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09个
《科创板日报》7月7日讯: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并重塑着传统产业格局,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从制造业到金融业,从艺术创作到影视制作,AI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更激发了无限的创新可能。 AI目前如何与传统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升级? AI技术与其他技术(如金融、通信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融合会为产业带来了哪些新的机遇?AI大模型训练如何推动技术进步,并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AI在金融服务行业中有哪些创新应用与融合? 7月6日,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的“2024 Future Tech 100 未来之星创新项目路演”环节,举办了一场“AI驱动产业革新:探索技术融合与产业升级的新路径”为主题的圆桌讨论。 AI给传统行业带来大的变化 “很多人可能感觉不到AI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因为它没有外在的具体表象,但其实AI已经运用在金融的很多方面。”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总经理董宣忠在论坛上称,金融行业在中后台利用AI技术通过智能客服、智能投顾、智能风控、数字化平台服务等方式,大大提升了消费者体验并优化了业务流程。 据董宣忠介绍称,中国建设银行正在实施的方舟计划,实际上就是建设银行的金融大模型,其主要功能是对外改善客户体验、对内为员工赋能减负,方舟大模型协助的智能客服工单都是自动化生成,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此外原来商业银行客户经理撰写的客户尽职调查报告,也可以利用这个大模型进行内容生成,有利于提升授信效率。 “我们从2022年开始,在通话领域跟AI结合,推了一个5G智能化的项目。”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云通信事业部副总经理黄敏华在论坛上表示,通过与AI结合实现了通讯网络架构升级、媒体流开放以及与AI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进而推出了包括趣味表情、语音翻译、同声传译等功能在内的创新应用,并探索了AI在反诈骗领域的应用,有效提高了通话安全性和用户体验。 “大模型在通信领域的有重要应用前景,这将为通信产品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使其成为智能入口。”黄敏华说道。 易控智驾是一家专注于露天矿山运营的公司,据易控智驾战略副总裁林巧介绍称,该公司自成立以来便广泛应用AI技术,从初期使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进行环境感知,到现在采用大型模型处理复杂数据,并结合transformer等架构及多模态感知能力,成功实现在极端恶劣条件下的无人驾驶。 “春节要能源保供,以前的话,两百多台车需要四五百个司机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下作业,现在办公室喝着咖啡,盯着监控大屏就可以了。”林巧在谈到AI给行业带来的影响时说道,易控智驾已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最大的无人驾驶车队,目前共203台车辆,预计今年可以实现1000多台车在全国各大矿山跑起来。 AI商业化应用在哪? 现在行业有一个普遍的预期,今年年底或者明年会是AI应用浪潮的一个爆发点,那么最可能得到验证和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的会是怎样的呢? 对此,在董宣忠看来最终的应用就看他的性价比是不是能够超过原来的方式。他以银行的大堂经理能否用人形机器人代替为例,从技术的角度来说,目前通过银行专有的数据进行微调训练是可以实现的。但是从性价比以及对客户的体验来说,它目前可能不一定达到。 对于下一轮AI应用的爆发点是什么这个问题,董宣忠认为,这一轮AI的应用对数字产业的触动或者说内容生成行业的影响,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说是比较高的,应该是会加速替代的。 “这一轮AI真的非常热,我们公司也是也有一个词叫‘度日如年’,就是现在一天甚至都超过过去一年带来的新变化。”黄敏华说道,AI在这个行业里面是有成效的,包括在通话领域跟一些企业在销售话术管理尝试用大模型去做一些验证,成效还是很明显的。 在黄敏华看来,AI大模型未来在通话领域可以有一些广泛应用,大语言模型加上数字人会整个颠覆原现有企业的服务和销售体系,通过用数字人去代替原有的一些服务领域的工作,然后销售方面的后台的管理也可以通过大模型介入,这样在整个企业的销售服务领域都有很大的空间。 “AI能否规模化应用,更多的还是讲究你能否给产业带来价值,带来性价比的一个产品。”林巧在最后称。
