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个
【拜登政府推出“美国史上最严汽车排放标准” 料提振电动汽车销量】 拜登政府周三采取行动遏制美国汽车和轻型卡车的污染排放,实施十分严格的尾气排放限制,以至于势将迫使汽车制造商迅速提高纯电和插电混动车型的销售。该规定实现了“美国历史上最为强劲的汽车污染标准”,并且为持续的“美国创新”搭建了平台,EPA署长Michael Regan向记者说道。“新标准将确保污染排放车辆更加清洁,同时允许企业决定如何以可持续和最有效的方式达到这些标准。”根据EPA对一种情境的建模,汽车制造商可能寻求遵守2032年规定,将纯电动汽车占美国总销量的比例提高至56%,而插电式混动车的渗透率为13%,传统内燃机汽车的渗透率为29%。 根据该规定,2032年汽车尾气排放二氧化碳的上限将从2027年的每英里170克降至每英里85克。相较于现有标准,新要求有望使得2026年汽车平均排放量减半。该措施还规定了对烟尘和雾霾形成污染的限制。政府表示这将令主要道路附近不堪重负的社区空气清洁度得以提升。 【广期所:推动多晶硅、氢氧化锂等更多有色金属期货品种上市】 广期所负责人指出,广期所将在做好已上市的工业硅、碳酸锂品种维护、功能发挥等工作基础上,继续拓展新能源品种布局,推动多晶硅、氢氧化锂等更多有色金属期货品种上市,加强市场培育和产融结合,更好服务“双碳”目标实现、服务高质量发展。 【特斯拉:得州超级工厂4680电池周产量可装备超1000辆Cybertruck】 特斯拉北京时间3月20日晚宣布,美国得克萨斯州超级工厂4680电池周产量已足以装备超1000辆Cybertruck电动皮卡。特斯拉Cybertruck官方账号写道,“上周在得州超级工厂生产了足以装备超过1000辆Cybertruck的4680电池。” 【河南汽车出口实现开门红 前两个月出口货值增长超六成】 郑州铁路口岸集装箱场站上,100余辆“河南造”汽车正被吊装上中欧班列,准备经“陆上丝路”运往莫斯科。据郑州海关统计,今年前两个月,河南出口汽车货值55亿元,同比增长超六成。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货值近18亿元,同比增长近3倍。 【北京:实施二手车经销支持政策 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北京市商务局近日发布关于实施二手车经销支持政策的通知。其中提出,为鼓励二手车经销企业规模化发展,促进二手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对符合条件的二手车经销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对于2023年11月1日至2024年10月31日期间二手车经销额超过500万元的企业,给予其二手车经销额0.5%的资金奖励。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韩国2月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时隔三年多首现负增长】 据韩国汽车移动产业协会(KAMA)20日发布的数据,韩国今年2月出口新能源汽车5.3369万辆,同比减少13.8%,系2020年12月以后首次出现负增长。分析指出,在全球电动汽车需求萎缩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出口量也随之减少。去年全年,电动车型出口量达34.688万辆,首次赶超混动车型(31.3072万辆),可见电车在新能源汽车出口中所占比重较大。 相关阅读: 【SMM分析】2023年全球锂资源市场供应情况速览 【SMM分析】2024年1月和2月碳酸锂进口量均低于23年单月均值 3月进口量存增量预期 【SMM分析】两极分化!2024年1-2月锂精矿海关进口量出炉 【SMM分析】1月钴中间品进口量再创新高 1-2月累积同比超118% 2024年1-2月磷酸铁锂进口总量235吨 累计同比下滑近20%【SMM分析】 【SMM分析】出口管制良好执行 1-2月天然石墨出口远低同期 【SMM分析】2024年1-2月中国氢氧化锂出口小幅回撤 【SMM分析】人造石墨出口恢复迅速 1-2月同比均有提升 【SMM分析】海外价格优于国内价格 电钴出口量环比增加 多因素推动电解钴4日涨9000元/吨 头部大厂货源较少报价上调【SMM快讯】 【SMM分析】3月需求回暖带动六氟预期产量环增 【SMM快讯】某电钴企业突发停产导致电钴价格上行 【SMM分析】三元前驱体2023年市场产量盘点:资源为王 强者恒强 数据上新!SMM数据库重磅发布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周度库存【SMM分析】 【SMM分析】春节后六氟磷酸锂价格变化 【SMM分析】三元前驱体2023年市场盘点:价格篇 【SMM分析】澳大利亚锂业子公司与LG新能源签署3年锂电池回收协议 澳洲锂矿商Pilbara接受1200美元/吨预拍卖报价 雅化集团两日两度锁定锂精矿【SMM热点】
