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797个
》查看SMM钢铁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点击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6月7日SMM煤焦讯, 焦煤市场: 吕梁低硫主焦煤报价1650元/吨,暂稳。临汾低硫主焦煤报价1700元/吨,暂稳。唐山低硫主焦煤报价1710元/吨,暂稳。 山西吕梁个别煤矿因为股权问题处于停产状态,复产时间待定,涉及年产能570万吨,部分煤种供应有所收紧。其余煤矿开工暂稳,但下游签单意愿较差,煤矿成交减少,库存有所增加,部分煤种价格走弱。 焦炭市场: 一级冶金焦-干熄全国均价为2360元/吨。准一级冶金焦-干熄全国均价为2186元/吨。一级冶金焦-湿熄全国均价为1906元/吨。准一级冶金焦-湿熄全国均价为1808元/吨。 供应端,多数焦企生产积极性一般,维持原有生产状态,个别焦企因为利润亏损及库存压力较大的原因减产 需求端,近期钢材价格走强,钢厂利润得到修复,部分低焦炭库存钢厂有补库行为,但终端需求依旧偏弱,钢厂对焦炭采购偏谨。 综合来看,钢材消费仍有走弱预期,多数钢厂对焦炭采购偏谨慎,但焦煤竞拍流拍比例减少,焦煤价格涨跌互现,对焦炭现货价格有一定支撑,短期焦炭市场或暂稳运行。
》查看SMM钢铁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点击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6月6日SMM煤焦讯, 焦煤市场: 吕梁低硫主焦煤报价1650元/吨,暂稳。临汾低硫主焦煤报价1700元/吨,暂稳。唐山低硫主焦煤报价1710元/吨,暂稳。 煤矿维持正常开工,下游对焦煤采购积极性一般,部分煤矿库存呈现累积趋势,报价小幅下调,在焦煤需求偏弱的格局下,部分煤种价格或继续承压下行。 焦炭市场: 一级冶金焦-干熄全国均价为2360元/吨。准一级冶金焦-干熄全国均价为2186元/吨。一级冶金焦-湿熄全国均价为1906元/吨。准一级冶金焦-湿熄全国均价为1808元/吨。 供应端,近期受多重宏观利好因素提振,焦炭市场悲观情绪有所缓和,期货盘面反弹,但部分焦企陷入亏损,生产积极性一般,焦炭整体供应有收紧预期。 需求端,受环保限产政策影响,唐山区域内钢厂烧结限产0-30%不等,秦皇岛多企业钢厂烧结停产。部分低焦炭库存钢厂补库需求仍存,但钢材市场淡季来临,且大多数钢厂焦炭库存处于中高位,对焦炭采购积极性一般。 综合来看,受市场淡季影响,钢厂对焦炭采购多按需采购,部分地区焦企有累库现象,焦炭供应延续宽松态势,但钢厂盈利因为钢材价格上涨得到部分修复,焦炭市场看跌情绪减少,预计短期焦炭市场或稳中偏弱运行。
6月1日,国资委在广州组织召开部分中央企业迎峰度夏能源电力保供专题会,会议要求,煤炭、石油石化企业要着力提高电煤和天然气供应能力,发电企业要应发尽发、多发满发,电网企业要坚守电网安全生命线和民生用电底线,全力保障迎峰度夏能源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查看SMM钢铁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点击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6月5日SMM煤焦讯, 焦煤市场: 吕梁低硫主焦煤报价1650元/吨,暂稳。临汾低硫主焦煤报价1700元/吨,暂稳。唐山低硫主焦煤报价1710元/吨,暂稳。 煤矿正常生产出货,前期一波去库处理,库存压力暂不明显。但终端采购再度谨慎,下游需求走弱,逐步进入累库阶段,焦煤价格无法得到支撑,仍以看跌为主。 焦炭市场: 一级冶金焦-干熄全国均价为2360元/吨。准一级冶金焦-干熄全国均价为2186元/吨。一级冶金焦-湿熄全国均价为1906元/吨。准一级冶金焦-湿熄全国均价为1808元/吨。 供应端,随着焦炭10轮降价落地,焦企利润进一步收窄,部分焦企因为利润问题,已经执行限产计划,不过目前整体供应依旧宽松,焦企积极出货。 需求端,终端钢材市场淡季来临,钢厂生产积极性下降,对焦炭需求减弱。 综合来看,市场情绪比较悲观,看降后市,钢厂仍谨慎按需采购,短期焦炭市场继续弱势运行。