2024年被业内视为“AI+硬件”元年,当前汽车、手机、PC等厂商相继入局,智能机器人、AI手机、AI PC、AI头戴设备等“新物种”涌现。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以下简称“WAIC 2024”)期间,智能终端为重点展区之一,微软、谷歌、戴尔、AWS、联想、阿里巴巴、蚂蚁集团、中信、百度、中国电子、中国电信(601728.SH)、中兴通讯(000063.SZ)、金山办公(688111.SH)等众多海内外玩家展出各自最新AI智能终端产品。 财联社记者观察到,此次中兴终端展出了六大AI应用场景,包括AI裸眼3D、AI同声传译与方言互译、AI安全反诈、AI智慧商务与创作、红魔魔方AI游戏,以及AI魔法影像等。同时,全球首款AI裸眼3D千元手机中兴远航3D、全球首款5G+AI裸眼3D平板nuiba Pad 3DⅡ,以及红魔AI游戏笔记本红魔游戏本16PRO等多款新品亦集中亮相。 WAIC2024期间,中兴通讯副总裁、终端产品中心主任罗炜接受了财联社记者专访。在罗炜看来,AI手机是AI终端的一大核心入口,未来智能AI终端将百花齐放,而跨设备生态互联是AI终端未来比拼的关键。 据了解,中兴终端围绕“AI for All”的产品战略和理念,基于星云大模型推出AI驱动的全场景智慧生态3.0,布局了全队列多形态的AI终端,涵盖手机、平板、笔记本、PC以及移动互联产品。另外在汽车生态领域,中兴RCU产品Y2002,集5G、V2X、MEC于一体,融合通信和算力功能,连接感知设备,通过100TOPS的AI处理,对人、车实现智能识别和提前预警,赋能辅助驾驶和智慧交通。 以下为采访实录: 财联社:在AI终端领域,手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终端之一。AI技术也成为驱动手机市场的新动力。中兴终端如何看待未来AI手机的市场前景?目前做了哪些布局? 罗炜:AI手机的便携性,可下沉至用户的各个场景,使其成为AI终端的一大核心入口。 据IDC 预测,2024 年全球新一代 AI 手机出货量将达1.7亿部,占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的近15%,较2023年的5100万部出货量大幅增长约 233%。而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预测,从2024年到2027年,生成式AI智能手机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73%,到2027年出货量将达到5.22亿部。 面对AI手机蓬勃的发展趋势,中兴终端进行了全场景、全档位、多形态的布局,践行“AI for All“,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前沿AI科技点来的便利。除了六大AI场景在手机上都有应用之外,中兴终端在各档位产品队列,都进行了AI技术的全面普及,不止有旗舰机,还有千元机、百元机;不止有直屏手机,还有小折叠等等。 财联社:从具体的AI功能上看,AIGC成为AI手机的技术热土。中兴终端在AIGC方面有什么创新?除了生成式AI,未来AI手机还将如何进一步发展? 罗炜:中兴终端在AIGC上持续创新精进,并且全面应用于语音类、文字类、图像视频等领域。中兴AI语音助手能协助生成多种类型的创作文案和素材,如朋友圈内容、短视频脚本,同时支持多种语言操控,从而大幅提升用户交互的便捷性。AI助写功能,能够将会议录音自动转换为会议纪要,在办公领域为用户带来高效便捷。在图像视频领域,AI魔法功能如AI写真、AI消除、AI扩图以及创新的AI隐容,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创意空间。 未来,AI手机将不仅局限于生成式AI功能。AI大模型的智能化还将进一步打通各个应用,让智能手机不再仅仅依赖于App,而是转变为以人为中心、以服务为核心,引领人机交互、手机全方位智能化体验进一步升级。 财联社:在几乎所有主流手机厂商都在卷AI的时代,中兴终端有什么优势?如何在AI的洪流中脱颖而出? 罗炜:行业的良性竞争,有利于推动AI技术的创新发展。中兴终端的优势首先在于,我们是AI领域的引领者。中兴终端很多AI技术的运用是行业首创,包括业界首个垂直影像大模型,全球首个AI 3D裸眼平板/首个AI裸眼3D手机,全球首次将AI技术应用于屏下摄像手机实现真正意义的全面屏等等。 同时,中兴终端也是AI普及者,把技术快速下沉到更广泛的用户。例如在努比亚小牛这款百元机上,可以体验到Neovision泰山AI影像、AI智慧语音等旗舰机才有的AI功能。