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08个
进口方面: 据SMM统计, 2023年5月中国不锈钢进口总量为14.19万吨,环比增加约16.16%,同比降幅约48.28%。自印尼进口的不锈钢量为11.49万吨(不含废不锈钢进口量),环比增加约23.93%,同比降幅约26.91%。其中,印尼向中国进口的不锈钢冷热轧卷板量均有所回升,半制成品的进口量开始回升,5月印尼产量维持在35万吨,印尼自年初的不锈钢增产或将趋于稳定,预计6月不锈钢进口或环比会有小幅回落。 出口方面: 据SMM统 计 ,2023年5月中国不锈钢出口总量为39.09万吨,环比减少约5.77%,同比降幅约32.5%。整体来看,出口有小幅减少,主要体现在宽度≥600mm的宽幅卷板上,卷板出口环比减少7.96%,其中以冷轧减少为主。分国别来看,前十的国家及地区的出口量占比上升至66%,出口国别集中度稳定在高位。据SMM调研,5月出口总量下降主要来源于土耳其,俄罗斯,韩国等国家,欧洲地区,由于政治环境和经济通胀等原因,向土耳其出口环比下降42.42%,欧洲出口市场压力或将变大;印度仍然是中国不锈钢的第一出口国,向其的出口量环比减少约8.42%,591万吨,但同比仍有所增长,今年以来印度,俄罗斯对不锈钢进口需求的增长或将趋于稳定;韩国浦项逐步恢复生产后,国内对韩不锈钢出口会有一定受限。全球经济弱复苏的背景下,出口淡季或有所改善。 》点击查看SMM不锈钢数据库
进口方面 :据SMM统计,2023年4月中国不锈钢进口总量为12.22万吨,环比减少约1.11%,同比降幅约48.91%。自印尼进口的不锈钢量为9.27万吨(不含废不锈钢进口量),环比增加约2.45%,同比降幅约52.63%。其中,随着印尼永旺和瑞浦轧钢线的稳定,印尼向中国进口的不锈钢冷热轧卷板量继续增加,半制成品的进口量环比减少约96%,至历史新低。另外,4月印尼某不锈钢厂稍有增产,后续出口至中国的卷板量或有一定增加。预计5月不锈钢进口或环比小幅增加。 出口方面 :据SMM统计,2023年4月中国不锈钢出口总量为41.49万吨,环比增加约6.36%,同比降幅约11.88%。整体来看,出口有小幅增加,符合外需弱复苏的预期。分国别来看,前十的国家及地区的出口量占比上升至90.97%,出口国别集中度逐步提高。其中印度再次成为中国不锈钢的第一出口国,向其的出口量环比增加约46.08%。据SMM调研,4月不锈钢出口稍有增量的原因或在于大型钢厂接的出口基建类订单较好;而5月,外贸订单接单情况环比走弱,远不及去年同期。在欧洲能源危机减缓的情况下,欧洲不锈钢厂或逐渐复产,中国向欧洲国家出口量或将减少。另外,5月起印尼新增生产200系不锈钢,或将挤占中国出口至东南亚国家的200系市场份额。预计5月中国不锈钢出口量或环比回落,同比进一步走弱。因此5月不锈钢贸易顺差或收窄。 》点击查看SMM不锈钢数据库
进口方面 : 据SMM统计,2023年3月中国不锈钢进口总量为12.36万吨,环比减少约34.05%,同比降幅48.54%。自印尼进口的不锈钢量为9.05万吨(含废不锈钢进口量),环比减少约39.61%,同比降幅53.42%。其中,印尼向中国回流的不锈钢热轧卷板量环比翻倍,但半制成品量环比减少75%,主因或在于印尼永旺、瑞浦投产且正常生产后,回流到中国的半制成品不锈钢卷的量明显减少。由于印尼某不锈钢厂仍或维持较低开工率,预计4月进口或维持3月水平。 出口方面: 据SMM统计,2023年3月中国不锈钢出口总量为39.01万吨,环比增加约35.1%,同比降幅13.7%。整体来看,出口仍保持同比减少的状态,外需仍未见回暖。分国别来看,前十的国家及地区的出口量占比上升至85.67%。其中韩国仍是中国不锈钢的最大出口国,向其的出口量环比增加约41.47%,据SMM调研,其原因或在于原本2月发往韩国的船未能如期发出,陆续于3月初离港,因此3月向韩国的出口量中或包括部分2月需求订单。在全球经济尚未复苏的背景下,预计4月中国不锈钢出口量或较3月有一定回落,同比仍维持弱势。 