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5

  • 多氟多控股子公司拟挂牌新三板 年产4万吨硅碳负极项目已落地

    4月7日晚间,多氟多发布公告,公司董事会同意公司控股子公司浙江中宁硅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宁硅业”)拟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新三板”)挂牌。 资料显示,中宁硅业成立于2007年12月,主营业务为电子特气及硅基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电子级硅烷气等硅基电子特气,并沿着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布局纳米硅粉、硅碳负极材料等硅基新材料产品,同时根据客户需求,少量经营其他电子特气产品。 在业绩方面,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宁硅业资产总额66,744.21万元,负债总额26,350.57万元,净资产40,393.64万元,202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2,755.21万元,净利润10,144.06万元(已审计)。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宁硅业资产总额190,224.17万元,负债总额38,505.07万元,净资产151,719.10万元,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82,004.55万元,净利润29,988.04万元(已审计)。 多氟多表示,中宁硅业在新三板挂牌后,仍是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控股子公司,不会影响公司对其的控制权,不会影响公司独立上市地位,不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持续经营造成重大影响,将有利于增加公司资产的流动性,提升公司资产价值,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符合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 电池网注意到,据“衢州发布”消息,2月18日,浙江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投产投运活动采用视频连线方式举行,其中,衢州分会场设在中宁硅业硅碳负极材料及高纯硅烷系列产品项目现场。 中宁硅业硅碳负极材料及高纯硅烷系列产品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衢州智造新城高新片区,总投资52.8亿元。项目投用后,形成年产40,000吨硅碳负极材料生产能力,改变高纯硅材料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不利局面,缓解国内高纯硅材料需求压力,实现营业收入11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4日,中宁硅业完成近8亿元战略融资,本次融资由梧桐树资本领投,衢州控股、上汽恒旭、中国信达等多家机构跟投。本轮融资将支持公司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增强技术研发实力并加速产品迭代更新。

  • 2亿元!年产6万吨静压石墨及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开工

    据河南三门峡渑池县融媒体中心消息,4月3日,河南省第十二期“三个一批”活动暨正望新材料(河南)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静压石墨及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开工仪式举行。 据悉,此次参加集中开工的项目共35个,总投资62.03亿元,包括:正望新材料年产6万吨静压石墨及锂电池负极材料等23个工业项目,塔尼智慧仓储物流园等8个现代服务业项目,鸿盛牧业肉牛养殖等4个农林水项目。其中,总投资2亿元的正望新材料年产6万吨静压石墨及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巩固拓展“石墨-正负极材料-锂电池”产业链条,推动实现集群发展,为河南三门峡渑池县锂电产业发展构筑坚实支撑。

  • 涉及碳酸锂及纳米硅碳负极材料 洛阳利尔功能材料产业园新建项目

    据北京利尔消息,4月3日,河南洛阳市和河南全省同步举行第十二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集中签约、开工、投产一批重大项目。 其中,据媒体消息,“开工一批”活动在位于河南洛阳伊川县的洛阳利尔功能材料产业园举行。该园区将新建5个项目,包括年产8500吨碳酸锂项目、年产1万吨纳米硅碳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年产15万吨熔融优质复合材料项目、年产1万吨高端锆制品项目和年产3万吨高纯锆复合材料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形成50亿元产值,进一步巩固和增强洛阳市在新材料产业领域的优势地位。当日,全市集中开工重点项目72个,总投资20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7.3亿元。 电池网注意到,1月31日,北京利尔公告,公司拟与赵继增、洛阳联创锂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联创锂能”)、陈志强、洛阳联创技术服务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洛阳瑞德材料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共同签署增资协议,公司以1.5亿元认购联创锂能新增注册资本207.49万元,赵继增以7500万元认购联创锂能新增注册资本103.75万元。本次增资完成后,公司和赵继增将分别持有联创锂能10%、5%的股权。 据悉,联创锂能是国内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硅负极头部企业,联创锂能的预锂硅氧已在数家头部电池厂量产出货,新型硅碳负极材料更是得到国内外头部电池厂的意向订单和定点开发。