在千元手机中兴远航3D上,也能体验到AI裸眼3D技术。 财联社:AI裸眼3D平板,中兴连续做了两代,今年还用到了手机上。为什么中兴坚持看好AI裸眼3D技术?如何推动AI裸眼3D的普及? 罗炜:AI裸眼3D给用户带来的体验是颠覆性的,它对于2D体验来讲是一种“降维打击”。根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预计到2027年全球裸眼3D显示器出货量将达1.4亿台,具备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增长空间。 今年,AI裸眼3D产品阵容的进一步丰富,技术的升级、体验的提升,以及价格的进一步大众化,都为AI裸眼3D的普及再向前推进了一步。 财联社:随着AI持续深入发展,AI的应用量和计算量也在扩大,一个显著的趋势是,AI处理重心正在从云端向终端稳步转移,走向端云协同。中兴终端是如何布局的? 罗炜:中兴终端构筑了芯端云一体化的AI智能平台——中兴星云智能。从包括芯片的基础设施到端侧AI子系统,再到云端大模型,基于AI智能体、端云协同和分布式服务的AI能力,完成全场景意图识别和数据穿透,带来高效、开放、智能的全场景AI体验。并且,有了全域AI安全策略的守护,用户可以放心享受AI服务。 财联社:AI终端的日益丰富,也让跨设备生态互联成为未来的新焦点。中兴终端对此有何考量?面向未来,AI智能终端还将如何进一步发展? 罗炜:AI技术在智能终端的应用,将经历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的过程,未来智能AI终端必定会百花齐放。由此,AI终端的融合发展也变得愈发重要,跨设备的生态互联也将成为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中兴终端将持续践行“AI for All”的产品战略和理念,依托全场景智慧生态3.0,以多终端智能互联和生态延展为核心,基于中兴星云OS系统,实现各业务接入统一的AI平台,整合大模型、大数据和3D技术,提供全场景联接、多维度感知和多端融合计算,覆盖运动健康、影音娱乐、商务出行、家庭教育和智能驾驶五大场景,为用户构建全生态、全场景的AI体验。
7月3日讯:据报道,作为上个月宣布的里程碑式协议的一部分,苹果公司将获得OpenAI董事会观察员职位,这进一步加强了两家公司之间的联系。 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负责人、前营销主管Phil Schiller被选中担任这一职位。这位知情人士说,作为董事会观察员,他不会以正式董事的身份任职。 今年6月,苹果宣布将在iPhone、iPad和Mac上提供ChatGPT,作为一整套人工智能功能的一部分。上述知情人士说,董事会的安排将于今年晚些时候生效,Schiller尚未参加任何会议。具体情况仍有可能发生变化。 据了解,虽然苹果高管经常担任其他公司的董事,但加入知名合作伙伴的董事会是罕见的。不过,在此前向滴滴投资10亿美元后,苹果确实短暂占据了后者的一个董事会席位。 与微软的“冲突” 值得注意的是,董事会观察员的角色将使苹果与微软相当,后者是OpenAI最大的投资者和主要的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商。该职位允许某人参加董事会会议,但不能投票或行使其他董事权力。不过观察员确实可以深入了解该公司的决策方式。 让微软和苹果同时列席董事会会议,可能会带来麻烦。几十年来,这两家公司一直是竞争对手关系。OpenAI的一些董事会会议可能会讨论该公司和微软之间未来的人工智能计划——微软可能希望Schiller被排除在外。 据了解,董事会观察员通常会在被视为敏感的讨论期间强制退出会议。 虽然Schiller并不领导苹果的人工智能项目,但他作为公司品牌管理者的经验丰富,使他非常适合担任观察员的工作。现年64岁的Schiller于2020年卸任营销主管一职。目前,他除了监管App Store之外,他还管理着公司的产品发布活动。在苹果之外,他是医疗技术公司Illumina Inc.的董事。 苹果AI大计 与OpenAI的合作是苹果整体人工智能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该战略还包括内部功能。其技术被称为“苹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它可以总结文章和通知,创建自定义表情符号和图像,并转录语音备忘录。该产品将Siri升级为一个智能数字助理,比现在的版本更具对话能力。但其中许多增强功能要到明年才会推出。 而且,至少目前来看,苹果与OpenAI的合作并不是一种“金钱交易”。此前有知情人士透露,苹果不会向OpenAI支付合作费用,而是通过苹果的分销系统推广OpenAI的品牌和技术。苹果认为,将OpenAI的品牌和技术推广到数亿台苹果设备上,其价值相当于、甚至大于金钱支付。 另一方面,就苹果而言,它获得了许多消费者迫切需要的聊天机器人功能。用户还可以在苹果设备上使用ChatGPT的付费版本,这可能会带来App Store费用。 此外,苹果仍在与Alphabet Inc.旗下的谷歌和初创公司Anthropic讨论向客户提供更多聊天机器人的事宜。它还在与百度和阿里巴巴集团讨论可能达成的协议,将其人工智能功能引入中国的设备。“苹果智能”将首先以美式英语发布,然后再向全球推广。