》点击查看SMM不锈钢数据库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周六(4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韩国3月贸易逆差达到46.2亿美元,连续13个月出现逆差。此外,韩国3月出口同比减少13.6%,连续6个月出现负增长。 受全球经济降温和半导体行业持续低迷的影响,韩国3月份出口连续第六个月同比下降,不过略感安慰的是,出口降幅没有预期的那么大。 具体数据显示,这个亚洲第四大经济体3月份出口额为551.2亿美元,同比下降13.6%,预期降幅为17.5%,而2月份的降幅为7.5%,这是自2020年8月以来出口连续下降时间最长的一次。3月份进口同比下降6.4%,至597.5亿美元。 今年一季度,韩国出口同比下降12.6%,这是自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最糟糕的数据,对于严重依赖于国际贸易的经济体来说,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韩国出口可以说是全球贸易的一个主要晴雨表,让人得以初步了解全球需求状况。因为该国生产芯片、显示器和成品油等多个供应链的关键产品。该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些半导体和智能手机制造商的所在地。 从出口目的地来看,韩国3月份对中国出口同比下降了33.4%,为连续第10个月下降;韩国对美国的出口同比增长1.6%,而对欧盟的出口同比下降1.2%。 从出口品类看,3月份半导体出口同比暴跌34.5%,这是连续第8个月下降,严重拖累了当月的出口。显示器的出口量下降了41.6%,而汽车则增长了64.2%,而石油化学产品则下降了25.1%。 随着全球经济恶化,韩国出口从去年年中开始开始频繁拉响警报。俄乌冲突影响以及主要央行加息潮打击全球需求,导致韩国出口持续疲软。 与此同时,硅谷银行倒闭和瑞士信贷陷入困境后的银行业危机也打击了消费者信心,使得需求不温不火。 康奈尔大学的贸易政策和经济学教授Eswar Prasad表示:“目前对全球经济来说可能是一个相当危险的时刻。”他说,在发达经济体利率上升的基础上叠加银行业的问题,“其影响可能波及全球”。 更广泛地说,全球贸易和金融系统是以美元为基础的。这意味着美国金融环境收紧——如贷款减少、借贷成本上升、股票和其他资产价格下降——可以迅速蔓延到其他经济体。 花旗集团经济学家表示,如果对银行状况的担忧持续更长时间,导致资金成本和融资环境变得紧张,信贷增长可能会停滞,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可能放缓至1.6%。
由于全球需求放缓和芯片价格暴跌,韩国2月出口继续下滑,给已经受到高利率和高通胀打击的经济前景蒙上阴影。韩国海关总署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日均出口同比下降15.9%,为2020年6月以来的最大降幅。 出口下滑正在削弱人们对韩国从上个季度的经济萎缩中反弹的信心。这还表明全球贸易和科技行业需求持续放缓,进而使人们对主要经济体可能出现衰退的担忧持续发酵。 不过韩国的总体出口情况没有那么糟糕,这主要是由于季节性假期因素支撑了数据。受今年2月工作日增加的影响,出口额仅下降7.5%,低于经济学家预测的下降8.8%,同时为1月降幅的一半左右。 2月的总体进口增长3.6%,导致贸易逆差达到53亿美元。由于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飙升推高了进口成本,韩国自去年3月以来一直出现贸易逆差。 由于销售价格大幅下跌,占韩国出口比重最高的半导体的出货量比一年前下降了43%。汽车出口大增47%,帮助该国降低了曾在1月创历史新高的贸易逆差。 韩国对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出口同比下降24%。