  • 抢占未来制高点,这些企业都在加速布局硅基负极【SMM分析】

    一、   负极企业 1.   联创   锂能完成2.25亿元融资   2024年1月,北京利尔公司与赵继   增   (北京利尔实际控制人、董事长)与联创锂能签署总价值2.25亿元的增资协议。联创锂能是国内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硅负极头部企业,联创锂能的预锂硅氧已在数家头部电池厂量产出货,新型硅碳负极材料更是得   到国内外头部电池厂的意向订单和定点开发。联创锂能自主开发的碳基材产品处于领先水平,新型硅碳产品已通过部分头部企业的检验测试并得到一致好评,产品性能优异,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已经   锁定了部   分头部客户的合作需求,正在和部分客户签订合作协议。 北京利尔表示,公司看好硅碳负极材料未来的市场空间,同时也认可联创锂   能的技术实力与行业地位。本次交易符合公司布局新能源材料的战略规划安排,有利于公司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发展。   2.物科   金硅与硅烷生产商达成战略合作       2024年1月,陕西有色天宏瑞科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与四川物科金硅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签约仪式上,陕西有色天宏瑞科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徐岩和四川物科金硅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杰分别致辞,双方表示,天宏瑞科公司拥有完整的硅   烷制备工艺,掌握了全球最先进的硅烷生产技术,是国内第一家具有万吨级产能的硅烷生产商,规模优势明显,综合成本更低,可以向硅碳负极领域直供万吨级硅烷气。物科金硅有限公司专注于硅基负极材   料研发,其产品在新型硅碳负极产业链中处于领先地位。此次合作是双方之间的优势互补,并将实现产业链强链补链,将硅产业链做优做强做大,打造硅碳负极材料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 3.贝特瑞年产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基本完工   公开资料显示,贝特瑞深圳市光明区年产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已基本完工,设备陆续进场。据悉,该硅基负极项目为公司2022年规划,总投资50亿元,生产基地建设从接洽到开工,仅用时三个半月,预期一期1.5万吨产能会在2024年陆续建成投产。 贝特瑞深耕负极材料领域20余年,是国内最早量产硅基负极材料的企业之一,该硅基项目的建成投产,将进一步奠定公司在高端负极材料市场的领先地位。贝特瑞硅基负极出货量行业领先,目前硅碳负极材料已经开发至第五代产品,比容量2000mAh/g 以上,硅氧负极材料已完成多款氧化亚硅产品的技术开发和量产工作,比容量达到1500mAh/g 以上。在产能方面,目前已拥有硅基负极产能 5000 吨/年,并规划2028年形成约5万吨/年硅基产能。 4.贝特瑞年产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基本完工   2024年1月,硅宝科技表示,公司于2021年投   资5.6亿元,新建5万吨/年锂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及专用粘合剂项目已经完成全部基建工作,目前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计划将于2024年投产。据悉,该项目是硅宝科技与四川彭山经济开发区共同合作建设的,硅宝科技通过在四川彭山经济开发区设立全资子公司建设1万吨/年锂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4万吨/年专用粘合剂生产基地、锂电材料研发中心。 二、电池企业   1.   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纷纷布局硅基负极专利 2024年1月,宁德时代公布了一项国际专利申请,专利名为“硅碳复合材料及包含其的负极极片”;亿纬锂能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硅基负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 而在此之前一个月,比亚迪申请了一项名为“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极片、电池和用电设备”专利;德方纳米申请了一项名为“含高熵合金相的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专利 2.     安普瑞   斯推出新型硅基负极电池产品   近日,美国著名 的电池公司安普瑞斯科技宣布推出其最新产品平台SiCore,能量密度可达400Wh/kg,全放电深度下循环寿命可达1200 次,旨在颠覆电动出行领域。这一新产品与现有的SiMaxx平台相辅相成,采用硅纳米线技术,意味着电池技术在电动车(EVs)领域的重大进步。 三、汽车企业               1.蔚来汽   车申请     硅基   负极浆   料   专利     2024年2月,据国 家知识产权局公告,蔚   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申请一项名为“硅基负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硅基负极及其应用”的专利,公开号CN117525264A,申请日期为2022年7月。       2.   小鹏汽车布局硅基负极技术 近日,创立于硅谷的锂电池硅基负极材   料企业GruEnergy完成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   其领投方星航资本是由小鹏汽车作为战略出资方发起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据悉,GruEnergy拥有多项硅负极领域的核心专利,其硅负极技术理论上可以实现8分钟内充电 0-80% SOC。 四、   跨界玩家 1.安徽邦德瑞新材料公司启动5万吨硅基负极生产项目 2024年2月,怀宁县政府与安   徽邦德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投资60亿元的年产5万吨纳米硅碳负极材料及20万吨配套新型导电剂生产项目落户怀宁县,据安徽邦德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介绍,该企业依托剑桥大学核心技   术团队的合作、自身的技术研发,掌握了高效制备领先市场的新型硅基负极材料的先进技术,本次投资建设的5万吨硅碳负极材料、20万吨新型导电剂项目,预计总投资约60亿元。 2.   千乘资本加快硅基负极领域布局     近日,千乘资本正式对外宣布,完成对苏州纽姆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纽姆特)千万元级人民币A轮领投。这一笔投资不仅强化了千乘资本在锂电硅基负极赛道的投资布局,更是对纽姆特在锂电设备领域所做出的创新成就给予充分的肯   定和支持。 千乘资本创始合伙人熊伟表示,气相沉积硅   有望成为下一代硅负极的主流技术路线,电芯厂、整机厂都在积极下注该技术路线。 纽姆特纳米是国内外在气相沉积和高温处理反应类设备领域处于技术先进地位的高科技企业。主要产品为实验级、量产级流化床反应器FB-CVD,主要用于碳纳米管粉体生产、锂电池硅基负极CVD包覆领域。作为流化床反应器应用的成熟领域,公司已为数家头部企业提供碳纳米管粉体生产设备。    

