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68个
鲁北化工日前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山东祥海钛资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内蒙古域潇蒙达钛业有限责任公司及其股东济南域潇集团有限公司、张顺成、张远良、美轲(广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伍众贸易有限公司、广西宏升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张奇、卫华军、曹绿山、王建平签订《增资协议书》,拟以自有资金3,364.4444万元对蒙达钛业进行增资,增资完成后,祥海科技持有蒙达钛业10%的股权。 谈及本次交易对上市公司的影响,鲁北化工公告显示:本次投资有利于稳定公司高钛渣、钛精矿原料供应,降低钛白粉生产成本,确保钛白粉生产线长期稳定运行,提升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促进公司长远健康发展。该项投资短期内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存在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合法利益的情形,从长远来看对公司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符合全体股东的利益和公司长远发展战略。 鲁北化工提及对外投资风险时称:(1)市场风险标的公司所处的高钛渣行业受经济环境、行业政策、市场竞争、自身经营可能出现不利变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会对标的公司经营与效益产生影响,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2)对公司业绩影响的不确定性风险本次交易暂不会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具体影响以公司后续披露的定期报告为准,请投资者注意相关风险。 鲁北化工披露的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69亿元,同比增长9.29%;归母净利润2.37亿元,同比增长503.57%;扣非净利润2.3亿元,同比增长496.1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46亿元,同比增长28.73%;报告期内,鲁北化工基本每股收益为0.45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87%。 对于净利润的增加,鲁北化工表示主要系公司 钛白粉、甲烷氯化物产品销量同比上升所致。 从鲁北化工前三季度主要经营数据来看:其前三季度主要产217605.7吨钛白粉,销量为192109.3吨。 鲁北化工2023年年报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9,415.33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公司营业收入增加9,620.43万元,增幅为1.96%, 其中主要增幅为钛白粉产品销售收入增长19.85% ;化肥产品销售收入增长8.22%;实现利润总额18,443.74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324.3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143.62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14.87%,同比扭亏。鲁北化工的主营业务包括钛白粉业务、甲烷氯化物业务、化肥业务、水泥业务、原盐业务等。其中,钛白粉业务是公司第一大业务。2023年,公司钛白粉业务收入32.75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六成。 回顾钛白粉今年前三季度的历史价格走势可以看出:今年前三季度钛精矿(TiO2≥46%)的均价为2231.62元/吨,与去年前三季度的均价2132.21元/吨相比,其均价上涨了99.41元/吨,涨幅为4.66%;金红石型钛白粉的今年前三季度的均价为16026.1元/吨,与去年前三季度的均价15808.2元/吨相比,其均价上涨了217.9元/吨,涨幅为1.38%。 》查看SMM钛产业链现货价格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据SMM最新报价显示:11月26日,钛精矿(TiO2≥46%)的均价为2070元/吨,与前一交易日持平;金红石型钛白粉的均价为每吨14950元/吨,较前一交易日持平。 近来钛白粉现货价格总体呈现出相对平稳的态势。原材料方面:近期钛矿价格有所下降,但由于部分酸厂检修和上游成本上升,导致硫酸价格同步上涨,使得钛白粉的整体生产成本没有显著变化,暂时避免了因钛矿价格下跌而导致的钛白粉价格下跌的局面出现。 对于钛白粉的后市,据SMM了解,进入第四季度后,生产商和经销商面临一定的销售压力,但考虑到海外市场将进入圣诞节前的备货期,预计出口市场仍能减缓内需下降的冲击。SMM预计钛白粉价格将继续以单单议价的方式进行,市场整体呈现出稳定中稍显疲软的运行态势。 推荐阅读: 》下游需求乏力钛白粉价格弱势运行【SMM分析】
金铀勘探企业马莫塔(Marmota)公司在南澳州高勒克拉通的穆卡尼佩(Muckanippie)稀土矿岩芯复查取得一个重要的钛矿发现。 9月份,佩特拉瑟姆(Petratherm)在距离穆卡尼佩东侧11公里的项目经过对以前岩心的复查发现了罗斯伍德(Rosewood)和克莱潘(Claypan)钛矿,品位在10%-50%,这是促使马莫塔公司决定对岩心进行采样分析的原因。 低成本的循环空气钻最大间距大约40米,从地表开始见到多个钛品位“异常高”矿段。 虽然仅对已经完成的106个钻孔中的4个进行采样分析,但结果好于佩特拉瑟姆公司报道的结果。主要见矿情况为: ◎在地表见矿28米,品位10.1%,其中包括4米厚、品位13.3%的矿化; ◎在地表见矿36米,品位6.2%,其中包括4米厚、品位10.8%的矿化。 矿体在各个方向都未控制,包括深部,并延向库伯佩迪(Coober Pedy)附近的主要铁路线,所以其并不偏远。 公司称,这项工作刚刚开始,并不意味着马莫塔已经控制了最好的矿段,或者只是恰好碰到了高品位富矿段。 “这里的潜力巨大。整个地区可能都富钛,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所有4个岩心都选自一个1.5公里×0.75公里磁异常上的钻孔,但也可能磁性与钛矿砂没有关系,这些铁矿石富集变化但可能分布在这个冲积扇上。 钛可用于电动汽车、风力发电、电池储能和国防,澳大利亚、美国、欧盟、印度、日本和韩国都将其列入关键矿产目录。 目前,二氧化钛市场规模超过220亿美元,有可能增至380亿美元。 公司表示,其勘探重点仍是金铀矿。在“篝火洞”(Campfire Bore)完成了此地近20年来首次钻探,取得了古拉贡(Goolagong)发现。
