成本,而是在该情形下未能脱碳企业面临的潜在成本。
中方认为,欧盟拟采取的调查措施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保护自身产业之实,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将严重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并将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竞争力不断提升,这是坚持不懈开展科技创新、构建完整产业链供应链的结果,是通过艰苦努力、凭借自身实力赢得的竞争优势,受到了包括欧盟消费者在内的全球用户欢迎,同时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包括欧盟在内的绿色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欧汽车产业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和共同利益,经过多年发展,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欧盟汽车企业在中国投资经营多年,中国市场已成为众多欧盟车企最大的海外市场。中方始终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欢迎欧盟汽车企业进一步扩大对华投资,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投资。 中方敦促欧盟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以及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大局出发,与中方开展对话磋商,为中欧电动汽车产业共同发展创造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共同致力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努力。中方将密切关注欧方保护主义倾向和后续行动,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事件回顾: 在慕尼黑车展期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委员会将从周三(9月13日)开始对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补贴展开调查,反补贴调查必须在启动后的13个月内采取措施,临时措施必须在9个月内实施,如果法律允许,在4个月内采取最终措施。 冯德莱恩表示,全球汽车市场都充斥着低价的中国电动汽车,因为有巨额的国家补贴,所以价格可以做到很低,电动汽车在欧洲有巨大的潜力,但中国电动汽车扭曲了欧洲的市场,我们不接受来自市场内部的扭矩,也不接受来自外部的扭曲。欧洲对竞争持开放态度,但不允许竞争到底,欧盟必须保护自己免受不公平行为的侵害,但欧盟会与中国保持开放的沟通。欧盟需要做的是去风险,而不是脱钩。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13日在向欧洲议会发表年度讲话时称:“全球市场现在充斥着更便宜的电动汽车,而巨额国家补贴人为地压低了它们的价格。”据德新社报道,冯德莱恩还称,欧洲对竞争持开放态度,但不接受不平等的逐底竞争。为保护欧盟生产商免受更便宜的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影响,欧盟委员会将调查是否征收高于欧盟标准10%税率的惩罚性关税。调查时间将长达13个月。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学者董一凡13日表示,从产能与消费结构来看,中国电动汽车的产能绝大部分是满足国内需求,出口到欧洲的电动汽车只占欧盟汽车消费的一小部分。“欧盟以所谓电动车的成本去判定竞争的公平与否,是毫无道理的。” 作为减排计划的一部分,欧盟准备从2035年开始对内燃机汽车实施限制,推进向新能源车转型。彭博社称:“比亚迪、蔚来等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正准备通过一系列具有价格竞争力的电动车型增加在欧洲的销售,这些车型如果成功,将冲击Stellantis NV、大众汽车公司等汽车制造商。” 董一凡对记者表示,欧盟本质上还是基于对中国电动汽车竞争力的焦虑,这与2013年中欧之间发生光伏争端,2016年发生钢铝争端后,欧盟加紧采取“双反”措施的动因一致,其根本目的就是尽可能给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设置限制。 今年,欧盟对其国家援助规则进行了临时审查,理由是应对美国和中国提供的大规模补贴,特别是在绿色技术领域。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后,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担忧。据报道,该协会表示,欧盟必须考虑到中国可能对此类调查表示强烈反对,政策制定者应集中精力为欧洲企业在自己的地盘上取得成功创造条件——从降低电价到减少官僚主义。德国有媒体称,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和大众等公司依赖中国市场,德国汽车制造商担心发生贸易战,因此更加谨慎。 13日,欧盟中国商会就反补贴调查一事表示高度关切和反对。根据声明,欧盟中国商会表示,我们敦促欧盟客观看待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而不是随意动用单边经贸工具来阻止或提高中国电动汽车产品在欧发展和经营成本。欧洲市场的开放应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并应为外国企业提供公平、公正和无歧视的营商环境。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