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10

  • 海关总署: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4.7% 出口同比增8.1%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6.7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4.7%。其中,出口9.62万亿元,增长8.1%;进口7.15万亿元,增长0.5%;贸易顺差2.47万亿元,扩大38%。按美元计价,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44万亿美元,下降2.8%。其中,出口1.4万亿美元,增长0.3%;进口1.04万亿美元,下降6.7%;贸易顺差3594.8亿美元,扩大27.8%。 今年5月份,我国进出口3.45万亿元,增长0.5%。其中,出口1.95万亿元,下降0.8%;进口1.5万亿元,增长2.3%;贸易顺差4523.3亿元,收窄9.7%。按美元计价,今年5月份我国进出口5011.9亿美元,下降6.2%。其中,出口2835亿美元,下降7.5%;进口2176.9亿美元,下降4.5%;贸易顺差658.1亿美元,收窄16.1%。 今年前5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主要特点: 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前5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1万亿元,增长7%,占我外贸总值的65.6%,比去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28万亿元,增长10.4%;进口4.72万亿元,增长2.9%。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2.99万亿元,下降9.3%,占17.8%。其中,出口1.96万亿元,下降5.1%;进口1.03万亿元,下降16.2%。此外,我国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2.14万亿元,增长12.4%。其中,出口8418.3亿元,增长21.3%;进口1.3万亿元,增长7.3%。 对东盟、欧盟进出口增长,对美国、日本下降。前5个月,东盟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与东盟贸易总值为2.59万亿元,增长9.9%,占我外贸总值的15.4%。其中,对东盟出口1.56万亿元,增长16.4%;自东盟进口1.03万亿元,增长1.4%;对东盟贸易顺差5238.6亿元,扩大64.3%。欧盟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我与欧盟贸易总值为2.28万亿元,增长3.6%,占13.6%。其中,对欧盟出口1.48万亿元,增长2.4%;自欧盟进口8000.4亿元,增长5.8%;对欧盟贸易顺差6790.9亿元,收窄1.3%。美国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我与美国贸易总值为1.89万亿元,下降5.5%,占11.3%。其中,对美国出口1.38万亿元,下降8.5%;自美国进口5082.9亿元,增长3.9%;对美贸易顺差8705.7亿元,收窄14.5%。日本为我第四大贸易伙伴,我与日本贸易总值为9026.6亿元,下降3.5%,占5.4%。其中,对日本出口4612.7亿元,增长5.4%;自日本进口4413.9亿元,下降11.3%;对日贸易顺差198.8亿元,去年同期为贸易逆差599亿元。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5.78万亿元,增长13.2%。其中,出口3.44万亿元,增长21.6%;进口2.34万亿元,增长2.7%。 民营企业进出口比重超五成。前5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8.86万亿元,增长13.1%,占我外贸总值的52.8%,比去年同期提升3.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09万亿元,增长16.2%,占出口总值的63.3%;进口2.77万亿元,增长6.8%,占进口总值的38.8%。国有企业进出口2.76万亿元,增长4.7%,占我外贸总值的16.4%。其中,出口7604.5亿元,增长8.8%;进口2万亿元,增长3.2%。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5.1万亿元,下降7.6%,占我外贸总值的30.4%。其中,出口2.75万亿元,下降6.8%;进口2.35万亿元,下降8.5%。 机电产品、劳密产品出口均增长。前5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5.57万亿元,增长9.5%,占出口总值的57.9%。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5091.5亿元,下降18.1%;手机3397.7亿元,下降6.4%;汽车2667.8亿元,增长124.1%。同期,出口劳密产品1.65万亿元,增长5.4%,占17.2%。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4218.9亿元,增长6.6%;纺织品3904.8亿元,下降2.4%;塑料制品2940.2亿元,增长9%。 铁矿砂、原油、煤进口量增价跌,天然气、大豆进口量价齐升。前5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4.81亿吨,增加7.7%,进口均价(下同)每吨791.5元,下跌4.5%;原油2.3亿吨,增加6.2%,每吨4029.1元,下跌11.3%;煤1.82亿吨,增加89.6%,每吨877元,下跌14.9%;成品油1800.3万吨,增加78.8%,每吨4068.8元,下跌21.1%。同期,进口天然气4629.1万吨,增加3.3%,每吨4003.2元,上涨4.8%;大豆4230.6万吨,增加11.2%,每吨4469.2元,上涨9.7%。此外,进口初级形状的塑料1182.7万吨,减少6.8%,每吨1.09万元,下跌11.8%;未锻轧铜及铜材213.9万吨,减少11%,每吨6.1万元,下跌5.7%。同期,进口机电产品2.43万亿元,下降13%。其中,集成电路1864.8亿个,减少19.6%,价值9050.1亿元,下降18.4%;汽车28.4万辆,减少26.9%,价值1238.2亿元,下降21.7%。