中国铜产业之电解铜市场研究 铜作为大宗战略物资的一种,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原料,兼具商品属性与金融属性。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铜材生产国和消费国,铜材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十四五规划以及高质量发展中对于与铜相关的产业提出明确的发展方向及目标。本文介绍国内电解铜目前市场供需情况,结合当下政策分析未来中国电解铜趋势以及主要应用领域。 中国电解铜供应分析 中国是电解铜主要生产国家,也是全球电解铜产量贡献最大的地区。2022年中国电解铜产量为1028万吨,占全球比重达到42%。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电解铜制造技术也越来越成熟,故电解铜产量也稳步上升。2018年电解铜产量从800万吨增长至873万吨,增幅较为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当年中国铜冶炼项目集中投产,故其增速较快,2018年之后增速趋于平稳,年均增长保持在4.2%。 (图1:2017-2022中国电解铜供应情况,单位:万吨) 随着中国电解铜新增产能的逐步释放,预计2023E-2026E年电解铜产量将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但增速逐渐放缓。供应方面,由于国内铜资源储备并不算多,这导致电解铜产量增长受到限制,根据未来铜企业扩建产能计划,预计至2026年中国电解铜产能将达到1,555万吨,产量将达到1,243万吨。虽然我国电解铜产量增长速度高于消费需求增速,但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的发展局势,对进口产品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 (图2:2023E-2027E 中国电解铜供应发展趋势,单位:万吨) 中国电解铜需求分析 电解铜终端需求应用广泛,据SMM统计,2022年中国电解铜终端需求总量为1456万吨,其中电力行业的铜需求量占比最大,约占46%,家电占比约 14%,交通运输约占 12%,建筑以及电子行业分别占比8%和9%。 (图3:2022年中国电解铜终端下游需求占比,单位:万吨) 电力行业的需求仍是未来铜消费增长的核心力量,随着双碳政策目标的推行下,新基建、清洁能源或成为国内电解铜需求增量的新亮点。电源结构将加快向清洁低碳转型,未来电源投资步伐将继续加快,风电、光伏发电仍将成为新增电力装机主体。根据《国电十四五总体规划及 2035 年远景展望》我国电力结构将由传统化石燃料为主向清洁低碳可再生能源电力转变,其中电网及相关产业投资近 6 万亿元;预计在十四五期间电网电源投资完成额总量或分别至 3.03 万亿及 1.94 万亿,而风电及光伏是核心投资领域,考虑到每 GW 风电耗铜 8600 吨,每 GW 光伏耗铜 5200 吨,风电光伏每年累计新增用铜量或为 52.13 万,预计电力行业在十四五期间的耗铜总量或为 3442 万吨,较十三五期间有约 20.4%的增长。 建筑板块,根据中国社科院《中国农村发展报告》预计,至 2025 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 65.5%;根据国务院《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 年)》,至 2030 年城镇化率 70%。考虑到 2020 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达 63.89%(较计划 63.4%超额完成 0.49 个百分点),结合建筑业单位面积每增加一平米平均耗铜 0.28kg(据国土资源部《铜下游行业未来需求》)的行业数据,预计到 2026 年建筑行业用铜量保守估计会达到 120 万吨,年均 1.1%的铜消费增幅。 交通版块,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202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 20%,新能源汽车用铜量在传统内燃机汽车的基础上将是全方位的增加。