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0个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3月27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京会见来访的荷兰外贸与发展合作大臣范吕文。双方重点就光刻机输华和加强半导体产业合作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参加会见。 王文涛表示,今年是中荷建立开放务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十周年。在两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中荷经贸关系稳步发展。中方赞赏荷方坚持自由贸易,视荷方为可信赖的经贸伙伴,希望荷方秉持契约精神,支持企业履行合同义务,确保光刻机贸易正常进行。要防止安全泛化,共同维护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双边经贸关系持续健康发展。 范吕文表示,荷兰以贸易立国,主张自由贸易,高度重视对华经贸合作。中国是荷兰最重要的经贸伙伴之一,荷兰愿继续做中国可靠的合作伙伴。荷兰出口管制不针对任何国家,所做决定基于独立自主的评估,并在安全可控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期待两国进一步拓展绿色转型、养老服务等领域合作。
据媒体报道,在极右翼政党崛起后,荷兰政府正努力留住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避免该公司因反移民政策将业务转移到另一个国家。 报道称,荷兰政府已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组,旨在避免阿斯麦在海外扩张。该工作组将寻求解决阿斯麦对一些问题的担忧,包括其吸引外籍员工的能力、日益严重的电网拥堵以及对氮排放的限制。 据悉,阿斯麦已向荷兰政府表示,它对能否在荷兰取得商业成功感到担忧。 在去年11月的荷兰议会选举中,极右翼的自由党赢得了最多席位,一跃成为众议院第一大党。这是荷兰历史上首次出现极右翼政党成为众议院第一大党,该国政坛也很可能出现首位极右翼首相。 荷兰自由党领导人海尔特·维尔德斯被称为“荷兰特朗普”,素以反移民等极端立场而闻名。 在自由党赢得大选后,阿斯麦首席执行官彼得·温宁克警告称,阿斯麦高度依赖熟练的外国劳工。 温宁克今年1月表示:“限制劳动力移民的后果是巨大的,我们需要这些人来进行创新。如果我们在这里找不到这些人,我们就去其他可以发展的地方。” 阿斯麦在荷兰有2.3万名员工,约有40%的人不是荷兰人。 作为欧洲最大的科技公司,阿斯麦从全球各地采购零部件,但目前在荷兰的费尔德霍芬组装机器。 据悉,虽然阿斯麦很难搬迁总部,但法国可能是该公司扩张的目的地。 近年来,由于荷兰税收政策发生不利变化,能源巨头壳牌和消费巨头联合利华都将总部从荷兰搬迁到了英国伦敦。
光刻机是半导体制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设备,我国光刻机设备几乎完全来自进口,而荷兰掌握着世界最先进的光刻机技术,也是我国光刻机第一大进口来源国。2023年,随着荷兰加入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阵营,我国半导体产业又一次面临重大挑战。 基于此,集微网将通过数据详细解读我国光刻机从荷兰进口情况,并发布《中国半导体海关进出口数据-光刻机荷兰进口额》。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我国光刻机进口总额87.54亿美元,同比增长120.9%,其中,从荷兰进口额72.3亿美元,同比增长183.8%,荷兰进口额占进口总额82.6%,同比增加18.3个百分点。 2023年爆发式增长 据集微咨询(JW Insights)统计,2015年-2023年,我国从荷兰进口光刻机总额217.38亿美元,进口总数915台,平均每台超过2300万美元。在此期间,进口金额每年持续增长,2018年起同比大幅提升,2019年和2022年有所回落,2023年大幅度增长。 我国从荷兰进口的光刻机几乎完全来自阿斯麦。2015年-2023年,阿斯麦中国大陆销售总额232.42亿美元,2023年,销售额为80.1亿美元,同比增长157.6%。 沪鄂京进口额位列前三 按国内分注册地进口情况看,2023年,共有13个省市进口了光刻机,其中进口量前五的是上海市(15.07亿美元)、湖北省(14.24亿美元)、北京市(12.25亿美元)、广东省(10.2亿美元)和安徽省(9.85亿美元),占比分别为20.84%、19.7%、16.94%、14.11%和13.62%,合计占比85.22%。 