据中国信通院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5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3032.9万部,同比增长16.5%,连续三个月回暖。其中,5G手机2553.1万部,同比增长26.6%,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4.2%。 2024年1-5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1.22亿部,同比增长13.3%,其中,5G手机1.02亿部,同比增长20.3%,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3.9%。 2024年5月,国内手机上市新机型49款,同比增长53.1%,其中5G手机27款,同比增长145.5%,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55.1%。新机型推出提升换机需求,助推手机出货规模继续增长。
6月28日讯:日前苹果Vision Pro正式在国内上市。财联社记者走访了位于北京王府井的的苹果门店。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与海外版Vision Pro最大的差异在于,国行版出场自带简体中文系统,但仍需要等待到今年秋季才能更新到visionOS 2.0操作系统。Vision Pro国行版上市时就已经有了包括国内本地化的社交、影视娱乐以及协作软件适配,如微博、腾讯视频和钉钉。 苹果CEO蒂姆·库克表示,对于Vision Pro的定位是兼顾工作与生活的计算设备,以及产品(Vision Pro)起步的关键是,就是构建生态。 根据星矿数据不完全统计,上市企业中有36家企业业务范围涉及到了VR/MR内容制作与设备的研发。有开发者认为,下一代的Vision Pro对普通消费者的吸引还不够,但对于开发者而言,却存在机会。 Vision Pro预约名额已排到7月 在国行版Vision Pro正式上市前一日,苹果官网就已经上线了Vision Pro的详细介绍页面。包括本体在内,苹果还单独提供Apple Vision Pro旅行舱和蔡司光学镜片(近视镜片和远视镜片)两款额外配件供消费者选购。 与其他苹果产品展示和体验方式不同的是,消费者需在官网预约。苹果的门店零售团队将会提供30分钟的一对一服务,包括协助消费者进行佩戴和设置在内的Vision Pro各种功能等。 财联社记者从苹果官方查询后发现,目前北京、上海和深圳的预约体验名额基本已经排到了大约一周之后,即7月上旬。 在北京王府井的Apple Store,由于本次Vision Pro的正式上市,开店时间提前了2个小时,但店外并未出现人山人海排队的情况。首批入店体验用户为9人。 店内安排了八个体验位,在顾客体验之前,店员会为近视用户检测度数和定制体验用的镜片。每一轮的体验时长在半个小时左右。按照正常营业时间,Apple Store北京王府井店在早上十点至晚上十点左右,共12个小时。这意味着不考虑制镜时间,这家Apple Store一天最多能接待192名体验者。 据Apple Store门店店员介绍,店内只提供Vision Pro设备本体的购买,如需配置镜片需要在官网提供验光单,定制镜片。 根据财联社记者观察,在王府井Apple Store开店的一小时内,店内共计售出了四台设备,有三位是自媒体博主,另外一位是湖南卫视主持人杜海涛。 其中一名自媒体博主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之前购买过3台美版Vision Pro。这次购买国行版,一方面是支持Apple的产品,另一方面是因为相较于美版,国行版在保修上面更有保障。 杜海涛则表示购买Vision Pro是被之前的沉浸式视频体验所打动。 据悉,目前国行版的Vision Pro起售价为29999元,但海外版目前在购物平台上起售价为23000元左右,相当于8折。保修、语言以及是否能够下载本地应用,可能是阻碍消费者购买海外版的潜在因素。 Apple Store的店员告诉财联社记者,保修方面,与iPhone类似,Vision Pro在提供售卖区域是支持正常保修的。用户可以通过切换地区的方式,下载不同地区的Vision Pro应用。 Vision Pro入华前已构建应用生态 目前Vision Pro已经拥有超过2000款App,150万个兼容的iPhone和iPad应用程序。国行版上市之前,就已经有不少国内大企业开发了Vision Pro版应用,包括微博、抖音VR直播、咪咕视频、淘宝、腾讯视频、微博和钉钉等。 按照分类来看,首发vision Pro应用已经涵盖了社交、视频娱乐、购物、以及办公协作类应用。 