  • 日本4月锌出口同比增加60.8%

    日本财务省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4月已清关锌出口量为8,992,198千克,同比增加60.8%;1-4月锌出口量为49,117,307千克,同比增加33.1%。

  • 》查看SMM铅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铅产品现货历史价格 据悉,印度政府从6月1日起削减了根据“更快推广和制造电动汽车”的计划提供补贴,印度对两轮电动汽车的需求可能会下降。 印度工业部5月21日表示,从6月1日起,电动两轮车的需求激励将为10,000卢比/千瓦时(121美元/千瓦时)。2021年工业部将需求激励从1,000卢比/千瓦小时提高到15,000卢比/千瓦。该部还将电动两轮车的激励上限从早些时候的40%降至出厂价格的15%。2021年,这一上限已从20%提高到40%。只有价格低于150,000卢比的电动两轮车才有资格获得奖励。补贴削减将大幅提高终端消费者的价格,目前最高补贴金额为2,500卢比,为150,000卢比的15%,低于之前的40%或60,000卢比。 过去几年,印度电动汽车销量激增,但两轮电动汽车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政府Vahan网站上的数据显示,2022年4月至2023财年,电动两轮车占所有电动汽车销量的近62%,为727,176辆,高于2021-22财年的55%,即252,555辆。相比之下,2022-23年三轮汽车销量为401,872辆,2021-22年为183,449辆,分别占总销量的34%和40%。2022-23年和2021-22年,四轮车的销量仅占电动汽车总销量的4%。此次补贴削减势必会压制印度电动二轮车市场的需求释放。 印度补贴削减对中国电动二轮车以及上游锰酸锂正极企业影响如何? 早期在印度,铅酸电动自行车有较大的销量空间,但摩托车仍是较受欢迎、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因此,印度用车真正要解决的是以电动两轮车替代燃油摩托车的需求。而电动摩托车以锂电池发电,时速能够超过50km/h,更加接近摩托车的行驶水平。同时,印度的汽车工业基础相当薄弱,印度人对汽车的需求也不高。印度政府要想迎头追赶新能源浪潮,推动摩托车的电动化,相对容易得多。随着印度“油改电”趋势,中国的各大品牌开始逐步进入印度市场,且越来越多的印度本土玩家正加速涌入这一赛道。但中国电动二轮车企业目前的印度市场销量占全球市场的比重较低,所以此次印度的电动二轮车市场需求下降问题对中国企业影响有限。 从长期来看,国内品牌企业多数是在印尼通过贴牌的方式售卖电动摩托车,覆盖生产全流程的企业较少。可以看出印度电动摩托车行业正处于发展的初期,各品牌还在初步规划和早期布局阶段。因此印度市场未来二轮车的增量不容小觑,对中国企业二轮车的出口量以及对锰酸锂正极材料的需求会带来较为客观的增量空间。 2022年中国电动摩托车及脚踏车出口量前十国家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 2023年4月份国内预焙阳极出口量同比减少9.11%【SMM分析】