我国各省市光刻机的进口量往往能反映该地区晶圆厂规模及产能情况。据集微咨询(JW Insights)统计,上海地区主要有中芯国际、积塔、上海台积电、华虹、鼎泰匠心、上海格科微、Diodes;湖北有武汉新芯、长江存储;北京地区有中芯国际、长鑫存储、赛微电子、燕东微电子;广东地区有中芯国际、广州粤芯、广州增芯、润鹏半导体;安徽地区有晶合集成、长鑫存储等。 下半年起大幅提升 从各月份来看,2023年全年进口额从6月份起开始大幅增长,9月份进口额最高,12月份次之。集微咨询(JW Insights)分析师表示,荷兰于2023年6月份宣布了出口管制禁令将于9月起实施,根据相关出口法规,自2024年1月1日起,中国大陆的企业将很难获得出口许可证,因此不少企业在此前突击进口光刻机以满足产能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荷兰贸易部长Van Leeuwen表示,由于担心ASML的芯片制造设备被用于军事目的,荷兰政府近期已经决定撤回ASML对中国出口部分产品的许可证。 附注: 本文数据统计口径:中国海关编码为“84862031”和“84862039”,商品名称为“制半导体器件或集成电路用的分步重复光刻机”和“其他投影绘制电路图的制半导体件或IC的装置”的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情况。根据海关总署进出口税则商品及品目注释,该这两类为制造半导体器件或集成电路用的机器及装置中的光刻设备。 光刻设备,用以将电路图案转印到涂有光刻胶的半导体晶圆表面,例如: 1.在晶圆上涂布光刻胶用的设备,包括将液态光刻胶均匀地涂布在晶圆表面上的旋转涂胶机。 2.对已涂布光刻胶的带电路图案(或部分图案)的晶圆进行曝光的设备: (1)使用掩膜版或光掩膜,并将光刻胶曝光(通常用紫外线),有时用X射线: ①接触式光刻机,曝光时掩膜版或光掩膜与晶圆相接触。 ②接近式光刻机,类似于接触式光刻机,只是掩膜版或光掩膜与晶圆之间不发生实际接触。 ③扫描光刻机,采用投影技术,对扫过掩膜版与晶圆的一条连续运动的狭缝进行曝光。 ④分步重复光刻机,采用投影技术,每次曝光晶圆的一部分。可将掩膜版缩小或1:1地对晶圆进行曝光。增强措施包括使用受激准分子激光器。 (2)晶圆直接写入设备。这类装置不使用掩膜版或光掩膜进行操作,而是采用自动数据处理设备控制的“写入电子束”〔例如,电子束或称E-束、离子束或激光〕将电路图案直接“绘制”在涂布光刻胶的半导体晶圆上。
高数值孔径EUV光刻机是全球芯片制造商都在等待的下一代尖端半导体制造设备,而这一有双层巴士那么大的机器终于迎来了“初次曝光”。 据荷兰阿斯麦公司周三证实,新型光刻机已经首次将光线投射到晶圆之上,完成了基本功能验证,公司下一步将继续测试和调整系统,以发挥出设备的全部性能。 光刻系统使用聚焦光束来绘制计算机芯片的微小电路,而阿斯麦的高数值孔径EUV工具预计将帮助生产新一代更小、更快的芯片。 据悉,第一个高数值孔径光刻机将座落于荷兰Veldhoven的阿斯麦尔实验室,第二个光刻机则正在美国俄勒冈州希尔斯伯勒附近的英特尔工厂组装。 英特尔技术开发主管Ann Kelleher周二曾在一次活动中率先透露了这一设备的最先进展,称已经看到晶圆上雕刻图案的第一道光。英特尔此前还指出,该公司计划在其14A代芯片的生产中使用该生产设施。 而包括台积电和三星电子在内的全球顶尖半导体制造商则预计在未来五年内部署该设备。 巨无霸 高数值孔径EUV光刻机是打造下一代尖端芯片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不仅帮助节省芯片的能耗,还将进一步提高芯片的性能。 阿斯麦的高数值孔径EUV光刻机代表了公司技术的巅峰,每台设备重达150吨,需要250个集装箱运输,运到客户手里后还要再由 250 名工程师花费六个月的时间组装。 据悉,新型设备可以将晶体管密度提高至现有水平的2.9倍。而这一技术突破对于人工智能芯片来说至关重要。 据阿斯麦此前透露,该公司已经收到包括英特尔及SK海力士在内的公司的订单,预售出10-20台设备,并计划在2028年年产20台,而每个设备的成本超过3.5亿美元。
2024年1月22日,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大使接受彭博社布鲁塞尔分社社长凯文·怀特劳(Kevin Whitelaw)和记者汤姆·汉考克(Tom Hancock)专访。 彭博社:中国也有自己的自给自足政策,习近平主席经常谈到要“自力更生”,中欧的做法如出一辙。这应该是各国主权的一部分。 傅聪: 每个国家都需要考虑自身安全,这没有问题。问题是把界限划在哪里。我们确实需要加大自力更生。美国在一些欧洲国家的支持下,正在切断某些领域的对华供应链。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光刻机。面对“断供”,中国难道只能坐以待毙吗?我们当然需要强调自力更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与他国合作。 