微博CEO王高飞表示:“最新版本的微博App不仅支持虚拟空间的微博浏览体验,还带来了空间视频、空间照片体验以及4K视频的影院级享受,让你的微博世界更加生动立体。” 陌陌为Vision Pro打造了一款虚拟环境的社交产品inSpaze。基于空间音频,用户可以通过声音的方向在虚拟空间中识别谁在说话。inSpaze 还提供 12 种不同语言的实时翻译。 有消息称,微信发布的iOS8.0.43内测版的“Bulid信息”中就已明确表示兼容visionOS1.0,适用于AppleVisionPro。 记者了解到,腾讯视频、咪咕视频将会在Vision Pro上提供3D内容。腾讯视频还提供独有的《王者荣耀》电竞观看模式,该模式提供多机位视角、动态数据看板和3D沙盘;咪咕视频则提供全品类体育赛事,包括中超、NBA、CBA、五大联赛、WTT和UFC等,支持多场赛事同时观看,以及3D模型展示球员信息。 在电商平台方面,淘宝和京东已开发并上线了Vision Pro版的购物应用。用户可以在这两款App中可以浏览商品的3D模型,进行不同商品的同屏对比,既可以自行放大缩小查看商品细节,也可以选择1:1比例模拟物品在真实世界的大小,浏览真实世界的光影效果。 日前,财联社记者还获悉淘宝正和小米汽车、梅森马吉拉、魅可、美的等品牌进行“空间试车”、“空间试妆”、“智能家居”等深度合作。目前小米SU7已经在淘宝Vision Pro版首页开放“虚拟试车”预约。 京东则联合三星电视、卡萨帝冰箱、老板电器、哈曼卡顿、MORRORART等合作伙伴,实现了对众多场景的内容覆盖。 对于钉钉在Vision Pro的落地,钉钉总裁叶军表示,用户仅需使用 Apple Vision Pro 便可多屏工作,或在高铁上用简单的手势沉浸式地开会、观看影院级直播。“我们也将继续挖掘 Apple Vision Pro的更多性能和体验,共同探索空间计算的未来。” 此前蒂姆·库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称,苹果对于Vision Pro的定位是兼顾工作与生活两方面的,既可以用来观看娱乐节目,也可以展开多个大屏用于办公,未来还将会有更多的游戏登录到Vision Pro上。“我个人最喜欢的功能是Mac Virtual Display(虚拟屏幕显示)。” “它和普通计算机一样,使用场景非常广泛,”库克还补充道,“Vision Pro可以在设计、零售、装修、教育等场景服务落地。产品起步的关键是,就是构建生态。” 据悉,苹果在上海设置了AppleVisionPro开发者实验室,帮助开发者体验应用在visionOS、iPadOS或iOSapp在AppleVisionPro上的运行效果,并且无论开发者处于哪一阶段,他们都可以报名参与持续举行的新课程、研讨班、实验室和一对一咨询。 根据星矿数据不完全统计,上市企业中有36家企业业务范围涉及到了VR/MR内容制作与设备的研发。其中包括天娱数科、风语筑、丝路视觉、佳创视讯、奥拓电子在内的四家企业或申请Vision Pro开发机或开启了Vision Pro内容制作和开发。 不过近期也有消息称,苹果已经暂停了下一代顶级头显设备的开发工作,将会专注于“更便宜的头显”,其定价目标在1500美元-2500美元之间,接近目前高端iPhone的售价(顶配iPhone 15 Pro Max定价为1600美元,折合约1.4万元人民币)。 有开发者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开发过App之后,虽然Vision Pro不能像iPhone一样在消费市场高度普及,但仍然代表了未来计算机交互的发展方向:3D 化信息显示与交互。“我对改进后的Vision Pro下一代表示谨慎乐观,也许普通消费者目前不支持是正常现象,但开发者有一定机会。”
A股半年报行情打响,周三盘后披露上半年净利同比最高预增497%的诺泰生物次日 盘中触及20cm涨停 ,周二晚间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增的君禾股份次日 盘中触及涨停 ,同日披露业绩预盈公告的佰维存储次日 盘中最高涨超10% 。 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包括 诺泰生物、天马科技、宏华数科、奥特维、南芯科技、佰维存储、君禾股份、国航远洋、莱特光电、齐翔腾达和立讯精密 在内的11家A股上市公司 披露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告 ,上半年净利润均预喜。具体情况见下图: 具体到个股看,国内规模最大的甲乙酮生产企业齐翔腾达 以最高超6倍的业绩增速暂时领跑 ,其上周一盘后披露业绩预增公告次日一字涨停。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 净利润1.3亿元—1.5亿元,同比增长536.03%—633.88% 。齐翔腾达表示,报告期内,化工原料价格受供需关系影响出现小幅下降,产品盈利能力有所改善;随着经济复苏,需求逐步改善,产品价格开始出现回暖迹象, 部分产品价格同比上升 ;产品出口数量及金额同比大幅增长。 诺泰生物以 最高近5倍 的业绩增速紧随其后,其周三盘后披露业绩预增公告次日 盘中触及20cm涨停 ,并于周五盘中再度 最高涨超10% 。