    SMM5月26日讯: 据海关数据显示,4月我国预焙阳极出口16.86万吨,环比增加46.63%,同比减少9.11%,粗略计算4月份预焙阳极出口单价约为989.47美元/吨,较3月份下跌144.9美元/吨 。2023年1-4月我国预焙阳极累计出口总量达到60.49万吨,同比减少10.24%。  从国内出口地区来看,2023年4月出口量排名前三的为山东省,湖南省和江苏省。其中山东地区预焙阳极出口量位于首位,占全国预焙阳极出口量的66%,出口量达11.13万吨;其次为湖南省,占全国预焙阳极出口量的15%,总出口量为2.56万吨,最后为江苏省,占全国预焙阳极出口量的7%,总出口量为1.10万吨。  从出口国家来看,4月份国内预焙阳极主要出口国家为马来西亚、加拿大和挪威。其中至马来西亚的预焙阳极出口量约为6.26万吨,占出口总量的37%,同比增加28.43%;至加拿大的预焙阳极出口量约为3.53万吨,占出口总量的21%,同比增加47.37%;至挪威的预焙阳极出口量约为1.58万吨,占总量的10%,同比减少52.85%。   从出口单价来看,2023年4月我国预焙阳极出口单价在733-1349美元/吨。其中最高价1349美元/吨产生于出口至哈萨克斯坦的预焙阳极单价,最低价733美元/吨产生于出口至沙特阿拉伯的预焙阳极单价。 2023年4月我国预焙阳极出口16.86万吨,较2023年3月出口量增加了5.36万吨,增量集中在出口至马来西亚、加拿大及土耳其。其中马来西亚增量为3.81万吨,加拿大增量为3.53万吨,本月新增出口国土耳其,出口量为0.98万吨。 总体来看,2023年4月预焙阳极出口量较上个月有所增加,但2023年1-4月预焙阳极出口总量同比呈下降趋势,主要在于俄罗斯及挪威、阿联酋、冰岛等欧洲国家/地区的订单有所下滑,目前海外宏观情绪较弱,预计短期海外电解铝企业复产动力不足,印度尼西亚华青铝业虽通电投产,据SMM调研了解到国内未出现长期订单,海外需求无明显增量。另SMM了解到马来西亚总体的订单有所缩减,主要是因为电解铝企业预焙阳极库存高位,叠加预焙阳极出口价格持续下跌,企业采货放缓。预计2023年5月预焙阳极出口量在13-15万吨左右。

  • 价格持续下行 未来NaOH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何?(二) 【SMM分析】