外界对中国“双循环”发展格局存在疑虑。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发展经济必然首先依靠自身市场。但正如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凡是愿同中国合作的国家、地区、企业,我们都会积极开展合作。我们正在采取各种举措吸引外资,最新例子是给予欧洲七国免签待遇。我们愿为更多游客和商务人士来华提供便利。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还出台了许多措施,改善外国投资者的营商环境。 再举一例,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举办进口博览会的国家。我们希望通过举办进博会,为潜在的外国投资者和出口商提供展示产品和技术的平台。这是一个年度展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美国企业也很踊跃。中国并没有与世隔绝,闭关锁国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 彭博社:你提到了光刻机。很明显,荷兰服从了美方压力。你是否担心欧盟在更大范围采取此类做法? 傅聪: 确实。欧盟委员会正就出口管制提出建议,想在欧盟层面推行。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好信号。这将阻碍双方科技和经济合作,以及欧洲企业发展进步。相信大家都清楚,荷兰阿斯麦公司高管对限制对华出口颇有怨言。没有中国市场,不知道他们的优势地位还能维持多久。永远不要低估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聪明才智。 彭博社:对于阿斯麦公司,中国会怎么做?荷兰刚刚在一月份实施了更为严格的限制措施。 傅聪: 是的,在美国的压力下。 彭博社:你是否认为,荷兰是在美国压力下实施这些举措,所以没有必要对其采取反制?还是说,正是因为荷兰跟随美国,所以恰恰需要进行反制? 傅聪: 正如我所说,贸易措施是最后的手段。我们不希望看到中欧相互采取贸易措施。这将造成双输局面。这不是我们的政策。
傅聪: 每个国家都需要考虑自身安全,这没有问题。问题是把界限划在哪里。我们确实需要加大自力更生。美国在一些欧洲国家的支持下,正在切断某些领域的对华供应链。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光刻机。面对“断供”,中国难道只能坐以待毙吗?我们当然需要强调自力更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与他国合作。 外界对中国“双循环”发展格局存在疑虑。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发展经济必然首先依靠自身市场。但正如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凡是愿同中国合作的国家、地区、企业,我们都会积极开展合作。我们正在采取各种举措吸引外资,最新例子是给予欧洲七国免签待遇。我们愿为更多游客和商务人士来华提供便利。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还出台了许多措施,改善外国投资者的营商环境。 再举一例,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举办进口博览会的国家。我们希望通过举办进博会,为潜在的外国投资者和出口商提供展示产品和技术的平台。这是一个年度展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美国企业也很踊跃。中国并没有与世隔绝,闭关锁国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 彭博社:你提到了光刻机。很明显,荷兰服从了美方压力。你是否担心欧盟在更大范围采取此类做法? 傅聪: 确实。欧盟委员会正就出口管制提出建议,想在欧盟层面推行。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好信号。这将阻碍双方科技和经济合作,以及欧洲企业发展进步。相信大家都清楚,荷兰阿斯麦公司高管对限制对华出口颇有怨言。没有中国市场,不知道他们的优势地位还能维持多久。永远不要低估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聪明才智。 彭博社:对于阿斯麦公司,中国会怎么做?荷兰刚刚在一月份实施了更为严格的限制措施。 傅聪: 是的,在美国的压力下。 彭博社:你是否认为,荷兰是在美国压力下实施这些举措,所以没有必要对其采取反制?还是说,正是因为荷兰跟随美国,所以恰恰需要进行反制? 傅聪: 正如我所说,贸易措施是最后的手段。我们不希望看到中欧相互采取贸易措施。这将造成双输局面。这不是我们的政策。