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1.8亿元到2.5亿元, 同比增长330%-497% 。据测算,预计Q2净利 环比增长72%-177% 。对于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诺泰生物表示,业绩增长得益于公司 自主选择产品的持续放量及收入占比提升 。 民生证券王班在6月21日研报中指出,诺泰生物在多肽原料药领域已经建立了多重优势,106车间多肽原料药产品技改项目顺利投产, 多肽原料药产能现已达吨级规模 ;美格鲁肽等多个长链修饰多肽原料药的 单批次产量已达10公斤以上 ,规模效应持续显现。公司未来业绩有望持续高速增长。 主营家用水泵出口业务的君禾股份周二盘后披露业绩预增公告 次日盘中触及涨停 ,其公告预计半年度净利润为3179万元至3785万元, 同比增加110%到150% 。君禾股份表示,海外市场自2023年第四季度以来有所回暖,下游客户需求持续复苏,公司同期 在手订单已恢复至历史较高水平 ,使得报告期内公司产品产销量、毛利率同比有效提升。 国内少数同时掌握NAND Flash、DRAM存储器研发设计与封测制造的企业佰维存储周二盘后披露业绩预盈公告次日 盘中最高涨超10% 。公司预计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2.8亿元至3.3亿元 ,上年同期亏损2.96亿元。对于本期业绩变化原因,佰维存储表示,主要系行业复苏,公司业务大幅增长。2024年上半年公司紧紧把握行业上行机遇,大力拓展国内外一线客户,实现了市场与业务的成长突破, 产品销量同比大幅提升 。公司在 存储解决方案研发、芯片设计、先进封测和测试设备等领域 不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半年度研发费用约为2.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70%。 在智能手机快充芯片相关领域占据市场领先地位的南芯科技周二晚间披露业绩预增公告 次日盘中最高涨超6%,并于周四盘中最高涨超8% 。公司公告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2.03亿元到2.21亿元, 同比增长101.28%到119.16% 。据计算,预计Q2净利 环比增长1%-18.8% 。南芯科技表示,报告期受到终端需求回暖的影响,公司业务规模扩大,持续推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公司 在手订单饱满 ,主营业务稳健增长。 华金证券孙远峰在6月19日研报中表示,南芯科技在智能手机快充芯片相关领域占据市场领先地位,其中 电荷泵产品位居全球第一 ,集成了协议/屏闪/正向充电/反向放电/Master Charger 等多种功能的超高集成度电荷泵芯片已在客户端量产出货。公司作为手机收入占比较高的模拟公司, 显著受益于AI手机带来的新增长空间 。 OLED终端有机材料生产企业莱特光电上周二盘后披露业绩预增公告次日盘中最高涨超6%。其公告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8106.47万元至1.04亿元, 同比增长85.32%至136.80% 。对于本期业绩变化原因,莱特光电表示,主要系OLED下游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公司OLED终端材料收入同比大幅增长 。
6月21日讯:在今日举行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HarmonyOS NEXT面向开发者启动Beta版,华为Mate 60系列、Mate X5、MatePad Pro 13.2英寸等多款设备即日开启升级。预计2024年8月面向消费者启动Beta升级,第四季度随着Mate70系列的上市,推出正式版。 此外,华为云在会上发布了盘古大模型5.0,包括十亿级、百亿级、千亿级、万亿级等不同参数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云还发布了盘古具身智能大模型,并现场演示了与乐聚机器人合作的夸父人形机器人,完成了识别物品、问答互动、击掌、递水等互动演示。 ▍纯血鸿蒙已实现全栈自研 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表示,纯血鸿蒙从内到外实现全栈自研。“鸿蒙是基于Open Harmony打造的全场景智能操作系统,这是一个源自中国、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 目前,鸿蒙生态设备超9亿台,HarmonyOS开发者数量已达254万。余承东透露,24年1-5月Pura 70系列发货量同比增长68%,旗舰手机发货量同比增长72%。 截至目前,头部5000个应用已加入鸿蒙生态,1500+应用已完成上架,余承东在现场特意感谢了抖音、美团、钉钉等主流APP厂商。 