受石化出口拖累,对日本的出口下滑4.9%。 随着全球各央行继续与通胀作斗争以及俄乌冲突仍在持续,全球需求可能会继续疲软。韩国央行自2021年以来将基准利率上调300个基点后,仍可能进一步收紧政策。 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增加了韩元的压力,加剧了政策制定者对通胀再次上行的担忧,因为韩国的食品和能源严重依赖进口。 韩国央行上周将该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1.7%下调至1.6%,房地产市场低迷和贸易疲软是其部分原因。
韩国本月出口持续下滑,在韩国央行将于本周公布利率决议之前加剧了人们对经济前景的担忧。韩国海关总署周二表示,2月份前20天的日均出口同比下降了14.9%。继1月份同期日均出口同比下降8.8%之后,这一最新数据表明全球需求进一步疲软。数据显示,2月1日至20日,韩国整体出口下降2.3%,其中芯片出口暴跌43.9%。 此外,数据显示,韩国2月前20天的贸易逆差达到60亿美元,而1月同期为100亿美元。韩国1月贸易逆差达126.9亿美元,创历史单月新高。 韩国出口是全球贸易的一个重要晴雨表,因为该国生产的芯片、显示器和成品油等关键产品横跨供应链。去年年底,随着全球经济前景恶化,依赖全球贸易的韩国的出口开始下滑。除了俄乌冲突和央行收紧货币政策之外,全球范围内半导体需求的严重下滑也给韩国的出口带来了麻烦。 由于贸易恶化,韩国在去年第四季度的经济出现两年多来的首次收缩。韩国央行行长Rhee Chang-yong认为,出口下降、能源价格和房地产暴跌是主要问题。韩国央行将于本周四公布利率决议以及对韩国经济与增长前景的正式评估。经济学家预计,韩国央行周四将维持3.5%的基准利率不变,以避免进一步拖累经济增长势头。
初步贸易数据显示,被称为“全球经济金丝雀”的韩国本月出口持续低迷,这加剧了人们对该国经济前景以及全球经济放缓的担忧。 韩国海关总署周二表示, 2月份前20天的日均出口额同比下降14.9%。相比之下,1月份前20天的降幅为8.8%。这表明全球需求进一步疲软。 2月1日至20日,韩国整体出口额同比下降2.3%,其中芯片销售额暴跌43.9%。 2月前20天,韩国的贸易逆差达到60亿美元,而上个月前20天为100亿美元。韩国1月份公布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单月贸易逆差。 韩国出口是全球贸易的一个主要晴雨表,因为该国生产芯片、显示器和成品油等多个供应链的关键产品。该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些半导体和智能手机制造商的所在地。 随着全球经济恶化,韩国出口从去年年中开始开始频繁拉响警报。俄乌冲突影响以及主要央行加息潮打击全球需求,导致韩国出口持续疲软。 韩国央行本周料按兵不动 眼下,全球贸易成为韩国经济前景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 由于贸易恶化,韩国上季度经济出现两年多来的首次收缩。韩国央行行长李昌镛认为,出口下降、能源价格高企以及房地产低迷是拖累韩国经济的主要因素。 本周晚些时候,韩国央行将发布其对韩国经济和增长前景的正式评估。 经济学家预计,韩国央行周四将把关键利率维持在3.5%不变,以避免进一步拖累经济增长势头。 为了控制飞涨的物价,以及防止美联储大幅加息导致资金外流,韩国央行自2021年8月以来已加息300个基点。