随着Cybertruck开始量产,业界围绕着特斯拉4680电池产能的好奇重新升温,特斯拉官方也绕了个圈子秀了一把数据。 Cybertruck的官方社交媒体周三发文称, 得州超级工厂上周生产了超过1000辆Cybertruck所需的4680电池。 此前,这家美国电车龙头鲜少披露有关得州工厂4680电池产能扩张的消息。特斯拉最初曾将4680电池用在Model Y上,但随着Cybertruck投入生产,公司也将该类型电池的重心转向供应电动皮卡的新版本电池单元。 接下来就是做数学题的时间了。 已知Cybertruck的电池组容量大约是123kWh,这意味着上一周得州工厂生产了123兆瓦时的4680电池。用不严谨、不科学但容易理解的方式换算, 特斯拉的4680电池年产能大概已经能摸到6吉瓦时的水平 。 与此同时,Cybertruck的产能依然是一个谜。据蹲点得州工厂的消息源指出,特斯拉看起来已经加快了Cybertruck的生产,时不时就会有 数百辆电动皮卡从奥斯汀工厂运出 。 在今年1月的特斯拉Q4财报会议上,特斯拉主管供应链的副总裁Karn Budhiraj也对4680电池和Cybertruck的生产关系进行了描述。Karn表示, 4680电池的产能是超过Cybertruck(现有产能)的生产需求的,实际上仓库里还有数周的电池库存。 特斯拉的目标是保持这种情况。 Karn在1月时披露,今年对于4680电池的扩产会是很重要的一年。目前特斯拉有一条(4680电池的)生产线和一条装配线,另外还使用两条装配线进行产量和效率的改进试验,同时还在对第四条装配线开始调试。从今年三季度开始,还将再安装四条装配线。 值的一提的是,特斯拉的4680电池似乎并不仅仅面对产能爬坡的问题,公司也在努力提高电池的参数。本周有报道显示,尽管产能顺利提升,但4680电池仍然未能达到特斯拉在2020年“电池日”上宣称的愿景——能量容量增加5倍,功率增加6倍,以及成本大幅降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特斯拉从半导体大厂英飞凌挖来了资深制造业专家保罗·戴利。他的网络简历显示,他在特斯拉负责的是“无极耳(电池)和装配运营”。保罗的上一份工作是英飞凌的设备工程总监,职责是确保设备和工艺的最佳性能、可靠性和效率。 (来源:职场社交媒体)
SMM3月20日讯: 据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1-2月铅蓄电池进口量为82.71万只,同比上升50.59%;2024年1-2月铅蓄电池出口量为3880.01万只,同比上升27.14%。 据调研,由于春节假期因素,国内外市场普遍进行节前备库,1月铅蓄电池进出口量环比同比双双增长。而2月份春节假期到来,国内铅蓄电池企业及终端产业市场进入放假状态,同时春节期间运输暂停,市场交易一度停滞,当月铅蓄电池进出口量均环比下滑。 从2024年1-2月铅蓄电池累计出口量看,分国别数据中,除去对第一大出口目的国—印度的铅蓄电池出口量同比下降25.05%,其他前十出口国的出口量均是同比上升,如对印度尼西亚的出口量同比上升124.17%;对美国的出口量同比上升152.67%;对越南的出口量同比上升142.27%。另较为特别的是2023年1-2月我国对俄罗斯的铅蓄电池出口量为零,2024年1-2月累计量为142.29万只。 3月份,春节假期因素解除,海外客户按惯例进行节后补库,同时国内市场复苏,汽车及储能类电池进口恢复,当月铅蓄电池进出口量将再度呈现双增的趋势。 》查看更多SMM铅产业链数据库