    SMM5月20日讯:价格持续下行 未来NaOH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何?(二) 烧碱作为基础性化工原材料,近年来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尤其是 2023 年春节以来,价格一直处于下行区间,主要归根于下游企业需求不振,开工率较低,去库不及预期。影响烧碱价格的主要因素通常在于市场的供需情况。本文将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对烧碱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供给 烧碱的市场供给一方面看市场产能情况,另一方面则看企业的开工率。 近年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对于烧碱的产能及能耗环保等问题提出了规范性要求以及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2019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9 年本)》中将起始规模小于 30 万吨 / 年的烧碱(废盐综合利用的离子膜烧碱装置除外)列入限制类。 2022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 2022 年版)》,烧碱行业被列其中,该指南提出对烧碱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方案:“ 烧碱行业加强储氢燃料电池发电集成装置研发和应用,探索氯碱 — 氢能 — 绿电自用新模式。促进可再生能源与氯碱用能相结合,推动副产氢气高值利用技术改造。在满足氯碱生产过程中碱、氯、氢平衡的基础上,采用先进制氢和氢处理技术,优化副产氢气下游产品类别。 ” 2023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修订后的《烧碱、聚氯乙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共六个指标,将氯碱工业企业生产清洁过程水平分为三个级别,该体系已于 2023 年 3 月 15 日起正式施行。 根据近年来烧碱行业的政策趋势可以看出,由于我国烧碱产能过剩,烧碱行业新增产能受到严格控制,市场准入壁垒提升,未来产能小,工艺落后的企业将面临淘汰风险。其次,作为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烧碱未来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方面面临严格的管控要求和巨大的挑战。 根据整体的宏观政策环境以及烧碱行业新增产能的情况来看,未来烧碱产能增速将有所放缓。开工率方面,目前企业的开工率在 80% 左右,未来受下游需求推动有望持续提升。 二、需求 烧碱主要的下游涉及氧化铝、化工、纸浆和纺织印染等领域,氧化铝占比最高为 30% 左右,一方面由于氧化铝生产中烧碱的单耗较高,每生产 1 吨氧化铝需要 120-150 千克烧碱,另一方面,近年来氧化铝行业产能持续扩张,未来氧化铝依旧是烧碱的主要下游渠道。 化工方面,电池材料市场发展迅猛,伴随新能源行业的崛起,电池材料的产能扩张规模较大,其次在生产过程中,对于烧碱的需求量较高。未来电池材料在烧碱下游中的占比将持续提升。 纸浆和纺织印染行业未来对烧碱的需求量预计有所减弱,一方面纸浆行业因为清洁生产,开发了新技术,烧碱制浆法的市场份额将逐步降低,对于烧碱的需求随之减少。