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材料产业高地,上海市日前发布促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加快前沿材料产业化,加快超导带材、电缆、磁体应用技术开发,提升石墨烯高导铜、石墨烯铝等性能。推动产品高端化转型,加大镁钛铝基轻合金高端产品布局,做大汽车轻量化用镁铝合金、高性能铝箔、特种钛合金等加工产能。 原文如下: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 《上海市促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沪经信新〔2024〕775号 来源:发布日期:2024-11-15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委、办、局,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材料产业高地,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科委联合制定了《上海市促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上 海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4年11月12日 上海市促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2025-2027年) 新材料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为抢占未来材料发展前沿,支撑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材料产业高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上海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坚持需求牵引、应用为核,创新驱动、范式为先,以打造智能引擎和促进中试转化为关键支撑,推动新材料产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全力打造材料新物种进化基地和未来材料创新高地。 聚力建设纤维、膜、生物制造3大创新高地,培育壮大复合材料、催化新材料、电子化学品、高温超导、石墨烯5个产业集群,打造深度赋能的材料智能引擎,“3+5+1”新材料产业发展体系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到2027年,3大创新高地和5个集群占新材料产值比重达到90%,开发应用3-4个新材料垂类人工智能模型。建成12家新材料中试基地,新增20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新材料产值达到3500亿元,新材料占原材料工业产值比重超过45%。 二、实施谋方向提能级行动 (一)着力新赛道增强产业动能 加快前沿材料产业化,加快超导带材、电缆、磁体应用技术开发,提升石墨烯高导铜、石墨烯铝等性能,支持在高端医疗装备、航空导线、航天轻量化等领域首发应用。围绕智能材料、介孔材料、量子点材料、负焓合金等领域,支持新材料企业和团队开发3-5个前沿材料产品。 大力推进生物制造,支持合成生物材料、可生物降解材料等替代传统化工材料,布局5个以上新产品开发。支持传统石化基地布局CO 2 制备生物燃料、生物材料催化剂及原料、生物基尼龙等产业化项目,推进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在工业等领域应用。 布局发展未来材料,支持智能纤维材料开发,加快碳纤维、氧化铝陶瓷纤维、玄武岩纤维等开发应用。推进高端质子交换膜及专用树脂、高端医用膜及原材料、液晶高分子聚合物膜、高导热石墨烯薄膜等研发攻关,突破高端分离膜制备技术、膜材料基础结构设计和原料自主化等。(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教委) (二) 着力补 短板提高产业韧性 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围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民用航空、船舶海工、能源装备等,实施“五链多品类多产品”的材料补链强链工程。支持企业加快先进制程电子化学品及原辅料、集成电路工艺及装备材料、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氮化镓等)、可降解植介入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航空复合材料、发动机叶片用高温合金、船用超低温耐蚀钢、深海探测用钛合金、核电大型结构材料、超硬材料等攻关,推动20个产品形成批量供应能力。 以先进制备为导向,支持高校院所和企业攻关原料纯化、成分设计、组织控制、材料精密加工、立体成型等工艺技术,创新工艺包实现技术路线革新。面向轻合金、纤维等方向,布局“极端环境下材料制备与应用系统”等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支持企业以工业稳定应用为目标,围绕高纯试剂、高纯陶瓷粉体、超细纤维等,开发10项极限性能材料。(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市教委) ( 三 ) 着力锻长板做强基本盘 推动产品高端化转型。做强新型功能涂层、高性能树脂、聚氨酯材料、轻合金、贵金属材料、高端能源用钢六大长板材料。支持工程塑料从通用型向特种型发展,推进聚酰亚胺(PI)、聚醚醚酮(PEEK)、液晶聚合物(LCP)等高性能原材料研发和一定规模产业化;支持超高分子量聚烯烃、茂金属聚烯烃突破大规模工业生产瓶颈;支持聚烯烃弹性体(POE)、聚烯烃塑性体(POP)等关键技术工程转化;支持以高性能树脂为基体的复合材料开发和产业化。