北京时间周三午后,荷兰光刻机制造商阿斯麦发布整体略好于预期的2023年四季报,并维持了谨慎乐观的前景展望。 财报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阿斯麦实现营收72亿欧元,净利润20亿欧元;净增订单额暴增至创纪录的92亿欧元(其中包括56亿欧元的极紫外光刻机订单)。各项数据均略好于公司指引和市场预期。在整个2023年度,阿斯麦营收达到275亿欧元(同比+30.16%),净利78亿欧元(同比+39.38%)。 伴随着新年以来全球尖端半导体板块的最新一轮涨势,阿斯麦在泛欧交易所、纳斯达克交易所的股票也涨至近两年新高,市值超越雀巢升至全欧第三。从K线图来看,历史新高也只有一步之遥。 (ASML欧股周线图,来源:TradingView) 展望:2024持平、2025爆发 阿斯麦预期,今年一季度营收应该在50-55亿欧元,毛利率介于48%-49%。公司对2024年的业绩依旧维持“保守的观点”,即2024财年的营收应该与去年差不多。阿斯麦CFO Roger Dassen在采访视频中表示,对于“预期中2025年的显著增长”,今年将会是扩张产能的重要一年。 对于中长期指引,阿斯麦依然维持2022年底展示的增长模型——2025财年营收将达到300-400亿欧元,毛利率介于54%-56%;2030年营收将达到440-600亿欧元,毛利率介于56%-60%。毛利率“先跌后涨”的一部分原因,是公司今年需要为高孔径(NA)光刻机的产能扩大进行投资,而这部分产品在2025年的营收占比中将明显增加。 (阿斯麦向英特尔交付全球首台高孔径极紫外光刻机,来源:ASML) 阿斯麦还很贴心地“画图”解释称,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历史上,全行业营收显著增长之前都会出现一个低谷期,所以大家都要“做好准备”。 Roger Dassen也表示,公司的下游客户正在经历行业的下行周期,现在大家都知道复苏周期就在那里,但复苏的具体速度、形态会是怎样,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Dassen提到,现在也观察到几个积极的信号,例如终端用户的库存水平较前几个季度明显好转;还有阿斯麦设备的利用率,虽然还没有到所谓正常的水平,但很明显在上升,公司也预期这方面的增长将贯穿2024年。最后,四季度高达92亿欧元的订单,也是非常清晰的积极信号。 不过他强调,虽然有许多积极信号,但由于诸多不确定性,所以公司依然维持现有的指引。 中国市场需求很强 根据阿斯麦的财报,2023年来自中国,特别是中国大陆地区的营收呈现迅猛增加的状态,抵消了其他区域处于半导体下行周期客户营收减少的影响。财报数据显示,整个中国区域的营收升至阿斯麦营收总额的59%。其中中国大陆地区的营收占比,从2022年的14%翻倍提升至29%。 从地缘宏观的角度来看,中美关系等因素的不确定性,也推动诸多中国客户加速向阿斯麦下单。 Dassen透露,中国客户的需求非常强劲,2023年确认的营收其实大部分都是2022年底已经在排队的订单。事实上中国订单的完成率一直处于非常低的状态,过去几年平均不到50%。所以当其他区域客户出现需求的转变时,公司就有更多的能力来满足中国客户了。 Dassen强调,中国客户的需求在2023年很强,今年、乃至接下去一段时间也依然会很强。 至于美国、荷兰的出口管制令,Dassen表示已经获得有关方面的确认,公司将无法向受限区域出口先进浸入式光刻机,也就是NXT:2000i或者更先进的设备。同时还有个别晶圆厂可能拿不到NXT:1970i和NXT:1980i的出口许可。 就具体的影响而言,Dassen拿2023年的营收举例称,大概有10%-15%的中国大陆区域销售额会在理论上的新规影响范围之内。
TrendForce日前在《2023年全球光刻胶市场分析》中指出,随着下游客户库存的持续改善、产能利用率逐步恢复,AI、智能汽车等应用发展,预计半导体行业将在2024年经历复苏;届时半导体光刻胶市场也有望反弹,市场规模将恢复到2022年历史峰值,并进一步增长,到2027年将超过28亿美元。 光刻胶是从掩膜版转移到硅片所需要的耗材,光刻是IC制造中难度最大的工艺,技术、验证壁垒较高。目前从光刻胶市场格局来看,主要被日本、美国企业所垄断。近期,据媒体报道,业内人士透露,日本住友化学子公司东友精密化学(Dongwoo Fine-Chem)向韩国半导体企业表示,由于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拟提高氟化氪(KrF)和L线光刻胶价格,增幅因产品而异,约为10%-20%。太平洋证券指出,根据ICInsights的统计,2016-2021年全球晶圆制造市场规模由652亿美元提升至1101亿美元,CAGR为11.05%,同期中国晶圆制造市场规模约由49.05亿美元提升至115.65亿美元,达到15.36%,行业增速高于全球。伴随晶圆制造规模持续提升,中国有望承接半导体光刻胶产业链转移。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南大光电 研发的ArF光刻胶目前已在下游客户存储芯片50nm和逻辑芯片55nm技术节点的产品上通过验证,目前有多款产品正在下游客户处验证。 上海新阳 光刻胶已在国内主流晶圆制造客户处验证,其中KrF光刻胶产品已有多款持续销售中。