2024 年1月,中国锂精矿进口量约为583919吨,环比增加34%,同比增加61%,为历史最高。进口均价为1238美元(海关价格或无法代表实际成交价格) 。 1 月锂辉石的进口环比大幅增加主要来源自锂矿生产大国澳大利亚,以及由我国锂盐企业布局的津巴布韦。来自澳大利亚的1月锂精矿进口量约349007实物吨,约占月度进口59.8%,环比增加21%。1月澳大利亚到达四川的锂辉石精矿量为73777吨,比较去年12月的91302吨有一定的减量。然而到达江西的澳洲锂辉石在1月数量较为惊人,为161124吨,较去年12月份的72897吨有着超过100%的到港增幅。 同样,来自津巴布韦的锂精矿到港在1月大幅增加,约为137751吨,较12月的101466吨同样增幅较大。此般大幅增量主要来源于津巴布韦部分中资企业旗下锂矿山在年底爬产,并集中往国内发货导致。 与1月份的历史最高相比,2月的进口量大幅下降,颇有两级分化之势。 2024 年2月,中国锂精矿进口量约为297830吨,环比减49%,同比减少5%。进口均价为981美元(海关价格或无法代表实际成交价格) 。 作为锂矿进口市场最大的变量,澳大利亚再次为进口量变化有着巨大影响。2月来自澳大利亚的锂辉石进口量为131048吨,环比减少62%,同比减少51%。 据了解,2月的减量主因国内头部锂辉石冶炼企业在2024年初的原料去库,叠加2月放假节点影响导致。随着2月底的锂盐价格逐步回暖,短期内国内锂盐以及贸易企业对锂矿进口的热情再度复苏。叠加锂盐厂与海外企业的长协/承购协议的增加与非洲矿山的爬产,因此后续3-4月的锂精矿进口量同样将有较大的回暖预期。
3月20日讯 : 2024年1月,中国氢氧化锂出口总量为9233吨,环比下滑25%,同比下滑40%。从出口目的地来看,当月我国分别向韩国与日本出口6150吨与2595吨,环比下滑36%与环增20%,分别占当月出口总量的67%与28%。 2024年2月,中国氢氧化锂出口总量为8,979吨,环比下滑3%,同比上涨6%。当月氢氧化锂出口量延续此前的跌势,当月韩国与日本分别从我国进口氢氧化锂6,014吨与2,682吨,环比下滑2%与增长3%,占当月出口总量的65%与29%。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马睿 021-51595780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周致丞021-51666711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3月20日讯: 2024年1月,中国鳞片石墨 进口量为13,341吨,环比大增876%,同比下降12%。 2月,中国鳞片石墨 进口量为1,009吨,环比减少92%,同比下降87%。 1月份黑龙江鸡西、萝北地区大部分鳞片石墨企业多选择停产,市场产能大幅缩减,且下游石墨企业有一定春节前备货需求,带动鳞片石墨进口量大增。2月市场整体转淡,进口减少。 数据来源:SMM,中国海关 2024年1月,中国鳞片石墨 出口量为941吨,环比减少34%,同比降低91% ;中国球化石墨 出口量为1,017吨,环比增长7%,同比减少74%。 数据来源:SMM,中国海关 2024年2月,中国鳞片石墨 出口量为2,296吨,环比增长144%,同比降低49% ;中国球化石墨 出口量为1,550吨,环比增长52%,同比减少54%。 数据来源:SMM,中国海关 2023年12月,石墨管制法案正式生效。由于海外客户多于11月进行大量囤货,库存较为充足,采购意愿较弱,且据SMM调研了解,天然石墨自管制开始后审查较为严格,出口周期较长, 因此23年12月与24年1月天然石墨出口量较同期下降明显 。而部分已按要求递交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申请表及相关文件,并通过有关单位向商务部提交出口申请的订单 逐步于24年1月中下旬起获批,带动2月出口量有所回升,但仍低于往年同期出口量级,石墨管制法案得到良好执行。 随着市场回暖,海外客户库存有所消耗, 预计3月天然石墨采购量有所上升,天然石墨出口量继续增大。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梁育朔 021-20707892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 MM3月20日讯: 2024年1月, 中国人造石墨进口量为1,358吨,环比减少16%,同比增长30% 。进口均价方面,2024年1月, 中国人造石墨进口均价为68,047元/吨,环比下降11%,同比下降9%。 2024年2月, 中国人造石墨进口量为1,085吨,环比减少20%,同比增长3%。 进口均价方面,2024年2月, 中国人造石墨进口均价为77,680元/吨,环比升高14%,同比下降8%。 数据来源:SMM,中国海关 2024年1月, 中国人造石墨出口量为54,299吨,环比上升37%,同比提升12%。 出口均价方面,2024年1月, 中国人造石墨出口均价为7,587元/吨,环比降低13%,同比减少60%。 