支持高性能汽车板、高牌号电工钢产能建设,加大镁钛铝基轻合金高端产品布局,做大汽车轻量化用镁铝合金、高性能铝箔、特种钛合金等加工产能,做强镍基高温合金、耐蚀合金系列化品种,增强对战略领域的关键支撑。(市经济信息化委) (四) 着力加速 研发范式变革 支持新材料企业和研发机构与AI团队、数据服务商合作,融合高通量实验与计算、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技术等,建设5个材料智能实验室。支持新材料主体建设标准化结构化材料数据库,应用隐私计算等技术,挖掘激活材料大数据价值,围绕高分子树脂、特种合金、无机材料、有机化合物等配方筛选和结构性能预测,开发3-4个垂类模型。依托高校、研究院所和新材料企业,培育20个应用人工智能设计材料的研发主体,在光刻胶原料、固态电解质、环氧树脂、高熵合金、新型催化材料、高端润滑材料等方向开发10个通过人工智能设计的新材料产品。(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市教委) 三、实施育龙头创品牌行动 (五)做强区域特色 做强以三大基地、5个特色园区为核心的“3+5”产业发展空间。支持金山、奉贤联动,推进化工园区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做强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加快合成生物等绿色材料和电子化学品重大项目布局推进;支持宝山先进金属材料基地持续优化工艺和产品结构,以大国重器需求为导向,布局高强度、轻量化、极端条件用等特种金属研发创新和产业化;支持嘉定、临港加大半导体复合材料、超宽禁带半导体布局和产能建设,建设国际领先的半导体材料基地;以新材料特色园区为核心承载,布局前沿新材料研发转化、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链、电子化学品研发及产业化、化工研发中试等,培育区域新增量。(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规划资源局、相关区) (六)做大优质企业 支持钢铁、化工企业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布局研发中心和新业务板块,扩大增量产能。围绕轻合金、合成生物等方向,落地3-5个重大新材料项目,新增产值力争达到百亿级。鼓励企业研发中心开展成果转化和本地化协同创新,完善重点新材料产业链。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培育高成长性企业,支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争创国家级,在细分赛道新增20家企业技术中心和2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通过实施新一轮“浦江之光”行动,新材料上市企业力争新增14家、总数达到70家。 支持企业加快产品高端化、流程数字化、工艺绿色化的技术改造,最高支持不超过1亿元。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力争建成2-3家灯塔工厂。支持企业打造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供应链项目,符合条件的项目可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国资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七)做多品牌产品 推出一批市场占有率领先的“明星”产品。在先进高分子领域重点围绕尼龙66、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等50个产品,在特种金属领域重点围绕高效耐热刻痕取向硅钢、高端轴承钢等20个产品,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和细分市场占有率,擦亮新材料“上海制造”品牌,鼓励企业开展“上海品牌”培育和认证。在新能源材料、耐高温合金等领域,培育6-8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和示范企业,实现总数翻倍。 打造一批高精尖的“明珠”产品。支持红外探测用大尺寸高性能稀土激光钕玻璃、遥感卫星用超大尺寸超轻量化碳化硅光学部件、4N级高纯铍材料、航空用殷瓦合金、深海勘探检波器用压电陶瓷、核电蒸汽发生器用耐磨铜合金、超纯核级奥氏体不锈钢等技术国际先进或领跑的新材料产品开发,满足国之重器、关键领域等战略需求。(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国资委、市财政局、相关区) 四、实施建平台广赋能行动 (八)建设协同创新平台 支持新材料企业联合高校和研究院所,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前沿材料、电子化学品、先进汽车材料等领域,创建5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组织产业“一条龙”项目攻关,最高支持2000万元,支持“基地+基金”联动,促进产业孵化转化。支持新材料领域AI企业、数据技术供应商、新材料研发创新机构联合建设材料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创建材料公共文献数据集和基础性模型工具包。依托平台探索自然语言、材料语言深度融合的新材料垂类大模型开发,对平台运营和新材料垂类模型开发给予不超过2000万元资金支持。(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市教委) ( 九 ) 建设 梯次验证平台 基于产业创新研究院等平台资源建设集成电路材料验证平台,与集成电路链主企业配合形成“小线-大线”梯次验证模式,缩短材料验证周期,提高成功率。聚焦“空天陆海能”等领域,围绕复合材料、特种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电池材料、氢能材料等,依托相关产业园区,引育2-3家验证机构,增加新材料第三方验证能力供给。(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市场监管局) (十) 建设功能 检测平台 围绕结构与功能陶瓷、工程用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等,依托市场化主体,培育1-2个新材料领域市级质检中心。