当地时间周三,韩国韩华集团宣布旗下光伏太阳能公司Qcells将投资25亿美元扩张美国佐治亚州的产能,也使得拜登政府备受质疑的光伏愿景迎来了难得的好消息。 根据投资计划, Qcells将扩建已经投产的达尔顿工厂,并在卡特斯维尔建设一座新工厂。如果2024年能够顺利投产,届时Qcells在美国本土的产能将达到8吉瓦 ,目前达尔顿工厂的产能为1.7吉瓦。与此同时,这笔投资还将给佐治亚州带来2500个工作岗位,截至2022年底Qcells达尔顿工厂总共拥有750名工人和3条生产线。 毫无疑问,Qcells的这笔投资自然也是受到《通胀缩减法案》吸引而来。在这项法案中,拜登政府提供了接近3000亿美元补贴对抗气候变化的一系列产业,包括电动车、光伏等。 Qcells表示, 一旦工厂全数竣工投产,就能享受每年接近8.75亿美元的租税扣抵 。除此之外,公司还有资格获得州层面的补贴,包括减税、土地建设费用折扣等。 对于韩国企业的决定,白宫也非常兴奋。拜登还特意发表声明强调,正是因为他的政策,美国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光伏产业投资。拜登表示,韩国公司将为佐治亚州带来上千个收入体面的岗位,许多入职门槛也大学学历都不需要,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美国清洁能源的支出和对进口的依赖。 (来源:白宫) 拜登的光伏愿景前路漫漫 与电动车不同,拜登的光伏产业愿景在过去大半年时间里,一直沉浸在担忧和负面的情绪之中。正因如此,白宫分管气候政策的副幕僚长John Podesta在评价Qcells的投资时,也期待财政补贴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赴美投资。 假设Qcells预期的8吉瓦产能全数落地,也仅相当于向130万美国家庭供电 。即便这样的产能足以成为美国本土光伏龙头,但仍不足以满足美国本土的需求。按照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的预期,2022年美国光伏装机量约为18吉瓦,同比下降23%。该行业目前主要依赖进口,供应链紧张可能会延续到明年下半年,令《通胀缩减法案》的效果受到影响。 按照咨询公司Wood Mackenzie较为乐观的预期,美国的光伏装机量到2025年将达到41吉瓦。 对于试图在美国本土设厂的光伏公司而言,即便有拜登的补贴, 上游原材料的来源和美国“用工荒”也是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报告,对于美国而言,绝大多数生产太阳能板所需的原材料和组件仍需要从外国进口。 更糟糕的是,目前美国的工人荒正另一众垂涎补贴的公司咬牙挥舞支票。为福特供应电动车电池的韩国公司SK创新也在佐治亚州设厂,为了扩产公司甚至开出了20-34美元的时薪,只是为了在抢人大战中稍占优势。 美国光伏安装公司SunPower的首席执行官Peter Faricy也表示公司正在考虑一些疯狂的主意,例如收购一家制造屋顶的公司,只是为了把所有的员工变成光伏安装员。SunPower去年也曾与本土太阳能板制造商First Solar商讨过开发更容易安装的太阳能板,使得员工安装效率翻上一倍,能够一天装完两家。
据媒体周二报道,韩国半导体行业资深人士、三星电子芯片部门前负责人Yang Hyang-ja对行业未来前景做出警告,称韩国将在全球芯片竞争中处于下风,这主要归咎于韩国上月公布的芯片法案。 Yang Hyang-ja是韩国国内芯片产业的重要参与者之一,曾担任韩国芯片制造巨头三星电子的存储芯片开发部门的负责人,为三星电子工作长达30年。 如今,她领导着一个由13名成员组成的半导体产业特别委员会,该委员会是韩国总统尹锡悦所在的执政党国民力量党于去年成立的,旨在集思广益寻求解决方案。 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中国、美国和日本投入数十亿美元建设自己的芯片供应链,韩国半导体领域的未来平添了诸多不确定性。 Yang在采访中指出,“我们正处于一场芯片红海中。” 韩版芯片法案惹争议 韩国于2022年12月通过了韩国版《芯片法案》——《税收特例限制法》,其内容包括将大企业对半导体设备投资的税额抵扣率从现在的6%扩大到8%;中型和中小型企业减免保持不变。 不过,虽然税制抵免略有增加,但远不及韩国执政党国民力量党早前提出的修订法案中的幅度,其中大企业的税收优惠从6%扩大到20%、中型企业从8%提高至25%。 