在会上,蚂蚁数科mPaaS也公布了鸿蒙生态的三方共建进展:华夏银行、广发银行、中石油、中国移动等200余App启动鸿蒙开发测试。据悉,蚂蚁mPaaS是数科旗下移动开发平台,此前已全量适配鸿蒙100余个SDK。 《科创板日报》了解到,中泰证券也推动旗下移动App中泰齐富通首批完成了鸿蒙原生应用开发,并在华为应用市场的“鸿蒙先锋应用专区”上线。中泰齐富通团队负责人介绍,鸿蒙版项目的后期建设,将实现四大功能的优化,包括基础服务功能覆盖、客群个性化功能定制、账户信息一体化展示及鸿蒙特色功能的深度适配。 不过,也有产业链相关人士对于鸿蒙完全脱离安卓后的生态建设表示了担忧。“一些海外的APP很有可能在纯血鸿蒙上用不了,包括一些小众的应用也面临同样的状况。完全脱离安卓以后,不可能所有的APP全都支持鸿蒙,所以仍会有很久的路要走。而鸿蒙在海外的推进和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也有待观察。” ▍盘古大模型5.0发布 现场展示人形机器人互动 盘古大模型5.0今日发布,包含不同参数规格的模型。其中,十亿级参数的Pangu E系列可支撑手机、PC等端侧的智能应用;百亿级参数的Pangu P系列,适用于低时延、低成本的推理场景;千亿级参数的Pangu U系列适用于处理复杂推理,可以成为企业通用大模型的底座;万亿级参数的Pangu S系列超级大模型是处理跨领域多任务的超级大模型。 在过去的一年中,盘古大模型已在30多个行业、400多个场景中落地,包括政务、金融、制造、医药研发、煤矿、钢铁、铁路、自动驾驶、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气象等领域。 会上,华为云发布了盘古具身智能大模型,支持机器人完成10步以上的任务规划,并且在任务执行中实现多场景泛化和多任务处理。盘古大模型还能生成机器人需要的训练视频。 张平安现场与人形机器人进行了对话互动,并完成了击掌、递水等动作。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华为云是与乐聚机器人开展合作,乐聚机器人董事长冷晓琨告诉记者,华为云、乐聚是在年初签署战略合作,共同探索“盘古大模型+夸父人形机器人”应用,双方将在工业和家庭两大场景同步推进。 张平安表示,除了人形机器人,盘古具身智能大模型还可以面向多种形态的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让它们帮助人类去从事危险和繁重的工作。 “正如大家所期望的,让AI机器人帮助我们去洗衣、做饭、扫地,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看书、写诗、作画。”张平安称。
6月14日讯:本周,苹果股价连涨三天,终于在美东时间周四取代微软,重新夺回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的头衔。这是投资者对苹果公司的增长及其在人工智能领域地位的信心有所改善的最好证明。 苹果重回“全球市值最大公司”宝座 就在本周一,苹果公司市值还排在英伟达之后,位居全球第三。 然而在过去三天里,苹果股价连续上涨,累计创下约11%的涨幅——这是自2020年8月以来苹果最大的三天涨幅。这三天的大涨使苹果市值增加了惊人的3239亿美元。这比标普500指数中绝大多数成分股的总市值都要大。 截至周四收盘,苹果公司市值来到了3.285万亿美元,略微超过微软公司市值3.282万亿美元,重新回到全球第一的宝座。 这是自今年1月以来,苹果在收盘时的市值首次超过微软,代表了华尔街最大市值股排行榜的最新洗牌。 Wayve Capital Management首席策略师里斯•威廉姆斯(Rhys Williams)表示: “人们高度相信苹果将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赢家,在这个市场上,如果你是人工智能领域的赢家,你的股价就会被大幅抬高…我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微软和苹果将在某种程度上展开竞争,英伟达也将成为竞争对手。” 赢AI者赢天下 点燃苹果投资者热情的是本周一召开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苹果在这场大会上公布了他们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一系列创新,并说服华尔街投资者,让他们相信消费者将愿意为此购买下一代iPhone,从而刺激苹果的销量增长。 人们对于苹果的增长反弹已经期待已久,在今年第二财季,苹果收入下降4.3%,是过去六个季度中第五次出现收缩。 美国银行分析师Wamsi Mohan在报告中写道: “(苹果)人工智能功能可能会推动多年的升级周期,包括老用户加速旧机换新、更多的新用户切换至苹果,以及平均销售价格的提高…苹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可以推动一个重大的升级周期,而市场此前的普遍预期太低了。” 年内涨幅仍落后于其他科技巨头 今年5月初,苹果发布了一份积极的季度报告,当时苹果还宣布了一项1100亿美元的回购计划,这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回购计划。然而,由于市场此前始终对苹果增长前景存在担忧担忧,苹果相对于其他大型科技公司的股价涨幅此前也一直受限。 截至本周四,苹果年初至今的累计涨幅达到11%,仍然低于纳斯达克100指数16%的涨幅。 涉及人工智能的股票,例如微软、亚马逊、Alphabet Inc.和Meta Platforms Inc.等,今年的表现都超过了苹果。而英伟达更是一骑绝尘,年初至今股价累计飙升超过160%。