支持企业、检测机构等开发关键仪器装备,力争在膜材料智能装备、环境试验装备、材料表征仪器(高端电镜、能谱、色谱、质谱、光谱分析等)实现多项突破,支持新材料单位率先采购应用。(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 五、实施优转化强应用行动 (十 一 ) 破解瓶颈加速 中试转化 支持安环管理能力强的新材料机构和园区盘活存量资源,强化公共服务功能,分类建设化工新材料、合金、绿色生物、无机材料等12个中试基地(含4个公共中试基地),服务50个以上中试项目落地。根据公共中试服务情况给予中试基地最高500万元资金支持。在中试基地整体安评、环评框架的前提下,简化中试项目安评、环评工作流程。引导天使投资、VC/PE、产业投资等全生命周期联动投资体系,长期支持新材料创新发展。鼓励保险机构创新提供中试基地风险解决方案,为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提供保障。将园区中试基地的服务企业数量、成果转化数量等指标,纳入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体系。(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市教委、市规划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市财政局) (十 二 ) 用户 牵引 加大 应用推广 鼓励应用企业发布集成电路制造、燃料电池组件、新型储能技术、航空轻量化、极端环境装备、高端传感器等场景的关键战略材料需求,实施“揭榜挂帅”,培育50家链上骨干新材料企业,布局15个以上关键材料攻关项目,单个重大项目支持不超过1亿元。鼓励优质企业面向前沿新材料发布城市电网、长距离交通等探索应用的场景清单,支持大长度超导电缆及超导开关站建设,开展核聚变超导磁体等新领域示范建设,通过标杆示范加快打通商业化瓶颈。支持新材料企业参与重点产业链企业配套,鼓励通过相关管理体系及自愿性产品认证。(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国资委、市科委、市教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六、实施强保障配要素行动 (十 三 )健全组织保障 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下设立新材料市区工作专班,强化部门联动、市区协同、政企沟通,建立统筹协调机制,研究解决新材料产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和共性问题。完善新材料产业推进工作网络,依托市、区、特色产业园区业务主管部门,强化政策宣贯、项目管理、企业服务等工作联动。建立新材料服务专员机制,落实“首问负责制”,支持为新材料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规划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局、相关区) (十 四 )强化要素支撑 统筹保障重点新材料项目能耗、土地、排放等指标,支持采用“工作指南”等方式加快微量、少量的涉化新改扩建项目在合规区域落地。推动有条件的新材料企业“工业上楼”,打造100万平方米以上“智造空间”。支持企业强化全链条安全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提升本质安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新材料企业为核心骨干人才申报国家和本市人才计划、人才专项奖励等;引育15名领军人才,建成150个具有创新活力的材料团队。(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十 五 ) 深化交流合作 组建新材料企业家联盟,与新材料战略咨询专委会联动,组织培训交流调研等精品活动,打造“材英会,因材会”活动品牌。强化上下游协同创新。发挥工博会新材料展、国际新材料博览会等重要平台功能,加大海外高水平人才团队吸引力度,深化长三角等重点区域新材料产业合作交流。(市经济信息化委) 点击查看通知详情: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 《上海市促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军用航空高端钛材企业湖南湘投金天钛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天钛业”)今日(11月20日)在科创板上市。该公司上市首日报收于30.10元/股,涨幅320.39%。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此次IPO,金天钛业原拟募资10.45亿元。其中,7.45亿元用于高端装备用先进钛合金项目(一期),3亿元用于补充运营资金项目。而此次上市,该公司发行价为7.16元/股,发行数量为9250万股,募资总额缩减至6.62亿元,募资净额则约5.87亿元。 金天钛业从2023年6月29日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到2024年11月20日首发上市交易,用时约一年半。 多型号材料性能获突破 金天钛业主要从事高端钛及钛合金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该公司主营产品为钛及钛合金棒材、锻坯及零部件,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船及兵器等高端装备领域。招股书显示,其已成为我国三大高端钛材研发生产基地之一。 招股书显示,金天钛业批量生产的钛合金棒材、锻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我国飞机结构件、紧固件及航空发动机零部件,为我国多款新型航空航天飞行器的量产提供了重要原材料,支撑了国家战略装备的升级换代。 其中,TC18钛合金材料性能指标达国内先进水平,已成为航空领域部分型号装备的钛合金主供材料;TB17超高强韧钛合金材料在强韧度指标上实现了国内首次突破;TC32低成本中强高韧钛合金性能指标优于现役中强结构钛合金。 据招股书,钛合金材料拓展至民用航空领域并实现量产供货,正推进中国商飞处的供应商准入认证。伴随我国自研自产大型客机C919及新支线飞机ARJ21产业化的逐步推进,预计将带来2.47万吨的钛合金需求增量。 