纺织印染行业近年来增速较缓,部分企业产业转移至东南亚等劳工成本较低的区域,因此,对于烧碱的需求也将逐步减弱。 需求方面不得不考虑到出口因素。未来中国烧碱的主要增量市场是澳大利亚、欧洲和东南亚。澳大利亚氧化铝产能较大,其次由于当地液氯下游需求较少,难以消耗,加之对于烧碱行业环保管控要求较高,本国的烧碱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大量从中国进口烧碱。欧洲地区由于能源危机,化工行业生产成本较高,近年来烧碱进口量提升。另一个出口增量市场是东南亚,由于东南亚地区承接全球的产能转移,印尼本土的烧碱供应不足,且品质较差,因此选择从中国购买。目前氧化铝、电池材料企业也选择中国本土的供应商为其印尼区域工厂供货。综合看来,未来烧碱的出口量有望持续提升。 》点击查看SMM新能源产业链数据库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唐鹏 021-51666749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靳怡 021-51595796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 2023年1-2月份国内预焙阳极出口总量同比增长1.22%【SMM分析】

    SMM3月28日讯: 据海关数据显示,1月我国预焙阳极出口18.99万吨,环比增加27.62%,同比增加23.28%,粗略计算1月份预焙阳极出口单价约为1181.56美元/吨;2月我国预焙阳极出口13.14万吨,环比减少30.82%,同比减少19.59%, 2月份预焙阳极出口单价约为1143.6美元/吨,较一月份下跌37.96美元/吨 。1-2月我国预焙阳极累计出口总量达到32.13万吨,同比增长1.22%。 从国内出口地区来看,山东地区位于首位,占比高达77%,2023年1-2月山东地区供出口预焙阳极24.8万吨,同比上涨5.89%,出口量增加1.38万吨。 从出口国家来看,1-2月份国内预焙阳极主要出口国家为马来西亚,俄罗斯联邦、加拿大。其中出口至马来西亚的总量约为9.75万吨,占出口总量的30%,同比增长32.6%;出口至俄罗斯联邦总量约为5.16万吨,占出口总量的16%,同比增长47.8%;出口至加拿大总量约为4.38万吨,占总量的14%,同比减少27.5%。 根据SMM统计,挪威连续4个月预焙阳极出口量缩减,企业也反馈该地区订单有所减少,据了解,2022年9月27日海德鲁(Hydro)曾发布公告称,称企业为了应对欧洲需求下降,公司旗下位于挪威的Karmoy和Husnes两家铝厂采取减产措施,叠加前期因维修影响的产能,原铝减产量达11-13万吨/年,挪威铝厂减产对国内预焙阳极的需求减量从去年四季度就有所体现,目前该地区铝厂暂未有复产进展,预计挪威的出口量维持少量为主。另外据数据显示2月对阿联酋出口预焙阳极量环比减少1.14万吨,据国内企业反馈,阿联酋铝厂配套阳极增产,故对国内阳极需求量有一定的缩减。2月的海关数据显示,对印度尼西亚出口预焙阳极量有7900吨左右,据SMM了解,华青铝业近期通电投产,预计2023年投产25万吨,企业预焙阳极产线尚在建设中,预计前期所需的预焙阳极需要从国内采购。 总体来看,2023年年初国内预焙阳极出口总量同比仍呈现增长态势,但加拿大、欧洲等地区的订单均有所下滑,目前主流的出口订单集中在马来西亚及俄罗斯等亚洲国家,这部分地区铝厂生产平稳且印度尼西亚等地区采购量仍有增长预期,预计国内预焙阳极出口量继续维持稳步增长为主,但去年年底以来,国内预焙阳极成本端支撑松动,用于制作高端预焙阳极的低硫焦市场也呈现了跌势,预计后续预焙阳极出口均价也将跟跌国内市场。