2024年2月, 中国人造石墨出口量为43,042吨,环比减少21%,同比提升17%。 出口均价方面,2024年2月, 中国人造石墨出口均价为12,363元/吨,环比升高63%,同比减少40%。 数据来源:SMM,中国海关 2023年12月,石墨管制法案正式生效。由于海外客户多于11月进行囤货,库存原料较为充足,12月采买力度较小;同时人造石墨与天然石墨在出口时都呈石墨粉形态,海关为防混淆,检查较为严格,人造石墨出口周期延长。在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下,12月人造石墨出口减量明显。2024年1月,伴随出口检查流程化、规范化,人造石墨出口效率提升,外加海外客户有一定年前备货需求,人造石墨出口环比增长。2024年2月,受春节假期影响,国内人造石墨生产减少,同时出口物流受限,为传统出口淡季,人造石墨出口量有所下降。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梁育朔 021-20707892
储能跨界的故事仍在继续。尽管2023年储能市场经历阵痛期,内卷加剧、产能过剩、价格战、行业洗牌……但万亿市场仍在,“挡不住的诱惑”让不少企业选择“逆风入局”。 电池中国获悉,日前,宝钢股份斥资3.8亿元,成立全资子公司上海宝钢新创享科技有限公司,入局储能。经营范围包括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储能技术服务等。 资料显示,宝钢股份由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独家创立,2000年1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全球领先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2023年4月,宝钢股份取向硅钢成功应用于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水光互补一期柯拉光伏电站项目建设。据了解,近年来宝钢取向硅钢团队参与了甘肃九墩滩光伏、大柴旦西台光伏电站等多个新能源发电项目。 同样积极“跨界”储能的还有富士康。上周,富士康科技集团宣布与旭智资本签署协议,合资成立绿能资产管理公司,并拟发起设立绿能开发基金,双方合资设立资本总额人民币20亿元的绿能资产投资公司,聚焦绿色发电项目,并规划发起设立目标规模人民币70亿元的绿能开发基金,携手布局太阳能、风能及配套储能等绿电产业,共同拓展中国大陆绿能业务。 据悉,富士康早在2011年就已入局新能源领域,主要聚焦光伏产业。此后,分别于2011年和2015年先后成立了2家新能源公司,并与南方电网等公司和佛山市等地方政府展开合作,共同建设光伏项目。2023年,富士康还入股了上海采日能源,持股比例2.39%,正式进军储能产业。 此外,中国工业风扇龙头企业——开勒股份,同样发掘了储能这片“沃土”。近日,其旗下公司安瑞哲能源注册新公司浙江安瑞哲储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涵盖电池销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合同能源管理、新型能源技术研发、电气设备销售、充电桩销售等。 据了解,开勒股份成立于2010年,2021年正式登陆深交所,且早在两年前便已瞄准储能市场。2023年6月,开勒股份推出了全液冷工商业储能产品“骐骥233”,储能容量233kWh,采用标准模块化设计,主打用户侧储能市场。 实际上,无论是宝钢、富士康还是开勒股份,都并非首次“跨界”储能。三家企业此前均涉足过储能领域,或参与光伏发电项目,或专注于用户侧储能市场,近期“不约而同”成立储能公司,均是对其储能领域布局的再次深化。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储能产业当前发展虽挑战重重,但增长前景确定且足够广阔。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有各行业巨头“跨界”储能,今年以来,已有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中国电建新能源集团等大型央/国企入局储能。据相关统计,目前入局储能的央/国企已达百余家。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未来央/国企或某些地方集团或将成为储能行业的主力。