产品除主要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外,金天钛业依托高端钛及钛合金材料的生产技术优势和市场经验,将主要产品延伸至下游零部件,重点开展船舶及兵器领域钛合金零部件的研制和市场布局。 自2021年起,其陆续向中国船舶下属单位批量交付钛合金超高压气瓶,该零部件产品性能优异,耐腐蚀性强,首次实现了对某大型水下潜航器装备钢制气瓶的替代。 近年来业绩增速放缓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各期期末,金天钛业分别实现营收5.73亿元、7.01亿元、8.0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01%、22.41%、14.31%;同期,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95亿元、1.33亿元、1.4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5.49%、39.53%、11.08%,出现逐年大幅度下降的情况。 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预计实现营收6.1亿元至6.4亿元,同比增长8.18%至13.50%;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1亿元至1.25亿元,同比增长16.03%至31.86%。 需要注意的是,2021年至2023年各期期末,金天钛业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3.29亿元、3.91亿元、7.1亿元,占当期营收比重分别为57.45%、55.86%、88.56%,占比逐年升高。 企业应收账款金额过高,意味着其产生坏账的危险性增加,后期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也随之加大。 《科创板日报》记者发现,报告期内,金天钛业的坏账准备金额分别为1045.57万元、1257.47万元、2846.51万元,呈逐年上升趋势。 业内人士:供给端市场竞争或有限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A股以钛材业务为主的上市公司共有5家,分别是宝钛股份、西部超导、西部材料、金天钛业、天工股份‌。业务涉足军品的钛合金公司有4家,其中,西部超导、金天钛业军品为主;宝钛股份和西部材料军民品均有;天工股份以民品为主。 对比上述5家公司的钛合金业务,整体来看,宝钛股份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钛合金材料公司,2023年产量近2.94万吨,占国内市场比重18.5%。 宝钛股份的品类型较为齐全,拥有板带材、长材、管材、锻件、铸件等。西部超导、金天钛业则以棒材为主。 图:报告期内金天钛业主营业务收入情况 对比上述以钛材业务为主的5家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金天钛业产品综合毛利率为39.55%,在5家企业中位列第一;其次是天工股份,该公司今年上半年产品综合毛利率为37.41%。 “我国高端新材料产业长期存在材料支撑保障能力不强,关键材料受制于人,产业链自主可控性较差等问题,加上下游领域市场广阔,因此今年拟上市的金天钛业IPO申请过程较快。”有券商金属材料领域分析师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钛材行业因拥有研发壁垒、行业准入壁垒、市场先入壁垒等,行业集中程度较高,供给端竞争有限。 上述分析师进一步表示,“中国钛材消费结构与全球相比最主要的差别在航空领域,全球范围内航空用钛材占据钛材总需求比例接近50%,美俄两国航空钛材在整个钛合金应用市场占比超70%。” “国内航空用钛材市场存在巨大成长潜力,随着国内军用飞机的升级换代和新增型号列装,以及商用飞机通过适航认证后的产能释放,未来高端钛材市场空间广阔。”该分析师称。
军用航空高端钛材企业湖南湘投金天钛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天钛业”)今日(11月20日)在科创板上市。该公司上市首日报收于30.10元/股,涨幅320.39%。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此次IPO,金天钛业原拟募资10.45亿元。其中,7.45亿元用于高端装备用先进钛合金项目(一期),3亿元用于补充运营资金项目。而此次上市,该公司发行价为7.16元/股,发行数量为9250万股,募资总额缩减至6.62亿元,募资净额则约5.87亿元。 金天钛业从2023年6月29日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到2024年11月20日首发上市交易,用时约一年半。 多型号材料性能获突破 金天钛业主要从事高端钛及钛合金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该公司主营产品为钛及钛合金棒材、锻坯及零部件,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船及兵器等高端装备领域。招股书显示,其已成为我国三大高端钛材研发生产基地之一。 招股书显示,金天钛业批量生产的钛合金棒材、锻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我国飞机结构件、紧固件及航空发动机零部件,为我国多款新型航空航天飞行器的量产提供了重要原材料,支撑了国家战略装备的升级换代。 其中,TC18钛合金材料性能指标达国内先进水平,已成为航空领域部分型号装备的钛合金主供材料;TB17超高强韧钛合金材料在强韧度指标上实现了国内首次突破;TC32低成本中强高韧钛合金性能指标优于现役中强结构钛合金。 据招股书,钛合金材料拓展至民用航空领域并实现量产供货,正推进中国商飞处的供应商准入认证。伴随我国自研自产大型客机C919及新支线飞机ARJ21产业化的逐步推进,预计将带来2.47万吨的钛合金需求增量。 产品除主要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外,金天钛业依托高端钛及钛合金材料的生产技术优势和市场经验,将主要产品延伸至下游零部件,重点开展船舶及兵器领域钛合金零部件的研制和市场布局。 自2021年起,其陆续向中国船舶下属单位批量交付钛合金超高压气瓶,该零部件产品性能优异,耐腐蚀性强,首次实现了对某大型水下潜航器装备钢制气瓶的替代。 