  • 新能源行业革命引擎——硅基负极的现在与未来【SMM分析】

    一、什么是硅基负极? 硅基负极是一种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主要由硅材料与石墨构成,具备高理论比容量等优势,是目前新能源电池行业研究和开发的热点。   图1:负极产业链 二、为什么要发展硅基负极?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于锂离子电池容量要求越来越高。锂离子电池容量主要取决于正负极材料的比容量。目前,正极材料容量提升已到达瓶颈,负极材料容量仍有提升空间。在众多负极材料中,硅基负极拥有最高的理论比容量,达到了4200mAh/g,远超传统石墨负极材料(理论比容量为372mAh/g),成为提升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关键。 除了比容量高,硅基负极还具备原材料硅储能丰富、生产成本低,可为锂离子提供各向嵌入及脱出通道、快充性能好,工作电位适中、安全性能好等优点。 三、硅基负极的发展现状 硅基负极主要分为硅氧和硅碳产品两种。 硅氧主要通过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将硅颗粒均匀分布在氧化亚硅基质中,比容量可达到1600mAh/g,通过预镁、预锂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首次库仑效率和循环寿命。 硅碳主要以纳米硅为原料,通过表面包覆沥青高温碳化处理后形成软碳层,首效较高但电池膨胀较大。2022年底,美国公司Group14采用低成本的多孔碳作为骨架,通过气相沉积法将纳米硅储存在多孔碳空隙中,利用多孔碳内部的多余空隙缓冲硅嵌锂过程中的体积膨胀,该材料比容量高(1800mAh/g)、首效及循环寿命性能优异,被认为是硅基负极材料的最终解决方案。 图2:Group14硅碳材料结构 目前,硅基负极在市场中的渗透率并不高,大约在1%左右。国内外多家企业已经在硅基负极领域布局,国外企业包括韩国大洲、日本昭和电工、日本信越化学、美国Sila Nano、美国Group14等,国内负极材料行业企业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一是现有石墨类负极材料生产企业,如贝特瑞、璞泰来、杉杉等;二是科研院校创始团队,如天目先导等;三是电池企业,如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力神等;四是化工企业跨界或硅材料企业切入,如石大胜华、硅宝科技等。 四、硅基负极的发展前景   当前市场上的硅基产品以硅氧为主,但业内普遍认为硅碳负极是未来最终的发展方向,纷纷加大对硅碳负极的投入,硅碳负极市占率有望逐步提高。在市场格局方面,新进入者凭借技术、定制化、绑定关系等优势,有机会获得部分市场份额,但相对于成熟   的负极厂商,新进入者在资本运作、生产和品控等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劣势,未来硅基负极市场大概率仍是传统负极厂商占主导地位。 目前,新能源市场“内卷”严重,面对项目投资趋稳、成本优势见顶、市场竞争加剧等趋势,负极企业乃至相关的上下游企业需紧紧抓住技术、商业模式变革等方面的重大机遇,充分理解市场,提前战略布局,才能在风云诡谲的市场中乘风破浪,奋楫前行。         》点击查看SMM新能源产业链数据库  