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池与充电功能都需要大量用铜,新能源汽车所带动的汽车智能化所提升的汽车电子,也将增加铜的使用量。SMM预计2026年在国内政策的引导下,交通运输用铜量约245万吨。未来在新能源汽车的支撑下用铜量可期。 家电行业中,空调铜消耗量占约80%,未来随着空调行业的产销规模受能效新政实施及全面完成《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的目标而有望进入新的扩张期。预计 2023-2026 年的空调产量或有年均 6%左右的增速,即空调行业的用铜需求至 2026 年或会达到 168.8 万吨,即家电整体耗铜量或达到 211万吨。 机械板块,随着疫情持续恢复,预计消费类电子产品需求将回归常态,基建投资托底经济信号趋势早已走弱,但5G通讯兴业、新能源汽车电子对铜的需求仍将保持健康匀速增长,预计到2026年我国电子行业耗铜量将达到147万吨,同比增速2%。 (图4:2023E-2026E 中国电解铜终端需求趋势,单位:万吨) SMM 是中国专业有色咨询领域的信息提供商,咨询产品主要包含行业供需价格分析、供应链管理分析、市场调研、驻场研究、专业行研报告、定制研报、产业规划书、行业白皮书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报告进行季度、半年度、年度更新等。 具体咨询需求请联系: 有色咨询经理 邓晨阳(17789717229)
SMM6月2日讯:安徽省地处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东连江苏省,西接河南省、湖北省,东南接浙江省,南邻江西省,北靠山东省,具有较好的地理位置优势,并逐步发展形成再生铅、铅蓄电池生产大省。 2023年5月24-26日,上海有色网(以下简称SMM)考察团一行赴安徽阜阳太和、界首、淮北等地调研再生铅及蓄电池产业情况。 调研企业如下: 据悉,2022年,经阜阳市委市政府批准,由界首市田营科技园和太和县肖口新能源产业园整合成立了阜阳首太新能源产业园,是以新能源(电池)回收再制造为主导产业的专业化、特色化园区。 目前,阜阳首太新能源产业园正在积极构建“1+1+1”的产业体系,即巩固铅、发展锂、谋划下一代,具体而言就是持续做强铅酸电池循环利用基础产业、重点发展锂电池循环利用主导产业、前瞻布局下一代电池和电动车装备生产未来产业。 SMM调研过程中,多家再生铅企业提及“进来一只旧电瓶,出去一只新电瓶”的闭合式循环经济模式。随着新增产能投产,今年该地区再生铅年产能将超过200万吨、蓄电池年产能约1亿只。以阜阳首太新能源产业园为例,该园区已形成了以天能集团、南都电源、理士国际、骆驼集团、雅迪科技等几大龙头为主的铅酸电池生产及综合回收利用产业,并延伸发展新能源电池综合回收利用产业,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大、最集中的再生铅绿色回收利用基地和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示范基地。 而从企业自身角度看,又因当地高度集中的再生铅产能,再生铅企业面对的内外竞争环境恶劣,在原料采购和成品销售方面腹背受敌,废料采购成本全国最高,而再生铅出售价格却并非最高。对内,再生铅企业集中,对于废料的争抢长期存在;对外,安徽毗邻河南,近年来以河南济源地区为代表的铅冶炼新扩建产能快速释放,其废电瓶处理能力攀升,与安徽地区形成明显的竞争关系。以废电瓶-电动为例,安徽地区采购价格高于其他地区50-200元/吨不等。 近年来,再生铅新扩建产能快速释放,产能过剩矛盾激化,倒逼再生铅行业利润逐年下降。在此背景下,安徽地区再生铅企业纷纷布局多金属综合回收利用项目,在回收铅的基础上,对于有价值的材料,包括塑料、锡、硫酸、铋、银等副产品进行深加工,提升产品回收提炼的附加值,与其他产品较为单一的再生铅企业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同时部分再生铅企业向产业链横向发展,发力锂电回收利用。