近年来业绩增速放缓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各期期末,金天钛业分别实现营收5.73亿元、7.01亿元、8.0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01%、22.41%、14.31%;同期,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95亿元、1.33亿元、1.4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5.49%、39.53%、11.08%,出现逐年大幅度下降的情况。 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预计实现营收6.1亿元至6.4亿元,同比增长8.18%至13.50%;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1亿元至1.25亿元,同比增长16.03%至31.86%。 需要注意的是,2021年至2023年各期期末,金天钛业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3.29亿元、3.91亿元、7.1亿元,占当期营收比重分别为57.45%、55.86%、88.56%,占比逐年升高。 企业应收账款金额过高,意味着其产生坏账的危险性增加,后期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也随之加大。 《科创板日报》记者发现,报告期内,金天钛业的坏账准备金额分别为1045.57万元、1257.47万元、2846.51万元,呈逐年上升趋势。 业内人士:供给端市场竞争或有限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A股以钛材业务为主的上市公司共有5家,分别是宝钛股份、西部超导、西部材料、金天钛业、天工股份‌。业务涉足军品的钛合金公司有4家,其中,西部超导、金天钛业军品为主;宝钛股份和西部材料军民品均有;天工股份以民品为主。 对比上述5家公司的钛合金业务,整体来看,宝钛股份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钛合金材料公司,2023年产量近2.94万吨,占国内市场比重18.5%。 宝钛股份的品类型较为齐全,拥有板带材、长材、管材、锻件、铸件等。西部超导、金天钛业则以棒材为主。 图:报告期内金天钛业主营业务收入情况 对比上述以钛材业务为主的5家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金天钛业产品综合毛利率为39.55%,在5家企业中位列第一;其次是天工股份,该公司今年上半年产品综合毛利率为37.41%。 “我国高端新材料产业长期存在材料支撑保障能力不强,关键材料受制于人,产业链自主可控性较差等问题,加上下游领域市场广阔,因此今年拟上市的金天钛业IPO申请过程较快。”有券商金属材料领域分析师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钛材行业因拥有研发壁垒、行业准入壁垒、市场先入壁垒等,行业集中程度较高,供给端竞争有限。 上述分析师进一步表示,“中国钛材消费结构与全球相比最主要的差别在航空领域,全球范围内航空用钛材占据钛材总需求比例接近50%,美俄两国航空钛材在整个钛合金应用市场占比超70%。” “国内航空用钛材市场存在巨大成长潜力,随着国内军用飞机的升级换代和新增型号列装,以及商用飞机通过适航认证后的产能释放,未来高端钛材市场空间广阔。”该分析师称。
金秋十月,在中源钛业有限公司中福钛锆产业园内,目之所及,一排排银灰色不锈钢厂房在秋日阳光映照下熠熠生辉。走进中福钛锆试生产车间,熔铸、锻造、轧制,道道工序,井然有序。 中源钛业有限公司中福钛锆产业园,是焦作市“三十工程”的十大工业项目。“自2023年1月28日开工建设至今,该项目已完成一期钛合金材料的熔炼、锻造等厂房建设和相关设备安装。今年3月份,项目顺利进入试生产阶段,6月份,1.5万吨钛材生产线已达产,预计今年年底批量生产。”中福钛锆总经理贾国玉言简意赅。 焦作,经历了结构调整阵痛期的老工业基地、重工业城市,现已全面开启转型升级模式。一项项新技术、一个个新业态,竞相“开花结果”。 目前,焦作市工业产业链越拉越长。该项目总投资31亿元,分三期建设完成:一期建设年产6万吨钛及钛合金熔铸生产线,二期建设年产4万吨钛及钛合金熔铸生产线及钛材加工生产线,三期建设标准化定制厂房以及多层产业研发用房,重点发展钛精深加工制品及新材料产业。 链式集群发展,是现代产业的标准配置。以链式布局激活“聚变效应”,是制造业倍增发展的不二选择。焦作市传统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和未来产业链“三链”协同发力,健全“链长+链主+协会+联盟”推进体系,壮大“3+13+N”产业链群,打造新材料产业、绿色食品产业、高端装备及汽车零部件产业3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走出了工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据此,浙江甬金金属、龙佰集团、贵州航宇科技这3家在各自行业内赫赫有名的上市公司,一拍即合,战略重组,2022年10月20日携手成立了中源钛业有限公司。 这一项目全方位汇集要素资源,依托龙佰集团海绵钛原材料优势、甬金科技钛合金深加工技术优势、贵州航宇全球航空高端配件市场优势,以及项目管理团队30多年研发制造经验,致力于打造全国钛材料行业示范工程,推动产品进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中高端和关键环。 打造从海绵钛、熔炼、锻造到加工材的一体化工艺布局,这一项目成就了“一体化、专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钛及钛合金材料生产加工基地,实现了“品质可控,成本可控”的钛及钛合金定制化规模化生产。 关键技术等不来,买不来,要不来。步入中福钛锆熔炼车间,质量部副部长张亚峰介绍:“看,这个就是我们自主设计的真空自耗熔炼炉,采用6项全新技术,远程集中控制,操作简单明了。世界首创EB炉,能熔炼钛坨、回收残料,还能电子束焊接。” “电极焊接过程中,我们采用铜头等离子技术。这种焊接方法能量集中、电弧穿透力强、焊接热影响区小、焊点强度高,能够完全避免因焊针与电极的接触造成高密度钨金属的污染问题,确保电极焊接高质量;使用大直径、大吨位的钛锭在真空自耗电弧炉中进行熔炼,不仅提高了生产率和成品率,而且能保证产品的高品质;采用具备两个工作位的真空自耗电弧炉,实现双坩埚交替熔炼,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该项目技术人员介绍。 向“新”发力,逐“绿”而行。