据韩国The Elec日前消息,光掩膜厂商Toppan、Photronics以及Dai Nippon Printing的 工厂开工率均维持在100%水平 。短缺之下, 一些中国芯片公司甚至支付了额外费用,以期缩短交货时间 。 在半导体制造流程中,需使用光蚀刻技术,在芯片上形成图形。而为了将图形复制在晶圆上,必须借助光掩膜的帮助——这一流程类似与冲洗相片时,利用底片将图像复制至相片上,因此光掩膜也被称为光刻工艺的“底片”。券商表示, 掩模版对于光刻工艺的重要性不弱于光刻机、光刻胶 。 本次报道指出,光掩膜短缺主要与几个因素有关: 先进制程工艺芯片中,更薄的电路图案需要更多的光掩膜;DUV工艺相较EUV也需要更多的光掩膜。另外,ChatGPT引发的AI热潮下,AI芯片公司数量陡增也是另一个原因 。 从市场格局来看,海外厂商仍占据三方光掩膜主要市场份额,且大多具备先进制程量产能力,平安证券认为,国内企业有较大发展空间。 全球晶圆产能正逐步向我国转移趋势明显,SEMI预计中国大陆2022年-2026年还将新增25座12英寸晶圆厂,有望进一步打开光掩膜需求空间。分析师进一步指出,短期来看,2023年下半年半导体需求有望加速修复、库存逐步去化, 2024年行业有望迎来供需结构改善的拐点,光掩膜受益于下游景气提振,需求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 放眼整个光掩膜产业链,上游主要为设备、基板、遮光膜、化学试剂;中游为光掩膜制造;下游则是芯片、平板显示、触控、电路板等。 A股公司中,路维光电已实现250nm制程节点半导体掩膜版的量产,掌握180nm/150nm制程节点半导体掩膜版制造核心技术能力; 清溢光电已实现180nm工艺节点半导体芯片掩膜版的客户测试认证及量产,正在开展130nm-65nm半导体芯片掩膜版的工艺研发和28nm半导体芯片所需的掩膜版工艺开发规划。
伴随着汽车市场转暖以及公司旗下光刻材料体系扩充,华懋科技(603306.SH)第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实现双增。在今日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华懋科技总经理张初全向投资者透露,东阳华芯将在今年年底启动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争取尽快投产。 值得注意的是,在业绩向好之余,公司Q3销售增速较之前略有降低,对此,张初全给出的解释是,增速略降为去年三季度公司收入基数显著高于一、二季度所致。环比来看,今年三季度是公司历史业绩新高。 另外对于Q3净现金流入仅600多万,公司财务总监肖剑波表示,主要原因系公司业务逐步成长,大部分客户以信用的方式结算,部分客户的应收款项在报告期末未到期所致。 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包括汽车被动安全业务以及光刻材料业务。汽车被动安全业务方面,张初全表示,目前公司产能利用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厦门工厂正在积极扩产,进展顺利,产能正逐步爬坡,目前能满足公司订单的增长需求,有望突破产能瓶颈。 此外,越南工厂今年已经开工,预计明年下半年工厂主体建成,设备安装也将逐步入场,后续会尽快投产。 业绩会上,部分投资者对公司光刻材料业务提出疑问:“徐州博康没有达到承诺的业绩,后期有什么计划?”对此,张初全表示,徐州博康经营和建设均在正常推进;而对于东阳华芯,他透露,今年年底将启动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力争尽快投产。 投资者对公司新任董事吴黎明参与的具体事务表示关注。据了解,吴黎明于10月加入公司,目前为上海晶持科技法定代表人,而晶持科技大股东爱普迈和张江高科同为张江集团控股。对此,张初全表示,吴黎明目前尚未在公司有其他任职,将依托其在半导体及新材料领域的经验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 根据公司财报,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6亿元,同比增长18.95%,净利润7160.14万元,同比增长28.15%。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