  • 全球标杆 杉杉云南30万吨负极一体化项目正式投产

    1月11日,云南杉杉3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投产仪式在昆明隆重举行。云南省有关委办局及昆明市、安宁市有关领导,杉杉企业高管及杉杉科技合作伙伴近千名嘉宾聚首安宁,共同见证全球最大的负极材料一体化工厂正式投产。 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刘洪建会见杉杉股份董事长郑驹一行。昆明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佳晨,云南省投资促进局局长王迅,昆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正晓,云南省工信厅副厅长薛贵辉,昆明市政协副主席吴波,云南滇中新区党工委委员、安宁市委书记毕绍刚等领导出席仪式。昆明市副市长戴惠明,安宁市委副书记、市长浦泰,杉杉股份董事长郑驹,杉杉股份董事副总裁、杉杉科技董事长李凤凤发表致辞。宁德时代、比亚迪、ATL、LGES、SDI、亿纬、孚能、欣旺达、蜂巢、远景、厦门新能安、冠宇、锂威及终端客户德国大众、戴姆勒、吉利(威睿、富江)、蔚来等近50家客户致贺考察。 云南杉杉30万吨项目,是当前行业内建设单体规模最大的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致力于成为质量、成本和效率领先的标杆工厂。项目的投产将为杉杉人造石墨负极产业保持全球第一奠定坚实基础。 昆明市副市长戴惠明 昆明市副市长戴惠明向云南杉杉项目的全面投产表达了祝贺,并高度肯定了云南杉杉在构建当地新能源产业链所做的贡献。近年来,昆明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千亿级新能源电池产业已经成型。云南杉杉项目的正式投产,是昆明市打造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的关键,必将为昆明市千亿级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对于云南省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安宁市委副书记、市长浦泰 安宁市委副书记、市长浦泰表示,杉杉科技是全国锂电负极材料行业的开创者,也是全球最大、技术先进的人造石墨企业,作为安宁市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的省级重点项目,云南杉杉仅用时247天便完成了这座业内单体规模最大工厂的建设,跑出了“杉杉速度”“安宁速度”和“昆明速度”。随着云南杉杉项目全线贯通投产,安宁市与杉杉的地企合作将进入新的阶段,必将为安宁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杉杉股份董事长郑驹 杉杉股份董事长郑驹表示,负极是杉杉最重要的战略根基,也是最引以为豪的产业。云南杉杉项目的投产,是杉杉负极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当前,全球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中国锂电池及材料产业链全球瞩目。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杉杉坚持聚焦战略,坚定不移扩张产能,坚定不移全球布局,勇攀产业高峰。持续的技术创新是赢得全球竞争的法宝,优质的合作伙伴是产业共同发展的依靠,极致成本优势是赢得行业洗牌的关键。杉杉将全力打造绝对领先的负极材料龙头企业,为云南省建设国家新能源电池产业高地作出更大贡献,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同迎接新能源产业的春天。 杉杉股份董事副总裁、杉杉科技董事长李凤凤 杉杉股份董事副总裁、杉杉科技董事长李凤凤感谢各界对云南杉杉项目的鼎力支持。云南杉杉项目产能规模创行业之首、技术工艺创行业之先、效益成本争行业之最,为全球客户创造更大价值。项目的全面投产是杉杉科技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巩固负极行业龙头地位的重要举措。面对行业一时波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趋势不会改变,全球电动化率提升的趋势不会改变,锂电新能源产业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杉杉科技将全力以赴,以技术第一、品质第一、交付第一、性价比第一服务全球市场,拥抱 TWh 时代。 仪式现场,云南杉杉总经理耿海龙与厂区各车间联动,确认云南杉杉做好全面投产准备。与会嘉宾登台共同启动推杆点火,在一片繁花簇锦、飞幕飘扬中,云南杉杉实现全面投产。 成立于1999年的杉杉科技是国内首家实现人造石墨负极产业化的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公司。2023年,杉杉科技蝉联人造负极出货量全球第一。目前,杉杉科技已在国内布局70万吨,在芬兰布局10万吨负极材料产能。 云南杉杉项目是上海杉杉科技投资建设的年产3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建设包括磨粉、改性、石墨化、二次包覆、碳化、成品加工等六大工序车间,生产多规格锂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领域,面向LGC、宁德时代、比亚迪、SKON、远景动力等国内外头部企业。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150亿元,年上缴税收将达1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可达4000人以上。

  • 钠离子电池系列之三:生物质硬碳性能不断突破?未来原料选择多样?