韩国的反对党——民主党对高减税提案提出了反对,而韩国财政部也担忧政府收入会减少,所以税收优惠被下调。 此举引发了韩国半导体行业的集体批评,他们认为新法案与政府的承诺相差甚远。Yang Hyang-ja称,“短期政治利益蒙蔽了国会议员的双眼”。 现在越来越多的韩国企业把主要生产设施搬到了美国,并带上最好的工程师。例如,三星计划在德克萨斯州建造一座170亿美元的半导体工厂,并提出了投资近2000亿美元在奥斯汀市和泰勒市建造一系列工厂的可能性。 Yang指出,现在是时候向韩国企业提供更多激励措施,从而让这些企业在国内而不是海外扩建产能。她补充道,国家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来留住年轻人才。 她还指出,韩国有必要建立国内的技术能力,否则就有可能变得更加受制于外国力量。
韩国于2022年12月通过了韩国版《芯片法案》——《K-Chips Act》。该法案旨在扶持韩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并将对半导体和电池等关键科技提供奖励措施。不过,由于该法案的税收减免幅度不具备竞争力,韩国国内普遍对该法案持批评态度。 据悉,韩国版《芯片法案》正式名称为《税收特例限制法》(Restriction of Special Taxation Act)。2022年12月23日,韩国国会以225票赞成、12票反对、25票弃权通过该法案。该法案将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等大公司的设施投资企业税收减免从之前的6%提高到8%;中型企业和归类为小型或中型的公司的税收减免保持不变,分别为8%和16%。 然而,行业观察人士表示,该法案对大公司的减税幅度仍远低于其他国家提供的两位数减税幅度。韩国总统尹锡悦于于去年5月上任时承诺减税20%,并强调了培育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性。执政的人民力量党首先提出了修订法案,其中包括将大公司的税收优惠从6%提高到20%;对于中型企业,该党寻求将税率从8%提高到25%,同时将中小企业的税率提高到30%。但在主要反对党韩国民主党批评高减税政策不公平地补贴富人后,提议的税收优惠被下调至10%。当经济和财政部对政府收入减少表示担忧时,税收优惠再次下调。 因此,韩国半导体业界、商业界、学术界集体发声批评,称该法案对韩国关键科技的提升影响力大打折扣。韩国国会半导体产业特别委员会负责人、独立议员Yang Hyang-ja认为,美国、中国和日本投入数十亿美元建设自己的芯片供应链,这给韩国未来在半导体领域的角色蒙上了一层阴影。她表示:“我们正处于一场芯片战争中。” Yang Hyang-ja此前曾为三星电子工作长达三十年,并帮助塑造了这家芯片巨头在全球内存芯片制造方面的主导地位。如今,Yang Hyang-ja领导着一个由13名成员组成的半导体产业特别委员会,该委员会是韩国总统尹锡悦所在的执政党于去年成立的,旨在集思广益寻求解决方案。Yang Hyang-ja认为,只有通过强有力的直接干预,韩国才能扩大其在价值5500亿美元的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的地位。 该法案对大公司8%的税收优惠远低于Yang Hyang-ja提出的20%-25%。Yang Hyang-ja表示,这些姿态与其他国家承诺的数十亿美元芯片生产补贴相去甚远,并补充称,短期政治利益蒙蔽了国会议员的双眼。她还表示,现在是时候向韩国企业提供更多激励措施,让它们在国内而不是海外建设产能,国家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来留住年轻人才。不过,一些韩国国会议员则认为,过于慷慨的激励措施会威胁到政府财政,且只会让大公司受益。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