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海外加息、俄乌冲突、国内疫情散点多发和下游消费放缓的多重因素影响,钢铁行业进入下行周期,上半年国内钢铁冶炼企业盈利能力均出现下滑。记者采访获悉,特钢企业表现出较相对较高的抗周期性。为应对行业变化趋势及业绩下滑压力,部分钢企提出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高附加值特钢产品比例。
特钢企业更具抗周期性
上半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受到产业链上下游同时挤压,成为上半年盈利降幅最大的行业之一,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统计数据显示,黑色金属冶炼工业利润总额为826.1亿元,同比下降68.7%。
记者从国内27家钢铁冶炼上市公司半年报数据对比中发现,上半年特钢类上市钢企经营情况明显好于普钢类上市钢企,一方面由于特钢品种附加值较普通钢材附加值更高,另一方面则是特钢所处市场供需环境总体好于普钢市场。
国内钢铁冶炼上市公司2022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半年报、财联社整理)
上半年,中信特钢(000708.SZ)净利润降幅仅9.81%,尽显特钢行业龙头抵抗行业周期性波动的优势,而以特钢见长的南钢股份(600282.SH)、华菱钢铁(000932.SZ)、方大特钢(600507.SH)、新兴铸管(000778.SZ)等企业上半年净利润降幅也明显小于行业平均水平。
特钢企业业绩下滑较小的原因主要是特钢的产品定价、销售方式与普钢产品有所不同,由于特钢产品由于技术要求较高,部分钢材产品销售价格主要由供需结构决定,能够逆周期调节。济源钢铁副总经理杜玉柱在“钢之家网站第十届钢铁产业链操作实务高层论坛”会后接受采访时称:“因为各家企业需求不一致,特钢并不是按照国标生产,特钢企业销售模式是先与下游企业合同定价,不会盲目生产。”
2021年度全国优特钢生产企业优质品牌名单(数据来源: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前瞻产业研究院)
有业内人士预期,下半年地产、基建等普钢市场需求增量或低于钢材产能恢复速度,市场供求结构不平衡仍将持续,同时叠加美联储加息和焦煤焦炭价格高位运行,下半年钢企经营能力仍面临挑战性。
普钢企业转型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从部分钢企“十四五规划”及半年报中可以看到,部分普钢企业开始加快将部分产能从普钢生产向优特钢生产转型。
与普钢市场相比,特钢企业面临的整体竞争环境显得较为宽松。中航证券研报显示,在新基建、城镇化、新能源、高端装备等因素的推动下,特钢行业加速转型,需求量仍保持增长。另外我国上半年特钢进口量604.1万吨,同比增长29.2%,主要集中于我国亟待突破的高价值领域,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维度看,特钢国产化替代进程也仍将继续。
济源钢铁副总经理杜玉柱表示:“普钢企业向优特钢生产转型是行业趋势,因为钢企现在基本都已意识到目前国内普钢产能严重过剩,最终肯定是要淘汰一部分的。”
作为特钢业务发展较快的杭钢股份(600126.SH)在公司半年报中表示,将着力实施产品高端化战略。上半年优质特色产品占比达到54.39%,开发新产品11个,新产品拓展量达20.41万吨。加快高端产品布局,部分产品已实现进口替代。
而今年上半年出现亏损的八一钢铁(600581.SH)也将“板、型、优”作为企业战略布局规划,逐步提高优钢比例。半年报显示,公司在建的150T产线定位为优钢生产基地,其新增1#RH精炼炉工程项目预计年底完工。
杜玉柱认为,普钢企业向优特钢企业转型的过程或将经历一段痛苦煎熬的历程,企业需要做好充分思想准备,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力量。并且需要较长时间的转型过程。
对于普钢企业向特钢生产转型之路所面临的挑战,杜玉柱认为,首先是“思维上的准备”。“国内现在十亿吨产能绝大多数是普钢,流程、工艺、装备都非常成熟,但在特钢生产中需要更大的投入。需要较多高端设备,在硬件设施和人才投入上要有更大的准备。”
杜玉柱还表示,生产理念的变化、长期的研发和工艺积累也是钢企转型的挑战。“企业从普钢生产理念到特钢生产理念是一种颠覆性变化,普钢多是粗放型管理,而优特钢更需要精雕细琢,普钢追求的是产量,优特钢追求是质量。从企业管理者到员工的生产、管理思维都需要变化,”杜玉柱表示,“根据不同企业实际情况,企业生产特钢在技术、工艺、研发积累以及市场认可的过程可能需要5年或者更长时间。”
并非转型特钢生产后,企业就能获得更高的盈利能力。
杜玉柱表示:“国内特钢的产能是足够的,但由于部分产品技术要求和产品稳定性方面火候未到,部分特钢还需要进口,这也是我国被称为钢铁大国,但还不是钢铁强国的原因。因此仍需要国内钢铁行业同仁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