2024第22届CEE亚洲消费电子展将于6月28日到30日在北京举办,大会由5大主题峰会及6大行业论坛组成,内容覆盖消费电子、健康科技、5G、人工智能、智能家居、物联网、机器人与无人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出行等领域的热点话题、发展趋势及优秀案例。 招商证券鄢凡认为,消费电子产业链景气度已在触底回升。分阵营看,安卓阵营库存健康并呈现弱复苏,关注华为回归带来的格局变化,苹果方面,鄢凡预计Q2iPhone整体备货较佳,去年基数低,同比来看有望保持增长;创新来看,GPT-4o以手机/PC为载体展示了更具可用性的AI语音助手功能,增加了视频交互、情绪识别等实用功能,有望驱动手机等端侧AI创新的进一步升级,此外苹果6月WWDC是否推进AI布局引发关注,Canalys预计24年AI手机出货占比5%。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蓝思科技是消费电子玻璃盖板龙头,掌握玻璃盖板核心技术,玻璃盖板在国内占据主导地位,与苹果、三星、小米等国内外知名品牌深度合作。 歌尔股份以微型声学元器件起家,在“零整协同”战略指导下逐步形成精密零组件、智能声学整机和智能硬件三大业务矩阵,覆盖苹果、华为、小米、Meta、索尼、Pico等全球知名品牌客户。
6月11日讯:美东时间周一,苹果在WWDC 2024大会上公布了万众期待已久的人工智能战略。 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等多位高管们在近两个小时的演讲中,介绍了全新的“苹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技术,并介绍苹果如何将人工智能整合到包括Siri在内的一系列应用程序中,并将OpenAI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引入其设备。 然而,尽管大会气氛火热,但华尔街却对此次发布会态度冷淡。在周一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科技巨头多数走高的情况下,苹果股价却收跌近2%。多数分析师对于苹果公布的人工智能战略,只给出了“不好不坏”的评价。 苹果的发布“没有让人失望” 在苹果WWDC发布会后,Wedbush分析师丹尼尔·艾夫斯第一时间发布研究报告称,苹果智能手机“改变了苹果公司的游戏规则”。” 这位一向热衷于吹捧科技公司的分析师表示:“我们相信,苹果的人工智能战略将利用其黄金用户基础”,其新的人工智能更新将推动iPhone 16的发展。 艾夫斯对于苹果此次WWDC大会更新的评价是“没有让人失望”。他表示,苹果的新个人智能系统“通过向其软件注入这项技术,升级现有的应用程序,使它们更有用,并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的力量创造更直观的体验,从而使个人产品变得更有用。” 艾夫斯还指出,苹果对隐私的重视以及与OpenAI的合作关系,他重申了对苹果股票的买入评级。 更多分析师冷眼以待 不过,相比于艾夫斯的热情赞扬,更多华尔街分析师的态度偏向冷淡。 Forrester分析师迪潘詹•查特吉(Dipanjan Chatterjee)表示:“这次大会没有任何东西能推动苹果品牌走在我们预期的前进轨道上……苹果智能确实会以一些有意义的方式取悦用户,但它只是让苹果赶上同行,但不会超过他们。” 分析师认为,和微软等其他科技巨头不同,苹果将其AI功能定位的服务对象是消费者,而非企业,这带来的推广难度可能会更大,因为苹果需要说服其超过10亿用户——其中大多数都不是科技爱好者——相信AI技术的必要性。 PP Foresight的分析师兼创始人保罗•佩斯卡托雷(Paolo Pescatore)表示:“在这场早期的竞争中,Alphabet和微软,在采取初步行动之后(由于他们的云资产)处于更好的状态。” 此外,苹果仍然过度依赖iPhone的销售。然而,一些分析师预计,新的人工智能功能不太可能在短期内提振iPhone的销售。 Forrester分析师查特吉表示:“或许,搭载Siri技术的全新升级版苹果智能设备能够止住近期苹果设备收入的大幅下滑,但却不足以吸引一批新的追随者。” Global X分析师Tejas Dessai补充道:“投资者显然希望苹果在人工智能方面采取更全面、更雄心勃勃的战略。”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