该项目采用国内领先的高端钛及钛合金新材料生产技术,购进的各种设备具有节能、环保、减排特性,降低了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冷却水循环使用,清洗水溢流使用,废水量少,减少“三废”排放量,减轻末端治理负荷,污染物经处理后达标排放,符合节能、环保、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环境优,企业强。为保障该项目顺利推进,确保早落地、早见效,焦作市为中福钛锆产业园项目建设发展解决问题27个,涵盖要素保障、项目建设、企业发展、资金支持、人才引育、科技创新、政策惠企7个方面。一期项目用地审批,1天内出市报省,是焦作市首个实现摘牌“当天即拿证”的项目。短短3个月内,顺利完成一期项目所有手续办理和要素供应。 4月15日,中福钛锆产业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源第一锭”安全出炉。目前,一期1.5万吨钛合金熔铸生产线项目转入试生产阶段,从开工到试生产,仅用时8个月。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强强联合,一个以钛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日渐形成。“我们将积极顺应新型工业化发展趋势,瞄准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高端制造等国家战略行业,推动电子、精密仪器、民用钛制品等产业发展,加快钛材料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从基础原料到高端新材料的跨越,融入产业变革‘新’方向。”贾国玉说。 像中福钛锆一样,焦作市工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传统产业仍起支撑作用,新兴产业已经发力。焦作市将聚焦关键、破解难题,挖掘潜力、放大优势,巩固传统增长点、培育增长新动能,持续提升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近日,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金属氢化物储氢新技术。该技术使用钛铁合金作为储氢材料,在反复吸放氢数千次后效率仅降低5%~10%,成本为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该技术的创新,不仅推动了氢能的商业化进程,还将可能改变能源市场的格局。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氢能被视为重要的清洁能源,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的预测,到2050年,氢能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可能会达到18%。然而,当前氢能的商业化应用仍面临着成本高、储存和运输技术不成熟等多重挑战。 目前,氢气的储存主要有高压气体储存、液氢储存和金属氢化物储存3种方式。压缩储氢是目前最常用的储氢方法,高压对存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措施提出了更高要求。相比之下,金属氢化物储氢可显著降低压力、缩小设备体积,各国已普遍使用金属氢化物作为可重复使用的固定式储氢设备的储氢材料。 相关研究人员指出,以LaNi5为代表的镧系合金具有优良的吸放氢性能,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氢化物储氢材料,但其高昂成本是一大劣势,且原料主要依赖进口。在此背景下,研究人员正尝试使用钛铁合金替代镧镍合金,可显著降低成本。 目前,该大学研究人员正在进一步改进钛铁合金储氢材料性能,计划用更为紧凑的结构取代目前的微小粉末形状,并加入提高合金导热系数的添加剂。相关研究已被俄罗斯教育科学部列入“优先2030”资助计划。
今日(11月11日),航材股份举办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 受行业需求调整影响,航材股份前三季度业绩承压。业绩会上,该公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马兴杰表示,“目前公司下游市场需求方面,航空领域需求稳定,公司在航空市场占有重要的市场地位。” 财报显示,航材股份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1.96亿元,同比增长0.06%;归母净利润为4.36亿元,同比下降13.3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82亿元,同比下降24.13%。 航材股份表示,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13.31%,主要原因是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减少,收入结构变化,毛利有所下降,同时研发投入同比增加。 “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虽然在短期内有所下降,但从长期看,研发的持续投入是为了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马兴杰补充说道。 在盈利能力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航材股份毛利率为30.57%,同比下降3.95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9.85%,较上年同期下降3.06个百分点。 马兴杰表示,毛利率下滑,主要因素包括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产品结构变化,低毛利率产品的销售占比有所增加。 上游原材料方面,截至目前,伦敦金属交易所金属镍现货结算价格16100美元/吨,较上月同期价格下降8%左右。 业绩会上,谈及金属镍价格下降对公司的影响,航材股份董事长杨晖在回复《科创板日报》记者及部分投资人提问时表示,原材料价格下降,可降低该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提高其毛利率与产品竞争力。 航材股份是专注于航空航天专用部件及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主要产品包括钛合金精密铸件、高温合金母合金、航空橡胶、弹性元件等。 展望四季度, 航材股份独立董事叶忠明表示,该公司目前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是基础材料。 伴随民用航空领域景气度逐步回升,航材股份所处航空、航天产业属于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民用飞机制造行业不断发展,如:C919、ARJ21等国产民用飞机相继量产等。 对于公司在民用航空领域的产品布局及业绩贡献,杨晖介绍称,在境内市场,该公司产品已应用于民航客机和直升机等民用航空领域;在国际宇航领域, 其钛合金中介机匣等产品在民航领域实现量产,并形成收入,前三季度实现收入超过1亿元。