  • 出海规模扩大 哪吒成新势力单批次出海冠军

    22日,哪吒汽车官方宣布,3月21日,3600台哪吒V在中国广州南沙港启动出海发运,创造中国造车新势力中最大单批次出口记录。 哪吒汽车指出,这也是其深耕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关键性一步。 伴随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成功“弯道超车”,以及近年来,中国贸易顺差在多个领域不断扩大,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两月贸易顺差8103.2亿元,扩大16.2%。利好的发展形势下,以哪吒汽车为代表的国内自主品牌的全球化战略布局,不仅是品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中国的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据了解,哪吒汽车于2022年开启“出海”元年,以“深耕东盟、布局全球”的出海战略路线加速布局。目前,哪吒汽车已成立欧洲事业部、泰国子公司,推出哪吒U国际版、哪吒V国际版、哪吒V右舵版在内的3款海外产品,出海版图遍及东盟、南亚、中东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2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7.9万辆,随着疫情下复工复产政策的支持,中国制造新能源产品品牌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以及服务网络的完善,市场前景向好。 除传统出口车企表现靓丽,近期新势力出口也逐步启动,海外市场也有数据开始显现,2月出口增长较强。未来几个月的低基数对出口促进加大,全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预计高增长。

  • 不打“价格战”、增速超七成 全年新能源车出口将继续保持高增长

    国内车市把“价格战”、“保价战”作为主旋律的当下,中国新能源(600617)汽车正以更健康、持续的方式实现高增长态势,在均价增长的同时,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认可度亦稳步提升。 3月21日,3600辆哪吒V在广州南沙港启动出海发运,目的地为泰国。截至目前,哪吒V在泰累计交付已超2000辆,并连续2个月位居泰国纯电车型上牌量榜单第二名。哪吒汽车方面称,现已成立欧洲事业部、泰国子公司,推出哪吒U国际版、哪吒V国际版、哪吒V右舵版在内的三款海外产品,哪吒汽车泰国生态智慧工厂也已正式奠基。 几天前,长安汽车(000625)表示,2025年前将实现东盟基地建成投产,产品辐射澳新、南非等市场,建设欧洲总部、突破欧盟市场,并打造国际化品牌。数据显示,2023年1-2月,长安自主品牌海外销量约3.7万辆,海外市场2023年全年规划目标22万辆,到2025年海外销售占比达到15%,到2030年海外销售占比达到30%;比亚迪(002594)称,2月销售193,655辆,同比增长112.6%,其中乘用车出口达到15,002辆。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的强势,在去年便已显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2年,汽车出口继续自8月以来月均出口量超过30万辆,全年出口达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新能源汽车出口方面,2022年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整车出口量前十名的企业,除特斯拉外其余均为自主品牌,上汽乘用车、奇瑞的头部效应愈发显著。在欧洲,每10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1辆来自中国。2022年汽车出口均价为1.8万美元,同比2021年的1.6万美元小幅提升。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数量位居全球第三,2022年中国已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进入2023年后,自主品牌新能源出口势头依然不减。根据乘联会最新数据,2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7.9万辆,同比增长超七成;1-2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5.4万辆,同比增长58%。 “新能源汽车的出口表现呈现出超强态势,其是汽车出口的核心和主力,对车市的拉动效果比较突出的。”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中国制造的新能源产品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海外的认可度得到持续提升,服务网络也在不断完善,市场前景向好。 根据崔东树的判断,新能源汽车出口仍存有可持续增长的空间,会占到整体汽车出口的三分之一,“未来几个月,低基数对出口促进加大,全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预计高增长。除了传统出口车企的表现,近期新势力出口也逐步启动,海外市场也有数据开始显现。” 中国新能源车出口的持续走高,也使得很多外资品牌的产能利用也更为灵活。两天前,起亚宣布正式进军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并希望通过出口提振信心、提升产能利用率。“EV6和EV9这两款车都是全球车型,会在适当时候制定出口其它市场的计划。”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表示,由于目前起亚在全球范围内产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中国盐城工厂将会为补充全球产能而强化出口。“我们计划到2026年,将年出口规模扩大到10万辆以上。” 2022年,起亚全球销量为290万辆;根据规划,起亚希望2030年在全球销售160万辆纯电动车,其中,中国市场为18万辆。

  • 赛力斯董事长张兴海两会建议:解决新能源汽车出口认证难、物流难等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今年提交了四份提案,分别是:《关于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提案》《关于支持中小型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助推企业科技创新的提案》《关于支持自主新能源汽车参与全球竞争的提案》《关于重视和加强自主工业软件开发的提案》。 针对中国数字化人才短缺、供需错位等问题,张兴海建议:一是强化产教结合,建议由国家教育部主导,加快推进中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调整现有专业和课程体系,扩大数字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二是拓宽和延展数字化相关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让“新蓝领工人”事业更有奔头,建议国家人社部牵头,强化人才职业发展顶层设计,完善国家数字化职业鉴定工种,同时及时建立新工种的评价体系;三是完善地方政府和汽车行业人才引育政策,加大对数字化人才吸引和激励力度。 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面临的出口认证难、出口物流难等问题,张兴海建议:一是给予政策技术性指导,助力车企开拓海外市场,帮助车企在技术交流、海外参展等方面提供便利,帮助解决“认证难”,帮助车企熟悉海外汽车市场规范等;二是协调解决出口运输运费高、运力不足等突出问题,铁运降本,补贴运价,打通多港出海,打通广州南沙港、宁波港等其他港口运输通道。 针对中小型民营企业上市直接融资较难等问题,张兴海建议:一是借股票发行注册制的相关落地实施契机,加大力度支持具有科技实力的专精特新中小型民营企业上市;二是发挥好政策驱动作用,鼓励银行与有科技实力的专精特新中小型民营实体企业构建中长期银企关系,给予5到10年的低息中长期贷款,实行信用贷款,而不是抵押贷款。 针对工业软件领域存在的国产化率低、原创性差、国际技术封锁、缺少开发人才等问题,张兴海建议:一是在国家层面重视和扶持自主工业软件开发;二是鼓励支持以企业为主体,打造协同创新研发联盟;三是建立工业软件人才培养体系。