也有观点认为,地方政府+国企央企+民营企业相互配合,或将是未来储能行业的大趋势。 当下,多家央/国企除了作为业主投建储能项目外,更在积极建设或已投产储能电芯、Pack、系统集成等环节生产线,业务正迅速向上下游产业链铺展。 储能赛道早已拥挤不堪,储能电芯及系统价格持续走低,产能过剩的局面下,储能领域的竞争早已白热化。电池头部企业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储能板块已成为企业增速最快且最具发展潜力的板块,发展脚步正不断提速,头部效应明显增强。 富士康、宝钢集团、开勒股份作为具有相近业务的企业“跨界”储能并非毫无优势,只是行业洗牌本就在加速,面对当前尤为严峻的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也是必然。至于跨界者谁将突出重围,谁又将被淘汰出局,只能拭目以待。
“卷没有前途,(需要)扎扎实实做好我们的基本功(才行)。我觉得,我们应该回归到这个行业最本质的、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要去提高你的技术和质量水平。”在近期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上,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在演讲中对当下行业的竞争业态如是发表评论。 碳中和大趋势下,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400万辆,市占率快速增长到16%。从中国市场来看,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 不过,经过前几年的“高歌猛进”,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较过去几年明显放缓,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车企之间的价格战愈演愈烈。正如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所言,“行业进入一个惨烈的淘汰赛阶段。” 与此同时,动力电池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曾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求的动力电池预计在1000GWh,彼时行业的产能已经达到4800GWh;也就说产能过剩高达3800GWh。在供需不平衡的格局下,叠加车企“价格战”硝烟向上游传导,动力电池价格也“极卷急下”。 行业数据显示,磷酸铁锂方形动力电芯价格从2023年1月的0.82元/Wh,下跌至2023年12月的0.43元/Wh,降幅超过47%;三元方形动力电芯价格从2023年1月的0.92元/Wh,下跌至2023年12月的0.52元/Wh,降幅超过43%。短短一年时间,动力电池价格接近腰斩,可见市场竞争之惨烈。 二线电池企业竞争力也非常强 既然卷没有前途,那就唯有不断技术创新才是出路。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固态电池是新一轮电池技术和产业竞争的热点。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八研究所研究员肖成伟在演讲中指出,“通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有机电解液,可显著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基于固态电解质的高稳定性,有利于兼容更高电压的正极材料以及更高比容量的含锂负极材料,可进一步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 “固态电池我们也在做,锂金属电池这是亿纬锂能的本钱,我们一直是全球用金属锂最大的公司,锂金属电池我们当仁不让。”据刘金成透露,亿纬锂能的锂金属电池已经做到450Wh/kg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800多次,在一些特殊而较有前景的场景应用。 据蜂巢能源高级副总裁/技术中心主任张放南介绍,蜂巢开发了多元素掺杂材料包覆改性、干法自支撑膜电极、膜转印复合,电极绝缘、多层一体化集成等系列技术,突破了全固态电芯试制难题。