10月25日,宝钛华神年产5万吨四氯化钛生产线项目投产仪式在辽宁省锦州市举行。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群英;宝钛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宝钛股份董事长王俭出席仪式并致辞。宝钛股份副总经理、宝钛华神董事长陈峰主持仪式。宝钛华神总经理王俊博介绍项目概况。 据悉,该扩能项目于2023年10月开工建设,历时一年。该项目的投产标志着宝钛华神可完全实现内部供应四氯化钛。同时,结合自有1.3万吨四氯化钛储存空间,根据原料行情灵活调整产量,宝钛华神将具备调节远期生产成本及对冲市场风险的优势,进一步增强企业控制成本和风险的能力、提高供应链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升企业盈利水平,为企业长期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吴群英在致辞中指出,宝钛华神年产5万吨四氯化钛项目是宝钛集团深入落实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建设初级材料链群、增强产业链的又一务实举措。宝钛华神拥有国内领先的全流程海绵钛生产线,立足海绵钛质量稳定和成本管控的优势,依托宝钛的大力支持,近年来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一步一步迈上了高科技发展之路,实现了良好的经营业绩。这既是国资与民营互利共赢的标杆,也是市场端和资源端协同发展的典范,充分体现了产业链上下游互补互促的重要性以及打造现代产业链群的必要性。 吴群英强调,宝钛华神年产5万吨四氯化钛项目按周期、按节点完成预期进度、顺利投产,充分展现了宝钛华神全体干部职工的高效工作、创新担当。下一步,宝钛华神要狠抓新增产能项目产值释放,尽快达产达效,进一步提高钛供应链稳定性及安全性;要深入研究新技术、新工艺,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助力宝钛集团实现争创世界第一的目标。 王俭在致辞中表示,四氯化钛扩能项目是宝钛集团围绕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千百十一”奋进目标及“3456”产业转型升级工作部署,加速推进宝钛争创世界第一的新“两步走”战略的具体举措。自去年底项目筹备以来,项目组精心策划组织、精心施工建设,仅用一年就圆满完成建设任务,为社会各界展现了“有色速度”,也彰显了宝钛华神良好的精神风貌。项目建成投产标志着宝钛集团钛产业板块在原材料供应上已初步实现了完全自主,产业链的稳定性、可控性大幅增强,为企业高质量、高效益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宝钛华神要深入贯彻落实陕西有色金属集团顶层设计,利用项目投产契机,更好地发挥钛产业链原材料端供给保障能力,树立海绵钛行业标杆,为宝钛集团新“两步走”战略,为奋进有色金属高新材料新名片打造贡献新的力量。 陕西有色金属集团相关部室负责人,宝钛集团、金钼集团、宝钛股份、宝钛华神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投产仪式。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还到宝钛华神厂区参观并座谈。
传出美国寻求G7国家联合制裁俄罗斯相关金属出口的消息后,钯金价格大涨。 美东时间10月24日周四,周三回落1.5%的NYMEX 12月钯金期货合约大反弹,美股午盘时段一度涨至1173美元,日内涨约10.2%,创去年12月28日以来主力合约盘中新高,本月初以来钯金的累计涨幅由此达到16%左右。 钯金周四大涨的推手是彭博社的一则报道。报道援引知情者的消息称,美国希望其他G7国家考虑对产自俄罗斯的钯和钛实施制裁,以求进一步打击俄罗斯的经济,拜登政府的官员本周二在华盛顿举行的G副财长会议上提出这种可能性。 钯金是制造计算机芯片和汽车催化转化器的关键成分,钛则可用于从飞机到医疗植入物等多种领域。俄罗斯企业MMC Norilsk Nickel PJSC (Nornickel)是全球首屈一指的钯生产商。有消息人士称,该公司的钯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0%,目前主要销往中国,仍有部分销往美国是因为,美国政府还没有对钯金实施进口禁令。 上述报道称,美国寻求制裁钯和钛的主要困难在于,欧洲以来这些金属,以前对这类制裁兴寥寥趣。即使是G7的成员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也需要欧盟其他 24 个成员国的支持才能实施此类制裁。 去年年初以来,钯金价格累跌约37%,较2022 年3月的峰值下跌近三分之二,矿商将此归咎于全球经济低迷和制造商去库存。本周四的钯金大涨让商品投资者看到了钯金进一步上行的潜力。 虽然美国的制裁想法可能难以实现,但TD Securities的高级大宗商品策略师Daniel Ghali点评认为,制裁的风险重燃钯金的买盘,追踪趋势的商品交易顾问(CTA)正在增加钯金的看涨头寸,“恐慌就是交易。” Amalgamated Metal Trading 研究主管 Dan Smith 表示,俄罗斯钯金被禁止流入市场的可能性也许将导致市场供应吃紧,因为“南非和其他主要生产国将无法填补这一缺口”。 传出美国寻求制裁的消息前,高盛大宗商品交易员Gerald Tan在周四发布的报告中指出,从今年夏季后半段开始,钯金迎来空头回补,但仍处于做空程度严重的状态。今年年初高盛看到的极端走势显示,钯金对头条新闻十分敏感。 Tan称,从流动性方面看,高盛的交易台已经看到投资者重拾对钯金的兴趣。高盛正在关注钯金一年内的高点1225美元,判断交易商做空一些gamma和作为钯替身的铑是否出于非投机的反应、源于真正的供应紧张。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