    12月28日讯:   钠离子电池系列之三:生物质硬碳性能不断突破?未来原料选择多样?   一.负极选择 2022 年碳酸锂的价格居高不下,发展钠电的声音越来越大。到 2023 年已有少量钠电电芯开始与下游整车厂商开始合作并推广第一代钠电新能源汽车产品。在此之前,业内尝试将大量锂电材料复用到钠电,如电解液、负极等。   从钠电整个负极材料来看,可以划分为 5 大类:碳基负极、钛基负极、有机类负极、合金类负极、金属氧化物。从安全性来看合金类、金属氧化物其膨胀率较高不适合作为负极;大部分有机负极材料的本征电子电导率低,需要在制备电极的过程中加入大量的导电炭黑,降低了电池体系的体积能量密度,同时加入的导电碳黑在低电压下会与电解液发生副反应,导致首周库仑效率低;钛及其本身首效和导电性较差,也不适合作为负极的材料选择。   图 1 :钠离子负极材料比对        目前仅剩碳基类负极,但碳基中又可分为石墨、软碳、硬碳 3 种方向。从锂电的角度来看,石墨是最易于复用与钠电的。然而石墨属于有序碳,层间有序排列,但间隙较小约 0.335nm 。因钠离子半径( 0.102nm )大于锂离子( 0.069nm ),导致钠离子在石墨中脱嵌较为困难,虽锂电石墨的理论比容高达 372mAh/g ,但是应用于钠电其实际比容量难达到理论值的一半。因此目前负极选择多采取无定型碳,如软碳和硬碳。就软碳而言,其结构虽与石墨相似,但其结构相对无序,相比石墨更容易出现插层储钠,整体比容量较高,在不改性的情况下可以做到 200-220mAh/g 。另一方面,硬碳作为无定形碳,相比于软碳其结构更为无序且复杂,钠可通过再高电位斜坡区吸附储钠,低电位平台区通过插层储钠进一步增加储钠含量,目前硬碳较容易突破 280mAh/g 更符合当下钠电需求,收到下游应用厂商追捧   二.硬碳技术        目前硬碳主要分为三条制备路线,其中有生物质制备硬碳、酚醛树脂制备硬碳,无烟煤 / 沥青制备硬碳,目前市场主流产品为生物质硬碳,其在原料和产品性能上都展现出较强的综合性能   无烟煤 / 沥青 早期作为主要制备负极软碳的主要材料,有着较多的尝试和应用。但受限于软碳克容量已来到瓶颈阶段,不得不得从软碳改性制备硬碳。从碳基制备到硬碳有着原料成本便宜、易于获取、供应稳定的优势,然而从软碳倒影碳需要经历活化造孔等关键步骤,多数厂家受限于技术难关,无法才软碳制备硬碳,很多厂商不得不放弃改路线   酚醛树脂 作为完全不同材料制备硬碳的路径,其原料稳定性高,制备出的产品有着较高克容的同时,较容易在克容量上不断迭代突破,是目前理论克容最高的材料。然后因目前制备酚醛树脂制备成本密切与原油挂钩,故其原料采购成本较高且随着原油波动,采购价格波动较大,对于规模化生产易造成较大的影响   生物质硬碳        作为当下主流硬碳产品,早期受限于工艺设备和原料波动,制备的硬碳产品性能层次不齐。目前经过大量尝试,已经确定椰壳、竹子和硬壳类果壳为主要原料。目前多数厂家都以椰壳作为原料,但我国椰子产量较小,产出椰壳不足以满足未来硬碳负极的发展。故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与规划,原料重心逐渐向竹子转移,未来硬碳制备在原料进口上的依赖性将大大减弱 图 2 :全球椰子产量占比图 》点击查看SMM新能源产业链数据库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 15亿元!瑞富特科技年产30000吨高性能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签约

    据欧潭融媒消息,11月30日,江西赣州经开区举行2023年第11批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此次集中签约16个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37.45亿元,涵盖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绿色食品等产业。 其中,赣州市瑞富特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000吨高性能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属于增资扩产项目,总投资为15亿元,主要生产石墨、硅碳等锂电池负极材料,达产达标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10亿元,年纳税不少于2500万元。 易易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项目,将在智能换电站、“巡网融合”服务平台、出租车“油气改电”等方面与赣州经开区开展合作。据悉,易易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吉利汽车集团旗下换电出行品牌企业,依托吉利产业体系,打造成为行业唯一具备“整车-电池-换电-运营”的换电生态全产业链企业,致力于打造整合、开发、制造、运营、服务全链条的未来城市智慧能源共享服务平台。