钛精矿 本周钛矿价格持续平稳运行,攀西地区钛精矿(TiO2≥46%)市场主流报价为为2100-2200元/吨,攀西地区钛精矿(TiO2≥47%)主流报价为2350 -2400元/吨。经过前几轮的快速下调,供应端积累较多挺价情绪,市场报价再降意愿有限。从攀西地区钛矿企业了解,受终端钛白粉行情低迷影响,钛矿需求下降明显,市场询盘寥寥,由于多日的下调价格,供应端利润压缩严重,个别钛矿选厂降低自身开工率,考虑到钛矿选厂利润压缩严重,预计后续钛矿价格降幅较为有限。 高钛渣 本周钛渣价格维持弱势,市场报价9100-9500元/吨。由于目前终端市场需求低迷,钛渣近期出货受阻,某钛渣企业负责人表示,进入6月个别钛渣企业出现累库情况,市场询盘偏弱,在钛矿原材料价格低迷的影响下,不排除后续价格下行调整的可能,预计后续钛渣市场报价或面临下行调整。 钛白粉 本周国内钛白粉价格维持弱势,锐钛型钛白粉市场价格有所下调,截至本周五国内金红石型钛白粉主流报价15500 -16500元/吨;锐钛型钛白粉主流报价13000 -14000元/吨,较上周五下调500元/吨。目前国内钛白粉行情低迷,部分钛白粉企业出现减停产企业,某大型钛白粉钛白粉企业销售人员表示,钛白粉跌势并没有得到缓解,仍有低价货源不断流出,预计后续钛白粉仍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SMM将持续关注后续现货市场成交变化情况。 四氯化钛 本周四氯化钛市场维持平稳,截至本周五,四氯化钛(99.9%)市场主流报价为7200-7500元/吨。因下游海绵钛需求走弱且钛矿价格低位盘整,四氯化钛需求端和成本端同时走弱,四氯化钛价格支撑乏力,预计后续四氯化钛价格弱势运行,SMM将持续关注后续市场成交变化情况。 海绵钛 本周国内1级海绵钛市场报价持平,市场报价在6.9万/吨。目前民用海绵钛市场供应宽松,价格竞争较为激烈,市场报价混乱,考虑到近期镁价有所松动,海绵钛企业运行压力下降,预计后续海绵钛价格维持稳定运行,S MM将持续关注后续价格变动情况。 》查看SMM钛每日报价
》查看SMM镁现货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SMM6月2日讯,随着本周前期镁锭价格降至下游采购意向区间之内,市场成交量有所好转,市场报价顺势止跌上扬,截至本周五府谷地区90镁锭市场主流成交价格在22000元/吨附近,较上周五下降1000元/吨。 由于近期低价镁厂库存得到有效去库,镁锭市场低价货源明显减少,同时随着镁锭价格持续走跌,现货镁锭价格经达到部分下游采购的心里价位,为提前锁定利润,防止镁价触底反弹,下游需求持续放量,主产区镁锭去库效果较为理想。 从主产区镁厂处了解,镁下游需求表现整体仍然欠强,在低价镁厂库存得到有效去库后,市场低价货源减少,在价格反弹前期,市场成交也有小幅跟进,只是随着镁价跳涨至22000元/吨以后,市场接受度明显下滑,市场交投重归稳定。某大型贸易商表示,此轮交投参与者多是5月价格暴涨以后超出采买价格上限的贸易商以及下游,考虑到目前铝价持续走跌,煤炭硅铁价格支撑不足,镁价后续上行动力较为有限。 SMM分析认为,当前煤炭、硅铁价格持续不振导致镁锭价格成本端支撑羸弱,考虑到随着时间进入6月,海外夏休季的到来或有一些订单提前释放出来,以及镁价较前期大幅下降,下游成本压力有所减轻,利好市场需求释放,预计后续镁锭价格维持低位盘整态势。 》点击查看SMM镁现货历史价格
SMM6月2日讯:多家新能源车企连接公布了5月份的交付数据,除少数几家车企外,5月多数车企的交付都实现了较为明显的同环比上涨,其中有四家车企交付站上一万辆大关。在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受燃油车降价冲击,市场行情整体偏冷的大背景下,多数车企销量逐步恢复正轨。数据显示,比亚迪5月实现交付23.9万辆,当月交付环比上行14.1%,同比上涨110%。在打破此前比亚迪在2022年12月单月售出23.52万辆记录的同时,继续一骑绝尘领跑新能源汽车交付榜。广汽埃安5月交付达4.5万辆,环比增长10%,同比增长114%,位列第二。值得注意是,理想汽车5月实现交付2.82辆,环比增长10%,同比增长146%,销量向三万大关逼近的同时逐渐与身后一众造车新势力拉开差距。整体来看,在国六B政策非RDE延期政策发布之后,市场情绪有所好转,预计后市需求仍将稳定增长。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周致丞021-51666711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