  • 海关总署:今年前2个月我国外贸开局平稳 出口保持增长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6.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微降0.8%。其中,出口3.5万亿元,增长0.9%;进口2.68万亿元,下降2.9%;贸易顺差8103.2亿元,扩大16.2%。按美元计价,今年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8957.2亿美元,下降8.3%。其中,出口5063亿美元,下降6.8%;进口3894.2亿美元,下降10.2%;贸易顺差1168.8亿美元,扩大6.8%。 今年前2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 前2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4.01万亿元,增长1.2%,占我外贸总值的64.9%,比去年同期提升1.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24万亿元,增长3.1%;进口1.77万亿元,下降1.2%。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1.16万亿元,下降10.6%,占18.8%。其中,出口7681.6亿元,下降6%;进口3958.7亿元,下降18.3%。此外,我国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7785.5亿元,增长6.1%。其中,出口3024.9亿元,增长6.8%;进口4760.6亿元,增长5.6%。 对东盟进出口增长,对欧盟、美国、日本等下降。 前2个月,东盟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与东盟贸易总值为9519.3亿元,增长9.6%,占我外贸总值的15.4%。其中,对东盟出口5700亿元,增长17.9%;自东盟进口3819.3亿元,下降0.9%;对东盟贸易顺差1880.7亿元,扩大91.6%。欧盟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我与欧盟贸易总值为8510.9亿元,下降2.6%,占13.8%。其中,对欧盟出口5528.3亿元,下降5%;自欧盟进口2982.6亿元,增长2.1%;对欧盟贸易顺差2545.7亿元,收窄12.1%。美国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我与美国贸易总值为7029.8亿元,下降10.6%,占11.4%。其中,对美国出口4941.1亿元,下降15.2%;自美国进口2088.7亿元,增长2.8%;对美贸易顺差2852.4亿元,收窄24.9%。日本为我第四大贸易伙伴,我与日本贸易总值为3449.2亿元,下降5.7%,占5.6%。其中,对日本出口1835.6亿元,增长6.7%;自日本进口1613.6亿元,下降16.8%;对日贸易顺差222亿元,去年同期为贸易逆差218.4亿元。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2.12万亿元,增长10.1%。其中,出口1.25万亿元,增长15.2%;进口8693.9亿元,增长3.6%。 民营企业进出口比重超五成。 前2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3.16万亿元,增长5.3%,占我外贸总值的51.2%,比去年同期提升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14万亿元,增长6.5%;进口1.02万亿元,增长2.9%。国有企业进出口1.05万亿元,增长5.3%,占我外贸总值的17%。其中,出口2889.3亿元,增长11.1%;进口7596.1亿元,增长3.3%。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95万亿元,下降12.2%,占我外贸总值的31.6%。其中,出口1.05万亿元,下降11.1%;进口8962.1亿元,下降13.4%。 机电产品出口增长,劳密产品下降。 前2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2.03万亿元,增长0.4%,占出口总值的58%。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1837.2亿元,下降26.7%;手机1633.5亿元,增长10.5%;汽车968.3亿元,增长78.9%。同期,出口劳密产品5733.2亿元,下降7.4%,占16.4%。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1498.9亿元,下降7.5%;纺织品1324.1亿元,下降15.9%;塑料制品992.5亿元,下降2.1%。 铁矿砂、煤进口量增价跌,原油、天然气进口量减价扬,大豆进口量价齐升。 前2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1.94亿吨,增加7.3%,进口均价(下同)每吨733.4元,下跌4.5%;煤6064.2万吨,增加70.8%,每吨947元,下跌11.3%;成品油531.4万吨,增加14.4%,每吨4150.5元,下跌11.6%。同期,进口原油8406.4万吨,减少1.3%,每吨4058.5元,上涨3.7%;天然气1792.7万吨,减少9.4%,每吨4598元,上涨8.4%。此外,进口大豆1617.3万吨,增加16.1%,每吨4645.7元,上涨20.2%。进口初级形状的塑料481.4万吨,减少2.2%,每吨1.07万元,下跌11.1%;未锻轧铜及铜材87.9万吨,减少9.3%,每吨6.04万元,下跌5.5%。同期,进口机电产品8888.1亿元,下降19.8%。其中,集成电路675.8亿个,减少26.5%,价值3290.7亿元,下降24.9%;汽车(包括底盘)10.6万辆,减少30.4%,价值494.7亿元,下降18.5%。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