  • 贝特瑞已投产负极产能49.5万吨/年 石墨出口管制影响有限

    贝特瑞(835185)11月23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公告,贝特瑞表示,得益于储能和动力市场的需求增加,未来几年锂电的市场规模还是会维持增长态势;关于近期石墨临时出口管制的措施,对于贝特瑞影响有限,公司一直都正常办理许可,出口管理规范。 正负极产能及利用率方面 :目前贝特瑞负极已投产产能为49.5万吨/年,正极投产产能为6.3万吨/年。前三季度贝特瑞正负极产能利用率基本在70%以上,预计明年会有所提升。 硅基产能方面: 贝特瑞有硅基负极产能5,000吨/年,此外深圳在建硅基负极项目也会陆续建成投产,未来将根据市场需求逐步释放产能。 石墨化方面: 贝特瑞目前石墨一体化工厂四川宜宾工厂已投产,山西瑞君和云南贝特瑞产能预计明年释放。未来随着公司含石墨化在建项目陆续投产,石墨化自给率会逐步上升。石墨化市场化程度高,技术成熟,前两年由于供需不平衡导致价格大涨,随着产能的释放,价格会回归到正常水平,但目前石墨化价格已趋于底部,后续价格下行空间也有限。 硅碳负极制备方面: 贝特瑞目前主要采用研磨法,同时也在积极推动CVD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虽然将CVD法这种技术大规模量产并达到客户可以使用的状态仍然具有挑战性,但贝特瑞在硅材料方面的研发技术和出货量仍然处于行业优势地位,对于新型负极的研发和应用也有丰富的经验。贝特瑞会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技术发展情况,确保产品的竞争力。 产品标准化方面: 贝特瑞随着多年摸索,面向储能和动力市场的材料要求会更加清晰,从而品类会减少,产品会趋于标准化,并随着规模化效应体现,制造成本也会逐步下降。 电池网注意到,前三季度,贝特瑞实现营收203.1亿元,同比增长15.61%;实现归母净利润13.65亿元,同比增长0.53%。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8.88亿元,环比增长3.45%;实现归母净利润5.17亿元,同比增长17.70%。

  • 加速起跑电池新能源赛道!杰瑞新能源已取得石墨负极及装备订单

    近日,杰瑞股份(002353)在调研活动中介绍,杰瑞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一期6.5万吨项目已于3月初成功点火试生产。目前杰瑞新能源已取得了石墨化局部过程订单和石墨负极成品订单,并为相关客户稳定生产供货。 同时,杰瑞股份强调,杰瑞新能源通过一体化集中运行,不仅能提高运营效率、减少运费,也能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现阶段,公司运用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及环保领域所积攒的经验,正在对负极材料工艺流程及设备进行升级优化改造,以期降本、提质、增效。 据悉,2021年,杰瑞股份实施了“油气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双主业战略,成立了杰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新能源材料的研发、制造及销售。 2022年3月11日,杰瑞新能源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冀城产业园开工建厂,主要建设磨粉、造粒、预碳化、石墨化等7个现代化车间,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同年4月底,项目完成场平工作,6月1日立起了第一根车间立柱,12月实现变电站正式送电,当年年底磨粉、造粒、石墨化等7个现代化车间完成基本建设。仅不到一年时间,于2023年3月1日杰瑞新能源便实现了1号石墨化车间正式点火投产,项目整体建设速度在行业内名列前茅。今年4月,1号石墨化车间1#箱式炉完成送电及出炉,装炉量达220吨。 截止2023年9月初,杰瑞新能源已完成生产或正在生产中的产品达到4000吨以上,预计9月份产量将达2000吨以上。 杰瑞股份此前就曾表示,通过开启“油气+新能源”双战略驱动,公司将持续打造第二成长曲线。2023年,杰瑞新能源业务将实现多地开花,在新能源赛道上加速起跑,为锂电池负极材料在全球市场的推广和应用进行助力。 此外,在调研活动中,杰瑞股份还介绍,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锂电池回收行业的市场规模及行业空间正在不断扩大,预计将迎来长期发展机遇。公司目前推出了锂电池深度回收成套装备解决方案,并已具备量产条件。基于公司在高端装备制造及环保领域的雄厚基础,公司自主研发的锂电池资源化回收成套装备,解决了锂电池破碎分选效果不佳、电池粉回收率低的行业难题,可实现磷酸铁锂、三元锂等多类型电池混合带电破碎,通过精确拆解、筛分,电池粉回收纯度和回收率均可达到98%,突破性的提高了锂电池的回收利用率。公司目前已中标国内外的多个项目并签署合同,同时多个海内外项目也在同步深入对接,未来公司将继续在海内外市场大力推广应用该设备,全面开启未来锂电池回收循环利用业务的新机遇、新局面。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