目前蜂巢已经具备20Ah全固态电池的制备能力,能量密度达到380Wh/kg。 作为近年来迅速崛起的行业黑马,瑞浦兰钧董事长曹辉在接受电池中国网专访时表示,“在电池领域来讲,每一家都在做拼命的创新的工作。大家的距离差距本身不是特别大,创新里面谁走得快一点,局部的反超方面概率是非常高的。二线电池企业的竞争力也是非常强的。” 在曹辉看来,由于成本的降低和磷酸铁锂技术的改进,磷酸铁锂和磷酸锰铁锂电池将成为电池路线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介绍,瑞浦兰钧“问顶”技术助力LFP动力电芯在容量达175Ah时,体积能量密度超430Wh/L,实现16分钟超级快充;问顶345Ah储能电芯在保持统一尺寸下容量再度大幅提升,降本增效,为新能源电池行业树立新标准。 大圆柱电池是近年来行业广受关注的电池技术路线。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克电池、远景动力、国轩高科、力神电池、蜂巢能源、松下、三星SDI等国内外主流电池厂都在进行4680等大圆柱电池的研发、产品验证、产线建设。除了特斯拉外,宝马、蔚来、保时捷、江淮、东风岚图、戴姆勒、大众、小鹏、一汽等车企也均在布局大圆柱电池。 “发展高质量的动力电池,必须布局大圆柱电池。大圆柱能量密度可以做到越来越高,同时兼顾安全性。”比克动力首席科学家林建在演讲中表示。他透露,比克计划于2024年底先完成2.5GWh大圆柱电池的量产,后期产能将逐渐爬坡,2026年达产15GWh,2028年将达产30GWh。 动力电池充电“快跑”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再创新高,市场渗透率超过30%,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充电焦虑依然是主流消费者接纳电动汽车巨大的阻碍因素。 行业数据显示,全国超80%公用直流桩充电功率在150kW以下,这意味着,用户一般需要至少半小时把电动汽车电量充到80%。巨湾技研董事长黄向东指出,超快、极快充电是提升电动汽车接纳度和普及率的“对症良方”。 就市场应用车端来看,在常规400V整车电子电气架构上,极快/超快充电的低成本解决方案目前已经成熟。不少业内人士认为,2024年预计将成为800V高压快充系统纯电车型的井喷元年,售价20万以上的纯电动汽车将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已有40多款装配800V高压快充系统的电动车型。 “针对市场需求痛点,欣旺达布局了一系列产品,能提供超充生态产品解决方案。”欣旺达动力研发副总裁李阳兴在接受电池中国网专访时表示,公司于2023年发布了长续航、超快充、极速补能、安全耐久、高保值的其全球首款量产产品--闪充电池。采用4C NCM超级快充,支持电动汽车轻松续航1000公里,10分钟充至80% SOC,让“充电像加油一样快”。此外,欣旺达还在持续开发更高倍率的产品,5C~6C闪充电池开发顺利,内阻更低,散热性能更好。 作为超快充/极快充电池领域的领军企业,巨湾技研总裁裴锋在接受电池中国网专访时也透露,巨湾最早量产的超快充电池包在2022年便已装车,到目前为止单电池包最高里程达到18万公里,SOH保持在90% 以上,总行驶里程突破980万公里。去年6月,巨湾技研又推出自主研发的凤凰电池。 “凤凰电池有两个核心特点。一是不挑车型,不管你是400V电压,还是800V电压都可以。第二是不挑天气,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都不会打折。”裴锋介绍,按照计划,凤凰电池今年将在巨湾技研超快充动力电池专业工厂量产,年底装车配套。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新型技术路线的大圆柱电池,快充性能也非常优异。林建介绍说,比克大圆柱电池已经技术更迭到第三代,在全极耳技术的加持下,产品快充和安全等性能不断提升。目前,比克大圆柱三代支持4C快充, 25℃环境下,20分钟即可从10%电量充电至80%。 “在新的发展格局下,超充普及、光储充检检一体化应用是行业新的发展方向。”李阳兴指出,2023年成为EV超充启动的元年,2024年也将被视为快充标准落地元年。预计超充车的市占率将从2023年的3%,提升至2030年的52.5%。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